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经典诵读的几点体会 - 副本
开展经典诵读的几点体会
武安市午汲镇大贺庄学校 胡亚君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在语文教学中,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我校非常重视经典诵读活动,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诵读兴趣,特制作了过级奖牌。分别是铜牌、银牌、金牌、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为开展这项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进步。
二、道德修养得到了完善
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三字经》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如《弟子规》中的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可见,经典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朗读诗文的能力提高了。
老师以适当的语言,创设意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再配以古筝或琵琶曲,把
学生带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反复吟咏,逐渐拉近与诗人的情感距离。《江畔独步
寻花》《游园不值》可配以节奏明快的名曲,《送孟浩然之广陵》可配以节奏舒
缓、抒怀的古筝曲,《示儿》《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则配以激昂的琵琶曲。感悟
意境,重在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从而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体会诗句所表
达的境界。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
放纸鸢。”如此生机盎然的景象,如此浓厚的生活情趣,单就字面的理解是不够的。可以通过配乐朗读,听录音、看插图等,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展开联想,想象诗中各种景物,所组成的画面:村庄的周围,青草茵茵,黄莺飞舞,河堤两
岸的杨柳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在这诱人的春景中,悠闲的放起风筝,各式各样的风筝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多么迷人的景象!多么惬意的情调!如此优美的乡村春景飞进了学生的脑海。此时让全体学生起立,倒背双手,闭上眼睛,一起朗诵全文。学生早被诗中的美景所陶醉了,读起来更是声情并茂。各语文老师经常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如节律朗读法、诗情画意结合法、节奏诵
读法、据谱填词演唱法、速读法„„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
法,能记住即可。当然古诗文吟诵必须保证时间,要时时诵,天天记,这是保证
诵读质量、进行大量积累的前提。笔者在实践中就向学生提出了“天天读古诗,早晚十分钟”的口号,并开展了“四个一”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即一周一节诵读
课、一月一次活动课、一学期一次赛诗会、一年一次古诗文读书节。
大量的吟诵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吸收了古代语言的营养。尽管有
些内容一时难以理解,但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领悟提供了语言材料。特别是通
过大量的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感悟到了古诗文“温柔敦厚”的语言特色,并逐渐
内化古诗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
态度,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使他们的文化底蕴日渐厚实。
由此可见,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和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
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相信,孩子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我校的“经典诵读”活动正在逐步走向深入,正在引起学校的由内到外的变
化,对好的校风班风的形成,学校文化建设,学生成长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
了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多的更丰富的国学经典文化熏陶,学校将把此项活动继续
开展下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此项活动搞得更好!
第二篇:诵读体会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辛庄镇闫楼小学 郭蕊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活动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班级偶尔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袁尔迪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闫鹏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习诵读经典美文,实在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方式。“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2013.09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辛庄镇闫楼小学 李亚茹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进步。
二、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弟子规》中的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可见,经典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和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相信,孩子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2013.09
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辛庄镇闫楼小学 李娜娜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教学,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在这个140多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2014.09
中华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辛庄镇闫楼小学 陈鑫
