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鹰》中的象征意义
《鹰》中的象征意义
鹰应该是象征着敢于追求光明和自由的勇敢革命而牺牲的志士之魂,虽然被埋没在发动势力反扑之中,但终有一天会卷土重来。
有一对翱翔高空的翅膀,是只能陆地上生活的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长着如鹰一样精准的双眼和拥用鹰一样的勇猛精神,更是不少人的梦想追求。
其实,鹰不仅是象征着自由,力量,勇猛和胜利,我觉得它们给人的启示最大的莫过于它们的双眼。从高空中徘徊寻找和发现猎物,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俯冲将猎物狠狠地解决在双爪。
大自然总是给人启示的,生活也一样,不少的事情和事物也会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鹰也会告诉人类,要活得精彩和有意义,就要象它们一样,徘徊了很久不要紧,关键是要一直擦亮双眼,看清自己的目标,然后以极速朝着目标进攻……虽然你不是一只这样的鹰,也可能会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尽管是这样,也要学习象鹰一样的精神,过好每一天。生活就是这样,不一定有你想要的结果,却可以有你想要的过程。
第二篇:浅谈《小王子》中的象征意义
浅谈《小王子》中的象征意义
《小王子》是一部全球阅读仅次于《圣经》的书籍。由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利撰写,自1943年在纽约问世以来,被译成42种文字,多次再版,经久不衰。《小王子》已被选入许多西方国家的教科书,成为青少年的必读书籍。而且《小王子》不仅仅为全世界的青少年所喜爱,也为许多大人们所青睐。
一部童话何以能对世人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瓦对圣•埃克苏佩利评论中的一段话或许是对这个问题的中肯的回答:“《小王子》在其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也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 “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处处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 法国文艺评论家阿爱德华曾指出:“象征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满足我们描写现实的愿望,同时也满足我们超越现实界限的愿望。它给我们具体的东西,同时也给我们抽象的东西”
首先来说一下《小王子》的故事梗概:小说的叙述者是个飞行员,他在故事一开始告诉读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个说话投机的人,因为大人都太讲实际了。接着,飞行员讲了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神秘的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飞行员讲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小王子为什么离开自己的星球;在抵达地球之前,他又访问过哪些星球。他转述了小王子对六个星球的历险,他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扳道工、商贩、狐狸以及我们的叙述者飞行员本人。飞行员和小王子在沙漠中共同拥有过一段极为珍贵的友谊。当小王子无法回到他的玫瑰身边,他选择了死亡。飞行员非常悲伤。他一直非常怀念他们共度的时光。他为纪念小王子写了这部小说。
显而易见的,《小王子》里面并没有大多数童话那样的离奇情节,也没有不可思议的人物,一切都是那么朴实无华。但是细细一嚼,却越品越有滋味——它并不是一本普通的童话。它能给我们许许多多感悟,有人生的,有现实的。
要了解《小王子》,当然应该先从了解作者开始。《小王子》的作者是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出生于法国一个贵族没落家庭,他一生喜欢冒险和自由,他会开飞机,在一战中成长,二战时参加了抗德战争,法国投降后移居美国,在那个时期写了《小王子》。1944年在一次空中侦察任务中,一去不复返,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一则传奇。(PS:1993年在欧洲某地的一个湖中,发现了圣·埃克苏佩里的飞机残骸。2008年3月,德国前纳粹飞行员里佩特的新书《圣·埃克苏佩里:最后的秘密》将圣·埃克苏佩里的秘密揭晓,1944年7月31日,里佩特驾驶战斗机击落一架法国侦察机,驾驶员没有跳伞。最后确认为圣·埃克苏佩里的侦察机。)由此,我们便知道《小王子》的创作背景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残酷的充满斗争的时代。他从中体验到战争的残酷,感受到危机所带来的萧条,目睹了资本主义下社会的动荡不安。结合自己的生活遭遇,把现实生活经过改编融入到《小王子》中,借书中的人数来展示自己的心灵。因此《小王子》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
《小王子》的创作意图作者在书的开头就道出了:“我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理由是那个人是他的最好的朋友;他什么都能懂;他现在在法国受冻、挨饿,需要安慰。最后把这本书献给孩童时代的他。” 显而易见,无论从这段话还是从书里面的内容来看,《小王子》都是一本给大人看的童话,至少作者的本意是如此。但是后来《小王子》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作者的预料,它在全世界成为了大人、小孩、东方人、西方人都爱读的作品。
