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门工具学科,学什么学科都离不开语文,离不开阅读,可大部分学生就是对语文不感兴趣,花在语文上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的学生阅读能力越来越差,字写得越来越不像样子。要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初三的学生来说,语文对他们来说就是完成其他理科作业的一门自习课。这种现象我想对于大多数的中学语文教师都曾经历过。下面就我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与大家分享。
记得那是我教初三的日子,班里有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够吃力了。这学期新开的一门化学课对于理解力比较差的孩子就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英语课的学习紧迫性,语文课这门看似比较“轻松”的课程理所当然的成了孩子们其他课程的“补习课”。一开始,我没发现这种现象,只是在课堂上经常见几个孩子埋头认真的读书。我以为他们在默读课文,所以也就未加注意。可连续几堂课下来,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终于有一天,当我突然出现在后面一排的某个埋头“苦读”的学生的身旁时,发现他手里读的是一本化学书。也许是当时气昏了头,我立即批评了他,并且对班上其他埋头“苦读”的几名学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且告诉他们,以后语文课上禁止看其他课程的书籍。可是没过多久,这种现象又出现了,而且学生跟老师玩起来“斗智斗勇”,那种看似没看其他书的动作让我疑惑,可又无法确定他们在语文课上看没看其他课程的书。这让我当时真的头痛不已。
有一天,我跟其他课程的老师聊天,通过他们知道,班上的确有些学生学起来需要深刻理解力的理科课程比较吃力。我也向他们大发牢骚,说这些学生都在语文课上学你们的课了,他们也比较无奈,说还是需要语文的教育来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力。这句话深深的提醒了我,对啊,语文才是提高学生理解力,分析力的一门最好的课程,何必来“堵”,而又何不如“疏”呢?想到这里,我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第二天,我一进班里,就对学生说:“今天我来跟大家讲一节语文化学课!”当时学生的表情我记忆的特别清楚——吃惊、疑惑甚至有些不可思议。但我确实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从语文的角度跟他们解释了一些化学上的定理、公式,并且有些还用到了一些哲学上的知识,像量变引起质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这些都可以对他们在化学上的学习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有时候我还举了一些历史小故事来提高学生学习一些理科课程的学习。在最后,我对他们讲:“即使这些课程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理解,来温习,但不要忘记,语文的学习不是浪费了你们的时间,恰恰相反,语文课的学习正是提高这些课程学习方法效率的重要课程。”经过这堂课以后,学生再也不在语文课上看其他课的书了,而是专心的学习我讲解的语文课。
从这件小事情来看,虽然不是那么的轰轰烈烈,能够让人铭记一生,但是对于每一个我所教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而是更学会了一种人生态度,就是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他们应该好好做的事情,不要为了其他事情而放弃本应该好好做的一件事。而对于我这名普通的初中语文老师来说,深深体会到对待学生问题,堵不如疏,更不能盲目解决。有时候换个角度,变通一下,反而把问题解决的更加完美。
第二篇:户外拓展--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户外拓展--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刚刚来公司参加工作的第三天,人事部门就安排我们参加了明阳天下拓展公司组织的拓展训练。在我看来,这个时间安排这个项目很是用了心思的。在大家彼此都不熟悉的情况下,通过拓展训练,陌生已经远离了,那些平时在办公室的员工真诚地笑,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用心地锻炼,体验着信任、融合、团结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这是本人第一次拓展培训,以前我对“拓展训练”并不是很清楚,通过教练介绍,我才明白原来这种训练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和智慧,挖掘人的潜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运动,但其又不完全属于体育运动的范畴。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参加的项目并不很多,但是正是这两三项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可以说应该是从各个方面都收获多多的。先说说啥是拓展训练吧。
