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5 01:2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阿城区和平小学李会民

众所周知,人的智力结构主要由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五大基本能力组成。因此,现代教育应放在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应具备的综合知识、能力、意识的整体开发和培养基础上,我们的美术课更要注重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领域与学习方式。一方面要求教师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发挥。

一、教师在教学中加进较多的文化色彩

美术不是单一地发展视觉空间智能,同时还可以发展语言文字智能、教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以及成为自然观察者。只有丰富其文化知识的内涵。才能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让学生体验到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从而充实自己的心灵。

例如教学《闪光的名字》一课时,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我融入了古代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对古代语言文字,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激起浓郁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潜移默化中,学生对自己的名字、别人的名字有了更广、更深的认识。不仅是在低年段,中年段也可以找到这样的案例。如四年级的《线条的动与静》一课。为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美术语言,我决定与音乐课牵手,运用音乐节奏的高低、起伏让学生体验线条的静止与流动。我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片

段,让学生用线条表达出音乐家复杂的心情。学生作品中的线条或流畅、或中断,或此起、或彼伏,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贝多芬激昂、安静、舒缓的内心世界。在感受了线段的动与静之后,教师的适时引导就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自主地掌握了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现动与静。

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发挥

让客观的教材跳跃在教师精心组织的开放思维想象的氛围里,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思维更广泛、更透彻、更充分、更强烈地表达情感。让学生撇开思维的缰绳,任意驰骋,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训练他们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说,教师创造性教学应围绕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对情境或过程进行必要的描述的能力。

在一节美术课上,我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问及学生这是什么,他们异常活跃地举起小手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唱歌时的嘴巴”、“是老师生气时的眼睛”……可想而知。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天真和烂漫的,时常超乎常人想象。因此,我们要灵活地应用教材,活跃教材,培养学生描述的能力,扩散其思维,避免学生在“标准范围”面前如履薄冰,举步艰难,循规蹈矩。

2.培养学生尝试对问题或现象作出解释和表达的能力。

教育的最神圣的使命就是充分地发展人的个性,这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留给学生自主尝试,自由发挥的空间,在传授知识技能的时候,不是设计好现成的模式让他们模仿,而是让他们动手动脑,自己去实验,懂得怎样去获取,去探索,去发现美、创造美,力求做到课堂教学在轻松、欢快、自主、开放的氛围中进行。

3.培养学生为解决问题或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收集和处理必要的资料、信息、素材的能力。

在教学《我心中的未来》一课中,我让学生参与了资料的收集与讲解,通过讨论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古训中有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前者强调的是活动、实践、躬行时对于知识的领会与掌握的意义;后者强调的是“悟”,既个体经验的激活在理解、吸收、建构个人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意义。学生在自主收集讲解、讨论中对于高科技的产物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们把这些信息进行消化、吸收,创造性地设计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智能潜水艇、神奇的厨具、与动物的对讲机等等。这些作品发挥了学生潜在的智力潜能,同时也表达他们美好的愿望,这样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做出综合性评价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评价要由竞争本位、分等排序为核心的评价观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例如是否具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是否能运用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否能收集、整理资料、鉴别、欣赏及完善自己的作品;是否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等等。

总之,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应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发现和更好地领会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温故”中“知新”,在“知新”中“温故”,从而形成对某一学习主题系统化的理解,形成概念系统和解释框架。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应表现为“茅塞顿开”、“深得吾心”、“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从而赋予生命因为遐思、冥想和憧憬而秉有的灵动、舒展和充盈,这就是美术教育可以为个性发展铺就的现实之路。

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阿城区和平小学李会民

第二篇: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合素

史磊

经济

贸易分院10营销班

2012年7月6日

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经济贸易分院史磊

【摘要】在迅速发展的我国教育事业中,素质教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世界各国都把培养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人能否称之为“人才”,是由其自身素质决定的,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已不再是一句空话,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问题 人才 人格魅力 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素

