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19-05-15 10:5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

第一篇: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我们的课外阅读长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没有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忽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呈无序状态,阅读习惯与能力较差。

2.人生是从读书起步的,读书是精神的探险,灵魂的遨游。人需要物质的食粮,也需要精神上的“食粮”,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了哪些书,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作为培养、铸就下一代,为下一代打根基的小学教育,应让小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个人成长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已经是我们教育者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我们深信,在学生时代播下了种子,肯定能赢得未来的收获,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没有任何强制的因素情况下,能饶有兴趣去读书、写作、服务社会,这就是习惯,习惯的养成则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课外阅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有些国家甚至由政府直接介入。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五十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从我们国内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推崇,他认为童年时代的课外阅读为其一生的发展作铺垫。北京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 1

目,拓宽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熏陶民族文化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研究与实验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以上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都为我们的课外阅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帮助与警示。但总的来说,缺乏从读书习惯培养角度来探讨习惯策略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1.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与指导下,阅读一本本书籍,达到一定的量,就能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纠正各种不良动机,良好的阅读动机得以激发与培养。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4.时代赋予的责任

其它国家相比,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读书问题很严重。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前苏联平均每人每年读55本,美国自克林顿总统启动了全民阅读计划,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要达50本。上海市对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的阅读量调整为4000万字,平均每个学生每年读书近50本。可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开辟多种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是形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做到“五个养成”:

(1)养成购书借书的习惯。广泛阅读,应有书源。鼓励购书、借书,成立班级图书角,保持书源不断,读时有书。

(2)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读书习惯的养成,贵在“自觉”二字。当学生有了时间,就会自觉地读书,阅读习惯自然就形成了。

(3)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古人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能动笔,是读书有收获重要之处。“走马观花”式的读书,将无法形成喜爱读书,扎实读书的态度,实效性不大。

(4)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是保持读书习惯持久的关键之处。读有所思,才会品出读书的乐趣,读书的益处。当读书有了兴趣,经常性的读书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

(5)养成爱惜书籍的习惯。建立家庭自己的小书库,改正随便撕书,在书中乱写乱画的坏习惯。

2.实现“三个提高”:

(1)提高自觉意识。引导学生在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去认识自觉读书是自觉意识的体现,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在阅读习惯中形为自觉读书的行为。

(2)提高读书水平。读书习惯的养成,最终是要达到读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读书习惯的养成的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读书的水平。

(3)提高读书成效。有成效的读书,才是有收获的读书。因此,学校应多层次,多方面引导学生读有所获。

3.形成“两个局面”:

(1)形成爱读书的局面。当学生有了会读书的兴趣,读书的愿望才会强烈。读书的行动才会持久,这样有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

(2)形成会读书的局面。当学生有了会读书的能力,读书的兴趣会更浓,读书的效果会更好,这样有利于读书水平的提高。

4.促进“一个创建”:

创建书香校园——把学校建成读书乐园,营造自觉读书,喜爱读书,争相读书的氛围。

(二)课题研究方法:

1、整体研究法:

将语文教材与《同步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将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课堂阅读教学必须向《同步阅读》延伸,《同步阅读》必须以课堂阅读教学为基础。

2、文献研究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辅导、培训等形式学习相关理论,利用网络、文献资料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问卷调查法:

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现状进行前测与后测,前测将作为确立研究内容和培养目标的依据,并作为基础数据进行保存;后测作为分析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与前测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的实效。

4、实验研究法:

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确定研究方向,明确实验目标,分阶段有侧重点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5、课例研究法:

开展课例研究(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设计,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等)、开展案例研究(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新的构想等)。

6、经验总结法:

在开展课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定期交流、总结,撰写科研论文,总结经验,揭示教训。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具体的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0年8月——2010年9月)

1、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整体方向,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形成课题方案,申请立项。

2、建立课题组。

3、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新课改理论,学习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

(二)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1月)

1、举行开题仪式,调动师生、家长参与研究实践的积极性。

2、收集信息,归纳整理。

A、发放学生问卷调查,从学生那里了解他们目前的阅读习惯。

B、召开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现状论证会,摸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C、将各种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3、针对教材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围绕课题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探索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培养的途径,形成教学典型案例。

4、阶段性成果展示(各参研人员汇报),根据上阶段的研究情况及经验,推广应用上阶段研究成果,完善已探索的教学模式,探索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操作策略,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及探究典型事例。

5、深入实验班级调研,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推进课题的研究与交流。收集有关资料,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5月)

1、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不断

地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3、课题成果展示。

六.研究措施

1.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明确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让教师懂得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对所有参研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操作要求。邀请专家诊断指导。每阶段完后,邀请上级有关教育专家对课题进行验证,进行评估和指导,为下一阶段课题的进行提出明确的方向。

3.及时总结。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经验交流会,研讨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方案,以有效地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本课题请县教研室王广良主任为指导,由校长冯晓宁,副校长李学刚,教导处主任张秀负责。王广良主任曾指导过许多所学校的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科研指导经验;王校长曾带领我校的课题小组先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都是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学骨干,都具有大专学历,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一直致力于我校学生读书习惯养成的研究,有丰富研究经验,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各类教学设施完善先进,有网络中心,千兆宽带校园网覆盖全校,班班拥有多媒体设备,引进了远程教育网的教育资源,教师人手一本笔记本,真正实现了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共享,这些为我校实现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第二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研究计划与总结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第三阶段研究计划

经过两年的研究,本课题已经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研究,现将进入研究的第三阶段,结合2012年11月9日,在吴忠一中参加的课题研讨工作,专家在听取我的汇报后进行的指导与

建议,又结合我的研究实际,现将本课题第三阶段计划如下:

研究时间: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

研究目标:

1、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论文等成果,汇编成集;

3、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申请上级专家对课题进行评估鉴定。

具体安排:

时间 主要工作、任务 执行人

2013.1

1、召开课题组会议,研讨本课题研究工作;

2、明晰本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周桂玲

2013.2 2013.6

1、整理资料、汇集数据,参与课题研究实验的老师写出实验总结;

2、对实验板块进行评估验收。课题组 全体成员 2013.7 至

2013.8

1、组织评选优秀校本课程和子课题研究成果;

2、评选优秀校本课程的实施及子课题实验报告给予表彰。课题组 全体成员

2013.9

1、召开课题组会议,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

2、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 全体成员

2013.10

1、整理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汇编成册;

2、上报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成果。周桂玲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第三阶段研究总结为结题报告(略)