拓展训练它是一种户外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海上生存训练,而在战后则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面向现代社会的训练方式。旨在激励人的斗志,激发潜在能力,创造性的发挥人的团队能力。其实就 今天上午,我们全体学员在虎峪山庄的会议室里,聆听了基地老师对相关情况的简要说明以及对此次活动的期望,我们就开始了培训前的热身。热身的内容是分小组,给所在的小组命名、设计队徽、队训、创作队歌。我们小组估计有许多姚粉,所以把自己命名为“火箭队”,队歌也是根据一段大家耳熟能详都会唱的《团结就是力量》改编的,当然加入了跟我们“火箭队”内容相符的歌词,即强调了团结的意义,又加进了更高更强的意思。大家唱了一遍,还挺威风的。其他的小组的名字也很不错,“蓝色风暴”的名字也不错。小组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迅速记住了组里成员人的名字,这个对我们来说应该是第一个挑战,乖乖,速记呀。
我们组首先完成的是“走出雷区”的任务,这个项目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强有力的领导、合理计划、严密组织、团结协作、严格执行对我们完成集体任务是多么的重要。在完成项目时暴露了我们很多弱点:比如,新组成的小组没有完成,树立队长的威信,七嘴八舌,当领导的惯性贯穿始终,虽然完成了既定任务,但是各个都不是队员都是指挥官,发号施令的内容还是很多的。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让学生学的明白 让老师教的轻松
让学生学的明白 让老师教的轻松
——宜昌市第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纪实
2010年5月28日下午,宜昌市第九中学多媒体教室里正在上一节英语研讨课。在八年级任教的丁老师是这节课的主讲人,丁老师这节课的学生是七年级的一个班。上完课,丁老师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没想到学生的热情这么高,全班学生都在不停的举手要求发言!”“没想到全班学生在小组内训练口语表达时,都这么认真!”“没想到全班学生的参与意识这么强,不点他们组表演还要给我脸色看!”……在八年级任教的丁老师连用了好几个“没想到”来表达她的惊诧之情。其实,学生的表现不仅让丁老师吃了一惊,不少来自八九年级的听课老师也惊喜不已。一位听课老师看到了这一幕:一位学习困难生在课堂练习环节知道答案是“5”时,就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当他发现自己不记得数字“5”的英语发音时,竟然一边高举着左手,一边掰着右手手指头“one、two、three、four……”小声念起来,等到他终于想起来“four”后面应该是“five”时,得意的表情任谁都看得出来。是什么让九中的课堂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这还要从09年9月开始在七年级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说起!
寻求希望的变革
09年9月,当七年级的新生走进九中的校园时,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了领导班子的面前。九中是一所回归公办的改制学校,08年以后学校开始就近招生,生源质量较之以前有了极大的变化,很多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从小都由爷爷奶奶养大。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很多学生不仅行为习惯较差而且品德教育缺失。怎么办?还是像以前一样抓住学生的成绩不放吗?或是放手不管,听之任之吗?还是主动寻找新的改革之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易经》中的话说的好。凡事处于穷尽局面必须变革,变革后才会通达,通达就能长久。生源改变了,学情变了,变革也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只有变革才能使九中这块金字招牌走上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才能将均衡教育真正落实在每一节课上!于是在七年级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大胆想法应运而生!
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怎么改革?改成什么样子?当学校领导提出这个想法时,七年级所有参与改革的老师们脑海里一片空白。虽然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都早以其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而闻名全国。但是,老师们手头上没有现成的资料,学校经费紧张,也没有足够的实力送老师们出去观摩学习。眼看着9月1日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还想着“等、靠、要”的老师们再也坐不住了,都主动上网搜索这几所名校的相关资料,揣摩网络上有限的教学实录。九中的课模改就在这“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摸着石头上路了!
