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语文体会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王素兰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抱着学习和进步的心态,暑假里又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虽然是又一次的学习,但还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
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
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二篇: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体会
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体会
10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矿区《落实新课标,深化课程改革》培训。李润忠老师对课标的精彩解读,两位老师富有新意的授课都使我受益匪浅。《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次培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即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合作、创新、探究这些滚烫的字眼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维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沐浴着课改的春风,语文教学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第三篇:学习语文主题学习听课体会
主题学习体会
——改变,从新(心)开始
付佼佼
一天半的“语文主题学习”教学研讨会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一天半里,欣赏了专家、名师们的精彩展示。既有新锐的课堂展示,又有新颖的教学理论;既有名师们的精彩表现,又有专家的理论指导。之前的我一直处在蒙圈状态,虽然学校课改已经一年多了,但是我真正接触语文主题学习才短短两个多月,教案不知道怎么备,课又不知道怎么讲,舍不得这个,又不能丢了那个,时间弄得很紧,而且收效甚微,实在是让我头疼。但是通过这次的学习,真正的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轻轻松松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了”了。
首先,张晓丽老师以一种平易近人的亲近感让孩子们也让我记住了这位名叫“张晓丽”的老师。这种亲切感正是我的课堂上所缺少的,每天对学生横眉立眼,孩子们怎么会喜欢我?又怎么会喜欢语文这一科呢?真的该改变自己了,多对孩子笑一笑,也许真的会发现以前从未发现的“美景”。
毕英春老师的课,平凡却最有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都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开课的那个小故事,毕老师深情并茂的引出了“关键词”这个概念,我以为毕老师讲这个故事只是想单纯的活跃课堂气氛,却不知一个故事的背后,牵出了整堂课的主线。真是让我豁然开朗。毕老师的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老师在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个性化,有目标的阅读之后,老师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引导者,她放手把课堂给孩子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真诚而有见地的表达。而且无论哪个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答案对错与否,毕老师都会给予最中肯的评价,而且每次评价都是真诚的,不只是单纯的“很好,不错,非常好”。因为老师的评价,会给孩子明确的指示,让孩子们乐于回答,乐于思考,不怕说错,只要敢说,就证明孩子在思考,而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我的课堂上孩子们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了。也正是因为毕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知道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还有就是毕老师把孩子分成“1号”和“2号”,让同桌互相说“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学什么,”问题简单易懂,孩子容易接受,而且在无形中训练了孩子们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张晖老师所讲的文言文,开始名言警句的导入,让孩子们了解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所在,为接下来的文言文学习垫定了一个基础,并运用多种方法读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在学生理解文言文时,教会学生结合课后注释,对照课文插图并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文章的内涵,充分运用文本,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接下来把学法迁移到下一篇文言文中,使读书,悟法,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这三位老师的课在教学过程中设定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并教给孩子们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还回扣单元主题,选择与单元主题相对应的文章拓展学习,既深化了主题,又扩大了孩子们的阅读量。不仅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所收获,就是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让我们体会到了何为师者?师应该是引者,是导者,是反思者,是探索者,更是爱者。
外地这几位老师的课让我受益颇多,我们镇内几所学校老师的课更是让我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四小韩丽丹老师的预习达标课,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他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而且有实效。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生字的学习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找到孩子们共性的问题,集体解决,省时高效。而且孩子们汇报的问题干脆简练,没有价值的问题不提,没有价值的事情不做,可见这种学习模式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这样的预习,孩子们掌握的一定很扎实。
一小李晓兰老师的随文识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组词识字,生活中识字,利用形声字形近字识字,归类识字,还通过“领” 认识了很多带页字旁的生字,随文拓展,而不是单纯的被束缚在课本里,大大拓宽了识字量。在识字的过程中还积累了词语,句式,背诵了课文。不着痕迹地将“听、说、读、写、思”结合到了一起。
索姐的绘本故事,先引导孩子们看图,然后教师读故事,让孩子思考图中的动物有哪些变化,接着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动物的表情、动作、环境来想象故事情节,发展了孩子们的思维,在描述画面的时候,还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的汇报更是让我心悦诚服,三年级的孩子,竟能如此有条理的回答问题,而且说的头头是道,可见平时索姐对孩子们的训练有素。还注重了读写结合,读中学,学后用。
朱燕老师的《老人与海》和《最后一头战象》是两篇精读课文,而且篇幅都很长,但是这也没有难倒朱老师,在如此大篇幅的两篇文章中,朱老师把握住了“语文主题”学习阅读的脉搏,同样用“细节描写”这个语用点连接两篇课文,大胆取舍。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课后的小练笔,朱老师还是延续本节课的整体脉络,让孩子们抓住鸭妈妈向警察求助的这个细节描写,思路清晰,效果非常好,真的值得我学习。求多不如求精,这就是我对本节课最大的感受。
