第一篇:高校干部的领导能力与执行能力建设思考
高校干部的领导能力与执行能力建设思考?张新?摘要:高校干部的领导能力与执行能力是决定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紊,提高高校千部的领导能力与执行力是加强高校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阐述了高校干部应该具备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提出了加强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建设的要求、方法和途径关键词:高校干部;领导能力;执行能力中图分类号:64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6)03-0088-0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科学地分析了我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形势之后,及时地提出了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高校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高校的具体体现和落实,也是决定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中,要把干部的领导能力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抓紧落实,提高高校干部的领导能力与执行力是加强高校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高校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 高校干部的领导能力与执行能力1.1 领导能力内涵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是指领导干部在领导、管理单位事务中所具有的本领和能力,是其理论水平、领导水平和自身素质的综合体现。国内外研究表明,领导能力是决定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各级领导人才的领导水平和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决定整个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高校干部要成为教育家和政治家,高校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高其领导干部的领导力。
1.2 执行能力内涵“执行” 就是“做”,要做的事复杂程度不同需要的做事能力也就不同。执行力,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一所学校竞争力的核心,是把学校发展战略、规划转化成为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和成果的关键。因此,执行力是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是一种理性的服从精神。这种理性力量,这种服从精神,只能从对上级决定的透彻领会,深刻把握中来,只能从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的高度认同中来。加快执行的速度,加大执行的力度,是摆在高校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2 切实加强高校干部的领导能力建设2.1 高校干部应该具有的领导能力高校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建设要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领导集体的整体合力,提高领导成员驾驭全局的领导水平,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坚强核心,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目的。
2.1.1 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能力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提升办学治校能力的基础。只有提高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判断和决策能力,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准确判断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才能科学确定学校发展的历史方位。因此,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校办学治校的实践,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学会并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宽广的视野和科学的方法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2.1.2 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还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都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党的各级干部必须要有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要学会“弹钢琴”,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阻力,确保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2.1.3 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发展是高校建设的第一要务,要把发展作为解决高校一切问题的关键。当前高校发展面临着众多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局势面前,领导干部要把改革的力度和师生员工的承受度结合起来,坚持在正确处理内部矛盾、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注意抓住和解决高校改革发展中带关键性的问题,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2.1.4制度创新的能力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因此,制度创新是由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所决定的。制度创新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能力等大学治理结构的层面和各种具体制度的创新能力等操作层面。
2.1.5 思想政治建设的能力高等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活动,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传承和创新文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具有其特殊的规律性。高校领导作为这项活动的组
织者和管理者,其思想政治素养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成败,影响到我党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高校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它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建设的能力是提高上述几种能力不可缺少的思想保证,是一种力量强大的软能力。