说起开学第一周的教学工作,教数学的程雪琼老师总会不好意思的笑着说:第一周啊!照葫芦画瓢,洋思中学让学生讨论,我也让学生讨论,洋思中学的老师只讲十五分钟,我也只讲十五分钟,一节课讲下来,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仅仅是程老师有这样的困惑,所有参与课改的老师都有些无所适从呢!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帮助老师尽快的走出课模改的盲目期,温校长深入到教学的第一线,每一天都坚持听好几节课,听完课,立即就与该老师的交流起上课的情况。这一点,程老师体会最深。正是在与温校长的探讨中,她逐渐明晰了洋思中学每一个具体教学行为背后的深意。原来课模改的推行并不是仅仅在教学形式上有所改变,而是通过教学行为的改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
单打独斗总不及发挥集体的力量,多头摸索不如汇大家之力集中突破。备课组围绕课模改积极开展研讨成了全体教师共同的呼声。于是,七年级备课组每周参加完教研组的会议后,又单独围绕课模改开展定期的备课组会议。活动前老师们都会提前做好准备,把最近在处理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实施学教案、评价学习小组等方面的深刻感受,进行总结性的回顾,然后提交到研讨会上交流讨论。每一次研讨都会有重点研究的话题,围绕课前如何预习,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热烈的讨论起来。杨继峰老师说:要多读,读一遍肯定不行,一篇课文只有读过三遍后,课堂学习才不会是走过场。三遍朗读是不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朗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呢?年轻的熊新武老师皱着眉头说。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刘芳老师高声说道:这个想法我同意,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第一遍大声朗读,疏通字词,第二遍小声朗读,把握文章的大意。第三遍默读,提出问题,旁批心得体会。在一旁记录会议内容的备课组组长胡本莉老师开口了,我也同意,我们可以弄一个预习策略出来,以读为纲,你们看怎么样?很快一套十读预习策略就完成了。一节课的研讨时间刚刚结束。胡老师抓紧时间说,我立即把预习策略打出来给你们每人一份,大家先尝试一周,看看情况怎么样,下周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完善。
主题明确的备课组会议给课模改注入一剂强大的兴奋剂,老师们在会上总结经验,反思遗憾,完善方法,每一次备课组会,老师们都带着满满的困惑而来,然后又满脸喜悦的投入到新的变革中去。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集体备课之后,老师们坚持课模改的信念也越来越坚定,目的也越来越明确了。
你是我的轻骑兵
2010年2月25日,新学期才开始,市九中一楼的会议室里挤了满满一屋子的人。窗外寒气逼人,屋里却是热气腾腾的讨论场面。这次参与改革的老师们都来了,主持此次改革的教导处的主任来了,七年级的各班的班主任一个不落的来了,校长也来了。此时,课模改已经推行了半个学期,随着课模改的深入,老师们愈来愈发现要搞好这次课模改需要完善的方方面面的东西太多了。单是学习型小组管理就让老师们颇费脑筋。学生各科成绩有差异,每门课学习型小组成员都不一样,701班的郑正同学语文成绩好,担任着语文学习型小组第五组的组长,与此同时,郑正还是数学第七组的组员,外语第十一组的组员。课间十分钟也是郑正最忙的时候了,一下课郑正就收拾好数学书、学案、文具回到自己的座位,一番忙碌后,又抱着学习英语的书本奔向英语第十一组的位臵。教室小,人又多,一到课间,教室里就乱成了一锅粥。这次课模改阶段会议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个问题的。集众人智慧,谋变革之良策。一番争论后,如何建设学习型小组的想法雏形已经呈现出来了。这次打造学习型小组绝不仅仅是上课多开展几次小组讨论这么简单了,这一次要将各科学习性小组整合成同一个小组,班级管理也以此为基础,要让学习性小组不仅仅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主阵地,还要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大舞台。
会议一结束,九个班主任,近二十余名参加课模改的老师就立即投入到学习型小组建设的探索中去。
当天晚上,703班班主任刘芳老师在原有各学科小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成绩差异、行为习惯养成将全班学生分成了4-6人小组,一共任命了8个组长。小组成员基本是按“二拖二”或“三拖一”的原则组建的,目的是为了发挥组员之间互帮互助的作用。郑茜昊是第三组的组长。一学期的组长生活结束后,他在自己的周记里这样写道:自从毛家辉分到我们组的那一天起,虽然我依旧每天都会看见同学们对他鄙夷的目光,每天都会听见同学们对他的嘲讽,在听到或看到这些时,她们一声声的嘲笑声,就像千万根针一样,向我的心刺来。结果,我的心里有时就像涌起了什么一样,会忽然义愤填膺,想为他打抱不平似的。也许,那就是传说中的正义感吧。我暗暗下决心,我要帮助他,改变他!于是,我耐心地给他讲题,让他不再认为自己被抛弃被遗忘;我时常跟他讲话,让他不再那么自卑;有时,在他做错事时,我会轻言细语纠正他,耐心教他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半学期后,我惊喜的发现,我和他其实是在共同进步!