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语言文字工作三年整体规划2011-2014
XX县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语言文字达标工作三年(2011—
2013)
整体规划的通知
各股室,法制办,信息中心: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巩固提高语言文字工作成果,完成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评估,加强办公室语言文字建设,提高我办全体人员整体素质,结合我县《关于印发xx县语言文字达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特制定我办语言文字工作三年(2011-2013)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积极、稳步和有效地推进办公室的语言文字工作,一手抓普及提高,一手抓规范管理,使语言文字工作能更好地适应我办各项工作开展的需要,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魅力新清水作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
(一)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坚持“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工作方针,三年内使普通话在我办得到初步普及,成为主要工作用语、服务用语和交际用语。要求我办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标准,鼓励全体工作人员-1-
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
(二)逐步提高办公室规范用字的整体水平。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xx县语委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规范用字的监督与管理,积极推进用字规范化、标准化。三年内使我办用字达到基本规范的要求。
(三)不断优化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环境。根据有关规定,进一步在“人、财、物、机制”等方面为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创设良好条件。同时结合我办实际,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规范管理。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是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要求。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是单位文化建设和提高政府办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和抓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我办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二)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展板和专题片等多种宣传途径,不断探索和改进每年“推普宣传周”活动的方式方法,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好规范用语用字舆论导向,以增强全体工作人员说普通话、写规-2-
范字的意识,形成人人自觉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浓厚氛围。
(三)突出重点,推进语言文字工作。要以展室为重点,立足于经常性管理工作,加大对重点股室语言文字工作力度,提高重点股室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全面带动我办的语言文字工作。
(四)注重形象,规范用语用字。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把普通话作为单位工作交流用语,加强单位用字规范的管理。我办政务人员必须使用普通话,会议发言一律用普通话;面向公众的各类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公示牌、标语(牌)、宣传牌和各类文本等用字必须做到格式规范化。
(五)注重监督,加强责任意识。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职责,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单位评优评先活动。要以我县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为契机,严格落实我办宣传动员、骨干培训、自查整改、评估监查、整改提高等工作措施,确保我办语言文字工作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第二篇: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整体规划
保安农场学校2016-2018年
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整体规划
一、背景和意义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新课改不仅指向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也力求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发展目标,努力构建教师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办好教师发展学校,使教师专业化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定学校2016-2018年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群众性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教师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学生、学校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所学校能否成为一流的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流的教师。只有坚持人才强校,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开发和有效利用,维护和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教师的发展创造机会、支持教师进步,才能创造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合作性原则。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实现教学相长。加强与各级名校的校际交流,积极向名校靠拢。
2、参与性原则。教师既是自身发展的主体,也是学校发展的主
体。因此学校要提高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重视教师的自主研究和自主发展以及自我评价意识。
3、生成性原则。学校根据学校改革和教师发展的具体需要适时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的各项教学实践的方案、计划等都应该在实践中生成,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来实现。
4、研究性原则。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教师发展学校的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开展校本教研,在实践研究中持续开展有效的教育教研,在教研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情况分析
1、学校有一个和谐合作、敢于担当、善于管理、业务精良、有强烈的改革愿望、特别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干部队伍。
2、名师培养工程初见成效。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依托“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青蓝工程”,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培养体系,涌现出一批研究型教师。
3、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体现,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增强,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成绩稳步提高.4、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教师老龄化现象慢慢呈现扩大的趋势,45岁以上的教师占了将近45%,这部分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工作中出现了不同层度的惰性思想,在教学研究中存在“看”、“靠”、“停滞不前”等消极思想。
六、阶段安排
1、启动实施阶段(2016年3月——2017年8月)
①召开动员大会,讨论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和专业发展计划,成立教师发展学校领导小组。
②学习有关教师发展学校的理论,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③组织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专业发展计划。④开展与名校结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校本研修活动形式。
2、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1月)
①按计划进行实践探索,开展多形式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②分析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完善教师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③及时进行反思,写出阶段性总结。
3、积极探究阶段(2017年1月——2017年7月)①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
②积累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成果及时存入个人成长记录档案。③领导小组每期进行一次集体评估和阶段性总结,监督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的执行情况。
4、深入实践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①在积极探究的基础上,依据取得的经验继续深入实践,开展校际交流,邀请专家入校面对面指导。
②与其他的教学先进校加强沟通学习,走进名校,拓展视野,汲取精髓。
③开展多项活动,在比赛中积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调动起青年教师的成长热情。
5、成果提升阶段(2018年2月——2019年6月)
①学校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评价和奖惩。
②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取得的已有成果加以巩固,开展多种活动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
③开展以教师成长为主题的各种专题讨论活动,相互交流经验,共同发展。
6、评价验收阶段(2017月——2018年1月)
①对各阶段老师的自评自检进行归类分析,从宏观角度对教师发展工作反馈总结。
②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收集整理提交各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写出工作总结。③接受教体局业务领导、专家检查验收评价。
七、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完善原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制度。要将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工作业绩挂钩。
2、经费保障。力争上级部门的各项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物质保障。为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逐步完成各项设施的配套。
4、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党、政、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教师发展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师发展学校三年规划的实施。组
长
崔晓明 副组长
宋咏 华春雨
成员
姜国忠 衣桂香 郑爱华 李桂华 孙忠丽 朱晓霞 张玉梅
张丽英
5、专业支持。聘请名校专家、特级教师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顾问团,定期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咨询和指导工作。
6、监督保障
①校内监督和评价。学校每年对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的成效进行自评,向教代会通报,接受教代会审议和评价,并根据意见调整和修改规划。
②社会督导监察。邀请督导室、教育专家来校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讨论,汇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反馈情况,推动教师专业发
展三年规划有序进展。
③鼓励教职工、学生家长等通过电话、书信、局域网等渠道,反馈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效果的意见和建议,监督目标完成度,促进各项措施顺利开展。
八、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建设教师发展学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的,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分级目标
①合格教师
对象:职初教师(教龄0—1年)
目标:使职初教师两年后基本能成为合格教师。
途径:学校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选择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结对子,根据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注重“培、用”兼顾,给于教师一定适应期,以利于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
达成标志: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基本能做好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能较好地达到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②胜任型教师
对象:教龄2—5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能达成新手阶段到胜任阶段教师的转变。
途径: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提倡多参加市、县及学校层的面公开课等交流活动。
达成标志:掌握小学各年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好,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能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③成熟型教师
对象:教龄6—12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胜任阶段教师到成熟阶段教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校内外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导师,校内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
达成标志: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能主持开展课题研究;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被带教者成长迅速;有较强的自觉发展意识和能
力,主动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能为高一级职称评聘做好积极准备。
④专家型教师
