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2013年中美胃肠学术交流会召开
新华快讯:2013年7月10日,由美国加州胃肠医师公会、中美医学研究院会同中华医学会胃肠分会联合主办,并邀请中美众多的科研机构和临床护理人员共同参加的“2013中美胃肠学术交流会”在美国加州召开,庆典活动盛况空前。郑州防空兵医院作为中华重点胃肠研究基地,也派出了杰出代表参与该次会议,并凭借该院对于胃肠疾病的独特诊治优势和极高的治愈率,获得了大会的高度肯定,也因此获得了“中美肠胃病协作机构”基地之一。郑州防空兵医院引进的“纳米四维立体胃肠超声诊断系统”和“AN导融细胞修复疗法”等多项先进技术,创造性地与传统中医相结合,填补了大量华中地区胃肠诊治领域的空白。会议中,郑州防空兵医院胃肠主任也做了学术交流讲话,并指出,“我院引进国际先进的AN导融细胞修复疗法和美国纳米四维胃肠超声诊断系统,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以及综合特色的治疗。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有效率可达到98.6%。同时,我院经过多年临床总结,不断研究进取,独家研创出多种胃肠病的诊治疗法,如多角度,多技术,”中医免疫平衡疗法“攻克慢性胃炎;AN导融细胞修复疗法治疗胃溃疡;中西医免疫疗法根治结肠炎;大肠水疗结合特效中医根治老便秘等等疗法,让众多患者走向了康复
第二篇:有这样一个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身材不算高大,他的样貌不算出众。
他在农场当过拖拉机手,被钢铁厂招收为工人,后来成了部队的一名列兵。和今天见多识广的青年人相比,这是一个普通农家小伙子的平凡经历。
可是他的精神永垂不朽。虽然二十二岁是他永远的年龄,但是他忠于职守、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流星般短暂的一生中没有留下遗憾。他是谁? 他就是我们青少年的好榜样——雷锋。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将他对于一位普通战士的缅怀与敬意,汇聚成这样朴实无华的七个字:“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的感召,一种力量,深深地被镌刻于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中。学习雷锋好榜样——可爱上进
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感人故事。出生于贫穷家庭的雷锋,小小年纪父母便相继去世,不得不寄人篱下。然而雷锋并没有悲观绝望,而是以满腔的热忱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他不怕苦不怕累,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终于,雷锋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平凡的工作中,雷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雷锋无私的奉献主义精神和感人事迹传遍了全国,成为人们心中的道德楷模[1]。
1、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答道:“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6、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入伍后,雷锋有了部队每月发放的六元钱津贴,但依然不改节俭奉献的本色。年轻的战士们花钱难免大手大脚,很多战士成了月光族。而雷锋是出了名的小气。在操场上打球,挺热的,人家去买汽水喝,他不买,回来喝凉白开,有人就说,你看,连汽水都舍不得买,有点小气,抠抠缩缩的。
直到1960年8月,辽阳市委收到了一封信:“现在部队每月发给我们六元津贴,我每月除了理发五角之外,余下的钱我都存到了储蓄所,还有入伍前的一些钱,今天我怀着万分高兴的心情,将我节约的一百元钱寄给你们。”辽阳市委给部队写来了表扬信。大家这才知道,雷锋抠下来的钱干什么用了。
之后他被分配到了鞍钢当推土机手,这是个由运料汽车、运煤火车、翻车机、推土机、门型吊和传送带构成的世界。而雷锋驾驶的C-80推土机是苏式重型机械,驾驶起来震动力大,劳动强度也大,师傅问雷锋,你这南方小鬼受得了吗? 雷锋开始玩命了,自己个子矮,坐着看不到前面的大铲子,他就站着开;场地不平,脑袋随着颠簸的车子在车棚盖上撞得发晕,他就猫着腰干。虽然累得腰酸腿痛,但他拒绝车间主任给他换小车子,硬是通过了推土机手的考核。如果雷锋还活着,今年已经78岁了。
如果他还活着,他不会希望我们都是他,我们也不可能都是他。但是,他一定希望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永恒,不在于巍峨地屹立于历史深处,而是如流淌的清泉,在每个时代都浇灌出生命的花朵。
雷锋精神,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雷锋。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最完美的结合,雷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表现出的是一个革命战士、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雷锋选定了最高的价值坐标,选定了奉献他人的人生方向。斯人已逝,遗响犹存。我们东林人更应该以这样一种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
第三篇:有这样一个人
1013班7号汪红华
有这样一个人
——读《班主任》有感
在求学路上,总有这样一个人,不惧艰辛,一点点消除矛盾,像一盏引航的灯,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而又无怨无悔。
