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体系建设研究[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0:1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体系建设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第一篇: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前言

近年来我省道路货运行业发展迅速,货物运输量呈现加快增长态势,货运结构也越来越和市场需求方向接轨,货运能力大幅提高,各方面态势均越来越好,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趋势和特点:(1)货运增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现状分析长稳中有快,增速明显。(2)公路运输仍是货运主要手段。(3)交通设施的完善为货运能力的进一步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货运信息化(电子货运)趋势明显。但同时也看到伴随着其发展,货运诚信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自从200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信用浙江”理念以来,浙江省在企业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浙江省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可以说是浙江省企业信用建设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的诚信建设也开始兴起。

一、浙江省道路货运行业诚信现状分析

浙江省道路货运企业诚信状况总体而言,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现阶段呈现如下特点:

市场经济体制下,道路货运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诚信的建设,诸如企业承诺、信用担保、行业自律等一些诚信手段已被企业采用,尤其是加入WTO以后,货运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道路货运企业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视诚信——这种难以衡量其具体价值的无形资产的建设,我省道路货运企业的群体诚信有了很大的提高,诚信经营已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如:为了有效预防金华市道路货运市场中存在的炒卖货物、途中甩货、调包等种种不良现象,金华市道路货物运输业推出了“诚信运输(服务)活动”。

另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也积极推进行业诚信建设。2006年,浙江省交通厅为响应交通部有关指示印发了《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修订)》(下简称《办法》),并根据此《办法》考核结果给全省的道路运输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信用考核结果,作为道路运输企业审验、确定经营范围、线路招投标、线路审核、企业资质评定、站级核定的主要依据。再如:2003年金华市运管处统一制作了《监督岗》、《承诺服务公约》、《操作规程》、《托运人须知》等规章制度。

二、浙江省道路货运行业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浙江省道路货运业诚信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以及企业自发的一些诚信举措,道路货运诚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省的货运企业诚信状况还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货运企业各种非诚信行为还时有发生,报纸新闻上也经常有关于货运诚信缺失问题及相关事件的报道,承运人携货不知去向,货物被掉包等等事件也屡见不鲜。“诚信贫困”、“诚信危机”已经成为困扰货运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许多企业和货主都深受其害。通过对我省货运市场的调查和总结,具体来说,目前我省货运行业诚信方面的问题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事前非诚信行为

事前非诚信也即货运业务交易双方在确立交易以前发生的非诚信行为,又可分为以下几类:1)制造假资质。此类行为情节严重的是为骗货,情节轻的是为做成交易。主要是利用假的机动车牌照、假的行车证和驾驶证、还有假的身份证等来达到其目的。2)夸大自我能力。通过鼓吹自身并不具备的能力和水平,给别人造成假象,并以此达到自身目的。

(2)事中非诚信行为

这类行为也可称为合同履行中的非诚信行为,按照情节轻重又有以下几类情况:1)偷货盗货。2)中途加价。此类问题发生频率较高,常以各种非客观理由提出加价,甚至以此要挟货物托运方。3)因非客观原因导致的时间延误。货运中除因天气等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的时间延误以外,由于一些非客观原因导致的时间延误,如中途将货物进行转包造成的时间延误,导致未能按合同要求时间将货物送达,给货主造成损失。

(3)事后非诚信行为

事后非诚信行为主要是指运输过程发生后,对于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事后并未担当相应责任,或者并未按照合同相关条款履行责任。又可以分为:1)事后赔偿的问题。对运输过程中因为货物运输方的原因造成的货损货差等问题未担当责任,或不按合同上所协议的条款进行赔付。2)货款未按时支付。在调查中,货运企业普遍反映存在货主货款未按时支付或运费积压拖欠的问题,给货运企业的资金运转造成一定困扰。

2.浙江省道路货运行业诚信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

基于上述对浙江省道路货运行业主要存在的诚信问题的分析,经过总结,总体来说货运行业非诚信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利益的驱使

一些货运公司在追逐利益时,不惜损坏客户的利益;也有的为逃避一些规费税费或者降低营运成本,使用报废车辆运输或者超限超载,无视客户货物的安全。

(2)企业内部管理不足

许多案例都表明,如果货运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话,非诚信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企业内部管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货物承运人把关不严,准入门槛过低;2)不注重对下属员工的诚信教育;3)企业缺乏非诚信惩戒措施;4)企业缺乏对客户投诉的处理机制或相关规定。

上述这些问题都和企业内部管理有关,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缺失或管理漏洞而导致企业非诚信事件发生的这种现象应该得到货运企业的高度重视。

(3)监管的缺失

货运行业的诚信问题和货运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也有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准入监管尚存在不足。一部电话,一个房间就能成立一个货运(货代)公司的现象也不少见,调研中,这样的货运(货代)公司发生诚信问题的情况比较多。2)赏罚力度还不够。虽然监管部门也一直重视在行业内提倡和实施“惩恶扬善”,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赏罚力度还不够。一些货运公司在发生不诚信行为后,受到相关部门的惩罚,远小于其因不诚信带来的利益,未能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