2.1.6整合资源、协调各种利益群体的能力高校资源的来源渠道很多,有国家拨款,地方配套投人;有各种纵向、横向的科研经费;还有多种形式的社会支持等。这些资源中除了学校直接可控的部分外,其他资源分别掌握在不同的二级机构、组织甚至教授个人手中。现有的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渠道,有的是市场决定的,有的是历史延续的,有的顺理成章,有的不尽合理。由于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的差别,不同的组织和个人获取资源的可能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高校于部就必须通过办学理念的改革创新、卓有成效的制度设计、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校内校外各种资源最充分地动员起来并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加以整合,提升上水平的动力和活力。从提高执政和领导能力的要求出发,高校干部既要善于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又要努力学会动员资源、整合资源的本领。为了维护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好局面,高校领导必须善于协调、兼顾各个群体的利益,这样才能最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了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同心同德,共同奋斗。2.2 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干部的领导能力2.2.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学校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理论学习方式,除了自学,还要坚持中心组学习,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笔记、有考勤。还要创新学习制度,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学习中,把理论武装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2.3更新思想现念,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和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确立科学而鲜明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有效提高执政能力。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执政理念。更新执政理念,最根本的是要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民本观、开放观、法制观和系统观,不断完善执政思路。其次,要把握特征,明确执政任务。高校领导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这个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将执政理念和意识落实到实践中去,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十部办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第二,高校+部要破除重学术、轻管理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的正确理念。高校大多数干部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业务骨干,在管理岗位上,树立为师生员工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管理艺术和服务水平,形成高校干部人人学习管理、重视管理的氛围。高校领导要有争当教育家、政治家和经营管理专家的理想和抱负。2.2.4立足学校实际,提高驾驭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高校干部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在领导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作为上,体现在政治核心作用。因此,学校一定要善于围绕发展开展工作,善于把党的工作渗透到学校中心工作当中去。在学校发展的实践中增强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学校领导要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大学”等问题不断进行战略思考,明确学校基本定位,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增强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在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的过程中增强干部的领导能力。领导干部坚持发展是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重大机遇作为锻炼和提高干部能力的机会,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增强干部的战斗力要善于破解学校改革发展的难题。高等学校正处在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都很重,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逐渐凸现出来,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研究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怕的是找不到问题,怕的是发现问题后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怕的是找到问题解决方法却没有决心去执行。对于已经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坚决去做,决不要延误耽搁,以免贻误战机,影响全局。22.5改进领导方式方法,实行科学、民主和依法治校领导方式和方法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领导方式、方法是否科学、规范和合理,对执政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方式方法对路、得当,执政水平相对就高反之,就会遇到种种麻烦和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升高校办学治校水平,就要求我们深人研究领导方式和方法。科学执政,就是党要按照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来执政。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待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具体到高校,就是要实行“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和依法治校”。也就是说,办学治校必须建立在对教育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要深人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校工作的规律,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大任务,实现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互协调。高校管理必须有效发挥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作用,依法保障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努力提高学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要高度重视专家教授在教育教学和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把教授治学作为民主管理的一种延伸,积极探索新形势、新条件下高等学校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而“依法治校”则要求高校各级领导要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教意识,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提升办学治校能力。3 大力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的执行能力建设3.1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能力培训高校领导干部的执行能力方面存在较多先天缺陷,必须通过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干部培训,才能彻底改掉专业技术人员的一些不利特质和习惯。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有效利用党校、行政学.