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的课是师生的共享
好的课是师生的共享
无论是听课还是上课,每次都会有一种感受,有时感觉一节课时间过得匆匆,有时感觉一节课时间过得漫长;有些课让你无时不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有些课仿佛是拖着你痛苦地走了40分钟;有时上完一节课后,你会有一些故事想尽快和同事分享,有时上完一节课后,你会带着满腹的牢骚向同事诉苦…… 学生的学习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教师的教育生活也主要是在课堂和学生一起共度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课堂生活的质量决定着师生生活的质量,课堂生活的幸福决定着师生生活的幸福。
什么样的课堂决定着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成就着什么样的老师。教育是为每个孩子一生奠定幸福的事业,我们必须让孩子从小过幸福的课堂生活,关注孩子当下的幸福;教师要想真正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享受职业
带给自己的幸福,那就必须努力营造和创造幸福的课堂。
学生虽然是课堂的一个主体群,但教师才是决定课堂的重要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博士吉诺特说:“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一个激情、智慧、善于宽容和欣赏的老师带给孩子们的课堂一定是快乐的。一个消极、阴郁、总是抱怨和批评的老师带给孩子们的课堂一定是痛苦的。因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在影响、默化、润泽着班上每个学生,教育是通过这个具体的人而
唤醒着、影响着更具体的人的。
课堂是师生共度生命的场所,因而,在教师的眼中,每个孩子都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一个个被动的知识符号,更不是成就教师的分数。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能在等待挖掘,都应该是幸福的。当老师眼中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时,我们的课堂才会张扬生命的色彩,充
盈生命的温暖。
知识不是课堂的主宰,课堂是智慧不断生成的场所。当课堂只有紧张、单调、被动、接受时,我们所看到的只有教师对课堂的主宰,没有交流,没有问题,没有智慧的碰撞。教学工作的疲劳不是劳动的强度多大,更主要的是因为我们在课堂上没有享受到自发的掌声、朗朗的笑声、放光的眼神、会心的情感碰撞、意想不到的智慧答案,等等。好的课堂,正像某位老师所描绘的一样,是“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的状态。这样的课堂带给孩子的是快乐,留给
孩子的是智慧,带给老师的是幸福,留给老师的是回味。(
第二篇:师生共享演讲稿(范文)
师生共享演讲稿
宜昌金东方高中
陈攀峰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有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们美好的求学时光和生活中的点滴感悟。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首英语小诗
Forget about the days when it's been cloudy, 忘掉你失意的日子,But don't forget your hours in the sun.但不要忘记黄金的岁月。
Forget about the times you've been defeated, 忘掉你的一次次失败,But don't forget the victories you've won.但不要忘记你赢得的胜利。
Forget about the misfortunes you've encountered, 忘掉你遭遇的不幸,But don't forget the times your luck has turned.但不要忘记你的好运会来。
Forget about the days when you've been lonely, 忘掉你的孤独日子,But don't forget the friendly smiles you've seen.但不要忘记你得到的友善的微笑。
Forget about the plans that didn't seem to work out right, 忘掉你没有得以顺利实施的计划,But don't forget to always have a dream.但永远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这首小诗的题目是“Always Have A Dream”—永不放弃梦想。梦想是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哪怕有时梦想会不切实际,但毫无疑问,梦想是人类最天真无邪最美丽可爱的愿望。
此时此刻,看着你们一张张年轻靓丽,充满活力和热情的脸庞,我仿佛又回到了我难忘的求学时光。此时的你们一如那时的我,正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我想你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也许想成为一名企业家,一名工程师,设计师,公务员,传媒主持人,甚至是一名军人,科学家。儿时的我,想的仅仅是当一名老师。而现在能够作为一名老师站在这里和你们交流,我感觉真的很幸运。因为,哪怕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梦想,也曾经在时光的河流中,几番起伏,数次搁浅。。
我生长在孝感市大悟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下面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爸爸妈妈都是朴实善良的农民。记得小时候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却和睦幸福而快乐。