(2)货主自我保护意识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货运诚信问题如果货主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就能避免,货主自我保护意识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收货时未仔细检查货物,使后期的索赔困难重重。2)选择货运公司时不慎重。很多货主在损失发生后,去了解货运公司情况才发现对方信誉本来就不佳,自己选择失误。

三、建设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体系

针对上文所述的我省道路货运存在的一些诚信方面的问题及根源,行业和主管部门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并出台了相应的一些政策。如交通部2006年颁发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以及2007年颁发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办法》等等。但是关于道路货运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还是很少见的,对货运行业整体的诚信建设还几乎是空白的,因此,有必要进行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体系的建设。

根据前面对我省道路货运现状和诚信建设现状的分析,以及国内外诚信体系建设的比较与借鉴,针对浙江省省情与道路货运行业的特点着手构建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体系。

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体系应是一个综合、全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且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具体说来,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体系可分解为以下六大方面(子系统)的建设:法律法规系统、诚信征集系统、诚信评价系统、信息披露系统、诚信奖惩系统和培育货运诚信文化。见图1:

图1: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体系建设框架图

下面将分别对这六方面的建设进行更深一层的阐述:

1.法律法规系统

制订和完善诚信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执法机制,能够保证和规范诚实信用关系,为货运行业诚信制度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法制经济,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是市场有序运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诚信征集系统

浙江省由于市场化的征信机构并不突出,因而并不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因此在选择征信模式时主要应考虑公共征信模式,以公共征信模式为主。

3.诚信评价系统

诚信应该包括两个要素——诚信能力和诚信记录(见图2),诚信能力是指企业将来是否具备有保持良好信用水平的能力,诚信记录是反映企业是否积极主动履行自己承诺,从而使其保持着良好的诚信形象。这两个要素是构成诚信的不可或缺的要素,缺一不可,因而在构建货运诚信指标体系时,应从这两方面着手。

图2:诚信内涵要素

4.信息披露系统

信息披露系统和诚信征集系统是紧密相关的,建立征信体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诚信信息披露,使人们了解货运企业的诚信状况,消除有关诚信信息的不对称状况,营造没有诚信就无法生存的行业氛围,并通过诚信网络来放大和强化这种行业氛围。一方面,失信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使其失信成本远远大于所得;另一方面,要靠诚信信息披露和网络传播迅速的特点,增加社会监督力度,促进企

业和个人自觉遵守信用。法律是事后惩罚,诚信则是事前约束。

5.诚信奖惩系统

货运诚信奖惩系统是指通过对货运诚信度高的企业或个人给予奖励,同时通过对货运诚信度低的企业或个人给予惩罚,从而对企业和个人诚信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通过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采取社会、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惩治措施,对严重的失信行为,依法曝光或给予行政处罚、经济制裁;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得不偿失。同时联合各级司法部门,加大对严重失信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守信奖励的制度和机制,对诚信优良的企业和个人,可在信贷、工商注册、税务等方面相应给予优先、便利或一定形式的奖励,以促进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局面。

6.培育货运诚信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同时,良好的诚信环境是诚信经济发展的基础,诚信环境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市场,对货运市场来说也是如此。

根据研究,在法律法规方面建议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联合立法相关部门建立《浙江省道路货运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发布管理办法》、《浙江省道路货运企业诚信信息披露办法》等,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企业信用信息的分类和发布、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的监督等内容作说明和相关界定,以利于以后对信用各环节的工作提供指导明确方向;

在诚信征集系统建设方面,先选取适合浙江省情的公共征信模式,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确定货运诚信信息征信的范围,并组建征信机构;

在诚信评价系统方面,主要针对其核心——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设计货运行业的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在信息披露方面,主要研究了信息披露的内容、范围、渠道以及对信息披露的相关管理;

在诚信奖惩系统方面,得出对诚信行为的奖与惩之间,更要着重于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的建立,并结合了多重奖惩机制;

在培育货运诚信文化方面,注重以诚信为中心的货运市场道德建设,形成货运市场道德规范,并努力增强货运行业各主体的诚信意识,以此带动和促进整个行业讲诚信风气的健康发展。

课题组组长胡森

课题组副组长胡奕军

课题组成员林建良、江永贝、江建达、许应荣、张普聪、钟懿

第二篇: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体系建设机制

诚信是人们的基本道德观念。“诚者,天之道也《孟子·离娄》”,“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学而》”,表明诚信是自然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规律;“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荀子·议兵》”、“信,国之宝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则强调了诚信之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2001年,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提出在全社会建立诚信体系的目标。检察诚信是指检察机关及检察工作人员在行使法律监督职权时,忠于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检察权行为准则,依据职权设立的宗旨、目的、范围、程序,诚信履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不但有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法律信用的任务,也有通过自身公正执法行为树立司法诚信形象的责任。因此,检察诚信应当是具有基础性和保障意义的诚信,是社会诚信的范本,直接影响着国家机关和诉讼当事人的诚信建设。

