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能力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能力
什么是能力?能力是指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领。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要做到正确,就要掌握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及基本的计算基础。要做到迅速,一是熟练,二是灵活。正确、合理、迅速、灵活是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全面要求。
(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只有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善于研究和探讨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回答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要求学生用精确、简练、清晰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一切定义、法则等。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熟记口诀、公式等,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区别对象的大小、形状、立体和远近。具体讲,就是我们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方向、大小、距离和形状在人们知觉中的反映。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正确的观念。熟悉基本的几何图形,正确理解图形的基本原素之间的度量及位置关系。正确掌握各种图形的概念,学会有关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践,掌握了数学理论反过来要为实践服务。这是我们的基本观点。小学数学教学同样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是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的集中反映。
第二篇: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培养总结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活动总结
为落实《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要求,我校经研究决定以社团管理为支点,以主题活动和拓展训练为杠杆,强调主体参与,注重生命体验,开展了一系列学生“自主能力发展”培养活动。
开展多彩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组织主题德育活动,为学生开展“自主发展能力”提供平台;提倡“有序教育”,规范学生“自我发展能力”行为;“拓展训练”挖掘学生“自我发展”潜力。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活动开展,改变了以往以教师管理为主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管理的平等性,并且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客观存在的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教育的基础上的主动发展,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推进和开展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在社团组织和主题活动中持之以恒,而且将不断拓展深化,延伸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第三篇:学生适应生活与发展能力培养
学生适应生活与发展能力的培养
(草稿)
一、活动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的要求有增无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然如故,大小事件家长包办,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没有改善,近视眼低龄严重,所占比例逐年攀升,知识与能力没有充分发挥,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同时学校应试教育没有彻底扭转,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社会分配不公,知识与财富不成比例,新的读书无用论弥漫整个社会;大多教师综合实践指导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大有造假、做秀、做表面文章现象,对学生的成长形成误导。
二、活动要求
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践行课程理论,坚持科学发展,育人为本,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课程化理性化发展,做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未来;要务实求实效,不要造假做秀,钻牛角尖,做表面文章;要全员主动,生活化趣味化,不要被动流于形式;要可持续,不要欺骗,误人子弟。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要让学生学习、累积基本的实践技能、常用仪器仪表、工具的使用能力,打造创新基础,引领思维发展,注重成就未来。
活动以学生生活、学习与发展需要为主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的有效教育资源和现代化的信息平台,构建学习探究交流群,定期进行群体交流讨论,深化过程探究,促进相互学习交流,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构建探究平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庭成员参与为依托,通过引导、自主生成、积极参与、过程领悟、深化拓展、积累反思等过程进行组织实践,以表扬、鼓励、能力展示、技能竞赛为动力激励。以学生动手实践探究为主导,亲历体验感悟交流为主体,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与未来发展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宗旨,用传统的学艺方法与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定期交流,自我拓展完善,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累积创新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人生价值,领略探究乐有趣。
三、活动设计:
让学生学习、观察探究、动手制作、创新设想、评比交流等分步交叉进行,循序渐进,注重学生亲历、体验、感悟与累积,不误导学生造假;力求活动主题短小精巧和易于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多能。具体安排是:大约每两周两完成一个小小的探究主题,每个活动大约安排6——8课时,其中占用综合实践活动
课4课时,学生自主实践探究2——4课时;第一节用于总结、交流、评估前一节课的活动情况,引发并提出新的探究主题,指导下一步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书面活动感悟;第二节实践活动课用于形成活动计划,明确探究目标,进行活动分工,初步指导活动方法;自主活动课安排在星期六(周日有学生要到校),由学生在家长参与配合下完成自主探究内容;第四节安排在星期天中午,利用QQ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与指导,帮助学生解除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探究效果,拓展深化探究过程,引导学生领悟知识技能。第二周中的两节课,由学生进行交流、深化探究,老师作适当指导、点评和总结。
四、活动计划
(一)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育人为本指导,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发展需要和生活需求为实践内容,以观察、调查、学会使用与进行简单维护为主导,以生活需求和培养能力为根本,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基本技能培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紧扣学生的兴趣爱好,用传统的先动手实践后领悟拓展深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习观察、探究、交流与动手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具体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独立生活必须的做饭烧菜、洗衣服、钉钮扣和正确使用维护常用家用器具等,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从中领悟科学道理,激发科学热情.