我们幼儿园在全体教师和领导的带领下对孩子进行经典文学教学已有一学期了,起初我也困惑:这么深奥的内容,孩子们能理解吗?他们能记得住吗?他们会对诵读经典感兴趣吗?家长们会支持吗?……而且都不是孩子年龄阶段的内容,就在自己对经典文学诵读产生困惑时,我们全园老师进行经典文学诵读活动的介绍,它对孩子所产生的长远影响等等,在这次谈话讨论中,我们老师都各自提出了对经典文学的看法,获益非浅,会后,我结合吸收家长介绍的,自己也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从而对经典的诵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那么,在一段时间里,经过一定的尝试和摸索,没有很多的经验,但是对经典文学艺术的诵读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希望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说实在的,以前对经典文学作品知道和理解得都不多。现在,幼儿园里开展了诵读经典的活动以后,要求教文学艺术兴趣班的老师自己首先要多读,复印了几份闲来时进行诵读,起先,总感到难读,读了若干遍以后,却越读越顺口,还是比较有韵味的,真佩服古人。读了以后才觉得这些经典里面写的真的是非常渊博和有内涵,它可以教会你做一个好人的道理,如何尊敬长辈,如何对待朋友,如何遵守一些道德常规……,其实,读了这些经典以后,不光孩子会受到好处,我们老师也会受到很多的好处,如:有时心烦气燥时对个别特调皮、行为习惯、能力差的孩子,家长又很放任的孩子真的随他去的念头时,我脑海中马上会跳出《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让我的教学行为马上做了调整。那么,老师的信念决定了对孩子的教,只有老师自己认可了,才会积极的实施对孩子的教。
总之,诵读经典就是一再重复的念唱,我觉得重点是:小孩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念,孩子自然就能背诵。教师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老师和家长们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在一学期的尝试教学中,我觉得在幼儿园开展这样的经典诵读活动还是比较可行的,对孩子来说,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的熏陶,对他们肯定收益非浅。如果加强每一位老师对诵读活动的重视性,在每天进行渗透,效果就会更好。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的进行,我们杨树林中心校幼儿园的经典文学诵读之路肯定会越走越宽。
2014.09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辛庄镇闫楼小学 洪丽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
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弟子规》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同时,多读经典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诵读该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阅读,可以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特别是经典诵读涉及到的文学、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艺术等知识。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读经典,学做人”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回归经典 传承文明:参加经典诵读培训的点滴体会。
2015.09
第三篇:诵读体会
诵读经典的心得体会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读《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包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
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
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随着诵读地进行及老师的进一步的引导,我认为我对经典诵读的认识从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刚开始模糊的认识逐步到现在一个比较清晰地认识,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接受一个新事物,我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接受,达到一个明确地认识,这是一个重要而漫长的转折过程。诵读到现在,我认为我对经典诵读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正确和清晰的认识,已经从思想上接受了经典诵读,而且进一步端正了对待诵读的态度,这对今后进行经典诵读将会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其次,通过这么一段时间的经典诵读,使我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一点体悟,我越来越认识到我们诵读经典的必要性以及这项活动的深远意义。早在1995年由赵朴初先生,冰心前辈,曹禺先生,夏衍先生等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全国发出经典教育的强烈呼吁时就提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而我们所进行的经典诵读,正是在通过诵读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沉淀,从而找回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基,让我们回归到道德的时代。我们是当代的大学生,就应当借助经典的巨大影响力,来转变我们禀性上长期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毛病,从而扫除人生路上的一些绊脚石。我不敢说诵读使我产生了什么特别大的转变,但这种影响是点点滴滴的,往往表现在一些细小的方面。比如说一些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及我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思考问题方式等诸多方面,我都有所体会。这说明经典诵读确实对我产生了一些影响。这使得我更加坚定了信念和对经典诵读的信心。
其实这些天的经典诵读,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表现,经典诵读不但对个人产生了不少改变,而且对整个集体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充分说明诵读对我们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我们应该转变我们自己。每个人的人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只有转变了自己,使自己得到一步步的完善,那么,我们的人生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拥有一个较高,较好 的起点,才能为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现在我们正在为这个起点而奋斗。对我们来说,有时候会做出一些不对的事,对自己目标的认识还很模糊,没有能够让我们的目标来指引我们前进,所以有时学习显得很迷惘,动力不足,知难而退,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显得畏缩。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首先我们应从思想上进一步明确认识,调整好心态,做好迎接挑战的一切准备,使自己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奋力去拼搏,争取有个完美的结果。
最后我还想说,既然我们非常幸运的走上了经典之路,我们一定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应该毫不动摇地走下去。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能做到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一如既往的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坚持与经典同行,我相信在经典的指引与影响下,我们一定能够一步步转变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从而转
