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中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中考、高考一分压倒上千人,我们要步步为赢,必顺分分必争。
一.中考近几年语文题型变化面面观:
1.2010年语文中考变化较大,加强了客观题的比例,注重常用虚词用法的考查,材料作文的解读标的目的和立意角度因没有明显的提示语,加强了考查难度。
2.2011年主观题(阅读、作文)难度加大,减少送分题、拉大语文得分差距。
3.2012年阅读偏向文化散文,作文以命题作文呈现,文体偏向记叙文,难度加大,语文得分差距进一步拉大。
4.2013年通过中考看出今年阅读还是的内容偏向文化散文,而且作文扣分比较紧,后面题型仍然是拉大距离的地方。
二.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困惑: 语文太繁:词词句句背不完
语文太虚:密密麻麻一大推,结果不在点上走。语文太平:努不努力,分数总在中间走(76—90)所以往往觉得:没有规律,靠积累,耗时长,提分慢。
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就能找到规律,在短时间内提高分。
第二篇: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性浅谈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性浅谈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大有好处,其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信息意识。
关键词:自主意识 问题意识 合作意识 信息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学习,旨在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其学习内容和其独特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日常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或流于形式,或直接忽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更是高置远搁,因此导致了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不高,综合性学习进入了瓶颈状态。剖析解体,我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浅谈一下我的略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人教版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紧随课本,在课文内容、题材、体裁等某一方面都有适当的拓展或者延伸,因而,有效地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好处。
我经历过这样的亲身体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中就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大自然的发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前,我们师生都积极搜集资料,归纳、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了解其中的很多科学知识;做好准备之后,我们分类进行讨?、交流,从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几个方面入手去谈自己的发现、收获或者启示;最后,让学生将自己所有的活动成果整理成文字资料,形成书面材料。整节课下来,学生们都收获满满,既培养了合作探究意识、主动查找资料意识、质疑问题意识,又对于口语交际、写作等语文能力有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一课后,就紧随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我读书、我快乐。将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立后,我就组织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安排进行整理,最终确立了“我读书、我快乐”的综合性读书交流会。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收获满满,阅读兴趣空前高涨。纵观以上实例,我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总结如下: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参与选定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在实施中提供一定的咨询。“学什么”“怎样学”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所有的探究过程、解疑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由于,学生参与了主题确定、方案制定的整个过程,学生成了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习兴趣被激发,这些都使得学生能自主地参与其中。而学习中,这种自主性恰恰是最重要的,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们自己确立主题,自己制定方案,所以活动中,学生们自我参与性很高。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综合性学习如一场及时雨,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自主地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问题都来源于学生主体,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确定研究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循环往复,就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善于去发现问题,他们也有自主探究的兴趣,那么这一个个“发现”就会成为他们不断前行的阶梯。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当今时代是个合作共处的时代,学习也不例外。良好的合作意识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综合性学习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强调“共同讨论”、“在活动中学会合作”,许多学习任务都必须是几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完成。在开展“大自然的发现”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们分工合作,才有了课堂上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几个方面的发现、收获(启示),课堂才更加丰富多彩。综合性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与外界的交往,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合作的品质。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多种媒体、多种信息的出现,要求人们具有采集信息、交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深入研究某一主题,或调查访问、或实地考察、或上网查询,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学习的需要科学处理这些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已有语文知识和积累的各种方法完成自己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和强化。