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创作了许多人物。除了主人公小王子外,还有飞行员、“玫瑰”、“蛇”、“狐狸”以及一些次要人物,如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实业家、点灯人、地
理学家等等。下面就这些人物来谈谈我对他们的理解。
小王子
小王子是这本书的男主角。满头金发,身穿长袍,具有傲游星际之间的超能力。他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从其他的星球来到了这个星球,充满希望了解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索心,来寻找真爱!其实他就是作者自己的理想的象征。
玫瑰,小王子所居住的星球上有并且只有一朵玫瑰,她爱美,会用好些好些日子天仙般的梳妆打扮,小王子一见到她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她,并马上表露出自己的爱意。但是玫瑰的娇气和任性使得小王子对她产生了怀疑,她的谎言,尽管是善意的谎言却促使小王子下定离开她、离开他的星球的决定。于是小王子开始了他的旅行。玫瑰其实是圣埃克苏佩里妻子的象征,他当初就如小王子那样的爱上了玫瑰,移居美国后,与妻子发生了一场感情纠纷,虽然后来重归于好,但是这段纠纷在他的内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借小王子的口说出了内心的想法:“我那时什么也不懂!我应该根据她的行为,而不是根据她的话来判断她。她使我的生活芬芳多彩,我真不该离开她跑出来。我本应该猜出在她那令人爱怜的花招后面所隐藏的温情。花是多么自相矛盾!我当时太年轻,还不懂得爱她。” 小王子在地球上旅行时到了一个大花园,里面有5000朵与她一模一样的玫瑰花,小王子又想起了她,他只爱他的星球上的那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于是他想回去,但是沉重的躯壳阻碍了他。蛇
蛇,是小王子来到地球上第一个遇到的“生物”。在西方,蛇代表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小王子》中,蛇实际上是无所不能的死神的象征,具有先知的力量,能猜破一切谜语。正因为“小王子在人群中也是很寂寞的”就用它的毒液使小王子的沉重的躯壳和灵魂脱离,将小王子送回到他居住的星球上去,送回到他心爱的,也爱他的玫瑰的身边。
飞行员
飞行员,他是作者自己在现实世界象征。他一直孤独的生活着,没有一个真正谈的来的人,因为一次飞机事故,掉进了撒哈拉沙漠,认识了小王子。但是小王子的单纯、不谙世事,使得他们之间的沟通十分困难。这表明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之间难以跨越的沟壑。飞行员不能满足小王子对世界的各种提问。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这就是纯洁的儿童价值观与大人那受到“污染”的价值观之间的巨大差异。但是,最后飞行员在找回了失去的童心,用心灵去观察一切后,通过“驯服”才和小王子建立了联系。
狐狸
狐狸,就在小王子感到最孤独的时候,狐狸出现在他的眼前。它是一个哲学家,启发了小王子去明白爱与责任,相似与唯一的道理狐狸提出了“驯养”这一概念,“驯养”就是建立联系。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因此“驯养”的意义,就是使普通的一个事物变得独一无二!小王子说,“有一朵花„„,我想,她把我驯服了„„”“只有被驯服了的事物,才会被了解。”狐狸说,“如果你想要一个朋友,那就驯服我吧!”于是小王子驯服了狐狸。狐狸告诉小王子:“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要对你驯服过的一切负责到底。你要对你的玫瑰负责„„” 狐狸单单用几句话就道破了真爱的秘密——用心灵才能看到实质,爱是和责任联系在一起的。它告诉人们要珍惜身边的“玫瑰”。
人物简介
叙述者
小说的叙述者是个飞行员,他讲述了小王子、以及他们之间友谊的故事。飞行员坦率地告诉读者自己是个爱幻想的人,不习惯那些太讲究实际的大人,反而喜欢和孩子们相处,孩子自然、令人愉悦。飞行员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在那里遇见了小王子。飞行员写下这段故事是为了平静自己与小王子离别的悲伤。那次与小王子的相遇,让飞行员既悲伤,然也使自己重振精神。
小王子
小王子,小说就是以他命名的,是一个神秘可爱的孩子。他住在被称作B-612小星球,是那个小星球唯一居民。小王子离别自己的星球和所爱的玫瑰花开始了宇宙旅行,最后来到了地球。在撒哈拉沙漠,小王子遇到小说的叙述者飞行员,并和他成了好朋友。在小说中小王子象征着希望、爱、天真无邪和埋没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孩子般的灵慧。虽然小王子在旅途中认识了不少人,但他从没停止对玫瑰的思念。
狐狸
小王子在沙漠见到狐狸。聪明的狐狸要求小王子驯养他,虽然狐狸在两者中显得更有知识,他使小王子明白什么是生活的本质。狐狸告诉小王子的秘密是: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是分离让小王子更思念他的玫瑰;爱就是责任。
玫瑰
一朵喜欢卖弄风情,而内心其实十分温柔的花。她渴望小王子的关心与照顾,然而又想装得很坚强,却使得小王子很气愤苦恼。她的骄傲没能让小王子明白她对他的爱,反而令他无法忍受离家出走。小王子离开之际,她坦白了一切。最后天真的伸出她那四根刺:“别磨磨蹭蹭了,让人心烦。你已经决定要走了,那就走吧。”因为她不愿意让他看见自己流泪,她是一朵如此骄傲的花儿。分开后的日子,她时时出现在小王子的思想和心里。
