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肉牛产业面临危机大全
需缺口日益扩大中国肉牛产业面临危机
2013-11-28 09:26来源:作者:武鸣
“中国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肉牛产业危机。”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肉牛存栏量继续下降和牛肉消费不断增长,我国牛肉价格还将持续上涨。
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牛的用途改变导致肉牛存栏量大幅下降,是促成牛肉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而由于肉牛繁育和育肥饲养脱节,作为产业基础的母牛的存栏量不断减少,使整个肉牛产业走向萎缩。同时,肉牛补贴政策缺失,中国肉牛产业短期内难以提振,国外牛肉则乘机大举进入中国。
存栏骤减 价格大涨
2008年前一斤牛肉十三四元,而2013年以来,各地牛肉价格纷纷突破60元/公斤的大关,广西柳邕牛肉批发价格甚至高达69元/公斤。眼下牛肉消费旺季来到,年底牛肉价格有望同比上涨35%。
据统计,2008年至2012年,我国肉牛存栏量从8900万头减少至 6500万头,短短四年间减少2400万头。传统意义上的肉牛产业大省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四省的肉牛存栏量最近十年来出现加速下滑势头,而由四省组成的“中原肉牛产业带”也已名存实亡。不过,与市场预期相左的是,虽然牛肉价格一路走高,农户的补栏积极性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虽然牛肉价格在不断上涨,但养牛成本也在不断增加,首先是饲料,饲养成本增加,特别重要的是科学饲养带来的成本增加。再就是人工成本也不断增加,规模化养殖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农户补栏的积极性并不高,肉牛存栏量还会进一步下降。而在肉牛存栏量不断下降的同时,牛肉的消费需求却在不断增长。统计显示,2008-2012年,全国牛肉人均消费量从4.3公斤增长到5.6公斤。
繁养脱节 产业萎缩
大部分投资仍然流向了肉牛育肥和屠宰加工环节。很多公司将主营业务产业链延伸到下游餐饮企业,而不是向更上游的肉牛繁育环节延伸。
肉牛生长的特点也使企业对肉牛繁育兴致寡然。如果企业从事肉牛繁育环节的话,周转就将大大放慢,若只是收购架子牛育肥的话,四个月就能实现周转。这样一来,中国肉牛的产业链便出现了脱节问题,企业专注于育肥和屠宰加工环节,98%以上的母牛和小牛则掌握在农户手中,而母牛和小牛又不断被宰杀,中国肉牛产业的基础越来越薄弱。
据了解,从世界平均水平看,肉牛屠宰的安全线应该是25%,即存栏100头牛屠宰25头左右,可中国目前的速度已经达到40%。在这种情况下,近些年来中国肉牛产业不断萎缩。
补贴缺失 “城门”失守
从产值上来说,我国四大畜禽产业的排名依次是生猪、肉牛、禽类、奶牛,但是,与生猪和奶牛产业的发展所获得的大量扶持和补贴政策相比,肉牛产业的发展缺乏关注,至今没有实质性的扶持和补贴政策出台。
在此背景下,进口牛肉,特别是走私牛肉正乘虚而入,并逐步占领国内市场,国内肉牛产业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
虽然由于检验检疫的原因,我国目前只批准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乌拉圭、阿根廷、哥斯达黎加6个国家进口牛肉,2012年的进口量也只有7万吨,与我国每年560万吨左右的牛肉缺口相差甚远,但是进口牛肉加速膨胀的势头却不得不引起人们注意。
9月13日,国家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鲜冷牛肉、冻牛肉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379%和978%,出口额则呈不同程度下降。
现在物美价廉的国外牛肉也如当初的国外大豆一般大量进入中国,虽然牛肉和大豆的政策和性质有所不同,在肉牛企业没有提升竞争力之前,牛肉大幅度进口会对国内肉牛产业带来实质性冲击。
第二篇:2010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2010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所属:肉牛产业->分析预测 文章来源:
中国肉牛经济信息网
养牛赔钱吉林肉牛存栏量锐减
今天我们锁定的是东北的肉牛养殖业。东北一直是我国牛肉的供应基地,尤其是吉林省,无论是肉牛饲养量,还是牛肉生产量,都曾经位居全国第二。但是近日我们财经频道记者,在吉林德惠市朱城子镇看到,这个曾经是吉林省、甚至是全国闻名的养牛大镇,现在却没有几头牛了。曾经红火的养牛场也是一片破败。我们随记者的镜头去看看。
这里是德惠市兴隆堡村的养牛小区,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里一片破败的景象,连牛舍里都长满了杂草。而村民告诉我们,两年前,这里最多养了一千多头肉牛,而现在只有七头母牛还留在这里.记者所在的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镇,曾是全省闻名的养牛大镇,全镇肉牛存栏数量最高时达2万头。养牛户孙国方告诉记者,2003年,看到养牛的利润可观,他就组织当地的养牛户集资成立了这个养牛小区,当时养殖户们都把自己家里的牛送到小区来集中配料、集中饲养,最兴盛的时候,这里的十八间牛舍全都是满的,连院子里都挤满了牛。但是现在养牛的人越来越少,60%以上农户都不养了。这个养牛小区仅有的几十头牛,也被农户牵回家里散养,而他因为舍不得看着自己经营的小区关门,硬是挣扎着留下了七头母牛。
