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1:0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病毒性肝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病毒性肝炎》。

第一篇: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病因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己型肝炎曾有报道,但至今病原分离未成功。近年报道,属于黄病毒的庚肝病毒和单链DNA的TTV与人类肝炎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 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

(2)黄疸期 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根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

(1)轻度 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 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肝功能有异常改变。

(3)重度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进展快,黄疸深,肝脏小。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出血倾向明显并可出现肝臭、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胆固醇低,肝功能明显异常。

(2)亚急性重型肝炎 在起病10天以后,仍有极度乏力、纳差、重度黄疸(胆红素>171μmol/L)、腹胀并腹腔积液形成,多有明显出血现象,一般肝缩小不突出,肝性脑病多见于后期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升高不明显,而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即:胆酶分离,A/G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

(3)慢性重型肝炎 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影像学、腹腔镜检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现者,并出现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为慢性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转肽酶、胆固醇均有明显增高,黄疸深,胆红素升高以直接增高为主,转氨酶上升幅度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较轻的临床症状和深度黄疸不相平行为其特点。

5.肝炎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必须依靠病理诊断、超声和CT检查等,腹腔镜检查最有参考价值。临床诊断肝硬化,指慢性肝炎病人有门脉高压表现,如腹壁及食管静脉曲张,腹腔积液、肝脏缩小,脾大,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增宽,且排除其他原因能引起门脉高压者,依肝炎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肝硬化。

检查

1.肝功能检测

(1)血清酶学检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细胞中的浓度比血清高104倍,只要有1%肝细胞坏死可使血清浓度升高1倍,急性肝炎阳性率达80%~10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心肌中浓度最高,故在判定对肝功能的影响时,首先应排除心脏疾病的影响。AST 80%在肝细胞线粒体内,一般情况下,肝损伤以ALT升高为主,若血清AST明显增高,常表示肝细胞严重坏死。线粒体中AST释放入血,血清转氨酶增高的程度大致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平行,但重症肝炎时,可出现胆红素不断增高,而转氨酶反而下降,即胆酶分离,提示肝细胞坏死严重。

(2)血清蛋白检测 临床上常把血清蛋白作为肝脏蛋白代谢的生化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有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水平升高,且以γ-球蛋白升高为主。

(3)血清胆红素检测 肝脏在胆红素代谢中有摄取转运,结合排泄的功能,肝功损伤致胆红素水平升高,除淤胆型肝炎外,胆红素水平与肝损伤严重程度成正比。

(4)凝血酶原时间(PT)能敏感反应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情况,肝病时PT长短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2.肝炎病毒标志检测

(1)甲型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阳性可确诊为HAV近期感染,抗-HA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且已有免疫力。

(2)乙型肝炎 ①HBsAg与抗-HBs:HBsAg阳性示HBV目前处于感染阶段,抗-HBs为免疫保护性抗体阳性示已产生对HBV的免疫力。慢性HBsAg携带者的诊断依据为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②HBeAg与抗-HBe:HBeAg阳性为HBV活跃复制及传染性强的指标,被检血清从HBeAg阳性转变为抗-HBe阳性表示疾病有缓解感染性减弱。③HBcAg与抗-HBc:HBcAg阳性提示存在完整的HBV颗粒直接反应,HBV活跃复制由于检测方法复杂临床少用。抗-HBc为HBV感染的标志,抗-HBc IgM阳性提示处于感染早期,体内有病毒复制。在慢性轻度乙型肝炎和HBsAg携带者中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均阳性具有高度传染性指标难以阴转。

分子生物学标记:用分子杂交或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阳性,直接反应HBV活跃复制具有传染性。

(3)丙型肝炎 由于血中抗原量太少无法测出,故只能检测抗体抗-HCV为HCV感染标记,不是保护性抗体。用套式反转录PCR法检测,血清HCV-RNA阳性示病毒活跃复制具有传染性。

(4)丁型肝炎 HDV为缺陷病毒,依赖HBsAg才能复制,可表现为HDV-HBV同时感染,HDAg仅在血中出现数天,随之出现IgM型抗-HD、慢性HDV感染抗-HD IgG持续升高,自血清中检出HDV-RNA则是更直接、更特异的诊断方法。