仿佛只是一夜之间,我们诧异地发现,世界在变,生活在变,人也在变:汽车代替了行走,电视代替了观察,网络代替了交流……人们似乎忘记了许多生命最原始的本能和需求。代替,代替,再代替。但我们深深地知道,那种流淌情感,洋溢智慧的生命是永远不能替代的。也许我们还执着于那种皓月执卷的清幽,把酒当歌的豪情。也许,我们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一篇好的文章,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
诵读经典,让简单的人变得丰富,让喧嚣的人返璞归真。于是,我们让自己的心灵启程,在一本又一本的经典里,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
地方。每个人的精神成长都得益于不同的书,当捧起经典书籍,就仿佛坐在一位位圣贤面前,听他们侃侃而谈,这种感觉犹如在世外桃源、无人顿扰之处,静心于纯正的至美,在书香弥漫开来的气息中,如醉如痴,在笃学、慎思、明辨中不知今夕是何年,集百家之所长,博采他山之石。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让我明白了人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表明,人要有坚强的信念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从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到毛泽东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道出:人之不同,关键在于理念、学识、胸怀的差异,而这些是取决于人生走向的重要因素;陈然在《我的自白书》中写道“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临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一个人要忠诚自己的党,自己的国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得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一种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情怀;李白在《行路难》中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种充满憧憬的激情,有了这种激情,让我懂得无论世上道路有多么艰难,仍然会信心百倍向前冲。
诵读经典之乐,乐在大开眼界,一卷在手,我们可以穿梭时空,尽情沐浴先贤智者思想的惠泽;我们可以熬游天下,悠然领略种种极致的风景。诵读经典是发展的起点,诵读经典是睿智的源泉,取其精华,在实际生活、工作当中琢成自家美玉。大量阅读还可以增进语文的活用与各种知识的吸收。经典又是人文理想的荟萃,并且是
民族智慧的源头,因此《读经教育》将同时具有增进语文能力、培育人文教养、契接民族智慧的三种功能。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的启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对比较浅显性、应用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眼界远大、胸襟开阔,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一较为全面性而合理性的规划与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经典读物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在认识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不仅是在感受一定时期的文化,而且可以从中不断获得智慧和灵感。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就可以穿越时空,叩问这些伟大的心灵和智慧,获得创造的力量。他们从中获得的除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文章样式、思想情感等以外,还会体验和感悟到这些作品的创造过程与方法,加厚人文底蕴。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并对其将来写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总之,经典诵读是一个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其它单项技能的教育学习是完全不同的。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比如理解能力强了,记忆能力强了,识字多了,特别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就会有很好的促
进作用。当然,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经典读物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全盘照搬,有些封建落后的糟粕,则必须要舍弃。也不能喧宾夺主,光顾着学经典,把现在的学习任务扔到了一边,这两者都是要不得的。
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总之,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许多,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我们应该继续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第四篇:诵读技巧体会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
莱州市朱由学校 2014.11 关重要的通道。让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更重要的使命。
通过学习,在思想观念上,改变了之前我一直将诵读视作一种取悦听众或观众的表演样式的想法,让我感受到诵读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生命的内部协调,而且可以实现灵与肉的和谐发展,提升个体生命的精神境界,加快精神品质的传播与辐射,推动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经典诵读,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经典诵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的,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诵读经典可以使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可以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吸纳更优秀、更精粹的东西;可以使孩子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全面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事实证明诵读经典,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
通过这样的培训,我学会了用气息发声的基本方法,了解了播音发声的基础知识。孙老师教给我们发声的技巧,这正是我们做教师最需要的。我们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每天都在大量地用嗓,但是往往方法不对,嗓子经常“罢工”,听了老师们的课,我学会了用气息发声,几天实践下来感觉效果不错,长时间说话也不觉得很疲劳了。
感受经典,陶冶情操,让我们了解了古代和近现代作品的朗读要领。老师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位学员,你的眼球和耳朵很容易被她抓住,她不仅教我们现代作品的朗读,还教我们朗读时的肢体语言。让我们明白了要想成功地诵读一篇作品,只有好的声音是远远不够的,诵读