对象:教龄13—25年的优秀中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骨干教师到名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名师、教育教学专家担任导师,选派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开展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培养骨干教师的任务。
达成标志: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个人能完成一门自主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优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在市级层面有一定的知名度,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在同类学校处于明显优势地位。
⑤资深教师
对象:教龄25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
目标:完成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途径:回顾并推广教育教学经验,鼓励他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青年教师拜师,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
达成标志:发挥好老教师的示范效应,好的经验和资料能得到延续和积累。
九、工作措施
1、构建四个平台
①网络平台
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具有较强选择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博客,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
②展示平台
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做好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坚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大赛”活动,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③交流平台
邀请名师大家到我校讲学,聘请专家跟进指导,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畅通交流渠道,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和知识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坚持教育教学研究沙龙。
④科研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把
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开展“学习型教研组”评选活动,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能提高教学素养。要求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
二是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强化研究力度,挖掘研究深度,提高研究效度,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导向,研究来源于实践。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强调教学即研究,消除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的分离。聘请专家开设多种讲座,指导教师读书,使教师了解教育研究与日常教学融合的意义与方法。定期举办行动研究沙龙,促进教师对话与交流,分享研究经验与成果。
四是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每节课都成为高效的生态课堂。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以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为载体,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消除不良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优化教师素质的三个结构
①知识结构
专任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教育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
②能力结构
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学科德育能力、课程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③品格结构
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和专业伦理意识,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3、抓实教师发展学校的四大要素
合作对话,实践生成,反思建构,专业发展。这四大要素包括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目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还包括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方式:大学与中学的合作对话,主要是与原有经验的对话、与理论的对话、师生在内的行动者之间的对话;建设原则:在实践中,通过实践,为了实践;建设途径:形成教师教、学、研合一的专业工作方式。
4、创造条件、建章立制
制度前进一小步,管理前进一大步。制度是理论发挥技术力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保证。必须建立一整套旨在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终身化的机制。建立教学研究制
度、德育研究制度等,将教学研究与学习相联系,将德育研究与学习相联系。
落实继续教育制度。依据学校实际,鼓励教师参与岗位学历进修,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符合要求的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必须达到100%,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成绩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构建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提出明确要求,用制度来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组织实施。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研过程中,教师说课、集体备课、高效上课、互相听课、客观评课、作业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教学研究有实际效果,并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与途径并有所创新。
健全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必有反思,反思与教案同时检查,每个学期认真完成至少2篇比较严谨、系统、深刻的教学反思,学校进行检查、评比、奖惩,促使教师从中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能从理论高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教育的自觉性,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理性的教学行为,为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5、注重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德育管理队伍
①收集汇总资深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规范班主任工作常规,并以
校本培训的形式向全体班主任推广,使班主任工作得以有序规范开展。
②以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为契机,形成班主任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案例分析等研讨主题的系列,汇集典型案例,形成特色主题,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开展系列主题教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为建立一支后备力量充足的班主任队伍提供条件。
6、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是教师自我激励的一种手段,是教师自我管理的一种方法,它是教师感受成长、体验成功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健全教师学习评价、考核、奖惩制度,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及时记录在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教师自身要不断丰富个人发展记录、个性发展记录、教育成长记录。
十、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具有导向、保证和激励等综合作用。公平、公正、客观的教师考核和评价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非常有效的外部激励政策,它不仅可以找出教师专业化发展领域中的薄弱环节,又可以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们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在对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引导老师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主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因此,学校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评价和奖惩。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保安农场学校
2016年9月
第三篇: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整体规划
汝南县第三小学2014-2016年 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整体规划
一、背景和意义
汝南县第三小学一直秉承着只有发展教师,才能成就学生、幸福家长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走科研兴校之路、走课题兴师之路,积极和高校牵手联动,开展学习、交流和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新课改不仅指向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也力求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发展目标,努力构建教师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办好教师发展学校,使教师专业化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定学校2014-2016年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群众性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教师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学生、学校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所学校能否成为一流的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流的教师。只有坚持人才强校,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开发和有效利用,维护和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教师的发展创造机会、支持教师进步,才能创造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合作性原则。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分享经
验,实现共同成长;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实现教学相长。加强与各级名校的校际交流,积极向高校靠拢,在取得“全国国学经典教育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培训中心”进行沟通交流,计划开展暑期学习培训与合作指导。
2、参与性原则。教师既是自身发展的主体,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因此学校要提高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重视教师的自主研究和自主发展以及自我评价意识。
3、生成性原则。学校根据学校改革和教师发展的具体需要适时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的各项教学实践的方案、计划等都应该在实践中生成,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来实现。
4、研究性原则。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教师发展学校的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开展校本教研,在实践研究中持续开展有效的教育教研,在教研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学校概况
汝南县第三小学是一所有着62年办学历史和特色文化的公办学校。学校共设两个教学区,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共2800多名,现有教师123人,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名师1人、省特级教师3人、省骨干教师14人、市骨干教师26人。
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国学经典教育实验基地”,荣获全国国
学经典教育实验基地、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试验单位、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读书育人特色学校、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示范家长学校、河南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学校、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河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单位、河南省绿色学校、河南省素质教育试点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驻马店市五星级学校、驻马店市义务教育阶段先进学校、驻马店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成为汝南县基础教育学校一颗璀璨的明珠。
五、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学校以“同心圆管理模式”为主导,用制度文化做保障,用精神文化做引领,形成了“精诚团结、爱校如家、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三小精神,学校管理正从制度化管理逐步向文化治校迈进。
2、学校有一个和谐合作、敢于担当、善于管理、业务精良、有强烈的改革愿望、特别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干部队伍。
3、名师培养工程初见成效。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依托“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培养体系,涌现出一批研究型教师。
4、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走出了三小课改的路子。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体现,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增强,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学生 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成绩稳步提高,2011-2013年在县毕业素质测试评比中成绩稳居第一名!