(5)戊型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抗-HEVIgM抗体,恢复期血清中IgG抗体滴度很低,抗-HEV IgG在血清中持续时间短于1年,故抗-HEV IgM、抗-HEV IgG均可作为HEV近期感染指标。

(6)庚型肝炎 RT-PCR技术可检测HGV RNA,是HGV早期诊断和监测病毒血症的有效方法,抗-HGV的IgM和IgG抗体目前尚未成熟,存在检出率低且与RT-PCR结果不相符等特点。

3.肝穿活组织检查

是诊断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标,亦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确切证据,但因为系创伤性检查尚不能普及亦不作为首选。

4.超声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超声检查应用非常广泛,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指标,已明确并可帮助肝硬化与肝癌及黄疸的鉴别。CT检查亦对上述诊断有重要价值。

诊断

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严禁饮酒,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慢性肝炎静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绝对卧床,尽量减少饮食中蛋白质,保证热量、维生素,可输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稳。

2.抗病毒治疗

急性肝炎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疗。仅在急性丙型肝炎时提倡早期应用干扰素防止慢性化,而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①干扰素:重组DNA白细胞干扰素(IFN-α)可抑制HBV的复制。隔天肌注,连续6个月,仅有30%~50%患者获得较持久的效果。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为干扰素,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②拉米夫定:是一种合成的二脱氧胞嘧啶核甘类药物,具有抗HBV的作用。口服拉米夫定,血清HBV-DNA水平可明显下降,服药12周HBV-DNA转阴率达90%以上。长期用药可降低ALT,改善肝脏炎症,但HBeAg阴转率仅16%~18%,治疗6个月以上,可发生HBV的变异,但仍可继续服用本药,副作用轻可继续服用1~4年。③泛昔洛韦:是一种鸟苷类药物,它的半衰期长,在细胞内浓度高,可以抑制HBV-DNA的复制。本药副作用轻可与拉米夫定干扰素等合用提高疗效。④其他抗病药物:如阿昔洛韦、阿德福韦、膦甲酸钠等均有一定抑制HBV效果。

3.免疫调节剂

常用的有:①胸腺素α1(日达仙)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可重建原发、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功能。②胸腺素 参与机体的细胞发生免疫反应,诱导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放大T细胞对抗原的反应,调节T细胞各亚群的平衡。③免疫核糖核酸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4.导向治疗

新的免疫治疗(如DNA疫苗免疫复合物治疗等)、基因治疗(反义核酸治疗转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

5.护肝药物

护肝药:①促肝细胞生长素 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纤维化作用。②水飞蓟宾 有保护和稳定肝细胞膜作用。③甘草酸二铵(甘利欣)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适用于伴有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④腺苷蛋氨酸(思美泰)补充外源性的腺苷蛋氨酸有促进黄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

6.中医中药

辨证治疗对改善症状及肝功能有较好疗效,如茵陈、栀子、赤芍、丹参等。

预后

甲型肝炎一般预后良好,慢性乙型肝炎预后差。大多数迁延不愈,少数发展为肝硬化,丙型肝炎较易发生肝硬化及肝癌。

预防

甲型肝炎系由摄取甲型肝炎病毒污染食物而感染,故流行率很大程度取决于该地的环境卫生状况、传播程度与生活经济条件和卫生知识水平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而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母婴垂直传播和医源性感染,预防措施为:

1.管理传染源

对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至传染性消失,慢性肝炎及无症状、HBV、HCV携带者应禁止献血及从事饮食幼托等工作,对HBV标志阳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进行治疗和管理指导。

2.切断传播途径

甲、戊型肝炎重点防止粪-口传播,加强水源保护食品及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加强献血员筛选,严格掌握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如发现或怀疑有伤口或针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时,可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介入性检查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控制母婴传播。