一、在市场经济崇尚个性发展大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与以前所倡导的已大有不同。比如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时,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应当是“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而不应该是“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在对待“奉献与索取”这一关系的问题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观念已与时代不符,应根据实际情况“多奉献多索取,少奉献少索取,不奉献不索取”。这些现象表明,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已相当鲜明,与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思维方式大不相同,有了创新意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中“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也有所抬头,对事业献身精神和对集体奉献精神有所减弱。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的世界性的成功,意味着人类已经开始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里,需要全新的、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是资金问题,甚至也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而是全国十多亿人的素质问题,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是一到人均却都排在世界倒数几位。但有很多国家资源不多,甚至很贫乏,却很发达,如日本、瑞士、瑞典、新加坡。资金可以积累,还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发明创造、也可以引进。但是人口素质是无法引进的,必须靠我们自己去提高。学校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各方面发展,提高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这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极为重要的。高等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必然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进入21世纪,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更加需要大量能够在祖国建设中担当重任的高级人才,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加速与世界接轨的步伐。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素

人的素质就是人自身具有的能够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的稳定的基本品质。素质的基本特征有四个:一是内在性,即素质是人自身具有的品质,是人在生长、学习、实践过程中把从外界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内化,逐步积淀而成的,是机体化、机能化、心灵化的东西,而不是人的资历、学历、地 位、身份之类的外在属性。二是主体性,即素质是在人认识、适应和改造外部世界的活动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属性表现出来和产生作用的品质,主体性是素质最本质的特征。三是基本性,即素质是人自身具有的能够对人的主体性活动发生作用的品质中最主要、最具有迁移作用的部分,而不是具体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四是稳定性,即素质是以较为固定的思想倾向、智能特征、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1科学素质 包括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等。这是学生将来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所必需,是他们将来获取谋生手段和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

2道德素质 包括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等。这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会做人的根本。

3劳动素质 包括热爱劳动的态度、自觉劳动的习惯、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等。这是少年儿童将来投身改造自然、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基础,也是通过实践促进其他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需要。

4交往素质 包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人际交往、群体合作等方面所要求的素质。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各种活动的。“他们相互间不是作为纯粹的我,而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 发生交往的。”

以上素质构成了人的个体素质结构中的主要要素,包括了大学生将来认识、适应、改造环境和发展自身所需素质结构中的主要方面,它们还相互联系而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因此,将这几种素质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素,促进全面发展。

四、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

4、表达能力,一个人要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其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第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

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

五、人格魅力的作用

源自较高的综合素质,体现人的性格特征,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它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等。

1.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

2.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

4.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六、总结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使每个大学生学习必要的心理知识,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自我教育不仅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中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教育早在几千年前就引起了古人的重视,孔子说:“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无论是在道德教育还是在心理素质培养当中都起到了主体的的决定性作用,这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社会发展的节奏在不断加快,要想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具有了较高的素质,才能够不被这个竞争激烈社会所淘汰,时代呼唤新一代的大学生,祖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才能使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三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摘要:当前经济危机蔓延全球,处于国际环境中的中国不能独善其身,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就业压力大。广大在校大学生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占得先机,为今后更好的就业以及获得更好的前途打下基础,这就需要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关键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正文: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人的政治观点、理想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规范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它是灵魂,是根本,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导向支配的作用。要具备这一素质,大学生需要注意并改正个人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主要指人在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学习,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形成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塑造人的性格。因此,大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要有自己的理想并为实现只而努力。

3、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要求具有一定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和高雅的文化艺术品味,有一定的审美知识和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特别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的区域文化的学习、发掘和研究。要具备这一素质,大学生需要培养并形成自己的文化艺术品位,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这就需要大学生进行长期的体育锻炼,塑造良好的体魄;学会自我调节,进行自我意识的训练,构建过硬的心理素质。

5、专业性素质

专业性素质需要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此,大学生应该在自己的大学生涯中习得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进行思索创新。

6、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的、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创新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对事物保持较强的探究心和敏感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要具备这一素质,大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对事物保持较强的探究心和敏感性,这就要求大学生注意这方面的加强练习。

二、大学生综合能力

大学生综合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竞争生存能力。

1、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能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数值的反映,它与个人的思想品德,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等密切相关。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要适应这种状况,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顺利过渡就应该提高自己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样,即使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够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的因素,从而为自己以后的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而且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它存在于社会的任何角落,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只有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要具备很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就要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培养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通。同时,要做到诚实守信,人格平等。

3、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以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它是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基础性素质,故又称为语言文字沟通能力。学习、工作和社会人际交往等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一个人,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若要具备这一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做到三点:要敢于说、有话可说、善于说话,这三点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基础、关键。为此,大学生应该抽出时间阅读有关的文学著作和口才范文,多做练习,以便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还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等等。用人单位对具有一定交往能力的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许多单位挑选大学生时不仅注重学业成绩同时对在校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担任过社会工作很感兴趣。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尽量做一些社会工作,不断增强自己的组织工作能力,以利于今后工作。