第三篇:《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我国宋朝的大诗人苏轼曾说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的作用,人人皆知。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伟人,他们都无一例外都热爱阅读,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少年儿童时代都经历过如饥似喝的阅读阶段。前不久,北京有个机构调查表明,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家庭藏书成正比,家里一本书没有或者仅有很少几本书的家庭,孩子大多学习成绩不好。所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要与好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人人爱读书,以读书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在孩子的黄金年龄段,如何让学生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校园课余时间,读书,成了我们的追求,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小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或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接触课外阅读还不多,所以他们需要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我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许多家庭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少误区,如父母不爱读书,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不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社会影响对不少孩子的阅读习惯影响也很大,许多孩子不爱读书,喜欢看电视、打游戏等,再加上适合儿童阅读作品也太少,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便成其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必要。

(二)研究意义

(1)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的基础。

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养成习惯。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英语学习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是理解学习内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我国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人格,因此,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2)阅读习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

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3)阅读习惯培养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密切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的行为特征的总和。习惯是自动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习惯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教材和其他书籍是学生形成人格、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和来源之一。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就会自觉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的心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研究的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1、总体目标:“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好书陪伴孩子成长”。

2、建立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职责和保证措施:

组织保证——校长负责,带领语文教研组成员,共同制定具体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展多渠道,多形式读书活动;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物质保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订阅学生喜闻乐见的刊物,充实图书馆藏书;图书馆全天候开放;班级设立图书角、阅读交流园地等。

时间保证——设立每周一节阅读课;每周两次全校共同阅读时间。

3、研究方式: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围绕总目标分设低、中、高年段三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低年段开展“大声读给孩子听——师生共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中年段结合听说训练,开展文学赏析启蒙教育;高年段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二)研究重点与难点

1、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研究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扎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极分化。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这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2、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独特性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受教师的直接影响更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明显,因此,语文教师的改革意识、阅读品位、兴趣爱好、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方案的实施效果。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中,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外阅读”水平,也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三)目标内容: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课题实验,我们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情况,指出普遍存在问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法。

3、探讨适合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途径、方法,为今后广泛深入的研究提供某些基本思路或策略。

(1)分年段开展研究:

一~三年级:“快乐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看课外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主动阅读。

四~六年级:“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迅速扩大知识面,巩固深化阅读习惯。

(2)家校同步开展研究:

师生共读,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在学生身上得到启发,加强阅读,修养提高。

亲子互读,创学习型家庭。家长引导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全程参与研究,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以身作则,向孩子学习,使家长与孩子、与课题、与学校一起进步成长。

(3)快乐阅读,创新提高。学生乐读,主动与别人交流,不断积累,获得提升。

(四)途径方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建立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网络,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引导教育与潜移默化相结合,在学习中运用习惯和巩固矫正相结合。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2、发挥学生自主参与作用。

3、发挥校园、班级氛围的熏陶作用。

4、发挥团体辅导训练作用。

5、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渗透作用。

6、发挥现代媒体网络通讯远程教育作用。

7、发挥家庭教育合力育人作用。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开展多种读书活动)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谈话、家长反馈、经验总结等多种方法。

三、研究价值

1、探索阅读习惯与人格的关系,促进和提高学校、家庭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视;

2、探讨阅读习惯培养模式,形成可推广方案,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3、补充和丰富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理论指导实践探索途径。

四、研究基础

在校长的领导和老师的努力下,我校的家长学校开展得比较出色,为新课题研究打下深厚的基础。

1、用快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我们把校本课题“快乐教育”中创造的方法、手段用于阅读习惯培养,把课题研究与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科学创新、和谐发展”。

2、家长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请家长全程参与研究,使不少家长素质已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新课题研究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成立了读书小组,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起“家长沙龙”活动,发挥学习型家庭的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家庭行动起来,从而构建起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区,为塑造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和健康品格,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以及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成为可持续发展人才而奠基。

3、在课题研究中的广大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为新课题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与措施

课题研究过程是整个课题管理的重头戏。我们高度重视课题过程管理,认真按照课题实验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活动: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

该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为:对我镇及周边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等现状实施有效调查,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课题申报;组织相关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建立实验班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开展工作研讨,提高研究人员理论水平,鼓足实验教师研究信心。

1、认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认真对本校高年级学生从课外阅读兴趣、范围、速度、方法,每天课外阅读时间、量,图书室借书及写读书笔记情况,课外阅读能力及收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出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普遍问题:

(1)有关学生的信息。

①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从调查问卷测试结果看,实验班只有23人喜欢课外阅读,仅占全班的32.6%,其中仅有16.2%的学生选择看课外书,68.9%的学生课外仅沉迷于看电视连续剧和动画片。

②学生课外阅读范围狭窄。在学生心目中,课外书就是作文书、连环画之类的书籍,阅读范围单一而狭窄。

③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时间和量都无法达到,更谈不上摘抄,写心得体会。从调查结果得出,我班只有很少的学生在坚持少量的课外阅读,且每次阅读量从未超过1000字,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④学校图书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借阅率仅有30% 。

⑤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

(2)有关家长的信息。

①40%的家长认识上不到位,从来没有思考过学生的阅读情况。

②50%的家长行动上不支持,都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

③85%的家长影响力不够,因为绝大多数家长从事经商或体力劳动,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无法给学生以正确影响。

(3)有关教师的信息。

大部分教师疲于应试,布置学生读的几乎全是作文书,且多是要求多看多背,“题海战”仍处于“正在进行时”。

2、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确保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对实验班74名学生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家长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思想等严格把关,确保阅读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书籍。通过征求各位家长意见,从反馈信息看,大家一致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逐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共同督促,促使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3、为了提高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及课外阅读指导能力,我们加强理论、实践及操作方法的学习。学习有关课题知识:怎样填写课题申报书,教育科研系列培训内容;学习有关农村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相关的各级各类文献资料;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了解课标对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等。

4、建好实验班学生阅读成长记录档案袋。

5、该阶段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本期因节假日放假,各种活动的开展,加之期末考试提前,缩短了教学时间,所以大多数时间教师们都一直疲于赶进度,生怕进度没赶上而耽误总复习的时间,准备工作有些松懈。再加之课题研究刚起步,什么都要亲历亲为,任务繁重,所以主研教师觉得身心疲惫,实验班学生更是觉得疲劳和厌烦。家访的面不够宽,家访量有限,与家长沟通交流还不够深刻等。发现这些问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通过对课题组成员及时召开思想动员会,鼓足研究信心,并根据需要积极支持,使准备阶段研究工作顺利完成。

(二)课题研究实施和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5月)

针对调查得出的结论,课题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法,使实验班迅速进入了研究阶段,就解决“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两大难题开展了如下工作:

1、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多数学生不愿意读书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才会将学生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只有帮学生学会寻找课外阅读的机会,让其从中获得信息,产生阅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成了课题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①举行师生比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根据小学生不服输的心理特征,主研教师坚持举行了与实验班学生课外阅读比赛活动。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然后开展比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活动中,主研教师指导学生课外读书的方法,在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同时,教师也必须读,师生每读完一本书必须交流一次读书心得,谈自己阅读后的收获、感受,比谁能抓住故事主要内容,比谁的体会深刻,比谁的观点新颖,比谁读的课外书籍多。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充满了激情,特别是教师在“PK”中输给了学生,学生充满了无限的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此项活动开展后,学生们书包里的课外书籍日渐多了起来。《小学生学习报》《童话》《漫画》《故事大王》《少年百科知识》有之,关于习作的,科技的,军事方面的,经济方面的等各种书籍也有之,不少学生还把《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也带到学校来了。学生们相互交换阅读,一改往日课余追打无所事事的局面,学生坐得住了、静得下心来看书了。学生在家里与以前判若两人,变得爱读书了,不再那么痴迷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了。因此,还有不少家长打来电话询问老师给他们的孩子施了什么魔法。一年多来,主研教师也不知不觉陪同学生阅读了十多本书。现在,自觉看课外书已成为实验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次,师生比赛词句积累:教师每天必须带头说出至少三个以上成语,而且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学生只要每人每天能说出一个就不算输。一段时间过去了,“栩栩如生”等华丽的词句常常从学生平常的交流中脱口而出且用得恰如其分。最后,师生还比赛积累好句好段:教师每天必须带头积累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或一句名言警句达到背诵,学生每天积累一段好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检测学生阅读的“质”。几个学期下来,学生们一个个精美的笔记本上留下了自己阅读的足迹,当他们再次翻阅自己的劳动果实时,脸上写满了自豪,显得那么满足。学生习作中渐渐增加了许多好词佳句,写作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主研教师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很多是教师以前闻所未闻的。

如今在实验班级里师生共读已形成制度。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师生都已达成共识。

②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找不到合适的书”是影响他们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基于学校图书资源浪费现象,主研教师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定期带领学生选择书目,与学生共同学习。一年来共向图书室集体大量借阅图书几次,确保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通过多样化阅读活动形式,带动学生投入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之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班级建立了学生拥有图书目录(可随时添加新书目录),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家里拥有的图书带到教室来,学生间相互借阅,品种多样的儿童读物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也帮助有阅读兴趣却无书可读的学生解决了资源匮乏的难题。

③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利用学生从众、向上的心理,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杜甫、鲁迅、巴金、郭沫若、毛泽东等,还有如学生身边典型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通过大力宣传他们典型的读书故事激发了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的强烈兴趣,从而主动去课外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营养。

④设置故事悬念借助“故事迁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师偶尔间撷取故事中的精形片段抛给学生,或开头,或结尾,然后将故事情节进一步渲染,声情并茂,娓娓道来,把学生带入一个或有趣、或刺激、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文学世界里,正当他们情感交集,津津乐听之际,嘎然而止,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要想知晓其间精彩,请阅“某某”书籍。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便是迫不及待地找到相关读物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如:我经常给学生讲三国中他们喜欢的人物的故事,讲到一半突然停止,如讲《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时,还讲了其它的水浒传的故事,这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读故事的另一部分,从而阅读整本书。

⑤借助课本延伸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借助课本延伸,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课外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抓住课内指导,延伸课外阅读效果斐然。学完一篇课文后,根据本课特点和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选择与本课相关的读物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的多篇文章来读,还可以寻找同一题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比较对照读。

⑥发扬自主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课外阅读中老师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读物(当然所选择的书本要求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向上),自由阅读,自由笔记,自我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喜好,让学生成为了阅读活动的主人,既实践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理论,又有力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之兴趣。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动机,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了课外阅读。通过学生多读书,以外促内,既培养创新能力,又提高其语文素养,既让这部分学生阅读兴趣倍增,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⑦利用成果展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如:

(1)剪贴展览。教指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而自己又喜欢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让学生在同学们的赞许声中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摘抄展览。教师指导学生把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摘抄下来,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优生更好,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

(3)手抄报交流展示。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插图,一学期一次;课题实验研究以来学生共计自办手抄报四期,自发办黑板报三期。每次成果展示,都给学生平添了无穷的兴趣。

(4)读书心得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利用语文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评比,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交流心得,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2、怎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有人说过“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生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好习惯会使成功不期而至。”实验班通过以下措施,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①方法指导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方法”犹如航标灯,会给学生找到成功的捷径。于是,主研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课内指导课外,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相结合,教给阅读方法。然后督导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勤做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良好阅读习惯。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学会阅读。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②动手操作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耐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后倍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当学生看见自己的劳动果实越来越丰厚后,兴趣会大增,自然会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主研教师通过教会学生做剪贴本和摘录本,既鼓励那些好读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兴趣欠浓的学生加油努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在不断“操作”中逐渐养成。

③品尝成功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认为感受成功的喜悦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研究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所得应用于实践,把自己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然后让优秀习作作者谈自己的经验,教师及时鼓励,做到了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所有学生明白了是广泛课外阅读之法宝使自己作文水平得以提高,品尝到了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渐渐地开始主动找书读,自主阅读意识越来越强,不知不觉间广泛课外阅读的习惯就这样慢慢形成。

④加强督导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任何人都有惰性,每一种较艰难的良好习惯都必须通过自己潜意识地培养,或在外力的监督作用下才能形成。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主研教师通过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小组检查、家访等形式检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形成了制度,坚持不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意志,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1)“每日阅读”。每天课外读书时间不得少于半个小时,很多学生睡觉前自觉阅读三十分钟以上已成习惯(通过告家长书和家访取得家长配合),并做好每日阅读记录,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展示。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实验班还规定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交流阅读情况;提醒学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大量读课外书;2)“课前五分钟”。

