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对学生词汇量不足而设计的长期学习方案
针对学生词汇量不足而设计的长期学习方案
很多学生在词汇量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现象如下:大部分学生很少预习单词;词汇学习无计划性;词汇量主要来源于课本;虽然很多学生知道死记硬背单词不是掌握词汇的好方法,但这种违背词汇学习策略的方法依然还在广泛的使用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及时的复习单词;对于平时的单词测试,很多学生总是采取临时应付的态度;关于词性,主要依据于汉语的词义;在阅读的过程中,碰到陌生的词汇,不是放过,就是查字典,而不喜欢动脑筋利用语境和语感来猜词;即使是查字典也只是简单的了解一下汉语词义而已。基于此,针对以上问题,从教育教学理论层面上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出如下学习策略:
1.词汇重难点熟知策略。
在每一模块的生词表中出现的单词,不一定所有词汇全是四会单词,学生要注意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单词,要求不但能听懂,而且要求会说,会读,会写的四会词汇;哪些属于三会,两会和一会词汇。对不同的词汇,要求学习策略是不同的,这样,词汇的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对四会单词的识记,而且减少识记时间,提高识记效率。
2.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策略。
学生们要自觉、实事求是地确定词汇学习目标,然后制定词汇学习计划,并为之付出努力。目标和计划可以激励学习者学习,克服了学习的盲目性。学生们可以自学或与他人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词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学习进度。学生根据自己掌握词汇量不同情况,建立学习小组,制定短期、长期目标,如一天,一周,一个月,半学期所要掌握的词汇量。同时教师辅之以“天天练”、“周周练”“月月练”来帮助学生们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估,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在自己词汇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不断的尝试,通过反思,调整学习策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词汇策略。
3.扩大词汇量策略。
(1)运用构词法来扩大词汇量,即按照词根、词缀、同义词、反义词、同音不同义词来按类别记忆单词,帮助记忆。学生掌握了某些常用词缀,即可以了解词性,也可以了解词义。有些单词可以放在一起记忆,例如:reaction reactive react action actionable reactor act actor actress interaction interact activate等等;再比如:知道了"home”这个词,同时又知道”less”这个后缀的意思,就会很容易的猜出“homeless”的意思;学生知道”ness”是名词后缀,就理所应当猜出“homelessness”的词性和意思;在学习词缀-tion时,学生可以联想到-tion构成的词汇:corporation, administration, competition, congratulation, description等。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可以学一个会一串,学生的词汇量可以在瞬息之间突飞猛进。
(2)猜词也是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学生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猜测词义;也可以根据句法结构常识和构词法知识等来推断词义。学生猜出词义后再联系原文,看其是否适合本段或本篇的文章的内容。
4.扩大阅读量策略。
学生应该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二十一世纪报,英语学习等杂志,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凭借构词法等方法来猜测生词,对于好的句子,学生可以摘录并加以模仿使用。每天可以留一个新闻英语报道,每个同学按学号向同学们口头报道一条前一天的英语新闻消息,并将主要内容写在黑板报上供大家阅读。
5.趣味性学习策略。
可以制作些专门听取词汇的小练习,可以听一段经典电影的经典对白,或者一首流行的英文歌曲,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写出相关的词、短语或者句子。通过这些练习增加了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而且通过这些训练,学生也可以意识到,词汇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内。
6.使用英汉双解词典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生词时,查阅词典时,尽量使用可以提供全面信息的英汉双解词典。由于英语和汉语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因此,使用英汉双解词典,读者既能了解某单词在汉语中的对应词,又能通过其英语释义更清楚、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避免单纯看汉语对应词而产生的词义扩大或缩小等带来的理解偏差。另外,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可以增加英语语感,同时学习到比较地道规范的英语用法和说法。