5、开拓创新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是指用已积累的知识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在脑中创造出新的思维,提出新的见解和做出新选择的能力。大学生培养开拓创新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1)积累知识,增加才干。开拓创新需要胆识,也需要知识和才干。没有知识的积累,缺乏必要的才干,开拓创新就无从谈起。(2)培养想象力。想象力并不只是文学家、艺术家的专利,它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需要的。狄德罗就说过,想象是人的一种特质。对需要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当代大学生而言,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就变得更为重要。3)培

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是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具备这一思维能力,对培养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无疑如虎添翼。

6、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是指把创造思维变成实际的物质成果或是用生动形象的实践过程呈现创造性思维的转化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之后是从事教育

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还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动手能力的强弱,都会影响着一个大学生的发展前途。为此,大学生充分利用实习和勤工俭学机会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7、竞争生存能力

竞争生存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或者谋生时多必备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大学生及至人类都在追求的一种能力品质。由于当前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再加上当前经济危机蔓延全球,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就业压力大,从而竞争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综合素质与能力分别是素质与能力的综合运用。

很多人会素质与能力混淆起来,其实素质与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就在于,能力和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道路很相似,它们都是在人的活动(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它们的区别就在于,素质的特点是“内凝”,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所塑造成的内在升华,而能力则是“外显”,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实在的呈现。人的素质是指构成人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规定性,即人的各种属性在现实的人(个体、群体和类)身上的具体实现以及它们所达到的质量和水准,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具备的主体条件。人的素质的规定根源于我们对人性的理解与界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其中主要是知识的升华与内化。人的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一个人的能力是指他驾驭自身知识以及为社会所能贡献的力量的综合作用。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受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实践的需要、社会实践的深度与广度规定着人的能力的发展状况。

在一定角度来看,素质与能力是可以进行转换的,并且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能力和素质相比,素质更根本。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能力的大小是由素质的高低决定的。一般来说,素质高对应能力强,素质全面对应能力全面,智力素质高对应认知能力强,等等。但是,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不具备适当的条件,素质高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能力强,某一方面能力强也并不意味着综合素质高。此外,某一种能力也不能说一定就和某一种素质相对应,一种能力可以在多种素质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素质也可以形成多种能力。综上所述,素质与能力两者息息相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报》、《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北方文学》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能力

浅淡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公刘小学郑小东

摘要 实施美育、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利用美术的创作,开发出超乎寻常的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创作能力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美术教学大纲提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写生、选材、欣赏、添画、记忆画、联想等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写生欲望

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主观感爱大自然美丽画面的能力有限,需在教师的指导。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领略大自然的神韵和风采,让他们去寻找美,这样引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也就为表现大自然的美打下了基

础。

1、描述

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大自然的美。如:“枫桥夜

泊”、“春江花月夜”、“春江水暧鸭先知”等,这样的画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见到,只是印象不深,感受肤浅,需在老师以准确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美。

2、认识自然

学生有的喜欢灿烂的朝霞,有的喜欢朦胧的明晚景,有的喜欢田野的风光,可有的却喜欢市场的喧闹景象。学生写生时可让他们走进大自然,自由组合,自找景点,描绘自认为最美的景物。这样,由于学生选择的是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感受最强烈的景物,写生时就会带着一种强烈的感情。

二、推理训练

美术写生教学的形式既包括添画、记忆画、想像画,又包括组合画和画面改错。在这五种美术写生教学花形式中由于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既存在一致性,又包含因果关系。因此可以利用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思考,体会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一致性。

三、培养审美情趣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但审美能力的提高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老师要通过对优秀作品或图片的构图、色彩、明暗等分析,对构图、透视、色彩等方面的赏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的情感,也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娓娓动听的讲解,惟妙惟肖的表情都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四、创设情境美

小学生年龄小,易疲劳,持久性差,要创作出好作品更需要一个优美的创作情境。学生创作能力发挥如何,一定程度上需要有一好的创作情境。在上创作课时,可播放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用音乐形象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合理想象。这样,学生会觉得创作是一种享受,是美的熏陶,于是乎不知疲倦的创作作品。