(二)劣势:
1、近两年来,我校在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新添了南校区,新进了68名教师。这些老师来自全县二十多个乡镇的中心小学或村小,他们工作热情高涨,但是教学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思想状态还要趋于稳定,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教师老龄化现象慢慢呈现扩大的趋势,45岁以上的教师占了将近13%,这部分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工作中出现了不同层度的惰性思想,在教学研究中存在“看”、“靠”、“停滞不前”等消极思想。
六、阶段安排
1、启动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4年8月)
①召开动员大会,讨论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和专业发展计划,成立教师发展学校领导小组。
②学习有关教师发展学校的理论,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③组织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专业发展计划。④开展与名校结对、与高校牵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校本研修活动形式。
2、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
①按计划进行实践探索,开展多形式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②分析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完善教师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③及时进行反思,写出阶段性总结。
3、积极探究阶段(2015年1月——2015年7月)①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
②积累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成果及时存入个人成长记录档案。③领导小组每期进行一次集体评估和阶段性总结,监督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的执行情况。
4、深入实践阶段(2015年9月——2016年1月)
①在积极探究的基础上,依据取得的经验继续深入实践,开展校际交流,邀请专家入校面对面指导。
②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培训中心加强沟通学习,走进名校,拓展视野,汲取精髓。
③开展多项活动,在比赛中积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调动起青年教师的成长热情。
5、成果提升阶段(2016年2月——2016年6月)
①学校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评价和奖惩。
②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取得的已有成果加以巩固,开展多种活动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
③开展以教师成长为主题的各种专题讨论活动,相互交流经验,共同发展。
6、评价验收阶段(2016年9月——2017年1月)
①对各阶段老师的自评自检进行归类分析,从宏观角度对教师发展工作反馈总结。
②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收集整理提交各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写出工作总结。③接受教育局业务领导、专家检查验收评价。
七、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完善原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制度。要将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工作业绩挂钩。
2、经费保障。力争上级部门的各项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物质保障。为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逐步完成各项设施的配套。
4、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党、政、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教师发展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师发展学校三年规划的实施。组
长
王红艳 副组长
吴永宁 何晓燕
成员
石晶
刘丽
孙秀莲
陈英群
康凡
崔亚盟
王亚丽
刘艳
张博
王永生
刘新生
5、专业支持。聘请名校专家、小学知名校长、特级教师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顾问团,定期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咨询和指导工作。
6、监督保障
①校内监督和评价。学校每年对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的成效进行自评,向教代会通报,接受教代会审议和评价,并根据意见调整和修改规划。
②社会督导监察。邀请督导室、教育专家来校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讨论,汇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反馈情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有序进展。
③鼓励教职工、学生家长等通过电话、书信、局域网等渠道,反馈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效果的意见和建议,监督目标完成度,促进各项措施顺利开展。
八、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建设教师发展学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的,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学者型”、“专家型”教
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经过教师发展学校三年的建设,力争省市级名师达到5人以上,推出在全省有影响的名师1—2名,在驻马店市有影响的名师3—5名,2—3个学科成为驻马店市名学科,争取学校有二分之一的教师能够成为各级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
2、分级目标
①合格教师
对象:职初教师(教龄0—1年)
目标:使职初教师两年后基本能成为合格教师。
途径:学校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选择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结对子,根据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注重“培、用”兼顾,给于教师一定适应期,以利于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
达成标志: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基本能做好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能较好地达到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②胜任型教师
对象:教龄2—5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能达成新手阶段到胜任阶段教师的转变。
途径: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提倡多参加市、县及学校层的面公开课等交流活动。
达成标志:掌握小学各年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好,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能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③成熟型教师
对象:教龄6—12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胜任阶段教师到成熟阶段教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校内外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导师,校内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
达成标志: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能主持开展课题研究;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被带教者成长迅速;有较强的自觉发展意识和能力,主动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能为高一级职称评聘做好积极准备。
