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制度性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3 08:3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制度性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制度性研究(论文)》。

第一篇: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制度性研究(论文)

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制度性研究 金红静

摘要:本文在对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信用体系的框架,并指出现有模式的问题所在。结合实证案例,从制度建设角度分析了信用体系的建设路径和模式,并对现有制度性设计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f credit system.the article reviewed on the basis of credit system in our country, summarizes the framework,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model problem.Combined with the case, we analize the method and mode of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ry to design a new system to make some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关键词:诚信制度路径模式

Key words: credit system

path mode 诚信体系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诚信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3年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诚信体系之后,以研究政府诚信的主导作用为主导,并行关于道德理论的研究。李昌森(2002)研究了成本论在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的惩戒作用,说明了企业失信的机会成本和道德约束关系。叶春涛(2009)从制度创新角度下纵观我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认为产权制度创新是企业诚信建设的制度基础。此外,许多学者从分析美国诚信体系入手,提出有利于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参考性意见和建议。如中国信息协会的邹向群、曹文炼和陈新年通过对美国信用体系的考察,总结出美国信用体系发展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建立我国信用体系的对策。李长友(2007)通过参加美国信用体系短期培训及赴美实地考察,结合公证工作的特点,提出了通过加强公证制度建设来促进我国信用体系建立的建议。余国林(2004)对中西方诚信文化、立法、失信成本、诚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诚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我国社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关鑑航(2007)在运用相关经济学原理深入研究美国信用体系的发展历程及框架特点之后,指出其中内在的局限性,分析其缺陷根源,并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从美国信用体系中吸收优点,避免缺陷,来促进我国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林鸿熙,郑露曦,张向前(2009)在上述对美国诚信体系建设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诚”与“信”的内涵,提出了将诚信体系道德化延伸至契约化的建议。

二、我国诚信体系建设制度框架

1、框架

我国诚信体系框架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个是中央层面。以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开端。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发布《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提出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的发展意见。总理温家宝2011年10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第二个层次是各部委以条状分割的形式出台系统内的诚信政策。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国家质监局发布《关于加强企业质量信用监管工作的意见》,商务部制定《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药监局发布《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发布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发布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的意见》等。

第三个层次是各个省市的地区性诚信体系。这个层次是整个诚信体系的基础,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步部分“承上”,地方各职能部门会根据部委要求,出台相应的诚信体系建设意见和规章,各省市基本都有,且有中央部委的意见做参照,基本较为统一和全面;第二部分“启下”,涉及实操,地方政府的通行做法是成立类似信用体系办公室的协调机构,由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各职能部门建设信用平台。

2、困境

事实证明,承上容易启下难,在我们从上而下的诚信体系框架下,仍然出现了毒馒头、地沟油、河流污染等令人遗憾的反例。造成这样原因在于整个诚信体系由政府设计,而政府诚信本身受到社会质疑。诚信体系中的数据库资料由工商、质检、环保等职能部门掌握,而目前各部门信用信息系统条条块块分割,不能信息共享。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行业法规和管理制度,出于行业管理和业务保密的考虑,行业系统接口的千差万别,限制了信息共享。但在与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调研中,其无一例外表达了共享其他部门信用信息的愿望。因此,对政府主导下的诚信体系制度设计,一方面要积极打破部门“垄断”,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建立合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使得区域诚信体系的建立对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而不是排他性的。

三、制度设计

1、建设诚信体系的路径与模式

诚信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四个组成部分;二是贯穿诚信体系建设的整体制度性安排;三是搭建诚信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持。

“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为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活动,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其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经济增长健康运行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为“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提供了制度和法律条件,使其他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确保诚信体系建设的公平、公正、公开。其中政务诚信是关键。

诚信体系建设路径应遵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整体思路,合理的设计各项保障制度。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政策推动”与“市场培育”相结合,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定位,在顶层设计的同时,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引导专业化的公司共建诚信体系。

诚信体系运行模式是建立在以“诚信政策体系”为框架,“诚信服务体系”为动力,“诚信机制设计”为保障基础上,共同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者互动,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有机统一模式。“诚信政策体系”为诚信体系的运行框架。地方政府各委办局通过协调合作,按照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制定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了诚信体系运行的方向,规定了运行的主要领域和范围,减少了风险的发生。“诚信服务体系”为诚信体系的运行动力。指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包括信用调查公司、信用征集公司、信用评价公司、信用担保公司、信用咨询公司等等,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发挥这些中介机构在信用体系中的作用,为诚信体系的运行提供了动力。“诚信机制设计”为诚信体系的运行保障。主要包括组织实施机制、技术支撑机制和奖惩机制。通过顶层设计,搭建有效的组织领导体系,确保工作顺利运行;搭建信用信息平台,支撑信用信息的归集、存储、交换、共享、查询等各类需要;奖惩机制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2、部门网络化制度设计