一、检察诚信的价值蕴含

(一)检察诚信的法理价值蕴含

古代诚信是建立在哲学道德层面或小范围的商品交易中,现代诚信则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现代诚信不只是熟人之间的“诚信”,更多的是符合法律预设的陌生人之间的诚信。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之所以诚信遵守法律,原因在于能够通过遵守法律实现自己的利益。在法理学的发展中,利益曾被视为法律生活的中心概念,边沁提出“法一般的和最终的目的,不过是整个社会的最大利益而已”,到耶林认为“权利作为法的目的和法的根本标志,而权利就是法上保护的利益”;从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到赫克构筑起利益法理学,再到庞德将法的功能限定在调节、调和、调解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利益被认为是法律生存的真实意义。其实法律将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以条文形式确立下来,就在于将当事人之间的可期待利益以国家强制力形式予以保障,要求当事人予以诚信履行。在刑事领域,法律将何种行为构成犯罪及受到何种处罚,以明文形式予以规定,要求司法机关做到依法定罪,依法处罚,诚信司法。在诉讼领域,法律将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予以明晰,要求当事人在庭前准备,庭中审理,庭后执行,诚信履行,实现法的利益归属和秩序安排。从构成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这两条主线看来,个人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他人义务的诚信履行,自己义务的诚信履行有利于他人权利的及时实现。因此,诚信是贯穿于法律制定、运行的每个步骤,是法律利益实现的精神资源。法律作为利益的调节器,其实现过程也就是法律利益调节、调和、调解功能得以信用证明的过程。

(二)检察诚信的法治思想价值蕴含

诚信从道德术语转化为法律术语,反映的不仅是法律规范在文字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法治思想的深刻变化。诚信执法、诚信司法、诚信守法诉说着清晰的法治思想脉络——德治、法治、德法合治。

1、提倡检察诚信建设是对传统德治思维的扬弃。传统的德治有两大根本条件,一是宗法社会结构使“尊、孝、亲”宗法伦理和“诚、义、礼、信”等处世道德能融为一体。二是道德与刑律合为一体,刑律被等同于法律,从而借助法律的强制力推行道德成为可能。在传统德治两大根本条件均已经不复存在的当下,德治精神却因认识论上“否定之否定”被普遍运用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德治国主要是要求领导干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破除“官本位”意识,养成“守法公民”意识,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诚信本质就在于要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任何自己的私利”、“甘做人民公仆”等话语转化为每一位权力拥有者的实际行动。检察诚信要求检察人员对待职权应当以甘做人民公仆的意识,公正无私、执法为民。

2、提倡检察诚信建设是对现代法治思维的拓展。法律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但有了法律并不等于有了法治。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但在强制力被滥用或缺损时,法治便遇到了障碍。法治思维的首要命题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要求人们以已有法律做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实现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换言之,就是法律规定的内容必须被实现(也称法律实现)。法律实现过程具体可分为执法、守法、监督等形态。检察诚信顺应了法律实现的要求,检察诚信要求检察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应严格依照权力设立宗旨、目的、行使范围、行使程序等规定,诚信履行。

3、检察诚信建设是德治与法治结合共治的标本。德法合治不是一种理论的杜撰,而是有其外在的历史依据和内在的规定性。首先,中国两千年礼法合一的法治发展历程和西方的自然法与实在法的思辨历史说明了德法合治具有相当的外在历史依据。其次,德法合治具有内在的规定性。法律是一种外在的他律性规范,道德是一种被内部化的、自律性规范;法律着重于抑制人的非理性,道德则更多的倾向于激发人的理性;法律依靠强制力实现自身的预期目标,而道德则依靠内心服从及社会舆论实现着自身主张。人类历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纯粹的法律之治将会因强制力过于泛滥而陷入逆反困境,纯粹的道德之治将会因为道德多元和道德相对而陷入虚无和混乱困境。因此,现代社会的最佳治理途径是道德与法律的结合之治。法律与道德基于人的本性多元而存在的,各自独特的功能恰恰是相互弥补的。通过道德,能够将法律的外在、他律规范内化为行为者的自律性规范;通过道德,能将法律所抑制的非理性调适为行为人的自觉理性;通过道德,能将法律的强制后盾消解为行为人的内心服从和社会良好舆论。

检察诚信以道德表述的形式将法律关于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义务性规范内化为检察人员的自律规范。呼吁检察人员诚信检察,将法律实现过程的所可能出现的非理性行为,以诚信履行法律设定检察权的宗旨、目的予以消解。

二、检察诚信建设的现实依据

(一)形势发展和法治建设呼唤检察诚信——必然性

公正是法律永恒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执法不公不廉很容易引起民怨甚至激起民愤,最终导致政法机关形象乃至党的形象受到损害。在今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政委站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从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着手,明确把公正廉洁执法作为全国政法机关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

