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葛石镇黑石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方案
葛石镇黑石小学语文教师小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姓名:黄 勇任教学科:语 文2012.03
一、课题名称: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二、研究对象及范围:
小学生语文阅读包括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阅读包括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又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要学好语文,仅仅靠课堂中学到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学习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由此可见,提高学生整体阅读水平是当务之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四、研究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获取知识。
五、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
1.营造书香教室,吸引学生课外阅读。
2.结合课文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3.组织相干读书活动,激活学生课外阅读。
4.开展读书竞赛,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六、研究步骤(分阶段实施):
1.前期准备:2012年3月编写计划,收集资料。
2.方案实施:2012年4月----5月。带领学生按计划实施课内外阅读,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总结报告:2012年5月底。进行方案实施报告的撰写。
七、成果形式
论文
第二篇: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周家中学刘冰
一、课题名称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①为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②割裂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③语文教学中明显出现“四多四少 " :老师讲解多,学生主动活动少;学生一味接受老师观点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的现象少;书面习题、机械抄写练习多,观察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少;读教科书多,阅读课外书籍少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是为了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新课程的一个新课题,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它的研究能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激发学习研究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习语文;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也正是我们从事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反思
2、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探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在初中语文课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和状况,作一些调查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第二阶段:完成实验研究的措施、方法并在教学中试用,论证其可行性、有效性,并对这些措施方法进行完善。对完善后的实验研究再次进行试验、论证效果。
第三阶段:整理、分析课题实验材料,进行课题反思,完成结题总结。
六、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1、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要用幽默的语言,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
2、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为今后他们能自觉、自主地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3、教师可结合学情、校情等主、客观因素灵活安排综合性学习的时间,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增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4、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5、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查找、搜集资料,并能对资料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
要注意.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课型和模式,但在教学实际中,又不能受其约束和限制,要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对待。不可机械照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创延伸式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第三篇: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1、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2、xxx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提高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实施计划如下:
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建立以校长齐兴华为组长,副校长齐云飞、谢学平为副组长,教学干事李双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明确职责
校长抓全盘,副校长负责课题的协调督促与过程指导,教导处负责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与检查,落实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研组负责课题的申报、评选、管理等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内具体的研究实施和审核、研究及指导,教师完成小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总等工作。
(三)制度保障
教师严格按照《小课题研究程序》开展工作,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情况纳入优秀教研组条件评选中。
二、课题研究程序
(一)拟定课题。学期初,教师收集、整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筛选,确定要研究的内容。学校根据教师研究的不同内容而确定本学期的研究类别,由中心教研组负责人进行总体研究。(所选课题应是在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开展研究;所选课题一般应是所任学科或所教班级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个问题、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某一个专题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
(二)立项申报。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主要成员,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各教研组成员参考中心教研组提供的课题,结合工作实际自定小课题,组长汇总报至中心教研组分管年级及学科负责人处(语文组:齐云飞;数学组:谢学平;英语组:李双云;科学组:齐兴华。)
(三)审核督查。学校制定研究管理办法和程序。教师小课题“方案”交至学校后,副校长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定期检查完成进度。中心教研组组织力量进行校级课题立项管理。
(四)过程监管。项目负责人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组织小课题承担教师认真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及时进行阶段小结,了解学校小课题研究的进程,发现研究进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指导,为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提供服务。中心教研组负责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研讨,培训学习,对各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引领向纵深发展。
(五)资料收集。课题活动参与者每周参加集体教研时汇报活动进展情况(教研组长做好记录),学期末学校收集研究成果,成果显著的优先推荐论文、心得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评选。
三、结题鉴定
每学年结束前,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小课题结题鉴定。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
(1)结题准备:提前一个月向中心教研组提出结题申请;
(2)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导处;
(4)学校组织有关中心教研组成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四、成果运用
学校完成小课题研究汇总表。集中将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采取讲课、评课、研究成果总结报告等现场汇报与材料展出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推广成果,在教学中广泛应用,达到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体育课的独特价值。
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老师,我不愿跑,我想玩,我难受„„面对孩子们无奈的表情,听着孩子们那童真却又带有一丝埋怨的唠叨,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束缚太多,以至使他们怨声载道。比如:体育课的热身活动太单一,教学内容太乏味„„而在现实中有的孩子偏偏不喜欢跑步、不喜欢单一。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思想上的酝酿,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个体育特色班级,让孩子们冲破教材的束缚,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表现你所想的,用兴趣表达心声!我想这一做法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支持,也一定会调动起学生的体育热情,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这一活动我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理论依据