院以及高校寒暑假办班等培训载体,重点培养: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增强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促发展的能力等驾驭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想问题要有计划性、战略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做决策要统筹规划,既要发扬民主,义要依法决策,既要充分调研,又要进行专家论证;驾驭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能力,想问题要有市场意识,办事情要按市场规则;开拓创新能力,工作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要不断开创新局面;依法治校能力,凡事按法律办,按制度办;带领团队能力,尤其要克服专业技术人员喜欢个人奋斗的特质与习惯。高校干部整天忙于事务,很少有时间、有心情学习,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学习培训制度,以制度来督促学习,学习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途径。3.2 增强贵任意识、完善责任体系、落实责任追究深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理念。时刻谨记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坚持“一把手”主动负责、带头负责、负主要责任,领导干部勤政善政、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各级干部烙尽职守、尽职尽责,使奋勇争先、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局面迅速形成,求实务实抓落实、正风正己尽责任蔚然成风。建立责权对称、层级清晰、奖罚分明、衔接得当的岗位责任制。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内容具体量化,责任层级合理分解,责任考核指标准确完备r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形成全方位的责任监督体系,使监督措施得力,监督效力不断增强3.2 加强实践锻炼.营造敢抓、敢管、敢负责的干事创业环境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水平来自实践,能力源于行动。教育和引导干部以敢抓敢管、尽职尽责、奋发有为为荣;以不负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耻支持、保护、重用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的干部,鞭达、清理、追究不负责任、庸碌无为的人员。实践锻炼是提高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有效方法:一是到生活条件艰苦,工作基础薄弱的地方去工作,提高干部的艰苦创业和开拓创新能力;二是到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提高干部抓主要矛盾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到群众意见大、热点难点多的地方,增强干部的宗旨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四是让干部承担某些危难险重任务或处理突发事件,培养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应变指挥能力4 结束语高校作为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思想阵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知识阵地,以及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学术阵地,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高校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肩
负的重大责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高校执政实践的变化,深人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执政环境对高校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实践问题研究;根据高校执政方式、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领导千部能力要素的影响,不断完善高校的执政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科结构,坚持学校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第二篇:关于干部能力建设的思考
关于干部能力建设的思考
栏目:工作研究作者:吴忠梅
党的方针政策确定后,干部状况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郎溪县属中小县城,工业及社会事业建设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是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和要着力加强的重大问题。继2009年县委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后,2010年又提出“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这是推动全县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何认识和加强干部能力建设,本人谈一点个人思考。
如何看待干部能力建设
干部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体现在四个环节的运作和相互促进上。即个人能力的客观存在→能力作用的效果→社会评价的定位→推动个人能力的转化。这四个方面构成能力建设的框架体系,并逐层转化、相互推进,不断在新的层面反复运作。
干部能力的客观存在。干部能力是客观存在的,在一个具体时段,干部具备的相关能力素质是一定的。比如,学习思考能力、工作执行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廉洁自律能力等,受个人学识、阅历、性格养成等综合因素作用,基本决定其在这一时段客观存在的个人能力。
能力作用的效果。即个人能力要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问题。对机关工作人员来说,首先体现在工作履职的到位程度、创新工作效用、工作推进的深度上。同样的职位,不同能力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是个人能力形成的社会价值。无论什么级别和行业,其个人能力最终形成程度不同的社会影响力。
社会评价的定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部门对能力的定位。组织上评价一个干部是有本领、群众信得过、可重用的,还是庸碌无为、不胜任、需要调整的,这往往被干部称为“政治生命”,同志们都是看的很重;二是个人能力产生的社会价值而相应形成的社会定位。这甚至影响人们在一定视角内对一个行业的看法。如一个较低的社会层级出了一位广受社会称赞的典型,人们会改变原来轻视这个层级职业的看法,甚或对整个这阶层群体产生一种敬畏之心。
个人能力的转换,即又在一个新的层面回到起点。个人能力在前几个环节的作用下,或增强主动性、适应性,进一步提高个人能力;或依旧保持在原有水平上;或不进则退。因此,看干部能力建设问题应全面、客观、系统。
如何加强能力建设
干部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要从理论、实践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没有相应的思想就不会有相应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并善于学习。学习与个人、事业有用的理论,这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其次是注重实践。实践出知识,实践出能力,要在不断实践中去
积累。三是要善于思考。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很难把理论和实践很好融入并相互推进的,他们往往得到的是一些经验性的东西,而不是智慧性的东西,思考会放大和升华经验,是提升能力的必备素质。
搭建干部展现能力的舞台。将干部用到适合的位置,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天生其才尽其用。首先是了解干部、关心干部。要较为全面地知晓一个干部的能力状况,合理设置职位,使干部能够对应适宜的职位。要建立良好的职位运行机制,使干部具备在其位谋好职的客观基础,干部在其位能充分展现其能力,减少因体制机制不畅抑制干部能力的发挥。
