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

时间:2019-05-14 06:3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

第一篇: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

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

资源现状;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资源种类齐全,但资源质量不高,自然生产力低。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之间不匹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将愈来愈大。后备资源供给不足,潜伏着更大的资源危机。如果不能在地质勘探方面强化投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石油、天然气、关健矿产资源将严重衰竭。

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矿产资源不足,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应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

资源危机的乌云多次在世界的上空弥漫。1973年、1979年两次能源危机,人类至今惊魂未定。资源危机的冷风曾多次悄悄掠过中国疆土,而国人几乎无动于衷。中国没有经受1973年和1979年危机冲击,国人至今未有资源危机的切身体会。

然而,1988年中国科学院的国情报告却昭示,中国的资源危机十分严重。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有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分母。其结论 如下

(1)中国是缺水大国,水资源并不丰富,地下水开采过量,用水浪费,供需问题十分突出。

(2)耕地贫乏,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3)中国是贫林大国,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成熟林赤字采伐消耗,森林资源锐减趋势十分明显。

(4)中国是贫草大国,长期重用轻养,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草原,退化草原已达可利用草场的1/3。

(5)我国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浪费程度惊人,目前我国对矿产的需求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如不采取有力措施,矿业资源形势将会走向全面严峻。

(6)我国稀土资源虽然在世界上是储量大国,但也面临着枯竭的危机。

中国是世界资源小国。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潜在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前苏联、美国和印尼而居第6位,绝对量是丰富的。但由于人口多,人均资源非常少

水资源。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我国海域辽阔,总计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总计32647公里;岛屿众多,达6536个;大陆架宽广,黄、渤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大陆架宽200-600公里,南海大陆架宽180-250公里;海深资源丰富,现有海深面积计14.07万平方公里;鱼类繁多,经济鱼类捕捞量400-470万吨;海底石油可观,总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100亿吨;海滨矿砂矿床多,达124个,探明储量4.36亿吨,等等,绝对数量都不少。但与上述情况一样,若按12亿多中国人口的人均计算,上述各项指标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仍然是很低的。

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我国是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必须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倡导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合理的消费模式,在发展理念上不能依据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来判断我国的现代化与否,在消费模式上不能以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来衡量我国的消费水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如果人均消费水平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不仅我国自身的资源环境支撑不起,全世界的资源承载和环境容量也难以支撑。根据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资源环境相对脆弱的基本国情,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应致力于考虑以下方面: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设节约型社会包括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资源环境、发展交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适度节制消费。

3.3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资源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控制

3.4 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稳妥地探索管理机构的调整改革

推进资源环境管理工作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应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加强各资源环境相关管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统筹协调我国内陆和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防灾,统筹负责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必要时对涉及全局性工作的资源环境保护的主要管理部门予以行政级别升级,实行部门垂直管理,甚至考虑整合调整部门间的职能和机构设置,提高我国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效能。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打破不同部门对监测数据的垄断,促进监测数据和信息共享,促使政务公开和决策的科学化。

3.5 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资源环境工作的市场化监管、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责任追究、行政复议、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权力运行和监督都应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操作的轨道,应加强资源环境方面的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以及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建设工作。

3.6 加强和完善市场化调控手段

第二篇:新形势下我国政府面临的公信力危机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面临的公信力危机问题研究

【摘 要】本文以“塔西陀陷阱”为引子,分别对政府公信力的内涵以及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普遍面临的公信力危机的表现、危害、原因与破解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危机;政府行为;公众

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曾担任古罗马最高领导人――执政官。他曾经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当一个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一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里的定律之一“塔西陀陷阱”。2014年5月9日,总书记在参加兰考县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时就曾以该“陷阱”为引子就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可以说,“塔西陀陷阱”是政府深陷公信力危机的直观反映与体现。政府公信力的概念

