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地区发展肉牛养殖的潜力与对策

时间:2019-05-15 01:0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南方地区发展肉牛养殖的潜力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南方地区发展肉牛养殖的潜力与对策》。

第一篇:中国南方地区发展肉牛养殖的潜力与对策

我国南方地区现代肉牛经济体系的建立是从20世纪70年代国家解除宰杀耕牛禁令后开始的,但真正得到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项目的实施,肉牛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整体水平落后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变,特别是在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南方地区,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对策与措施。丰富的自然资源

我国南方地区有诸多自然资源优势,有利于本地区肉牛经济的发展。第一,南方地区地域辽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水、热资源丰富,有跨越热带和亚热带两个气候带,十分适宜作物生长,生物体生产值高,复种指数比温带高1倍左右,单位面积作物产量远高于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第二,拥有大量可供利用的天然草地(草山、草坡、草洲)和大面积可用于发展冬季牧草的耕地。第三,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第四,拥有相当规模的牛群群体。

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南方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仅占全国耕地面积42.9%的南方种植业已难以容纳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这为南方地区肉牛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巨大的市场需求

南方地区肉牛经济的发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肉类食品的来源主要依赖于养猪业,牛肉消费量低。南方地区人口众多,消费市场潜力大,仅人均消费牛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就能将形成近120亿元的消费市场(牛肉价格按每千克26元计),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有利于促进南方地区肉牛经济的发展。

具有产业发展基础

通过30多年,特别是近10多年的发展,南方地区肉牛经济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人工种草得到大面积推广,黑麦草、紫花苜蓿、高丹草、墨西哥玉米等优质牧草在南方均有大面积种植。经过长期以来对地方牛品种培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方牛品种,其中地方黄牛品种达30个(全国54个)、水牛22个(全国24 个)、牦牛4个(全国11个),这些地方品种牛拥有诸多的优良基因,用于肉用开发的潜力较大。

近年来,通过国家一系列良种工程项目的实施,南方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得到健全发展,地方牛的杂交改良取得了较大成效。2008年,南方地区共生产牛冻精1007万份,是2002年的2.3倍。

多年来,我国相关科研机构针对南方特殊的条件对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肉牛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水牛的开发利用技术方面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

由于南方地区拥有技术、资金和市场等优势,皮革和肉制品加工业较发达,这些产业对肉牛经济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肉牛经济的发展

当前的经济形势给很多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却为南方地区肉牛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南方地区很多省份(如湖北、四川、江西等)是劳务输出大省,仅江西2008年就有

688万农民工分布在全国各地。截至今年1月,共有逾330万农民工返乡。到2月底,约有258万人返程,选择留下的农民工达 72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21.8%,约占农民工总数的10.5%。他们开始在家乡寻求发展自己的事业,其中不乏拥有一定市场和资金的人士,同时很多在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也在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收益相对稳定、疾病防控相对容易的肉牛生产对这些人有极大的吸引力。这部分人拥有市场和资金两大优势,容易形成地方肉牛产业“龙头”,带动肉牛经济发展。

对策与措施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针对我国南方肉牛产业当前存在的不足,政府部门应通过项目建设和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大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优质牧草的选育与推广、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母牛群的保护,实施良种补贴和母牛饲养补贴;参照粮食补贴,对种植饲草饲料进行补贴,扶持养殖户发展种草养牛;将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列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实施范围,提高肉牛养殖标准化水平;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切实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解决肉牛生产中存在的用水、用电、用地问题。

加强对地方牛品种的开发利用 针对地方牛的肉品质和特点(如嫩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利用,制订品种改良方案;对地方牛进行系统的改良和选育,培育有区域特色的地方肉牛品种。同时注重加强南方地区的水牛资源。

提升草业发展水平加强区域内草业建设水平,发展优质高产的牧草生产;加快草地资源综合开发,提高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比率,增加优质牧草总量,加大优良饲草品种的推广力度;合理利用南方有效的光热资源,推广冬季闲田种草;鼓励青贮等深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饲草及秸秆利用率。

加强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加强对母牛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优质肉牛生长及育肥各阶段饲料配制和牧草供应技术的研究,提高肉牛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收益;深入开展牛肉加工技术研究,提升有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基础畜牧兽医站等各级技术支撑单位的作用。加强技术示范和培训工作,同时通过协会运作、项目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积极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力量参与相关技术服务。

提高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培植“龙头”企业,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各类健康养殖模式的发展,提高肉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引导养殖户集中建立养殖小区或联合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饲养管理和经营销售;扶持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增强品牌意识,增加产品附加值。

建立“北繁南育”肉牛生产模式结合南北方各自资源和区位优势及传统生产习惯等因素重点发展,研究划分不同的产业功能区,形成社会化大协作关系,共同推动整个肉牛经济的发展;利用北方母牛基数大和生产技术成熟、南方饲草资源丰富和靠近主要牛肉消费市场的特点,建立“北繁南育”肉牛生产模式,即在北方母牛养殖成本低的地区建立繁育基地,繁殖犊牛和培育架子牛,将生产出的育成牛运到南方进行育肥,并就近加工。在江西有不少肉牛养殖企业采用这种模式开展生产,从北方调入架子牛,经育肥后销往浙江、广东等周边省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江西省高安市裕丰农牧有限公司每年季节性地从东北调入200千克~300千克的架子牛,利用自己种植的优质高产牧草和当地丰富的豆渣、酒糟、红薯藤等农副产品资源,经6个月~8个月的集中育肥,在春节前将体重700千克左右肉牛运至广东出售,每头牛可获纯利 2000多元。

第二篇:小规模肉牛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小规模肉牛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通过对小规模肉牛养殖场进行调查,以现代畜牧业的理念分析了农户小规模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小规模肉牛养

殖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小规模肉牛养殖业;现代畜牧业;现状;问题;对策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用现代设施装备、用现代科技改造、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起来的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需要。现代化畜牧业的基本要求