五、学会添画

添画是指在已画好某些形象的画面上,启发和指导学生添加与其有密切联系的人物或其他物象,从而使画面构图形式完整,内容具体而充实。有些学生画的画面很单调,只有一些主要的事物,我就启发他们对画面进行联想,把一些相关的东西添画进去,使画面丰富多彩。有时我教学生画风景画,有意识地空出背景让学生添加自己喜欢的事物,学生添东西,实际上已经脱离了临摹画的范围,这里已经开始包含着创作的雏型了,如对画面构图的安排、色彩的处理等等。其实,添画是绘画创作的初级阶段,也是创作的基础。让学生添画,这已经是创作的雏形了。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首先应

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消泯学生的个性,千人一面,是创作活动之大忌。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的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另外,美术教学中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

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

摘要: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制定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学生动手参与能力,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通过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来开发潜能。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心理策略:培养意识,形成动手参与定势。l、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在上《会变的颜色》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以美激趣:“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2、沟通情感: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缩短师生距离。实验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2)、给予学生安全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做出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做的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针对这点,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种活动,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既对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但是教师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够达到,那么,完成了任务学生也感到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不愿去完成它或对此失去信心。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二)、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动手参与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l、加强技法训练。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拓展想象空间。“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实物演示:利用实物展示或表演的方法,使他们明白完成任务的迫切性,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如上《画一顶帽子》一课时,可以先出示几顶漂亮的帽子,让学生观察外形、颜色等,然后戴到头上让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出外形更美、功能更全的帽子,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帽子的结构,而且又发挥了想象力制作出雨伞帽、飞行帽等新品种。

语言表达:即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根据自身体会大胆想象。在彩塑课《青蛙》一课中,教师可有意识的讲述关于青蛙的童话故事,把学生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青蛙王国共同游戏,学生进入情境后,做出的青蛙生动有趣,神情兼备。增强了对青蛙的感情,也起到了环保的教育作用。

媒体应用:即利用电视、录像、投影、多媒体等音像手段创设情境。这一方法可视性强,时空转换快,吸引力大,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

3、选择创作途径。

(1)、观察比较法。中高段学生的观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创作就水到渠成。如五年级的《牵牛花》一课,先让学生看看生活中的牵牛花,再看看画家笔下的牵牛花,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

(2)、玩做结合法。学生天性爱玩,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重要。如:《画熊猫》一课,让学生先用二年级学过的撕纸拼贴做做玩玩,再画下来。《下雪了》一课可选择一个下雪天,让学生去雪中玩玩,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寓教于乐。在游戏之余,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创作便得心应手、各具其态。本策略实施中要重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暴露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实践的活动和相互的讨论悟出道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教育目标。

(三)、环境策略:创造条件,提供动手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课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教”中参与。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学海无涯”而厌课、厌学。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说”中参与。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在三年级一般以师生互评为主。从四年级下半学年开始,一般以学生互评为主,让几个同学相互评价对方的画,把个人的审美标准和制作心得表现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在这一形式的评价中,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评价标准。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要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优点,如果发现了不足或有了新的创意,可以把作品取回重新修改,完善作品.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

下载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

    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 福州教院一附小 刘鑫淼 [摘要] 在小学美术学科素质在教育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形成参与定势,激发学生学......

    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发表在:《化学教育与研究》,福建省化学会编,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pp. 127-129 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编写化学学科实验教材《分析化学基础实验》一书的体......

    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单位名称:职工姓名: 一、填空题(共10分,每题2分) 1. 是人脑特有的产物,是人意识所具有的能动性的体现,是个体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

    员工综合素质能力

    企业员工综合素质能力测试题 姓名:电话:应聘岗位:日期:得分: 本部分测试题包含两部分,共17题,满分100分。试卷共两页,您有45分钟的答题时间。 第一部分选择或填空 (4分*15题) 1、......

    小学教导主任素质与能力培养

    教导研修小学教导主任的素质与能力培养十堰市郧县新区小学李剑平主要内容教:教导主任工作之基础导:教导主任工作之核心研:教导主任工作之重点修:教导主任工作之必需引子:对教导......

    课堂自我调节能力培养

    物理课堂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丁长亮 潍坊四中山东 潍坊 261200) [摘要]作者列举课堂自我调节学习具备的几个素质,提出实施培养的几条途径几点做法。 [关键词]:自我调节能力;自主......

    探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综合能力培养

    探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综合能力培养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美术......

    小学美术课堂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探究(精选五篇)

    小学美术课堂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探究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点明了,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以及动手习惯的重要性。现在的小学生做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