何谓公信力?商务印书馆新修订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延伸到政府公信力层面,概括来讲,笔者认为,政府公信力指的即是政府获得公众信任、支持与拥护的能力。它内在地包含了政府对公众信守承诺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两个层面,在本质上体现了政府与公众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我国政府公信力危机的表现

公信力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厦门大学胡荣教授2011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把受访者对政府的信任度从“很高”到“很低”依次赋值5至1分,农村与城镇居民对乡镇一级政府的信任度平均值分别为2.73分、3.07分,对县一级政府的信任度也仅仅为3.21分、3.27分。

长期以来,公众已经普遍形成了对于政府归责的习惯性、意见的整合性和态度的刻板成见,对政府制定的政策、发表的言论和政府工作人员均不信任:官民冲突时,错误肯定在政府;官员出错时,肯定是贪赃枉法;政府出台新的政策,肯定会与民争利„„诸如此类,使政府的很多良苦用心得不到支持,好心办不成好事甚至好心办坏事。政府公信力危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危害

3.1 动摇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托马斯?潘恩说:“政府不是任何人或任何一群人为了谋利就有权力去设立或经营的店铺,而完全是一种信任,人们给它这种信托,也可以随时收回。”――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公众将管理国家的权力委托给政府而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而政府在此过程中通过履行相应的职责获得相应的权益,也就是说,政府与公众二者存在一种契约关系,若二者丧失信任,契约关系将失去效力,导致政府的存在得不到公众的承认,失去行使权力的合法性。

3.2 阻滞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陷入公信力危机的政府将丧失价值引导的能力,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信任危机。公众会想法设法采取各种方式与政府周旋,抵制有关政策的依法贯彻并竭力规避法律法规的制裁。特殊情况下,一些民众在感觉个人权益受到侵害却无法得到来自政府的依法保障时,会转而寻求非法组织的庇护,甚至爆发反社会行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而为应对这种困局,政府就必须投入更多的行政资源予以处理,往往付诸于更为强硬的管理措施,反而导致公众与政府之间陷入相互牵制的恶性循环。

3.3 阻碍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

一方面,公信力的缺失将使政府在引进外部资金、项目和人才时丧失说服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的市场行为将会更多地付诸制度外的非法手段如行贿、偷漏税等手段以维持利益获取的稳定性,从而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同时,因缺乏对政府的信任,公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务必会受到遏制,而公众的抵制与无视,又将继续拉大官民隔阂,固化一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思维与行动模式,导致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与调整陷入困境。引发我国政府公信力危机的主要原因

4.1 客观环境使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利益主体及其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各种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相较以往也更为复杂。以此为背景,利益分配不均衡、社会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并由此滋生出各种矛盾和纠纷。

4.2 政府行为失范

4.2.1 政策制定的随意性

由于公共决策系统不健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往往缺乏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可行性的考量,有些时候甚至仅仅依靠“一把手”的主观臆断,从而导致政策决策的不稳定,常常出现相似问题却依据不同标准处理的情况,增加了政策执行的复杂性,也造成了公众对政府出台的新的政策决策的不信任。

4.2.2 行政伦理缺失

现实中,我国各级政府由于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上处于垄断地位,便常常颠倒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主仆关系,变服务为掌控。一些政府基于部门或个人利益,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或者只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或者强行贯彻某些政策,破坏公平正义;或者只追求短期效益而不论长远发展,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的主导思维,而经济建设型政府本具有与民争利的自然趋势――这是我国当前官民隔阂与冲突的症结。

4.2.3 政务信息不透明

社会学家G?阿尔伯特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流言传播公式:流言传播的强度=问题的重要性×不了解程度。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政府在信息垄断方面的优势正在不断减弱。但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没有对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给予重视并采取措施,特别是在群体性事件、突发性责任事故发生时常常欺骗、隐瞒,导致各种流言与负面情绪在公众之间传播与传染,削弱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4.2.4 约束监督机制不完善