现代畜牧业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现代畜牧业又是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强、工程化程度高的畜牧业,是按国内外大市场要求配置生产要素的畜牧业,是商品经济的畜牧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过程[1],现代畜牧业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即生产、加工、销售的配套成龙,现代畜牧业的主要特征: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养殖环境生态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由于受资源、资本、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因此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提升安全理念、技术理念、规模理念、产业理念和市场理念,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畜牧业,以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畜牧业

[2]。适度规模养殖是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适度规模养殖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以期提高畜牧经济效益的一种发展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畜牧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整合资源,实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因素的有机组装,才能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与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农户手中拥有的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作物。他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我国的小规模化肉牛饲养从事的也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方法,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 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肉牛产业。我国肉牛养殖产业仍以母牛分散养殖和肉牛相对集中育肥方式为主体,农牧户分散饲养在活牛牛源和牛肉产品供给中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农牧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农家现有的各种精粗和青绿饲料,从而减少饲料浪费,解决目前养殖的最大难题———环境污染,提供大量有机肥,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改良了土壤,减少了污染,促进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小规模养殖也为数以万计的农村整(半)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解决千家万户农民的致富问题。

小规模肉牛养殖的特点是饲养成本低、规模化、小型化、饲料来源丰富,经营主体是农户。小规模家庭养殖可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还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小规模化肉牛养殖一般是户养牛10~20 头。如杨浩珍等[3]对丰都县148 户不同肉牛养殖规模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投资收益进行调查分析,表明每户肉牛养殖规模以9~10 头为宜,其投资收益率最高,为57%;徐恢仲等[4]综合户均年收入及投资收益率、劳动力资源、农户文化程度等各因素来考虑,建议在农村目前所拥有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下,肉牛养殖规模以5~6 头为宜。小规模肉牛养殖场现状调查

我国肉牛主要养殖模式是农牧户个体分散模式、农牧户个体集中模式和中小规模专业化模式的肉牛育肥,其中以专业化中小规模育肥模式占主导,随着畜产品需求的变化,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千家万户的小规模肉牛养殖有许多优势如可以充分利用农家现有的各种饲料资源、劳动力,增加家庭收入等,当然小规模养殖户如管理不善也有弊端,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防疫,其次是食品安全,还有饲养管理不合理等[5]。笔者于2011 年7 月至2012 年7 月对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的星光村、巴吉村、工联村、祁连村、小泉村、甘浚村、光明村、三光村,龙渠乡的墩源村、保安村、龙首村、什八名村、下堡村等13 个村进行调研,采用抽样调查法,随机走访农户进行访谈,用调查问卷交流方式调查;计走访100余户小规模肉牛养殖户,取得99 份调查问卷,其中甘浚镇47 份,龙渠乡52 份。在深入农村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农户小规模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表 小规模肉牛养殖户饲养母牛,进行自繁自育有明显的盈亏正平衡,饲料资源是限制当地小规模养殖户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6];每年一般的小养殖户来自养牛的收入在3 000~8 000 元,专业户高达3 万元,即使是一般的存栏母牛3~4 头的小规模养殖户,农民肉牛养殖收入也达其全年总收入的1/3,使农民致富不离村,维持了农村生产关系的稳定,促进农业 的良性发展。在调查中发现,调查区内的小规模养殖均为舍饲饲养方式,劳动力资源为家庭劳力,粗饲料以自产的玉米秸秆为主,精料多是根据生长需要饲喂混合精料或购进原料粮后 自行配制,疫病防治为公共服务方式,粪污以农家肥或沼气形式处理。小规模肉牛养殖有:一是一般养殖户,家庭养殖为养牛经济单位,有专门建造的养牛舍,以饲养母牛1~5 头,带犊牛,培育架子牛并育肥4~6 头肉牛;二是养殖专业户,以饲养母牛8~12 头,属于自繁自养自育,养殖户根据自身的劳动力、饲草、资金情况,也购进架子牛进行育肥。小规模 养牛户的肉牛经营模式是“母牛+犊牛+(+架子牛)育肥牛”的复合经营模式,即养母牛并同时育肥肉牛,主要以母牛带犊繁育的家庭舍饲模式为主,经营模式普遍为“母牛+犊牛+育肥牛”模式,养殖户除了将自己犊牛培养育肥或吊架子后用于育肥外,还从外购入架子牛短期育肥。小规模肉牛养殖属于分散性饲养方式,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总的根源就是投入不足(包括资金、饲料、人力等),如调查结果表明,76.29%的农户都不打算扩大养牛的规模,而扩大规模最大的阻碍是草料(玉米秸秆)不足[6]。近年来精饲料价格上涨,农户不愿意花钱买饲料饲喂肉牛,还有后院牛舍占地有限、照顾费劳力等原因,他们不愿扩大 养殖规模。小规模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4.1 养牛处于家庭生产结构中的副业地位,农户较少重视养牛科学性,市场竞争力较差如笔者在甘州区的甘浚镇和龙渠乡调研表明,当地肉牛市场体系落后,缺乏较规范的活牛交易市场,大部分活牛交易都是牛贩子直接到农户家中收购活牛,使养牛户常因市场判断不准而蒙受损失,进而挫伤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当地一般的存栏母牛3~4 头的小规模养殖户,农民肉牛养殖收入仅达其全年总收入的1/3;农户仍选择养牛是当地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当地的制种吸纳了大量的家庭劳动力,养牛则属于边际效益。

4.2 小规模肉牛养殖比较效益不高养殖户饲养1 头母牛,培育犊牛需要15 个月[7],饲养成本在3 890~4 500 元,几乎无净收益,当人工费、折旧费、粗饲料费不计算,才有边际效益。如农户养育肥牛,1 年饲养出栏10 头育肥牛需要投资10 万元左右,净收益在1 万元左右,而农民目前外出务工,无需投资1 年也可以收入2 万元左右;而且肉牛养殖高成本投入,扩大饲养规模明显增加了劳动强度及风险程度(市场价格风险、疾病风险等),对农民家庭来说难以接受。