养殖户:“就我自己在这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就养了点母牛在这在家看这个院。”
兴隆堡村所在的朱城子镇曾是辽宁省闻名的养牛大镇,红火的时候,全镇肉牛存栏数量高达2万头,7000多农户中90%以上都在养牛,可是到如今60%以上的农户都不养牛了,剩下养牛户不足3000户。镇子上随处可见空置的牛舍,有的甚至还被改成了库房。
养殖户:“屯子都没有多少了都往年我们屯两家牛都赶上这一屯子牛多。”
以吉林省为主的东北一线,是我国规划的肉牛产业带,牛肉产量占到了全国的20%以上。而出口量更是占了全国的一半。为什么这样一个红火兴旺的产业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就变得如此萧条呢?魏春来是村里为数不多还在养牛的人。他告诉记者,从09年以来,养牛就一直赔钱,今年他们家养了五十多头肉牛,还没全部卖完就已经赔了两万多块钱。
养殖户:“头一批赔一万多块钱后一批赔一万多块钱总共赔2万多块钱我还有三十多个没卖这三十多个卖了还得赔。”
魏春来的经历不是个案,记者走访了十几家养殖户,发现绝大部分都在赔钱。
养殖户:“这要是按照经济效益来讲早就应该停得不应该养了这里面根本没有空隙没有钱可赚。
牛源减少肉牛屠宰企业面临停产
看到养牛人杀死母牛,我们真的很心痛。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当养殖户杀死自己辛辛苦苦养大,曾经是自家摇钱树的母牛时,心里也在滴血。在这里大家也许会问,牛肉屠宰和加工企业为什么不能提高一下肉牛收购价,而甘愿看着牛源逐渐枯竭呢?为此,记者也专门去了牛肉加工企业。我们再来看看记者在那里调查的情况。
下午两点钟,在这家亚洲最大的肉牛加工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几头已经被宰杀的肉牛正在被清洗分割,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今天下午的最后几头牛了。由于牛源不足,这座设计年屠宰30万头的大型屠宰场现在开工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严重的开工不足让这家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皓月集团企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张军:“如果不能达到满负荷我们的消耗是固定的你比如说我们的电我们的水我们的劳动力这些东西都是基本上固定的我们不能因为说今天牛少了我们就给工人放假。”
张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由于牛源减少,他们的利润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左右。而像他们的状况还算是好的,一些规模小的屠宰企业一周只能屠宰一次,有的甚至完全停产。按照常理,供应不足应该导致肉牛收购价上涨,那为什么企业没有提高收购价,以维持自己的正常生产呢?张军告诉记者,肉牛屠宰利润非常微薄,正常情况下他们的利润率只有5%左右,而现在因为缺乏牛源,利润率已经下降到1%左右。如果再提高收购价,企业就要面临赔钱的局面。
皓月集团企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张军:“企业要考虑到它的成本它的原料如果说很高本身就是微利所以说也不可能价格涨的很高, 如果说价格涨的很高, 就要出现一块亏损的 ,这块谁来填补 ,如果说企业没有利润 ,企业也没法生存。”
企业不提高收购价,农民杀牛解困,反过来牛源紧张又导致企业开工不足,整个产业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越来越萎缩。吉林农业大学的甄玉国教授认为,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屠宰企业的加工相对粗放,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不仅牛肉没有经过深加工和分类,一些原本可以深度开发的副产品也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企业利润率低、抗御风险能力弱的局面。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甄玉国:“从长远的利益来讲的话可能企业更多的要考虑到要如何提高自己产品的附加值如何来培育自己的市场,自身的产品附加值高了,企业获利好了那么可以有更多的闲散资金可以去扶持下面我们的肉牛基地,而不是一味的去考虑我们下游的收购价格去如何。”
此外,从90年代起,我国肉牛屠宰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到2007年已经多达2059家,而世界第一牛肉大国巴西的屠宰加工企业只有100多家,美国也不足200家,散而乱的经营格局似乎注定了这个行业粗放、低端和恶意竞争生存现状。
中国可能成为牛肉净进口国