总之,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目前,我的教学班已经在这方面努力尝试了,尽管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师生一起努力,不久的将来,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定会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为语文教育教学增添浓墨重彩。
第三篇: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预习的重要性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准备准备,这准备就是指预习。
明确了预习的重要性后,应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文体,不同的课文,要提出不同的要求。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我也有针对性的调整预习要求,从一年级的三部曲,到二年级四部曲,一直到现在的七步曲,预习的要求都是层层递进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预习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采的:可以去阅读教材,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等等。提倡一种探究型的预习,预习时家长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进行预习时,可以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如小组合作、请教家长、教师等等。在预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一些简略的预习笔记,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听讲,看看老师是怎么分析的,从中悟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子,不断提高分析能力。
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预习是自学的演习,它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很大作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语文教学质量。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语文学习中,预习习惯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
预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是否预习,将影响着老师的课堂教学。老师布置学生预习,那么学生预习些什么呢?刚开始学生一片茫然,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根据不同的年级,老师可设计一些合适的预习提要指导学生预习。我根据中年级语文的学习要求设计了一些预习提要:
1、自读课文,学会需要掌握的生字。
2、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查找工具书,做好记录。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课后思考题进行思考,并对课文中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做好批注。
4、在预习时,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提供这些预习提要后,学生便有法可循,几次指导后,学生便可独立预习,但这需要老师的监督、检查。以便学生养成习惯。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在教师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下坚持不懈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光说 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积累,这样才能很好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学
生语文能力和素养。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无疑应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果。
从教以来,我一直比较注重让学生学会预习,那是因为预习的好处不言而喻,第一,通过预习,对教材有了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有利于深入了解所学内容,当堂巩固知识;第二,预习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带着这些疑难点去听课,能减少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第三,重复是加强记忆的基本手段,课前预习就等于先学习了一遍,有利于加强记忆;第四,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重教几年来,我发现现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很令人满意。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自觉性普遍不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没有很 3 好的自学习惯,导致老师布置的适量作业也没有完成,更不必说是作业质量了。针对此种不良状况我尝试了预习这种方法,不料还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预习是学习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倡学生预习,因为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相信学生对此兴趣也定会很浓。因为我们的学生很有求知欲望,急于想揭开新事物的真面目,甚至很有超越感,有竞争意识。通过预习,他们想超越他们的同学,甚至是老师。所以我认为预习在学习当中也是很为重要的一关,不可疏忽。
预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预习,学生会对新的知识内容有所了解,这将在课堂上容易把握重点,攻破难点。
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的预习方法过于单调,把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我想,这样的预习有些粗陋,所以,预习还将明确预习的方法。由于预习是一项自主的活动,就应以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极利用周边的有利条件,去感知新的学习内容,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当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要积极地去尝试,去了解新的学习对象。比如预习高中教材第三册《祝福》一文,在预习中学生不仅要整体感知,读通课文,了解大致的内容,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而且要 涉及到关于鲁迅先生的有关常识,鲁迅先生发表的文集,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包括鲁迅先生当时的思想意识,以及关于祥林嫂与鲁迅先生的关系,甚至还可以是鲁迅先生在鲁镇时的经历等等;那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借阅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书籍;看一些关于鲁迅先生人物传记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充实了内容,而且指给了学生预习的方向。所以,预习中学生不单要了解课文章大意:关于这方面,我们教师可以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要学生通读、浏览课文;根据不同的文章还可以采用速读、精读和默读的方法。不单要学会生字新词:关于这方面,要求学生动手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对于文中涉及到的典故、成语、谚语之类的又要去找相关的书籍资料;而且在预习中发现的关键性语句、疑难点,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使用圈点批注法,用不同标记标出,待上新课时向老师请教,或是课后学生讨论交流。有时有的文章在预习中可能会有关于写作的方法、特色,顺序等方面的预习作业,这些学生虽然不需很深领会、掌握,但至少也要他们去试着动脑。
