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集镇一中课堂教学改革阶段小结
宋集镇一中课堂教学改革阶段小结 自全区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会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校在镇中心校和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七、八、九年级所有的班级进行了全面的课改的尝试。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深刻领会其精神,认真学习新课标,整章建制,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广大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态势良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较以前更为浓厚了,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为了使今后的课改之路走得更好,我们对前期的课改工作做一个阶段小结。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客观地说,在课堂教学改革起步阶段,大多数或绝大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在思想上是有抵触情绪的,动作也是迟缓的,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为了解决思想问题,学校先后召开两次专题会议,传达区课改培训会精神和刘局长讲话精神,宣传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通过宣传引导,大多数教师已转变了观念,形成了共识,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改革实践过程中来。
二、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有了课改理念、课改认识,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一个指导性的机构,这就是“课改领导小组”。为带领教师走进课改,保证
课改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校长王仲金为组长,业务主任张家彬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研究课改问题,确定课改方向,部署课改工作,加强课改管理。
三、可喜的变化
1.学生座位的变化:建立学习小组
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我们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采取昌乐二中271学习小组模式,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权威。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2、课堂的变化:变静为动,化讲为学
走进课堂,你很快就能发现,现在的课堂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要求学生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学生可以随时发言,除发言、朗读外一般不允许学生讲话。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发言、提问,每堂课都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以往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现在经常是学生提出问题,又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争先恐后抢着发言的情况经常可以见
到。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正是秋季,但新课改给学校带来了春的气息,新课改正悄悄地改变着老师,改变着学生,在收获着喜悦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彻底贯彻新课改的指导思想。
2、从近期的听课情况来看,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误区:
a 合作性学习流于形式而无实质,一是一些讨论问题的设计过去简单,甚至毫无讨论与探索的价值;二是讨论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老师就叫停了。
b 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强调“对话”,所以有些学科的老师整节课上实行“满堂问”,虽然课堂上师生互动,但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问答过于平庸,无启发性。
一个月来,我们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困难等待我们去化解,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宋集镇一中 2012.11.11
第二篇:宋集镇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宋集镇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指导,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努力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
回归课堂本质,让学生真正做课堂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品质。
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王仲金
副组长:张家彬
组员:金春风侯东堂王凯路红卫靳明磊
四、基本原则
行政推动,以校为本,多元尝试,各方协同,务求实效。
五、落实两个基本理念
1、“学生主体”的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新课程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含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要;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
六、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到2013年元月,以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认识;建立学习小组;杜绝满堂灌为主要目标。
第二步:到2014年元月,初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三步:到2015年元月,形成符合课堂教学改革要求、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七、具体要求和措施
1.形成符合课堂教学改革要求、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形成“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新格局,积极鼓励我校教师结合校情,探索出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新模式。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它决不是教师教学生听,或者学生专注听教师讲的单向传输。课堂的互动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地位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构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学生探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与促进者。课堂的结构模式也将发生彻底的改变,不再是以教论学,而是以学论教。教师出色地教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提供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给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学与教的统一。变革教法还表现在教材的解读与处理上,很多教师总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的思维,因为过去的教材的处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简单,不需动脑筋,而“课改”的课堂教学重视精神性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来感悟体验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没有定式,非常灵活,不易把握,特别是备课要求高、难度大,尤其如“问题探究”,教师不能只凭自己过去的经验,更要深入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提问的“估计”,过去备课有一本“教参”便可高枕无忧,现在备课要阅读大量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此外,还要通过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删选、加工、处理,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给学生释疑、答疑。“课改”课堂教学的这一系列变化对教师来说将意味着不轻松,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锤练自己,加快自己对这种课堂教学的“磨合”、适应,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为学生制作出丰盛、营养丰富的“课堂大餐”。
2.学习小组建设
严格按照区教研室倡导的“271”去做,把学习小组建设好。
3、控制教师讲课时间。
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5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4、健全课改相关制度。