肉牛养殖环节没效益,加工环节不赚钱,市场终端产品价格也呈下降趋势。从记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整个产业链条各环节都困难。但是牛肉又是我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肉类,每年我国牛肉的消费量约在5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每年532万吨的牛肉产量,除了满足国内需求,还有少量出口。但是在采访中业内人士说,如果我国肉牛养殖业照此发展,不需要几年,中国普通百姓再要吃牛肉,恐怕就只能国外进口了。
采访中,业内人士最担忧的就是大量母牛被宰杀,因为母牛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正常应在肉牛养殖种群中占40%左右,才能维持行业的良性发展。正常情况下,一个母牛犊从出生到具备生育能力,至少需要 18个月,受孕期还有十个月。产出的牛犊还要饲养两年才能成长为可以宰杀的育肥牛,加在一起就是四年时间。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恢复起来至少需要五六年时间,如果市场出现波动,恢复的周期将更难预料。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甄玉国:“如果有一天像我们所看到的或者说像我们所预测到的如果母牛存栏量逐渐在减少我们真正意识到这个产业出问题如果再想扶持的话我想没有五六年七八年的时间是很难能够回复到正常这种水平的。”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如果任由其自生自灭,今后国内产业确实有可能对进口形成依赖,最终丧失市场话语权。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可繁母牛的养殖积极性。
皓月集团企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张军:“现在如果这个产业从牛源这块从源头再萎缩下去的话中国就要成为牛肉的净进口国了就是别想出口了你出口什么国内的需求都满足不了这个趋势就很悲哀了。将来我们国民吃肉就要靠进口就是说如果我们中国牛肉满足不了国民的需求了那就需要大量进口了。”
成本上涨肉牛养殖户无奈杀母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肉牛数量锐减并非吉林省的特有现象,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全国肉牛存栏为 1亿3千205.8 万头,到 2005 年减少为 1亿零16.6 万头,10 年时间肉牛存栏数减少 24.15 %,平均每年减少 2.4%。到2008年底,河北、安徽、山西、河南和山东五省 796 个养牛村,养殖户数量与 2000 年相比,平均减少了 22.1%,近两年的降幅则更大。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肉牛存栏量急剧下跌呢?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采访中,养殖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最近一两年肉牛的养殖成本已经上涨了一倍左右。首先是牛犊的价格不断上涨,在2005年左右,一头250公斤左右的牛犊,市场价只有2000元左右,可如今已经涨到了5000元;其次,养殖肉牛必须的饲料、酒糟、玉米面三项,价格也在上涨,每头肉牛15个月的出栏期下来就需要4500元;这样,不算人工、防疫等成本,一头牛的饲养成本已经超过9000元。如果规模养殖肉牛,以前只需要投资十万八万就可以了,而现在没有四五十万根本拿不下来。越来越高的资金门槛,也逼着散户们纷纷退出。
养殖户:“白挨累赔钱我还养躺这躺这也比养牛强啊它不赔钱啊树底下凉快着也不赔钱啊还着急上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的另一个现象更让人忧虑。沿着昔日的养牛大镇朱城子镇一路走来,记
者发现,大部分牛圈里养殖的都是肉牛,却很难找到母牛的踪影。当记者就这一问题询问养牛户时,他们的回答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养殖户:“杀都杀了,我家的母牛也杀了,养的草地母牛全杀了,哪有养的,全吃肉了。”
养殖户:“现在母牛基本都杀啊母牛下一个崽子也不值钱母牛都要杀绝了基本没多少了我们兴隆堡就有数的再早是一千五六百头牛现在剩三四百头母牛。”
母牛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源头,正常母牛的存栏量要达到40%左右才能维持行业的良性发展,而眼下,吉林的母牛存栏量只有不到20%了。同时,相关数据也显示,在河南、山东、安徽和河北四省的“中原肉牛带”地区,能繁母牛的存栏量到也不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 30%,而且这个比例仍有下降的趋势。
吉林皓月集团企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张军:“你想他产犊得怀孕十个月才能产犊然后才能卖这一个犊还卖不多少钱所以养这个牛干什么呢它没有利益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因为做这件事没有利了无利可做了他就去作别的了。”
央视财经评论:怎样才能管好一头牛?