公正廉洁执法就是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尽管检察职权拥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但并不意味当然地拥有人民群众的诚信认同,法律监督的公信力还是源自于司法公正。检察诚信正是体现和包容了公正廉洁执法的实质内涵,要求把“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检察人员行使职权的自觉行为。通过诚信为人,真正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和法律,忠于人民的检察事业;通过诚信执法,真正做到崇尚法治,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通过诚信守纪,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徇私情;通过诚信与民,自觉服务保障民生,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良好形象。因此,在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建设中,打造诚信,维护诚信,实践诚信既是时代的理性呼唤,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检察职权行使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必要性 在法治环境中,作为公权行使一方的检察人员对自身权力的观念应当是保守和积极两向兼备。检察人员通过保守观念实现对权力恣意行使欲望的抑制,通过积极观念实现对行政权、审判权滥用的抑制。但是出于个人价值判断、好恶或者源于对私情、私利的追求而违背职责要求的现象并不罕见,少数检察人员或凭借法律话语权的掌控优势,对诉讼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设置障碍,或任凭传统人治思维惯性,向当事人进行权力“寻租”,都无疑在破坏着检察诚信。从社会学角度看来,当事人都是在现实法治环境下形成对权力运行、权力机关的看法,并进而决定着自己的诉讼行为选择。其实,在法治环境中,诉讼当事人应该意识到自己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法律权利义务,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端、维护权利。但现实中一些诉讼当事人的做法却截然不同,总是有部分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在具体选择上体现着对检察机关或者检察人员的不信任,当事人及其亲属千方百计疏通关系、送礼行贿的事例时有发生,试图动用权力运行潜规则,通过各种非诚信手段实现着自身的非法目的。因此,检察人员的价值理念取向、当事人自身法律意识及行为方式选择共同决定了检察诚信建设的重要与艰巨。

三、检察诚信体系构建

检察诚信体系构建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既需要思想认识层面的不断深化和提高,也需要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循序渐进的持续发展。

(一)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诚信需要一个稳定的载体,用于记录和传播诚信及违背诚信的人和事,从而给诚信者以持久的荣誉和信赖,给人们对违背诚信者以疏远和警惕”。在高检院新近出台的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把检察人员执法档案建设列为加强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这也为检察诚信提供了最好的载体。执法档案的价值与诚信建设的目标一致,诚信建设的要求也与执法档案的目的呼应。因此,将检察诚信与执法档案有机融合,把检察诚信细化为执法档案的具体内容,通过客观真实记录检察人员在检察活动中是否诚实守信、依法办案、诚信履责、规范行为,进一步强化对检察人员的考核监督和科学评价,增强干警依法办案、廉洁从检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打造一支诚信为人、诚信执法、诚信守纪、诚信于民的检察队伍,不断推进检察工作的发展。

1、客观真实记录。诚信需要行为作为表征,行为需要文字作为历史档案。将检察人员的诚信履职行为以文字、图像、照片等形式予以记录并形成档案,实事求是。诚信并非检察领导人员特定义务,而是每一位执掌公权的人员应尽的义务。诚信档案应当由检察人员个人申报和相关部门搜集。

2、内容全面详尽。诚信档案应当有详实内容,客观而全面的记录检察人员在诚信为人、诚信执法、诚信守纪、诚信于民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诚信执法、诚信守纪要求检察人员以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作为检察诚信的核心内容,以案件质量考评等级优劣、办案用时情况为档案资料形式。诚信于民要求检察人员除了检察工作之外,要积极参加所在社区活动、进行工作之外的守法情况在人民群众中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守法行为征表检察人员的法律信用。

3、考核评价实绩。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检察诚信的引导、激励、保障机制,使诚信者受到尊重、奖励,使不诚信行为受到监督、谴责和追究,对违法违纪的行为严肃依法处理。对每位检察人员的诚信程度评价与奖励、职级等挂钩起来,通过强化不同阶段的考核,突出诚信评价的重要地位,促进和增强检察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营造诚信工作氛围,培育检察官公正廉洁的品质

检察官的工作环境是否能为其提供独立的行为空间直接决定了其公正廉洁的品行是否能够养成。除拥有自身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外,检察官的外部工作环境深刻影响着自身道德支配,尤其是检察机关行政领导的引领作用。检察机关的领导可以运用自身行为,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以务实诚信的工作作风引导自己下属保持诚信品质;以严守纪律、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向下属公开承诺,主动接受下属评议和监督。检察机关的领导还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方式与各检察人员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和廉政建设责任书,就检察人员遵守政治纪律、办案纪律、履行工作职责、服从管理等方面做承诺,以行政管理方式激励检察人员树立诚信意识和履行诚信职责。