3.保护易感人群

人工免疫特别是主动免疫为预防肝炎的根本措施,然而有些肝炎病毒(如HCV)因基因异质性,迄今尚无可广泛应用的疫苗。甲肝疫苗已开始应用,乙肝疫苗已在我国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对HBsAg、HBe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于出生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接种一次乙肝疫苗,于出生后1个月再注射HBIG和疫苗。

对病毒性肝炎要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以防止流行。

第二篇:病毒性肝炎教案

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

3、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3.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

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时 2 能力训练任务与案例

任务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任务2:分析案例中患者,能正确接待患者

任务3: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

任务4: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难点: 1.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解决方案: 从临床案例入手,引出本次工作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提问式、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资源 :

教材《内科护理学》、《内科学》、课程网站教学资源:习题、作业、课件、课程录像等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教学总计(时间:

90分钟)

【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

(时间:

5分钟)演示病例1:患者男性,24岁,发热、尿黄、皮肤巩膜黄染 6天入院。患者于6天前受凉后发热,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伴尿黄,渐呈浓茶样。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肝功能:TB84μmol/L,DB 60μmol/L,ALT>200u/L。入院诊断:急性肝炎(典型)。

【步骤一】简述讲授病毒性肝炎的概念、病原学(时间: 10 分钟)

教师:1.讲授:自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我国乙肝感染率已经由过去10%下降到7.4%,按我国人口13亿计算感染人群下降率是非常明显的。这要归功于计划免疫政策的实施,崔然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乙肝发病人数众多,仍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学习病毒性肝炎的护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概述:

(一)定义:

1、病毒性肝炎:是指多种嗜肝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共五型。

2、病原体不同行,但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以疲乏、无力、食欲不正、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乙型和丙型、丁型易转为慢性。

(二)病原学:

1、甲肝(HA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体外抵抗力较低,低温下可长期存活,传染性高于HEV,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在100℃加热5分钟可使病毒灭活,70%酒精25℃ 3分钟均可有效灭活HAV。

HAV仅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

2、乙肝(HBV):血清中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

1)HBsAg:出现时间:在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持续时间: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抗—HBs:为保护性抗体,期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对HBV再感染有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HBV 保护力不完全。

2)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消失而出现。

3)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者DANE颗粒核心中,到血液中被降解为HbeAg。

抗-HBc:抗-HBc-lgM:是HBV近期感染或者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HBc-lgG:凡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

4)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

3、丙肝:

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丙肝患者和慢性丙肝携带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输血、血透、注射、针刺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HCV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感染率高。

4、简述丁戊肝炎的病原学

学生:思考并理解乙肝(HBV):血清中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 【步骤二】任务一: 理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时间:30 分钟)教师:

二、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

1、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炎症主要有HEV直接致细胞病变,而在病毒清除期肝细胞的病变主要由HEV诱导的免疫反应引起。

2、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害机制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免疫应答介导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其中细胞毒性T细胞(CTL)通过溶细胞机制及非溶细胞机制造成肝脏的病变;其实CTL直接造成肝细胞损伤仅占肝细胞病变的一小部分,而细胞因子如TNF-α及细胞凋亡信号Fas/FasL的激活起很大作用。TNF-α及INF-γ在免疫清除病毒中起重要作用。另外NK细胞及NKT细胞的溶细胞机制也起协同作用。

3、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决于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其中HCV抗原特异性CTL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丙肝肝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此外,调节性T细胞也参与整个疾病过程。学生:理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步骤三】任务二:重点熟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时间:20分钟)教师:

三、临床表现:

虽然五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不同,但临床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病程有所不同,病程在6月之内的为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月者为慢性肝炎,其中

1、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只表现为急性肝炎

2、乙型 丙型 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表现,并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可能。需注意,由于病毒感染的潜隐性,对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即使患者不能提供6月以上的病史,也不一定能排除慢性肝炎的可能。

⑴急性肝炎:患者在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化验发现血清ALT升高,血清病原学检测阳性。若不伴有胆红素的升高,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若伴有胆红素升高则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⑵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

按照我国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

1)轻度(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2)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征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⑶ 重型肝炎:2000年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给出的定义如下:

① 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

②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μmol/L或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脑病型(包括脑水肿、脑疝等);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水等)者,称为腹水型。