(2)学习螺丝刀、钳子、扳手、电烙铁、万用表的使用,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动手制作,帮助学生累积创新基础,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设计观察调查探究的方法,了解观察调查探究的意义,并对自己的探究进行设计,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指导学生通过电子钟的拆装、双联开关电灯的安装、小磁铁的妙用、家用拖把的结构特点与使用和维护方法等系列丰富有趣的动手制作实践,从中感情相关的知识技能,培养教育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 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累积基础,培养关注生活、勇于创新的意识。
(5)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探究、讨论、相互主板与网络交流等,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借签与相互促进的能力
(二)活动安排
以学生生活、学习与发展需要为主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兴
趣与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挑战生活,挑战自我,挑战未来,激情永进。活动内容涉及简单电子安装、机械拆装、趣味小制作,常用器具故障小维修、生活环境小设计、电子档案记载设计、个人设想与创新等。
引导和指导学生把衣、食、住、行、用、做、创和义工服务溶为一体,做点点滴滴小事,领悟科学道理,修炼一身本领。让学生参与一时,享用一生,多才多艺,风光生活,开拓思维,成就永恒智慧,学做生活超人。让学生花费点点时间,点缀丰富生活空间,感悟深刻道理,修成多才多艺,服务一方友邻。做举手之劳,学成终生技能,回报家庭和社会,铸就人生辉煌。沿用传统学艺方法,品味探究乐趣。
第一阶段:学做饭、学洗衣服、常用螺丝刀拆装各种螺钉、螺丝,学习使用电烙铁进行焊接,学习拆装台式电网扇,家庭人员常穿衣服尺寸的测量与记载等。
第二阶段:学习拆装简单的电子钟,学习用品的拆装与处理,学习拆装电视遥控器,学习拆卸与安装水龙头,学习钉扭扣与网边缝,学习制作简单的汤菜等。
第三阶段:学习更换灯泡、学习连接电视,功放与电脑线,学习检修遥控器失灵,学习检修电网扇,简单故障,学习检修维护卫生洁具、卸水,学习使用万用表检修电灯、插座,学习修理自行车内胎,学习定期检查家庭电路,学习查修各种窗帘,用旧棉布扎制拖把等。
在系列活动过程中,适当安排义工服务,如周边固体废物污染的调查与处理探究、环境卫生宣传、自行车内胎的修补服务学习用笔的再利用服务、学生服饰服务(收集各种钮扣、提供系列服务工具)等。
在系列活动过程中,还可适当插入:机器人部件的构思与制作、电子文档制作(我的成长记录:衣物尺寸记录、阶段性发展目标与成绩记载、梦想、创意与新发现记载、使用过的药物与济量、效果记载;学习感悟记载)、我的空间我做主(设计与整理布置房间)等激励性活动。
通过布置观察探究,搜集经常出现的问题,自我进行尝试分析探究,课堂交流指导、QQ网络交流学习拓展,最后形成书面感悟。
二○一二年三月八日
第四篇:中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与培养
中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与培养
【内 容】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在阅读教学重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研读课文,思考比较,讨论争辩,引导他们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咀嚼语言,吸取精华,受到审美熏染,得到情感的升华。为此我们当着重于发展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
一、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
阅读能力是顺利地进行阅读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系统。近年来,中外研究者一般认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等是构成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
1、认读能力
认读能力就是学生对书面语言准确而快速的感知能力,具体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初步了解文字意义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认读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视读广度。它是指阅读时视知觉范围的大小。视读广度越大则知觉单元越大,理解越完整,阅读能力越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视读广度随些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②感知的精确性。它是指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正确辩认输入感觉器官的言语符号和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并准确地将这些符号化为语
义加以吸收。③感知的选择性。它是指感知文字符号时,学生总是随着自己的思路,依据先前的信息预测后继的信息,并从冗长的文字符号中选择最精炼、最需要的语言讯号重组意义,不断证实和修正自己的预测结果。④敏锐的语感。它是指学生迅速而有效地感知表层文字与深层内容的联系和统一。人的大脑和感官在接受语言文字信息时,是否能迅速地作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知能力的强弱。
2、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指学生感知的书面语言符号经过大脑一系列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复杂的思维活动,正确而敏捷地认识文章本质意义的能力。理解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成分。阅读理解能力有复杂的结构,主要包括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语言构造(句、段、篇章思想)的能力,理解表达方法的能力和理解修辞格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经历由语言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理解,再进一步由整体到部分、由内部到外部、由内容到文章表现形式、由思想到语言的理解。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循环的心理活动过程,才是全面地完成了对一篇文章的阅读过程,才能真正认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3、想象力
阅读想象力是人们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词语所提供的间接表象,重新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只有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头脑中再造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场景、情节、思想感情等,并把它们与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触
发,从而进一步丰富、加深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想象力架起了抽象与具体、概念与实体之间的桥梁。
4、鉴赏力
阅读鉴赏力是指人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文章结构、艺术技巧、写作风格等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直接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理解是从形式到内容,认识文章的意义,解决的是文章是什么的问题。鉴赏是从内容到形式,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领悟文章内容的是非好坏和表达方法技巧的优劣高低,解决的是文章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鉴赏也可以说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此外,记忆力、阅读速度等也是构成阅读能力的重要要素。
二、阅读能力发展的阶
1、阅读能力发展的四阶段说
Terry D·Johnson 在《阅读教学》一书中,提出了阅读能力发展的四阶段说。他认为阅读能力的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①译码阶段。这是最低的机构水平,人们只是将文字符号翻译成口头的或与其相应的内心言语。②字义阶段。人们只能理解文章表面意思。③表述阶段。人们产生一种给他人讲述自己阅读所得的欲望。在讲述过程中,把自己的理解、感受掺进文章内容中去,给读物以新知的个性化的特色。④评价阶段。这一阶段,人们的阅读往往具有自己的独特的、明确的目的。在阅读中和阅读后,往往能够冷静、客观地审查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收获。这种有目的的、理智的阅读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创造新知 的重要途径。