(三)开展检察文化活动,促进诚信检察建设

诚信建设不仅可以依靠行政管理的体制问题来予以营造,还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将诚信融为检察人员的日常生活方式,让检察人员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接受检察职业道德和检察官形象的教育、熏陶、引导。通过文化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引导激励其他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灌输诚信知识,掌握诚信原则,提高诚信意识,切实领悟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以诚立业,以信兴业的真谛,着力构建检察诚信文化,为检察队伍建设注入诚信理念、诚信内容。

(四)强化组织保障,建立诚信推进机制

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确定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的契机,检察机关将诚信引入到检察工作机制中。通过设置组织架构,建立检察机关诚信评价体系,并根据岗位、人员变动及时进行调整、充实组织架构。通过诚信领导小组对下属检察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检察人员的诚信等级,并通过日常考核监督,引导检察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确保诚信档案的各项考核内容落到实处。

第三篇:诚信体系建设

2011年息烽县餐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011年工作部署,组织实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工信部消费[2010]549号),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特制订2011年息烽县餐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1年推进餐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全面铺开、选择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全县餐饮行业加快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在乳制品、肉类食品行业开展诚信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到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行业企业,加强诚信标准宣传和贯彻指导,加快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制定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营造食品行业诚信氛围。

具体工作目标是:组织指导县城内246家餐饮企业按行业标准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其中示范街餐饮企业100%建立并实施诚信管理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协调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在上级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与公安、教育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动。二是成立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简称“诚信办”)。诚信办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具体负责制定工作实施计划、组织专家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审核并管理企业诚信信息和评价机构备案信息、建立并维护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组织开展标准制(修)订和升级等工作。三是组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在指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开展诚信管理培训、参与企业诚信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诚信咨询和管理服务机制。四是建立部与省、行业组织间的联系机制。明确各省、行业组织在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任务,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行业组织加强自律的责任。五是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督查及信息报送制度。检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情况,对地方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建立简报和半年、工作报告制度。

(二)完善诚信制度和标准体系。一是编制扩大试点行业实施指南和评价细则。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编写调味品、葡萄酒、罐头、饮料等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指南,制定乳制品、肉类食品、调味品、葡萄酒、罐头、饮料等行业诚信评价实施细则。二是完善诚信信息管理规定。研究制定诚信信息征集与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信息征集项目、渠道、方式,规范信息的使用和披露。三是研究制定诚信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完善诚信评价申报、审核、评定、申投诉等流程和评价证书(或报告)的发放、暂停、撤销等管理环节和程序;规范诚信服务机构和服务行为,培育诚信服务市场。

(三)加快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一是开展培训。开展诚信建设标准宣贯工作覆盖31个省份;培训地方诚信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师资。二是加强指导。平均每省选择指导10-20

家企业作为示范,指导其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积极推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并对每家企业按实际需求,培训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人员,充实企业管理队伍。三是开展交流。组织罐头、调味品、饮料和葡萄酒等行业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学习交流活动,推动企业加强原料管理,建立健全诚信经营档案,同时,督促食品企业完善检验检测手段和健全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控制点(HACCP)等质量自控体系,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四)建立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一是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和查询披露系统。促进部门间诚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信息。二是加快地方、行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两化融合。作为平台建设试点,拟在黑龙江、上海等省市指导建立地方食品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三是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做到依法采集和披露企业诚信信息。

(五)建立并完善企业诚信评价体系。一是组织先期试点的乳制品、肉类食品等行业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自查自评活动。二是开展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试评价。由企业自愿申请,地方工业和信息化、质监等部门推荐,由行业协会或第三方诚信服务机构,在乳制品、肉类食品、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行业选择400家(包括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试评价。三是开展诚信等级试评价。对已通过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试点的企业,开展诚信等级试评价。

(六)加强行业自律机制建设。行业协会要制定和完善行规行约,在行业内开展诚信宣言、公约、自查或互查等自律活动;食品工业行业协会要促进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在部门间、上下游行业间的有效应用,要加强对会员企业信用风险知识的培训,协助会员建立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企业要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倡导文明诚信经商,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同时,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的乳制品、肉类食品、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行业企业要建立内部失信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七)加强诚信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一是宣传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程。指导北京、河北、福建、广东分别在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重点行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现场交流会;组织消费者进诚信试点企业开展参观活动,宣传试点地区、行业及企业好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二是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及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3月份组织3.15诚信宣传、6月份举办第三届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和9月份举办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三是组织开展诚信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企业诚信文化交流等活动,探索交流国际诚信管理经验。

(八)加快诚信奖惩机制建设。研究诚信激励惩戒措施。利用现有政策及资金渠道,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和宣传、培训等工作,提高食品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在国家食品储备、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有关资金政策、信用担保、社会宣传等方面参考使用企业诚信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同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增强责任意识。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食品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诚信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要结合行业企业实际,制定地方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要研究建立地方诚信管理配套制度,加大标准宣贯力度,全面推进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三)加强工作协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健全地方部门协调工作机制,促进信息和管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规范与自律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面合力推动、协同推进的格局。