4.3 肉牛养殖新技术扩散难,从业人员科技素质不高,影响农民增收在深入农村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农户肉牛养殖的技术来源进行了归纳,大部分农户是自学养牛技术(占调查的81%),根据父辈传授下来的经验养牛,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指导,肉牛养殖防疫抗风险性差,饲养管理也非常粗放,存在着肉牛品种混杂、出栏率低、肉质差、安全无保障等问题,因此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否则,诸如肉牛品种利用、食品安全追溯、新饲养技术、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难题很难传播和推广,通过宣传培训、服务、示范等多种措施,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肉牛生产的科技含量。

4.4 小规模养殖组织化程度不高,与规模养殖场(主要是育肥场)之间缺乏利益的有机联合,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千家万户小规模肉牛养殖的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粗放、效益较实力弱小,没有代言人,市场应对能力弱,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更谈不上辐射带动能力。虽然有“公司+协会+基地+养殖户”、“养殖大户带动中小养殖户”、“村委会+协会+养殖户”、“合作社+养殖户”的经济运行模式,但很难真正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依然是产业链脱节。如在调查发现,甘浚镇肉牛养殖数量较多的祁连村、小泉村和光明村等已相继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小区[8],但这些合作社或养殖小区仅是从养殖户手中购买犊牛、架子牛进行育肥,与村里的养殖户没有形成合作关系,更谈不上辐射带动能力。

4.5 加工业滞后制约品牌建设进程

我国有着丰富的牛业品种资源,但牛肉精深加工发展方面动作缓慢,很多仍停留在品种资源的优势品牌上,缺乏进一步的开发挖掘。如笔者在甘浚镇调查,当地的肉牛群体以西杂牛为主体,当地称“河西牛”,目前仍停留在养殖上,没有发展成牛肉制品深加工层次的品牌[7],导致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力以品牌影响国内外市场。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理念,促进小规模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的对策

小规模养殖仍是我国肉牛生产中的主力军,尤其是千家万户繁育母牛和饲养架子牛更是肉牛生产的基础,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户饲养繁殖肉牛的支持力度,如母牛养殖进行适度的补贴,建立基础母牛保险制度,降低养殖风险。在信贷方面对养殖户发展基础母牛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保护和调动养牛户饲养母牛的积极性。

5.1 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为了促进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国家、省、市、区等各级政府对甘浚镇肉牛产业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包括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纳入镇财政全额事业性编制、村级防疫员纳入正常补贴、零费用防疫、冻精补贴、零费用配种、秸秆青贮与氨化补贴、牛圈舍修改建设补贴、小区(合作社)养殖补贴、专业户(规模)养殖补贴等;同时信用合作社也加大了对专业户、中小规模养殖户的支持,实行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如以调查甘州区甘浚镇为例,对于合作社新建的肉牛舍和肉牛养殖小区,政府出资为其修筑自来水管道、修路、通电、出资绿化,方便养殖户用水、用电以及出售架子牛、肉牛,保证了养殖农户的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确保了畜牧场规划的合理性,保证了农户养殖肉牛的经济效益。

5.2 采用适度规模养殖,发挥饲料和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增加收入保持小规模养殖户的适度存栏数量,加大养殖户基数的发展,适当增加户均母牛存栏数量,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根据农户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和饲料资源确定合适养殖规模,养殖数量过少会造成资源浪费,养殖数量过大,自身不能够解决的饲料资源不足,外出采购则会造成成本上升、效益下

降;做好技术力量配置,强化疫病防治,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提高基础母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缩短母牛胎间距,降低幼牛的死亡率。

5.3 加大杂交改良力度,推广科学饲养模式,提高肉牛生产效率建立和增加家畜改良服务网点,加大改良面积和改良率,充分发挥良种的生产效率,提高肉牛饲料利用率和屠宰

率。遵循肉牛生长发育规律,推广母牛、犊牛补饲技术和幼年直线育肥技术[9],摒弃“架子牛育肥”方法,充分发挥肉牛前期生长速度快的优势,给予充足而合理的营养,缩短饲养期,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的青贮、氨化加工处理技术;推广示范养殖技术和饲草饲料加工配合技术,降低饲养成本;根据不同的饲料资源合理配合日粮,提高饲料报酬。

5.4 引导千家万户走向专业户饲养,建立母牛—肉牛养殖小区,组建不同形式的养殖合作社 王消消等的分析表明存栏母牛8~10 头的专业养殖户母牛养殖成本明显低于养殖户[7],在养殖小区(合作社)建立母牛—犊牛—育肥牛的养殖经营模式,实行自繁自养自育,稳定育肥牛的牛源,在农户科学饲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场户结合、就地直线育肥的经营模式,扩大饲养规模,发挥育肥牛场在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带动广大农户肉牛养殖的发展。建立合作社后,做到统一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摸清楚市场行情,并由养牛合作社的代表与牛经纪人谈价格出售架子牛和育肥牛,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户养牛的利益空间。

5.5 强化科技培训与科技术入户,让养牛者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创建能繁母牛、犊牛、架子牛和育肥牛养殖户(场)的示范场(基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户的培训,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公共服务,政府通过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实施技术培训和示范,切实帮助养殖户降低在疾病防治和防疫上的风险,提高养殖户总体应对风险的能力。根据需要开展培训,邀请高校的养牛专家对养殖户实施“走村进社”的冬春养殖技术轮训,注重养牛实用技术推广,围绕提高养殖效益,新技术、新品种、新饲料的应用等开展技术讲座;在注重提高养殖户 养牛科学饲养技术水平的同时,推广新技术如应用不同时期母牛的补饲技术[9],犊牛补饲技术和早期断奶技术,犊牛直线育肥技术等,提高母牛养殖综合效益。