部门网络化制度设计的核心在于打破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瓶颈,以天津经济开发区的探索为例:原来开发区各部门信息相对独立,其环保、工商、质检等部门对企业的管理、处罚和奖励各自为政。后环保局推行了环境诚信评价试运行体系,首批选定48家企业均为根据国家和天津市确定的国控、市控重点企业,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由环保部门根据一定的指标和程序,对各个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定级。评价结果分为五级,分别是:很好、好、一般、差和很差,为了方便公众了解和辨识,以绿色、蓝色、黄色、红色和黑色分别进行标示,评价结果于每年6月份向社会公众发布。该体系与人民银行塘沽支行数据库实现共享,对于环评不合格的企业,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贷款信用等级,对企业行为起到了硬约束。随后,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市工商局建设了“天津工商信息应用中心”,安监局建立了开发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标准和安全分级监管制度,税务部门开展了纳税信用分级管理,整个系统实现共享。利用该体系,泰达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在管委会投入4000万元,按1:5实现信用比例,撬动银行等金融机构2亿元贷款资金,扩大对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整个体系的制度效果如下图的第一部分:原本各部门虽然都掌握企业情况(圆面积相等代表掌握企业数量的等同),但圆形的分裂导致某企业在环保部门评级较低的情况下,可能在人行和担保公司的系统内评级较高而得到企业贷款。各部门对较差企业的全面约束只仅限于各圆形的交集阴影部分,大大降低了部门信用信息的利用率。制度创新后的情况使得企业受到环评、质检、税务等多部门的信用约束,约束企业达到最大化(多圆合一,阴影部分最大)。图示:诚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流程图

3、市场化制度设计

市场化机构介入诚信体系建设大多从与政府合作,制定相关诚信体系政策为切入点,以联合信用公司为例,该公司参与了天津市信用体系建设政策文件的撰写,起草并推动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天津市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和《天津市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等文件,为上海市闵行区、杨浦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建设方案;参与了北京市政府和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组织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信用制度试点工作,并作为主要评级机构,每年开展园区内企业征信、评级业务。此外,联合信用还参与了山西太原钢铁产业园区、新疆石河子纺织工业园区等地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方案建议,为产业园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支持。

参与制度顶层设计之后,联合信用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征信产品,包括招投标企业信誉评价、企业征信调查、行业调查、企业财务调查、个人消费信贷征信等,研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用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中,受到了各省、市中小企业局、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支持,并进一步在长沙、青岛、北京等地开展应用。该平台将中小企业信息征信、风险揭示、各方信息交流、融资业务办理和中小企业动态跟踪等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供企业、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融资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各参与方使用。发挥中介机构功能,采集企业的真实信息,筛选企业的有效需求,使各使用方可通过该平台开展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相关的业务。专业化的服务使得联合信用能够和政府部门开展紧密合作,并通过专业化整合,打破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瓶颈,成功案例是其与天津市合作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该数据库将工商、税务、海关、公安、社保、等二十余个行政部门的政务信息进行采集、汇总与应用提供。联合信用组织专业力量,先后对十余个机构的现有数据情况、信息接口等进行了多次调研,编写了建设方案、数据元目录、作业规范、管理办法等作业文件,使数据库具备了应用条件。

诚信体系体系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需要长期持久的投入,政府部门可能出于部门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或自身的短视,倾向于更多的使用其他部门的共享资源而忽视或减少对自身诚信数据库平台的长期投入,此外,政府决策、规划的变动也无法对诚信体系的长期运转提供稳定的保障,因此,制度设计的另一个关键是引入市场化第三方诚信机构,其运作模式如上图的后半部分,信用公司从政府部门获得信用体系建设服务外包业务,为部门设计相应信用信息平台,并负责数据库的日常维护,直接面向企业和个人采集信息。核心理念是以专业化公司提供的市场化服务确保诚信数据库的长期性和运行效率,政府部门包括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整个诚信体系的有效运转。参考文献

[1]李昌森.成本论在诚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探讨,2002 [2] 叶春涛.制度创新视阈下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 [3] 林鸿熙,郑露曦,张向前[J].美国诚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和产业,2009 [4]李长友.公证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之构建美国信用体系[J].中国公证,2007 [5]余国林.借鉴发达国家诚信管理经验建设我国社会诚信管理体系[J].当代思潮,2004 [6]陈延斌,王体.中西诚信观的比较及其启迪[J].道德与文明,2003 [7]于茂昌.美国社会道德调节机制简论[J].北方论丛,1996 [8]王颖.转型期政府信用失范原因及对策[J].理论探索,2008 [9]李楠.企业诚信失范与信用建设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第二篇:诚信体系建设

2011年息烽县餐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011年工作部署,组织实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工信部消费[2010]549号),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特制订2011年息烽县餐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1年推进餐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全面铺开、选择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全县餐饮行业加快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在乳制品、肉类食品行业开展诚信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到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行业企业,加强诚信标准宣传和贯彻指导,加快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制定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营造食品行业诚信氛围。

具体工作目标是:组织指导县城内246家餐饮企业按行业标准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其中示范街餐饮企业100%建立并实施诚信管理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协调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在上级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与公安、教育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动。二是成立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简称“诚信办”)。诚信办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具体负责制定工作实施计划、组织专家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审核并管理企业诚信信息和评价机构备案信息、建立并维护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组织开展标准制(修)订和升级等工作。三是组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在指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开展诚信管理培训、参与企业诚信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诚信咨询和管理服务机制。四是建立部与省、行业组织间的联系机制。明确各省、行业组织在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任务,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行业组织加强自律的责任。五是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督查及信息报送制度。检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情况,对地方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建立简报和半年、工作报告制度。

(二)完善诚信制度和标准体系。一是编制扩大试点行业实施指南和评价细则。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编写调味品、葡萄酒、罐头、饮料等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指南,制定乳制品、肉类食品、调味品、葡萄酒、罐头、饮料等行业诚信评价实施细则。二是完善诚信信息管理规定。研究制定诚信信息征集与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信息征集项目、渠道、方式,规范信息的使用和披露。三是研究制定诚信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完善诚信评价申报、审核、评定、申投诉等流程和评价证书(或报告)的发放、暂停、撤销等管理环节和程序;规范诚信服务机构和服务行为,培育诚信服务市场。