首先,权力资源自上而下的流动方式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往往只对上级负责,忽视了民声民意,而所谓民主测评、民主生活会常常是走过场、走形式,虚有其名;其次,一些行政监督制度与办法往往只是原则性地指导,不能具体量化,或者量化指标不规范、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第三,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传播媒介的严格管控等顶层设计问题客观上限制了社会组织、媒体与普通公众民主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

4.2.5 政府工作人员作风不正不实

一是官僚主义。受官本位意识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仍旧存在特权思想,把做官升官当作个人成就的体现和发财致富的渠道,把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能贪则贪,对群众需求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甚至故意刁难、吃拿卡要;二是能力不足。由于忽视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一些政府官员在治理一方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能力不足问题,习惯照搬照抄,按文件办事、按领导要求办事,而在制定本地政策时,又喜欢搞“一言堂”、“家长制”,导致决策失误,损害公共利益。三是权限不明。受计划经济思维残存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习惯上大包大揽,不该管的也要管,管又管不好,造成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越位,固化了公众“万能政府”的观念,也打击了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开创性发展。

4.3 公众认识的错位与狭隘

一方面,“万能政府”的观念导致公众习惯上把所有社会问题解决的希望放在政府身上,一旦政府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对政府产生怀疑。另一方面,随着主体意识和利益意识的不断增强,公众对政府公共政策和服务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往往会忽视政府有利于自身的行为而专注于政府政策法规带给自己的负面效应,从而无法对政府绩效和行政行为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

此外,在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很多商业媒体为了制造噱头,吸引公众眼球,常常会故意夸大政府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负面形象,也因此加大了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我国政府走出公信力危机的路径选择

5.1 加强制度建设

“用制度管权、管人、管钱,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这是李克强在就任国务院总理后于国务院第一次廉政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强化制度建设,首先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明确性、可操作性,杜绝为了完善制度而制定制度,杜绝语言模糊、标准笼统,杜绝给予制度执行人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

5.1.1 构建政府信用体系

首先,建立教育培训常态化开展机制,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诚信教育,强化其信用意识、观念和思维,增强其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建立健全对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诚信考核机制,推行信用评级,建立官员诚信档案并提高对档案的信息共享。第三,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对凡涉及弄虚作假、贪污腐败的党员干部依法予以严惩,对即使是无心失信或能力不足造成损失的官员也必须及时纠错与问责。

5.1.2 完善监督制约体系

首先,必须提高监督部门与机构的独立性,依法保障其独立行使监督权的职能,避免控制媒体与公众舆论。其次,要不断健全民主选举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监督机制,建立责任政府,实现各级政府对上和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第三,完善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防治公权的裂变与倾斜,形成不敢腐、不能腐的权力运用与认识体系,确保行政行为的公平、公正、廉洁、高效。

5.1.3 健全干部政绩评判、选拔任用体系

一方面,必须打破官员考核自上而下的封闭性,加大“下评上、民评官”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加大民生事业指标考评比重,重点关注政府及其领导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成效。另一方面,应建立激发领导干部提升履职能力的动态管理机制,对政府岗位需求及各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进行科学分析,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坚决予以调整,大力选拔使用那些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好、道德水准高的好干部。

5.1.4 构建政治宽容机制

一方面,政府必须走出传统的唯我独尊、封闭决策的管理意识,落实好政务公开,完善民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政法机关及社会组织的作用,逐步实现民主决策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化。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多种媒介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功能,增强与民众的有效互动,积极听取来自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确保民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提高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1.5 优化政策决策系统

在制定政策决策过程中,政府绝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的精神,通过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听证等多种方式确保不同方面政策的相互照应与新旧政策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使整个政策系统能够保持长远的协同性与完整性,降低政策随意变更带来的社会风险,降低行政成本,同时使公众能够对政策变动趋向有一个合理地预期,对政策的后续变动做到处变不惊。

5.1.6 优化信息公开机制

为适应自媒体时代地到来和话语权的平民化,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信息主场的优势,纠正过去一味遮掩、隐瞒的做法,并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责任制,通过信息公开击退谣言与误解,以揭示真相、讲述真话和体察民情争取主动,赢取公众信任。