我出生那会刚好赶上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超生了要罚款,没钱就拿东西抵账。不幸的是,我们家有三个男孩子,刚好是重点照顾对象。那时超生一个就得罚好几百,更何况我有两个弟弟。忘不了那年冬天的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妈妈正在给两个弟弟洗澡,他们脱得精光,赤条条地坐在一个满是热水的大木脚盆里面嬉闹着,旁边是一堆烧得很旺的炭火。温暖的火光中妈妈的脸上写满了幸福。。这时不期而至的村干部和几个五大三粗的人让接下来的一切成为了我小小的心灵里长久的梦魇。他们正是来催缴计划生育罚款的,可那时能凑得上的已经全部交上去了,实在没办法他们就瞄上了家里唯一值钱的“家用电器”—一辆载重28式自行车。还记得每次去几十里地外的外婆家,三弟坐在车后座上,而我和二弟就坐在后车轮两边的货架上,一路手舞足蹈的去往我们的目的地。而那辆承载着我们太多快乐的自行车在一群壮汉的你拉我拽之下,生生从我们村东头拉扯到了村西头,后面跟着我爸妈和哭喊着的三个小家伙。。
还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看着别的孩子手里拿着崭新的新华字典羡慕的不得了,就一直吵着爸爸要买,而爸爸的回答总是很狡猾:好好,买,过几天给你买。当我终于发现那所谓的“过几天”永远没有尽头的时候,一天中午放学回家,我就哭着闹着赖在家里不走了。眼看下午我要迟到了,爸爸终于发火了,拿起家里放牛的鞭子一路追着我打,一路将我赶到了三里路外的学校。一本一块二毛钱的新华字典就成了我长久的梦想。
我永远无法忘记我的小学—长冲小学,一所山村小学,虽小却承载了我们那些80后儿时的快乐。也许是家里的长子看的比较精贵,六、七岁的我还不知道何为梦想,更不知道妈妈经常跟我念叨的: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到底是什么意思,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直到小学六年级快结束的时候,我遇到了我人生中第一位好老师—梁老师。他也是学校的校长,也不知道他凭什么觉得我这个不务正业的家伙就是一个“可造之材”,专门去家访说服爸妈让我留级。也正是这次留级改变了我,让我开始能够静下心来去做那些让我无法理解的诸如一个水槽,往里面灌满水要3个小时,把水放干要5个小时,如果同时打开入水口和出水口需要几个小时才能把水槽灌满这样的题目,也让我开始对老师充满了感激和向往,那会儿心里就有了单纯的梦想—长大了要当一个像梁老师一样的好老师。今年十一回老家办婚礼,第一个给梁老师打电话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席间,在涌动的人群中一眼就发现了他,还有我的高中班主任谢老师。流年似水,不知不觉间他们早已不再年轻,头上早已平添几许白发,为了我这个他们给与太多期许却依旧如此平凡的弟子的婚礼,不辞辛劳大老远的赶过来。谈笑间他们的皱纹,让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亲爱的老师,谢谢你们给了我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并让我一直为之坚持直至开花结果。
还记得上了高中以后,我的老毛病又犯了,自诩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只要不出意外,考个大学还是没有问题的。相对于小镇上初中生活的单调乏味,县城里面闪烁的霓虹和热闹的街道让我渐渐迷失。我不再起早贪黑;不再因为熬夜学习怕爸妈催我睡觉而用书本挡着灯光;对爸妈的关注,我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对于老师的叮咛,我学会了搪塞敷衍。。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却自以为是信心满满的参加了02年的高考,结果可想而知,离本科分数线都差一大截子。因为我初中复读了一年,我的二弟和我是同年参加的高考,雪上加霜的是,在镇上读三中的他一样考得很糟。
面对惨淡的成绩,面对沉默的父亲母亲,看着他们脸上化不开的哀愁,我无言以对,更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他们。弟弟上三中,考不好情理之中,而我花着家里最多的钱上着县里最好的高中,却依然。。在我的高中旁边,有一条河将县城一分为二,就在成绩出来的那天,我和弟弟一起坐在那条河边,呆坐了半天,相顾无言。怎么办,复不复读?谁来复读?我不知道。我不知道那天下午我弟弟在想些什么,只是本应该也很沮丧的他却反过来一个劲的安慰我,说没事,哥,今年没发挥好,明年好好复读一年,我们兄弟几个你的希望最大,你一定要考上个好大学,别让爸妈失望。我永远记得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看我的眼神,现在想来依然让我心酸刺痛。后来我才明白,实际上就在那一刻,他已经决定退出了。
我的弟弟画得一笔好画,他的习作常常会成为左邻右舍的收藏品,就在高考前,他们学校已经组织他们去参加湖北美术学院的美术专业课考试,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以他的高考分数上湖美是绝对没问题的。那天晚上回到家中,我不知道他是是如何能够狠下心来决定辍学的,但那双通红的眼睛已经告诉了我一切。我再也控制不住对爸爸哭喊着说:爸,我不读了,我想打工去,别耽误了弟弟。。
最后的结果我想你们也知道了,弟弟放下了心爱的画笔,投笔从戎,远赴山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而我,早已没有退路,唯有背水一战。。打点行囊,重新上路,复读的日子很苦很累但也过得很充实,每当下晚自习,我们几个哥们依然在教室挑灯夜战的时候,摇曳的烛光下总有弟弟来自山西的鸿雁传书,告诉我,哥,我在部队很好;哥,我荣立三等功了;哥,上回我们去森林里灭火,风向突变,差点回不去了,我们每个人在地上挖了个坑把自己埋起来用湿毛巾捂着口鼻才脱险,好悬。。摇曳的烛光下总会有爸爸妈妈苍老的容颜和期待的眼神。为了自己小小的梦,也为了他们,我走过了又一个酷暑和寒冬。
03年六月7号,我平静的步入考场,开始了我有生以来最重要的考试。。7月底成绩揭晓,我的大学我的名字赫然在目。。