曾经的我就像是个炸弹,随时随地就要爆炸;曾经的我,耐心是那么差,如果我说的话或者做的事别人不理解,便会生气甚至大吵。但如今,在跟他讲题的过程中,我竟能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讲。我想,或许是因为我爱上了跟他讲题后他听懂了的成就感吧。他呢,曾经是那样自闭,但如今,竟然敢自己发表意见了!还会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有时候说得还挺有道理呢。曾经的他,作业完全没写过,但现在,他不仅就开始写作业了,还会用心写,英语的句子不会写,就在书上找,语文的汉字不会写,就用拼音代替。还有别的同学们,他们也不再歧视他,有时候还会赞扬一番呢:“哇,有进步啊!”每当此时,他都不好意思地脸红,而我的心里,真的比自己进步都高兴。课堂小组的成立,帮助了他,也帮助了我。听老师说过段时间,小组要重组,我将要求老师留下他在我们组,因为我们已经又定了新的目标,我们都在努力实现。
为了方便管理,小组内还设有组规。708班第三组四个组员都参与了组规的讨论,班主任审阅后组员签字确定,之后一切都按组规办事。组规也不是一尘不变。陈浩然说:我们小组四个人根据组内情况编出组规,来约束组员的不良的行为,班主任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都应该参与小组管理。经过一番呕心沥血,组规改了好几次,瞧,现在每个人都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学习型小组有了雏形,还得仔细打磨,许多老师都深入到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坐在小组旁听学生讨论,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随时完善策略。
学生发言混乱,各言其说,怎么办?设臵学科小组长专门负责组织讨论。小组讨论节奏太慢怎么办?设臵一个计时员,专门负责监督讨论节奏。成绩好的同学抢着说,成绩差说不上,怎么办?确定讨论顺序,组内可以让成绩差的学生先说。探讨的次数太多,会影响到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怎么办?组内讨论之前,一定要安排独立思考的环节……
随着问题的不断发现,小组长的作用也显得尤其重要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小组长培训会召开了。5月17日下午,来自七年级九个班级近百名语文学习小组长参与了此次小组长培训。小组长也需要培训?参与培训的组长们满脑子的疑问,特别是会议现场布臵更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会场前台摆着四张拼在一起的桌子。当小组长们还在疑惑时,培训开始了。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长胡本莉老师介绍了组长职责,从课前预习检查到课堂讨论角色分配,从带动组员学习到督促落实,从培养学习习惯到组员情况反馈。这些已经担任了半学期的小组长终于明晰了组长的职责了。仅仅听还不够,现场操练也很有必要。来自不同班级的四个小组长临时组成学习小组,现场演练起来。作为听众的小组长们也不闲着,认真观察,仔细揣摩,小组长如何安排发言顺序的?面对错误的答案又是如何组织大家纠正的?组员发言太浅显如何追问引导大家深入思考问题……演练结束,709班的陈申举起了手,老师,刚才左边这位同学说,西洋画与中国画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呢?小组长应该追问一句,不然我们还是不知道西洋画与中国画的区别。在场语文老师一听,都呵呵笑了起来。熊老师说,才学这就用上了。
及时的组长培训使七年级九个班级的小组学习逐渐规范化,科学化。
如今,学习型小组已经是同学们展现自我的舞台呢!706班的冯晓梦成绩一直不大好,开始让冯晓梦做小组长,班主任王鹏老师还真有些不放心。几个星期后,冯晓梦这个组的表现却让全班同学刮目相看,仔细一了解,才知道冯晓梦结合小组组员的特点,在组规之外又设臵了一个奖励制度。比如在小组检查落实的时候,冯晓梦就告诉大家,参与抢答的同学加一分,回答正确了再加一分。每周结束的时候,冯晓梦就在小组内通报各位同学的积分情况。这一做法激发了全体组员极高的积极性,上课抢着举手,作业总是争取最好的书写质量。大家进步了,冯晓梦的干劲也更足了,经常主动找老师商量小组管理的办法。下学期,在全班同学的建议下,冯晓梦已经担任706班的常务副班长了,这为冯晓梦组织能力的锻炼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习型小组让每一个学生成就梦想!今年5月,全国新世纪作文大赛的结果出来了,当705班的杨继峰老师把全国二等奖的荣誉证书递给杨杰慧的时候,杨杰慧的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激动。记得刚刚进九中时,杨杰慧告诉全班同学自己想成为作家的梦想时,自己都觉得这是一个多么遥远的梦想啊!那个时候,杨杰慧的作文,常常都是辞不达意,结构混乱。现在谈起自己的进步,杨杰慧说,小组学习给了她最大的帮助。每次作文课杨老师都让学生在组内互相点评作文,这可是互相学习的好机会,杨杰慧总是很积极的发言,点评别人的作文。有时候,杨杰慧还代表小组在全班朗读优秀的作文,总结全班作文练习情况。次数多了,杨杰慧成了班上有名的作文点评手,她点评既抓得住大家作文的闪光点,又能准确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不知不觉中,杨杰慧的作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是她点评别人的作文,现在是她的作文经常作为优秀作文在全班点评。这次杨杰慧作文得了全国大奖,更激发了杨杰慧的信心,她说,成为作家的梦想对于现在的她而言,真的不再是梦想呢!