5.6 建立完善防疫体系,确保畜产品安全对村级防疫员根据工作量给予适当补贴,以保证村级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定期开展春防秋防,做好疾病的检疫和口蹄疫的预防;加强能繁母牛繁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严格牛群防疫条件,建立消毒制度,开展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消毒,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牛群养殖经济效益。

5.7 打造区域性肉牛品牌,提高小规模养殖户饲养品牌牛肉产品的意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出栏量的增加,品牌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屠宰加工设备的更新改造,采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处理办法,开展深层次加工,增加牛肉制品品种,全力实施肉牛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挖掘牛肉制品品牌文化和品种样 式,努力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实施品牌文化发展战略[10-13]。参考文献

[1] 栗林.现代畜牧业发展要素浅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29(6):93-96.[2] 杨兴钱.现代畜牧业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发展战略[J].四川畜牧兽医,2007(7):16-18.[3] 杨浩珍,吴天梅,黄晓凤,等.丰都县肉牛养殖适度规模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

(23):354-355.[4] 徐恢仲,廖丹,熊廷奎,等.肉牛养殖经济效益调查分析与养殖适度规模的探讨[J].畜牧市场,2004(8):22-24.[5] 范光建,张忠宇.皖北农村畜禽散养及小规模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331,335.[6] 杜甘露,何龙,王琼,等.小规模肉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调查分析[J].养殖与饲料,2012

(10):9-13.[7] 王消消,何龙,杜甘露,等.繁殖母牛养殖效益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2,32

(2):70-73.[8] 黄洁,赵德兵.因地制宜发掘合作社的优势产业[J].中国畜牧业,2011

(19):52-54.[9] 赵德兵,姜军,王消消,等.繁殖母牛围产期补饲对犊牛初生重和体尺指标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2,48(13):66-69.[10] 杨波,马剑宏,杨涛,等.泾源县肉牛养殖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牛业科学,2012,38(3):71-72.[11] 马龙,李聚才,苏俊喜,等.浅析西夏区肉牛养殖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5):69-70.[12] 韩畅,佘雪梅.宁南县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四川畜牧兽医,2010(8):13,15.[13] 陈阳.蒙城肉牛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09(9):19-20.

第三篇:筠连县肉牛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筠连县肉牛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筠连县政府课题组

“十一五”期间,筠连县肉牛业产值以每年12%左右速度快速增长,至2008年,全县年出栏肉牛3.923万头,创产值11769万元,占当年整个畜牧业产值的13.8%,肉牛业已经成为仅次于养猪业的畜牧业第二支柱产业。肉牛产业的发展势头以及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做强做大筠连县肉牛产业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2008年筠连县牛存栏7.417万头,其中黄牛存栏5.794万头,水牛存栏1.623万头。存栏黄牛中能繁黄母牛为4.68万头,能繁黄母牛的存栏数约占全宜宾总数的51%。

(一)肉牛饲养及管理情况。筠连县养牛业是为满足农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饲养普遍而分散,基本都是农户1头或几头小规模分散饲养,以南部山区相对较多,管理粗放,品种退化严重。长期以来,农民视养牛为副业,饲养管理粗放,圈舍简陋,卫生条件很差,饲料低劣等,尤其忽视品种的选育改良,野交滥配现象突出,造成牛的品种退化严重,生产性能降低。

(二)肉牛产业化发展现状。筠连县地处边远贫困山区,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长期以来,农民主要把养牛作为役力来发展,只有淘汰的老残牛等才作为商品肉牛,养牛业的商品化程度低,经济效益未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交通信息闭塞、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从长远看,筠连县肉牛养殖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道路。

近年来,筠连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在境内南部山区建成十万头优质肉牛产业带的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黄改重点村、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推广品种改良技术,实施优质肉牛基地建设,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作用的肉牛养殖专业村、户,为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肉牛产业发展潜力

(一)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筠连肉牛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开发筠连黄牛资源为基础,以黄牛品种改良(以筠连黄牛为母本,引进西门塔尔牛或利木赞牛冻精,采用人工授精生产杂交牛的一种方式)为先导,以提高筠连肉牛业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产供销、牧工商、技工贸等一体化经营的原则,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化组织,形成了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新格局,重点建立起了辐射能力强、带动影响大的龙头企业以及科学的产业组织链、合理的利益分配体制。抓好肉牛产业化建设工作是筠连县充分利用和开发资源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高肉牛业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国内国际市场发展的要求和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正在发生改变,牛肉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大,同时我国加入WTO后,牛肉产品还有较大的涨价空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能繁黄母牛资源充足。能繁黄母牛达4.68万头,为实施黄牛品种改良,生产优质杂交肉牛,实现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靠基础。

(三)品种改良优势明显。筠连县从1998年开始推广黄牛细管冷配改良技术,引进世界优秀的肉、役、乳兼用黄牛品种——西门塔尔牛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所产的西杂牛显现了优越的杂种特性,与本地黄母牛比较,具有初生重提高,长势加快,肉质更好,适口性更强,肉、役、乳兼用性能好等优势,西杂公牛1.5—2岁龄即可出栏,体重一般达400kg左右,售价现价4000—5000元,效益比本地黄牛提高1倍以上。在省、市的支持下,筠连县已在18个镇乡建立了黄牛改良站,配备输精技术人员,黄牛改良技术已被广大干群所接受,黄改工作正在全县铺开,为肉牛业发展提供了最关键的技术保证。

(四)饲草资源丰富。筠连县地处亚热带气候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适宜于发展肉牛。据畜牧部门测算,全县可载畜量达17万个牛单位,目前牛羊饲养总量尚不足8万个牛单位,还有近10万个牛单位的潜力可挖。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进一步实施,给肉牛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五)发展肉牛产业的政策机遇。省畜牧局从1998年起就把筠连县列为全省14个黄牛改良项目县之一,2000年又列为全省48个肉牛良繁体系建设项目县之一;市政府正在规划建设筠连优质肉牛基地。目前,筠连县已把肉牛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项目之一,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县委、政府制定了全县肉牛产业化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并实行领导责任制和风险保证金管理。各镇乡和畜牧部门也根据县上的要求,明确了任务和职责,狠抓措施落实。