(三)加快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一是开展培训。开展诚信建设标准宣贯工作覆盖31个省份;培训地方诚信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师资。二是加强指导。平均每省选择指导10-20

家企业作为示范,指导其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积极推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并对每家企业按实际需求,培训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人员,充实企业管理队伍。三是开展交流。组织罐头、调味品、饮料和葡萄酒等行业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学习交流活动,推动企业加强原料管理,建立健全诚信经营档案,同时,督促食品企业完善检验检测手段和健全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控制点(HACCP)等质量自控体系,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四)建立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一是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和查询披露系统。促进部门间诚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信息。二是加快地方、行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两化融合。作为平台建设试点,拟在黑龙江、上海等省市指导建立地方食品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三是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做到依法采集和披露企业诚信信息。

(五)建立并完善企业诚信评价体系。一是组织先期试点的乳制品、肉类食品等行业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自查自评活动。二是开展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试评价。由企业自愿申请,地方工业和信息化、质监等部门推荐,由行业协会或第三方诚信服务机构,在乳制品、肉类食品、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行业选择400家(包括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试评价。三是开展诚信等级试评价。对已通过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试点的企业,开展诚信等级试评价。

(六)加强行业自律机制建设。行业协会要制定和完善行规行约,在行业内开展诚信宣言、公约、自查或互查等自律活动;食品工业行业协会要促进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在部门间、上下游行业间的有效应用,要加强对会员企业信用风险知识的培训,协助会员建立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企业要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倡导文明诚信经商,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同时,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的乳制品、肉类食品、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行业企业要建立内部失信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七)加强诚信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一是宣传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程。指导北京、河北、福建、广东分别在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重点行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现场交流会;组织消费者进诚信试点企业开展参观活动,宣传试点地区、行业及企业好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二是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及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3月份组织3.15诚信宣传、6月份举办第三届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和9月份举办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三是组织开展诚信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企业诚信文化交流等活动,探索交流国际诚信管理经验。

(八)加快诚信奖惩机制建设。研究诚信激励惩戒措施。利用现有政策及资金渠道,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和宣传、培训等工作,提高食品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在国家食品储备、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有关资金政策、信用担保、社会宣传等方面参考使用企业诚信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同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增强责任意识。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食品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诚信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要结合行业企业实际,制定地方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要研究建立地方诚信管理配套制度,加大标准宣贯力度,全面推进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三)加强工作协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健全地方部门协调工作机制,促进信息和管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规范与自律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面合力推动、协同推进的格局。

(四)加强诚信宣传。继续大力营造诚信建设的舆论氛围,加强地区间、企业间交流,宣传好的做法和经验;组织开展“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及企业诚信专题宣传活动,巩固社会舆论监督成果。

第三篇: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体系建设机制

诚信是人们的基本道德观念。“诚者,天之道也《孟子·离娄》”,“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学而》”,表明诚信是自然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规律;“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荀子·议兵》”、“信,国之宝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则强调了诚信之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2001年,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提出在全社会建立诚信体系的目标。检察诚信是指检察机关及检察工作人员在行使法律监督职权时,忠于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检察权行为准则,依据职权设立的宗旨、目的、范围、程序,诚信履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不但有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法律信用的任务,也有通过自身公正执法行为树立司法诚信形象的责任。因此,检察诚信应当是具有基础性和保障意义的诚信,是社会诚信的范本,直接影响着国家机关和诉讼当事人的诚信建设。

一、检察诚信的价值蕴含

(一)检察诚信的法理价值蕴含

古代诚信是建立在哲学道德层面或小范围的商品交易中,现代诚信则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现代诚信不只是熟人之间的“诚信”,更多的是符合法律预设的陌生人之间的诚信。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之所以诚信遵守法律,原因在于能够通过遵守法律实现自己的利益。在法理学的发展中,利益曾被视为法律生活的中心概念,边沁提出“法一般的和最终的目的,不过是整个社会的最大利益而已”,到耶林认为“权利作为法的目的和法的根本标志,而权利就是法上保护的利益”;从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到赫克构筑起利益法理学,再到庞德将法的功能限定在调节、调和、调解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利益被认为是法律生存的真实意义。其实法律将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以条文形式确立下来,就在于将当事人之间的可期待利益以国家强制力形式予以保障,要求当事人予以诚信履行。在刑事领域,法律将何种行为构成犯罪及受到何种处罚,以明文形式予以规定,要求司法机关做到依法定罪,依法处罚,诚信司法。在诉讼领域,法律将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予以明晰,要求当事人在庭前准备,庭中审理,庭后执行,诚信履行,实现法的利益归属和秩序安排。从构成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这两条主线看来,个人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他人义务的诚信履行,自己义务的诚信履行有利于他人权利的及时实现。因此,诚信是贯穿于法律制定、运行的每个步骤,是法律利益实现的精神资源。法律作为利益的调节器,其实现过程也就是法律利益调节、调和、调解功能得以信用证明的过程。

(二)检察诚信的法治思想价值蕴含

诚信从道德术语转化为法律术语,反映的不仅是法律规范在文字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法治思想的深刻变化。诚信执法、诚信司法、诚信守法诉说着清晰的法治思想脉络——德治、法治、德法合治。