蛇
蛇是小王子在地球遇到的第一个人物;也是他最终咬了小王子,把小王子送回天堂。蛇告诉小王子自己在人间很孤独,使小王子认为蛇非常弱小。但蛇告诉小王子自己掌握着生命的谜。还告诉小王子,他之所以谜语似的说话,是因为他知道所有的谜底。在书里,蛇好似一个绝对权威,一个永恒的谜,让人想起圣经故事:亚当和夏娃被蛇引诱偷吃了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
土耳其天文学家
在第四章提及的这个土耳其天文学家,在1909年通过望远镜首先发现了一颗叫B-612的小星球,叙述者相信小王子来自这颗星球。当土耳其天文学家第一次在国际天文会议上论证他的发现时,没人相信他因为他的土耳其服装。数年后,他穿着一套雅致的西装又做了一番相同的论证。这次,大家附和了他的意见。土耳其天文学家的两次不同待遇揭露了无知人们的恐外症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危害。
国王
国王是小王子在离开自己的星球后拜访的第一个小星球325上仅有的居民。这个国王称自己统治所有一切,他的统治必须被尊敬和不容忤逆;然而,事实上他只是徒有虚名,他只能让别人去做别人自己想做的事。
爱虚荣的人
爱虚荣的人居住在小王子访问过的第二个星球。他坚持要大家崇拜他。爱虚荣的人对别人的意见充耳不闻,他听见的只是一片赞扬声。
酒鬼
酒鬼是小王子离家后遇到的第三个人。王子问他为什么整天喝醉着酒,酒鬼回答说是为了忘记自己感到难为情的事,什么事让他难为情呢?因为整天喝醉酒。
商人
商人是小王子遇见的第四个人,一个滑稽的大人。他坐在那里为属于自己的星星计数,忙得连抬头时间都没有。他认为他拥有星星, 使他富有。可是,他对星星没做过任何有益的事。尽管小王子已见过怪得没治的大人,但商人是小王子唯一批评过的大人。
点灯人
点灯人是小王子遇见的第五个人,也是一个较复杂的形象。点灯人起初好象是另一个行为荒谬的大人;然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小王子的赞叹。点灯人是小王子到地球之前,唯一一个被他认为可以做朋友的大人。
地理学家
地理学家是小王子在到达地球之前见到的第六个人,也是最后一个。地理学家看上去好像很有学问,他知道哪里有海洋、河流、城市、山和沙漠。但他不了解自己所在的星球,并拒绝自己去勘探,因为那是勘探工作者的事。当小王子对他说:“我的星球还有一朵花儿”的时候,他毫不留情的指出:花儿我们是不需要记录下来的,花儿是转瞬即逝的。他劝告小王子去访问地球,因为地球遐尔闻名。
扳道工
小王子在地球遇见扳道工,扳道工调度着来来往往的火车,火车载运着对自己呆的地方永远不会满意的大人们。他同意小王子的观点:孩子们是唯一懂得欣赏和享受火车奔驰的美的人。
商贩
小王子在地球上遇到的这个商贩是贩卖解渴药的。吃了这药就不需要再喝水,这样一来,一星期可节省五十三分钟。象征着现代世界因过分强调省时而走歪道捷径。小王子说他宁可花那时间悠闲自得地去找一口水井。
只有三枚花瓣的沙漠花
三枚花瓣的花孤独地长在沙漠里,偶尔看见商队从旁走过,她就错误地告诉小王子,地球上就这么六七个人,他们没根,他们随风飘零。
玫瑰园
小王子看到一座盛开的玫瑰园时,他非常伤心。因为他的玫瑰对他说谎说她是宇宙中一朵独一无二的花。不过,在狐狸的引导下,小王子认识她们和他的玫瑰虽然类似,但他的花儿一朵就比她们全部都重要。因为他给他的玫瑰盖过罩子,因为他给她
竖过屏风,因为他给她除过毛虫,因为他听过她的埋怨、吹嘘,甚至她的沉默,因为她是他的玫瑰。那朵玫瑰在世上是惟一的!
最后,圣埃克苏佩里通过小王子旅行时候在其他星球遇到的一些人来揭示现实世界的丑陋。沉醉在权利统治的国王、爱慕虚荣的人、自相矛盾自我麻痹的酒鬼、忙于数星星并且想占它们为己有的实业家、勤奋但因循守旧的点灯人、埋首写作却不注重现实的地理学家等等,他们是现实社会中成人的真实写照。在小
子眼中,他们是多么“奇怪”,其实是借小王子之口讽刺那些人。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小王子是没有办法能适应的,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躯壳,所以只有死才能得到解脱,蛇猜到了小王子的内心,于是送他“回家”!
《小王子》中的各种环境、物质也具有象征意义。小王子刚来到地球就出现在沙漠里。沙漠是世界上人迹罕至的地方,脱离尘世没有污染。这里是一块静土,没有欲望、没有喧嚣,才是心灵纯洁的小王子最应该待的地方,是一个适合飞行员(作者)思考的地方。回声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水代表心灵之源,飞行员找到了水得到了心灵的净化。猴面包书象征着危险,如果放任它,它的繁殖会把星球撑破的。
我想《小王子》最大的意义在于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去生活,如何去爱,如何去看透事物的本质。了解对方需要“驯服”的过程;爱是需要承担责任的;用心灵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只要拥有一颗童心就能联系起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桥梁;不要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坚持自己的理想,抵制功利的诱惑,回归原本。还有许许多多的哲理都包含在《小王子》中。对于现在的我们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正因为这些原因《小王子》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并经久不衰。在20世纪法国最佳图书评选活动中,《小王子》凭借它独特的魅力,压倒了《追忆似水年华》等长篇巨著。《小王子》永远在文学世界中散发着它独有的光芒!
第三篇:《与狼共舞》中“狼”的象征意义
《与狼共舞》中“狼”的象征意义?