是声情并茂的艺术。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不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何去演绎作品?只有我们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的驾驭作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语言是口耳相传的艺术”,几天的培训我们学到的只是方法,还需在日常的实践中继续去体会,去感悟。和孩子们一起传承文化,诵读经典吧,努力做一个有根的人。篇二:经典诵读培训心得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
江西 宁都第六小学 谢馨馨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来自江西师大的杜华平老师深刻地阐述了经典诵读的意义。他说道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所以他说:“当今语文教育越来越呼唤一种回归,一种对传统教育的回归。”
原国家教育部长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诗经楚辞、孔孟之道、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这些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集中了古代圣贤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可以养其心性,学会修身、合作,成为一生智慧、品格的源头活水;可以从小立人,长大立国,使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外国人把我们的经典视为珍宝,日本、韩国把孔孟的儒家文化当成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我们有什么理由摒弃我们的经典?因此,诵读经典是传承文化的至关重要的通道。让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更重要的使命。
江西师大曾洁老师还列举了很多经典诵读的得益,如文化传承、人格教育、语言文字积累等。让我明白了经典诵读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经典诵读,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经典诵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的,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诵读经典可以使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可以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吸纳更优秀、更精粹的东西;可以使孩子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全面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事实证明诵读经典,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
二、语文教师该做什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江西师大许蔚老师从字正腔圆、声母韵母、声调、情感等方面带领我们深入外国作品的内部,在对比、解读中学习怎样鉴赏外国作品,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三、经典诵读的方式——百花齐放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培训结束后,我一直在思索我该怎样让孩子们在一生记忆力最旺盛、心灵最清澈的黄金时期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而终身受益。
在这十天的学习中,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观点来诠释经典诵读是什么,怎样来诵读。记忆犹新的是邓锦芸老师的“经典素读”,她提 倡吟读,提倡在不理解文意的情况下也可以把经典读物背下来,在吟唱的过程中学生把读物背下来。
最后我想引用经典诵读的倡导人李振村先生的一句话:“如果我们只看眼前的利益,那就让孩子拼命做各种练习题吧;如果着眼孩子一生的发展,那就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在这个140多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篇三:诵读技巧 指导学生朗读古典诗词的一点收获
而如今的语文课堂,越来越难听到那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书声了。
为了追求进度,增加密度,师生们埋头于琐屑枯燥的理性剖析,投身于无边无际的茫茫题海。可结果却是,初、高中毕业了,语文学习了一大堆,学生却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顺,写不通。鉴于此,我们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朗读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教师和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首先,我的学生深刻了解了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流利准确的朗读不仅能深入把握诗歌的情感,同时还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朗读的作用
朗读,它是中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朗读是记忆、积累的基本方法。古人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朗读的过程,就是对朗读的对象的理解,记忆及品悟的过程。学生每一次的朗读,都比一次有新的体会与感受,学生就是这样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的效果,同时也完成了对知识的积累。
(二)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方法。“语感”是什么?“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的感受和运用规范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具有经验惯性的可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语感培养的惟一正确有效的途径就是长期耐心地去接触语言、感受语言。
(三)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纵观我们中学语文教材,其中的许多文章确系作者强烈情感的结晶,既贴近生活,充满情趣,又语言优美,可读性强,而且特别适合中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心理需要。而朗读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朗读中可凭借联想、想象、揣摩、触发、迁移等思维活动,再现作品的感情,呈现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使学生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深刻领悟作家的态度、看法并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并由此激发爱、恨、敬、憎的思想感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一旦产生,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能力,便得到了潜移默化,从而实现了“陶养性灵,使之日渐于高尚”的目的。