推进课改还应从制度方面进行约束,我们决定研究制订课改学习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等,让教师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课程改革,让师生能在最短的时限内融入课改的洪流。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
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
6、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及时交流在课改中的经验疑惑,以沟通作为教师合作的有效方式,从而使课改实现教师合作,互动提高。
7、示范带动,强化引领。
把培植典型、示范带动作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策略,有目的、有意识地确立典型年级、典型教研组和典型教师,加强重点指导,实施重点培养,早出成果,快出成果,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扎实实践,大胆探索,努力争当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
8、加大投入、保障实施
学校要加大对教学改革的投入,总务处在编制财务预算过程中要确保教学改革经费投入,保证教师学习、教师奖励、资料购置等支出,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9、课堂教学改革的考核(1)、考核标准的制定。依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标准制定的核心是课堂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实际效果,要紧紧抓住学生“会学”和“学会”两大主题进行引导评价。对于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重在衡量教师让学生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讲到多少,甚至是讲会多少。(2)、考核内容和操作。考核内容依据课改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其中第一阶段应注重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模仿与探索,具体内容一是课堂评价,即按照新制定的课堂评价标准,对课堂主体部分进行考核。二是学生对课堂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的重点是学生认为自己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交流和展示,是否学会了,理解掌握了。三是教学效果评价,即学科统考或期末考试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以上三项,课堂占50%,学生测评和成绩各占25%,折合分85算达标。(3)、考核结果的应用。达标教师在职称、骨干教师、与课堂相关的奖励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宋集镇一中
2012年10月
第三篇:课堂教学改革阶段小结1
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在我校全面推进已经一个多月了,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课改实验教师和七年级学生共同谱写了菁芜洲中学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为了使今后课改之路走得更好,我们记录了以下一些体会与感受、困惑与思考:
一、课程改革带来了核爆般的裂变㈠、管理之变:变盲目为科学,化形式为务实,1、学校管理纵观以往学校的管理工作,往往只讲形式,不讲内容;只见计划,不见落实。学校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不仅制定了《菁芜洲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本期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具体工作安排》、《高效课堂评估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并明确工作要求、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层层把关、层层落实,层层推进,工作针对性极强,营造了浓厚的课改氛围。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富有实效,对学校整体、其他年级、非实验教师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班级管理从前一阶段来看,班主任工作是课改的一个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各班教室更美了:七年级的十个班主任都能在教室环境布置上下功夫,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一走进七年级的教室,课改的气息就能迎面扑来,班风由“合作、探究”代替了以往的“勤奋、守纪”,学习园地也变成了成功展示台。班还设立了“班级图书角”,把学生手中的课外书集中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班墙上还挂着一只写有“畅所欲言”的小箱,又多了一条师生交流的渠道。在教室环境布置评比中,七年级各班在三个年级中脱颖而出。⑵、管理方法更活了:班级管理上倡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很多班级推行了“班务承包责任制”,把班务工作细化为几十个岗位,如“讲台长、收发员、图书馆长”等,明确其职责范围,竞聘上岗。通过这种形式,班务工作落实到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也缩短了进初中的适应期。⑶、班主任更亲切了:班主任能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积极地看,耐心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就像学生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各班主任都在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表扬多了,批评少了,言语亲切了。⑷、班级的活动更多了: 单调、重复的作业少了,学生的负担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班主任不失时机地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能力、锻炼了自己。㈡、教师之变:变单干为合作,化传授为引导,新课程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出现,使教师个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单独地完成教学工作,因为单个的教师不能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针对这一方面的情况,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分学科组织了九个学科备课组,由备课组长制定备课和听课、评课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每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讨论备课情况,并及时交流上周教学情况,重视教学反思,做到“不议不谈,不进课堂”,并认真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每组两周一次公开教学,听课、评课。学校开放七年级课堂,提倡教师之间随堂听课。由于新课程综合性加大,又没有以往常用的教参,教师手头的教学用书也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因此现在到电脑室、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教师也多了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过去,讲台设在教室的中心,教师往讲台上一站,讲台和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中心,久而久之,它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新课程中,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不再“居高临下”。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传授者,而是把自已当成学生的合作伙伴,碰到不会的问题,教师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如果教师说错了,就勇敢地向学
生承认错误,放下了架子,反而变得很轻松。这样,课堂上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过去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正在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在这种氛围下,许多教师都说“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㈢、课堂之变:变静为动,化讲为学走进七年级课堂,你很快就能发现,现在的课堂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要求学生安静地听老师讲课,除发言、朗读外一般不充许学生讲话。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发言,提问,每堂课都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以往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现在经常是学生提出问题,又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争先恐后抢着发言的情况经常可以见到。㈣、学生之变:变接受为探究,化被动为主动虽然课改推进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但教师们普遍反映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很快。以前的学生最喜欢老师给他现成的答案,现在问题一出现,学生会说“让我们自己想”。
二、课程改革带来了困惑与思考
1、课改倡导小班化,可我校学额足,教室少,七年级各班学生数基本在50人左右,新教法的运用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2、课改在进行通知培训和学科培训之后,在实施阶段似乎全凭教师摸索,缺少专家指导,难免要走弯路,能否借老实验区的经验,减少一些盲目性,少做一些无用功呢?