5.2 调整职能定位

5.2.1 划清权力边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核心就是要划清政府权力边界,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做法。具体办法就是实施清单管理,在横向层面界定不同部门的权限,在纵向层面界定不同层级政府的权责边界,从而建立起事权与财权相适应的的运行机制,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与质量,避免失位与越位。

5.2.2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政府退出必然带来的问题是谁来接收原先政府的责任、填补公共服务的空白,这有赖于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作为政府治理赖以实现的“关键加入者”,社会组织提供了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介入公共事务,从而有利于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帮助公众实现更为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与共同利益。

5.2.3 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

政府职能的让渡并不意味着全面放手公共事务。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国情、传统政府的强势地位和老百姓对政府的强烈依赖都决定了当前的社会治理不可能无限制弱化政府角色。

事实上,与其说政府退位,不如说政府重新定位来得更关键、更现实、更紧迫。自2010年以来,我国GDP已稳居世界第二,与此相左,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因此,政府必须尽快从经济建设的错位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供公共服务上,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行政行为的着力点,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贯彻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部门、每个层次,以制度化的方式整合资源并通过服务供给社会。特别是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必须有所担当,凭借充分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赢取民心。

5.3 转变工作作风

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提高依法行政意识,知法守法,以法律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法的精神来约束公权力的行使,绝不允许有领导批示、文件指示超越法律现象的存在。在行政行为触犯法律法规时,必须启动相应处罚机制,从而通过严格执法来维护法律的权威、尊严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来讲,作为政府形象的直接代表,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不断强化依法用权、规范用权的意识,以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为主要工作目标,切实把权力用在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其次,要充分认识与理解学习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勤于学习,乐于发扬民主集中的精神,善于汲取群众智慧,努力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与道德水准;第三,应重视物理形象与话语形象的塑造,以朴素大方的着装、干净整洁的外貌、心平气和的神态、富有智慧的语言获取公众好感,树立个人威信。结束语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政府公信力的高低已经成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关乎党的执政地位。

近年来,党和政府就公信力的重塑制订了一系列科学的指导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保障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其目的之一亦是通过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公共利益,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此外,八项规定的提出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地扎实开展、反腐败斗争地持续深入„„无不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普遍面临的公信力危机的正视与倾力解决的决心和勇气,“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官民共治”的生态管理格局将在我国逐步得以建立,而我国各级政府也必将彻底走出深陷“塔西陀陷阱”的危机,实现官民互信。

【参考文献】

[1]汪大海.社会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胡荣,胡康,温莹莹.社会资本、政府绩效与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J].社会学研究,2011(01):96-117.[3]许宁.提升政府公信力途径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01):15-17.[4]赵冬晶,骆正林.自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如何应对“塔西陀陷阱”[J].阅江学刊,2013(05):113-119.[责任编辑:薛俊歌]

第三篇:应对资源危机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要求:“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应对资源危机”主要讨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在前面两课中,已经学习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资源出现短缺以及中国的资源现状。这样,学生已经有了资源的忧患意识,怎样应对资源危机就水到渠成。

本课时教材正文内容言简意赅,承接前面的内容,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提出了要全方位解决资源问题。接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大的方面,探寻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途径。除此之外,还针对我国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提出了资源空间调配的措施。最后,针对当前的现实,提出了立法的重要性。在活动板块,设计了“面对水资源危机”的专题探究。

学生分析

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资源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以及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节约资源意识,但具体到日常生活中怎样做,他们又很茫然,甚至会有一些浪费资源的坏习惯。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大胆地舍弃了课文的案例,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去探究深圳市的水资源危机。还结合到中国政府提出来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应对资源危机的措施中,重点放在节约上面,通过出金点子,评节约之星等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他们的节约美德,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关注家乡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能过说出我国解决资源危机的措施。