建立科学的干部能力评价机制。对干部能力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干部能力的转化环节。一是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全面、客观、公正考评干部,逐步探索形成更为科学的考评体系。二是严格管理干部,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干部能力形成是个艰苦、长期的过程,其能力运用的过程更是需要信心呵护、精心管理,否则会对干部本人及党的事业造成不良后果。三是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有效激发干部潜能、责任意识,既是有效发挥干部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促使干部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评价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干部能力提高的助推器。
形成加强干部能力建设的协作共建机制。干部能力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一是要经常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了解干部能力建设的规律,把握时代性。二是积极探索干部能力建设的合作机制。有关部门把握好各环节的工作衔接,使干部能力建设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状况。
总之,干部能力建设问题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艰苦探索,促进党的建设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运行
许云昭: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要提高“六个能力”
发布时间:2011-01-11作者 :信息来源 : 《湖南日报》
◆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要不断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按照总书记要求,着力提高六个方面的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党的领导干部要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贯彻落实这一要求,要着力提高六个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既勤于理论学习和向社会实践学习,又勤于理性思考的能力
针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新任务,中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机关的新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干部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做到真学、深学、会学,真正将理论学习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和一种习惯,增强自觉性。要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纪检监察工作政策理论,以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广泛涉猎哲学、经济、法律、管理、科技等现代科学,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理论素养。要改进学习方法,既充分运用读书、看报、学文件等传统手段,又善于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强理论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层次、全覆盖。要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同时,注重向社会实践和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学习。要善于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进行理性思考,特别是要围绕纪检监察工作如何服务转方式、调结构和推进我省实施“十二五”规划这一重大主题,运用系统论和辨证思维方法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客观估价已有成绩和存在不足,科学谋划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走向、目标任务、方法对策、创新举措和重点难点,将学习研究的成效更多地体现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上。
提高既善于把握大势,又善于服务大局的能力
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既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的大势,又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不断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牢固树立服从服务大局意识。要时刻胸怀全局,经常了解全局,不断熟悉大局,将纪检监察工作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紧密联系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与反腐倡廉工作的关系。纪检监察机关制定的各项制度、规定和措施,都要有利于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改革发展成果作为检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标准。做到在工作目标上围绕中心来确立,在工作思路上围绕中心来确定,在工作措施上围绕中心来运筹,在工作成效上围绕中心来考核。在参与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力求在判断形势上站高一步,在工作决策上看远一步,在处理重大问题上想深一步,自觉做到与党委、政府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共同促进,确保服务大局有作为,落实工作有成效。
提高既着眼于战略谋划,又立足于统筹推进的能力
谋划与实施,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必须有机结合,统筹兼顾。谋划反腐倡廉建设要有战略眼光,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考虑,讲求工作的系统性、超前性和科学性。要善于把反腐倡廉的具体问题上升到规律和原则的高度来思考,善于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去解决;要善于把反腐倡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放在全过程中去论证,不能急功近利,要有全局眼光;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改进纪检监察工作,注重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总揽纪检监察工作。比如,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全局性,要提高战略谋划能力,遵循制度建设规律,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放到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来谋划,寓于各项改革和政策措施中来落实,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快构建我省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提高既勇于创新,又善于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反腐倡廉工作抢占先机、掌握工作主动权的有效武器,是争创一流工作、实现工作突破、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要加大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力度,深入研究如何前移关口有效预防腐败,做到既敢于大胆突破,又不迷失方向。规范制约权力方面的改革,涉及更深层次的利益调整,需要统筹谋划,做到既敢闯“深水区”,又掌握好节奏。要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改革中带有探索性的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能把代表改革方向的新生事物当作查办对象,但也绝对不允许钻改革的空子,打着改革的旗号,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做到大力支持改革者,教育帮助失误者,热情鼓励创新者,严厉惩治腐败者。
提高既当好惩治腐败能手,又当好预防腐败强手的能力