实验班坚持每日5分钟左右的听说训练,时间安排在新课学习前,让学生按座位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既锻炼了学生胆量,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3、本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初始阶段同学们感到新鲜、好奇,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高,但“三分钟的热情”后,不少学生就不能坚持了,出现“畏难”情绪,中等生、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偷工减料”、“敷衍塞责”、索性干脆不读。具体表现在每日阅读记录、好词佳句的摘抄、写读书笔记、做剪贴本等的质和量上。这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去很好阅读课外书籍,阅读习惯养成何以得成?面对如此局面,一方面,主研教师继续树立榜样,发挥榜样无声的作用,同时主研教师自己也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良好的阅读氛围感染了这部分学生又开始坚持阅读起来。第二,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教师、小组长、家长形成合力督促落实有“畏难”情绪学生的课外阅读。第三,与“畏难”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讲解一些青少年励志故事激励他们知难而进、持之以恒。第四,抓住“畏难”学生的点滴进步,找准闪光点,不吝啬鼓励、表扬的语言,让其获得成就感,从而喜欢课外阅读,逐步养成习惯。课外阅读还对课内阅读学习产生了辐射作用,实验班不完成作业的人数急剧下降,从十几人降到几人,目前只有极个别学生偶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其余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能坚持认真完成。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课题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1、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丰富了教师知识储备,开阔了教师知识视野,提高了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水平。在本次实验中,教师们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醒过,教师们都深刻意识到必须多读书,不读书就要落后,都觉得很难想象一个远离课外书的老师,根本不可能向学生推荐好书,也无法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已成大家共同探讨实践的话题。部分实验老师在报刊上也发表了论文,如《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语文素养》发表于《运河报》,《借助“有形”的朗读提升“无形”的语感》发表于《运河报》,《让书香飘满校园——谈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发表于《七级天堂》。

2、学生已经产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调查,实验班级100℅的学生都喜欢上了课外阅读,普遍认为课外阅读使自己受益匪浅,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各种能力,改善了人际关系,增强了自信心,爱上了学语文。书也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同时,各自对课外阅读的解读又是那么的个性鲜明

此外,课外阅读还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速度,现在实验班人人的阅读速度都达到课标要求,每分钟均不少于300字,甚至不少学生已超过这个标准。

3、学生课外阅读面大大拓宽。现在实验班学生已不再是只看故事性极强的书籍,漫画、连环画、中外童话、科普读物、中外名著、古今诗词、优秀作文、名家名篇、中华散文……都已成为了学生的最爱。在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每个学生每期至少阅读3本课外书,部分学生达到两周一本,学生人人有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手抄报、剪贴本、好词佳句本、课前五分钟交流记录等

4、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学会了有目的地选择读物;学会了主动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学会了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学会了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养成了阅读中查字典(或其它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了圈点勾划,记笔记的习惯,养成了每日阅读的习惯。

5、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养成。正如一位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6、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落落大方、敢于质疑、回答精彩等表现赢得了听课领导、老师一阵阵的掌声。

7、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现在,学生一有空,就会手捧一本喜爱的书籍,在教室,在寝室,在家里,在阅览室,看得爱不释手。如今实验班已经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8、构建了新的班级文化氛围。实验班学生一改往日课余追打,无所事事的局面,坐得住、静得下心来看书。“孩子回家以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变得爱读书了,不再那么痴迷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了。”家长们与教师碰面后首先反映的话题就是这个。

9、影响了其余班级的学生,书香校园正在形成。实验班学生的疯狂阅读影响了其他班级学生。从学校图书室的统计来看,其他班级办理借书证的学生已达到90%,图书借出率提高了近十个百分点。

10、改变了家长观念,多数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实验班学生家长为孩子购买书籍、征订报刊比例由原来的9.4%上升到83.3%,有二十余位家长还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比赛阅读收获,互评阅读笔记。学生真正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1、基本找到了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习惯培养的可行策略。即通过举行师生“PK”活动,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发挥榜样作用,设置故事悬念借助“故事迁移”,借助课本延伸,发扬自主阅读,利用成果展示等有效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之兴趣;通过阅读方法指导,动手操作,品尝成功,加强督导等有效措施促使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得以养成。

1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主研教师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大了,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连续两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并在市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同时,通过这一课题的开展,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使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增强,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并为该校今后的课题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八、对本课题研究的一点讨论和分析。

1、课题的开展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阅读习惯得以养成,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扎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更快,从而加速了班级学生阅读水平的两极分化,给部分学困生造成了压力。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研究。

2、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思想上十分支持子女阅读,但是在具体行动上不是很关注,比较依赖于学校老师,而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需要在校外在家中的阅读才能保证。家长如果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督促检查的方法,往往会造成有些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达不到一定的阅读质量。再加上学生阅读习惯必须较长一段时间的坚持才能形成,对于部分意志不够坚定,刚刚养成的习惯仍需家长的督导。如何更好地争取每一位家长的配合还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努力培养一个个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村应该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3、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在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积累阅读经验等方面作出了一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如何处理好课内与课外、阅读与活动、家长与学生等方面的关系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究。再者,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课题的结题不是阅读研究的终止。阅读习惯良性发展等是我们即将研究的课题。实现“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事要做。

第四篇:《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人:阳谷县七级镇明德小学

张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我国宋朝的大诗人苏轼曾说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的作用,人人皆知。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伟人,他们都无一例外都热爱阅读,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少年儿童时代都经历过如饥似喝的阅读阶段。前不久,北京有个机构调查表明,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家庭藏书成正比,家里一本书没有或者仅有很少几本书的家庭,孩子大多学习成绩不好。所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要与好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人人爱读书,以读书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在孩子的黄金年龄段,如何让学生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校园课余时间,读书,成了我们的追求,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小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或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接触课外阅读还不多,所以他们需要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我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许多家庭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少误区,如父母不爱读书,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不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社会影响对不少孩子的阅读习惯影响也很大,许多孩子不爱读书,喜欢看电视、打游戏等,再加上适合儿童阅读作品也太少,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便成其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必要。

(二)研究意义

(1)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的基础

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必须 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养成习惯。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英语学习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是理解学习内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我国课程目标是培养学

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人格,因此,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2)阅读习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

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3)阅读习惯培养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密切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的行为特征的总和。习惯是自动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习惯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教材和其他书籍是学生形成人格、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和来源之一。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就会自觉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的心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研究的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1、总体目标:“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好书陪伴孩子成长”。

2、建立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职责和保证措施:

组织保证——校长负责,带领语文教研组成员,共同制定具体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展多渠道,多形式读书活动;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物质保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订阅学生喜闻乐见的刊物,充实图书馆藏书;图书馆全天候开放;班级设立图书角、阅读交流园地等。

时间保证——设立每周一节阅读课;每周两次全校共同阅读时间。

3、研究方式: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围绕总目标分设低、中、高年段三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低年段开展“大声读给孩子听——师生共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中年段结合听说训练,开展文学赏析启蒙教育;高年段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二)研究重点与难点

1、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研究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扎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极分化。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这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2、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独特性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受教师的直接影响更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明显,因此,语文教师的改革意识、阅读品位、兴趣爱好、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方案的实施效果。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中,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外阅读”水平,也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三)目标内容: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课题实验,我们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情况,指出普遍存在问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法。