本次活动真的让我收获了很多,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对比本校课与外校课,我只知道在我今后的教学之路上应该如何去做;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掌握知识的方法。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章内容;围绕过渡句学习课文,通过反复地训练学生一定能掌握学习语文的有效路径。
二、抓住语用训练点,学会“忍痛割爱”
一味的“长篇大论”未必会有好的成效,孩子们听的乏味,老师也累的够呛。我要学习那几位老师,认真研读教材,钻研课标,抓住每篇文章中的语用训练点,深入挖掘、提炼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内容,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会取舍,一课一得。要把语文主题学习做成简单的事,教学的环节要进行简化。教学过程要牢牢抓住主题,把语文主题学习的根留住。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所在的第二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看看那些海外游子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围绕以上主题,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的教学环节简化为: 1.透过事件,感知“魂”2.合作学习,理解“魂”3.抓住重点,感悟“魂”。4.阅读链接,升华“魂”。课堂上感知“魂”和感悟“魂”,仅仅探究一个问题①标出外祖父三次落泪的句段,用心读一读,想想为什么落泪?引导学生在展示汇报中抓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突破本课的难点,领悟落泪背后的思乡恋国之情,以情感为主线,从思乡恋国到托梅寄情,由此深刻领悟梅花“魂”的真谛。在这三次落泪的文本解读也不是面面俱到,主要抓住较难理解的第一次,读悟结合,其余两次以读代讲。并以13自然段的研读突破何为梅花魂的难点解读。
这样以“魂”深刻含义的感悟为教学线索,紧扣“魂”字,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把握教学的重点并突破难点。
这样的语文主题学习围绕教材里的单元主题,既有对文章整体感知的梳理,又有针对重点、难点突破的句段的品读、点拨、拓展。真正做到“主线分明,细节饱满”。
但有些课堂片面强调语用训练,而把对文本内涵的把握抛在一边,也是不可取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还是要“言意兼得”,既学习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同时也把握了文本的人文之美,体会到文字的内涵。所以,对语用训练点的把握要“巧”,归根到底还是要深入的研究教材,不能偷懒啊。
三、“换一张脸”
每天上班都是高高兴兴地,可是一进班级,看见孩子们就像“黑眼儿蜂”似的。孩子们怕我,是因为我一直用一种充满“杀伤力”的眼神面对学生。不能笑,是因为要维护老师的尊严,要保持对学生的压力,以为让学生望而生畏才是最理想的状态,殊不知,在这“冰冷”的背后,我错失多少“美丽的风景”?几位老师轻松快乐的课堂,脸上那温暖慈爱的笑容,而孩子回馈给老师的却是我课堂上从未有过的“惊喜”。那一刻我才深深地体会到,“爱微笑的老师才能教出千千万万个爱微笑的孩子”。当孩子们学会微笑的时候,就已经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有微笑,才有尊重;有尊重,才有爱;有爱,才有教育。所以,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换一张脸”,其实,我笑起来还是挺好看的,哈哈哈!
“大道至简”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是说最高深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语文主题学习印证的正是这个道理。一天半的学习,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什么才是“轻轻松松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课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顽固不化”的思想。改变,从现在开始;改变,从新(心)开始。
第四篇:语文主题学习的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的体会
合涧镇三中王汝贤
为了进一步搞好语文主题学习工作,我结合个人及本校实际情况,对语文主题学习的情况作了一下总结。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改革课堂教学。
为进一步解放教师和学生,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在课堂上少讲,精讲,教师讲解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为主题阅读拓展空间,让学生获得阅读的快乐。
我将改进授课模式,变单篇教学为单篇引路、单元整合、主题阅读、读写共进的教学模式。每个单元选一至两篇重点课文精读,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阅读习惯。当然,重点精读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在研读出色段落上下功夫。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写作技巧、修辞手段、抒情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深入探究,让学生对某一类文章的文体特点与写作要求、学习方法等有一个清楚的熟悉,为今后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此谓“授之以渔”。(此课型要用1-2课时),接下来要将本单元其他作品进行整合,在同一课堂上比较阅读。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同一(或相近)主题或相同文体编排的,可在这一课堂上比较共性与特色,尝试用单篇教学得到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增加阅读积累,提高阅读能力。此课型要用1课时。
然后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主题阅读活动。用4-6课时进行主题阅读材料的自主阅读。边读边做赏析性的出色摘抄笔记,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利用1课时进行组内交流和班内交流与辩论。学生可以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发现的出色文段跟其他同学交流,对有不同意见的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为之提供佐证。
2、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教师首先要打破常规,制定科学细致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时,严格按照每两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和一本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的进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具体操作计划:
(1)、熟读教材。(2课时)读通、读熟本单元的4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会默写。(1课时)
(3)、引导学生逐篇学习课文内容,每篇课文2课时,共8课时。略读课文以导学案为主要手段,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的方法。在学习每篇课文的同时补充3-5篇与课文内容关联密切的主题学习材料。每课时用15--20分钟学习课文内容,20--25分钟补充2—3篇主题学习材料。
(4)、背诵积累(2----3课时)。
(5)、集中阅读,提高能力(约5课时)。
指导学生运用默读、速读、浏览乃至背诵等多样化的形式自由阅读主题学习材料中的剩余内容。每课时中用30分钟自由阅读,利用最后10分钟的时间写读书笔记。
6)、习作(2课时)。
3、大胆进行改革,学案引领,整体推进
加快课本学习步伐,加大课堂容量,每篇文章只提一两个重点问题,围绕重点问题开展学习思考,屏弃所有不必要的环节。逐渐形成两种以学案为引领的课堂学习模式:①集中学课文或集中学配套的主题学习文章的单元整体推进式。②一篇课文带几篇主题学习文章的辐射阅读式。改革备课制度和方法,探索“主题学习”备课模式,鼓励学生多读书,师生共成长。提倡单元备课,用学案代替教案。作业结合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行之有效。
4、多种课型,提高效率在实验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学案引领的方法,指导学生拓宽学习内容,加大阅读量,另一方面也重视典型文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针对选文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优美语言。