要坚持预防和惩治并举,运用辨证思维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当前,随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加强纪检监察办案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预防腐败机构专业化建设也需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就专业化程度而言,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往往是熟悉办案程序和办案手段及方法的人多一些,而熟悉预防腐败工作,精于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现代技术的、综合的预防手段的人少一些,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薄弱环节。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既需要办案能手,也更需要预防腐败的强手。我省作为全国预防腐败工作试点省,建立了预防腐败机构,亟待加强专业化建设。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加强预防腐败方面业务培训和专业教育,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专业化队伍,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既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工作规律,又善于遵循和运用反腐倡廉工作规律的能力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着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腐倡廉工作同样有规律性的东西。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反腐倡廉工作规律,努力学会按反腐倡廉工作规律办事。比如,反腐倡廉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都是有差异的,这就决定了反腐倡廉教育不能搞一个模式、一种方法,必须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又如,监督要发挥作用,不仅要求监督主体具有监督的积极性,而且还要有获取必要信息的条件。但是,往往是愿意管、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不愿管或管不了。因此,要做到有效监督,必须强化上级监督下级,以权力制约权力;必须加强民主监督,以大多数人监督少数人;必须依靠舆论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不发生直接利益关系;必须将监督主体整合起来,实行多方位、全过程监督,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这就是监督工作的基本规律。又比如,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遵循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规律,遵循社会建设规律。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实事求是、办法更多,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效。
贺国强“谈勤学”意在增强领导干部“基本功”
近日,《新湘评论》杂志刊载了《贺国强谈勤学》一文,阐述了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正确选择学习的内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论点,对指导领导干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精神境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品读贺国强的“谈勤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把握和践行。
让在勤于精读中强素质。古今中外,书籍之多,浩如烟海。作为领导干部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在学习过程中,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做到急用的书先读,有用的书精读。在学习过程中,要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批判借鉴学,不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要珍惜业余时间,少一些应酬,多一些读书;少一些空谈,多一些学习;少一些闲聊,多一些思考。作为领导干部,要抓好整个班子的学习,形成团队学习的氛围,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知不抵位,识不符职”,防止“知识透支、本领恐慌”。
在善于思考中增才气。“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与思考是一体的,只学不思,知识便如过眼烟云,过目即忘。思考、领悟是学习的更高境界,领导干部要注重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领悟,要勤思、善思、深思,对所学的东西,要悉其内涵、悟其要义、觅其规律、吸其精髓,做到不断整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将相关类似的知识颗粒凝聚起来,把许多似乎不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从中提练出新的观点,从而在领悟中不断开阔视野,净化灵魂,激发潜能,积蓄锐气,砥励斗志,提升本领。
在勇于实践中受历练。“一语不能践,万倦徒空虚。”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学习的模范,更要做勇于实践的表率,善于把学与用、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
通过吸收、消化,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学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促使自己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得以提高。
在精于总结中长见识。总结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养。领导干部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即吸收改造提升能力,要善总结、会总结。如果不善于总结,有再多的知识,有再多的经历,也不能转化为智慧、财富。有了总结的能力,即使现在没有经验,只要读完一本书就去总结一本书;只要做成一件事,就去总结一件事,长此以往,这样的领导干部就会逐渐积累出一套自己的东西,经验就会逐步丰富起来。
“才由学得,德由学进,业由学成”。学习力决定决策力,决定执行力,决定创新力。在当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信息时代,知识的增长和更新非常迅猛,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不断地增强学习力,不断夯实干事创业的基本功。
第三篇:我市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状况调研思考
妇联组织的能力和作用发挥的如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怎样的妇联干部队伍。因此,作为肩负着团结、教育、代表、服务妇女重任的广大妇联干部,不断更新工作理念,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纵观近年来我市妇联干部的成长,其中不乏一部分优秀的妇联干部通过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相继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现
阶段我市妇联干部队伍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诸如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学习意识、发展意识不够增强,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妇女工作水平。为此,本文试就加强妇联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方面作一些粗浅探讨:
一、我市妇联干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习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受男强女弱、男将女兵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妇联干部比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善于学习新知识,总认为现有的知识够用了,导致知识结构老化。有些妇联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做起事务性工作劲头大,而理论业务学习稳不下心,钻不进去,认为学不学都能干,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大障碍。
2、执行能力不足。缺乏学习造成认识上的差距,导致在执行上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据调查,一些妇联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缺乏服务意识,漠视责任,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工作简单地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有的妇联干部在工作上不愿、不敢、甚至不会抓落实,说的多,做的少,安排多,贯彻少,跳不出文山会海,致使一些工作迟迟没有明显进展。
3、工作定位不准。长期以来,大部分基层妇联干部在本单位都兼有其他工作,使她们总认为妇女工作是务虚的,是“软任务”,只要中心工作抓好了,搞其他工作时捎带着就行了,妇女工作搞好搞不好影响不了全局,而自己没有真正进入角色,也没有把妇女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加之少部分人怕吃苦,不愿到基层或乡村包村、包组,甘愿留在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部分乡镇妇联干部兼职文书、计生专干、后勤管理等工作,由于忙于本单位兼职工作,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集中抓好妇女工作,即使工作,也往往是应付一下,照转照搬上级精神,工作被动,缺乏创新。
4、创新精神不够。一些妇联干部虽然具有一定基层实践工作经验,但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能力较差,工作方法陈旧,跟不上形势发展,造成服务妇女、服务经济的能力较为欠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没有能力创新、不愿创新、不敢创新的现象,不能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效结合,死板教条,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空话、套话连篇。凡事等上面、看外边,怕出乱子,怕担责任,唯书唯上,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性、前瞻性思考。
5、工作热情不高。几千年留传下来的“男主外、女主内”老观念及传统社会性别分工对女性角色期望的影响,使大部分妇干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甚至有的认为只要丈夫事业有成,自己的一生也就有了寄托。而刚参加工作的妇联干部则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以致工作热情不高,缺乏上进心。同时,部分妇联干部由于从事妇女工作时间过早、过长,认为自己搞了多年的妇女工作,工作经验多,工作任务、工作环节早就滥熟于心,不必再去深钻细研,工作成绩平平庸庸,“不争先,不落后,跟在中间最自由”的平庸思想严重,缺乏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妇联干部三种能力
要着力解决妇联干部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与党的要求、与妇女群众的期待、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在观念上要做到“六个克服、六个增强”:即克服片面发展思想,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克服重物轻人思想,增强以人为本意识;克服骄傲自满思想,增强居安思危意识;克服因循守旧思想,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克服“条件有限”思想,增强创造优势意识;克服“当当配角”思想,增强时代责任意识。从妇联组织的定位(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组织)和职能(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为基点,结合我市妇女工作实际,我认为我市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三大重点是:坚持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相衔接,把历练善谋全局的执行能力作为立身之本;坚持与妇女群众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把历练高水平的服务能力作为力量之源;坚持与整合社会资源相呼应,把历练全方位的协调能力作为必由之路。
(一)紧扣大局,提升执行力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增强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谋发展、促发展的自觉性,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作出的重大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始终把促进妇女发展作为妇联工作的第一要务。而要广泛动员全市广大妇女投身到建设“三个**”
第四篇:加强执行能力建设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责任,执行力的筋骨。
说起责任,我想起了美国作家费拉尔。凯普的《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重要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西点的核心就在于没有任何借口,就在于没有任何借口所体现出的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不讲任何借口的责任心。
没有责任,执行力就没有筋骨支撑,只能是软瘫和离散。所以说,责任与事业成败紧密相连。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在落后两局的情况下,不为失利找借口,也不为连续4次无缘奥运金牌找借口,而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顽强拼搏,终于以3:2反败为胜、夺得金牌,上演了史诗般的大逆转。是什么在激励着中国女排?是使命,是精神,是中国人民的信任和期望,是中国女排姑娘们用责任支撑着的强大的集体执行力的必然结果。
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固沙育林,改天换地,没有因为当时环境条件恶劣而止步不前;孔繁森明知西藏贫穷落后,困难重重,却两次远离亲人,和藏族人民一起战天斗地,顽强拼搏,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全国公安战线的女英雄任长霞,为了登封的社会平安,面对黑恶势力的恐吓与诱惑,不畏不惧,顶着风险为百姓伸张正义,用年轻的生命换得登封的平安和谐。面对困难,他们没有丝毫借口,责任激发着他们高效能执行着党和人民的重托。
有责任,就不会有借口;有责任,就不能讲借口;有责任,执行力就有了筋骨。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高贵品质。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国税精神。2004年是我们**国税局成立十周年。十年来,**国税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为国聚财,组织收入连年增长,从1994年的4427万元到2004年突破亿元大关,十年累计组织收入7亿余元。十年的巨变,十年的辉煌,多么令人惊喜,多么令人振奋呀!这一分一厘的税款,不仅是**经济迅猛增长的见证,更是**国税人兢兢业业、团结拼搏的见证!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市场开业之际,一名女税干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她在一周时间让市场的全部工商户办理税务登记的任务。眼前是数百张陌生的面孔、耳边是听不完刁难的话语,然而,这名女税干没有退缩,也没有放弃,更没有向领导提出任何要求、诉说任何困难。在炎炎暑夏,头顶火辣辣的太阳,挨家挨户讲解税收政策,办理登记手续,饭顾不上吃,水顾不上喝,凭着一颗赤诚敬业的责任心,仅仅三天时间,就做通了全部纳税户的工作,办理了数百份税务登记,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难道说这不是责任心激发执行力高效发挥的结果吗?敬业爱岗、诚信自强、求实创新、拼搏奉献!这就是我们的国税干部,这就是我们的国税精神!