1、提倡检察诚信建设是对传统德治思维的扬弃。传统的德治有两大根本条件,一是宗法社会结构使“尊、孝、亲”宗法伦理和“诚、义、礼、信”等处世道德能融为一体。二是道德与刑律合为一体,刑律被等同于法律,从而借助法律的强制力推行道德成为可能。在传统德治两大根本条件均已经不复存在的当下,德治精神却因认识论上“否定之否定”被普遍运用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德治国主要是要求领导干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破除“官本位”意识,养成“守法公民”意识,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诚信本质就在于要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任何自己的私利”、“甘做人民公仆”等话语转化为每一位权力拥有者的实际行动。检察诚信要求检察人员对待职权应当以甘做人民公仆的意识,公正无私、执法为民。

2、提倡检察诚信建设是对现代法治思维的拓展。法律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但有了法律并不等于有了法治。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但在强制力被滥用或缺损时,法治便遇到了障碍。法治思维的首要命题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要求人们以已有法律做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实现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换言之,就是法律规定的内容必须被实现(也称法律实现)。法律实现过程具体可分为执法、守法、监督等形态。检察诚信顺应了法律实现的要求,检察诚信要求检察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应严格依照权力设立宗旨、目的、行使范围、行使程序等规定,诚信履行。

3、检察诚信建设是德治与法治结合共治的标本。德法合治不是一种理论的杜撰,而是有其外在的历史依据和内在的规定性。首先,中国两千年礼法合一的法治发展历程和西方的自然法与实在法的思辨历史说明了德法合治具有相当的外在历史依据。其次,德法合治具有内在的规定性。法律是一种外在的他律性规范,道德是一种被内部化的、自律性规范;法律着重于抑制人的非理性,道德则更多的倾向于激发人的理性;法律依靠强制力实现自身的预期目标,而道德则依靠内心服从及社会舆论实现着自身主张。人类历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纯粹的法律之治将会因强制力过于泛滥而陷入逆反困境,纯粹的道德之治将会因为道德多元和道德相对而陷入虚无和混乱困境。因此,现代社会的最佳治理途径是道德与法律的结合之治。法律与道德基于人的本性多元而存在的,各自独特的功能恰恰是相互弥补的。通过道德,能够将法律的外在、他律规范内化为行为者的自律性规范;通过道德,能将法律所抑制的非理性调适为行为人的自觉理性;通过道德,能将法律的强制后盾消解为行为人的内心服从和社会良好舆论。

检察诚信以道德表述的形式将法律关于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义务性规范内化为检察人员的自律规范。呼吁检察人员诚信检察,将法律实现过程的所可能出现的非理性行为,以诚信履行法律设定检察权的宗旨、目的予以消解。

二、检察诚信建设的现实依据

(一)形势发展和法治建设呼唤检察诚信——必然性

公正是法律永恒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执法不公不廉很容易引起民怨甚至激起民愤,最终导致政法机关形象乃至党的形象受到损害。在今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政委站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从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着手,明确把公正廉洁执法作为全国政法机关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

公正廉洁执法就是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尽管检察职权拥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但并不意味当然地拥有人民群众的诚信认同,法律监督的公信力还是源自于司法公正。检察诚信正是体现和包容了公正廉洁执法的实质内涵,要求把“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检察人员行使职权的自觉行为。通过诚信为人,真正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和法律,忠于人民的检察事业;通过诚信执法,真正做到崇尚法治,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通过诚信守纪,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徇私情;通过诚信与民,自觉服务保障民生,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良好形象。因此,在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建设中,打造诚信,维护诚信,实践诚信既是时代的理性呼唤,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检察职权行使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必要性 在法治环境中,作为公权行使一方的检察人员对自身权力的观念应当是保守和积极两向兼备。检察人员通过保守观念实现对权力恣意行使欲望的抑制,通过积极观念实现对行政权、审判权滥用的抑制。但是出于个人价值判断、好恶或者源于对私情、私利的追求而违背职责要求的现象并不罕见,少数检察人员或凭借法律话语权的掌控优势,对诉讼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设置障碍,或任凭传统人治思维惯性,向当事人进行权力“寻租”,都无疑在破坏着检察诚信。从社会学角度看来,当事人都是在现实法治环境下形成对权力运行、权力机关的看法,并进而决定着自己的诉讼行为选择。其实,在法治环境中,诉讼当事人应该意识到自己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法律权利义务,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端、维护权利。但现实中一些诉讼当事人的做法却截然不同,总是有部分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在具体选择上体现着对检察机关或者检察人员的不信任,当事人及其亲属千方百计疏通关系、送礼行贿的事例时有发生,试图动用权力运行潜规则,通过各种非诚信手段实现着自身的非法目的。因此,检察人员的价值理念取向、当事人自身法律意识及行为方式选择共同决定了检察诚信建设的重要与艰巨。

三、检察诚信体系构建

检察诚信体系构建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既需要思想认识层面的不断深化和提高,也需要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循序渐进的持续发展。

(一)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诚信需要一个稳定的载体,用于记录和传播诚信及违背诚信的人和事,从而给诚信者以持久的荣誉和信赖,给人们对违背诚信者以疏远和警惕”。在高检院新近出台的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把检察人员执法档案建设列为加强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这也为检察诚信提供了最好的载体。执法档案的价值与诚信建设的目标一致,诚信建设的要求也与执法档案的目的呼应。因此,将检察诚信与执法档案有机融合,把检察诚信细化为执法档案的具体内容,通过客观真实记录检察人员在检察活动中是否诚实守信、依法办案、诚信履责、规范行为,进一步强化对检察人员的考核监督和科学评价,增强干警依法办案、廉洁从检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打造一支诚信为人、诚信执法、诚信守纪、诚信于民的检察队伍,不断推进检察工作的发展。