5、课内课外多措并举,培养阅读情趣
在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小学阶段要达到的阅读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构建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活动课尽享读书之乐。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乐在其中。
第五篇: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的体会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的体会
我学习了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这次学习给我的启发和感悟是很多的。在本次学习中,解读从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几方面的教学进行细致地讲述,并结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做了深刻的分析,剖析我们在教学中的问题,学习后让我们耳目一新,也使我们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下面我也从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几方面的教学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
一、识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这次新课标降低了学生的识字量,对识字有了新的要求。经过这次的学习,我才发现,在第一、第二学段,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求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在“认识”和“学会”两项要求的把握上出现了一些混乱。“会认”的字只要整体上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就可,不需要做任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举措。新教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识字量,目的是让学生尽早进入提前阅读,也就是说,识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阅读。大量的生字在要求会写的时候还会出现,根本无须过早地进行分析,这样就可减少大量的识字时间,更好地用于课外阅读。为了让学生易于认识字,在识字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二、写字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要在课堂上、平时作业中强调学生,做到持之以恒地坚持。教师的强调、坚持,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保证。要注意抓字形的难点、易错点进行示范写,其余的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练写,这样不仅可大大减少教学时间,也能培养学生写字能力。要落实学生写字的“三个一”,想到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并没有花时间去实行,一心就想完成课文知识的教学。以后,我相信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会做得更好。
三、阅读教学
新课程中也说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直接培养能力。”可事实上,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到新课改的真谛呢?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懂得了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以前对朗读的理解有误,认为朗读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其实不然,朗读强调自然,起点是要理解,找出句子感情基调。新课标、新教材修订后是教师、文本、学生和教材编写者四者之间的对话。
四、习作教学
引导学生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
另外,新课标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是独立的有思想、有主见的行为个体,我们语文教学务必要重视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六年学生毕业时,脑子里的东西都一模一样,这是以前语文教育的失败之处。在近几年中,国家尤为重视在语文教学中保护学生鲜明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见成效,但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新课标出台后,让一线语文教师看到了希望。老课标低段口语交际板块,要求学生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但新课标将“精彩情节”改为“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差别,但这番改动非常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观意见。老课标所谓的“精彩”是教师或教参已经定位的东西,在学生看来,教师所谓的精彩也许平淡无奇,因此在复述时,难免失去兴趣。而新课标让学生复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摆脱了教参教师的束缚,给学生最大限度自由选择的权力,学生感觉被尊重了,因为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
其次,新课程也特别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循序渐进。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对年段要求进行一些微调。虽然是微微的小调整,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感觉新课标真的是替学生着想的。比如:新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在阅读方面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关于让学生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这原来属于第一学段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说实话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确实比较困难,过早让学生学习默读,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他们只能知道得事实而非,甚至还会挫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下放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练习默读,新课标把难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样一种阅读方式。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胆量。在低段口语交际中,增加了一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要求,老课标中为“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课标重在学生发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当需要讨论交流时,就沉默了,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别人讨论的题他都没有兴趣。而新课标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胆量,只要敢于站起来发言,就给予肯定,至于发言内容是否精彩我们暂且不要求,把学生的胆量锻炼出来了,发言内容是可以在不断训练中越来越切中要害的,说白了,有胆量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都大许多。
总之,通过学习,让我们感悟多多,收获多多,它是一个充实的过程。它将陪伴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中成长。我将带着这份收获、这份感悟、这份满腔热情,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