④专家型教师
对象:教龄13—25年的优秀中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骨干教师到名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名师、教育教学专家担任导师,选派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开展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培养骨干教师的任务。
达成标志: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个人能完成一门自主
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优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在市级层面有一定的知名度,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在同类学校处于明显优势地位。
⑤资深教师
对象:教龄25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
目标:完成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途径:回顾并推广教育教学经验,鼓励他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青年教师拜师,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
达成标志:发挥好老教师的示范效应,好的经验和资料能得到延续和积累。
九、工作措施
1、构建四个平台
①网络平台
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具有较强选择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博客,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
②展示平台
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做好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骨
干教师的评选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坚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大赛”活动,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③交流平台
邀请名师大家到我校讲学,聘请专家跟进指导,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畅通交流渠道,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和知识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坚持教育教学研究沙龙。
④科研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开展“学习型教研组”评选活动,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能提高教学素养。实施“六个一工程”,即要求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
二是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强化研究力度,挖掘研究深度,提高研
究效度,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导向,研究来源于实践。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强调教学即研究,消除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的分离。聘请专家开设多种讲座,指导教师读书,使教师了解教育研究与日常教学融合的意义与方法。定期举办行动研究沙龙,促进教师对话与交流,分享研究经验与成果。
四是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每节课都成为高效的生态课堂。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以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为载体,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消除不良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优化教师素质的三个结构
①知识结构
专任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教育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
②能力结构
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学科德育能力、课程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③品格结构
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和专业伦理意识,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3、抓实教师发展学校的四大要素
合作对话,实践生成,反思建构,专业发展。这四大要素包括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目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还包括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方式:大学与中学的合作对话,主要是与原有经验的对话、与理论的对话、师生在内的行动者之间的对话;建设原则:在实践中,通过实践,为了实践;建设途径:形成教师教、学、研合一的专业工作方式。
4、创造条件、建章立制
制度前进一小步,管理前进一大步。制度是理论发挥技术力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保证。必须建立一整套旨在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终身化的机制。建立教学研究制度、德育研究制度等,将教学研究与学习相联系,将德育研究与学习相联系。
落实继续教育制度。依据学校实际,鼓励教师参与岗位学历进修,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符合要求的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必须达到100%,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成绩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构建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提出明确要求,用制度来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组织实施。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研过程中,教
师说课、集体备课、高效上课、互相听课、客观评课、作业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教学研究有实际效果,并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与途径并有所创新。
健全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必有反思,反思与教案同时检查,每个学期认真完成至少2篇比较严谨、系统、深刻的教学反思,学校进行检查、评比、奖惩,促使教师从中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能从理论高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教育的自觉性,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理性的教学行为,为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5、注重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德育管理队伍
①收集汇总资深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规范班主任工作常规,并以校本培训的形式向全体班主任推广,使班主任工作得以有序规范开展。
②以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为契机,形成班主任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案例分析等研讨主题的系列,汇集典型案例,形成特色主题,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开展系列主题教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为建立一支后备力量充足的班主任队伍提供条件。