在填报高考志愿选专业的时候,我并没有经历太多的犹豫和反复,拿起笔,我想起了我的小学校长梁老师,想起了了在我高考失意时一直以来给我默默鼓励与支持的如父严师,我的高中班主任谢老师,想起了爸妈提到他们的时候那种由衷的感激,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教育。。
一路走来,无论家境的贫困,学习的起伏或是考场的失意都曾经差点让我的梦变的遥不可及。真的很感激你们—我的老师,我的父母,我的兄弟。正是有了你们的牺牲与付出,才能让我得以继续我的梦想。当然一路走来,我更庆幸我没有随波逐流,没有挥霍青春。在这场追梦之旅中,因为我的坚持我的决绝我的义无反顾,让我走到了今天。。
大学毕业以来,走过了不少地方,也换了几次工作,但我一直是一名老师。对于教书当老师,也知道他的清贫,也曾抱怨过,也曾退缩过,但无论是新疆库尔勒孩子们的质朴,还是孝感学生们的情意,都让我难以割舍。临来宜昌之前学生送来厚厚的几本留言薄,其中的一段话让我感慨万千:亲爱的陈老师,想着你说过的话,会感动;唱着你教过的歌,会想哭。我想,拥有这些,儿时的梦我会用一辈子去实践。
亲爱的同学们,一路走来,难免风雨,难免坎坷。但无论何时,记得拥抱梦想,永不放弃梦想,哪怕是很小的一个梦。坚持下去,用心浇灌,终有一天她会长成参天大树。拥抱梦想,永不放弃梦想,一路行来一路歌!谢谢。
第三篇: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巢宗祺教授提出好课必须具备四点:
一、这节课本身有意义;
二、这节课有效、真实;
三、师生情绪饱满;
四、师生才智得以充分展现。叶澜教授认为评价一节课好不好,可以参照“五实”: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性)、平实(常态下)、真实(有待完善)。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课堂应该从六
个方面评价:参与度、亲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如果我们把这三位专家确立的标准加以分析,可能对大家如何判别一节好课更有帮助。巢教授的“四点”,是从课堂、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审视的;叶澜教授的“五实”是从“课堂”本身的性质来判断的;朱教授的“六度”则是从学生、师生关系、课堂内和课堂外这几个角度来观察的。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浪潮的推进,教师又开始重新审视“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这个问题,但愿它不再受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羁绊。真正的好课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觉得首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这个问题。
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学生难忘的课。我上小学的时候,农村的教学条件十分简陋,甚至连教材都没有。可有一节课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位姓岳的老师带着我们,奔上高高的庙台,让我们观察家乡新貌。俯瞰碧绿的田野,我才知道庄稼是那么的郁郁葱葱;远眺宽阔而安静的汉江河,我才知道家乡是如此的美丽富饶;回盼身后的连绵群山,我才明白家乡又是这般的巍峨壮美。那节课,我们是在野外站着上的,但它不仅让我真的看明白了家乡,而且打那时起,我也真正爱上了自己的家乡,同时也爱上了写作文。从这节课中,我明白了一节难忘的课,一定是在学生的某种情感,某种兴趣,某种价值观中播下了能够发芽的种子,或者是使学生的某种思想得到了提升。
一节好课,应该是学生富有激情的课。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一不是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而检验学生是否有效参与的重要指标就是教师是否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在激情的燃烧中,注意力集中,思维灵活,态度端正,价值观也受到深层感染和铸造。学生充满激情的课堂,是以和谐、动情、深思、生成为表征的,而不是那种表面的热闹和做作。倘若老师能把自己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课堂环境、文本环境有机融合到一起,做到情境交融,那么学生就会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与氛围中得到全方位地熏染和升华。
一节好课,应该是实现了有效互动的课。有效互动,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由全员共同参与的积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方式与生活技能。
课堂上的各种互动其实都具有不对等性。比如师生互动,很明显,老师无论是生活阅历、知识背景,还是情感体验、价值判断都远远高于学生,他们常常处于“高位”。再看生生互动,这种互动相对来说要均衡一些,其实也不对等,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生活观察与体验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所以也是不对等的交流。而学生与文本更是一种不平衡交往,因为文本不具有主动性,这就要求师生必须走进文本,与其内容对话,与其人物对话,与其编者对话,与其文字对话,以达到“融入文本,真情交流”之目的。至于人与活动的互动,很容易被我们忽略,因为我们从来就不认为这是一种“互动”。先打个比方,好比人照镜子,“照镜子”是活动本身,而照镜子的人则可以在“照”的过程中不断地使自己得到校正和完美。台湾学者张静喾曾提出:“建构学习是以:做中学、谈中懂、写中通等多元互动的社会建构,非以:聆听、练习等单元单向的任意建构。”他这句话中的“做中学、谈中懂、写中通”也影射到了学生与活动本身的互动关系。