2.联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现实生活。组织学生评选节约之星,交流生活中的节约点子。

3.从深圳水资源问题入手,学会探究资源问题,为节水提出合理的建议,掌握几种节水小窍门,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树立“节约资源光荣”的价值观。

4.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自己,学会与人合作,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5.根据图片、文字资料,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树立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掌握几种节约的小窍门并在生活中实践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小主人责任感。

教学方式

采用自学式、讨论式、活动式等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

制作PowerPoint课件。

教学准备

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设计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漫画“挤”。

(教师设问)这幅漫画中的“奶牛”代表什么?人们想从它身上挤出什么?你认为他们都能如愿以偿地挤到“牛奶”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类已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具体到中国,情况更糟糕,请看中国面临资源枯竭危机:

(投影演示)中科院提供的一份资料指出,中国现有的水资源只适合供养4.5亿人;现有的土地资源,只适合供养10亿人;已探明的能源储量资源,也只能适合负载11.5亿人。

(教师设问)面对我国如此严峻资源形势,怎么办?今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漫画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它和文字资料一起承上启下,再次唤起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

(二)师生互动

一、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措施

(自学课文)阅读课文第71页,举例说明我国应对资源危机措施有哪些?

(学生回答)开源节流(风力发电、垃圾发电、利用太阳能、节水、节能、节材等等);资源空间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立法管理(土地管理法、森林法)从法律的高度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利用资源。1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又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讲述)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生产力水平低,并且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浪费惊人。因此,在当前的国情条件下,应对资源危机的首要措施是“节流”。

(投影演示)中南海倡建节约型社会──鉴于我国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已经难以支撑粗放的经济增长,中央明确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师讲述)今天以来,中央接连出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系例政策、措施。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人频频发表讲话,要求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节约要靠政府,更要靠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我们要积极参与,尽己所能,节约每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等。有些同学可能不以为然,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谈节约过时了。其实,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方向。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国民的节约意识都很强。我们来借鉴一下。

二、他国国民的节约意识

(投影演示)他山之石

1.德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再不用电视、CD机、电脑和其他电器时,就把电源关掉,而不是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这样做既省电又省钱。

2.由于资源缺乏,日本民族养成了节约能源和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这使得他们成为世界上节能意识水平最高的国家,因此也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范。正如他们所形容自己在节能方面的极致做法,就像是要挤干湿毛巾的最后几滴水。

3.韩国国土狭小,人口稠密,资源有限。节约美德在韩国蔚然成风。“韩国人已经节约到了牙齿上”,此言不虚。记者在韩国餐馆每次就餐后,服务员总是递上一个小纸包──—牙签。这种牙签与众不同,是用土豆淀粉或糯米淀粉做成的牙签。服务员说,“这种牙签最大的优点是节约木材,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食用。”(央视国际2005年07月18日)

(教师设问)德国节能从告别待机状态做起,你做到了吗?看了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还有邻国韩国的节约行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回答)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与全班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他山之石精选了三个案例,有远在欧洲的发达国家德国、也有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还有学生爱模仿的韩国,让学生感受到节约是一种健康的大众化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美德。同时,这些案例也让学生感觉到:节约,我也能做到!

三、节约,我也行!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活动,评选节约之星。

节约,我也行!你在生活中如何节约?你有什么锦囊妙计?请与大家分享!比一比,谁的方法更节约,并且简单、易学、易操作。评出小组的节约之星。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你们认为最节约最实用并且最易操作的点子,出这个点子的人就是我们今天的节约之星。

(学生交流)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的节约点子。小组推出节约之星,与全班同学分享节约金点子。(教师总结)(教师把评出的节约之星写在黑板上,以示表彰。)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在我们班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也希望会有更多的班级节约之星涌现出来。

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推出了“公民节约行为准则”征集活动,全国人民积极献计献策,已经形成了“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的可喜局面。老师从网上选了几条与我们初中生密切相关的节约条例,一起来读一读,希望牢记在心头,落实到手头。