2、阅读能力发展的三阶段说
我国学者们一般认为,阅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积累性阅读阶段。学生在小学乃至初中一二年级,主要是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范文阅读和自己广泛的课外阅读来进行有效的积累。通过熟读背诵,学生既进行了字、词、句、篇等语言表达形式方面的积累,又进行了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语言知识和自然社会知识方面的积累。只有当这些材料有了相当的积累之后,才能逐步形成阅读能力。②理解性阅读阶段。到了初
三、高一年级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逐步在较全面、深入理解字词句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入到理解性阅读阶段。这种阅读水平的提高有一个由模仿到独立、由单项到全面、由浅近到深刻的分析综合的过程。③评价性阅读阶段。高中二三年级,随着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阅读评价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阅读只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才能圆满地达到阅读的目的。
中学生阅读能力发展过程有一定的连续性,各阶段相互联系、相互交又重叠,不能截然分开。上述阶段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安排培养的步骤和在各年龄时期的侧重点,从而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三、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是由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在阅
读教学实践中,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也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技巧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改进后继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自读要明确学习目标,深入钻研,积极思维,质疑问难,展开讨论。教师要在阅读方法、步骤、规范、心理训练等方面作合理的安排,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和实践。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2、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运用朗读、默读、速读、口头复述、背诵、精读、评析等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①朗读。它是阅读的最基本方式,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它要求学生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丰富、更完美地表情达意。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正确清楚的朗读、准确流畅的朗读和传情达意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②默读和速读。默读时大脑将视觉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这既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速读也叫快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速读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记忆,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默读与速读都要有专题训练,一个阶段-个阶段地进行,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有效的阅读速度。
③复述和背诵。复述是学生对课文内容保持原样或重新组织语言叙述的一
种阅读方法,它有利于对课文内容加强理解和记忆,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课发展学生的记忆力,主要是通过复述和背诵训练而实现的。
④精读和评析。精读是逐章、逐段、逐句、剖析字词的阅读方法。评析是阅读中的鉴赏活动,要求对文章的突出特点作出恰当的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深刻的阅读知识,把握阅读要领,提高自我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①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
②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善读者善用工具书。要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③阅读卫生的习惯。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立场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讲究阅读卫生。
4、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自古以来,教育家们就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对课内阅读会起到强化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就能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的自由性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指导。①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给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
进、语言文字规范堪
为楷模的读物,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课文有联系,使课内课外相互促进,同时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读物的种类和类型尽可能要广泛多样,使学生广采博收,扩大知识面。②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其形式大致有:调查统计阅读篇目、字数、笔记、卡片等;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卡片、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③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目的和水平,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如集体指导,个别性指导,指导写读书笔记等。
总之,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的系统、科学的训练,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坚决克服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不阅读,尤其是不让学生阅读的弊端。
1、张必隐著:《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朱绍禹主编:《美日苏语文教学》,古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3、徐越化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于亚中、鱼浦江主编:《中学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第五篇:听障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与发展研究报告
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
《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培养和发展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兰州市盲聋哑学校 韩媛
一、问题的提出:
担任聋校听障学生数学教学工作的十年中,经过本人长久的教学
实践,发现听障学生普遍害怕学习数学,对于同样的数学内容,教师常常多次详细讲解,学生反复练习,但仍有错误出现。例题讲过好几遍,换句话表述或者换个数字,学生就不会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的教师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听障学生思维不灵活、知识掌握的太死板等等。但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后,我发现有些学生是不能正确理解数学词汇、概念,定理及命题;有些学生是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有些学生是分不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些学生是无法识别隐性条件等等。这些问题与听障学生没有掌握好数学语言有很大关系。
