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议“多种渠道学语文”
小议“多种渠道学语文”
汤庄小学徐玉国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就提出了“多种渠道学语文”的要求,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大家都知道,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主要从课堂中得来,同时学习语文的渠道还有很多,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是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以学语文。
一、家中学语文。
1、网上学语文。网络上的信息可谓丰富多彩,在如今提倡大语文观,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形势下,那么学生只要能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筛选信息,运用信息,就能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语文运用能。
2、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毛主席曾高度概括群众语言的特点:“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小学生可多与家人进行语言交流,留心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生活语言,并努力从中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帮助自己早日写出优美的文章来。
3、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鼓励小学生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一来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二来可以让他们从小学会尊重生命,另外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他们写“观察日记”或“喂养心得”,让种养有收获,感受动植物神奇的生命过程。
二、校内学语文。
1、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小学生在自己动手办墙报板报的同时,必定要查找有关墙报板报的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而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课,则更能培养小学生分工和合作能力,又能帮助他们积累各种写作素材,真是既动脑又动手。
2、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留意精彩的校园生活,记录下自己金色的童年时光,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同时得到了提高。
三、校外学语文。
1、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
2、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3、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语文天生重要。”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天地是极为广阔的。老师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语文的良好习惯吧。
第二篇:专业报道学
工农采访报道(着重探讨农业报道)
新闻与传播学院07记者班卢婷玉0708010056
一.概念、内涵:
○工业新闻采访报道是经济新闻采访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采访报道主要是针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最新发生(发生了什么)和发展趋势(正在发生什么)的事实的采访报道。或者说,主要是针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企、单位中人(流)、财(资金流)、物(流)三者围绕生产和消费相互运动阶段性成果、发展趋势的报道。
○农村采访报道对象,是指大农业,不仅包括农、林、牧、副、渔业,还涉及农村的工业、商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以及农民和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实际上,农村采访报道面对的是整个三农问题。
工农采访报道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农村采访报道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记者和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在心理上要做到和谐,平等,这样的采访才能保证能顺利进
行;
2、打破被访者与记者的身份,采用聊天式的采访,注意从具体的事情诱发采访对象,能使
采访得到的东西更加丰富、真实,采访亦会更加顺利流畅;
3、要使农村的报道要贴近农村、拉近农民的生活,报到时要注意挖掘具有农村特色的典型
事例,也要挖掘有农村特色的细节部分,要细心留意精彩的农民语言,报到时要真是客观,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事实本质。
○工业采访报道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工业记者要热爱工业报道,从热爱生活做起;需要勤于思考;时刻记挂工人劳动大众,当好他们的代言人;
2、视野要广,题材要新,报道面要广 ;
3、要抓好各个方面的报道,做到全面地报道 ;
4、善于发掘新鲜的题材,力求让老题变出新花样 ;
5、着重突出人的活动 ;
6、多描写现场的动态 ;
7、文字要令读者通俗易懂之余,也要富有文采;
8、要多用、巧用数字、表格,图表等,让这些成为报道中的副语言。
二、工农采访报道的不足之处:(着重农业报道的不足)
由于许多媒体都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多数媒体都将目标受众确定为城市居民,而忽略了城镇和农村观众,认为报道农业新闻不受观众喜欢,不能吸引受众,因而出现为农民说话、帮农民服务的信息少之又少的情况,这种不利的报道环境,使得农业报道严重缺位。
三.前人研究的成果(关于农业采访报道)
1、向 剑(京山县委办公室):农业报道要与时俱进
【摘要】在农业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党的主流媒体的农业宣传报道一定要与时俱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更新观念,直面现实问题,引领时代潮流,才能在新形势、新阶段的农业改革发展进程中有新作为。
主要观点:
一、破除旧观念,提倡新思维;
二、弥补报道缺位,把握发展趋势;