走在刚才的这些村庄里,我们的记者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这个在东北地区看似很大的养牛产业,在采访中,终究还是一家一户各自的事情,产业这个词,在真实的采访现场,还不如说是当地大多数农民们,集体从事的一个副业。当行情变化,成本上升,利润降低之后,农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放弃,学者和管理者所说的产业发展、国家养殖业的兴衰,其实农民们从来也没有考虑过,在现代农业生产的今天,中国农村几千年来都没有变化过的现实的、功利的生存法则,依旧在发挥着最终的作用。
但我们认为,农民当下的选择,实在是一个无奈之举。养牛的农民,本来就没有能力考虑产业和国家养殖业兴衰的问题,在得不到任何帮助的前提下,规避经营的风险,是他们唯一能做出的选择。如今的肉牛是快杀完了,到了快没有牛的时候,预警的信号,专业的分析,亏损原因调查等等,开始热闹了起来,明白人都出现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后果,除了杀牛的农民之外,还应该有谁来承担呢?吉林省为主的东北一线,是我国规划的肉牛产业带。可以说,这应该是当地政府部门相当重视的一个产业,但两年多来,饲养成本的上涨,养殖产业的巨变,除了农民们在不断杀牛之外,似乎没有那个主管部门找到了有效的处理办法,如今连养牛最后的资本,母牛都快保不住了。说透彻一点,农民们会干的,就是养牛,如何把农民们愿意干的这个副业,干成一个可以长远发展的,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的产业,这应该是比农民们更高明的管理部门肩上的责任.养好牛,是农民们的本事,如何把这条牛管好,体现的则是我们管理部门的智慧。规划好一个产业,让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升级、换代,应该是摆在管理部门眼前的重大命题。
第三篇:煤炭产业面临的危机及化解措施
煤炭产业面临的危机及化解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涨。到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36.2亿吨标准煤。在我国巨大的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资源消费总量最大,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6.4%。巨大的消费需求也拉动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我国煤炭销售价格不断上涨,煤炭工业成为造富能力最强的产业,我国煤炭工业迎来了十年黄金发展期。但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煤炭工业发展速度放缓,随着而来出现了销售不旺、库存过高、产能堆积等问题,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困境凸显。
两大危机并存
目前,总体来看,我国煤炭工业主要存在以下两大危机:
一是销售不旺,价格竞争激烈,降价此起彼伏,企业生存压力大。目前,作为煤炭主要销售渠道的钢厂、电厂,受国内外发展环境制约,钢材、电力销售不旺,原料库存高,因而其购煤积极性低,煤炭整体销售受制约。由于采购商意愿降低,为争取有限的采购意愿,相关企业大打价格牌,降价此起彼伏。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12年年初,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为199.5点,2012年年末下降到170.7点,2013年一季度,再降7.3%。但由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放缓的原因,低价竞销战略并没有提升整体采购积极性,反而进一步压缩了煤企的利润空间,国内相关煤企生存压力增大。
二是投资无序、产量暴涨、库存增大,产能过剩危机高。由于前十年的黄金发展,煤炭行业显示巨大的造富能力,“煤老板”成为“有钱人”的代名词,一时间,社会各种游资纷纷转战该领域,造成了我国采煤产能的激增。据统计,2004年,我国煤炭行业产能仅为17亿吨左右,到2012年,全国煤炭产能已达40亿吨,8年内增长135%,年均增幅近3亿吨。这种增长趋势还在继续,并呈加快趋势,有业界人士估计,2013年,我国煤炭产能将达到史无前例的46.3亿吨。迅速增长的产能推高了我国煤炭年产量,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煤炭生产总量已达36.6亿吨。产量增长速度超过了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出现了大量库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煤炭库存量已达3.44亿吨,而据估计,2013年库存量将上升到5亿吨以上。市场对于煤炭库存有一套预警体系,一般认为,当煤炭库存小于2亿吨,则表明市场供不应求,产业环境良好;如果大于3亿吨,则表明市场供过于求,产能过剩压力增大,需引起重视。从目前的数据看,我国煤炭工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危险。
四大主因致困局
经过分析,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今天煤炭行业困难局面的出现。
首先是下游的钢铁、电力行业不景气,煤炭销售受阻,对煤炭工业造成冲击。2012年开始,国务院进行的四万亿投资整体进入收尾状态,国内基础建设领域投资放缓,钢材需求增长下降,造成钢材价格走低,从而影响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开工积极性,作为炼钢主要原辅料的焦炭,需求降低,从而影响到国内炼焦煤市场销售。受国际环境影响,我国外贸环境日趋恶化,出口加工工业首当其冲,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GDP增速近年来首次破8,降到7.8%,同比2011年的9.2%有15%的降幅。国民经济发展放缓,立即反映到社会用电量总需求增速下降,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2013年前4月我国社会用电量为16303亿千瓦时,同比增幅为4.9%,而2012年同期,社会用电量为15554亿千瓦时,同比增幅为6.0%,增幅明显缩小。社会用电需求增长放缓,对于动力煤的采购积极性就会下降,从而影响我国动力煤的市场销售。
其次是进口煤增长较快,对国产煤的销售造成压力。早些年,由于国内煤炭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向国外进口煤炭。由于我国煤炭进口门槛低,加上国外煤低价竞销,从2009年开始,我国煤炭进口步伐明显加快。海关总署统计,到2012年,我国煤炭进口总量
已达2.9亿吨,占到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近10%。目前,由于国内煤炭行业已呈现明显的产能过剩状态,库存率高已成为常态,大量进口煤炭的涌入,进一步恶化了我国煤炭销售市场环境,从而加剧了煤炭低价竞销局面,对我国煤炭工业造成重大冲击。
再次是煤炭出口艰难,产能下泄通道受阻。我国曾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出口煤炭在我国煤炭销售总量中占到较大比例。但从2004年开始,我国制定《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实现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国内具有煤炭出口资格的企业缩至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五矿集团和山西煤炭进口公司等四家。同时,开始调整煤炭出口退税,我国煤炭出口量开始锐减。到2006年,国家取消煤炭出口8%的出口退税,同时加征5%的出口关税,进一步打击了煤炭出口。2012年,煤炭出口关税被提升至10%,煤炭出口几乎无利可图,陷入萎靡状态。据海关总署统计,2012年我国煤炭出口量仅为928万吨,不到同期进口量的4%。由于煤炭国内销售困难,出口又关卡重重,我国累积的巨额产能短时间得不到释放,加重了产业困境。