1、客观真实记录。诚信需要行为作为表征,行为需要文字作为历史档案。将检察人员的诚信履职行为以文字、图像、照片等形式予以记录并形成档案,实事求是。诚信并非检察领导人员特定义务,而是每一位执掌公权的人员应尽的义务。诚信档案应当由检察人员个人申报和相关部门搜集。

2、内容全面详尽。诚信档案应当有详实内容,客观而全面的记录检察人员在诚信为人、诚信执法、诚信守纪、诚信于民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诚信执法、诚信守纪要求检察人员以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作为检察诚信的核心内容,以案件质量考评等级优劣、办案用时情况为档案资料形式。诚信于民要求检察人员除了检察工作之外,要积极参加所在社区活动、进行工作之外的守法情况在人民群众中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守法行为征表检察人员的法律信用。

3、考核评价实绩。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检察诚信的引导、激励、保障机制,使诚信者受到尊重、奖励,使不诚信行为受到监督、谴责和追究,对违法违纪的行为严肃依法处理。对每位检察人员的诚信程度评价与奖励、职级等挂钩起来,通过强化不同阶段的考核,突出诚信评价的重要地位,促进和增强检察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营造诚信工作氛围,培育检察官公正廉洁的品质

检察官的工作环境是否能为其提供独立的行为空间直接决定了其公正廉洁的品行是否能够养成。除拥有自身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外,检察官的外部工作环境深刻影响着自身道德支配,尤其是检察机关行政领导的引领作用。检察机关的领导可以运用自身行为,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以务实诚信的工作作风引导自己下属保持诚信品质;以严守纪律、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向下属公开承诺,主动接受下属评议和监督。检察机关的领导还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方式与各检察人员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和廉政建设责任书,就检察人员遵守政治纪律、办案纪律、履行工作职责、服从管理等方面做承诺,以行政管理方式激励检察人员树立诚信意识和履行诚信职责。

(三)开展检察文化活动,促进诚信检察建设

诚信建设不仅可以依靠行政管理的体制问题来予以营造,还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将诚信融为检察人员的日常生活方式,让检察人员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接受检察职业道德和检察官形象的教育、熏陶、引导。通过文化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引导激励其他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灌输诚信知识,掌握诚信原则,提高诚信意识,切实领悟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以诚立业,以信兴业的真谛,着力构建检察诚信文化,为检察队伍建设注入诚信理念、诚信内容。

(四)强化组织保障,建立诚信推进机制

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确定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的契机,检察机关将诚信引入到检察工作机制中。通过设置组织架构,建立检察机关诚信评价体系,并根据岗位、人员变动及时进行调整、充实组织架构。通过诚信领导小组对下属检察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检察人员的诚信等级,并通过日常考核监督,引导检察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确保诚信档案的各项考核内容落到实处。

第四篇:论文-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商业大学本科生

学 年 论 文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Paper of the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i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导教师评语:

成 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目 录

内容摘要............................................................... 1 引言................................................................. 2 企业信用体系的不足................................................... 4 4 2.1中小企业对外信息不透明................................................ 4 2.2企业不注重管理人才的培养.............................................. 5 2.3企业管理不规范........................................................ 5 2.4发展能力和潜力较差................................................... 3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体系建设.............................................. 6 3.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 6 3.2健全信用管理制度...................................................... 6 3.3制定企业内部管理规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7 3.4培育和提高企业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整体素质................................ 7 3.5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能力.................................................. 7 3.6将信用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7 4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9

摘要:中小企业一直存在着融资难、借贷难、自有资金缺乏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源自与企业内部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与不重视所造成。中小企业对外部信息的不公开化导致其难以取信于各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自身又不够重视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发展潜力与营运能力较差等因素导致其企业信用的不足。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构建我国特色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保障其健康发展的前提。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信用文化、信用制度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创新,依靠政府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统一协调管理 ,我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才能构筑起来,我国才能由中小企业大国转变成为中小企业强国。

关键词:信用、信用管理意识、盈利、风险、发展、企业文化

1引言

2009年,中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而这恰恰是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所引发的系列问题。直接体现在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少;直接融资渠道窄;自有资金的缺乏。

企业信用对于企业自身的生产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信用。如果没有信用,企业的生产活动只能在自有资金狭小的范围内进行和维持,就不可能吸纳社会资金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就不能形成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和能力,因此企业的信用就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命脉。企业信用是一种重要的资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信用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三大主要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凝聚需要信用资本的支持,但是与物质和人力资本相比,信用资本的地位和作用显然未引起社会和企业的重视。而有些企业的不守信行为在某种情况下所放大,导致中小企业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严重的挑战。企业信用体系的不足

2.1 中小企业对外信息不透明

这形成了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往往无法达到银行等金融机构所要求的贷款担保条件。信息不对称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信息披露不规范,并且由于经营时间短,信誉积累不足,缺乏品牌及信用历史所能发挥的间接传递信号的作用,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比较严重。其结果之一就是银行对中小企业产生的不信任,并在银企双方的借贷市场中产生逆向选择,银行被迫放弃这块市场;另外的结果就是产生借款合同签订之后的道德风险。这是来自企业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企业比较注重生产经营和利润情况,对企业的信息录入不大关心,只要能办个贷款卡贷到款就行,尤其是与银行无信贷往来关系的企业重视不够,拒绝提供企业信用信息,阻碍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