6、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是教师自我激励的一种手段,是教师自我管理的一种方法,它是教师感受成长、体验成功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健全教师学习评价、考核、奖惩制度,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及时记录在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教师自身要不断丰富个人发展记录、个性发展记录、教育成长记录。
十、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具有导向、保证和激励等综合作用。公平、公正、客观的教师考核和评价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非常有效的外部激励政策,它不仅可以找出教师专业化发展领域中的薄弱环节,又可以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们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在对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引导老师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主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因此,学校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评价和奖惩。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汝南县第三小学
2014年2月
第四篇:高中作文三年整体规划
一、高中作文,“三年一盘棋”
“表达交流”部分以写作训练为主。分成两条线:一是以积累为目的,有计划地督导学生摘抄,写读书心得和随笔;二是对常见文体的有序训练,高一以记叙文为主,高二以议论文、散文为主,高三增强训练应变能力和速度。具体操作如下:
高一学的写作教学设计
1.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三个笔记本:一本用于写日记;一本用于作读书笔记,包括摘抄和读书心得;另一本用来练笔,包括自己的随笔和老师统一布置的写作任务。
日记本——每天坚持写一篇,长短不限,不要求形式。写自己每天最有感触的事物,即把最想记录的事、人、物、情、理写下来。每周一用半个小时检查、交流。
读书笔记本——每天摘抄至少一段文质兼美的文字,每周写不少于三篇的读书心得。读书心得就附在摘抄之后。注意注明摘抄内容的出处和标注序号,每两周利用一节课检查、交流。
练笔本——一学年只统一布置6次作文,自由练笔至少每两周1次。高一的练笔以模仿为主,结合读书笔记模仿名家作文的方法技巧。学生们相互批改练笔的作文。老师提供评价标准,并适当引导。注重推广优秀作文的成功经验,之后再让学生精细点评。
2.由于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老师鼓励大家为班上捐书,自办小图书室,并订阅几种中学生读写方面的杂志。
3.诗歌鉴赏与创作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磨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方式。这种认识正暗合了高一学生花季年龄的浪漫情怀,以及第一册(课标人教版)第一单元的“现当代诗歌”单元的教学要求。通过“学生感悟→教师讲解→学生背诵→学生仿写→教师点评”这一流程,激发学生积累和写作的兴趣。
高二学的写作教学设计
1.延续高一做法的同时,注重对所积累材料的开掘、整理。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一个材料的内涵,也引导学生去探究不同材料的内在联系,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2.结合“文章知识序列”的传授,即各种常见文体的知识及“题目→中心→材料→结构→表现手法→语言”这一写作流程的指导,进而点拨作文选材和运用材料的原则、注意事项。
3.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由日记、读书笔记、练笔走向独立成章的过渡练习。有了上面素材的积累和文章知识的接受,指导学生从积累出发,把自己日记上、读写心得上有真情实感的片段扩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三个星期至少一篇。要求作者在文后附上“写后札记”,叙述写作的缘由、构思的过程以及自我评价。另附两个以上同学的“读文杂感”,同学以读者的眼光审读,并写出各自有关该文的个性看法。调动学生进行写作反思的积极性,相互督促、借鉴。高三学的写作教学设计
1.由于高三时间紧,对于日记、读书笔记、练笔的量的要求就下放给学生自主来做。
分析高考考试大纲中作文的定位及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认识到高考作文的命题及评分标准,其实就是展示平时真实的写作水平。只要有真水平,就一定能考好。
2.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作文毕竟是考场作文,有与平时写作相异的一些特点。首先考场作文是限时的,不可能像平时一样有足够的时间来字斟句酌。其次,考场写作的缘起不是如你平时兴之所至,而是“戴着镣铐跳舞”,一切水平只能在其要求的范围内发挥。因此,高考写作不像平时写作那样,在事理材料触动下产生写作的“意”,而是先有题中所限的“意”,再去勾连事理材料进行谋篇布局表达。再次,考场不可能像平时一样写作材料就在身边,故对于一些需准确引用的材料就应熟知。另外,考试毕竟时间紧张,气氛也紧张,心里有一定压力,全然没有平时闲适的写作兴致和情趣。基于以上原因,高三一年作文训练以强化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从两个小时内完成一篇800字以上作文逐渐过渡到40分钟内完成。每周两次,高三上学期达到目标,第二学期随着模拟考试以增强应变能力和心理支撑。
二、全面布局,规划三年
——新课程高中作文教学系列设置浅探
【作者简介】张芮,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有一种观点将广义的作文定义为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将狭义的作文定义为书面作文。我们提出这样的分法:广义的作文指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训练,即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日常训练,而狭义的作文是指作文的应试训练。
虽然应试作文是建立在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基础上的,但有经验的老师,包括有考试经验的学生都知道,有些文笔极佳的学生在考场上永远得不到高分,甚至常常跑题,这就说明写作水平与应试作文水平的不对等性。纯个性化的写作与应试作文要求不吻合恐怕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另一方面看,有些学生尤其是语文基础不是很好的理科生,文笔一般,日常写作可能乏善可陈,但是考试时却篇篇切题。这说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短时间阅读理解能力对写好考场作文是多么重要。
因此,我们认为我们定义的广义作文(写作素养训练)和狭义作文(应试作文训练)应该是并重的,这样既可避免写作素养好但却不切题的学生遗憾失分,又可使写作水平一般但审题准确的学生获得高分,这当然是一件难事,但并不是做不到的事。
因此,我们认为高中作文训练应该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文教学的顺序
1.作文教学的主次顺序。(1)书写习惯(包括字迹工整、减少涂改等)的培养很重要。
(2)写作素养培养和审题切题训练并重,换言之,书写训练、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重。
2.作文教学的逻辑顺序。
(1)从日常训练的操作上看,应该是按照激发兴趣、训练表达(口头、书面)→鼓励观察、训练思考→规范程序、审题切题的顺序,循序渐进,这样有助于全体学生的素养提升。
(2)从时间段来说,高中三年,每年应该完成不同的任务。如果我们可以完整地把相对稳定的学生从高一教到高三,不妨设计一个为期三年的教学计划:高一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保护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活力和生动性;高二培养学生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落实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高三训练学生短时间内把握题意的准确性和迅速组织材料切合题意的正确性。
3.作文教学的操作顺序。
作文训练在操作中有一些小的原则,试举几个:
(1)先短后长:先练写片段再练写成文,先理解短语料后分析长语料。
(2)先小后大:先思考小话题再思考大问题。
(3)先放后收:先放手让学生写,培养了兴趣后再进行文体、内容等方面的限制。
(4)先“甜”后“苦”:先让学生尝到写作的甜头,再约束学生按具体要求、限制去写。
(5)先简单后复杂:先练习简单话题,再练习复杂的话题。
(6)先具体后抽象:先拿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进行训练,然后再训练抽象的。