另外存在产业督导不力,产能控制不到位。实际上,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较早就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关注。早在2007年,相关研究人士就根据测算结果,指出我国煤炭产业存在近期供给趋紧,远期过剩的危险。但当时由于行情较好,没有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到2009年,危机开始慢慢凸显,相关部门才重视这个事情,并着手产能控制,淘汰落后产能。2011年,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11】2091),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2年,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淘汰目标、要求。但是,淘汰产能的速度赶不上新批产能的速度。以山西为例,产能淘汰工作启动前的2008年,年产能为8.5亿吨,经过淘汰产能工作洗礼,2012年产能为9.6亿吨,不降反增,主要原因是地方将淘汰产能简单化为兼并组合,过剩、落后的产能并没有真正淘汰掉,只是换一种面貌、以另一种方式出现。
(来源:英大网)
第四篇:丰都肉牛产业简介
丰都肉牛产业简介
肉牛产业是丰都农业特色骨干产业。2008年底,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打造中国肉牛之乡”的决定,编制了《丰都县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和《丰都县肉牛产业化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并举全县之力强力推动,丰都肉牛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县委、县政府又把发展肉牛作为农户万元增收的主导产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呈现快速、迅猛发展势头。2010年丰都肉牛产业9项指标领跑全市:饲养规模全市第一,实现存栏25万头、出栏9.43万头;规模养殖全市第一,5头以上的能繁母牛养殖户4300余户;基础设施建成量全市第一,建成牛舍37.5万平方米、青贮池25.6万立方米;人工牧草种植全市第一,达5.3万亩;黄牛改良全市第一,冻配达5.2万头;产业投入全市第一,达6亿元以上;肉牛科技含量全市第一,建立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肉牛专家科技大院,建立了“首席专家+县级特派员+乡镇技术员+村级指导员”科技骨干体系;全市率先开展能繁母牛保险;企业规模全市第一,肉牛养殖、加工企业达到35家,屠宰加工能力20余万头,重庆恒都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屠宰肉牛10万头生产线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精深加工5万吨牛肉的生产线将于2012年6月前投入使用,高镇、社坛两个万头养殖场全面建成投产,其中高家镇万头养殖场是国内目前单个存栏量最大的养殖场,可一次性存栏肉牛15000头,肉牛综合交易市场、饲料加工配送中心、牛粪便资源化利用等延长产业链条的项目均开工建设。经过近年来的艰苦努力,丰都肉牛已经获得众多的金字招牌:①被列入农业部《全国肉牛优势产区规划》;②成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以肉牛为载体);③成为部市共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肉牛养殖核心区;④“丰都肉牛”获国家地理证明商标;⑤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在丰都建立综合试验站;⑥成为重庆肉牛养殖科技示范基地,恒都牛肉获多项产品认证。
“十二五”期末,丰都肉牛产业化建设将围绕建成“中国肉牛之乡”,实现肉牛存栏5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20万头)、出栏20万头、屠宰及精深加工15万头、全县从事肉牛生产的农户比例达到50%以上、肉牛产业年产值达50亿元以上。
实现“三个率先”:率先建成全国牛业经济大县、全国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县、全国肉牛科技示范县。
建成“一个航母”:把重庆恒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成为集肉牛科研、养殖、屠宰、饲料开发、精深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上市公司,并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品牌”:育成“丰都肉牛”优良品系,获得丰都牛肉系列品牌。
第五篇: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2-2-1 来源:宜宾市畜牧兽医局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宜宾市现代特色畜牧业调研组
摘要: 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是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山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调研在摸清周边地区肉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研究当前我国发达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宜宾如何依托乌蒙山区良好的地域生态环境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和新措施,为我市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我市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新跨越提供参考。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