是的,责任就是勇气,责任就是智慧,责任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对我们而言,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高度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愉快的接受和完美的执行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责任更不能讲任何借口。成功,属于那些不找借口的人!
朋友们,责任是光荣的,也是艰巨的。我们不能满足中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立,而要木秀于长林;我们不能满足长城于历史风云中沉思,而要笑傲于新潮的岸口;我们不能满足于先哲留给我们丰厚而瑰丽的精神遗产,而要把思想触角的雷达全部张开,伸向世界的未来。责任是使命,责任是目标。把责任放在心中,从点点滴滴做起;把责任放在心中,从诚信敬业做起;把责任放在心中,从不讲任何借口做起!这样,执行力就会加强,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大的效益。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一个顽强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不讲任何借口的人,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那么,我们的理想就会像鹰隼展翼,青春试芒;我们的事业就会像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我们的国家就会像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把责任铺满心扉,用心血浇铸,一个个强大的执行力就会顶天立地,一项项事业就会充满金辉。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国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执行问题思考
国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执行问题思考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力度不断加强,有力的保证了国有企业在改革的道路上顺利前行。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对其健康发展提供必要地基础和保证。中央明确指出“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进而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国有企业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是全党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国企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项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国有企业 反腐倡廉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321-01
一、引言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的建设取决于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成效。近年来,我国中央到地方相继提出多项关于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相关文件。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国有企业是国家工业和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支柱,其反腐倡廉的建设更需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其充分融入到国有企业的决策、管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
1.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内控制度缺失,导致权力运行缺乏制约
科学、合理严密的制度,是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制度设计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是否明确对制度的执行过程能否顺利、和目标能否实现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为防止权力腐败的重点在于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1]。内控制度不完善,约束力只能取于掌控者自身。对权力而言,没有制度的制约,犹如龙入大海,似脱缰的野马,可为所欲为。常出现整体性、系统性监督制度少,应急性监督制度多;细节措施、可执行性强的制度少,原则性监督制度过多;正面规范行为制度多,对处理和追究责任的制度少。
2.制度执行力不强,致使制度虚化、弱化
严格的执行是充分发挥制度约束力的关键。部分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经验主义之上、思想僵化、适应变革能力不足、无视制度的存在;企业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常出现两面性、弹性过大、时紧时松、需要的时候搬出制度,不需要则置之不理,缺少对待制度的严肃性,不能公平公正的处理事情;有些工作人员不希望制度对其产生约束,在其对制度执行过程中肆意的规避制度,通过各种理由方式弱化、虚化制度执行;对制度的执行情况重视度不足,进而使制度形同虚设[2]。以上问题的根本显示出制度与权力之间的直接冲突,想用相关制度监督制约权力,由于各种原因演变为权力践踏制度,制度的执行力不强以至制度丧失其本身的管控能力。
3.灵活变通,替代执行
部分党员干部信奉“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过度曲解“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这一党的政策策略和原则,用灵活性替代原则性,以原则性服从灵活性,在实际执行制度过程中,为部门或一己私利,以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为借口,千方百计对制度“灵活变通”以求实现规避,更有甚者以“约定俗成”和“潜规则”来躲避制度的约束。此前原安徽黄山市政协副主席吴洪明因滥用职权被查处,在其受审时曾直言不讳说:“在具体的工作中,很多事情是约定俗成的,这种现象现在到处都是[3]。”潜规则犹如风暴之眼,不仅严重败坏了党政清风,带坏队伍,诱发腐败,更犹如毒瘤,直接污染了企业风气,损害公平正义。而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损害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则是直接催生潜规则的重要原因。
4.制度执行机制和意识缺失
有的国有企业制度不执行、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等情况日益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制度执行的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制度管理规范化、党内对法规制度建设不够,有的制度不能及时有效地补充修订完善,制度有效制约力、严谨性、执行力下降、以至于部分制度宣传力不足、执行者掌控能力不足、进而直接导致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下降[4]。此外,部分基层领导制度意识不强,常忙于抓项目、疲于业务、缺少对制度的相关学习、自身率先垂范遵章守纪的带头作用发挥不足,常为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忽视相关制度流程与规定。