3、探讨适合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途径、方法,为今后广泛深入的研究提供某些基本思路或策略。

(1)分年段开展研究:

一~三年级:“快乐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看课外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主动阅读。

四~六年级:“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迅速扩大知识面,巩固深化阅读习惯。

(2)家校同步开展研究:

师生共读,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在学生身上得到启发,加强阅读,修养提高。

亲子互读,创学习型家庭。家长引导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全程参与研究,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以身作则,向孩子学习,使家长与孩子、与课题、与学校一起进步成长。

(3)快乐阅读,创新提高。学生乐读,主动与别人交流,不断积累,获得提升。

(四)途径方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建立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网络,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引导教育与潜移默化相结合,在学习中运用习惯和巩固矫正相结合。

A.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B.发挥学生自主参与作用。

C.发挥校园、班级氛围的熏陶作用。

D.发挥团体辅导训练作用。

E.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渗透作用。

F.发挥现代媒体网络通讯远程教育作用。

G.发挥家庭教育合力育人作用。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开展多种读书活动)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谈话、家长反馈、经验总结等多种方法。

三、研究价值

1、探索阅读习惯与人格的关系,促进和提高学校、家庭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视;

2、探讨阅读习惯培养模式,形成可推广方案,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3、补充和丰富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理论指导实践探索途径。

四、研究基础

在校长的领导和老师的努力下,我校的家长学校开展得比较出色,为新课题研究打下深厚的基础。

1、用快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我们把校本课题“快乐教育”中创造的方法、手段用于阅读习惯培养,把课题研究与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科学创新、和谐发展”。

2、家长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请家长全程参与研究,使不少家长素质已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新课题研究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成立了读书小组,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起“家长沙龙”活动,发挥学习型家庭的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家庭行动起来,从而构建起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区,为塑造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和健康品格,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以及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成为可持续发展人才而奠基。

3、在课题研究中的广大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为新课题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与措施

课题研究过程是整个课题管理的重头戏。我们高度重视课题过程管理,认真按照课题实验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活动: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0.8-----2010.9)

该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为:对我镇及周边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等现状实施有效调查,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课题申报;组织相关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5 建立实验班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开展工作研讨,提高研究人员理论水平,鼓足实验教师研究信心。

1、认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认真对本校高年级学生从课外阅读兴趣、范围、速度、方法,每天课外阅读时间、量,图书室借书及写读书笔记情况,课外阅读能力及收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出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普遍问题:

(1)有关学生的信息。

①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从调查问卷测试结果看,实验班只有23人喜欢课外阅读,仅占全班的32.6%,其中仅有16.2%的学生选择看课外书,68.9%的学生课外仅沉迷于看电视连续剧和动画片。

②学生课外阅读范围狭窄。在学生心目中,课外书就是作文书、连环画之类的书籍,阅读范围单一而狭窄。

③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时间和量都无法达到,更谈不上摘抄,写心得体会。从调查结果得出,我班只有很少的学生在坚持少量的课外阅读,且每次阅读量从未超过1000字,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④学校图书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借阅率仅有30%。

⑤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

(2)有关家长的信息。

①40%的家长认识上不到位,从来没有思考过学生的阅读情况。

②50%的家长行动上不支持,都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

③85%的家长影响力不够,因为绝大多数家长从事经商或体力劳动,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无法给学生以正确影响。

(3)有关教师的信息。

大部分教师疲于应试,布置学生读的几乎全是作文书,且多是要求多看多背,“题海战”仍处于“正在进行时”。

2、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确保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对实验班74名学生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家长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思想等严格把关,确保阅读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书籍。通过征求各位家长意见,从反馈信息看,大家一致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逐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共同督促,促使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3、为了提高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及课外阅读指导能力,我们加强理论、实践及操作方法的学习。学习有关课题知识:怎样填写课题申报书,教育科研系列培训内容;学习有关农村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相关的各级各类文献资料;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了解课标对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等。

4、建好实验班学生阅读成长记录档案袋。

5、该阶段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本期因节假日放假,各种活动的开展,加之期末考试提前,缩短了教学时间,所以大多数时间教师们都一直疲于赶进度,生怕进度没赶上而耽误总复习的时间,准备工作有些松懈。再加之课题研究刚起步,什么都要亲历亲为,任务繁重,所以主研教师觉得身心疲惫,实验班学生更是觉得疲劳和厌烦。家访的面不够宽,家访量有限,与家长沟通交流还不够深刻等。发现这些问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通过对课题组成员及时召开思想动员会,鼓足研究信心,并根据需要积极支持,使准备阶段研究工作顺利完成。

(二)课题研究实施和总结阶段(2010.10---2011.5)

针对调查得出的结论,课题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法,使实验班迅速进入了研究阶段,就解决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两大难题开展了如下工作:

1、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多数学生不愿意读书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才会将学生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只有帮学生学会寻找课外阅读的机会,让其从中获得信息,产生阅读的 7 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成了课题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①举行师生比赛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根据小学生不服输的心理特征,主研教师坚持举行了与实验班学生课外阅读比赛活动。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然后开展比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活动中,主研教师指导学生课外读书的方法,在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同时,教师也必须读,师生每读完一本书必须交流一次读书心得,谈自己阅读后的收获、感受,比谁能抓住故事主要内容,比谁的体会深刻,比谁的观点新颖,比谁读的课外书籍多。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充满了激情,特别是教师在“PK”中输给了学生,学生充满了无限的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此项活动开展后,学生们书包里的课外书籍日渐多了起来。《小学生学习报》《童话》《漫画》《故事大王》《少年百科知识》有之,关于习作的,科技的,军事方面的,经济方面的等各种书籍也有之,不少学生还把《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也带到学校来了。学生们相互交换阅读,一改往日课余追打无所事事的局面,学生坐得住了、静得下心来看书了。学生在家里与以前判若两人,变得爱读书了,不再那么痴迷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了。因此,还有不少家长打来电话询问老师给他们的孩子施了什么魔法。一年多来,主研教师也不知不觉陪同学生阅读了十多本书。现在,自觉看课外书已成为实验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次,师生比赛词句积累:教师每天必须带头说出至少三个以上成语,而且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学生只要每人每天能说出一个就不算输。一段时间过去了,“栩栩如生”等华丽的词句常常从学生平常的交流中脱口而出且用得恰如其分。最后,师生还比赛积累好句好段:教师每天必须带头积累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或一句名言警句达到背诵,学生每天积累一段好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检测学生阅读的“质”。几个学期下来,学生们一个个精美的笔记本上留下了自己阅读的足迹,当他们再次翻阅自己的劳动果实时,脸上写满了自豪,显得那么满足。学生习作中渐渐增加了许多好词佳句,写作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主研教师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很多是教师以前闻所未闻的。