一般来说,高中生可以使用英汉双解词典了。高中学生最好选用难度较低的这类词典,如《朗文初阶英汉双解词典》或《朗文中阶英汉双解词典》。
7.求助与合作策略。
当学生们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可以求助于字典,同时还可以求助于其他同学和英语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如果篇幅较长,生词较多,可以采取学生们自主讨论,相互讲解的方法来完成这篇文章,这样减少了文章理解的难度,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还有在学生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思考,调动所有已知的词汇,还可以借助于实物和肢体语言,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8.复习和巩固策略。
词汇的复习过程不能是孤立的,词汇的复习和巩固应该放到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学生在说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中应尽量掌握用到新学的单词。例如,课堂上学习的课文,学生课后可以进行多次复述,这样就会用到所学的新单词。也可以运用所学的新单词编写一则对话,或者一篇小短文等等。
第二篇:长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活动方案
长期中學教師外出学习活动方案
一、学习目的:
为了拓展教师教学工作视野,积极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学习优秀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特组织我校教师外出听课交流学习。
二、学习时间:201年6月16日。
三、学习地点:四川省合江縣白沙中學
四、学习方式:采用“走出去”的方式,以听课、座谈交流为主要方式。
五、参加人员:
带队领导: 王評,领导组长负责外出学习的全面工作,确保学习安全、有序;組員:周波,朱正才,廖红平,汪汝荣,汪廣煒,將迎春,何胜濤,蔡云忠
六.具体行程:
6月16日6:00在长期中学乘车出发;当日下午4:30返回。
七、学习要求:
1、每个教师自带U盘一个。
2、各位教师抱着学习与吸收的态度进行交流探讨,同时保持长期中学的良好形象。
3、重点探讨学案的设计和学案在课堂教学策略、学科的教法。回校后每人交一份学习心得。
4、提前做好学科交流中的问题设计,有所侧重,有针对性,提高交流活动的实效。
5、何胜濤做好摄像和后勤工作。
八.安全预案:
1.做好安全教育及宣布活动安排及要求。
2.教师有秩序地上车,周波, 蔡云忠清点人数上报王評处后,才能出发。
3.教师在学习活动期间发生一般的小毛病,马上与附近的诊所联系及时送治,发生重大事件,马上打110、120电话,请求派车急救。朱正才负责。
4.车辆是有有正规的执照小车。6:00在长期中学乘车出发,王評负责。
5.活动结束时在规定的地点按时集中,清点人数上报,并有秩序上车,全部返回。
本方案一式三份,教务处、学校、教育局各一份。
二0一四年六月十二日
第三篇:为学生好学而设计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
——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简介
43小学程新华
一、学生学习的三种境界:
愿意学——学得进
喜欢学——学得快
渴望学——学得深、学得广
正常的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都有他们愿意学、喜欢学、渴望学的东西,只是很多孩子的学习欲望不在我们所规定的学习内容上,我们就说他们不爱学习。这是一种误判。
二、针对学生的学,教育者采用的不同策略。
如何引导孩子对我们所规定的学习内容产生学习的欲望,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为之苦苦求索,层出不穷的教育改革也都试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不管成功与否,就其策略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三:
1、软磨硬逼,逼其就范。就如同逼牛犊拉套一样,只要功夫到了,牛犊也会无可奈何,只好老实听话。用这种策略,且不说逼者与被逼者都很苦,就论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为人毕竟不同于牛,逼狠了干脆不干的大有人在,逼出悲剧的也不少。
2、胡萝卜加大棒,软硬兼施。这种方法用得最多,也有一定的效果。运用这种策略,学生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处在被逼的状态,兴趣的调动只是少量的副食点心,总体来说,师生还是属于苦教苦学的状况。
以上两种策略虽然都有效果,但难以使学生达到学习的高境界。
3、诱发食欲,趋牛向草。教师的功夫在于引诱、激发,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让这种欲望由弱到强。为了保护孩子的学习欲望,尽量让一些功利的东西让步,保持和谐的生态环境。当孩子的学习欲望旺盛起来了,学习能力强大起来了,再让他们参与社会的考试竞争。这第三种策略,就是“生本教育”所主张的策略。
生本教育的“三观”
郭思乐教授和他的追随者们之所以采取这种策略,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念作支撑,其中最突出的理念就是“三观”:
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
行动观——全面依靠学生
三、“生本教育”的定义
郭思乐给生本教育这样定义:“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
四、生本教育为什么要在“好学”上做文章?