印象中的班主任总是能适时的了解我们需要的是什么,然后给我们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就像是好朋友那样,可以倾诉心事,也可以得到师生间的亲密的友谊。然而在刘心武的《班主任》,却给了我们在特定的时期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为一个班主任,不能只看重某一方面,而是要站在集体的角度去看待,所以,在事关班集体的事情上就得很注意的去权衡利弊,寻求最佳解决的途径。
在每个人心中,对于班主任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而在刘心武的《班主任》中,也有不同的典型人物。
作为团支书的谢惠敏,是个具有上进心而又敏感的学生,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容易受政治思想影响,认为《牛虻》是落后书籍,同时,她是具有传统劳动人民的耿直性格,坚持“绝不能让贫下中农损失一粒麦子”的信念,让同学把偷偷带走的麦穗送回去。她很关心班上同学的思想动态的发展,所以对于宋玉琦的加入才会很反感。
而作为班里的干部石红,在家里认真读书氛围的熏陶下,对所谓的禁书有自己的看法,觉得《青春之歌》、《牛虻》等是带劲的书。但由于比较缺乏独立自主,有些关于班集体的事还是要依靠班主任张老师决定,对于宋玉琦的加入也能欣然接受。
对于“新文盲”宋玉琦,由于家庭原因,自小缺乏教育,缺乏起码的政治觉悟,知识水平也比同龄人低,但对于一切正常的体育活动都不再行,而且拥有严重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又有“哥们儿义气”,对自己的偷盗行为也没有深刻认识,理所应当地认为不应该看所谓的黄书,而这一切的缘由皆是由“四人帮”造成的。
作为班主任张老师,他不会因为是差生是有案底的学生就排斥,也有信心要去把他引上正轨,对于尹老师的顾忌也不以为然,坚定立场,努力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对于那些在“四人帮”的误导下走入歧途的孩子是既心疼又深感无力,没办法在思想上扭正误区,把那些错误的思想感化掉,例如,谢惠敏单纯的崇拜一切用铅字新排印出来的东西,用虔诚的态度膜拜“帮文”,把对于图书的界限认定为在阶级允许的范围的才是正当的书,一切禁书都是黑书、黄书。所以对一些有积极进取的书,只因没有正式出版就认为是黄书,在思想上受到一定的禁锢。而张老师却始终无能为力,无法改变她那严重的阶级理论,只能尽量的指引她,试图传授些真正的文学知识。
因此,班主任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思想教育,努力培养出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四篇:有这样一个人(演讲稿)
有这样一个人
丹阳市 孙育民撰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有这样一个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但他却用自己赤诚之心诠释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意义;他没有叱咤风云的伟业,但他却以自己满腔激情演绎着我们当代拆迁工作者的别样风采!他就是我们丹阳市住建局副局长、丹阳拆迁工作带头人赵四二。
20**年,英俊干练的赵四儿从部队转业来到了地方,被安排在负责拆迁的工作岗位上。要说拆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关乎千家万户,它关乎国计民生,它被誉为“天下第一难”。可是咱们的赵四儿,20年军旅生涯,铸就的忠贞不渝、坚忍不拔、无畏而勇、迎难而进的军人本色,早已壮志未酬、豪情满怀,他着怀揣一份责任上路,他肩负着一份使命前行。政策不懂——学,业务不精——钻,情况不熟——记,沟通不行——练,真所谓:功到深处心独知,花开盛时香自远。政策书籍翻烂了,“政策通”的雅号诞生了;十多本拆迁工作心得笔记写好了,省一级的优秀单位榜上有名了;廉洁自律、清正自守做到了,一支纪律严明、高效廉洁、敢打硬仗的拆迁队伍就带好了;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走进千家万户,和寻常百姓成为好朋友了,惠民利民、和谐拆迁“民心工程”的丰碑也就真正的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竖起了。
人们常说,心胸多大,格局就有多大。我们的赵四二,情系天下第一难,心连万千拆迁户。房屋拆迁,功在国家,利在人民。拆迁,一瓦一砖连着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根,安置,一房一舍关乎着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情,陈旧的房子要拆除,我们头脑中陈腐的思想藩篱更要拆除。只有走出“天下第一难”的困境,才能真正开拓拆迁管理工作的宽广天地。我们的赵四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说到做到。为了丹阳的拆迁事业,变“天下第一难”为不难,他总是那样的不厌其烦地、无怨无悔的、数年如一日地站在百姓立场讲政策,贴近群众心坎话前景,坚持拆迁原则说利弊,开创和谐局面做文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多少人从当初避而不见到如今的握手言欢,多少人从开始冷眼相待到后来的热情相拥,多少人从原来的唇枪舌战到现在的心灵相通。有一位家住中山路的拆迁户,曾因为家境困难达不成条件,而产生相当大的抵触情绪,被人们视作钉子户。面对着法院强制执行,他扬言以死拒拆。眼看一场严重的拆迁矛盾难以避免,赵四二心急如焚,天天奔走斡旋,沟通思想,消除分歧,他的实际行动深深打动了这位拆迁户的心,终于在启动司法强拆程序前,达成了拆迁协议。