(四)朗读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成功来源于爱好,爱好来源于兴趣,兴趣来源于美的享受。”朗读既然能激起美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那它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叶圣陶先生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不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与优秀的人物交谈,令人回味无穷,深受感染,心灵震撼,精神振奋,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其次,通过训练学生基本都能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一、能正确处理重音。
重音指示着节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内容。处理好重音,可准确地表达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等不同的概念。
二、比较合理地安排停顿。
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合理安排停顿的位置和停顿的时间,不但可以自然地调节朗读者的气息,恰切地显示原作的语气,生动地表现语言的节奏,从而清晰地提示出原作词、短语、句子、层次、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鲜明突出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而且还能给听者留出思索和消化的时间,以便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
比如: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b.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注意语速适宜。
朗读的具体形式,主要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它们的运用取决于作品的体裁、内容气氛和人物个性特点。适当掌握朗读的速度,可以使语言节奏生动,形式丰富,表情达意准确。
四、恰当运用语调。
恰当运用语调的变化来朗读,可以表达不同语气,形成丰富多彩的语调变化,从而生动地表现人物个性,明地区别内容实质,形象地烘托环境气氛。
现在,我将必修二语文课本中的《离骚》一课作为重点,学生的朗读要求及结果如下: 课文内容分工合作研究:以句为单位,包括:字音、译文、文言知识,并研究讨论出表达的情感,即应带什么感情来读本句。
学生(以分到句子的同桌或小组2-4人为单位)上讲台朗读,要求:齐读-译文-感情阐述。感情线索探析,详见笔记。
学生分段朗读,教师指导,并范读,明确:
每一整句中间的“兮”字,标明气息吐放;
好的朗读犹如歌唱,甚至可比气功,是锻炼身体,濡养气息以至气血的良好办法;
“兮”字前半句,聚集运气,蓄势以待发,声调应变为似二声,不宜读一声,若读一声,则将气收住了,而将整句的语气隔断;
“兮”字后半句,是前半句运气而蓄势的待发之时,是为放气或说吐气;
所以,一般地,前半句较为舒缓平和一些,而后半句要做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这一舒缓吸气,再一由缓而急而有力呼气,浑然一体,则不仅表达作者整体悲愤之气,也是养生健身的绝妙方式。
学生笔记说明:
多艰,黑体重读,重读和声调有关,一般要一声或四声调,或重元音;重读办法主要有二,一是音调高一些,而是前面停顿长一些,以稍短的无声对比突出之后的有声; /,斜线停顿或缓气;//,双斜线停顿或舒缓时间较长;[爱国忧民],感情线索探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爱国忧民]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莫名被贬]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被贬原由:我心高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决心不变]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怨愤]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被贬原由:小人嫉妒]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小人面目,鄙夷,愤慨]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同上]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明白处境,愁闷]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坚决,不同流合污]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坚决,继承优良品质]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再次强调决心,反问]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忍辱负重]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清白正直,优良传统] [整节线索清晰,情节完整,由爱国而被贬,因小人而悲愤,处境不利而志气不改!]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后悔进入这般现实,返回精神世界]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追求自我精神世界]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轻松,解脱]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下定决心,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对比]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自我欣赏高洁品性]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对比,自我欣赏]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自我欣赏高洁品性]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自我肯定,坚守高洁]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庆幸,把自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认为是本心追求,而现在正是从污浊的现实生活回到辽阔的精神世界]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陶醉,享受自在的精神世界]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自信,高处放眼,看芸芸众生,各自奔忙;返观自身,肯定修身爱美之心并乐于实践]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坚决,就算现实生活中我被五马分尸,对精神世界的自在美好追求,也不会改变。] [整节在前面基础上,表明对现实生活的绝望,对自在、美好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篇四:经典诵读教育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教育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2014年南京市中小学经典诵读教育培训班。刚到那儿,放眼望去,报告厅里人头攒动。此次,为期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我收获多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不虚此行。我对经典诵读的理解和感受也更深了。