三、肉牛产业发展目标

综合分析资源情况、技术状况、市场形势及发展现状等因素,筠连县“十一五”期间肉牛业发展可实现下列目标。

(一)存栏基数增大,能繁母牛品质提高。计划牛的存栏量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从2008年的7.417万头增长到2010年的10万头,能繁黄母牛从2008年的4.68万头增长到2010年的5.38万头,其中包括优质西杂黄母牛1.06万头。

(二)出栏量增加,逐步实现以出栏优质肉牛为主。年出栏头数以12%的速度增加,计划从2008年的3.92万头增长到2010年的4.95万头(其中包括优质杂交肉牛1万头)。

(三)产值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肉牛产值以每年27%左右的速度增加,计划从2008年的11769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9500万元。通过提高肉牛品质,使牛的头平产值从2008年的3000元增长到2010年的3600元。

(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效果明显。预计肉牛业为全县农民创收从2008年的11769万元(人均350元)增加到2010年的19500万元(人均580元)。

(五)肉牛业在畜牧业和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经过3年的大力发展,预计到2010年,肉牛业产值可占整个畜牧业产值的25%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肉牛业真正成为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四、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上还存在差距。近年来,虽然全县各级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干部群众对肉牛业发展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对肉牛业发展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思路不清、措施办法落实不够等问题。特别是对基层群众的宣传工作还不够深入,群众抓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二)养牛户资金投入困难。养牛业是一项投资较大的产业,农民要进行规模发展,单靠自身投资十分困难,盼望财政、信贷等给予资金支持。虽然筠连县财政近牛对养牛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了较大的增加,但仍存在较大差距。信贷资金又手续繁锁,抵押不好解决很难落实到位。如联合乡革新村一位郭姓农户,2000年秋种植黑麦草25亩,计划贷扶贫款3万元养牛30头,但因找不到抵押,贷款无法到位,导致预期目标搁浅。

(三)技术力量薄弱。一是人员素质低。216名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60岁以上的就占45名,中专以上文化的仅86名;二是职工薪酬无保障。只有39人属全民身份,享受财政差额工资,其余人员均为自找自食的集体人员,配种人员的报酬得不到保障;三是技术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办公地点;四是工作经费缺乏,业务工作难以开展。五是兽医体制改革进程缓慢,造成人心不稳,工作动力不够,积极性差。

(四)缺少加工龙头企业的拉动。2002年以前,金牛公司与筠连县签订了共建优质肉牛基地的协议,但后来金牛公司转换了经营方向。目前筠连县肉牛业加工环节出现断链,缺乏拉动效应。

(五)专业大户数量少,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由于基地建设工作刚起步,专业大户的发展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弱,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五、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稳定完善扶持政策,引导农业投资向肉牛产业倾斜。

肉牛产业是一个投入巨大、周期较长、产业链复杂的产业,只有在制订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坚持长期不懈科学发展才能取得持久效益。各级党委政府应在肉牛业发展上制定一些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包括专业技术干部在内的各类人员技术服务和各种经济成分投资从事肉牛产业开发,特别要在发展资金上给予财政支持,按照以农户投入为主体、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补充的要求,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新技术推广和扶建专业示范户等,信贷资金要切实简化程序,推行小额信贷和信用担保等,使信贷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二)强化科技进步,提升科技含量,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断扩大良种覆盖面。切实加强肉牛的改良及配种技术宣传,转变农户的观念和传统养牛方法,不断完善肉牛冻改服务网络,努力扩大优质肉牛良种覆盖面。二是推广普及品种改良技术。加大培训力度,让农民充分掌握母牛发情鉴定技术和肉牛养殖技术,提高畜牧兽医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受孕率。可用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然后用利木赞或其他优质品种对西杂母牛配种,生产肉用性能更好的三元杂交肉牛。同时,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好的优势,瞄准国际市场,改善饲养技术,高起点地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三是推广科学饲养方式,大力拓展饲料资源。大力推广种草养畜技术,引进先进的饲料加工技术和设备,做好饲料的加工和储备工作;积极探讨林、草、牧结合模式,退耕还林还草,林草结合、草粮结合,既可为肉牛生产提供优质牧草,又可绿化土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应树立“草就是粮食”、“草就是肉”的观念,走以“畜牧换粮食”的路子。林业和畜牧部门在退耕还林还草上要研究结合方案,安排足够的计划面积用于肉牛产业化的发展。

(三)引进和培植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建立多样化经营模式。

一是“公司+农户”模式。引导兴办专业公司,建立以公司为龙头,以肉牛饲养专业户、贩运户为基础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公司为肉牛饲养户提供良种、饲料、技术、防疫、资金;销售实行配套服务,走专业公司加农户一体化发展之路。二是“畜产品加工厂+农户”模式。以畜产品加工厂为龙头、农户为龙身、产业派生的多种经营为龙尾,组建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型经济产业链,走“龙头企业+农户”的肉牛产业一体化发展之路。三是“协会+农户”模式。建立专业协会,通过经济手段,将农户联合起来,对内加强管理,对外开拓市场,融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走“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制)+农户”的肉牛产业一体化发展之路。四是“大户+农户”模式。发挥专业户、重大户能人作用,发挥其有经营谋略、有经营门路、生产规模效益好的优势,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村组连成片,走“大户+农户”的肉牛产业一体化之路。