狼代表着西部荒野的文化、包括原住民印第安人种及其他的一切西部文化。狼和印第安人在影片中交替出现,形成故事发展的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狼的故事在前,印第安人的故事在后。“白袜”和邓巴关系的每一进展都是为印第安人和邓巴关系的进展做铺垫。狼的每一个细节都暗示着印地安人随之而来的命运。“白袜”和邓巴最终在荒原上共舞,象征着印地安人和邓巴的和平与和谐。“白袜”无辜地被白人士兵乱枪射伤,预示着印地安人未来的命运。在凶残的帕尼族人来袭时,邓巴倾其全力,将哨所里的枪支弹药分给了苏族人,帮助他们战胜了仇敌。邓巴再次成为苏族人的英雄。所有苏族人都敬慕邓巴,他们祝福邓巴与“握拳挺立”的相爱和结合。而邓巴也深切地认识到了印第安人的朴实、善良和友好,他自由而快乐地生活在苏族人中间。除了肤色和长相不同之外,邓巴已经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印第安人了。只有邓巴对苏族人的忠诚和友好,才换来了苏族人对他的信任,换来了苏族人最后在他被白人捉后全力以赴的救他.也是苏族人的朴实、善良和友好,才使得他在凶残的帕尼族人来袭时,邓巴倾其全力,将哨所里的枪支弹药分给了苏族人,帮助他们战胜了仇敌.狼本性是善良、友好、驯服的。狼极为聪明,最为团结。它们过着群居生活,狼众一心,同进同退。狼还很羞怯,本能地怕人。然而自从人类把狼视为敌人以来,在人类文明武器的威逼之下,即使最羞怯的动物,也会变成最勇敢的动物。一旦明白对手毫无善意,也毫无道理可讲,不屈不挠的战斗是唯一的出路。美洲原住居民――印第安人与狼的生活习惯及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影片中一只苍老、孤独、毫无恶意的野狼先后出现了十余次。第一次与白人邓巴遭遇时,邓巴便给它取了一个印第安人的名字:“双袜”,暗示着狼在影片中的寓意。“狼的自然本色在影片中实际上是苏族或整个印第安土著民族的象征”。
第四篇:浅析《一小时的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浅析《一小时的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摘要:《一小时的故事》作为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最著名的代表作,以其发人深省的女性觉醒主题,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试图分析小说中具有象征涵义的意象,从而探究这些意象在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关键词: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邦; 象征;意象
Abstract: The “Story of an Hour” as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writer Kate Chopin’s masterpiece, has aroused many scholars’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its thought-provoking themes of female.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novel imagery, which explore the role of these images in deepening the topics.Key Words: Story of an hour, Kate Chopin, symbol, image
在19世纪的欧美国家,男权主义思想盛行,妇女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正像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Nora,当时的女性生活在男权主义的阴影之下,尤其是婚后的女性,完全依附丈夫,毫无任何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在外要表现得温婉顺服的,在家则要贤惠持家。Nora的离家出走是欧洲女权主义兴起的重要标志。而在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则挑战了传统男尊女卑的观念,标志着白人中产阶级女性开始觉醒,反抗家庭和社会的压制与束缚,是一篇女性主义的佳作。本文试图分析作品中的象征主义意象,以探究这些意象在深化整篇小说主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凯特·肖邦(1851-1904)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她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早年与母亲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因此她的大部分作品关于女性命运和女性觉醒。1870年她嫁给棉花商奥斯卡,并育有六个孩子。1882年丈夫去世后,在朋友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代表作品有《觉醒》(The Awakening)、《故障》(At Fault)、《支流人》(Bayou Folk)以及短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The Story of An Hour)。
《一小时的故事》是一篇不足两千字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一对夫妻身上的意外事故: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患有心脏病,家人和朋友得知她丈夫车祸身亡的消息后担心她受到刺激,小心翼翼的告诉她这个噩耗。然而,马拉德夫人仅仅感到了一丝悲伤,之后反而感到快乐,甚至对未来自由独立的生活无比憧憬。就在这时,她的丈夫却回来了,原来他根本没有乘坐那班火车,更不知道火车失事这回事。马拉德夫人看到丈夫还活着,她的梦想破灭了,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小说最后她心脏病突发猝死。