二、作文教学的态度
1.寓教于乐,把快乐放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作文中不但能体会到作文水平提高的快乐,还能体会到亲身实践、人际交往、眼界开阔、思维提升的快乐,这样就可以克服一些轻视母语、急功近利的问题。
2.寓乐于教,把训练活动设计得丰富而有意义,这样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能体会到快乐,从而把苦趣变成乐趣。
3.不包办,敢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定下基本内容和方向后让学生自己去操办,教师做好监控。
4.兼容并蓄,为我所用,不但不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割裂开,也不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割裂开。“大语文”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大气”的语文教师。
三、作文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依托各种社会条件,作文教学的方法可以更丰富。本文在日常的作文、札记之外,再以年级为顺序各举几例。
1.高一年级
(1)姓名来历介绍。在开学之初让每个学生准备3分钟的讲话,内容是介绍自己,可以讲自己姓名的来历、有关自己名字的故事等。可以单独组织一次活动,也可以作为每天课前讲话的内容。
(2)好书介绍。学生每人向大家介绍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这可以作为课前讲话的内容长期进行。鼓励学生介绍学校图书馆的书,对抗信息无纸化,培养学生习惯图书馆的阅读氛围。
(3)社会热点调查报告会。提前一两个月布置报告会主题,让学生自由分组,自定小主题,自选时间、形式进行调查,教师不定时监控进度,避免懈怠,然后在商定的时间内做形式多样的调查报告。要求各小组给每个人都安排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4)硬笔书法比赛。这对卷面书写大有好处。时间不必长,字数不必多,可一学期一次,坚持三年。
2.高二年级
(1)辩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的快速反应能力。选择社会热点或长期无定论的论题学生会更感兴趣,例如在抗战胜利五十周年时有学生定辩论题为“中国应该不应该向日本要战争赔款”,连旁听的其他学科老师、校领导都忍不住上去发言,气氛极为热烈。
(2)名著改编演出。强调改编意在强化写作训练目的。
(3)广告评述。言简意赅的广告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细观察的能力,可以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也可以作为评论训练的素材。
3.高三年级
(1)身边小事的交流。有助于调节高考复习期间的紧张气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如果班级人数少,可以专门安排一个活动,让每位学生聊一聊今天来学校的路上有什么人或事触动了自己、自己怎么想的、为什么。
(2)作文素材交流。有助于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更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提高深入挖掘、准确使用素材的能力。要求学生积极积累鲜活的时事素材,培养时代感,避免积累过于陈旧的素材,对于旧素材要善于挖掘新意义。(3)集中审题训练。将各种作文题分类整理,每次解决一组或几组作文审题的问题。要反复进行这种集中训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为快速审题打好基础。
很多老师一边喊累一边呼吁语文课时太少:“加上那么多的授课内容哪里还有作文教学的空间?”借用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的一句话:“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的空间。”统筹好我们的石头、沙子和水,学生的瓶子里还是可以装进更多好东西的。
3.高三年级
(1)身边小事的交流。有助于调节高考复习期间的紧张气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如果班级人数少,可以专门安排一个活动,让每位学生聊一聊今天来学校的路上有什么人或事触动了自己、自己怎么想的、为什么。
(2)作文素材交流。有助于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更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提高深入挖掘、准确使用素材的能力。要求学生积极积累鲜活的时事素材,培养时代感,避免积累过于陈旧的素材,对于旧素材要善于挖掘新意义。
(3)集中审题训练。将各种作文题分类整理,每次解决一组或几组作文审题的问题。要反复进行这种集中训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为快速审题打好基础。
很多老师一边喊累一边呼吁语文课时太少:“加上那么多的授课内容哪里还有作文教学的空间?”借用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的一句话:“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的空间。”统筹好我们的石头、沙子和水,学生的瓶子里还是可以装进更多好东西的。
3.高三年级
(1)身边小事的交流。有助于调节高考复习期间的紧张气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如果班级人数少,可以专门安排一个活动,让每位学生聊一聊今天来学校的路上有什么人或事触动了自己、自己怎么想的、为什么。
(2)作文素材交流。有助于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更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提高深入挖掘、准确使用素材的能力。要求学生积极积累鲜活的时事素材,培养时代感,避免积累过于陈旧的素材,对于旧素材要善于挖掘新意义。
(3)集中审题训练。将各种作文题分类整理,每次解决一组或几组作文审题的问题。要反复进行这种集中训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为快速审题打好基础。
很多老师一边喊累一边呼吁语文课时太少:“加上那么多的授课内容哪里还有作文教学的空间?”借用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的一句话:“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的空间。”统筹好我们的石头、沙子和水,学生的瓶子里还是可以装进更多好东西的。
四、作文教学:从混沌走向有序
我曾将中学作文教学称为“三无行为”,即:无序、无招、无效。
无序。目前作文教学随意性极大,各类语文教材中在作文教学上均缺少系统的安排,教师日常作文教学更是常无章法。一个学期随便安排几个题目(认真些的教师或许会在书报杂志上筛选一番)交学生写作即算应付过去。这样的作文教学大概禁不起如下追问:本学期为什么要布置这些作文?这些作文何以一定要在这样的学期与这样的班级中布置?
教学是高度复杂的行为系统,但我们如此即兴随意的“作文教学”还有一点章法和程序可言吗?任何一项活动,如果不具备较为明确合理的程序就说明它还处于前科学阶段。
无招。张志公先生曾以一个笑话来批评语文教学:一人为臭虫所苦,一日忽闻所谓除虫秘方,喜而求教,却只得两字秘诀——勤捉。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否也堕落到这个层次了呢?我不敢妄下断语。但在急切渴望提高作文水平的学生面前,不是确乎有许多语文教师只能提出“多读多写”之类的建议吗?但是,读什么?写什么?读多少?写多少?如何读?如何写?我们有多少语文老师能够面对这样的追问给学生一个稍微合情合理的答复?
当然,语文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写作“方法”,但是这些所谓的“方法”大多限于一般的行文技巧层面: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起承转合,如何增加文章的文采等等。这些知识当然有作用,但是,这些内容组合起来真的就能够形成作文能力吗?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些最根本的东西?作文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哪些最基本的东西?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
如果希望作文教学能够更加科学化,那么我们必须为作文教学确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知识(内容与方法)系统。
无效。由于以上原因,作文教学之低效(或无效)早已成不争之事实。经过数年语文学习,最后还写不出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少数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又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自己作文能力的提高很少得益于学校的作文教学。这些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作文教学出路何在?