2.2 企业不注重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

管理效率不高,企业的信用水平也就难以提高。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不了解信息化和专业人才在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益方面的作用,所以,对信息化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有顾虑。专业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价格与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导致企业经营效益与效率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企业主和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往往与企业管理(含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呈正比。以1999年为例,若把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者视为中小企业,把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者视为大中型企业,其企业主文化程度结构见图:

表一:1999年底不同投资规模企业主文化程度分布图

图表来源:茂名学院学报

很显然,我国中小企业业主大学以下文化比例(60%41%);中小企业业主大学以上文化比例(33%75%)。另据统计,全国大企业每百名职工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0.46人,乡及乡以上中小企业仅有2.96人,相当于大企业平均水平的28%,许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中小企业业主及中小企业职工队伍素质较低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往往表现为信用认识肤浅、信用建设软弱、守信意志不坚、失信冲动强烈等方面。2.3经营管理不规范

与具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在许多方面都是不规范的。在企业战略管理方面,意识模糊,产业低度化、分散化。中小企业只注重生产技术层面的管理,往往是哪个项目赚钱就干哪一行,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违反商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牟取不正当的利润。在企业财务

管理方面,中小企业不像大型企业那样具有严格、完备的财务制度。2.4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较差

在企业生产技术方面,技术落后、缺乏创新能力。在企业市场营销方面,营销手段比较单一,没有明确的营销战略,导致中小企业净资产增长速度较慢和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水平较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前景。中小企业自身信用体系的建设

针对上述信用体系的不足,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方案来优化、解决。3.1 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完善的信用管理需要企业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信用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大量的调查、分析、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信用管理部门,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制约机制。应将信用管理的职责在信用、销售、财务、采购等各业务部门之间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工,并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配合。3.2 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信用管理制度,应包括信用管理机构职责及工作制度、企业员工诚信教育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应收账款回收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合同信用档案管理制度等,并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完善企业在赊销、赊购、投资、担保等各项经营活动中的信用管理流程和技术手段,保持应收和应付账款的最合理持有,保障应收账款及时足额回收,保障投资、担保等业务的安全性,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加以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作出评价,权衡信用销售的风险与收益,制定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其目的是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在力求达到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还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实施的情况,6

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3.3 制定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规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一是引导企业加强自我信用控制能力,防范企业自身可能出现偿债能力不足、不履约等情况的发生。建议通过引导企业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和回收机制等,提升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二是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企业的信用风险存在于经营交易的全过程之中,从客户开发、合同签订、货物发运直到货款回收,企业随时都可能出现信用风险,所以在各环节都应加强企业信用管理,避免信用风险的产生 3.4 培育和提高企业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整体素质

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要由经理人来做。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信用就是经理人的信用。一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应当是对投资者、对员工、对社会公众负责任的社会活动家和示范者,例如通过建立良好的消费者与企业的关系,积极进行环境保护,以及成为社区公益活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等途径赢得更多的社会信任,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信用教育和信用管理制度、文化的建设。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中小企业良好信用行为的前提应是全体员工良好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思想,而良好信用意识与思想不能期待员工自发产生,它一方面需要持续不断的信用教育,通过信用教育,变社会对企业的信用要求为员工内在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从而自律行为;另一方面则需要完善的信用制度和建立一种以“守信为荣,失信为耻”企业信用文化,通过制度的“刚性”和文化的“柔性”约束,来规范企业信用行为。3.5 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需要中小企业的不断创新

一是注意国家的产业导向,注重以质量求生存、图发展,加快企业结构调整。二是依据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小企业要按照循环经济和持续发展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三是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国家这几年十分关心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目的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容量。所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选择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争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五是在创新上再下工夫。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让更多的新成果在中小企业出 7

现,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做出更大的创新文章。把众多有创意,有思想、有才华、有能力人的智慧转化为生产力。

3.6 将信用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强化企业信用理念就必须把企业对自身、对公众、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体现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个环节中去,把企业的文化现象、信用道德渗透到产品的质量、设计、造型、装演、商标、包装、广告、营销和服务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在上下之间、员工之间产生一种自觉珍惜企业品牌信用的默契。

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自身建设应从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信用和企业形象,为企业融资发展创造条件。结论及建议

加快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与调节,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配合。政府应该鼓励并培养市场主体的信用理念;加强中小企业信用行为、评价、信息、担保立法;建立有效的分类监管和激励惩戒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建设。只有中小企业与政府相互配合、协调,才能不断完善发展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使中小企业在信贷支持少、融资渠道窄、自有资金的缺乏等问题上得到缓解,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和能力,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均月.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吴晶妹.信用管理概论[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5 8

[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研究》,2010 [4]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P15-18 [5]石军伟.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一个基于企业家的解释[J].财经研究,2002,(10).[6] 陈艳平,高娟小.企业贷款融资的现状分析及其支持体系构建[J];价值工程 2004年 第05期 [7] 赵国沛.银行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不足——基于不确定情况下风险收益对称的分析[N] ,南方经济 2005年 第06期

[8] 赵淑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与信用保障体系建设构想[J/OL], 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 第04期

[9] 杨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及融资体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硕士论文 [10] 张韶华,丁桑.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的分析[N].魅力中国 2007年 第08期 [11] 张其仔.企业信用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12] 陈晓红,黎璞.分工演化与关系型融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新理论解释[ J ].管理评论, 2003(5): 17-22.[13] 孙育红.对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几点思考[ J].当代经济研究, 2002,(5)[14]刘瑞.信用建设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J].西安金融,2004,(10)

[15] 国务院课题组.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N].中国经济时报, 2004-01-09 9