如今在实验班级里师生共读已形成制度。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师生都已达成共识。

②利用学校图书资源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找不到合适的书”是影响他们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基于学校图书资源浪费现象,主研教师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定期带领学生选择书目,与学生共同学习。一年来共向图书室集体大量借阅图书几次,确保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通过多样化阅读活动形式,带动学生投入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之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班级建立了学生拥有图书目录(可随时添加新书目录),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家里拥有的图书带到教室来,学生间相互借阅,品种多样的儿童读物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也帮助有阅读兴趣却无书可读的学生解决了资源匮乏的难题。

③发挥榜样作用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利用学生从众、向上的心理,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杜甫、鲁迅、巴金、郭沫若、毛泽东等,还有如学生身边典型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通过大力宣传他们典型的读书故事激发了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的强烈兴趣,从而主动去课外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营养。

④设置故事悬念

借助“故事迁移”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师偶尔间撷取故事中的精形片段抛给学生,或开头,或结尾,然后将故事情节进一步渲染,声情并茂,娓娓道来,把学生带入一个或有趣、或刺激、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文学世界里,正当他们情感交集,津津乐听之际,嘎然而止,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要想知晓其间精彩,请阅“某某”书籍。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便是迫不及待地找到相关读物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如:我经常给学生讲三国中他们喜欢的人物的故事,讲到一半突然停止,如讲《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时,还讲了其它的水浒传的故事,这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读故事的另一部分,从而阅读整本书。

⑤借助课本延伸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借助课本延伸,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课外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让 9 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抓住课内指导,延伸课外阅读效果斐然。学完一篇课文后,根据本课特点和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选择与本课相关的读物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的多篇文章来读,还可以寻找同一题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比较对照读。

⑥发扬自主阅读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课外阅读中老师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读物(当然所选择的书本要求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向上),自由阅读,自由笔记,自我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喜好,让学生成为了阅读活动的主人,既实践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理论,又有力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之兴趣。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动机,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了课外阅读。通过学生多读书,以外促内,既培养创新能力,又提高其语文素养,既让这部分学生阅读兴趣倍增,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⑦利用成果展示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如:

(1)剪贴展览。教指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而自己又喜欢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让学生在同学们的赞许声中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摘抄展览。教师指导学生把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摘抄下来,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优生更好,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

(3)手抄报交流展示。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插图,一学期一次;课题实验研究以来学 10 生共计自办手抄报四期,自发办黑板报三期。每次成果展示,都给学生平添了无穷的兴趣。

(4)读书心得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利用语文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评比,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交流心得,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2、怎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有人说过“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生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好习惯会使成功不期而至。”实验班通过以下措施,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①方法指导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方法”犹如航标灯,会给学生找到成功的捷径。于是,主研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课内指导课外,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相结合,教给阅读方法。然后督导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勤做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良好阅读习惯。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学会阅读。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②动手操作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耐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后倍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当学生看见自己的劳动果实越来越丰厚后,兴趣会大增,自然会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主研教师通过教会学生做剪贴本和摘录本,既鼓励那些好读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兴趣欠浓的学生加油努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在不断“操作”中逐渐养成。

③品尝成功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认为感受成功的喜悦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研究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所得应用于实践,把自己 11 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然后让优秀习作作者谈自己的经验,教师及时鼓励,做到了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所有学生明白了是广泛课外阅读之法宝使自己作文水平得以提高,品尝到了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渐渐地开始主动找书读,自主阅读意识越来越强,不知不觉间广泛课外阅读的习惯就这样慢慢形成。

④加强督导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任何人都有惰性,每一种较艰难的良好习惯都必须通过自己潜意识地培养,或在外力的监督作用下才能形成。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主研教师通过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小组检查、家访等形式检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形成了制度,坚持不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意志,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1)“每日阅读”。每天课外读书时间不得少于半个小时,很多学生睡觉前自觉阅读三十分钟以上已成习惯(通过告家长书和家访取得家长配合),并做好每日阅读记录,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展示。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实验班还规定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交流阅读情况;提醒学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大量读课外书;2)“课前五分钟”。

实验班坚持每日 5 分钟左右的听说训练,时间安排在新课学习前,让学生按座位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既锻炼了学生胆量,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3、本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初始阶段同学们感到新鲜、好奇,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高,但“三分钟的热情”后,不少学生就不能坚持了,出现“畏难”情绪,中等生、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偷工减料”、“敷衍塞责”、索性干脆不读。具体表现在每日阅读记录、好词佳句的摘抄、写读书笔记、做剪贴本等的质和量上。这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去很好阅读课外书籍,阅读习惯养成何以得成?面对如此局面,一方面,主研教师继续树立榜样,发挥榜样无声的作用,同时主研教师自己也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良好的阅读氛围感染了这部分学 12 生又开始坚持阅读起来。第二,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教师、小组长、家长形成合力督促落实有“畏难”情绪学生的课外阅读。第三,与“畏难”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讲解一些青少年励志故事激励他们知难而进、持之以恒。第四,抓住“畏难”学生的点滴进步,找准闪光点,不吝啬鼓励、表扬的语言,让其获得成就感,从而喜欢课外阅读,逐步养成习惯。课外阅读还对课内阅读学习产生了辐射作用,实验班不完成作业的人数急剧下降,从十几人降到几人,目前只有极个别学生偶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其余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能坚持认真完成。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课题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1、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丰富了教师知识储备,开阔了教师知识视野,提高了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水平。在本次实验中,教师们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醒过,教师们都深刻意识到必须多读书,不读书就要落后,都觉得很难想象一个远离课外书的老师,根本不可能向学生推荐好书,也无法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已成大家共同探讨实践的话题。部分实验老师在报刊上也发表了论文,如《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语文素养》发表于《运河报》,《借助“有形”的朗读 提升“无形”的语感》发表于《运河报》,《让书香飘满校园——谈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发表于《七级天堂》

2、学生已经产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调查,实验班级100℅的学生都喜欢上了课外阅读,普遍认为课外阅读使自己受益匪浅,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各种能力,改善了人际关系,增强了自信心,爱上了学语文。书也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同时,各自对课外阅读的解读又是那么的个性鲜明

此外,课外阅读还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速度,现在实验班人人的阅读速度都达到课标要求,每分钟均不少于300字,甚至不少学生已超过这个标准。