在教改中,我还注意到了这一点,就是学生在预习中须先通读课文,然后对其中的有些诗文、片断等要求通过联想、想象,将文字化为脑中的美景,再通过口头来表达。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运用心理过程与口语表达有机结合,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体现了预习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关于预习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也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如有的为预习理论知识的,有的为预习实践知识的。预习将学生推进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通过预习定会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问。所以令学生必会满怀信心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预习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快感,发问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自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认为预习不仅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长期坚持对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一:《林黛玉进贾府》预习要求
了解《红楼梦》整篇小说的故事梗概。仔细阅读课文,理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理解小说描述这一过程的意义。注意 课文中典型环境描写,体味其对人物刻画及表现主题的作用。
案例二:《老人与海》预习要求
预习课文,从老人与鲨鱼搏斗这一情节入手,把握老人典型的性格特征。同时体味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特点。
以上案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司空见惯。长期以来,“预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几乎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些“预习要求”,或要求熟悉课文,或提示了文章内容,或指出了课文重点,或布置了具体要求。毫无疑问,“预习”促使学生去熟悉课文,为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可以加快课堂教学的进度,提高课堂问答的效率。但反观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法“少慢差费”的现状,我们就不得不对这一习惯做法,进行质疑:“预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教育上最主要的理想也许就是预期。如果学生不是随着他们的修业经历而逐渐增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如果学生能够记住课本中大部分课文却不能很好地读报和写作,那么,花费在教育上的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也就都浪费掉了。从教育的“预期”实现与否上,我们不难对于“预习”的利弊作出评判。且不论,这样的一些“预习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目标的泛化与游移,不能 有序推进学生语文能力系统的发展;根本上,这样的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预习要求”,是非本位的,是违背教学的本质和学生能力发展的规律的。围绕“预习”,为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们课堂教学中积重难返的效率问题,我们必须对以下问题进行审视。
总之,语文预习多在课外,看似较难调控,但只要教师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切实落实指导规范,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第四篇:谈谈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类文章〕
谈谈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黄旭
语言文字是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我们进行生产和社会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只要是生活在社会上的人,谁也离不开它。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知识化的现代社会里,迫切要求我们努力学习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科目,迫切要求工人、农民、解放军和各行各业的人们学习语文。不管是你参加工作也好、还是正在学习的中小学学生、大学生也好、参加生产劳动也好,都得学习语文,都得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因此。认真学习语言文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必须下功夫把它学到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指令性文件的下达,语文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各级相关执行部门按照文件意思执行有好有误。学校是执行的主要部门,各个学校执行下来也是有对有错。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不同程度的对语文学习予以重视。各种人学习语文的方法、效果、做法也有所不同。要掌握这个工具必须想办法、动脑筋,必须知道如何学习好语文的具体途径,把学习语文的过程弄清楚、搞明白,真正学以致用。
怎样学习语文?如何把语文学好?我们的从古至今的学者文人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的先辈和先进人物也曾提出过许多重要的指示,只要我们虚心学习,认真探究,理解其精神实质,就会在实际工作得到运用,但是应该接受不同的意见的,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意见。
学习语文,一是阅读问题,一是写作问题。这两个问题运用得好,就一定有一定效果。检验学习效果的办法不能单纯用考试这一唯一方式来衡量。
一谈阅读问题。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从阅读中可以积累知识,发展思维,提高应对现代社会的技能和技巧。我们学习识字、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用、写作方法等语文知识,都得通过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提高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从来学习语文的人没有不从阅读开始起步的。
阅读的范围一定要广。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榜样。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份,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我们读的书要多、要广、要杂。只要书中所表现的有时代意义、对我们生活有用,就得采用加以吸收。不管是理论书、文艺书、科学书、历史传记、报刊杂志,也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学者专家的的著作,工人农民的创作,民间的故事传说,都可以广泛阅读,用心浏览,汲取其中对我们有作用的知识营养,为我们所用。