第五篇: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

罗先奎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服务业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结合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现状,本文以系统的思想为指导,明确了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开展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和建立现代城市服务业体系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为芜湖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FO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13(2012)一04—023—05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服务素产生相当大的聚集效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作为窗口行业的服务业,其服务平台、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魅力的重要因素。公共服务

设施和企业服务设施构成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保障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市的浪潮中,业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建立服务业体系对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服务业的增长已成为经济

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

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建设芜湖市服务业体系的重大意义

文化服务业不仅在提高消费者文化品位和欣赏

水平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极大地

建设芜湖市服务业体系,是加快转变芜湖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

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拓展了文化的传播路径。②

二、芜湖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必由之路,是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区域综合竞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关部门对服务业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深度不够,对培育经济增长亮点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现代服务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重视不够。部门与部门之间、行业与行业

之间对服务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共识,服务业的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业体系,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创新芜湖、和谐芜湖、优美芜湖、幸福芜湖”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业

体系,必然会对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许多领域被当作非生产性活动,许多行业对政

府的依赖性较强,亟待建立完善服务业的自我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支撑。

发展机制。

(二)服务业发展滞后性较为明显。近年

来,芜湖市服务业总量虽呈逐年增加之势,但服务业内部结构尚未发生实质性转变,服务业

仍是流通主导型,服务业增长主要依赖于传统服务业,如餐饮业、商贸批发业、交通运输业仍占服务业增量的半数以上。主要原因在于现

代服务业,如文化产业、社会化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家政服务等

发展相对滞后。

(三)服务业行业垄断性强、政策性壁垒与

歧视并存。科教文卫体、金融保险、通信、网络传媒、旅游等现代服务行业在严格的市场准

人制度和繁杂的行政审批制度的保护下处于政

策性垄断经营状态,致使投资主体难以实现多元化。④垄断经营的长期存在,导致企业内部缺 乏竞争意识,服务业缺乏生机和活力,由此形

成了服务水不高、服务价格较高、竞争力不强的不良局面。

(四)知识资源短缺、服务业人才不足。在知识经济大潮的推动下,知识型服务El渐成为

产业发展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在新一轮创新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而知识资源的短缺和 人才的不足已成为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芜湖现有高校的专业设置只能满足通用人才的培育需求,在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涉外法律、文博会展等专业,高精尖人才仍需大量引进。芜湖市大部分科研单位对服务业领域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科研力量有待整合。

(五)农村服务业发展的萌芽分散状态成为

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农

村服务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目标定位不明

确,档次不高、效率低下,龙头企业严重不足,辐射集聚、示范带动效应乏力,尚未建立知名

农副产品商标品牌和市场体系,企业经营运作的组织链接、运行机制也亟待建立和完善。现有农村服务业经营项目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科技含量高、文化元素多的现代服务业缺乏

三、建设芜湖市服务业体系的对策

(一)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编制芜湖市服务

业发展规划。建议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芜湖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服务

业发展规划,敲定体现芜湖地域特色的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发展重点和支持方向,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激励考评机制,争取多

渠道资金支持,打造重大服务业发展项目,以

项目助推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和新兴产业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二)增强城市服务支撑能力。完善服务业市场运作机制,健全物流、商贸、金融、房地

产、中介等市场基本要素,发挥市场优势。坚

持“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提高服务

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

力度,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运用市场机制,提高服务业运行效率。加快城市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人力资源和要素,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开发城市功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

软硬环境支持。⑨

(三)完善城市服务市场体系。实现物流业投资多元化,构建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完善服务业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加快银行商业化改制步伐,推进金融创新。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增加信

息服务业投入,加快信息服务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转变政府职能,更新服务理念,加强宏

观引导。加快服务业体制改革,创新服务方式,引入新兴业态,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商贸流通管理体系和法律体系。加快培育房地产市

场体系,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循环发展。

(四)提高城市服务保障强度。完善行业管

理、行为监管、质量管理和宏观调控措施,促

进服务业有序发展。建立服务企业诚信评价体

系,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为服务企业提供交流平台,增强行业协会的民

问色彩,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范、行业发展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五)升级城市服务创新水平。创新服务业

政策,运用市场杠杆撬动服务业价格机制改革。改革投融资体制,放宽投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服

务业。抢占创新人才制高点,激活城市创新系

统。培育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市场主体,促

进服务企业创新。推进某些服务领域从业人员

集团化、租赁化管理。鼓励服务企业树立现代服务意识,转变经营观念,全面综合提高企业竞争力。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六)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1、商贸流通服务业:努力把芜湖建成皖江 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商贸中心,实现流通现代化。重点规划建设芜湖经济技术开发

区物流园区、芜湖港物流园区以及一批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将芜湖打造成安徽省综合物流中心、长江流域最具产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中

心以及长三角大物流体系的中心之一。大力推进第三方、工商合一、商商合一的新型物流业态。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深化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

展镇、村两级连锁超市,全面激活农村消费市

场。整合各类商品市场资源,打造一批辐射功

能强大的大型批发市场。

2、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改善金融环境,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展各类融资机构。加快引进保险经营机构,推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

化。大力发展担保业,不断完善金融电子化服务网络,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形成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制度,形成住房供应结构多元化局面,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扶持房地产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市

场,完善房地产业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征地拆迁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拍挂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和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引导房地产理性投资和消费。

3、生产性服务业:拟定生产性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

健康发展。利用芜湖高校园区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大力发展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生产制造企业专业