③慢性重型肝炎:有慢性肝病的基础如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或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或肝穿检查支持慢性肝炎,并发生重型肝炎的表现。

对于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早、中、晚三期:

1)早期 符合重型肝炎的基本条件,如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凝血酶原活动度≤40%~>30%,或经病理学证实。但未发生明显的脑病,亦未出现腹水。

2)中期 有Ⅱ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出血点或瘀斑),凝血酶原活动度≤30%~>20%。

3)晚期 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4)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皮肤瘙痒,大便灰白,常有明显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原活动度>60%或应用维生素K肌注后一周可升至60%以上,血清胆汁酸、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水平可明显升高,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

⑸肝炎肝硬化:是慢性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弥漫性肝纤维化及结节形成,二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诊断。

1)代偿性肝硬化是指早期肝硬化,虽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尚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2)失代偿性肝硬化是指中晚期肝硬化,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35g/L,A/G35μmol/L,ALT和AST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60%。患者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

学生:

1、熟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步骤四】鉴别诊断(时间: 10 分钟)教师:

五、鉴别诊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是在肝炎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合流行病学史,并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标志物。

1、甲型肝炎确诊的标记物是抗-HAVIgM阳性,通常在发病后1周左右即可在血清中测出。

2、乙肝肝炎确诊的标记物是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中至少有2-3项阳性(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或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乙肝HBV DNA的载量可反应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肝功能异常程度反应肝脏炎症的活动程度;

3、丙型肝炎确诊的标记物是抗-HCV阳性;

4、戊型肝炎确诊的标记物是抗-HEVIgM抗-HEV 阳性;

5、丁型肝炎确诊的标记物是抗-HDV阳性或HDV 抗原阳性。

病毒性肝炎需与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非嗜肝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所致的肝炎、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相鉴别。学生:掌握所学病毒性肝炎的知识与其他疾病相区别

【步骤五】实验室检查(时间:10 分钟)教师:

1.血象:急性肝炎,白细胞正常或者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升高

慢性肝炎,肝硬化:后期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可减少

2.肝功能检查

丙氨酸转氨酶

血清ALT升高程度与肝损害程度不平衡。对判定急慢性肝炎有一定的帮助。

门冬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较严重。

3.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身高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比例对判断黄疸性质有帮助。

4、尿二胆: 尿胆素元:急黄肝高峰期或淤胆性肝炎及胆道梗阻时,尿胆元素可阴性。学生:

1、学生思考讨论

2、认真熟记坚持指标

【步骤六】归纳(时间:2 分钟)教师 知识点

1.重点内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2.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其发病机制 3.熟记临床实验室指标 学生:

1.学生思考 2.进一步熟练

【步骤七】总结及作业布置

(时间:3 分钟)教师: 1.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其发病机制,重点熟记本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

2.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学生:1.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 2.记录作业

第三篇:病毒性肝炎培训小结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根据今年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切实做好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病毒性肝炎的诊疗水平,结合横溪镇近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形势,横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决定于2012年4月10日在医院四楼会议室开展一次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的专题培训。

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肝炎防治宣传活动。我院紧紧围绕“认识肝炎,科学防治”宣传主题,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利用上街宣传面广的优势,院领导组织在门诊楼前摆摊设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群众肝炎防治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种疾病发生。现就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院领导高度重视“认识肝炎,科学防治”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珍爱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争使肝炎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积极宣传 营造氛围

在宣传活动周期间,我院充分利用墙报、标语以及街天摆摊设点等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肝炎防治宣传教育。7月28日,利用街天人流量大、宣传面广的优势,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现场讲解教育等宣传肝炎相关知识,营造全民抗击疾病、维护生命健康的氛围。共发放肝炎防治知识宣传单300余份,夏秋季常见传染病宣传资料300余份。通过本次宣传活动,对提高人民群众对肝炎防治知识等相关疾病防治知识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我院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肝炎防治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结合我院的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本次培训主要由医院防保科科长蒋兴主讲。他首先介绍了病毒性肝炎的定义,然后就其具体的分型作了一一阐述,重点讲解了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临川表现、诊断要点、实验室室检查、主要治疗方法等。