(四)加强诚信宣传。继续大力营造诚信建设的舆论氛围,加强地区间、企业间交流,宣传好的做法和经验;组织开展“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及企业诚信专题宣传活动,巩固社会舆论监督成果。

第四篇: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盐城金陵人力资源公司

潘道华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围绕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开发提供相关服务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重要门类和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其发展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迅速,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市场管理日趋加强,在实施科教人才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人力资源服务业还存在整体实力不强、行业规模偏小、尤其是人力资源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为贯彻落实新时代精神,深化体制改革,培育良好的诚信市场竞争秩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及其诚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中独立出来,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多层次的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实现了多元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不过,从总体上看,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弱,亟需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覆盖面日益扩大。人力资源服务分为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两个组成部分。目前,初步建立了由县区以上综合性服务机构、街道(乡镇)社区基层服务窗口,以及就业训练、创业服务等服务实体共同组成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求职者提供公益性的就业服务,并为就业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援助,覆盖面日益扩大。

(二)多层次的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从服务项目来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逐渐从提供现场招聘、人事代理、档案管理、社会保障经费代收代缴等传统、单一的产品,向提供多层次、分类别、多样化的产品转变,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加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竞争主体已经形成了国有机构(包括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三分天下”的格局,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三)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实现了多元化。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进一步多元化

(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所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形成与快速发展,提高了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程度,推动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社会人力资源开发。

(五)人力资源行业服务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

1、人力资源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相对于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我国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机构和企业发育滞后,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实力弱,具有行业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不多,并且企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

2、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总体上看,人力资源服务业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大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中高端服务和产品开发能力弱,服务细分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质量的教育培训项目、高级人才搜寻、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等高端服务缺乏,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普遍不具备提供满足客户初、中、高级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难以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国内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与跨国人力资源企业在综合服务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国际竞争力相对薄弱。

3、服务功能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多承接外包业务的人力资源企业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创新意识很强,但服务的层次和技术含量偏低,主要以职业介绍、人才招聘为主,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服务品牌,提供个性化服务、复合型服务的能力不足。由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在经营中无法形成市场优势,经常采取在低端市场比拼价格的竞争方式。

4、人力资源信息不共享,信息化建设滞后。近年来,全球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改进,系统的技术改进以及其模块的功能已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竞争能力

5、一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存在违规操作行为,损害了行业的信誉。多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注重眼前效益,有的企业甚至提供虚假信息、欺骗求职者,严重损害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信誉。违规操作问题在劳务派遣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在缺乏监管的背景下,一些劳务派遣机构进行恶意竞争,违反法律规定进行派遣,损害了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

二、亟需解决的诚信体系建设的障碍性因素

1、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分散。原行政人事、劳动部门分别设立了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教育部门也设立了毕业生市场,三个市场服务对象趋同、服务项目交叉、管理各自为政。目前,三个市场之间的整合还没有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区域市场相互分割现象,造成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浪费。

2、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错位。长期以来,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界限不清晰,大多数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具有混合职能,在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的同时,也开展一些市场化的业务,有些机构甚至以市场化业务为主业,使得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混合在一起。

3、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监管亟需加强。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速度,影响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人力资源市场监管队伍薄弱,行业自律管理缺失。缺乏统一的行业服务规范与标准,监管的依据不足。多头管理,监管难度大。市场准入管制制度亟需调整。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支持政策少。

4、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教育培训要加强。将诚信教育纳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日常培训内容,结合人社部门举办的培训班、行业协会的讲座培训以及服务机构对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项培训等工作。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运用现场授课结合网络等信息化手段,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诚信教育培训,确保培训扎实有效。同时,培训中要注重从业人员上岗前诚信教育,签署诚信服务承诺书,引导从业人员树立诚信服务意识,提高诚信服务水平。

5、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制度建设要突出。积极推行服务公示、服务承诺、服务台帐、服务反馈四项制度,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体系。建立诚信信息采集机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依法采集服务机构诚信信息并加强管理。通过设置举报电话、网上投诉、群众意见箱等方式,建设诚信信息管理平台,接受服务对象的评价和评估,确保服务机构诚信信息准确可靠。制定诚信宣传制度,通过网络等媒体,加强诚信服务、诚信机构的宣传和推广,加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诚信文化建设,树立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品牌。

6、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活动和档案建设要细化。诸如开展“诚信服务月”活动。积极开展“创建诚信服务品牌”、“争创诚信服务窗口”、“争当诚信服务标兵”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鼓励服务机构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人才引进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为求职者提供免费咨询和就业服务。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将开展自查互查自律活动,树立行业诚信形象。同时,要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加大对创建诚信活动的宣传力度,扩大创建诚信活动的社会影响,重点推介特色服务,树立行业典型,积极营造有利于创建诚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的浓厚氛围。

三、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系统工程,应该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行业自律、社会督办相结合的原则。