3、学生课外阅读面大大拓宽。现在实验班学生已不再是只看故事性极强的书籍,漫画、连环画、中外童话、科普读物、中外名著、古今诗词、优秀作文、名家名篇、中华散文„„都已成为了学生的最爱。在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同 13 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每个学生每期至少阅读3本课外书,部分学生达到两周一本,学生人人有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手抄报、剪贴本、好词佳句本、课前五分钟交流记录等

4、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学会了有目的地选择读物;学会了主动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学会了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学会了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养成了阅读中查字典(或其它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了圈点勾划,记笔记的习惯,养成了每日阅读的习惯。

5、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养成。正如一位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6、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落落大方、敢于质疑、回答精彩等表现赢得了听课领导、老师一阵阵的掌声。

7、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现在,学生一有空,就会手捧一本喜爱的书籍,在教室,在寝室,在家里,在阅览室,看得爱不释手。如今实验班已经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8、构建了新的班级文化氛围。实验班学生一改往日课余追打,无所事事的局面,坐得住、静得下心来看书。“孩子回家以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变得爱读书了,不再那么痴迷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了。”家长们与教师碰面后首先反映的话题就是这个。

9、影响了其余班级的学生,书香校园正在形成。实验班学生的疯狂阅读影响了其他班级学生。从学校图书室的统计来看,其他班级办理借书证的学生已达到90℅,图书借出率提高了近十个百分点。

10、改变了家长观念,多数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实验班学生家长为孩子购买书籍、征订报刊比例由原来的9.4℅上升到83.3℅,14 有二十余位家长还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比赛阅读收获,互评阅读笔记。学生真正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1、基本找到了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习惯培养的可行策略。即通过举行师生“PK”活动,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发挥榜样作用,设置故事悬念借助“故事迁移”,借助课本延伸,发扬自主阅读,利用成果展示等有效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之兴趣;通过阅读方法指导,动手操作,品尝成功,加强督导等有效措施促使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得以养成。

1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主研教师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大了,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连续两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并在市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同时,通过这一课题的开展,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使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增强,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并为该校今后的课题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八、对本课题研究的一点讨论和分析。

1、课题的开展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阅读习惯得以养成,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扎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更快,从而加速了班级学生阅读水平的两极分化,给部分学困生造成了压力。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研究。

2、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思想上十分支持子女阅读,但是在具体行动上不是很关注,比较依赖于学校老师,而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需要在校外在家中的阅读才能保证。家长如果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督促检查的方法,往往会造成有些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达不到一定的阅读质量。再加上学生阅读习惯必须较长一段时间的坚持才能形成,对于部分意志不够坚定,刚刚养成的习惯仍需家长的督导。如何更好地争取每一位家长的配合还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努力培养一个个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村应该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3、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在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积累阅读经验等方面作出了一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如何处理好课内与课外、阅读与活动、家长与学生等方面的关系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究。再者,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课题的结题不是阅读研究的终止。阅读习惯良性发展等是我们即将研究的课题。实现“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事要做

第五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策略与习惯养成的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策略与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哈尔滨市华兴小学课题组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渠道。“十二五”期间,华兴小学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入了我省小学“中外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阅读行动计划”课题研究。子课题是《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策略与习惯养成的研究》。

几年来,我校也曾经开展过许多课外阅读活动,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做的不够全面。加入我省课外阅读课题后,以课题为牵动,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入。课题于去年下半年启动,目前研究已进入推进阶段,取得了一些阶段成果。

一、研究准备阶段:找准解决重点,夯实实验基础

(一)课题培训重在提升认知,掌握相关技能

课题开题论证后,我校课题组从两方面进行了培训:一是带领全体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建议》及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课外阅读的内容,深刻认识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成长的作用。二是进行专题培训,帮助教师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和指导策略。

(二)问题调查重在问题分析,确定研究重点

开题之处,课题组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做了问卷调查分析,根据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读书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学生在选择数目时大多以故事书为主,读书种类单一;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阅读收获不大。

在分析得出以上结论后,课题组把研究内容明确定位在知道课外阅读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上。学校“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子课题组经过研讨,明确了不同年级研究的内容,分年段制订了《课外阅读行动计划》,力求课题的研究更实际、更合理、更科学。

(三)宣传动员重在家长参与,形成家校合力

课题组教师一致认为,若要落实好课题研究的内容,除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自我努力外,家长的支持配合非常重要。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动员全校家长参与课外阅读,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和期末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讲解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让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在家长中发起亲子阅读的倡议,让每一个家庭都行动起来,在亲子共读中与书同行。

二、课题实施阶段:抓准突破点,打开实验局面

在落实课外阅读行动计划的过程中,课题组结合学校的教研活动,边研究边实践,抓住以下突破点,不断推进有效课外阅读的进程。

(一)精心设计阅读环境,引领学生走入阅读天地

在打造书香校园建设中,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楼廊的每一块空间,为广大师生提供有价值的阅读信息。我们在孩子们经常行走的楼梯两侧,为孩子们提供了20个人生必读故事,孩子们每天经过这里,都会驻足阅读,细细品味。孩子们从中领会并感悟了人生中的许多哲理。学习三层楼的长廊中,那一幅幅从经典中摘录的语句时时在传播着厚重的传统文化。

走入各班教室,无不散发着浓厚的书香气息。班级的“书香园地”展出的是学生的摘录作品、读后感及读书手抄报等。学生时常抬头仰望自己的得意之作,品赏自己辛勤阅读的收获。

(二)开设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实行课程化管理

实践表明,开设稳固的课外阅读课程,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渠道。从今年起,我校把课外阅读课纳入了课表,每周一节长课时,每天一刻钟短课时,有专人兼课,保证读书时间,在全校形成阅读的浓厚氛围。每周的一节长课时,低年级一绘本阅读为主,中高年级以阅读和交流童话和长短篇故事、历史等科普读物为主。每天的一刻钟短课时,主要以经典

诵读为主。课外阅读课的开设,将以往零散的、无序的阅读,变为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学生们在课上能及时得到老师对优秀读物的推荐、读书方法的指导、读书收获的分享、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学校将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常态课进行管理,随时听推门课,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课评,并计入对老师的考核绩效。

每学期末,全校各班进行经典诵读的展示汇报活动,从中评选出经典诵读最佳班级和诵读小标兵。

(三)推荐适合读物,提供阅读资源

课外阅读读什么?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差。如今的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有责任将优质的精神食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推荐工作,我校的做法是:

1.利用假期,课题组组织各学段老师将语文教材中来自于长篇作品片段的课文筛选出来,确定出本学期向学生推荐哪本长篇作品,让学生一开学就读起来。在学生对长篇作品呢有了一定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在学课文,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到位。