(六)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保护政策机制。对肉牛产业化经营中的专业户、重大户、私营经济、个体户等给予保护和支持,减轻各种不应缴纳的税费;打击破坏和侵吞财产、利益的人与事;对肉牛产业化经营中需要扩大生产、加工规模的实行“两个优先”的原则:即对小城镇中发展肉牛产业化的大户,优先纳入城市统筹规划;对农村需要扩大发展农户应优先解决土地问题。二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辅助,业主投入为重点,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以加大对肉牛产业的投入。三是建立市场机制。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在有条件的乡镇开办肉牛产品初级市场,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开办活畜交易市场,在交通枢纽的集镇建设产品专业市场。在市外、省外鼓励营销实体和营销大户开辟销售网点,采取代购代销、联购联销、联购分销等方式。以获取活畜牛和产品经营的最大效益。四是建立经营机制。按照“兼顾各方利益,重点保护农户利益”原则,让龙头企业把部分好处让给农民,促进畜牧生产迅速发展;加工企业将获得的增值利润返还一部分给农户发展生产,并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使农户不担心“卖难”、加工企业不担心“买难”问题;处理好产业组织内部利益的合理分配,实现以经济效益为纽带,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第四篇:当前我市肉牛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市肉牛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市肉牛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市畜牧水产局在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当前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特别是围绕重点特色肉牛产业,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肉牛产业发展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肉牛产业存在问题

一是肉牛育肥场普遍存在空栏现象;二是牧草种植面积得不到落实,特别是青贮饲料不足,造成冬季和初春牧草严重匮乏;三是资金投入不足,肉牛育肥场、可繁母牛培育、技术培训等整个产业链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状况;四是可繁母牛数量少,无法解决各育肥场架子牛来源,必须依靠山东、河南等地调进,极易受

架子牛价格、疫病、运输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五是肉牛饲养管理、标准育肥技术尚未得到普及,育肥场管理人员、技术员和专业技术干部对肉牛现代化饲养和科学管理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六是各育肥场与宏宇牧业公司之间尚未找到利益平衡点。

二、肉牛产业发展对策

1、抓住春季有利时机,做好空置补栏工作。各县要按照市政府年初下达的肉牛育肥任务的目标,逐级落实到各肉牛育肥场,要求各育肥场排好进出栏时间表,有计划地做好补栏工作。当前,正值春暖花开、气候适宜季节,是肉牛补栏最佳时期,各地要抓住有利时机,落实各育肥场补栏进度。

2、大力推行种草养畜,推广青贮饲料技术。各地要尽快落实市畜牧水产局《种草养畜工作意见》,积极推行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和引导农户特别是肉牛育肥场种植青饲玉米、杂交狼尾草、墨西哥玉米、黑麦草等优良牧草品种。落实牧草种植面积,推广种植新技术,合理解决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合理构成,提高蛋白质含量高的牧草比例。同时,大力推广青饲玉米的种植,广泛开展以青贮玉米为主要原料的青贮料,改变现在各育肥场主要以杂交狼尾草,冬养以稻草为主的饲养模式,确保牧草四季均衡供给。

3、加大资金投入总量,打牢肉牛产业基础。肉牛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投入量大,必须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一是围绕我市肉牛产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上报一批项目,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二是争取农业、财政、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等部门的有关项目资金,统一规划,捆绑使用。三是争取金融部门扶持力度,帮助肉牛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养殖户解决生产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设立肉牛专项基金。五是建立肉牛贷款担保中心,提高担保贷款额度。多渠道融入的资金重点用于黄牛

品种改良,扩充和壮大母牛群,扶持肉牛加工养殖企业。

4、加快品种改良速度,壮大可繁母牛群体。市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与难点在于黄牛品种改良的力度与速度。一是能否培育出个体大、肉质优的架子牛是肉牛肥育与加工的关键环节,我市肉牛发展的速度能否上规模取决于黄牛改良的速度与力度,因此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可繁母牛的扩充,制定地方政策,保护杂交一代和二代母牛。各地要落实市政府下达引进杂一、二代可繁母牛10000头任务,安排好每月、的引进数量,不断扩充和壮大可繁母牛群。二是大力推广宁化县流动冷配车的做法,把冷配器械送到各村,方便农民,增加母牛冷配数。三是要科学制定肉牛良种繁育技术路线。一方面抓“级进杂交”,从根本上改良本地黄牛品种;另一方面抓好三元杂交,既可以提供杂一、二代母牛,又可为肉牛育肥场提供杂一代和杂二代公牛供其育肥。四是出台鼓励饲养杂一、二

代可繁母牛政策,调动广大农户饲养可繁母牛的积极性,把肉牛产业基础打牢夯实。

5、加大科技投入经费,提升养殖科技含量。为了把肉牛产业做大做强,要重视发挥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作用。一是要增加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全额拨款编制,目前市、县两级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各地应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和充实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二是制定并推广育肥品种、饲料营养、育肥技术、饲养管理、屠宰加工、产品标准。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手段;是衡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尺度,能有效提高牛肉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对育肥场管理人员、肉牛饲养、黄牛冷配技术员和专业技术干部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走出去、请进来方式,进行强化培训,尽快提高肉牛现代化饲养和科学管理水平。

6、构建市场交易平台,做大肉牛加工

企业。市肉牛产业成败与否,关键要有龙头企业支撑。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和扶强做大一批龙头企业,拉长肉牛产业链。一是要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加快宏宇牧业公司建设,通过几年努力实现年加工肉牛6万头、年产值达3亿元的目标。二是要吸引一批有实力的客商或企业投资建立饲料、牛肉熟制品、皮革加工、生物制药企业,以延伸产业链。三是在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四是宏宇牧业要根据不同肉牛品种和胴体瘦肉率制定不同的肉牛收购价格,确定最低保护价,并根据市场价格按一定比例向上浮动,保护肉牛育肥场的合理利益,与各育肥场建立有机统一的利益平衡机制。

第五篇:内蒙古肉牛业发展对策研究

内蒙古肉牛业发展对策研究

2006-05-31 18:35文章来源:河北商务编辑部

文章类型:转载内容分类:新闻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内蒙古肉牛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肉牛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对其发展对策进行具体分析的过程中,科学地得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肉牛产业化的新思路。