学习型小组的建立,就像是一场润泽的春雨,一缕清晨的阳光,它滋润着每一个渴望梦想的心情,温暖着每一个曾经失落的心灵,激扬着每一个青春勃发的生命。有自信了,有希望了,有进步了,有快乐了,学习型小组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也让班级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703班主任刘芳老师如是说:从开学我们班一盘散沙的样子,到现在各方面井井有条,我要感谢我的组长们,他们有的铁面无私,有的以柔克刚,让班上看似很不好管理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的许多故事都让我感动。我谢谢他们!学习型小组真正成了提高学生能力,完善班级管理的轻骑兵!
做麦田的守望者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然而在今天,这些已经远远不能涵盖教师职责的内涵。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也许他不能成为闻名遐迩的科学家,也不可能成为叱咤风云的金融骄子,但是他可以成为一名认真工作的工人,可以成为一名廉洁清正的普通公务员。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老师传授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呵护学生的爱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更为重要,当九中人开始踏上实施课模改的征途时,他们就知道课模改更应该给学生什么呢!这就像是一个麦田守望者,当孩子们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享受游戏给他们带来的欢乐时,他就在悬崖边守望,守住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守住他们勇敢、坚持、正义的美好天性、守住他们所有美好的一切,倘若有哪个孩子往悬崖奔来,他就能立刻站出来,使其免遭跌落悬崖的危险。
身在课模改大潮中的老师们,正是秉承着麦田守望者的精神,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自尊、自信!702班的李斌开学第一天就让班主任姚书峰老师头疼不已。只要老师不在,他就翻别人的抽屉,弄坏他人的东西,每天都有人来告状,组长杨思雨主动要求帮助李斌。上课提醒他翻到第几面,督促他不讲话,一句句教李斌读书等等。课上简单的问题就让李斌代表小组举手发言。班主任也特意嘱咐每一个课任老师,只要看到李斌举起了手,就先点他回答,不管答对还是答错,都给他一个让人开心的表扬。慢慢的,李斌喜欢上了这种学习的方式,他习惯听组长的鼓励和劝导了,也习惯抢着起来答题,最喜欢听老师最后的点评:“李斌今天好棒啊”!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一下来,李斌高兴极了,原来他的语文和英语都出人意料的及格了。有了自信,李斌说话的声音也变得铿锵有力了。走路也不贴着墙角了,至于以前的坏习惯,大家都不提了,因为李斌早改掉了。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着独特个性的人,也是老师们不懈的追求!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学生在你班上,作为班主任的你会怎样呢?上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没有一刻他是安静的。午休时间,看着全班同学都安然入睡时,他会冲到讲台上大喊一声,然后讲无数个笑话,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讨论时,只要有人说他不对时,肯定会“嗖”的一下站起身来,和别人吵得面红耳赤,以致班上没人愿意和黄臣禹做朋友。倘若在以前,班主任必定要喊来家长,严加管教,直到他上课不再乱动,对老师的话唯唯诺诺,才算是教育成功。但是学校不是流水线,让每一个学生个性突出,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708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叫黄臣禹。这个学生一到班,就吸引住了班主任程雪琼老师的目光,吸引他的不仅仅是黄臣禹闹腾的个性,还有他敢说、敢讲、敢问的勇气。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质疑的精神,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不能质疑的学生如何能体会到主动学习后的乐趣呢?一次语文课,当大家讨论完丑小鸭身上的优点时,黄臣禹举手了,“老师,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丑小鸭没有缺点吗?” 黄臣禹的话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丢了一大块石头,全面立刻就炸开了锅。是啊,我怎么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全班同学惊讶之余也在心里悄悄地问着自己。此后,每次预习老师都会布臵一个质疑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如今的语文课堂上,答疑解惑是最精彩的环节,语言表达,中心思想……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让老师们都暗自叫好。其中,黄臣禹的带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今程老师正在帮助黄臣禹学习如何与人交往。相信总有一天,黄臣禹会成为年级瞩目的新星!