3、实验教师普遍关注课改的评价与考核制度,都觉得心里没底,有后顾之忧,都希望评价制度能早一点出台。
4、个别教师的观念更新步子慢,新的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新的教学行为落实滞后,给整体工作的向前推进带来一定的阻力,此种现象怎么解决?
6、在教学中,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惟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较多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知识都不能落实。怎样才能两者兼顾呢?
5、课改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教师更苦了,更累了,怎么才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课改进程第一周():
1、新课程改革动员会。
2、班主任培训会议。第二周():。
2、七年级新生分发《学生行为规范手册》,并组织学习。第三周():
1、老师来我校调研,七年级教师开课。(17日)
2、完成并实施《课改实验方案》,并上交有关部门。
3、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深入课堂随堂听课。
4、召开七年级学生座谈会,并开展问卷调查。
5、新课程教学情况会诊第四周(月日-27日):
1、七年级英语学科公开教学(徐宁老师)
2、继续进行课改会诊,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第五周(月28日-月5日):
1、初一语文、数学、科学教师备课会
2、初一教师撰写《基于网络教案》,参加县评比。第六周(月6日-11日):
1、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继续深入课堂听课。
2、教室环境布置评比。第七周(月12日-18日
1、七年级课改阶段性总结(分教学管理、德育实施、教科研,学科组工作与班主任工作三方面)
2、七年级班主任填写学生成长记录册。
第四篇:宋集镇一中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
宋集镇一中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
2013年2月25日上午,宋集镇一中在楼前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全校860余名师生参加了这一活动。
上午10时16分,伴随着98发礼炮的震天声响开学典礼正式拉开序幕。仪式由学校办公室主任王志春主持。升旗仪式之后,校长王仲金致新学期致辞。王校长回顾了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了展望,着重阐述了新学期工作,对全体师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并向全体师生员工表达了良好的祝愿。随后,师生代表先后上台发言,表决心,谈打算。接着,教导主任张家彬、政教主任王夫生分别就教学工作、学生学习和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提要求,寄希望。最后,王主任对开学典礼进行了总结。整个开学典礼严肃庄重,井然有序,气氛热烈。11时55分,开学典礼圆满结束。
第五篇:——朱集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小结
扬课改风帆,展教学特色
孙吉镇中心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小结
在县教研室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活动以来,我镇孙吉第二小学立足本校特色,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把“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作为课改的目标,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全面启动了“二五五、三六六”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究,引导教师深入探究适合本校、本班的“本土化”教学模式,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凸现“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鼓励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为了更好地创设出适合本校的“本土化” 的课改新教学模式,我校选择六(2)班作为实验班(带动作用),同时选择四(1)班起承上启下作用,采用“四段”式教学法“逼”:即辅助导学5分钟(师生共同探讨目标),学生自学10分钟(读书、讨论、练习、检测),学生展示20分钟(生生、师生互动),小结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每位学科教师都必须严肃“三讲”“三不讲”高效法,即重点内容讲。对学生理解有帮助的讲,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发展的讲,学生一看就懂的不讲,学生讨论互学能懂的不讲,超标难懂的不讲。
新课程下,我校实现这样的改革实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另外还采用多种手段激励教师在先进的课改理念下大胆实践,探索经验,进而促进教师对先进课改理论的理解,尤其是以完备的系列活动计划,即定期交流汇报制、相互听课制、定期上课改实验课制、课改实验考核制,体现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层
推进”的课改整体思路,效果显著。
通过实验,低年级学生的自我识字量明显增大,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质疑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锻炼了,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享受到了“热学”的喜悦,教师品尝到了“会学”的惬意。我们相信,新课改没有正确的答案!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今天的耕耘,一定能为明天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