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委农办、市畜牧、商务、招商、统计、科技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肉牛产业调研组。分为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企业招商调研、市场调研三个专题组开展工作。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以实地考察为主,2010年8月16日-9月5日,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组赴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和省内毗邻的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对当地肉牛资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企业招商组赴河南、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对我国现代奶牛、肉牛业深加工龙头企业——蒙牛集团、科尔沁牛业、皓月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察;市场调研组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对国际国内、长三角、珠三角、我市周边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市场现状及其趋势进行了调研。此外,调研组还采用了专家座谈、个别交流、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际国内畜产品消费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宜宾市特色畜牧业的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研结论采信建议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以及宜宾现有地方品种特点,鉴于我市肉牛品种个体偏小、产肉率低、杂交牛比重不大等客观因素,优质肉牛出栏量尚不足以满足一个年屠宰5万头牛的规模化精深加工企业需求,以及同国内知名肉牛加工企业的前期沟通情况,在目前引进一家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条件暂不成熟。
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一是依托现有筠连好牛旺等肉牛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扶持,积极发展牛肉食品加工业,开发休闲牛肉制品、军需罐装牛肉制品和清真牛肉制品,做大生产规模,做响产品品牌,带动肉牛养殖发展。二是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充足的饲草、农作物秸秆和酒糟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养殖发展模式,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加大品种改良,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力争3-5年内,我市年出栏肉牛20万头以上,优质牛肉牛出栏量在5万头以上,达到引进发展国内知名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基础,同时,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继续与国内其它龙头企业对接,争取早日实现肉牛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的新突破。
二、现代肉牛业发展现状
(一)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全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⑴肉牛品种。我国有着丰富的品种牛资源,其中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和延边牛为我国五大著名品种,其牛肉品质上乘。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由国外引进了海伏特、安格斯、肉用短角、夏洛来、利木赞等肉用品种和西门塔尔等兼用品种牛,用来杂交改良当地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⑵养殖情况。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屠宰加工业的崛起,我国五大黄牛体系品种牛的存栏量逐年下
滑,到2009年底存栏总量仅200万头左右,占全部肉牛存栏量1.89%。我国肉牛养殖多为分散饲养,大型肉牛育肥场和规模饲养场出栏量仅5%左右。在肉牛饲养育肥过程中,缺少专用的添加预混料,饲料混杂、年龄混杂,导致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牛肉的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同时,肉牛养殖缺乏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散养者过度强调节粮,忽视了肉牛的品质差异;而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牛日粮的50%以上是精料,不再是“节粮型畜牧业”。
⑶牛肉制品生产加工。在屠宰加工方面,出现两种极端:一是屠宰设备极其简陋,对肉牛的加工利用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是屠宰设备先进,屠宰能力很强,但肉源供不应求,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停工状态。在牛肉产品加工方面,多年来我国的牛肉主要是以未经处理的鲜肉、冷冻牛肉和熟食的形式进行销售,而经过排酸熟化处理的冷鲜牛肉很少,产品未进行适当的分类、分级和处理,造成产品的价格降低,销量受阻,加工厂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熟牛肉大多是由家庭作坊生产,未形成批量生产,加工方式简单,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缺少精加工产品,牛肉制品转化率较低仅为3%-4%,而肉牛业发达的国家牛肉制品转化率为30%-40%。
2、毗邻地区肉牛业发展现状
(1)云贵山区肉牛业现状
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是以山地为主,草山草坡资源丰富,肉牛养殖历史悠久,肉牛养殖役肉兼用,相对来说侧重于役用,商品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品种资源:拥有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昭通黄牛、威宁黄牛地方畜禽品种。
生产规模:2009年牛存栏分别为53.65万头、92.7万头,出栏分别为16.2万头、15.8万头,出栏率分别为31.8%、17.6%。
养殖方式:以分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4%、8%。
产业化水平:肉牛加工欠发达,目前尚无1家上规模加工企业,肉牛加工仅毕节赫章县有1个作坊式企业生产“郎都”牌牛肉产品,以制作牛肉干为主,年产值仅数百万元。在地域品牌方面毕节地区已推出集中打造“乌蒙”系列农畜产品。
(2)川内毗邻地区牛肉业现状
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养殖规模相对较小,肉牛养殖役肉兼用,但侧重于肉用,商品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高。
品种资源:拥有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川南山地黄牛地方品种。
生产规模:自贡、乐山、泸州2009年牛存栏分别为8.55万头、11.741万头、31.92万头,出栏分别为5.75万头、10.06万头、10.69万头,出栏率分别为82%、67%、34%。
养殖方式:以分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48%、15%、18.6%。
产业化水平:肉牛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以休闲牛肉制品为主,自贡“火边子”牛肉年加工产品351吨,产值440万元,乐山罗城牛肉公司加工外销牛肉产品700吨,产值2810万元。泸州古蔺高源食品公司加工牛肉干系列产品550吨,实产值4500万元。