1、深化人才服务领域的体制改革,处理好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之间的关系。探索多种改革与发展模式。今后要在前期改革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体制改革。建议将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竞争业务进行明确界定,推动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逐步将市场竞争业务剥离出去,向人才公共服务转型。

2、整合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尽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强化体系建设,改变过去体制性分割的局面,实现资源共享。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推进,及早整合政策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业务资源,消除行业壁垒和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诚实守信、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市场环境,为求职人员提供系统完善周到的服务。

3、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政府服务。目前,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监管力度还不够,还没有形成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建议重点开展下述一些方面的工作: 一是适应人力资源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二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有效开展市场监管。人才服务业管理部门要逐步从办市场向管市场转变,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职能,依法、有效地指导、监督、规范人才服务机构及其活动。要加强人才服务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

严厉打击和依法取缔无证经营的黑中介、超范围经营和跨行业经营的违规中介,加强对人才服务机构的检查。推进人才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诚信档案,健全完善人才服务许可。强化对劳务派遣机构的资质要求,建立并完善劳务派遣机构的备案制度和自查制度,促进劳务派遣机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服务 4 能力。针对劳务派遣工的利益诉求特点,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预警监测和应急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

4、制定信用规章。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奖惩等要求,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信用体系建设有章可循。

5、建立信息监督管理系统。以企业注册登记事项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介许可证申办的材料为基础,日常监管和发生的信用信息为重点,企业自愿申报的信用信息为补充,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构成覆盖全部企业的信用管理网络体系。信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可以由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记录系统、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3个子系统构成。

6、抓好企业信用自律管理机制。要重点抓好服务机构法定代表人和信用管理骨干人员的培训,着力增强全员信用意识,培育具有信用特质的企业文化。支持行业协会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企业信用自律机制。结合本地区服务机构情况,确定评估标准,制定评估规程,综合衡量服务机构的基本条件、服务规范、组织建设、信用状况、服务业绩、社会责任等因素,对服务机构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

7、培育诚信的行业风气。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讲诚信反欺诈活动,培育壮大诚信纳税、知名品牌、驰(着)名商标、“重合同守信用”、“无虚假误导广告”等商务信誉优良的企业队伍,宣扬其诚信经营事迹,发挥其诚信示范作用。可以适时选择反映社会“热点”的典型违法失信案件,利用媒体公示,使失信者从财产到声誉上付出高额成本和代价。推行信用管理制度。推行信用档案制度。建立分门别类的企业信用档案,记载企业诞生、存活、消亡全过程中涉及信用的信息、事件、荣誉、处罚等信息,为其监督管理活动服务。推行信用身份证制度。以政府部门监管企业信用记录为内容,信用中介机构评价结果为依据,实行评级颁证制度。推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制度。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建设可以包括:基本信息模块、培训经历模块、职业经历模块、职业信誉模块、职业能力测评模块、其他特别记录模块等。推行企业信用激励惩戒制度。对诚信企业,可以对其进行褒扬勉励,并在资质、证、照年检和经营检查等方面进行适当豁免等。对失信企业,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关于限制违法失信者“入市”、经营的规定,另一方面要建立各部门的企业信用投诉举报网。

金陵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9日

第五篇:全面整治道路货运及物流市场 完善市场诚信体系

全面整治道路货运及物流市场 完善市场诚信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道路货运及物流市场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完善货运及物流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议市运输管理部门联合工商、税务、公安等职能部门在全市开展道路货运及物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对全市从事货运代理、货运信息服务和货运站场(或物流中心)的经营户进行核查,凡是未取得经营许可的业主,禁止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凡使用失效、伪造、注销等无效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的企业和业户,将按照有关法规没收违法所得。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非法转让、出租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收缴有关证件,没收违法所得。

同时,规范货运站场的经营活动,对企业自有仓库、停车场以货运站场(或物流中心)名义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给予处罚,并限期整改。并将从事货运信息发布的网站纳入监管,对辖区内货运代理、货运信息服务部,建立“企业服务质量信誉档案”,并逐一进行排查。

专项整治活动必将有效规范我市道路货运及物流市场的经营行为,建立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秩序,为促进我市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培育和完善道路运输市场问题的构思

道路运输市场(以下简称“运输市场”)是各种运输经济关系的总和,运输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培育和完善运输市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一、我市道路运输市场现状分析

回顾我市运输市场的发展历程可知,培育和完善运输市场已经具备了以下现实条件:

1.自主经营程度的提高加快了运输资源的流动,专业运输企业绝大多数已经成为独立的运输经济实体,厂矿企事业单位所属的运输部门绝大多数走向了社会公用运输,并促进了运输资源流动,其主要表现;一是经营方式转换加快,“什么赚钱就投资什么”;二是进出市场频率加大,新开业户远高于老户停运;三是商品化运输程度提高。

2.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推动了运输经济的发展,其主要成果:一是运力大幅增加;二是运输覆盖面迅速扩大;三是运输量较快增长。