《聋校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聋校数学教学的开展,旨在培养和发展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进而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近年来,特殊教育的有效教学研究非常活跃,先后出现了《提高聋校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报告》、《提高聋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等研究课题,可见如何培养和发展聋校听障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已经成为聋教育教科研关注的对象,也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科学价值。
我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涉及初中部6个班级,共91人,调查结果显示:准确、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学生占15.6%,使用能力一般者占39.4%,使用能力较差者占45%。根据这些数据说明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聋校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还有明显的距离,基于以上情况,我采取了调查、测试、座谈、讨论等方式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①数学课堂教学囿于“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只需会做,不必口述”的传统教育倾向的影响,使听障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②教师对数学语言的作用缺乏认识,导致听障学生数学语言不准确、不规范,因而阻碍了听障学生思维的发展。③听障学生因为语言障碍想说而说不清楚,而且没有耐心去倾听,久而久之,就不能准确规范地表达数学语言。④学生本身听力障碍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提出《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培养和发展的研究》课题方案,旨在进一步寻找聋校数学语言能力训练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理论依据,努力探索并逐步完善听障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训练的实践模型。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听障学生:指听觉失聪而导致言语障碍,给正常交流带来不便的
学生。
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指对数学概念、算式、公式、运算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数学学科中的语言,除了通常所说的文字语言外,还包括数学的符号语言、图形语言、逻辑语言等。
听障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指的是听障学生能够把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能用手语清楚、准确、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能与他人合作交流。
培养: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成长。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培养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就是要让听障学生用手语有信心说,喜欢说,学会说,能准确精炼的说。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学习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8月):
(1)查阅一些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动态;
(2)通过开座谈会、调查问卷测试形式,对聋部初中各班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搜集听障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中出现的LH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并分析原因,制订研究方案。2.探索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5月):
(1)根据“聋校数学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所提出的有关要求,初步制定了听障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评价标准。
(2)针对自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观摩等活动提高自身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明确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要求。
(3)探究听障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①进行教学研究。根据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等。积累教学案例,分析案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应及时反思,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探究培养途径和方法。
②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积极参与各年级的教学研究课,从中探索规律,反思教学设计程序与实际效果,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听障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研究积累实践资料,不断完善评价标准等。3.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
在这一阶段,本人重点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比较系统地总结与反思探究过程中的经验,思考如何将本课题研究引向深入,赋予本课题研究更丰富的内涵,同时,将已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撰写出结题报
告。分析课题存在的不足;展望课题继续深入研究的可能性及前景。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本课题通过一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激发了听障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欲望 1.建立了和谐、平等、愉快、成功的学习氛围
第一,我在课堂中建立了新型的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去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去无所顾及地思考探索,去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第二,倡导了互助互爱的生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部分是在集体中进行的,我尽量引导他们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同伴身上出现错误是很自然的现象,教育他们不仅不能互相轻视、嘲讽,而且要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2.引发内驱力,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信心