据统计,此次培训共有50余下名临床医生参加,其中中心25人,社区10人,医院防保科人员7人,院部领导2人,会后测试成绩平均分达98分以上,培训效果显著。这次培训内容较多,但极具精髓,为我们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对临床医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为明确的指导,即便疫情来临,也能处惊不乱,为防控工作做好道道坚硬的城墙。横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西

二0一二年四月十日

第四篇: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韩家跃

时间:2015年7月19日

病因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己型肝炎曾有报道,但至今病原分离未成功。近年报道,属于黄病毒的庚肝病毒和单链DNA的TTV与人类肝炎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 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

(2)黄疸期 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根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

(1)轻度 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2)中度 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肝功能有异常改变。

(3)重度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进展快,黄疸深,肝脏小。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出血倾向明显并可出现肝臭、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胆固醇低,肝功能明显异常。

(2)亚急性重型肝炎 在起病10天以后,仍有极度乏力、纳差、重度黄疸(胆红素>171μmol/L)、腹胀并腹腔积液形成,多有明显出血现象,一般肝缩小不突出,肝性脑病多见于后期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升高不明显,而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即:胆酶分离,A/G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

(3)慢性重型肝炎 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影像学、腹腔镜检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现者,并出现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为慢性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转肽酶、胆固醇均有明显增高,黄疸深,胆红素升高以直接增高为主,转氨酶上升幅度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较轻的临床症状和深度黄疸不相平行为其特点。

5.肝炎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必须依靠病理诊断、超声和CT检查等,腹腔镜检查最有参考价值。临床诊断肝硬化,指慢性肝炎病人有门脉高压表现,如腹壁及食管静脉曲张,腹腔积液、肝脏缩小,脾大,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增宽,且排除其他原因能引起门脉高压者,依肝炎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肝硬化。

检查

1.肝功能检测

(1)血清酶学检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细胞中的浓度比血清高104倍,只要有1%肝细胞坏死可使血清浓度升高1倍,急性肝炎阳性率达80%~10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心肌中浓度最高,故在判定对肝功能的影响时,首先应排除心脏疾病的影响。AST 80%在肝细胞线粒体内,一般情况下,肝损伤以ALT升高为主,若血清AST明显增高,常表示肝细胞严重坏死。线粒体中AST释放入血,血清转氨酶增高的程度大致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平行,但重症肝炎时,可出现胆红素不断增高,而转氨酶反而下降,即胆酶分离,提示肝细胞坏死严重。

(2)血清蛋白检测 临床上常把血清蛋白作为肝脏蛋白代谢的生化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有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水平升高,且以γ-球蛋白升高为主。

(3)血清胆红素检测 肝脏在胆红素代谢中有摄取转运,结合排泄的功能,肝功损伤致胆红素水平升高,除淤胆型肝炎外,胆红素水平与肝损伤严重程度成正比。

(4)凝血酶原时间(PT)能敏感反应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情况,肝病时PT长短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2.肝炎病毒标志检测

(1)甲型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阳性可确诊为HAV近期感染,抗-HA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且已有免疫力。

(2)乙型肝炎 ①HBsAg与抗-HBs:HBsAg阳性示HBV目前处于感染阶段,抗-HBs为免疫保护性抗体阳性示已产生对HBV的免疫力。慢性HBsAg携带者的诊断依据为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②HBeAg与抗-HBe:HBeAg阳性为HBV活跃复制及传染性强的指标,被检血清从HBeAg阳性转变为抗-HBe阳性表示疾病有缓解感染性减弱。③HBcAg与抗-HBc:HBcAg阳性提示存在完整的HBV颗粒直接反应,HBV活跃复制由于检测方法复杂临床少用。抗-HBc为HBV感染的标志,抗-HBc IgM阳性提示处于感染早期,体内有病毒复制。在慢性轻度乙型肝炎和HBsAg携带者中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均阳性具有高度传染性指标难以阴转。

分子生物学标记:用分子杂交或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阳性,直接反应HBV活跃复制具有传染性。