二、《一小时的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一)小说人物的象征意义
《一小时的故事》中总共有五个人物:马拉德太太、马拉德先生以及他的姐姐约瑟芬和朋友理查德、医生。笔者认为,根据他们不同的象征意义,可以把他们分成三类分别进行分析。
1.马拉德太太
马拉德太太代表19世纪美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贤妻良母形象,也象征着勇于反抗世俗传统、挣脱男权至上的枷锁,寻求个性和思想解放自由的新女性形象。一方面,她过着衣食无忧的家庭生活,在外人看来,她应该为自己的幸福感到知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她都要依靠丈夫。另一方面,当得知丈夫死讯时,她似乎感受到了一种释放和解脱,心中萌生了强烈的对自由、对独立的渴望,“‘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欢悦。今后的自由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她的面前,别的都是小事,无暇顾及。她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将来长远的岁月,那只属于她的岁月。她张开双臂,欢迎那美好的岁月”。由此可见,马拉德太太标志着19世纪最初觉醒的女性形象,她痛恨男权社会的压迫和统治,追求精神自立,渴望在男权社会中作为独立的个体谋求平等。小说结局马拉德太太死去,这说明她在屈从传统道德和追求真实渴望中选择了后者,这注定不为当时社会所接受,因此她的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解脱。
2.马拉德先生
马拉德先生仅仅在小说的结尾处出现,却是贯穿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正是他的意外死亡使得马拉德太太看到了自由的曙光,并充满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也正是他的意外归来使得马拉德太太的梦想顷刻幻灭。无论是关于他的消息还是他的最终出场总能左右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可以看出,他象征着传统男权社会中的统治者——家庭中的“一家之长”,是造成男权社会中妇女受压迫状况的实施者。
3.约瑟芬、理查德和医生
笔者之所以将这三位人物一起进行分析,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男权社会的遵从者和男尊女卑思想的执行者,象征着深受男权主义麻痹的人们,他们的表现象征着男
[2][1]
[3]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行为期待。当得知马拉德先生去世的消息时,他们自然而然地认为马拉德太太听到这个坏消息后会悲痛欲绝,甚至是心脏病发作。因为在当时那样一个男权主义社会,丈夫的死亡对于妻子来说就相当于世界末日,没有了丈夫,一个家庭会失去完整性,更重要的是,会失去经济来源和精神支撑。如果妻子对丈夫的死亡并未反应强烈,她反而会成为周围人的笑柄甚至是指责的对象。那种“乐夫所乐,伤夫所伤”的妻子才是当时社会典型的好女性。
小说一开始,家人们刻意小心的告诉马拉德太太她先生的死讯,“是他的姐姐约瑟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当马拉德太太独自在房间中,约瑟芬担心她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跪在她关着的门外,嘴唇对着锁孔,苦苦哀求让她进去”,规劝道,“‘路易斯,开开门!求求你啦,开开门——你这样会得病的’”。殊不知屋内的马拉德太太情绪并没有太大的波动,反而在享受难得的清静和自由,“她正透过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后来,马拉德先生平安无恙的回到家,理查德先生怕马拉德太太难以承受这种突如其来的喜悦,做出了“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最后,医生确认马拉德太太的死因是“因极度兴奋而突发心脏病”。他们想当然的认为马拉德太太会难以承受丈夫失而复得的喜悦,可实际上,马拉德太太猝死更多的是源于她内心的失望。
综上所述,约瑟芬、理查德和医生是男权至上观念的典型推崇者和践行者,他们的形象和马拉德太太追求挑战和反叛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的存在是女性解放的障碍之一,阻滞了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脚步。
(二)小说场景的象征意义 1.周围的景色
对于任何一个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的女人来说,丈夫的突然离世会对她造成巨大的打击,她会沉浸在悲痛之中难以自拔,根本不会关注周围的任何人和事。然而,当她的婚姻并不幸福美满,她整个人生活在男权主义的束缚之中时,丈夫的突然离世也许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和新生。马拉德太太在得知丈夫突然离世后仅仅表现出暂时的悲伤,而后她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耐人回味,尤其是她所观察到的周围的景色,成为了凯特·肖邦塑造的景物意象:摇曳着青春活力的树梢、空气中阵雨的芬芳、小贩的吆喝声、人微弱的歌声、麻雀的叫声、朵朵行云之间的蓝天,从视觉、听觉和味觉三种感官塑造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场景,[2][1]
[2]象征着马拉德先生的死是旧生活的一种终结,她终于摆脱了丈夫的束缚,获得了身心自由,她的人生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门