(学生活动)一起读一读,牢记在心头。

空调不低于26度,全国节电上亿度

多坐公交和地铁,既省能源又便捷

电脑不让空运行,两面用纸处处省

灯泡换成节能灯,用电能省近八成无人房间灯不亮,人走灯灭成习惯

垃圾分类不乱扔,回收利用好再生

马桶水箱放块砖,省水好用特合算

洗菜洗脸多用盆,废水拖地或冲厕

不用电器断电源,节电10%能看见

(设计意图)1.评选节约之星活动比较有趣,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分享到更多地节约小点子,培养他们的节约资源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一起读一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节约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变成自觉的行动。

四、深圳市的水资源

(教师设问)那么,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重点是什么?

(投影演示)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是:

一、大力推进能源节约。

二、深入开展节约用水。

三、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

四、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教师讲述)在这里,我特别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节水问题。因为水是生命之源,又因为我国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淡水资源达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因此节水迫在眉睫。

生活在深圳的同学们,每天拧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哗哗的流出来,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水龙头再也流不出一滴水,你怎么办?这不是吓唬你。你了解我市水资源的状况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小调查。

(投影演示调查题目)

1.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300立方米,深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与全国相比:

A.高于全国B.低于全国

2.深圳人的饮用水源主要是来自:

A.本地中小型水库B.境外引水

3.个人节约用水与深圳发展有没有关系?

A.有关系B.没关系

4.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A.有B.没有

5.你洗脸是用洗脸盆还是直接在水龙头下洗?

A.用洗脸盆B.直接在水龙头下洗

6.洗米、洗菜的水你如何处理?

A.再利用B.倒掉

7.你洗澡用什么方法?

A.不间断放水B.抹肥皂时关掉水龙头,间断放水

(学生活动)课堂小调查(老师投影演示调查问卷,学生举手做答,教师马上统计,得出结果。)(教师设问)面对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

(投影演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9800立方米,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目前已被世界联合国组织列为贫水国家。而深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70立方米,是国家建设部排定的全国7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目前,深圳市水资源的供应主要靠本地中小型水库和境外引水,其中境外引水水量已占到全市的70%左右。

据预测:到2010年全市需水总量为19.44亿立方米/年,目前全市的供水量仅为9.09亿立方米/年,供水总缺口为10.3443亿立方米/年。

与此同时,深圳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为427升/日,而南方大城市平均仅为261升/日。

(教师设问)从这一组材料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学生纷纷发言。

(教师总结)我们深圳市的水资源严重短缺,主要靠境外引水,并且浪费严重。希望同学们不仅自己做到节约用水,还要做小宣传员、小监督员,大力的宣传节约用水,劝说亲友节约用水。

(设计意图)1.调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学生感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关注家乡、关注社会的主人翁责任感。2.调查学生的水意识能让深圳学生有水资源忧患意识,加深对深圳水资源状况的认识。

(学生活动)小鬼当家

(投影演示)一张深圳市水务集团水费专用收据。

(教师设问)面对我市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怎么办?请你当家!这是一张我们每家每户都会收到的水费单,仔细观察,你对深圳市的水费构成有哪些认识?

(学生回答)深圳市的水费构成=自来水费+污水处理费,这说明了深圳十分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

(教师设问)这是老师家的水费单,数额惊人,现在,老师也正为水费超支而发愁,你能帮我出些好主意来压缩水费开支吗?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后,每组每次一个学生,按S形顺序,一个组接一个组地说,看哪个组反应快,智慧多!老师一边听,一边在黑板上抓关键词板书。

(教师总结)谢谢同学们给我出这么多的主意。请你们回去后也关注一下你家的水费单,把这些小窍门介绍给父母。好吗?