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以为,以下两点我们注定无法回避:合适的作文教学内容,恰当的作文教学序列。
一、作文教学内容研究
指导学生写作,可教的内容很多: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从选材立意到文章风格等。但是,如果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视角看,能够成为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知识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本学科最基本的核心元素,适合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的元素,能够对学生日后的人生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元素。能够同时具备以上三元素者必然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不二选择。
据此标准,我们可以大致确定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1.书写
书写是写作的第一步,虽说层级最低,但高中生未达标者仍不计其数,因此也必须认真解决。这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班级有大半学生连书写都不能过关,教师就必须将这断裂的链条补上而不能超越实际提出过高要求。将写字教育作为高中写作教学内容之一,与其说是经验,不如说是悲哀,因为这一目标其实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应该实现的。但问题既然出现,教育者就必须面对并设法解决。为此,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将书写作为写作教学的第一环节并开展了扎实的教学活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况且,书写也绝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技能,它还具备极为丰富的教育内涵,其价值尚有待教育者做充分的发掘。
2.范文
写作能力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图式。巴金将自己学习写作的经验归结为“能够熟练背诵《古文观止》中所有文章”,他认为自己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能力均是在背诵过程中自然习得的。无独有偶,张志公先生也曾总结了古人语文学习的类似经验:“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至少要教他们读熟二百来篇古文,再少不够,过多也不必。”(《传统语文教育初探》第126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但现实状况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除了能够背诵若干文言文章外,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完整背诵一篇白话文章。许多学生虽然读过不少文章,但几乎没有一位学生能够琅琅成诵哪怕非常简单的白话文章!如此焉能形成基本的写作能力?
因此,必须精选一些适宜学生水平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令学生反复诵读直至烂熟于心,必须使这些文章的语言风味、表达方式完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表达习惯。根据笔者的经验,中学生形成最基本的写作图式至少需要十篇左右范文做基础。笔者多年来为学生推荐“必背精粹现代文十篇”,要求学生自高一至高三时时诵读,务求烂熟于心,并要求在写作中注意仿照、化用、借鉴直至创造性运用其中的文句及章法。具体篇目如下:
1.蔡育曙《学会珍惜》;2.冰心《笑》;3.邓虹《汉字是我家》;4.史铁生《秋天的回忆》;5.彭程《停止与开始》;6.方叶《泊》;7.王剑冰《绝版的周庄》;8.周涛《大树和我们的生活》;9.陈荣力《流浪的二胡》;10.吴克诚《熬药》。(可根据实际调换)
另外,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几篇“个性化背诵文章”,亦按这一要求熟读成诵并做到灵活运用。如此,学生便有十余篇体裁不同、风格各异并且文质兼美的现代文积累,教师的写作指导也有了坚实的着力点。
没有渗透到学生心灵的文章为底子,就没有语言感觉,就没有写作的图式,写作教学就缺少最起码的基础。
3.段落
段落是文章中的关键部件,它上接篇章,下联词句,对阅读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能够理解一个段落,就大致可以理解一篇文章;同样,能够写好一个段落,也就很容易写好一篇文章。段落既是语句整合的产物,又是篇章的基本要素,它是写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段落因为篇幅短小而又具体而微,既可训练语言,又可训练思维,特别适宜读写训练。事实上,当年张志公先生就曾经极力赞许介绍过北京四中姚德鑫先生的“段落教学法”。我们在实践中也真切地体会到:以段落为写作教学的抓手,确实是
一条写作指导的捷径;段落指导法简单易学,便于操作,效果良好。因此,段落写作理应成为写作教学内容。
4.思维
思维是作文的灵魂。作文实质上就是运用文字来表情达意,进行交流。要交流,首先得有内在的思想,必须想得清楚,合理有序;然后才谈得上如何具备相应的表达形式。因此,我以为,如果不重视培育思维而一味强调表达手法那就是舍本求末。
目前为数不少的充斥华丽辞藻而缺乏思想感情的学生作文,其实多半是只重表达而忽略思维这一作文教学指导思想的结果。因此,作文教学必须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内在思想,使学生能够想得清楚,想得有条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写作研究者和语文教师深人研究实践,这里无法详论。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能够思考,而如何使得学生高效思考、善于思考并且乐于思考却需要教师的培养与指导。笔者有一些作文思维训练策略,运用多年,亦颇有效,现简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首先,设法“让思维充满乐趣”—从生活中选取鲜活有趣的事例来激发学生思考;其次,通过一些制度性的要求(如要求写‘旧思录”),强制学生每天思考直至养成习惯;第三,通过教授一些思维方法知识为学生的思考搭建平台来帮助学生思考。(详见拙文《抓住作文教学的根本》,载本刊2006年第8期)
经过一年有效的训练,可以养成学生基本的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
5.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内容
此类知识多有方家详论,兹不赘述。
二、作文教学序列研究
任何活动要保证效率,就必须形成一个基本的操作程序,作文教学亦不例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之说,只能让大多数一线教师无所适从。我们固然不必拘泥于序列,但总结若干流程与序列对于教学实践确实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文教学的序列研究应该着眼于两个层面:整体序列与微观流程。
整体层面上,一位语文教师或一个教研组,应该根据作文能力形成的规律以及本校学生实际作文水平,制定一个基本的作文教学规划。以高中教学为例,至少应该对三年的作文教学有一个通盘考虑:高
一、高
二、高三分别教什么,如何教?