小说中,“门”多次出现,其象征意义最值得探究。
第一道门出现在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初闻丈夫死亡的“噩耗”之时——“当哀伤的风暴逐渐减弱时,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这扇门将马拉德太太与理查德和约瑟芬暂时的分割,也为马拉德太太的个人世界和外面的世界之间矗立了一道屏障,她能有暂时的喘息机会,享受一个人的沉思。有了这扇门,马拉德太太可以避开外界对于她情绪的种种猜测。独自一人在房间时,马拉的夫人的真是情感在慢慢地、毫无保留地释放,她意识到自己“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的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门外的世界,象征着深受男权主义枷锁束缚却无从反抗的地狱,而门内的世界,象征着女性挣脱男权主义压迫、获得自由新生的天堂。在门内的世界,她心情愉悦,畅想未来;在门外的世界,人们按照世俗思维想象着一个逝去丈夫的女子的忧伤。由此可见,“门”在这里象征着世俗的纲常伦理,阻止了人们发现世俗背后的真相。
第二道门的出现预示着小说情节的大反转。“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都不知道。”
[1]
[4]
[1]
[1]这扇门的突然打开,预示着马拉德太太梦寐以求的自由和解脱只是一场梦,马拉德先生回来了,生活将重蹈覆辙,她依旧要受到丈夫的掌控。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二道门代表着家庭和社会,它的打开伴随着传统男权社会的对女性的压力倾泻而来,代表着马拉德太太追求自由的短暂梦想破灭。
在《一小时的故事》中,凯特·肖邦通过简介又巧妙的象征主义烘托了女性主义的中心思想,笔者以上对于象征主义的分析,希望能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寓意。
第五篇:《红字》中红字“A”的不同象征意义
《红字》中红字“A”的不同象征意义
一、私通(Adultery)的象征
红字“A”挂在海丝特的胸前,象征了她违背她丈夫齐灵渥斯的意愿与别人的私通。这是因为她犯了私通罪而作为罪犯被清教徒惩罚的方式。这种惩罚方式继续,因为,当海丝特走过大街的时候,人们瞧不起她,仿佛她是犯了可怕罪行的从地狱里出来的魔鬼。这个字母的意义必定使佩戴者感到耻辱,使她感到想要摘下来。“她对自己说,这里曾是她犯下罪孽的地方,这里也应是她接受人间惩罚的地方”。海丝特因为她得罪孽而感到耻辱,但是,她选择深藏不露。她在爱情的怀抱犯下了罪孽,而且完全承认这个罪孽,因为,尽管她感到耻辱,但是她也由此获得了最伟大的珍宝———女儿珠儿。她是一个坚强的妇女,尽管她面对非常恶劣的条件,但是,她却能越过越好。像她那样的许多人也许会逃离波士顿,寻找一个没人知道她罪孽的地方。海丝特选择停留,就这一点,就显示了她的坚强和伟大。面对一个鄙视她的这样一个城镇,而且住在一个人们把她女儿叫做“魔鬼的孩子”的地方,她有足够的勇气坚持下去,就表明她是一个坚强不屈的妇女。(1)孤独(Alone)和异化(Alienation)的象征
红字“A”也代表了海丝特在新英格兰孤独的生活。在海丝特释放出来以后,她就住在城市郊区的茅屋里。“这是原先的一位移民建起后又放弃了的,因为那一带土地过于贫瘠,不宜耕种,况且离群索居,而社会活动当时已成为移民的一个显著的习惯。”因为海丝特耻辱的历史,她几乎没有什么社会活动。由于她生性倔强而且才能出众,她在人世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使她感到她好像属于这个世界。“然而,他在同社会的一切交往中,却只能有格格不入之感。同她有所接触的那些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他们的沉默不语,都在暗示,往往还表明:她是被排除在外的;而她的孤凄的处境似乎证明:她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的,只有靠与众不同的感官来同其余的人类交流。对于人们感兴趣的道德问题,她避之犹恐不及„‥似乎成了她在世人心目中所保留的惟一份额了。”海丝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朋友,小珠儿是她孤独生活的唯一伴侣,因此,红字“A”也是以a 开头的“孤独(Alone)”和“异化(Alienate)”的象征。
(2)能干的(Able)、值得尊敬的(Admirable)和天使(Angel)的象征
后来,红字“A”变化了意思,成了“能干的、值得尊敬的和天使的象征”。开始,整个镇上的人谴责海丝特,但是,后来他们认为红字代表了做漂亮手工活的能力和她对于贫穷和生病的人的大公无私的援助。“那字母成了她响应感召的象征。由于从她身上可以得到那么多的支援——她深富同情心又极肯助人——许多人都不肯再按本意来解释那红色的字母“A”了。”到了这时,许多镇上的人意识到,海丝特是一个拥有高贵品质的人。“‘你看见那个佩带刺绣的徽记的好人了吗? ’他们会对陌生人这样说。‘她是我们的海丝特——我们这镇上的海丝特,她对穷人多么好心肠,对病人多么肯帮忙,对遭难的人多么有安慰啊!’”镇上的人很快开始相信,这个徽记可以避邪,海丝特也渐渐成了镇上值得尊敬的人。海丝特用她灵魂里的的纯洁和善良克服了她罪孽中的耻辱,她无私的把自己的时间和爱奉献给了那些需要她的人,这证明,她是值得获得她最终的命运的。(3)前进(Advance)的象征
在读完整个小说之后,读者意识到,红字“A”还代表前进。实际上,霍桑在《红字》中关心的是“善”与“恶”的关心。社会现状使他迷惑,他对社会变革产生不解和恐惧,这些与他的宗教信仰产生矛盾,作者把故事中心场景的示众刑台,一会描述为“像是教堂的附属建筑”,一会又描述为“如同法国大革命时期恐怖党人的断头台。”这表明,他的善恶观是模糊的,他对于社会前途不知何去何从。他的宗教思想给与小说极为浓重的阴郁色彩,因此,读《红字》的过程中,读者感到更多的是压抑感,而不是振奋。
但是,读完这本小说,读者的革命积极性大大的被激发,而不是受到作者的局限性的制约,能够认识到宗教制度的落后,激发出变革社会的理想,愿意争取更美好的人类命运。最后,作者霍桑写到“这传说实在阴惨,只有一点比阴影还要幽暗的永恒的光斑稍稍给人一点宽慰:‘一阆譥v+__T#片墨黑的土地,一个血红的A 字。’”这几行字不禁让读者浮想联翩,让热爱革命的人们继续前进。