(设计意图)1.了解了深圳市的水资源状况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小鬼当家”的活动承上启下,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经验相符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请学生给大人出主意,尊重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3.以压缩水费开支为目标,既贴近生活,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4.以竞赛的形式,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三)课堂总结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感悟„„

(设计意图)1.留3到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来整理、回味一下本节课的收获、感悟,让学生自己来小结评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答案将是各有千秋,体现他们的个性与创造性。2.到这个时候,教师再一次关注到最不爱发言的学生,让这类学生有话可说,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四)课后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任意选做一题)

(1)把今天知道的节水小窍门告诉爸爸妈妈,大家互相提醒都来节约用水。

(2)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以“节约资源”为主题的小报。

(3)写一份“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的倡议书,在社区发出倡议。

(4)面对深圳市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3月正式颁布实施《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为了进一步倡导节约用水的风尚,市政府准备在市民中心广场举办一个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写一条广告语。

(设计意图)1.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既尊重学生,也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2.课后作业多样化情景化,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考察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课后作业由易到难分层布置,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板书设计

一、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措施

开源、节流(重要措施)

资源空间调配(针对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

立法管理

二、他国国民的节约意识

三、节约,我也行!

四、深圳市的水资源

水资源严重短缺主要靠境外引水浪费严重

教学后记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应对资源危机》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

我认为有几个亮点:

(一)时代感强。教材只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使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本课时的内容比较少,但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得比较紧密。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重点挖掘了“节约”这一应对资源危机的措施,结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热点,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深圳的水资源状况的介绍,以及怎样压缩水费开支的环节,引导学生留心日常生活,关注社会,深入思考。体现了《历史与社会》这一课程设置的宗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小主人责任感。

(三)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始至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引导着、辅助者。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表达、探究、感悟、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同时,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在课程内容的深度的挖掘上,感到有些欠缺。这是我今后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四篇:警钟长鸣解读资源危机

警钟长鸣,解读资源危机

——水资源危机的策解之道

12月10日下午14:30,我院11名青年学生参加并听取了由省水利厅团工委主办的水利青年讲坛——第三讲《水资源危机的策解之道》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在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团委承办,来自厅系统100余名青年代表参加了讲座。

讲座由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浙江理工大学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沈满洪老师主讲。沈教授从水资源危机的含义及其表现、水资源危机的制度根源分析、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及策解水资源危机的机制创新等四个方面深刻而又生动形象地阐释了水资源危机的本质、现象、后果以及处理之策,并利用图文、数据、鲜活的实例等手法论证了中国水资源短缺现状、水资源危机的形成分析以及中国的水权交易利弊,沈满洪教授的报告慷慨激昂、充满活力,多次引起台下青年们的阵阵掌声和共鸣,会场气氛热烈。

此次讲坛让我院青年学生们明白,作为一名大学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高度关注经济发展速度的时代里,更要重视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倡导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概念,为解决人类当前的资源危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中国肉牛产业面临危机

需缺口日益扩大中国肉牛产业面临危机

2013-11-28 09:26来源:作者:武鸣

“中国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肉牛产业危机。”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肉牛存栏量继续下降和牛肉消费不断增长,我国牛肉价格还将持续上涨。

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牛的用途改变导致肉牛存栏量大幅下降,是促成牛肉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而由于肉牛繁育和育肥饲养脱节,作为产业基础的母牛的存栏量不断减少,使整个肉牛产业走向萎缩。同时,肉牛补贴政策缺失,中国肉牛产业短期内难以提振,国外牛肉则乘机大举进入中国。

存栏骤减 价格大涨

2008年前一斤牛肉十三四元,而2013年以来,各地牛肉价格纷纷突破60元/公斤的大关,广西柳邕牛肉批发价格甚至高达69元/公斤。眼下牛肉消费旺季来到,年底牛肉价格有望同比上涨35%。