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学习的奴隶!学习不主动是现在学生的通病,老师催一下,学生动一下。很多老师说起这样的现状总会不住的摇头。但是在课堂上,老师还是愿意自己多讲点,学生多听点,不讲怎么行了?知识点讲不完,考试肯定考不好!课模改刚刚推行的时候,当老师们听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没有一个老师不怀着质疑的态度。归根结底,还是不放心,唯恐学生搞不好,课堂乱糟糟。有几个胆子大的老师试着上了几节课,效果就出来了,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点,自己解决疑难问题,自己总结学习效果。有时候说的比老师准备的都要好。这下子,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大胆的尝试起来,变教学观念、变备课方式、变辅导方法。杨丽华老师自创“试题法”,让学生在每个单元学习完后,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把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位了解的知识制定陈试卷,考察其他小组的学生。杨鹏晶老师的创设的“点兵点将”法,充分抓住学生喜爱游戏的特性,开展英语单词接龙游戏,逐个点兵点将,让每一个学生认真的记背单词,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好习惯。褚艳娟老师的“纠错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批,批改完后小组长把本组内做的有异议题目的解答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上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纠错,让学生前后对比,找出其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讲老师点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给课堂带来的深刻变化,尤其平老师深有体会:“第一节课是七班的,我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自己滔滔不绝地讲着。由于是几何题,同学们缺少了直观的观察和实验,我总感觉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我自己也觉得乏味,担心同学们不清楚,不能接受这堂课的内容,我更是讲的仔仔细细,彻头彻尾的,结果直到下课铃响内容也还没有讲完……同学们的掌握情况更是可想而知哦!第二节课,我吸取教训,在6班做了大胆的尝试,一上课,我便要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模型,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按照书上的样子摆起来,并作出它们的三视图。同学们的热情高涨,积极的响应着,全班同学都非常投入非常认真的实验着。很快,任务完成了,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上来展示,到黑板上来作出图形,同学们都很踊跃,连平时最懒的两个同学都能作出正确的图形。其中一个小组还做了黑板展示,使同学们都知道了作图的格式和规范。最后我请同学对作图的方法进行小结并补充使本堂课的内容。看着同学们脸上微笑的表情,我知道,他们都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课堂练习完成的也很顺利。讨论完练习,居然还有一些时间,这可是以往没有过的。于是,我补充了一道由图摆出体的题目,这个题目的答案不唯一,是个开放性的题目,我自己在心里想着,这个班的基础差,只要能摆出5种情况我就已经很满意了,那知道,他们很快的就将全部的7种情况全都摆出来了!真是一个惊喜啊!
课模改推行已经快一年了。你要问有什么收获,参与课模改的每一个老师都能拉着你说上好一会儿。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增强了,发言更加积极了,表述能力也提高了,大胆的上台指出同学展示作业中的错误并给出修改意见也是常用的事了!老师也从繁杂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了,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提高上课的实效性呢!课模改是一条阳光大道,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九中人有理由相信,让学生学的明白,让老师教的轻松,在九中这块热土上不再是梦想!