(3)丙型肝炎 由于血中抗原量太少无法测出,故只能检测抗体抗-HCV为HCV感染标记,不是保护性抗体。用套式反转录PCR法检测,血清HCV-RNA阳性示病毒活跃复制具有传染性。

(4)丁型肝炎 HDV为缺陷病毒,依赖HBsAg才能复制,可表现为HDV-HBV同时感染,HDAg仅在血中出现数天,随之出现IgM型抗-HD、慢性HDV感染抗-HD IgG持续升高,自血清中检出HDV-RNA则是更直接、更特异的诊断方法。

(5)戊型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抗-HEVIgM抗体,恢复期血清中IgG抗体滴度很低,抗-HEV IgG在血清中持续时间短于1年,故抗-HEV IgM、抗-HEV IgG均可作为HEV近期感染指标。

(6)庚型肝炎 RT-PCR技术可检测HGV RNA,是HGV早期诊断和监测病毒血症的有效方法,抗-HGV的IgM和IgG抗体目前尚未成熟,存在检出率低且与RT-PCR结果不相符等特点。

3.肝穿活组织检查

是诊断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标,亦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确切证据,但因为系创伤性检查尚不能普及亦不作为首选。

4.超声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超声检查应用非常广泛,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指标,已明确并可帮助肝硬化与肝癌及黄疸的鉴别。CT检查亦对上述诊断有重要价值。

诊断

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严禁饮酒,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慢性肝炎静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绝对卧床,尽量减少饮食中蛋白质,保证热量、维生素,可输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稳。

2.抗病毒治疗

急性肝炎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疗。仅在急性丙型肝炎时提倡早期应用干扰素防止慢性化,而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①干扰素:重组DNA白细胞干扰素(IFN-α)可抑制HBV的复制。隔天肌注,连续6个月,仅有30%~50%患者获得较持久的效果。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为干扰素,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②拉米夫定:是一种合成的二脱氧胞嘧啶核甘类药物,具有抗HBV的作用。口服拉米夫定,血清HBV-DNA水平可明显下降,服药12周HBV-DNA转阴率达90%以上。长期用药可降低ALT,改善肝脏炎症,但HBeAg阴转率仅16%~18%,治疗6个月以上,可发生HBV的变异,但仍可继续服用本药,副作用轻可继续服用1~4年。③泛昔洛韦:是一种鸟苷类药物,它的半衰期长,在细胞内浓度高,可以抑制HBV-DNA的复制。本药副作用轻可与拉米夫定干扰素等合用提高疗效。④其他抗病药物:如阿昔洛韦、阿德福韦、膦甲酸钠等均有一定抑制HBV效果。

3.免疫调节剂

常用的有:①胸腺素α1(日达仙)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可重建原发、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功能。②胸腺素 参与机体的细胞发生免疫反应,诱导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放大T细胞对抗原的反应,调节T细胞各亚群的平衡。③免疫核糖核酸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4.导向治疗

新的免疫治疗(如DNA疫苗免疫复合物治疗等)、基因治疗(反义核酸治疗转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

5.护肝药物

护肝药:①促肝细胞生长素 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纤维化作用。②水飞蓟宾 有保护和稳定肝细胞膜作用。③甘草酸二铵(甘利欣)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适用于伴有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④腺苷蛋氨酸(思美泰)补充外源性的腺苷蛋氨酸有促进黄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

6.中医中药

辨证治疗对改善症状及肝功能有较好疗效,如茵陈、栀子、赤芍、丹参等。

预后

甲型肝炎一般预后良好,慢性乙型肝炎预后差。大多数迁延不愈,少数发展为肝硬化,丙型肝炎较易发生肝硬化及肝癌。

预防

甲型肝炎系由摄取甲型肝炎病毒污染食物而感染,故流行率很大程度取决于该地的环境卫生状况、传播程度与生活经济条件和卫生知识水平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而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母婴垂直传播和医源性感染,预防措施为:

1.管理传染源

对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至传染性消失,慢性肝炎及无症状、HBV、HCV携带者应禁止献血及从事饮食幼托等工作,对HBV标志阳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进行治疗和管理指导。

2.切断传播途径

甲、戊型肝炎重点防止粪-口传播,加强水源保护食品及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加强献血员筛选,严格掌握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如发现或怀疑有伤口或针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时,可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介入性检查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控制母婴传播。

3.保护易感人群

人工免疫特别是主动免疫为预防肝炎的根本措施,然而有些肝炎病毒(如HCV)因基因异质性,迄今尚无可广泛应用的疫苗。甲肝疫苗已开始应用,乙肝疫苗已在我国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对HBsAg、HBe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于出生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接种一次乙肝疫苗,于出生后1个月再注射HBIG和疫苗。

对病毒性肝炎要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以防止流行。

词条标签:

医学人物

第五篇:预防病毒性肝炎教案

武汉市第十一届健康教育评优(立体说课)活动

《预防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

水平四 第五课

武昌区中华路金都小学

黄峻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爱吃路摊上的食品和“三无”食品。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教育。然而五年级的孩子,让他们独立的去了解全部理论知识是有难度的。教材分析:

《预防病毒性肝炎》是疾病预防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知识及预防措施。编者试图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增强预防疾病的意识,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知道该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教材处理:

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是甲肝和乙肝,并且甲肝和乙肝传播途径具有典型性,所以对本课教材我进行了删减,着重介绍甲肝和乙肝。为了使学生能全面的认识乙肝,我补充了我国乙肝的现状,以及我国是如何通过疫苗预防乙肝的。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材进行了顺序的调整,先讲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再讲传播途径,最后讲预防方法。教学目标:

1、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种类、症状、危害和传播途径。

武汉市第十一届健康教育评优(立体说课)活动

2、学会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常见措施。

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

2、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授课年级:五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准备:人体模型、电教设备 教法学法:

1.师讲授法:用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2.资料补充法:用图片,人体模型,视频、收集的小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小组讨论法:给出话题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内化知识。

4.辨析判断法: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试题的辨析。教学手段:

1、图片——肝脏图片,正常肝与病毒入侵的肝的对比图片,毛蚶。

2、视频——我国乙肝的现状,健康操。

3、辨析题

4、小资料——上海因生吃毛蚶导致甲肝大流行,我国是如何预防乙肝。

武汉市第十一届健康教育评优(立体说课)活动

这样设计,第一,可以更加具体形象的让学生认识到与肝脏有关的知识,并解释模糊的名词。第二,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第三,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病毒性肝炎。第四,学习新知后,立刻通过辩析判断进行巩固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体会更深。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师:上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体育锻炼》的知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有关《疾病预防》的知识。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个疾病,与我们身体的某个器官有关系。

二、探索新知

(一)认知肝炎的基本常识 1.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它吗?(肝脏)

大家对肝脏有哪些了解呢?

肝脏是最主要的造血机器,它还能帮我们排除体内有毒的物质。2.出示模型

师:这是一个人体模型,仔细观察,谁能准确的指出肝脏所在的位置?

师:我们的肝大部分在右边肋骨的下方,小部分在左边肋骨下。

大家都用手来摸摸自己肝脏的位置。

武汉市第十一届健康教育评优(立体说课)活动

同学们,肝的表面很软很脆,很容易感染病毒。一旦感染到肝炎病毒就会引起肝脏病变,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把这叫做病毒性肝炎。(板书: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的传染病。3.再次出示图片

师:这是一个正常的肝脏,如果有肝炎病毒入侵,就会变成这样。师:说说能看到图片后的感受? 4.了解病毒性肝炎分类

师:医生们根据肝炎病毒的种类,将它们分成了不同类型的肝炎。你们知道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种类吗? 5.了解肝炎的临床表现

师: 人一旦得了肝炎身体会有那些症状呢? 师介绍:

局部症状:甲型肝炎一般1周后出现黄疸,表现为尿色发黄和皮肤巩膜黄染。

乙型肝炎皮肤脸色变黄,甚至眼睛,痰都会随之变黄;