分工精细化,创新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实现低碳发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产业集聚区。着力拓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建立“数字芜湖”框架体系,发展网络增值服务业,构建网络信息交换平台,培育本土知名软件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

企业,建立软件工程中心、测试中心和认证中心。

4、旅游业:深度开发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入境旅游、国

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鼓励旅游企业重

组,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加快旅游电子商务步伐。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商贸旅游、工业旅游、高校科普旅游、美食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营销芜湖山水、自然与人文精神。增加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将文化内涵渗透到旅游商品开发的每一要素,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内驱力。注重开发旅游纪念品,提升其文化品位,力争实现一景一特色、一地一产品。加强相关产业联动,推进区域旅游互动;优化旅游环境,构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美化“芜湖十景”的自然人文

景观,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为滨江山水园林城

市添加旅游经济推力。

5、教育和文化产业:整合高等职业教育资 源,夯实职教基础,培养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支持在芜高校设置相关专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氛围。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广播影视业、音像出版、报业集团、铁画艺术、动漫创意产业、体育产业,建立健全开放、有序的文化产业体系。实施会

展业品牌化工程,推进徽派建筑艺术博物馆、中国铁画博物馆、历史文物博物馆、星光灿烂

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音响软件数码城等项目品牌化建设,引导文化消费,形成芜湖特色

和城市气派的教育文化强市。

6、中介服务业:放宽中介服务业准入条件,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企业。规范发展会计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科技咨询、法律

咨询、保险咨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行业

和代理、代办、经纪、拍卖等商品市场中介服

务,形成运行规范的中介咨询服务体系。实现

中介机构脱钩改制,为其独立、客观、公正执

业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内引外联、购并重组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中介咨询机构向规模化、专

业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事务所或中介法人机构,促进中介服务业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

7、总部经济:在中心城区加大资源整合力 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以商务楼宇为载体,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落

户芜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本土

优势企业对外投资,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投资

办厂、入股、并购、设立研发中心、建立科技

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形式,不

断拓展国内和国外市场。

8、农村服务业: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网络,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服务业

框架和运行机制。改造传统农村服务业,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农民生活服务体系、县域发展支撑体系、城乡一体的公共设施体系,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特色

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搞好农民工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素质。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其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9、现代会展业:坚持政府主导、行政推

动、市场介入,大力发展多层面、高档次、强

辐射的现代会展业,努力把中国(芜湖)国际旅游产品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博览交易会办成具有国内影响的品牌会展。把

中国(芜湖)医药及医疗器械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机械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芜湖)茶叶博览会、中国(芜湖)青少年文体生

活用品博览交易会、安徽人才交流大会、高校

招生皖江地区咨询会、芜湖房地产博览交易会

等办成具有区域影响的精品会展。整合展馆资

源,建立健全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和展馆经营机制,提高展览的组织策划水平,推动芜湖市会

展业向国际化、专业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10、家政服务业:成立专门机构,引领家 政服务向规模化、规范化经营方向发展。转变经营方式,实现家政服务业集团化、连锁化经营。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建立健全惠及城乡居民的家政服务网络。加强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

老服务和病患陪护。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创办家政服务企业,培育家政服务市场。

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社区内家政服务业发展。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服务行为,维护家庭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免费提供职业指导

和职业介绍服务。积极发展中小型家政服务企业,鼓励多种方式的便民服务。

四、结语

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是实现芜湖经济社

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芜湖市服务业体

系建设、芜湖市服务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新一轮城市开发

将促使城乡消费环境的改善,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拓展了芜湖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给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相信,在芜湖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芜湖人的共同努力下,芜湖市的服务业体系建设工作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芜湖市的服务业发展一定会有骄人的表现。

④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37.⑤T.Hill,On Goods and Services,Reviewof Income andWealthSeries,1997,102.⑥Peter W.Daniels.Service industries:growth and location

[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43.⑦Colin Clark.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

.London:Macmillian,1940,75.注释:

①晁钢令.服务产业与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

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5.

②曹波.现代都市服务业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管

理学院,2006,56.

③韩卫民.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

学,2009,81.

Research Oil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Industr

y System in Wuhu City

LU0 Xian.kui

(Wuh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hui Wuhu 24 1 003,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service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

tant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dern city.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in Wuhu city,under the direction of systematic thought,this paper makes clear the problems in

service industry,points out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system

in Wuhu c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m service industry system,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n Wuhu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Wuhu

city S government in macroscopical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Wuhu city;construc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system;research

(责任编辑:王幡)

下载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制度性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制度性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盐城金陵人力资源公司 潘道华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围绕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开发提供相关服务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重要......

    旅行社诚信建设对策研究(论文)

    旅行社诚信建设对策研究 引 言 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与其它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旅行......

    诚信体系建设汇报[推荐]

    建立及实施诚信管理体系(CMS)的情况汇报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安徽意诚食品有限公司是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食品制造业,2005年8月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三方互动”推动全市信用体系建立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加鲜明的要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构筑。众所周知,“诚......

    诚信体系建设(5篇模版)

    浅谈税务文化建设与诚信体系建设 作者:张志平姜山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邮编:137400 摘要: 广义的文化建设是指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

    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情况调查论文(最终5篇)

    一、措施和建议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73(2011)03-0055-02一、河北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基本情况据调查,截至2010年6月底,全省共有担保机构384家,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机构40......

    关于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能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开展工作的技术应用......

    煤矿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

    煤矿企业员工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 摘要:煤炭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企业员工必须按章诚信作业、严格诚信监管,一切以诚信为基本原则,才能铸牢煤矿企业的安全防线。在介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