三、捕捉变动新态,报道改革新貌;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农业问题始终是一个发展重点。媒体没有理由不创造性地进入当今的农业报道领域。农业报道的创造性既表现在广度的阔展上,更表现在深度的开掘上,对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辨性报道与解释性报道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现在是到了改进的时候了。
2、中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研究生:电视民生新闻与农村市场
【摘要】现在我国电视的主要的弊端是农民话语权的缺失。本文探讨电视民生新闻中农民话语权缺失的表现、原因。提出让我国的农民也在电视的民生新闻中取得应有的话语权,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为更好地为建设新农村做出媒体的贡献。
主要论点:
一、农民话语权缺失的表现
二、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
三、农村民生新闻的可行性
现阶段电视民生新闻在农村的缺失,农民话语权的缺失,对这种状况的改善主要必须依赖电视大众媒介要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说话的平台,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话语权,能在关系到自身切实利益的事情上拥有主动权,这个是媒体应当为、可以为、可作为的事。电视首先必须摘掉有色眼睛,采取平民视角,深入农村、农民,全面展现新农民新形象,赞美他们的优良品质,让电视展示农民之忧,使媒体成为农民之友,有利于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何宏光:《当前农村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与反思》中国乡村发现
通过对当前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需求情况的调查,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村精神文化消费不断增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还没有改变;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急待进一步加强,非健康精神文化活动在农村依然大有阵地。
四、自己对于农业采访报道的一些建议:
一方面,农村具有广阔的可发掘题材的空间,农业采访报道具有很大的前景。农业报道的前景既表现在报道广度的阔展上,更表现在深度的开掘上。从广度来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在农村,这样就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收视群体,在农村中具有广阔的市场;从深度方面来讲,媒体可以以农民生活、农民思想、农民的经济收入为题材,进行农村民生新闻的报道,农村的医疗、教育、卫生、社保等也是关注的焦点。另外,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农业问题始终是一个发展重点。
另一方面,从前人的研究(何宏光:《当前农村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与反思》
中国乡村发现)我们看到:农村问题一直是我们发展中的大问题,而且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一直倡导的理想社会,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现阶段的和谐程度还不高,因此,我们的媒体也应多关注“三农”,指导农村精神文明的提升。
五、我认为比较好的专业采访的例证
央视:[致富经] 八人进山创业为何只有一人成功(城里人到农村致富)
内容:(打印版略)
六、农业采访报道案例策划:
任务主题:政府逼农民卖地?
主题说明:近几年来陆续有政府官员逼农民卖地的新闻出现,一些县政府强制村民卖地,假借长期租用或公用等名义,其实是买断农民可耕地所有权,开发居民区,或高价出售给开发商的事情常有看到。这些土地的“征用”、强卖是否有理有据?还是一些官员假公济私?如何来维护农民的权益?谁来为一些悲剧买单?
中心事件:广东陆丰东海镇龙光村党支部书记在任15年里,变卖村里土地,村民不肯出让土地就到田里阻止劳作。有村民不断到各级部门反映上述问题,但均无结果,村民认为是“怎么告也告不倒”。村里六旬老翁卖血筹钱用作上访费用,称就算卖掉最后一滴血,也要把卖地书记告倒!
采访对象:一些所谓被“政府”强制卖地的农民、土地买卖的负责人、相关专家等; 过程设计:
1、将陆丰东海镇龙光村村民的遭遇和对应事件的行动做一番报道,采访了解为什么要这么
做、遭遇了什么、官给的说法是什么、这么做对村民的影响有哪些(着重负面影响)、对于所说事件——“政府”强制农民卖地,所提供的证据有哪些;
2、采访村支书李华盛的说法:“这是集体的地,党支部有权处理”;了解村支书所提供的事
实依据有哪些;
3、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采访国土局和其他有关政府部门,“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我手头
没资料,不好回答”;
4、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采访司法等方面的专家;
估计可能产生的反响:具体说来,村民以吸引眼球的方式曝光村官腐败证据与不作为的部门,有利于把单薄的村民个体力量汇聚起来,形成集体舆论力量,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从而督促有关部门重视民意诉求,早日查清事实真相,提高诉求效率、降低诉求成本。村民“卖血告状”固然让有关部门出了洋相,但这并非胡搅蛮缠。村民把对村官腐败的痛恨,对有关部门不作为的质疑,暴露在阳光下,也是在吸引舆论注意力,希望借舆论的力量督促有关部门为他们主持公道。
假定会遇到的问题:在采访中要坚持“党性原则”,不能在一时脑热的情况下在村民的说法和政府的形象上作出偏颇的报道,在为村民伸张正义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护政府服务人民的形象,不能以偏概全,作出对政府不公平的报道。这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的公平、公正的采访报道的态度。
第三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文档
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另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多种渠道学语文
一说说通常你所认为的“语文”是在哪里学的?语文课堂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那生活中呢?有什么学习语文的途径?、好 大家说了好多渠道,那看一下课本上都交给了我们哪一些途径呢?
1、课堂上。
2、参观工厂。
3、同学们认真地听辅导员讲解飞机模型。
4、同学们参观军事基地,听解放军讲解。
5、同学们到田间学做农活。
6、同学们可以借助电脑检索。
7、同学们在图书室选书。
8、同学们在阅览室读书。
9、在家里同学们收看电视讲座。
10、同学们做现场采访、摄像。
11、同学们在教室里开讨论会。
是的,学习语文其实还有很多渠道,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说一下平时学习语文有哪些途径?