表宜宾毗邻地区肉牛业有关情况比较表(2009年)
单位:公斤、万头、个、万元
市名 品种资源平均体重 头平
产肉量 牛存栏 牛出栏 牛出栏率 规模养殖比例 规模以上肉牛加工企业 规模以上 肉牛加工 企业产值
云南
昭通市 昭通黄牛 236 100 53.65 16.2 31.8% 4%--
贵州
毕节地区 威宁黄牛 235 102 92.7 15.8 17.6% 8%---
自贡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8.55 5.75 82% 48% 2 440
乐山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11.41 10.06 67% 15% 1 2810
泸洲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31.92 10.69 334% 18.6% 1 4500
宜宾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28.26 16.12 61% 20% 1 33003、牛肉制品市场需求分析
⑴从肉类产品总体需求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40公斤以上,农村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20公斤左右,而台湾年人均肉类消费已达到87公斤,北京城镇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60公斤。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年人均肉食需要80-110公斤。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畜禽产品的总体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⑵从居民消费结构中畜产品比例来看,目前我国仍是以猪肉消费为主,占畜产品消费总量的60%以上,牛羊肉消费量不到肉类总消费量的25%;而国际上以牛羊肉为主,牛肉在30%以上,羊肉在20%以上,猪肉在30%左右。随着我国居民对畜禽产品的消费习惯逐步改变,消费结构也由过去的单一品种,向牛羊禽肉、奶制品产品转变,未来牛肉消费将保持较快的需求增长。
⑶从世界牛肉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根据世界经济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1500美元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热的现象,而我国2009年人均GDP已经达到 3678美元,表明我国已进入牛肉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期,牛肉消费总量和牛肉价格逐年递增。目前,我国人均牛肉占有量仅4.8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5公斤,发达国家高达30-60公斤左右,我国牛肉的需求量仍然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三、我市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发展肉牛产业的基本条件
1、需要量大质优的畜禽资源。由于牛的生产周期较长、产仔较少,但凡规模化的畜牧业深加工企业,都需要有稳定和充足的牛源保障。以双汇集团为例,双汇曾经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投资建设一座肉牛屠宰加工厂,设计规模为年屠宰10万头牛,但是由于该地区牛源不足,生产了不到1年时间就出现无牛可杀的现象。再如,科尔沁牛业公司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冷鲜牛肉生产后,由于优质牛源不足,导致其生产规模上不去,公司发展受到影响。早在2002年,“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集团与“新西兰畜牧业大王”阿福科公司合作项目“五粮液阿福科金牛实业有限公司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在成都开业后,也因优质牛源不足等因素而停产。
2、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高端的肉牛加工企业发展对原料基地及生产基地环境的要求都非常高,除加工条件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卫生规范》要求规划建设外,牛源基地也大多处于无工业污染地区,特别是皓月集团和科尔沁牛业,为保证牛源的质量,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集中育肥,从饲料、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从农场到餐桌的绿色无污染。
3、需要大量的前端投入和政策扶持。肉牛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不高,却是一项民生工程、富民工程。以皓月集团为例,公司通过“公司加基地带农户”模式,带动210个乡镇,形成牧业小区,带动了20万农户,上百万农民从事养牛业,每年转化粮食秸秆750多万吨,农民养牛增收10亿元以上。因此在政策扶持上需要加大投入,除了在项目建设、税收减免方面给予最大扶持外,还需要在产业链前端加大投入,例如集中育肥小区建设的投入,搭建投融资平台,帮助农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积极性。以科尔沁牛业南阳工厂项目为例,该项目由南阳市政府先期投资5000万元,征地200多亩建设年屠宰5万头肉牛生产线后,直接转送给科尔沁牛业公司,同时还设立养殖基金为农户提供购买犊牛担保,解决农户规模化育肥资金不足问题,对按照标准建设统一育肥小区的农户给予一次性60万元的补贴。
(二)我市发展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
1、产品销路不愁,发展前景看好。我市的活牛除少量在本地市场鲜销和供市内几家小规模牛肉加工企业作为牛肉条、牛肉干加工原料外,大量活牛被贩运外销到成都、重庆、广州等地。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今后牛肉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肉牛业利润空间大。西南地区目前暂无大型牛肉屠宰及深加工企业。在加快肉牛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优质肉牛出栏有较大增长情况下,发展肉牛加工业的市场前景看好。
2、具有发展肉牛产业的资源和基础。我市南部山区草山草坡资源较为丰富,粮食秸秆和酒糟产量大,山区农民养牛历史悠久,牛的年饲养总量和出栏量居川南四市之首,全市2009年末存栏28.26万头,年出栏
16.12万头。特别是筠连、珙县、兴文三个山区县地处乌蒙山脉、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具有发展绿色、生态牛肉的环境条件,年出栏肉牛8.19万头,占全市出栏量51%;同时,随着以翠屏、江安、长宁、高县、宜宾县为主体的酿酒高粱基地的扩大,每年高粱秸秆有10万吨以上,也具备将高粱秸秆作为饲料发展生态化、规模化肉牛养殖的条件。
3、肉加工业开始起步。具有多年历史的翠屏区兰香斋的牛肉干系列、南溪的金丝牛肉也深受本地市民喜爱。筠连好牛旺公司2007年起步生产牛肉条,年产值仅400多万元,2009年已开发手撕牛肉、卤汁牛肉、麻辣牛肉干等十三个产品,90%产品销往省外,年产值已达3300万元。