3.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促进了运输结构的优化,其主要标志:一是运维结构进一步改善。专用和特种汽车持续增加,基本改变了过去单一运力结构的局面;二是车辆分布进一步合理,目前有近一半的营运车辆运行于短途支线,初步改变了过去争长途弃短途、抢干线丢支线的状况;三是多元化竞争的局面进一步变化,尤其是个体私营运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已成为运输市场中一支经营灵活、竞争有力的运输力量。

培育和完善运输市场虽然具备以上条件,但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其一是无证、无照经营屡见不鲜。

其二是行业信誉无法保证,卷款、卷货事件时有发生。其三是行业间的无序恶性价格竞争,由于价格背离价值,导致优质高效运输得不到支持和发展,劣质低效运输得不到治理和淘汰,影响运输资源的正常合理流动。

其四是运输管理滞后于运输经济发展。产业政策的实施缺乏有力措施,宏观调控缺乏可行手段,市场管理缺乏严谨过硬的法规等。

二、道路运输市场集中经营的可能性

1.运输经济结构将继续向多样性方向发展,并以个体、私营运输经济的明显增长为特征。其主要依据:一是近两年中央和地方都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为个体、私营运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车辆产权转让、租赁经营等形式的产权改革,已在运输行业形成了气候,相当数量的车辆已由公有性质转为个体、私营性质。这种发展势头,在政府优惠政策和行业改革的双重驱动下,必将更加强劲,使运输经济结构更加趋向多样性。如不能有效规范及治理,我市道路运输市场极可能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绊脚石。2.运输市场主体经营规模将开始向效益型方向发展,并以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明显发展为特征。其主要依据:一是现代企业制度以其产权关系明晰、经营主体明确等优势,成为提高运输效益的一条优选之路;二是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促进行业间资产、技术、人才的组合;发挥群体经营的优势,已成为汽车零担运输、大宗货物运输等专业化运输走向规模经营的必由之路。

3.行业监管力度加大,由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运输市场的集中经营场所设置派出机构,直接监管整个行业的运营,一是提升行业美誉度及诚信度,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二是避免了行业间的无序恶性竞争,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对于培育和完善运输市场的建议 1.加强运输市场地方性法规建设。

——强化运输市场地方性法规的系统性,消除死角和空白。如运输市场平等竞争规则、运输市场诚信经营规则等。

——力求运输市场地方性法规的严谨性,消除“弹性”尺度。如运输开业经济条件、违反规则的处罚规定应尽快完善。——保证运输法规的统一性,消除“部门特色”。应各相关职能部门互相协调,统一制定。

2.对于自觉进入运输市场的守法经营户给予政策性扶持,加速转变目前混乱的运输市场现状。

3.强化运输市场监管控制力度。主要有四点: 一是当运力严重过剩,或某类车辆发展对我市不利时,可采取行政手段控制车辆增加,或控制某类车辆的发展。

二是当大宗货物出现积压或发生抢险救灾等紧急运输时,可采取行政命令调度车辆运输。

三是预防运输行业发展出现垄断,运价暴涨暴跌,影响社会经济稳定。

四是当地区之间出现区域封锁,影响运输畅通时,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4.净化运输经营环境,为实现公开公平竞争提供良好条件。第一,把好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运输开业经济条件,坚决把不合格者拒之门外,减少对运输市场秩序的冲击。

第二,把好市场监督关。加强运输经营资格审验,坚决把不合条件者清除出市场。同时,坚决打击各种非法经营行为,以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以上,为本人从事副食品流通行业十余年的一些浅见,希望能供领导参考。

2011-06

下载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体系建设研究[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道路货运诚信体系建设研究[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三方互动”推动全市信用体系建立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加鲜明的要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构筑。众所周知,“诚......

    煤矿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

    煤矿企业员工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 摘要:煤炭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企业员工必须按章诚信作业、严格诚信监管,一切以诚信为基本原则,才能铸牢煤矿企业的安全防线。在介绍安全......

    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研究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工程,除高校外,还需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论文在对浙江省高校、地方政府职能......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一、农村信用体系的涵义随后人类根据时代、背景以及学科的不同,赋予了信用多种多样意义。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对信用做出理解: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信用”......

    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制度性研究(论文)

    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制度性研究 金红静 摘要:本文在对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信用体系的框架,并指出现有模式的问题所在。结合实证案例,从制度建设角......

    社会诚信体系de 建设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级、2011级专升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我国网络舆论的现状与监督 ——关于网络舆论的监督办法探讨 作者 王 芳系别 地质与交通工......

    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 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我局根据xx工作要求,为确保我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诚信环境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结合我系统的实际情况开展如下工作:一、目前工作情况 1......

    诚信体系建设(5篇模版)

    浅谈税务文化建设与诚信体系建设 作者:张志平姜山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邮编:137400 摘要: 广义的文化建设是指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