二、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执行对策建议
1.理清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思路
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制度建设=制度+执行。要以此为基础,提出制度建设新方法。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的修订及完善,针对制度在执行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贯彻执行制度的有效对策,应做到与时俱进,敢于指出原有规章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将反腐倡廉最新要求切实融入到各项相关制度和行为规范中,贯穿落实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要确保制度机制能够有效运转。做到制度“自启动”。要以制度“实用、管用、有用”为中心,在设计流程环节应当充分考虑权力的制衡,环环相扣,做到决策、执行、监督“三分离”,以达成既相互制约又可以相互协调的目的。要积极开展对相关部门制度的监察工作,监察部门要全程参与对制度建设的工作,参与制定审核,并实施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切实发挥源头防控作用。
2.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增强贯彻制度的推动力
落实相关制度主体所履行职责,加强制度执行力度,需要强化组织领导,大力破除利益壁垒,强化其制度意识,扫清制度执行的障碍。党委各级政府、纪检监察机关应把制度执行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要坚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反腐倡廉工作充分落实到相关部门,明确制度执行责任、要求、时限,层层落实、环环相扣的工作格局和强大推动力。要将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制度细化分解,明确各级责任单位与责任人,一项一项落实。各级领导应站在忠诚于党的事业高度,做到以身作则,增强使命感、强化执行制度意识,树立“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原则,身先士卒,带领学习各项制度,对制度的制定要严谨,并做到坚决维护制度,大力推进制度全方面贯彻落实[5]。
3.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制度文化认同力
制度既是一种规范和约束,也是一种哲学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和信仰,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制定出制度用以规范,更需要人去执行,因而,要提升制度文化的认同力需要从强化对制度的知识教育入手,要侧重培养人的制度意识,树立正确的制度观念。应当将反腐倡廉制度融入各级党组织学习内容,积极开展领导机关与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让其做到不闯“红灯”、不触碰“高压线”,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贯彻其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要破除认识的错误观点,避免对制度做出庸俗化、简单化的理解和执行[6]。在实践中当首要破除制度“万能论”、制度“西化论”、制度“缺失论”、执行与否“无所谓论”、执行制度“吃亏论”这五种对制度的认识误区,坚持做到制度建设效能化和科学化。
4.加强制度保障力,营造良好社会气氛
一个崇尚制度、敬畏制度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制度是否能够有效执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针对目前现有的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而导致“潜规则”横行的现状采用有力措施打破阻碍相关制度正常执行的各种“关系网”,要防止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由于工作关系进而向人身依附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蜕变,要切实保障普通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应运用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平台等科技方式方法,要建立完善制度执行情况信息系统,把科技手段切实落实到制度执行中,用“无情”的网络取代有“人情”的人脑,用以做到相关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更要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将廉政文化建设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积极开发廉政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的一体化功能,进而将廉政文化的影响面、覆盖面、教育面不断扩大,使其促进各级党员干部提高反拒腐防变能力的思想屏障,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以谦逊廉明为荣、以贪图腐败为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总结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无论在古代近代还是当代、中国还是外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腐败始终都是一个难以彻除的顽疾、“毒瘤”,严重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国有企业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是全党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推进源头治本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内部机制和制度建设,切实解决制度执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切实执行,从而保证国有企业稳定、健康、持续、科学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胡轶男.我国反腐倡廉制度效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02(18):188.[2]潘明霞.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3,12(02):88.[3]杨根乔.反腐倡廉制度执行问题调查与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07(03):24.[4]朱庆跃.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实践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16(11):23.[5]陈海英.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D].河北大学,2015.14(08):11.[6]徐元军.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思考[A].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2012,1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