在研究实验中,我尽量保持一颗博爱的心,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帮助听障学生建立起在数学课堂中说的欲望和信心,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训练了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以教师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听障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我要求自己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我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了以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透彻的理解。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力求能用手语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地准确表达。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听障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2.在口头表述中,训练了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为了使全体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都能得到训练,我在课堂中改变了那些形式化的小组合作,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练习评价”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 “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①独立思考:在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说”的发展。
②小组讨论:在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由4—6人为一组的相互提问、共同商讨、解决问题。这样在每节课中人人要说话,使那些胆小的、手语表达不好的学生能逐步提高。
③练习评价: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通过相互讨论、相互评定来达到主动探索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评议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3.在学科的不同内容中,发展了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数学语言说的是否完整、准确、简洁而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不同课型中“说”的培养侧重点。所以,我做到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注重在不同课型中“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
(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因此,概念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和易混淆之处。
(2)在计算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我重视“说”的培养,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的发展。
(3)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思路
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手语讲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数量关系式等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结果在课堂上学生你一言,我一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我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三)激发了听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课堂上,看到的只是学生们疑惑的目光,虽然,也有气氛活跃的场面,但那只是学生对老师人格魅力的敬佩,而非对知识的向往,在他们的心中对知识只有吸取,对老师的意见只有言听计从,对学习的回应也只有不断地听写。而今,看到的不再是以前那个死气沉沉的课堂了,看到的是充满生机,不断迸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洋溢青春气息的,散发求知欲望的课堂,是一个师生和谐,相互成长的课堂。在课堂中没有教师的呵斥,没有学生的嘲笑,有的是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阵阵鼓励的掌声。听障学生告诉我,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时时刻刻都在用,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
(四)增强了自身科研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为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一直把研究过程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课题研究不再是我的负担,而是成为教学的一个增长点。在数学课堂上,我注重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大大促进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听障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积累了一些课题研究的经验和可操作的方法,提高了业务水平,丰富了课堂教学经验。我通过培养和发展听障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研究的探索,改变了只重知识传授的现状,做到了在把握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听障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延伸等多方面,力求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一年来,我在市、县、校级研讨课中不断发展,得到听课专家以及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我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反思与教学论文,撰写教学论文《浅谈听障学生数学语言 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学案例《分数应用题----加强训练,提高听障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和教学课例《认识平面图形》。
六、结论分析与思考
(一)结论分析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认为培养听障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数学课上抓住一切机会,重视听障学生的“说话”训练,以“说”促“思”;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针对不同听障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特点,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有方法地采取多种训练模式,发展全体学生“说”的才能,提高听障学生的基本素质,使更多的听障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问题与思考
1.本课题研究的面不够宽泛,未能让更多的教师从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受益,目前本课题研究虽到了结题阶段,但我将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本课题研究的成果,让更多的教师分享我的研究成果。
2.就研究的对象来说,我遇到许多问题,如在课堂教学中,虽采用各种形式培养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但听障学生的表达能力普遍较差,而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何使每个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都得到更好的发展,值得进一步关注。
实践使我知道,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一年的研究,虽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其他教师们的帮助,在这里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本课题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上所提的思考必将成为我今后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邵光华、刘明海:《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2期。
2.钟家芳、宁腾芳:《数学语言表达中的典型错误分析》,《数学教学研究》2002年03期。
3.王建军:《关于数学语言的一些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年12期。
4.《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兼、孙晓天主编,2002年5月。
5.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5年1月。
6.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199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