关键词: 肉牛肉牛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对策

内蒙古是畜牧业大省,又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省区之一,这不仅为内蒙古肉牛业开发地区特色的肉牛产品提供了条件,也对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肉牛业的发展一直与内蒙古畜牧业传统地位不相称,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没有实现肉牛产业化。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借鉴已有的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找出具体对策,来解决制约肉牛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内蒙古肉牛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肉牛业是内蒙古一个具有特色的产业,它既有地域上的发展优势,又有产品消费上传统的客户信誉优势。但是现在由于草场过载放牧,牲畜数量不断增加,生态平衡被破坏,给畜牧业尤其是养牛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利用已有的优势,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来推动内蒙古肉牛业的产业化发展,是提高内蒙古肉牛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问题。

通过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底,内蒙古自治区牛的饲养头数约占全区大牲畜的66%,占全国牛饲养数量的3.03%,排在第14位。2003年末,养牛业中的良种牛,只占总头数的25.78%,改良牛占养殖总头数的56.48%,牛肉产量只占区内肉类总产量的14.75%。根据2004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和全国统计资料看,2003年,我国牛肉产量为630.4万吨,内蒙古自治区牛肉产量为24万吨,为全国产量的3.81%,排在全国第十位。从统计数据还可看出,我区牛的出栏量及牛肉的产量,均低于其他畜产品的出栏量和肉类产品的产量,作为畜牧业大省的内蒙古自治区,肉牛的养殖和牛肉产品在全国并没有走在前列。而且,伴随着内蒙古乳品业的迅速发展,肉牛的养殖和加工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如果我们将肉牛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来分析,就会发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性不强

内蒙古肉牛业,首先是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关联性不强。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技术装备落后,缺乏工艺改进和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力量,普遍处于初级加工阶段。整个过程没有形成一条安全、稳定、高质量的完整的产业链,是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因素。

(二)产品档次较低,加工综合利用率低

目前,内蒙古肉牛业产品结构是:中、低档产品占多数,高档产品稀少。主要原因是肉类在卫生标准和品质质量上达不到市场的需求,与发达地区及国外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我区高质量的肉牛品种很少,牛的品种多数为乳肉兼用型,牛肉的生产主要依靠黄牛,肉牛的比重还很小,来自奶畜的肉牛更少。中国的黄牛虽然有很多品种,如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等,且肉有清香的特色,但普遍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纤维粗,这直接导致肉牛的产肉率、牛肉品质的低下,因而不适合作为规模生产的肉牛品种,也不能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更无法满足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的需求。

另外,循环经济理论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养肉牛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如饲料加工、皮革加工、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实行产业化生产,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条件。而肉类加工的综合利用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副产品原料利用率低,未能通过加工增值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三)环境污染严重,影响肉类质量

饲料种植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大量残留,导致肉制品难以达到高标准的要求,从而无法增加优质高效的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绿色加工食品等的有效供给量。近十年来,我国牛肉产量直线上升,但出口却未能同步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卫生标准达不到进口国的要求。

(四)行业管理混乱,企业管理低下

由于缺乏严格的行业自律和行政执法力度,私屠滥宰现象普遍。不符合卫生标准、质量低劣的肉制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给肉食品行业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再加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思路、科技创新能力差,市场营销策略以及吸引人才的激励制度不够,这都大大增加了企业开拓市场的机会成本。

(五)品牌意识淡漠,缺乏知名品牌

企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规模经济,而品牌延伸则是实现规模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好品牌,就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市场,也就不会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区没有著名的牛肉品牌,没有稳定的品质,没有特别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并参与市场竞争,那么,国内的高档牛肉市场就会被进口牛肉占领。内蒙古又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肉牛产业状况也相对落后,目前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出。若能解决产出的牛肉在规模和品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其产出水平和产品结构均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那么就能形成对内蒙古肉牛产业整体发展的拉动。

二、内蒙古肉牛业的发展对策

(一)采取综合措施,推进产业化经营

以肉牛的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依托地区资源,遵循市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整合,逐步形成以肉食品加工为龙头的绿色牛业纵向一体化发展格局。对此,我们完全可借鉴科尔沁牛业肉牛产业化的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一个自由流通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的建立是实现肉牛业产业化经营的首要环节,因此在加快产业化的进程中,一是要利用生产基地优势,培植产区市场;二是要利用加工优势,多元化进入市场;三是要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等多种形式占据国内市场,拓宽国际市场。

为了建立产业化经营的核心优势,应把三大基础体系的建设作为今后肉牛产业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一是以柠条饲料和良种繁育技术为核心的资源保障体系;二是以现代加工装备和生物制药研发为基础的技术支撑体系;三是以先进的物流配送和终端、渠道建设为依托的市场营销体系。

2.加强肉牛业生产基地建设,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优势

要有计划、有选择、有特色地培育几个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促进本地区和全国肉牛业的大发展。

政府制定扶持肉牛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所提供的资金可以以入股方式,通过公司化渠道进行运作,政府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其投资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为目的,退出方式灵活多样。按照合同或订单建立关系,公司对养牛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必要的资金,农户按公司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饲养和短期育肥,并按协议价卖给公司,通过公司大型

育肥牛场,进行必要的检验,积累技术材料。在做好牛肉食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同时,公司采用直接创办终端连锁店及与国内外大型超市建立稳定购销关系的方式,通过自建或利用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构建网络营销体系,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肉牛产业化是一项主业多维、经营立体的浩大工程,公司应与各界广泛合作,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或战略联盟方式加入产业链条,也可采取入股、收购、兼并或风险投资形式与企业合作,共图发展。