学习语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读书切忌好高骛远,嫌浅近的东西读得没有兴趣,专喜读高深的;往往认为已经懂得的东西不必花时间去读,专门去读懂得很少的东西或者完全不懂得的东西。怎样做的结果是劳而少功,事倍功半,越读越不感兴趣。我们读书应该,先读浅的、懂得的,后读深的,不懂的。这样才能够步步深入,引人入胜。其二,应该多读篇幅短的,少读篇幅长的。篇幅长的文章,一时不容易读懂,常常因为学习和工作挤 得紧,弄得半途而废,造成阅读没有兴趣。所以应该多读篇幅短的,卷幅少的,易于读懂读完的东西,长的多留待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去读。其三,应该多用脑筋,多动笔。无论读什么书,都必须认真过细,文字要看懂,道理要弄通。最重要的是多用脑筋想一想;看书上的话语,那些是对的,又为什么对;那些是错的,又为什么是错的。在看懂的基础上,还应该多动笔,在所读书的字里行间和眉头加圈加点、写提纲,标出重点;重要的语句还应该用笔记本把它们摘抄下来,还可以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意见。这样动笔,作记号,从来都是被人重视的读书方法。我们现代人仍可以尽量采用。其四,应该备置字典、词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是我们手边的工具。遇到难字新词,不能不把字音读准,词意弄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词也随时在出现、发展、变化和更新。在我们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应该选一些文章作为范文进行精读。这个功夫十分重要。历来会写文章的人,大都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读书经验,也有几十篇甚至几百篇文章精读熟读、终身不忘的范文。我们读的范文不必太多,但是必须一是做到钻得深、懂得透,二是做到多读熟读,反复背诵。这样在会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读一篇文章,就得把字音读准,句意弄清,每一段的要旨,全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一料理清楚。作者 写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么写?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仔细分析、认真研究,使其彻底了然于心,没有疑问。这是读文章的第一 步功夫。
第二步功夫是多读熟读可以采用默读和朗读结合的方法,用密咏恬吟和高声朗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复的诵读。这样反复的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作品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品的风格和神味,还可以从作品的思想感情中得到启发和感染。这对于我们的写作是有很大好处的。提笔写作时,一些熟读的文章作品会涌现于脑海,起到发起笔端的积极作用,也帮助我们推陈出新创作更好的文章作品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口不绝于六艺之文,手不停于百家之文”,这分别是杜甫、韩愈留下的读书经验。这充分说明了熟读的功夫一定要下,写作起来才不会无话可写的。阅读必须与自然、社会、环境、人物联系起来。
读文章与作品,必须注意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好的文章与作品来读。自己爱读的文章反复读、经常读、仔细读、研究读,百读不厌,百背不烦。
阅读的作用是巨大的,须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认识、引起重視、记住弄清。二谈写作问题。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功,必须加强训练。我们读书是靠文字来说理、叙事、达意、表情、抒情。要想把事记清、理说得明、意达得好、情表得妙、思放得开,非经过足够的大量的训练才能做得好。它就象打篮球一样经常训练才能掌握篮球的基本要领,运用起来才会是会得心应手。经常训练是写作的首要任务。
我们要使文字能够合理的使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我们的事业服务,就必须为动脑多写,使写作成为熟练的技能技巧。那么多练多写又如何达到呢?戏要经常唱,琴要经常弹,笔要经常动。熟能生巧是学习写作的经验,也是公认的真理。学习写作也不例外。
在校的中小学生、大学生,应该重视学校规定的常规作文训练,认真把每次老师布置的作文当任务来完成。同时,注意利用课外的时间,写读书笔记,记日记,办墙报,写会议记录、新闻稿件、书信、杂文、日常生活记录。抓住一切机会去训练写作技能,不要让灵感从脑里溜走。写作是很有用的。中小学、大学生必须完成老师规定的作文次数,把每次作文认认真真当任务来完成,不能马虎应付。习惯的养成是非一日之功的,把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当习惯养成,写作能力才会逐步提高。练习太少,写作能力是难易提高的,所以多练习的功夫是用养成习惯逐步培养的和提高的。
写作注意的问题是多写自己说的话。我手写我口是学习写作的基本方法。
训练写作必须老老实实。眼里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话就写什么话。不断写、经常练,培养如实表达思想感情表达意见的能力。
弄虚作假是写不好文章的。可是社会上偏偏有这么一些人不高兴说自己的话,偏爱说别人已经说过的现成话;不注意写自己耳闻目见、认识明确的事物;偏偏爱写自己没有懂或者半懂不懂的东西。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题目到手,不是首先运用自己的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东翻西找,寻找参考资料,抄抄摘摘,连缀成篇。结果是生搬硬套,矛盾百出,不能自圆其说,毫无逻辑性;甚至连自己看不懂的东西也抄进去。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没有掌握写作的真情,步入旁门左道,走错了路。
写作应该从周围事物、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的描写记叙入手,用朴素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反映事情本来面目。至于范围大小、内容多少,用什么文体、题材则是另外考虑的问题。
培养写作能力还必须弄懂字的写法和读音,懂得如何遣词造句,析清章节段落,积累丰富的词语,运用合理的格式进行谋篇布局、定体选枝,撰写好各种文体的文章。
文章写得好与坏是与选词造句的关系十分密切的。言简意明、文从字顺、话语通顺是学习写作的基本方法。有些人写文章喜欢用偏僻字句,矫揉造作深奥的一般人看不懂的词句;有些人又惯于外语化的长句,使用不恰当的形容词。这样苦心经营的结果,必然是让人看不懂,弄不明。文章明白易懂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用词造句要浅显简明,段落章节要析分清楚,标点符号要使用恰当。必须使写出来的文章,文从字顺,鲜明准确,让人读起来一目了然,并且有轻松爽朗的愉快感觉才好。
文章的体裁不同,格式也就不一样,象书信、报告的格式就不同于论文、游记的格式。要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必须注意培养社会经验,结合实际学习语言文字,掌握语言的特点,用好文字,知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认知世界的工具,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靠组合和替换来进行运转的。
培养写作能力,还要在写作时充分利用阅读中得来的语文知识,不断的结合社会实际,开创写作的生活源泉。社会生活才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写作的进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务必要把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在写作训练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文字知识、语音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语用知识、写作知识,常备工具书,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这样可以掌握得更牢固,运用得更灵活,从而转化为自己写作的技能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必须学习写说理文、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议论文,写好各种文体的文章,做到随时随地在生活中汲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然后将素材加工成为文章。