(一)学校内:图书室、阅览室,网络学习,宣传栏,黑板报,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向老师请教,同学讨论……
(二)家里:看电视、听广播、阅读课外书籍、和家人交流、学做家务……
(三)校外:参观工厂、军事基地、深入农村学做农活、采访、访问、调查、旅游、与人交流
同学们学习语文各有各的高招,有的喜欢借助电脑,有的喜欢旅游,我最喜欢静静地看书。我觉得看书学习语文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通过看书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觉得参加学校活动也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渠道。上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要求稿子必须自己写,内容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查阅了很多资料,还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中间做了小调查,经过我的精心准备。收获很大,锻炼了胆量,语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也变得更加自信。总结
有一句话,我想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养成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你的语文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但是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两天的工夫,它需要我们有耐心、信心、恒心,有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枯燥,但是,只要你坚持,你就一定会收获!
第四篇:多种责任书
1.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2.2014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责任书
3.延吉市中医医院2014党建目标责任书
4.创先争优活动目标责任书
5.党员目标责任书
6.医院科室目标责任书
第五篇:挖掘多种渠道,让学生享受语文
挖掘多种渠道,让学生享受语文
有人说,能把工作当成享受的人是幸福的。那我要说让学习语文的学生享受语文,这样的学生也一定是幸福的。让学生享受语文,就是让学生享受语文中语言的优美;享受语文中参与的乐趣;享受语文中习作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精神旅游,不仅可以使人智慧,而且可以使人享受温馨。所以,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总是时时处处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
一、突现教材之精美,让学生在美读中享受
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老师对经典名篇名诗示范美读背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情到深处,先声夺人。同时再随着语言基调的不同变化,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力求使变化的语言去真实、清晰、明白、亲切地表达好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读中突现诗歌语言的凝练,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在一遍遍的阅读中,我总是努力让学生看得见花开花落,听得到潺潺流水,悟得到灿烂人生„„篇篇课文,段段文字,让学生一遍遍咀嚼回味,就像一把犁耕耘在荒芜的心田,让他们的心胸慢慢被一种叫做享受的东西填满。不是吗?《桂林山水》告诉了人们桂林有多美,《西
湖的绿》告诉了人们西湖有多美;《燕子》告诉了人们春天有多美;《第一场雪》告诉了人们冬天有多美;《林海》美,《草原》也美;《荷花》美,就连《墨梅》也美„„一本语文书就是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漫步其中,不仅享受文章中显现的美、蕴含的情,更重要的是享受着探索语文真谛的乐。伴着淙淙的流水声与动听的乐曲,朗读一段《可爱的草塘》,你心中自有一丝惬意;欣赏着大屏幕上播放的五彩池的神奇风光,聆听着画外音的朗诵,你心中自有一些快意;目睹着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动画演示,品味着老师精美的诵读,你心中自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满足。
二、搭建民主之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尊重每个学生,搭建民主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把讲台让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成功自我的平台,把我自己定位为一个他们学习活动的服务者。
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首先让同学们汇报预习的情况,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一起完成课后的练习。这其中,我只是在他们表述不清时加以示范,在他们思维受阻时加以开导,在他们碰到疑难时加以帮助。我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只要是学生切身体验,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那些所谓的“差生”,给予特别的关爱,哪怕他们有些许的进步,我都让他们一样享受成功的欣喜,收获的喜悦。
为了使教学情景真切地再现学生面前,我还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模拟课文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使教材的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能很快地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话”好像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我分配课文中人物的角色,学生自由组合模拟角色,另外有一名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朗读,连缀角色之间的关系,使各角色朗读构成一个整体。这样朗读,学生可以听到教材各种人物不同的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我在教《军神》时采用此法,刘伯承、沃克医生等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眼前,使学生们感到书上的人物立体起来,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三、体验生活之甘甜,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
小学语文中无论是低年级的写句,中年级的写片段,还是高年级的作文,都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实践。其中的难度和教学中的个中辛酸就不言而喻了。在习作教学中我不但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
累习作素材。让他们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让他们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让他们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还努力使学生轻松表达,快乐作文。
我带领学生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社区,走进了都市,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春天,让学生去河畔看“依依杨柳青青草”,来一场咏春诗词朗诵会;夏天让学生去湖边观“接天莲叶无穷碧”,品万物郁郁葱葱的勃发;秋天,让学生郊外去 “望天上云卷云舒”,漫步万顷良田千层浪的田间,感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登上山巅,去“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山河„„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去体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感觉,去品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景,去享受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惬意。这样,不但实现了课本与生活的对话,而且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孩子们的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就会有快乐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了。我还常常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交流作文的方法和感受。让成功者增强信心,让欣赏者产生兴趣,让不甘落后者奋起直追。
让学生享受语文,就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心灵鸡汤,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着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收获,一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