第四篇: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预习的重要性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准备准备,这准备就是指预习。
明确了预习的重要性后,应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文体,不同的课文,要提出不同的要求。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我也有针对性的调整预习要求,从一年级的三部曲,到二年级四部曲,一直到现在的七步曲,预习的要求都是层层递进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预习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采的:可以去阅读教材,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等等。提倡一种探究型的预习,预习时家长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进行预习时,可以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如小组合作、请教家长、教师等等。在预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一些简略的预习笔记,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听讲,看看老师是怎么分析的,从中悟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子,不断提高分析能力。
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预习是自学的演习,它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很大作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语文教学质量。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语文学习中,预习习惯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
预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是否预习,将影响着老师的课堂教学。老师布置学生预习,那么学生预习些什么呢?刚开始学生一片茫然,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根据不同的年级,老师可设计一些合适的预习提要指导学生预习。我根据中年级语文的学习要求设计了一些预习提要:
1、自读课文,学会需要掌握的生字。
2、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查找工具书,做好记录。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课后思考题进行思考,并对课文中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做好批注。
4、在预习时,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提供这些预习提要后,学生便有法可循,几次指导后,学生便可独立预习,但这需要老师的监督、检查。以便学生养成习惯。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在教师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下坚持不懈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光说 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积累,这样才能很好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学
生语文能力和素养。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无疑应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果。
从教以来,我一直比较注重让学生学会预习,那是因为预习的好处不言而喻,第一,通过预习,对教材有了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有利于深入了解所学内容,当堂巩固知识;第二,预习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带着这些疑难点去听课,能减少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第三,重复是加强记忆的基本手段,课前预习就等于先学习了一遍,有利于加强记忆;第四,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重教几年来,我发现现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很令人满意。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自觉性普遍不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没有很 3 好的自学习惯,导致老师布置的适量作业也没有完成,更不必说是作业质量了。针对此种不良状况我尝试了预习这种方法,不料还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预习是学习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倡学生预习,因为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相信学生对此兴趣也定会很浓。因为我们的学生很有求知欲望,急于想揭开新事物的真面目,甚至很有超越感,有竞争意识。通过预习,他们想超越他们的同学,甚至是老师。所以我认为预习在学习当中也是很为重要的一关,不可疏忽。
预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预习,学生会对新的知识内容有所了解,这将在课堂上容易把握重点,攻破难点。
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的预习方法过于单调,把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我想,这样的预习有些粗陋,所以,预习还将明确预习的方法。由于预习是一项自主的活动,就应以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极利用周边的有利条件,去感知新的学习内容,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当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要积极地去尝试,去了解新的学习对象。比如预习高中教材第三册《祝福》一文,在预习中学生不仅要整体感知,读通课文,了解大致的内容,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而且要 涉及到关于鲁迅先生的有关常识,鲁迅先生发表的文集,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包括鲁迅先生当时的思想意识,以及关于祥林嫂与鲁迅先生的关系,甚至还可以是鲁迅先生在鲁镇时的经历等等;那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借阅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书籍;看一些关于鲁迅先生人物传记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充实了内容,而且指给了学生预习的方向。所以,预习中学生不单要了解课文章大意:关于这方面,我们教师可以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要学生通读、浏览课文;根据不同的文章还可以采用速读、精读和默读的方法。不单要学会生字新词:关于这方面,要求学生动手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对于文中涉及到的典故、成语、谚语之类的又要去找相关的书籍资料;而且在预习中发现的关键性语句、疑难点,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使用圈点批注法,用不同标记标出,待上新课时向老师请教,或是课后学生讨论交流。有时有的文章在预习中可能会有关于写作的方法、特色,顺序等方面的预习作业,这些学生虽然不需很深领会、掌握,但至少也要他们去试着动脑。
在教改中,我还注意到了这一点,就是学生在预习中须先通读课文,然后对其中的有些诗文、片断等要求通过联想、想象,将文字化为脑中的美景,再通过口头来表达。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运用心理过程与口语表达有机结合,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体现了预习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关于预习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也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如有的为预习理论知识的,有的为预习实践知识的。预习将学生推进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通过预习定会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问。所以令学生必会满怀信心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预习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快感,发问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自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认为预习不仅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长期坚持对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一:《林黛玉进贾府》预习要求