生活圈子窄,接触实际少,写作的东西必然哗然寡味,空洞无物、贫乏浅显。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我们的生活实际中、社会实践里,不断发现和接 触新事物、新问题;更要从新事物、新问题的分析、研究中不断的训练自己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发展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写作开辟广阔的力量源泉。
我们还必须重视写字,写好字,少写错别字。写字教学必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在实际运用中更要注意,加以重视。字迹必须书写工整,潦草、错乱的字是没有人想看的。写字要成为平时养成的功夫,多练字才会写得好。
语文确实重要。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注意:一.阅读不能贪多图快。难字不懂,必须查字典;词语不知,一定要查词典;理论不知,要学习时事和社会知识,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囫囵吞枣,必然没有枣味;博览群书还得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二.文章要写得短小精悍。毛泽东说“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长文章,正象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短文写好,就有坚实的写作基础,知识丰富了,就必然有话可说。不要搞什么万字文章比赛。三.要重视应用文写作。书信、报告、记录、广告、便条、通知的写作也必须训练。到实际生活中语文知识就会得到运用。四.要使用国家规定的常用字,不能忽视字的教学。五.加强课外语文生活知识学习。要在各种生活环境中虚心学习社会语文知识。
总之,我们只有认真学习语言文字,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端正学习
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向古人学习、向前辈及外
国人的学习阅读与写作的经验,树立学习的信心与恒心,勤学苦练,脚踏实
地,实实在在的在社会、生活、课堂、课外去学习实际的语文知识。这样做
才会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能力,训练思维,使我们学习的语文知识成为技 能技巧。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掌握适应现实生活的实际本领。在实 际生活中我们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各项活动才会自然、流畅、明白、清楚,得 心应手,无拘无束。
(作者:黄旭
单位:
广东省汕头市汕樟中学
邮编515041)
第五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2011.8.20
把握孩子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机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视,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出众的人才。那么怎样让孩子表现得更出色?怎样让孩子多一份被人关注的目光呢?在这里,我想就“如何重视孩子的语言发育高峰期”这个话题与各位家长交流。
一、孩子语言发育的高峰期不能忽视。
人们常说“3岁看小,7岁看老”。孩子的启蒙教育在刚入学时期,尤其是在一年级7、8岁时是语言发育的一个高峰阶段,如果孩子的语言能力在这个期间得不到充分地开发和训练,就会给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上造成很大的困扰。在学校里由于班级人数多,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少,得到老师的指导不够;在家庭中家长又因工作忙往往忽略对孩子的语言训练,造成孩子语言发展高峰阶段表达能力得不到充分地开发,慢慢会出现有的孩子不爱讲话,有的孩子表达叙事能力差,有的孩子不愿与同学交流,还有的因语言理解能力差,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使自信心受影响。
二、为什么要学好语文
1.语文是万科之母,是学好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基础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左半球负责逻辑推理,右半球负责语言、形象思维, 语文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学科,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学科。语文、数学同时开发左右脑,使之均衡发展,就会使人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而这几门学科就像是天平两端的衡器,偏科就像是一边高,一边低,随着时间的增加孩子的表现的就会越明显,越不平衡。而要想让孩子知识的天平保持平横,就要全面发展。这样不管累积的有多高,都不会失去平衡。
2.学好语文有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
知心姐姐卢勤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我常常发现有些孩子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不好,必然会带来其他学科的学习障碍。”一个人有良好的口才、优秀的文才就能在众多求学者、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升学、择业、日常生活与人交流都离不开语言交流,都离不开语文学习。
如有一名学生低年级时因口头表达能力强,被同学推举为语文课代表,后来她的语文成绩又带动了数学和英语成绩拔尖,到五年级又因各科成绩优秀,又被选为学习委员,小升初时考入人大附中。
再如古时科举考试的过程,说明一个人要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才能
从众多优秀人才中脱颖而出,才能在殿试中力拔头筹,中得状元。
三、给家长的建议
1.要做一个有心的家长
家长重视孩子的语言训练,要从多方面着手,孩子学习语言不仅要在学校里
学,家里也要创设孩子学语言的环境,还可适当参加社会大平台的活动。家长平
时要注重和孩子做交流,设计话题与孩子谈话,引导孩子学好语言,把握语言发
展的最佳年龄段,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
2.努力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选择孩子喜欢的事情 “因势利导”。
3.带着您的孩子走进巨人作文“说话写话班”
①说话写话班是专为一、二年级孩子设计的,该班的教学目标:巩固孩子在校的学习内容,高于学校的教学要求,拓展、提升学校学的知识,并适当超前学习。
②教学形式:设计各种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图画、音乐、让孩子练习表达、描述;让孩子叙述参与活动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长参与,让孩子在课堂上产生想说、敢说的冲动,掌握能说、会说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能力。
③教学效果:孩子们通过训练后能够达到:说话时声音洪亮、吐字清楚、仪
表大方。
④教师介绍任课老师大多来自京城的名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孩子们可
以享受到名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可以得到名校教师的悉心指导。
家长朋友们,在此建议大家要重视孩子的语言开发、语文学习。语文学好
了能为学习其它科目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学好了其它科目能学得更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