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提高“互动”的质量呢?我觉得三个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要注意调节平衡,特别是师生平衡,因为师生平衡是“有效互动”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问题。调节师生平衡关键在于心理平衡。课堂以外的良好师生关系只是课堂上双方心理平衡的一个基础。有些老师为了“降低”自己,提出要“蹲下来”和学生对话,其实这都是不积极的举措,真正的心理平衡是老师利用一切手段和策略,激发学生进入教学活动中去,达到“忘我”的境界,使学生真正被教学活动感染,完全被教学内容陶醉,从而实现互动中的“真情交流”。其次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资源结构,比如文本、音像、时间、实物……要把这些因素整合到“互动”过程中,使其优化。再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动习惯,包括倾听、举手发言、认真阅读、观察、释放情感、发言响亮等等都是提高互动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四篇:什么是好课
什么是好课
来源: 余敏君 时间:09-06-09 人气:106
1什
么是好课
读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分别汇编了8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包括对其课堂教学艺术的解读、对其经典课例的评析、他们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感悟等。
拜读了钱守旺老师的“感受数学课堂魅力”,给我们一线教师解答了什么是
“好课’的问题。
当新课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人文性教学之后,一节成功的课该有些什么特 点?钱守旺老师的回答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
关于“新”,钱守旺老师分析其内涵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产生学习妨效的欲望”,并进而阐释课堂教学中求新的几种途径: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
关于“趣”,钱守旺老师指出:“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方法论意义提出
操作策略,“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关于“活”,钱守旺老师有深入的认识:“‘活’表面上是课程内容活、经验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精神的感召。”并进而指出课堂上的“活”表现在“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关于“实”,钱守旺老师指出:“就是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关于“美”,钱守旺老师论述了课堂之美的三种形式:风格美、氛围美、感受美。尽管没有从美学的专业角度展开,但钱守旺所阐释的三种形式对课堂美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特别是对“感受美”的剖析,把学生获得体验的过程和感受上升到美的视野来强化,我以为这是钱守旺的贡献。就像认识“课程标准”一样,对钱守旺“好课的标准”,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其精神,内化为教学的能力与素养,而不应该追求表面形式。
仔细研读,发现钱守旺老师对“好课标准“的论述,是求质取神的平和与质朴之美,是一种美的高境界追求。这也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所不懈追求的目标。
第五篇:什么是一堂好课
1.一堂好课,首先应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
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学生也不可以摆出等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架式。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
3.一堂好课,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
没有个性就没创造。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整齐划
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的—堂课是否优秀,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片面”、“偏激”等等。
4.一堂好课,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
现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目标却是教参或上级规定的,是线性的(即机械的“知识点”,“章节过关”),而且统得过细过死。其实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评价一堂课,要问教师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达到目的没有,而不能用评价者的一把刻度过密的直尺来衡量。
5.一堂好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
课上得好坏,首先要向学生调查,看孩子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不应“以知识点为本”;应该“眼睛向下”,不应该总是“眼睛向上”;应该是“本色”而不应该是精心排演的“一台戏”
“新基础教育”的一堂好课的标准
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