现在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与体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以下三位老师。首先是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的董蓓教授,她为我们讲授了“基础朗诵技巧”、“中华作品朗诵技巧”。她是个年龄不大,长得漂亮的大女孩,但听了她的课后,我不禁对这位老师刮目相看。她讲课时总是全情投入,把复杂枯燥的发声基础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给我们听。或许是学习播音主持的缘故,她的课有一种吸引力。生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由衷赞叹她超强的专业性。通过她的讲解,我明确了朗诵与朗读是不一样的。朗读是朗诵的第一步,朗诵是脱离书本的实践活动,需要手势、眼神、姿态的配合。朗诵者心理的调整与情感的酝酿,在深入理解作者的想法,细读体会作者心理的基础上把自己设想成作者的化身——自己即抒情主人公,诗歌中的文字就是自己想说的话。知道了朗诵分为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她还让我知道我的语音不太标准,发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后鼻音一直发不到位,一些复韵母一直口型变化不明显,虚实的处理也不太正确等等。学会用气息来提高自己的朗诵技巧,知道了不同的感受可以朗诵出不同的效果来。使我对朗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杨淮老师,他关于“校园广播剧创作”的报告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从广播剧的艺术特征到如何去创作对我们进行了指导。毫不夸张的说,我是听着他的声音长大的,那动听的声音至今萦绕在耳畔,不由得对杨老师多了几分敬意。他的讲座是有深度的。每一个段落的讲解都配合播放不同学校创作的广播剧。听着老师们的声音,我感到震撼,突然觉得自己的声音怎么这么难听,都不敢说话了。从而也产生了想要学好朗诵的迫切心情,听课变得尤为认真,生怕漏掉一句。他总是说“如果校园广播剧创作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可以找我,我的电话是??”。通过3天的学习,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和努力训练,我的困惑会越来越少。因为这几天教给我一种坚持学习的精神。我会用坚持的精神,给自己的幼儿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以前,我总认为朗诵得好与不好最重要的在于朗诵者自身的声音条件、发声技巧。通过培训我知道朗诵效果是取决于朗诵者对于作品的理解,要有画面感,而不是见字念字。通过这种训练既可以提高诵读水平,又可以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可谓两全其美。我将带着对诵读的一贯热情,将所学带入日常工作,发挥最大效能。篇五:《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之心得体会
《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之心得体会
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人们可以从这些优秀诗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了解民族历史的演变,感受汉语表达的丰富和美好,诵读经典诗文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为审美打下基础。诚然,在浩如烟海的经典诗文中,仅仅依靠12节课24学时的诵读与赏析肯定是不够的,但就是通过这有限的时间,我也有了不少的收获„
可以说,我们是在经典诗文的浸润下长大的,从小,我们就接触到了不少经典古诗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把我们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
然而可以说,我们只做到了“背诵”,而离真正的“诵读”还很远,只有通过“诵读”,才能真正体会经典诗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意境,从而有所收获„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诵读需恭恭敬敬,一心一意,不急不徐,字字清楚轻松愉悦。经典,乃悠扬自得的雅致之音,我们每天坚持不懈,读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定在之中,慧在之中。现代文阅读更需声 情并貌,在读经典的影响下恭敬认真地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能生巧,巧而后出新,诵读就是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放在自家智慧库(转载于:诵读技巧体会)里,随用随取。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通过诵读经典,使我们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通过诵读经典,让我们学会分辨人物的美丑,分析事件的善恶,形成高尚的人格。
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加深我们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我们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虽然通过这有限的12节课,我们诵读并赏析了部分经典诗文,但是对于这门课我仍然有一些建议:比如,适当增加些现当代的中外经典诗文的内容,毕竟从小开始,我们就接触到了不少古诗文,有些甚至达到了熟记于心的地步,而对于一些现代经典诗文,我们就接触得较少,而且我觉得,诵读现代诗文更需要感情及技巧,如能顺利地诵读出来,则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这门公选课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定会寻找机会,依靠学到的诵读技巧,继续赏析经典诗文,体会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第五篇:经典诵读体会
学习《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理、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闯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
8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建水六中举行的经典诵读专家讲座。在此期间我学到了几种国学经典手语舞,同时也懂得了学古诗文,重在吟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朗诵,体会古诗文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
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我校积极倡导诵读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诵读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吸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经典诵读活动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学识,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的熏陶,感谢经典诵读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老师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一起体会和感悟!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和成长。
万凤莲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