2.每学期初,学校都要精选一批有一定阅读价值的读物,作为必读书目向各个学年学生推荐。阅读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优秀读物,其中包含:寓言、诗、中外名著等读物,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3.丰富学校图书室和校园网上电子书资源,每天中午开放阅览室,微机室。

学校采用滚动式阅读法,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向学校借阅图书。学校的阅览室每天向全校开放,每当中午,阅览室里坐满了如饥似渴读书的学生,那里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阅读基地。网上阅读时,各班学生按照学校安排好的阅读时间表,进入图书室或微机室阅读,并填写“课外阅读记录表”,记录读书收获和感悟。

(四)开展课例研讨活动,提炼课外阅读策略,提高阅读实效

1.以“读书课”为载体,提炼课外阅读策略,将课外阅读教学研究常态化。课题组每月定期组织不同课型的“读书课”观摩研讨,及时提炼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组先后研究了不同年龄的阅读指导策略。针对一、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理解力不强的特点,引进绘本阅读,以师生共读的方式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在基本可以自主阅读的情况下,老师带领学生共读一本,按照“好书推荐——导读推荐——交流提升”的流程展开课外阅读的教学。

由于很多经典读物往往并不浅显,它们的深刻性沉睡在文字中,如果不点破,学生是感受不到的,学生的阅读往往是浅层阅读。因此,学生自读基础上的共读交流,室提升学生阅读品质,关注读物核心价值的有效手段。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

掌握阅读方法是高质高效阅读的前提。在具体的阅读环境中,教师们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引领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时,要求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在书中勾画语段,并批注的读书习惯;略读时,要求学生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概括大意,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规律。同时,帮助学生根据读物特点、以及阅读的需要,灵活地选择跳跃法、摘录法等适宜的阅读方法。

在读书交流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掌握读书笔记的方法。本学期,学校重点推广读书储蓄卡的使用,根据不同年段学情,读书卡上设计不同的内容。低年级要设摘抄专栏,以摘抄文中好词好句为主;中年级既设摘录精彩段落专栏,又设读书最突出收获专栏。高年级,在学生养成精彩章节批注的基础上,以写读后感为主。班主任老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交流,不断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

(五)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展示阅读成果,品尝阅读乐趣

本学期,我们将班级读书活动与学校的“书香校园”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从而巩固阅读成果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在学校层面,每周四的晨会时间,校电视台定期开展“名著导读”活动,邀请曾读过名著的同学组成的“小小讲师团”,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导读经典名著。每学期,学校都要举办“读书争霸赛”、“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各类主题竞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2.在班级层面,充分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比如,在课外阅读汇报课中,开展“好书推荐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它既反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又促使孩子持之以恒、深入地进行课外阅读。

3.在学生层面,设立读书储蓄卡。学生没读完一本书,填写一张储蓄卡,到期末看谁存的卡多,谁得的评价星多,这些数量作为评选读“知书爱书小标兵”的重要依据民。同时,储蓄卡的内容也是读书收货的内容,可以定期在全班交流。这些方法对学生有很大的作用,使学生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热情。

(六)学校联手,促进课外阅读习惯养成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都在家中进行。我们只有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和督促,课外阅读才能有实效。为此,学校以“读书储蓄卡”为载体,及时联结家校沟通反馈。我们在读书储蓄卡中设计了“家庭读书反馈栏”,请家长填写。(PPT)学校每周在课外阅读课上,组织学生在小组间展示阅读储蓄卡,及时掌握家长的反馈情况,并跟进评价,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前一阶段的研究,课题组在不断实践反思中,梳理出以下有效课外阅读的成果。

(一)初步探索出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1.低年级绘本阅读“三读法”。即:一读封面,了解信息,想象情节;二读全篇,话题聊书,交流体会;三读细节,情感升华,获得启迪。其中,在读全篇,话题聊书,交流体会中,我们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叙述与补白、猜测与印证、表演与体验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把绘本读懂。

2.中高年级读本导读活动“一个系列”。即:激趣荐书、方法指导、推进阅读、摘抄积累、成果展示、反思阅读。我们将这一系列读书活动归为“好书推荐课”、“读书指导课”、“读书汇报交流课”等不同课型,深入研究各课型的指导策略。

3.针对不同体裁的读物,课题组还研究出了专题性阅读指导策略,如“科幻故事导读策略”、“成长小说导读策略”及“如何进行有实效的读书交流”等策略。

(二)针对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备课设计,课题组总结出备课“五步法”

以上课外阅读课备课方法的提炼,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教学效率,指导课外阅读逐步走向深入。

学校每周在课外阅读课上,组织学生在小组间展示阅读储蓄卡,及时掌握家长的反馈情况,并跟进评价,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初步建立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以评价促读书习惯养成《好孩子争章手册》是华兴学子人手一册的评价量化本。其中在学习小标兵评价中,有一项为“知书爱书小标兵”。各班根据学生日常读书储蓄卡的摘记和交流汇报情况,每学期评一次“知书爱书小标兵”。凡是连续三次以上获得此项小标兵的同学,可以获得好孩子绿色奖章,再升级可获得好孩子红色奖章、好孩子金色奖章。在读书活动中,学生每学期都会在争章手册上留下冲击金牌的足迹。“知书爱书小标兵”的评选,很好地发挥了评价的促进

功能,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正在悄然养成。

(四)学生阅读水平有所提高,良好读书习惯逐渐养成在有计划、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中,许多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伴随着读书量的积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阅读习惯已逐步养成。

回顾课题研究状况,我们清楚地看到,研究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得不够,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明显差异,还没有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自觉快乐地读书的目标。有些阅读课还缺少有效策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这些问题将是我今后研究中要努力改进的重要方面。

总之,在实践中我们还是初探者,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但我们相信,在总课题组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的课外阅读研究会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谢谢大家!

下载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习惯养成的策略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能建设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书桌是每天和孩子们最亲近的物品之一,因此保持书桌整洁,有利于学习井然有序地......

    小学生一心向学的习惯养成研究

    小学生一心向学的习惯养成研究摘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素质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的主题。在全社会教育的大背......

    小学生习惯养成演讲稿

    小学生习惯养成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培养良好习惯,争做合格学生》。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

    小学生习惯养成标语

    小学生习惯养成标语1、美丽校园是我家,清洁文明靠大家。2、船欲远航先扬帆,人欲进步先努力。3、一花一草皆风景,一举一动铸文明;时时刻刻重环保,绿色家园更美好。4、养成好习惯,快......

    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山区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边远山区农村家庭。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自主......

    《小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党的“十五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对学校的要求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微型课题:《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幼儿园戴佳、叶婷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研究综......

    小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课题的提出1.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而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好书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