因为:
1、只有好学,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而接近学习内容;
2、只有好学,才能使初学者感到轻松而产生趣味;
3、只有好学,教师才能真正扮演成良师益友的角色,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良性互动;
4、只有好学,学生才越学越有瘾,最终走向对学习的“渴求”境界。
五、“生本教育”模式在育人目标上有什么特点?
这种教育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相应的在学习速度上的特点是先慢后快;在能力上,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独立搜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六、生本教育模式与现行质量监控模式的冲突
生本教育模式与现行的重近期目标、以考养考、以考促教、以考定评的常规质量监控模式冲突很大。因为常规的考试是不大容忍学生慢进入、慢提高的。慢一步就会影响整体的合格达标。这也就迫使老师不得不生拉硬拽,甚至威逼利诱,以让每个学生跟上大队齐步走。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军事化特点。学生小小年纪就经受着比成人还严酷的纪律约束和沉重的精神压力。他们生活得并不快乐。我们不是把孩子当树苗一样呵护,而是把它们当成战士一样驱使。说实话,用沙场演兵、生存训练的方式训练战士是必要的,但用这种方式训练未成年的孩子就很不妥了。因为孩子的身心都还太娇嫩,不宜练得太过,练伤了,对孩子一生都是有害的。而生本教育模式恰恰倡导“浅入式”、差异对待,允许后进、扶持后进。
七、为“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
人性化的设计不能等同于简单化的设计。“好学”强调的是适合孩子的学习口味,为了适合口味,该简则简,该繁则繁。就如同我们做合口味的菜一样,有的工艺很简单,保持原汁原味就很可口,那就按简单的方法做;有的则要去腥去臊、文火慢炖,工序繁杂,为其如此,才能做到醇香可口,那我们也就只能不厌其烦了。当然,根据学生的消化能力,学习知识内容还是要做到先易后难。“好学”还体现了一种课程主张,就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精简,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郭思乐把这种主张概括为“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八、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口味
不顾学生的口味而只顾自己讲得顺畅的教育,郭思乐称之为“师本教育”。“师本教育”存在几千年,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它在历史上为“传道、授业、解惑”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普及,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学生仅靠从老师那里学到的那点可怜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培养他们好学乐学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强压硬灌不行,只能研究学生的学习口味,因势利导。由此看来,学生的学习口味,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更需要加倍尊重的问题。
九、小学生在学习上到底有怎样的口味特点呢?
下面根据个人的经验说说我对小学生学习口味的认识,权作抛砖。
1、与自己的知识经验联系紧密、能唤起他们似曾相识感的知识、技能,他们学起来有兴趣。
2、喜欢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有知识,越是得到同伴的认可,越是学得有劲。
3、渴望得到老师或长辈的赞许,越是受到赞许越是学得起劲。
4、愿意接受同伴的帮助,特别是友好、善意的帮助;对居高临下、施舍式的帮助则会产生逆反。
5、有向困难挑战的欲望,但不能太难,若跳起来都够不着,他们往往会退缩。
6、他们以能为别人答疑而自豪,为了帮人释疑,他们会深入学习研究。
7、他们容易受人启发而别出心裁,同学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因此,给他们创造交流平台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
十、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之重要
清楚了学生学习的口味,我们还要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这是理解并接受生本教育思想的关键。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地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是我们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不是眼前的考试分数。
为什么我要用“端正”一词呢?因为说起能力培养,大家都不会反对。但是培养能力的工作时间太漫长,我们往往没有这个耐心,因为眼前所要的考试成绩使我们失去等待的耐心,恨不得马上把他们吹起来,为咱们争光。于是就上狠招,强压硬灌。开始还行,一抓就灵。
可是越往后就越不灵,那些犟学生就开始造反,那些懒学生就索性装死狗。老师见此状越发来气,手段也越来越不人性化。长此以往,恶性循环,真是吃力不讨好。这就是苦学苦教的状况。
所以,生本教育特别要求我们端正教育思想,为学生的长远计,不争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有“静待花开”精神境界。
清楚了学生的学习口味,明确了我们的育人宗旨,“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才找到了依据。
十一、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的口味和我们的育人目标,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
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不教而教
这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真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达到学习能力的提升。
生本教育的这套教学方法的背后,还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学习观,那就是“感悟”。郭思乐教授认为学习的核心部分是感悟。他认为,感悟不仅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而且是重要的结果。所有的学习最终归结为感悟。他主张“读和做,缓说破”,通过这种方法去促使儿童感悟。