我们无法计算,在拆迁的日子里,赵四二他流了多少汗,熬了多少夜;我们也无法估量,赵四二他走过多少路,磨破多少鞋;我们更无法描述,赵四二他遭受了多少抱怨、指责、辱骂、甚至人身伤害,然而我们却欣慰的看到,昔日的那些低矮不堪披屋小房、狭窄破败背街小巷的丹阳古城旧貌,正在被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马路,一片片青砖黛瓦的居民小区、一栋栋壮观华美的高楼大厦所替代,并随之带来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在江南大地生根落成、砰然崛起。
一路跋涉、一份执着、一行脚印,一串辉煌…… 赵四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孺子牛,俯首甘为,默默奉献在平凡的拆迁岗位上;他是黄山松,迎风傲霜,用每一叶真诚的叶子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理想;他是一粒种子,定将历史的重任担当;他更是鲲鹏展翅的雄鹰,我们愿他在为人民服务的天地中,凌空搏击,永远高高飞翔!
第五篇:有这样一个人 演讲稿
有这样一个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有这样一个人》
历史的车轮辗过峥嵘的岁月,留下一道道沟壑。匆匆的岁月流过,如一泓潺潺的溪水。在流水般的记忆里,多少人被遗忘,多少事被淹没在繁芜的深处,我们已无从知晓。然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被永远镌刻在心头。
46年前,有这样一个人,肩负着党的重托,来到当时环境恶劣的兰考县,展现在他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他看到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长期忍受着风沙、盐碱、内涝这“三害”的蹂躏,很多人因连年灾荒流离失所、外出乞讨,甚至背井离乡。但重重的困难,没有让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退缩。他相信,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他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于是,他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带领群众向“三害”宣战!
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他以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与人民群众一道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发展生产,终于在沙丘、碱地、涝洼、荒滩上催发了勃勃生机和希望。
正当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这个硬汉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他开会、作报告,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不断用左手按住疼处。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他从不把自已的病放在心里。组织上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说: “ 工作忙,离不开。” 可当他发现别的同志有了病时,却总是关心备至。终于,在一九**年五月十四日,这位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位普通的领导干部,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走完了他那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灿烂的一生,长眠在为之耗尽了心血进行治理的沙丘下,与世长辞了。终年四十二岁!他的名字叫---焦裕禄!
历史为我们树立了又一个光辉的榜样,一切的一切,无不在诠释着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每当想起,恰如一股暖流行遍全身,让我们禁不住泪流满面。同时也再次证明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时时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才会拥戴你、支持你。反之,置人民利益于不顾,当官作老爷,欺压百姓,终将被人民所唾弃。
焦裕禄虽然走了,那个时代虽然远了,但是有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站了起来,为国家为人民,前仆后继,奉献着自己的一腔热血,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这种精神不会因为时间久远而消逝,而会在时间这把刻刀下变得愈发深刻而明显,被永远镌刻在你我内心的深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坚信,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事迹,也一定会激励鼓舞更多的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献身。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时代需要、也一定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我骄傲,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