了解《红楼梦》整篇小说的故事梗概。仔细阅读课文,理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理解小说描述这一过程的意义。注意 课文中典型环境描写,体味其对人物刻画及表现主题的作用。
案例二:《老人与海》预习要求
预习课文,从老人与鲨鱼搏斗这一情节入手,把握老人典型的性格特征。同时体味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特点。
以上案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司空见惯。长期以来,“预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几乎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些“预习要求”,或要求熟悉课文,或提示了文章内容,或指出了课文重点,或布置了具体要求。毫无疑问,“预习”促使学生去熟悉课文,为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可以加快课堂教学的进度,提高课堂问答的效率。但反观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法“少慢差费”的现状,我们就不得不对这一习惯做法,进行质疑:“预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教育上最主要的理想也许就是预期。如果学生不是随着他们的修业经历而逐渐增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如果学生能够记住课本中大部分课文却不能很好地读报和写作,那么,花费在教育上的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也就都浪费掉了。从教育的“预期”实现与否上,我们不难对于“预习”的利弊作出评判。且不论,这样的一些“预习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目标的泛化与游移,不能 有序推进学生语文能力系统的发展;根本上,这样的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预习要求”,是非本位的,是违背教学的本质和学生能力发展的规律的。围绕“预习”,为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们课堂教学中积重难返的效率问题,我们必须对以下问题进行审视。
总之,语文预习多在课外,看似较难调控,但只要教师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切实落实指导规范,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第五篇:语文活动课: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
语文活动课: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
湖南省隆回县北山镇云峰完小 范艳艳
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既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们长知识,增长才干,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课程《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中,每个单元后面巧妙地都设计了语文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味性、综合性,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拓展延伸了他们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成功的语文活动课往往会在孩子的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心智发展水平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语文活动课中快乐地学习。
一、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开展语文活动课教学
上语文活动课,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首先应该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去了解他们的情况,研究他们特有的问题,设计出具有最佳效果的教学方式。
如在学习上,一年级孩子上进心强,但是控制能力差,忘性大,重点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常常忘记带学习用品,特别是彩色笔,我在教学《熊猫报考美术班》时,我就设计了“我爱我的小彩笔”活动。让几个孩子扮演各色小彩笔,分别讲述各自在画画上的用途,说明要画一张美的画,离不开自己。扮演者最后一起说,每周到校要把我放在书包里。这样孩子们十分喜欢,教学效果佳。
而在生活上,一年级学生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低,我和学生一起 举行“我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分段开展穿衣、摆放桌凳、清理抽屉的比赛,评选单项优秀选手和全能冠军。学生们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增进了友谊,并学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了自理能力。
二、寻求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不能因为他们的性格,就把他们排除在活动之外。在教学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求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比如,在教大舞台《我帮小兔写提示牌》时,通过看图片、讲故事、读儿歌等方式,让孩子们懂得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做环保小卫士。在组织大家保护环境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只是单纯地说不去摘花、折树枝、踩踏小草,搞卫生。要号召他们写上提示牌,时时提醒大家讲卫生,只要见到白色垃圾就随手捡起来。做小调查员,到校外找一找环境污染的现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画、写、照„„)制订《绿色行动计划》等。
再比如参加学校举行科技节活动,一年级学生不可能和高年级学生一样制作航模、搞小发明。我们可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语文活动课时发动学生用纸折小飞机。千纸鹤之类的小制作。这些作品对于一年级学生正是科学的启蒙教育。如果我们在科技制作展览上,给这些作品一定的位置,注明作者年龄、年级,那么一年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三、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 在一年级进行语文活动教学,更要讲究活动的趣味性。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少,理解能力差,要求活动内容浅显、单
一、操作明确,更要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他们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时间短,真正有效的时间仅15-20分钟,因此要求教学时间短,他们善于形象思维,易于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要求教学直观形象、具体;他们好奇、好幻想,教学活动中应带有童话色彩;他们好说、好动、好唱、好跳,在活动中要真正使他们“动”起来,唱唱跳跳。
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语文活动“百宝箱里”的读读背背古诗,《悯农》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使他们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大家要“爱惜粮食”,我在教学中采用童话剧表演,分别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大米、高粱、大豆、红薯„„用自述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生长过程和用处。同时朗诵儿歌“娃娃的下巴”,幽默地批评那些吃饭掉饭粒的孩子,教育大家爱惜粮食,最后大家一起唱“我是一粒米”的歌。整个教学活动二十多分钟,学生们笑声不断,效果很好。
在设计教学中,老师不要忽视一些细节,如戴头饰、面具、胡须等,就很容易突出形象,使学生们感到有趣。在教学中还可给活动取一个有吸引力的题目。如“不要粗心”就不如“不和粗心做朋友”有趣。“擦黑板”就不如“给黑板擦脸”童真。有时,一首短小而活泼的儿童歌曲,也可以使内容更让学生理解易懂,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