生本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强调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强调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所以,有的老师形象地把生本教育方法论概括为“资源论”、“借力论”、“交付论”。
第四篇:针对基础薄弱学生英语·数学学习计划
针对英语:主要是复习巩固七年级的知识,先从基础学起,从七年级上册开始,根据他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来看,如果感觉他以前上课的时候没有掌握的很好,就带他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来学,巩固书本知识,可以配套买一份针对她的夯实基础的试卷跟课时练习,如果她上课掌握的还可以的话,那我们聚主要讲语法点,词组,再用试卷上的题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不过根据我昨天试讲的情况来看她上课的时候也听课了,只是听得不专心,有些知识点我稍微提一下她知道老师上课有讲过这个知识点可就是不记得了,还是说明她上课不专心。反正不管她课堂上怎么样,我感觉初中英语知识点不是很多,而且这个暑假时间也挺充裕的,只要她想学肯定成绩是会有提升的。然后根据你讲的她学七分就感觉自己掌握十分这样一个状态,我觉得八年级的书我们就不直接上了,我会在讲试卷的时候穿插一下八年级的语法点,然后课后布置一下八年级的单词,每天过去我们先复习前一天留下来的单词,让她就这样潜移默化的掌握一下八年级的知识。
正对数学:因为昨天试讲的时候我没有看她的数学情况嘛,所以数学情况到时候上过课之后我再看看。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从七年级上册开始复习,同样的,也是要有一本跟课时的针对基础的辅导书或试卷。试卷我们一道题一道题一起来做。八年级的知识呢最后看她补课后期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如果可以我们就开始上八年级的课。
针对每节课的授课计划:先把课文复习一下熟悉一下课文内容,让她知道这个课时是说什么,然后在把这一课所涉及到的生词,词组,句子提出来一个一个的给她讲解,再看跟课时题目,反正题目我肯定是要在课堂上和她一起看这样能巩固课堂知识。结束可之后我再布置几个生词,可能是课文里的也可能是八年级的。我准备每天上课之前先检查前一天留下了的单词,在检查一下她英语暑假作业有没有认真做。然后是上数学,具体按照什么样的节奏来上还要根据她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来安排。
第五篇: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头痛的问题是:现在学生的学习动力越来越感到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但没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将这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说明,和大家共同商榷,共同进步。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体制的问题。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学生的真才实学,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习每个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先分析一下这是不是考试要考,是不是常考点,而不是这个知识点学生学习后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有何帮助。
二、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也没培养出能力来。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作用。如果感受到它的作用的话,就是小考、中考和高考,分数低的学生被档在了上一级学校的门外,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三、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每天学生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有的甚至到十点。一天的绝大部分时间被限制在教室里,与外界隔离。学生学的知识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没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手段与方式落后。现在教学手段应该来说要比十几年前好多了,但是这些手段老师不积极的去利用,认为这在学浪费时间。只要紧扣知识点,学生能把知识点记住而且会做题就行了,因而在教学中少用多媒体等更多手段,上课就是梳理知识点,讲解知识点和训练知识点。这使学生感到枯燥而不愿学习。
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现在是在要我学的背景下去学习,而不是我要学,那怎么能提起兴趣,怎么能有动力呢。
针对上面分析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国家要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制定真正能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的素质教育的政策。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培养不人才,而是培养的是奴才。随着学生越往高处升,学生的活力越在减退。到高中毕业只知道能考上好大学,而不知道将来自己要干什么和能干什么。
二、教学内容更加接近生活,和学生认知水平相一致。现在的教学内容应该说比以前枯燥抽象的内容来说有了进步。现在的问题是知识系统性不强,说理说不透。要讲清一个问题时间不够。这样蜻蜓点水,生不能真正培养能力。我认为这还是应试教育的思维在分析问题。还是在追求结果,而不追求过程。也就是说知识点过多过泛,教师总感觉时间不够而掐断思维。
三、少一些课堂时间,多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产生我要学的心理需求。
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只从应试教育出发,要改进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兴趣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