微观上,每一次作文指导应该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流程,“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这一传统的流程尽管不尽完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能够将这些环节落到实处者也为数不多。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充实内容,使“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教师辅导系统更有操作性,更加切实有效。基于这一认识,我与我的同事拟定了一个“校本作文教学指导纲要”用以规范指导全校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
高一阶段
任务:大作文每学期4篇,小作文与随笔结合;能在60分钟内完成800字的较复杂的记叙文或简单的说理文。
要求:卷面整洁,语言清通,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主旨明确。
操作:开设书写教学课,全员达标;重点进行思维训练,以撰写“日思录”和开展“课前3分钟口头作文”为平台;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段落写作;作文教学以少量、多做、选批、全面浏览、重点讲评为原则,采取教师选批或部分面批、学生自改互批等方式。
高二阶段
任务:大作文每学期6篇,小作文与读书心得结合;60分钟内能写800字以上、高考标准中等水平以上的作文。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语言流畅、结构合理。
操作:重点进行篇章写作指导,每次作文重点讲评一篇例文;口头作文要求达到审题正确、思路清晰、表达流利;阅读推荐书籍,撰写读书笔记。
高三阶段
任务:高考作文训练每学期8篇(含月考),片段或专项作文训练10次;60分钟内写800字以上、高考标准中等水平以上的作文。
要求:审题准确、构思灵活、内容充实、语言有味。
操作:分阶段按专题(审题、结构、语言、材料等方面)进行指导;每周开展“作文短平快”活动(快速构思、拟写列提纲)。作文讲评:选取优秀作文,师生讨论其长处并汇编《优秀作文选》;解剖作文中的病例,确保消灭不合格作文;加强面批,注重个别指导。
三、结论
加涅说过:“教学是一组经过精心设计的用以支撑学生内部学习的外部行为。”作文教学自然如此。教师所有的努力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外部行为(当然,这些行为应该经过精心设计与组织),这些行为最后是否有效都要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内部学习,是否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与作文水平的提升。
当然,作文教学内容与序列也都是变动不居的,应随学生、教师的不同而有所调整,绝对不能凝固僵化。
对作文教学内容与教学序列的研究体现了我们对作文教学效率的追求,本文介绍的教学内容与序列也许不少地方有待讨论,但是,这种诉求与努力是作文教学研究的正确方向。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同仁加人到这一研究行列中来。文章出自东莞利民网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bbs.nh13.com
第五篇:宅子小学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整体规划
宅子小学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整体规划
为确保我校在今后各个阶段都能够认真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根据泰安市教育局《“创文”工作实施方案》特制定《宅子小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计划》,以明确学校今后创文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创文”工作,推动学校向高端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争当文明公民,共创文明城市”理念为指导,以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发动广大师生、家长开展宣传、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广大家长参与创文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师生、家长的文明意识,塑造文明行为,养成文明习惯,提高公众对城市文明形象的满意率,确保如期完成市上级政府提出的创文目标。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从现在开始,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有关教育系统特别是学校的各项创文工作任务,以完善的档案资料、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创文宣传氛围、丰富多彩的创文实践活动,创造温馨、和谐、文明校园的形象。我校要在这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走在前面,为泰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具体目标】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确保各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突出宣传,突出氛围,营造浓厚的“创建文明校园”气息;
三、做好校园“创全国文明城市”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工作;
四、做好文明教育进课堂活动和提高学生文明意识工作;
五、做好“创文”进家庭的系列工作,确保“创文”工作进入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
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七、在全校师生中认真开展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大整治活动。
八、做好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校园环境的洁净美观。进行学校发展整体规划,改善校园环境,增加绿化面积,力争创建成“绿色校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分解落实责任
1、为加强我校创文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高勇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各相关处室主任及科级组长、学校各部门主管、教工团支部等为成员的创文工作领导小组。创文办主要负责制定各的创文工作计划、总结,组织协调全校各部门创文工作。督查办主要负责对各项创文工作的检查指导、考核评比、纠错整改、表彰奖惩等。
2、创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我校的各项创文工作的开展及进程情况,各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领导、检查、指导、督促工作。主管此项工作的副校长做好各层面的宣传发动工作,负责制定《宅子小学“创文”师生教育活动工作安排》,确定“争当文明公民,共创文明城市”为主题,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3、学校创文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全校各部门的创文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各部门按期优质实施各项创文工作。对不能按期开展工作的部门,由领导小组组长对该部门负责人进行工作谈话;对影响创文工作进展的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学校将在创文工作专项会上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应责任。
(二)确定目标责任分工,确保工作落实,按要求完成各工作小组的重点工作任务
1、确保创文资料的规范、完善。
及时收集、整理、规范各项创文资料。检查、整理,按照相关要求正确分类、归档、建目录、装盒、上标签。熟悉各类资料的存放位置,做好全校创文资料的保管工作。各级检查部门查阅资料时,能及时按照要求提供出相应的资料。
2、要加大学校的创文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创造浓厚的创建文明校园宣传氛围。
① 定期更换校园宣传栏、墙报、黑板报、橱窗、校园网等,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宣传重点,每季度更新一次,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图片、影像、文字)。② 积极向泰安教育网及各种报纸等媒体上投稿,宣传我校在创文工作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取得的成果。
3、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对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动员全校师生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坚持做到办公用纸、作业纸双面用,多用手帕少用纸巾,把旧教科书送给有需要的低年级同学使用。同时当好“小宣传员”,向同学、父母、亲朋好友、邻居宣传环保理念,增强节能意识,共同开展节约资源行动。
4、开展创文志愿者活动,通过“文明校园从我做起”、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宣传实践活动。
5、举办创文家长学校活动,普及广大师生、家长创模知识知晓率,提高参与率,带动更多的家庭成员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6、积极开展校园内环境清洁卫生整治工作,消灭卫生死角,以多种形式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文明意识。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搞好环境卫生,为‘创文’多作贡献”等各种主题实践活动。
7、利用思想品德课堂、班队会等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的生活习惯和意识,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8、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系列活动”;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开展“落实安全措施,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
9、增加绿化面积,科学栽种植物,种类丰富,绿化带分布合理,能保证一年四季都有绿化特色,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定期对学校植被进行修整、维护,保证已有植物的存活率。
10、利用家长会进行“创文”宣传以及开展“亲子活动”,加强创文效果。
宅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