4、宜宾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独特区位,肉牛加工业可以辐射和吸纳毗邻昭通、毕节的部分牛源。
(三)我市发展肉牛产业的不利因素
1、部分地方对畜牧业发展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各级长期以来把畜牧业作为农村家庭经营副业对待,没有认识到产值已占农村经济半边天的畜牧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重要来源,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每年对畜牧产业发展没有固定投入,对肉牛产业投入太少。而这次调研的贵州毕节高度重视畜牧产业,仅一年投入肉牛产业财政资金达1亿元以上。河南南阳为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由政府投资5000万元,征地200多亩建设年屠宰5万头肉牛生产线后,直接转送给科尔沁牛业公司,对养殖户实行免费配种、免费防疫,引种和建圈给予一定补贴。
2、地方品种不适宜规模化的分割肉牛加工。我市肉牛品种川南黄牛体型较小,属小型役肉兼用型品种,成年牛平均体重300公斤左右,平均产肉量120公斤左右,肉的品质也达不到生产优质冰鲜牛肉分割的标准。而国内五大品种之一秦川牛成年牛平均体重400公斤以上,平均产肉量210公斤。国外的品种西门塔尔成年肉牛平均体重600-1000公斤以上,平均产肉量300-500公斤,肉质具有大理石纹路,适合精细分割加工。
3、短期内产业资源量不能迅速扩大。肉牛养殖业属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产业。发展1个存栏100头养殖场,包括圈舍建设、引种、品改、防疫、饲料等方面的投入至少需要50万元的投入,全市一年若要新增2万头饲养量,需投入资金1个亿。母牛初配年龄一般在1.5岁以上,从母牛配种、产犊、犊牛生长、架子牛育肥、肉牛出栏这个周期,需要3年以上,一头母牛终生仅能产犊7-10头,在相对较短的期间养殖规模迅速扩大难以做到。
4、规模化程度较低,生产方式落后。我市主要以散养为主,80%以上为零星散养的农户,规模养殖场尤其是规模养殖母牛数量较少。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优质饲草饲料不足,饲料配合不科学,圈舍建设改造滞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
5、我市肉牛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现有几家牛肉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总产值仅4000万元左右,要赶超省内、国内龙头难度大。而省内的牛肉休闲食品加工业,全省20强牛肉加工龙头企业2009年加工销售产品3.5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其中,目前省内市场上成都“棒棒娃”、成都“遛洋狗”、阆中“张飞”牛肉、通江“灯影”牛肉等主打品牌,其加工销售产品1.2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分别占到20强加工销售产品和销售收入的36.5%、60.7%。以冷鲜牛肉加工、销售为主的国内龙头长春皓月肉业集团年屠宰肉牛能力10万头,产值达6亿元、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年屠宰肉牛能力10万头,产值达5亿元。
6、周边地区竞争激烈。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地区肉牛养殖总量远大于我市,品种改良起步早,政府扶持力度大,已开始重点打造肉牛养殖。毕节地区已开始申请“乌蒙山”系列产品区域品牌商标注册,正在筹建一条年宰杀牛3万头的肉牛生产线。乐山市把肉牛产业作为三大特色畜牧业之一重点发展。而我市在肉牛产业方面扶持政策薄弱,投入力度较少。
四、发展我市肉牛产业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充分认识畜牧产业是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重要来源,把畜牧产业发展摆到农村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和领导,为畜牧产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要把肉牛产业作为特色畜牧业的发展重点,给以足够重视,加快发展。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了进一步促进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在基地建设方面。要制订涵盖从优质牧草种植、饲草青贮和秸秆氨化到基础母牛保护
和引种、品改站点的建设、杂交改良以及规模养殖小区圈舍建设等方面的奖补政策;二是要在技术培训、养牛专合社发展等方面加强扶持和补助;三是对加工企业在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每年市、县财政争取投入1000万元,拉动社会资本1亿元以上,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加工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3、完善肉牛良繁体系,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每年在生态资源优越、养牛基础较好的山区鼓励发展500户适度规模的母牛养殖户,建立肉牛繁殖基地,加快肉牛种源的繁殖。完善黄牛品改站点,加大牛品种改良力度,每年利用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2万粒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扩大杂交肉牛比重,提高肉牛出栏率和产肉率。
4、加强饲料饲草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每年新增种植人工牧草1万亩,大力推广黑麦草、紫花苜蓿、苏丹草等优质牧草种植和秸秆氨化、青贮及利用技术,确保养牛饲料的供应。根据宜宾酒糟资源丰富的特点,推广酒糟养牛技术以鲜酒糟或酒糟粉饲养肉牛,降低养殖成本。根据我市山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母牛分户繁殖,肉牛集中育肥”的生产方式,每年发展存栏10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通过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积极推广“借牛还牛”等生产模式,提高养牛生产组织化程度。
4、着力引进和培育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将大力发展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推动肉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依托现有筠连好牛旺等肉牛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休闲食品加工业,带动肉牛产业发展。引导建立“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生产专业化水平,推动优质肉牛基地建设,为引进发展国内知名企业奠定产业和资源基础。适时邀请科尔沁牛业公司等龙头企业来宜考察投资。此外,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继续与国内其它龙头企业的对接,争取早日实现肉牛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