全身症状:身体发烧、关节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没有力气,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睡不着觉、睡觉爱做梦,有的时候,全身会肿。

师:看来肝炎的一些症状和普通感冒很相似,当我们出现身体不适时,应该立刻去医院做全面检查。6.观看视频

武汉市第十一届健康教育评优(立体说课)活动

师:在我国,患肝病的人很多,尤其是乙肝。现在咱们来看看我国现乙肝的发病现状。

师:看完视频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因为乙肝而死亡吗? 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种特效药能治疗肝炎。7.肝炎的传染途径

师:肝炎给人的身体造成了这么大的危害,为了使我们能更健康的成长,我们必须从预防开始.(板书:预防)要预防肝炎,我们首先要去了解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翻开书14页,仔细阅读“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看看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板书: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是怎么传染的?(上海因生吃毛蚶导致甲肝大流行的例子)

乙型肝炎是怎么传染的?(母婴传染)8.辨析判断

与甲型肝炎患者共同进餐。()用消毒不彻底的针头。()与乙肝患者有一般的身体接触,如握手、拥抱。()课间律动:健康操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看书学习

武汉市第十一届健康教育评优(立体说课)活动

师:了解了肝炎的传播途径,我们就可以很好的预防了。书本16页给了我们一些小建议。(板书:预防措施)

师:如果你的周围有人得了肝炎,应该怎样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小组讨论。2.辨析判断

师:你们看这样做对吗?

饭前便后用皂洗手是预防肝炎的好习惯。()放学后经常到校外买5角钱的辣条或吃推车上的臭干子不易被传染肝炎。()要坚持餐具消毒和自带餐具进餐。()

接种疫苗。()3.出示小资料

师:我国如何预防肝炎。

1991年以前我国属乙肝高流行地区,从1992年开始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从1992年1月1日开始,所有新生儿都要接种乙肝疫苗。2005年6月11日开始为免费接种,经十七年努力,我国由乙肝高流行区变为中等流行地区。乙肝患病率已逐步下降。

三、小结收获,养成良好习惯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只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阻断传播途径,增强体质,讲究卫生,大家都可以少得、不得传染病。板书设计

武汉市第十一届健康教育评优(立体说课)活动

预防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勤洗手

甲型 经口传播 不乱吃 带餐具 乙型 血液传播 种疫苗 课后反思:

1、有效整合。一节课了解关于肝炎的基本常识,以及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使学生在一个全面的系统内对病毒性肝炎有所了解。

2、活动激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新知、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看图片、人体模型、视频和课间律动,还有最为激烈的知识辨析,学生们的积极性都是非常高的,使课堂能轻松而有效。

3、巩固复习。学习新知后,立刻通过情境问答和辩析判断进行巩固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体会更深。

4、爱的教育。教育学生,虽然乙肝很可怕,但我们不能歧视乙肝病者,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下载病毒性肝炎[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病毒性肝炎[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病毒性肝炎宣传资料

    病毒性肝炎宣传资料 哪些人易得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有哪些主要症状? 主要有以下几类人群:儿童;饮食卫生条件差的人群;与甲肝病人密切接触者。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一般为2—6周。HAV感......

    病毒性肝炎治疗论文

    1999年1月至2000年2月我院采用凯西莱对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治疗,同时采用甘草酸二胺作双盲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代写论文。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1999......

    病毒性肝炎教案[大全]

    项目二 病毒性肝炎(一) 教案首页 本次课标题:病毒性肝炎 (一) 学时 2 教 学 目 的 1、 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 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 3、 了解......

    预防病毒性肝炎教案

    《预防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中学 龙易 学情分析: 8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爱吃路摊上的食品和“三无”食品。因此有必要对......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2018)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一、 病毒性肝炎简介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

    2012年病毒性肝炎工作说明

    肝炎工作说明 一、监测工作 1、日常监测 各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和集体单位医务室负责对本地段病毒性肝炎散发病例进行日常监测,对病例进行访视(包括:核实诊断、对病家及时处理、......

    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精选五篇)

    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

    体检报告解读系列—病毒性肝炎

    体检报告解读系列—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