兴趣先导原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先导。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从事饶有情趣的活动时,大脑会自动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率比吗啡还要高出500倍。英国吉伯特?哈特教授说过:如果你教的班级有30个年轻人,他们正在一起费力地向知识的山峰攀登,这时你若能合理地给他们一些享受,那他们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好几倍。因此,有情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记忆、理解、创造等方面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育学和心理学分析,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事实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它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乐趣虽与快乐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但它还不足以推动人们去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终身,故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以小学五、六年级全体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据了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随之降低,而且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愿受任何束缚,他们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活动。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想通过创办特色班级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表现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是点火牵线人。唤起蕴藏在他们身上沉睡的力量,使他们从懵懂中清醒。体育教师的第一步应该在“唤起”上做文章。唤起即诱导,“诱导”二字开始阶段“诱”最重要。应该承认“体育”二字最大的诱惑力在“动”,因为动了才能使身体得到锻炼,才能学到锻炼身体的技能,然后再进行技能学习的全过程,唤起学生对高
技能的追求。
2、有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期间的孩子们喜欢动的占99%,到了小学高年级对体育学习有兴趣的不足75%,而到了中学对体育课有兴趣的不足50%,体育爱好的下降是来自跑步累的压力。
3、让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持续增高更重要,这便在于加强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实践。运动会、乒乓球、篮球、足球等项目的比赛。
4、创办特色班级,组成自己班级独特的兴趣小组,用不同的体育活动表现自己班级的特色。我想这一活动一定会大大的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学生体育课的现状。通过分析进行调研。
2、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促进研究的深入。
3、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4、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
2、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二)实施阶段:
1、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4、以点带面,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在全校其他年级实验。
(三)总结阶段: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构成1、全校班级特色展示。
2、写好教学随笔,反思自己在课题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
3、课题结题报告。
第四篇: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中学理科组人员:熊贵洪 宋海山 李先明 贾宝强 牛强 严勇虎 张倩 王月月
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师教育教学一线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要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课题名称
培养学生数学推理、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数学学习素养
二、课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方面,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用类比、归纳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建立空间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形成严密抽象的推理形式。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制定计划要求。(2)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1)实施具体方案。(2)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合作交流和,口语表达方面的变化。(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过程
首先,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谈话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主要总结出四大成因:一是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而被同学或老师笑话。二是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闭自我。三是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四是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
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加大了实验几何的内容。因为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降低了几何学逻辑严谨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数学活动中获益;而且通过活动掌握空间性质,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类比,以及创造力等,这些明显的长处日益受到重视。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1.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器的实践与研究 2.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 3.易错点的提前干预的研究 4.“问题串”式教案的设计 5.概念引入方法的探索
6.对教材“课题学习”教学策略的分析
7.初中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 8.课堂引入中情景创设的研究
9.教学设计中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1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 11.培养学有余力学生的个案分析 12.对教材例题处理策略的研究 13.课堂教学中即时反馈策略的研究 14.课堂教学中知识探究的运用研究
15.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6.课堂中教师“追问”的策略研究 17.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18.概率教学方法的研究 19.统计教学方法的研究 20.作业批改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21.中小学衔接教学方法的研究
22.课堂教学中教师“小结”的策略研究 23.数学史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24.数学预习的策略研究
25.学生数学小论文撰写的策略研究 26.教学设计关注教学目标的策略研究 27.课堂观察实施策略的研究 28.数学教学中使用“学案”的研究 29.复习课教学课例分析的研究
30.初中学业考试题的特色与发展趋势的分析 31.“变题”的方法与技术
32.学生试卷自主分析及其实效性研究 33.以教学诊断为目的的试卷分析研究 34.数学单元测试命题其诊断功能的实践研究 35.初中数学优化学生思维的实验研究
36.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目标与方法目标的整合研究 37.初中数学教学三维目标达成的微格监控与应对的研究 38.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分析 39.课程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40.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 41.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媒体技术的优化策略研究 42.本地学生与外来务工者子弟的学习习惯对比分析 43.课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细化的对比研究 44.数学课标理念行为化的实践研究 45.基于减负增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46.基于教材理解的范例设计研究 47.基于教材理解的概念课教学的设计 48.基于教材理解的复习课教学的设计 49.青年教师成长个案研究 50.数学教研活动创新的实践
第五篇:英语小课题研究方案1
一、本课题的具体研究目标为:
1、通过有针对性的生活情境创设,使学生在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的基础上,正确灵活地运用英语开展交际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
2、通过趣味的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会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以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及设计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实验”主要研究
1、用实物或模型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思维比较灵活,他们喜欢教师生动的讲解,关注于贴切生活的物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适当的出示生活中的实物或者实物模型,可切实节省讲解时间,提高操练效果。
2、利用图片或简笔画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逼真的图片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图片中物体的感知。而利用简笔画教学,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简笔画生动简洁,它要求快、简,动物、人物、植物、事物,只须迅速的简单几笔,便被生动的勾勒出来。
3、用动作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在教学生表示动作的单词时就不能仅仅靠图片来让学生观察和读了,必须配以动作让学生练习、感知,才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学词。
4、用音乐歌曲创设情境
歌曲以其节奏、音韵之美博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生一些表示时间等的单词时,因为它们只有文字而没有图片,因此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的感觉。此时,在学生会读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将它们串成歌曲。
5、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现代化的教学,自然离不开前人的智慧引导和自己不断的经验总结,但也需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条件。电教多媒体有生动活泼的动感、丰富鲜明的色彩以及立体的音响效果,可让学生通过看、听、说来学英语。
根据小学英语课程的特点,安排情境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化情境课内容体系。
四、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
1、文献学习:对创意法教育理念及其理论依据进行系统学习;对近几年来发表的关于创新英语课堂情境教学设计,培养交际能力的文献资料,特别是介绍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研究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情境设计现状,通过分析,找出共性问题,进行调研。了解实验教师操作情况,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状况,以便及时调整,使实验计划得以更好实施。
3、实践研究与经验总结:选定实验班级,以行动研究为主,反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并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研讨,撰写总结或实验报告,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五、实验步骤
六、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学习心得体会、调研分析报告。
2、具体课例。
3、撰写教学案例、经验文章。
4、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英语小课题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