据统计,2008年至2012年,我国肉牛存栏量从8900万头减少至 6500万头,短短四年间减少2400万头。传统意义上的肉牛产业大省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四省的肉牛存栏量最近十年来出现加速下滑势头,而由四省组成的“中原肉牛产业带”也已名存实亡。不过,与市场预期相左的是,虽然牛肉价格一路走高,农户的补栏积极性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虽然牛肉价格在不断上涨,但养牛成本也在不断增加,首先是饲料,饲养成本增加,特别重要的是科学饲养带来的成本增加。再就是人工成本也不断增加,规模化养殖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农户补栏的积极性并不高,肉牛存栏量还会进一步下降。而在肉牛存栏量不断下降的同时,牛肉的消费需求却在不断增长。统计显示,2008-2012年,全国牛肉人均消费量从4.3公斤增长到5.6公斤。

繁养脱节 产业萎缩

大部分投资仍然流向了肉牛育肥和屠宰加工环节。很多公司将主营业务产业链延伸到下游餐饮企业,而不是向更上游的肉牛繁育环节延伸。

肉牛生长的特点也使企业对肉牛繁育兴致寡然。如果企业从事肉牛繁育环节的话,周转就将大大放慢,若只是收购架子牛育肥的话,四个月就能实现周转。这样一来,中国肉牛的产业链便出现了脱节问题,企业专注于育肥和屠宰加工环节,98%以上的母牛和小牛则掌握在农户手中,而母牛和小牛又不断被宰杀,中国肉牛产业的基础越来越薄弱。

据了解,从世界平均水平看,肉牛屠宰的安全线应该是25%,即存栏100头牛屠宰25头左右,可中国目前的速度已经达到40%。在这种情况下,近些年来中国肉牛产业不断萎缩。

补贴缺失 “城门”失守

从产值上来说,我国四大畜禽产业的排名依次是生猪、肉牛、禽类、奶牛,但是,与生猪和奶牛产业的发展所获得的大量扶持和补贴政策相比,肉牛产业的发展缺乏关注,至今没有实质性的扶持和补贴政策出台。

在此背景下,进口牛肉,特别是走私牛肉正乘虚而入,并逐步占领国内市场,国内肉牛产业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

虽然由于检验检疫的原因,我国目前只批准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乌拉圭、阿根廷、哥斯达黎加6个国家进口牛肉,2012年的进口量也只有7万吨,与我国每年560万吨左右的牛肉缺口相差甚远,但是进口牛肉加速膨胀的势头却不得不引起人们注意。

9月13日,国家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鲜冷牛肉、冻牛肉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379%和978%,出口额则呈不同程度下降。

现在物美价廉的国外牛肉也如当初的国外大豆一般大量进入中国,虽然牛肉和大豆的政策和性质有所不同,在肉牛企业没有提升竞争力之前,牛肉大幅度进口会对国内肉牛产业带来实质性冲击。

下载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夏文明面临的危机

    华夏文明面临的危机 作者:江涌近几十年的持续快速经济增长,令很多国人越来越飘飘然,物质上光鲜靓丽,但精神却空虚颓废。在作者看来,中国若不是经历了一次大战的败绩,在精神上不......

    中式快餐面临危机[大全5篇]

    中式快餐面临危机 (匈牙利联合商报特约记者 郑铭 专题采访)曾耀宁先生于1996年在匈 牙利创建的“中华快餐城”,是欧洲第一家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管理水平最先进的中式快餐店......

    我国资源现状

    我国资源现状 我国土地利用结构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

    “应对资源危机” 教材分析 第三课是在第二课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一及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何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展开的。......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本设计是其中的第二课时。本课主要讨论解决我国资源......

    应对资源危机 教学设计

    2011年宝安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基本功比赛 之教学设计 应对资源危机 水田实验学校:张映灯 一、课程标准: 2-4 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教......

    浅析我国政府危机公共关系(5篇)

    浅析我国政府危机公共关系 施倩倩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10法学2班 10102203234) 摘要:本论文从“危机公共关系”角度出发,提出了有关危机公关的相关定义和公关的基本原则,以及......

    我国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

    我国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时讲:“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