这四个变化意义重大,前三个变化显示了海斯特的罪孽的逐渐变化、她孤独的生活和她的能力。而最后一个变化显示了小说的感染力,读者发生质的变化。因此,海斯特是一个极为值得尊敬的妇女,她经历了情感上的折磨,而大多数人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论《红字》中的红字
一、耐人寻味的红字
红字代表什么,作者从不多费笔墨阐释,而主要是让读者去琢磨领悟。按照传统观念,“A”无疑是“通奸”的耻辱标记,但作者在深层次上给它赋予了丰富多采的意蕴。这些丰富多采的意蕴贯串着书中的许多情节,尤其与四个主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海丝特·白兰是公开的红字。她胸前佩戴着绣得精美无比、熠熠闪光的A。深受清教毒害的教民视它为通奸的标记,政教合一的当局将它作为杀一儆百的一种惩罚手段,但A 还具有耐人寻味的其它象征意义。
“A”既是海丝特的情人Arthur Dimmesdale(亚瑟·狄姆斯黛尔)的名字的首字母, 又是法语外来词“amour”(爱情)的首字母。海丝特·白兰对亚瑟的爱情忠贞不渝:为了保护心爱的人,甘愿独揽罪责独受重罚。监禁期满后,她本可以扔掉A 远走高飞,隐姓埋名,一切重新开始,但她还是自觉自愿地留在那使她“成为耻辱的典型的地方” ,因为她梦想着和亚瑟能在那里最终举行神圣的婚礼。爱情,给了她承受巨大痛苦的勇气和力量;爱情,是她能继续在那里生活并期盼美好未来的精神支柱。由此可见,A 也象征崇高伟大的爱情。
“A”还是《圣经》中人类始祖Adam(亚当)的首字母,这自然暗指海丝特与亚瑟所犯的是“原罪”,是亚当和夏娃之罪。作者在第六章描绘珍珠美丽灵巧时,形容她“堪称是在伊甸园里生长、在人类第一对双亲被驱逐之后留在园中供天使们取乐的玩物”。这段描述无疑再次强调了A 代表亚当和暗示“原罪”。然而“, 原罪”,何罪之有? 正是多亏了那种罪,才有了人类的繁衍接代,生生不息。难怪作者笔下,这种“罪恶”的标志被绣得奇巧华丽,令人赞叹;难怪海丝特被描绘得像圣母一样美丽高贵,毫无淫妇荡婆形迹。这实际上是作者对世俗认定的海丝特通奸罪的否定,对海丝特追求自由爱情主张个性解放,争取女性权利含蓄巧妙的肯定和赞颂。
作者为红字意义的逐渐嬗变做了精心设计,使它一开始便具有了公开和隐蔽的、表面和深层的多重意义,然而要完成红字从“奸妇”到“天使”意义的最终转变,则需要人们觉醒、重新审视并最终抛弃加尔文教强加给他们的清规戒律,把被颠倒的东西重新颠倒过来。
霍桑认为“人类的本性,除非私利熏心,爱总是比恨来得容易”,“神圣的爱”能悄悄渐进地变革社会,转变人们的观念。于是,海丝特·白兰被塑造成为一个爱的天使,以德报怨,乐于助人,广施爱心。海丝特·白兰相信爱情本身的神圣性,对自己的行为无悔无怨。她藐视人世间的法律,表面上赎罪,暗中却在审视和思考女性面临的同样阴郁的问题。
事实上许多姊妹都在爱情和婚姻上有着难言的痛苦;她只不过是由于丈夫不在身边又身孕大现,无法掩盖真相才惨遭不幸。她意识到要改变妇女的命运,就得彻底推翻并重建整个社会制度。海丝特满怀同情、力尽所能地安慰、指点、鼓舞那些为爱情苦恼和受到伤害的妇女,并使她们坚信:建立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幸福婚姻一定会到来。随着岁月的流逝,人性的觉醒,观念的改变,思想的解放,在人们的心目中,红字“A”最终成为了“能干(able)”、“可敬(admirable)”、“慈爱(affection)”和“天使(angel)”等的象征。
与海丝特相对应的是亚瑟的隐秘的红字。霍桑“部分基于他的爱默生似的信念:外部世界是其内部世界的一种明显的表现”,1841 年他在日记中写道:“用身体的疾病象征道德或者精神上的疾病;因此,一个人犯了罪,就可以使他身驱上显现一个伤疤。”•lv 作者刻意设计亚瑟的手势,用它来揭示亚瑟在灵与肉的煎熬之下,红字在牧师的胸前从无到有的过程。牧师的手势随着他在第三章的出现而出现,其后,日趋频繁“, 每逢稍有惊恐或其他突发事件,他就会用手捂住心口,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说明十分痛苦。”红字在亚瑟肉体上显现似乎神秘,不可思议,但从心理学和病理学分析,留下一个红色的疤痕不无科学道理。一是自他无法抗拒人的本能与海丝特·白兰发生关系之后,便处在人性与神性的拉锯、撕扯之中,悔恨与自责的毒牙时时刻刻地咬啮着他的胸口,“上帝赐予他最精美的天赋已全部变成了精神折磨的执行者”。二是齐林沃斯的复仇使他形容枯槁,精神恍惚,以致看见天空的红色流星都认定是象征通奸的A ——这颇像中文“风声鹤唳”的心理效应。三是他隐藏秘室,自我进行肉体摧残。他自始至终处于人性与神性的冲突之中:对海丝特·白兰的真诚意味着对上帝的背叛;对上帝真诚则必须与儿女私情一刀两断,加之荣誉、地位等的重负,这一切使红字这个抽象象征在亚瑟身上演变成一个具体的肉体标志成为了可能。
珍珠是“另一种形式的红字: 赋有生命的红字”“象个红字似的东西”跟在海丝特·白兰的身边。她纯真无邪,善恶分明。她的出现迫使父母面对现实,并用真诚和慈爱去纠正世俗间貌似正确的错误。珍珠提的问题幼稚、贴切、残忍;她的言行举止从不偏离象征作用的控制;她的衣裳和表情都与红字相关。当海丝特在树林中扔掉红字,她大发雷霆,直至妈妈重新戴上——“尽管红字象征原罪,但在天真无邪的心灵里,这体现着人类生存最自然的状态”;她拒绝接受一个虚伪的父亲,直到他公开承认自己是生父后才吻他。她的使命是让海丝特的通奸始终呈现在眼前,迫使母亲在抚养女儿的耻辱的幸福中不停地 认真思索神圣的爱为什么会遭受清教的惩罚、怎样才能改变妇女的命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果说齐林沃斯是上帝派来折磨亚瑟的撒旦的话,那么珍珠则是上帝派来促使海丝特思考妇女的命运并为之奋斗的天使。
珍珠出生在阴暗恐怖的监狱,还未问世就受到虐待。她既标志清教主义的残忍,也意味着人类追求幸福和真理的高昂代价(母亲给她取名珍珠,是因为“花费了她拥有的一切才买到的” ,她还象征幸福美好生活的开始,体现着一种新文明、新道德、新秩序建立之前的征兆与希望。作者在描写她时,时而将她比喻成一道彩晖灿烂的阳光,时而又是一只莺啼燕啭的小鸟。珍珠天生丽质,既有农家野花般的纯美,又有小公主似的高雅,好像身披一轮圣洁的光环。她感情强烈、桀骜不驯,继承和发扬了母亲的优点,在逆境中茁壮成长。无论是她那与母亲胸前A 交相辉映的红色衣饰,还是她那胜过母亲的形象气质,都十分绝妙地拓展了红字的内涵。“这个耻辱的徽章和珍珠(它的活着的红字),两者宛如海丝特的心一样的寓言象征,在霍桑的生花妙笔下,其意思都经历了同样的演变:‘通奸’‘能干’、‘慈爱’和‘天使’”•。