据调查,具有规模的肉牛加工企业多建立在肉牛带上,对牛源的控制最终将成为肉牛加工企业竞争的焦点。为了保证牛源的供给,企业应首先准备在提高自给率上下工夫,加强自身牛源基地的建设,然后全面实施“公司+农户”的计划,即公司通过提高牛的收购价格,和农户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把牛源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再有,企业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通过为农户提供各种支持,让农户和企业建立双赢互利的合作关系,从而建立稳定、优质、价格合理的牛源供应。最后,企业应加快实施以生物工程技术对现有肉牛进行改良的工程,以确保数量稳定和高质量的牛源供应。

3.提高牛肉质量

一是推广优良品种,进行科学繁育与饲养,根据牛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营养需要合理配置日粮,有针对性地分段育肥;二是分段出栏,提高牛的商品率;三是利用价格杠杆,鼓励生产优质产品,实行优质优价;四是重视牛肉深加工和新产品的开发,增加适销对路牛肉的花样品种。

牛肉产品一般包括各种按部位分割的冷冻肉、冷却肉及小包装产品,副产品有牛皮、牛胃、牛头、牛骨等。企业可将牛肉主产品按照分割部位不同,进一步分为高档、中档、优质、普通牛肉四大系列,并根据牛的品种、育肥程度和肉的质量不同,对主要产品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另外,企业在做好主导产品的同时,可以围绕肉牛产业链条,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将冷却肉进一步发展成小包装产品,并充分利用加工过程中的碎肉,浅度开发出丁、丝、条、片出肉率高和钢丝肉糜产品利润高等适于大众消费的新产品。

4.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中国养牛业千家万户分散的饲养方式,迫切需要搞好社会化服务,因此应抓好良种繁育体系、流通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5.实现高产优质高效肉牛业,必须增加其科技含量

一是要改变单纯依赖外延扩大再生产的粗放经营模式,坚持走以优化结构为主、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使肉牛业生产由低投入、低质量、低水平向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方向转变;二是要重点实施“名牌战略”,开发和生产一批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优质肉牛产品,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

(二)扶持龙头企业,构建肉牛产业工业园区

内蒙古地区可以在地处肉牛主产区中心地带科尔沁草原,建设高科技肉牛产业工业园区,构建中国最大的肉牛加工基地,实现肉牛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形成高科技的肉牛产业精深加工、综合开发的链条。构建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龙头”企业和产业工业园区就像是两个发展极,在内蒙古大草原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建设高科技肉牛产业工业园区,完全可以作为绿色产业发展极,对周围地带产生辐射影响。

(三)拓宽融资渠道,筹集发展资金

企业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方面,企业可通过签定银企合作协议等方式与银行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资金借贷关系,保证企业的资金短缺及时得到援助;另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将企业的筹资结构合理化并按要求足额融资。企业如果追求快速发展目标,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不能仅仅依靠股东投资和负债,股东的资金实力有限,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速度,可能导致企业失去发展的机遇。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实施融资,增强资金实力,为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奠定基础。

发展肉牛产业化具有非常良好的市场前景,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渠道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大量资金,引进先进经济管理制度,改善投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规模效益。

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企业上市,从而为我区肉牛产业的发展募集更多的资金。

(四)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不仅要有先进的机器设备,更要求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根据人力资源开发原理,人才是所有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经济发达国家或效益好的企业归根到底依靠的是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而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是通过人才来实施的。能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具有开创新局面的人才,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乃至走向国际市场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所以企业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五)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法,发挥政策优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在财政管理权限、地方经济建设、经济管理体制、资源开发、基本建设、企业及生产管理、对外贸易、税收、科技等方面,均享有不同于其它省、市的自主权。而国家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支持和处于肉牛养殖带的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给肉牛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肉牛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如果企业在资源、技术、装备、成本、政策、体制等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并能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法,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就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那么经营产生效益后,市场占有率将会得到大大提高,盈利能力也将呈高速增长的趋势。

(六)借鉴其他企业发展模式,吸收成功经验

通过借鉴一些企业的成功之处,可以为我区肉牛业的发展模式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解决制约我区肉牛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更好地推动肉牛产业化进程,不断地缩短与国内其它地区的差距,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肉牛业是内蒙古的特色产业,内蒙古在肉牛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稳固内蒙,拓展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要以内蒙古资源优势为依托,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以肉牛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为商机,以企业技术、品牌、营销优势为支撑点,以肉牛为主导产品,以肉牛产业化综合开发为突破口,引导农牧民调整产品结构,形成沿着六大草原地带的肉牛产业经济链条。这样,既可以发挥自己传统的以资源禀赋结构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又可以自己的产业优势获得竞争地位和优势。从而实现肉牛产品的优质化、区域化、专业化,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达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带动一方经济的效应,成为内蒙古继伊利乳业、鄂尔多斯羊绒、草原兴发肉类之后,又一个新兴的、以特色资源为依托的强势产业。

下载中国南方地区发展肉牛养殖的潜力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南方地区发展肉牛养殖的潜力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我市肉牛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小编推荐]

    ##市畜牧水产局在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当前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特别是围绕重点特色肉牛产业,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肉牛产业发展存在几个突......

    2016年我国肉牛养殖市场发展现状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图】

    2016年我国肉牛养殖市场发展现状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图】 2016年07月07日 16:07字号:T|T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肉牛养殖市场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黔东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与探讨

    黔东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与探讨 ——以铜仁市万山区为例 摘要:乡村旅游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是今后一段时期贵州旅游发展的主旋律。乡村旅游是指......

    平原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思路对策

    平原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 思路对策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今年全省农村工......

    丹东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潜力及对策

    丹东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潜力及对策时间:2010-08-02 09:38:00.0 来源:食品商务网关键词: 畜牧丹东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潜力及对策自2006年辽宁省丹东市畜牧兽医局单独组建以来,在市......

    庆阳市肉牛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庆阳市肉牛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杨德智高宪儒 (甘肃省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庆阳市肉牛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

    山东刺参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刺参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水产分团刺参自古即为我国的海产八珍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以其滋补强身、提高人体免疫力为世人所推崇。山东省是我......

    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以汉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 摘要:本文结合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实例,深入分析了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