齐林沃斯是红字的拥护者和清教的卫道士。当他抵达新大陆希望与妻子团聚时,见到的情景却是妻子因与人通奸正站在刑台上戴着红字受辱。他不但没有夫妻悯爱之心,反而对这种惩罚暗自叫好:“多么英明的判决!这样,在那个可耻的字母刻在她的墓碑上之前,她就会成为警惕犯罪的活教材。”齐林沃斯是男权主义的代表。他将婚姻视为男人对女人的彻底占有。尽管他意识到自己年老体衰,与海丝特结合犹如把朽木与含苞欲放的青春错误地、违背自然规律地嫁接在一起,但却不能容忍妻子有追求自由幸福婚姻的权利。齐林沃斯在红字的刺激下,决心要查出她的同犯,复仇雪耻。他隐瞒住自己的真实身分,利用行医之便与亚瑟交朋结友住在一起;他利用自己的智慧探出实情,并千方百计地折磨亚瑟。齐林沃斯既无人性又背离神性,从一个本应受到同情的受害者变成了面目可憎的复仇狂。他完全违背了《圣经》中“不要让自己受审”和“复仇是上帝的事”这两条训戒。此外,霍桑认为:“不可饶怒的罪或许在于缺乏对人类灵魂的热爱和尊重。”•齐林沃斯不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来为人类造福,而是用于丧心病狂地搞阴谋图报复,结果毁灭了自己,堕落为“最
坏的罪人”、成了恶魔撒旦,以致他的复仇目标消失之日,便成了他的生命枯竭之时。
二、永远闪亮的红字
四个主角每个都是一种载体,一种象征,以各自的多重身份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丈夫、妻子、情人、情敌、母亲、女儿、生父、教长、教民、医生和病人。作者借助于象征手法的运用,跳出了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的个人命运,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敏锐的目光审视社会、宗教、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
海丝特·白兰代表着人性,象征着对美好幸福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清教的迫害没有使她屈服,反而使她在反抗中升华、完善,从一名普通的妇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抗争的新女性。女性的美丽,对爱情的真诚,追求幸福的勇气,面对厄运所表现出的尊严,为改变妇女命运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奉献,这一切都使海丝特·白兰体现出美好的人性。亚瑟既是清教主义的代言人,又是其受害者。他否定人类最根本的需求,把人性与神性截然对立起来,以致将自己的人性表现视为对上帝的不真诚,而唯有一死方能赎罪。作者从亚瑟的悲剧中总结出的一条主要教训是:“要真诚!要真诚!千万要真诚!”
遗憾的是这种真诚完全是维护宗教统治、麻醉人们的精神鸦片。试想亚瑟若听从海丝特的劝告,家人逃出苦海,那将是苦尽甘来大团圆!这种合乎人们的善良愿望的结局将会多么令人舒心惬意!但是,作者似乎在宣扬清教主义的同时,留给人们更多的则是弦外之音:亚瑟的可悲下场表明清教主义极端残忍,应予彻底改变或摒弃,否则还会发生千千万万个海丝特与亚瑟的悲剧。珍珠象征着幸福与未来。她长大成人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另一个国度里。作者不言而喻,新英格兰如此黑暗,即便能在那里过上那种生活,也要经历漫长的岁月。齐林沃斯虽学识渊博,却误入歧途,以复仇为乐,成了世界上最不可饶恕的人。在他身上,读者可以看到人们相互仇恨意味着自我毁灭。他的下场从反面论证了作者在海丝特·白兰身上表达的思想:爱心可以使人相引相吸,非正义只能用爱来纠正。“霍桑的题材不仅是通奸的意义,而且是其普遍的意义;不仅是这一中心象征意味着什么,而且是怎样获得重要性。”作者以小见大,通过主角的命运不失时机地深化主题,反映社会存在的普遍的悖理现象。他在讲述海丝特冷静观察社会时借题发挥:“表面的贞洁不过是骗人的伪装;如果把一件件真相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除了海丝特,好多人胸前都会有红字闪烁。在评论牧师由于受到灵与肉的煎熬却在圣坛上大放异彩时,他说:“正是由于这一重荷,他才能够那么深切地同情人类的负罪兄弟。”• 当珍珠否认有“天父”时,作者又说:“在新英格兰的清教徒中,象这种其生父不明者,可不仅仅是珍珠一人。”•m{作者言近旨远,含蓄深沉地揭露了在政教合一的黑暗统治下,人们暗地里普遍与清教主义背道而驰,但表面上又不得不显得忠心耿耿。他们向往、甚至追求幸福自由的婚姻,但又有负罪感,以致心灵扭曲,人格异化,是非颠倒,甚至跟随清教以野蛮的手段压抑 人性,摧残真善美。
红字“A”的意义嬗变过程,实质上是作者批判清教主义、拨乱反正,给海丝特平反昭雪的过程,也就是从人性的角度给“原罪”翻案的过程,“《红字》在1850年问世不仅是不朽的也是及时的:它对永恒的问题特地提出了十九世纪的答案。‘罪恶’有时可能是光荣的,而‘美德’则可能是可耻的。”《红字》是一部摧人泪下、回肠荡气的悲剧,但悲剧“恰恰在描写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表现了人的伟大和崇高”。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社会想改造海丝特·白兰,但结果是海丝特·白兰以她的反抗精神和仁爱之心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同胞,改造了陈规陋俗,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红字“A”还象征美国(America)和美国人(American)追求美国梦的一段阴郁的历史及其艰难的进步!红字“A”的光亮虽然弱小,但它在那片阴惨的大地上闪耀不灭,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就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