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培训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全员培训学习体会
有幸参加了本周五举行的举行全区“语文主题学习”全员培训暨送教下乡活动,聆听了管老师和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并学习了高老师对二年级语文教材的解析,获益匪浅。
首先聆听了管老师执教的《生命 生命》一课,管老师以杏林子的一首小诗做切入点,导入新课,随后发出“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的问题引发思考,并将问题抛给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述的三件故事,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到“静听心跳”管老师循循善诱,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给予学生深深的感触。最后拓展到语文丛书中的文章,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口吻,启发孩子们自己的感悟与创作。管老师的“生本课堂”模式,注重老师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堂效果显著。
随后王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非常好的群文阅读课,以语文主题丛书为支点,以“握住时间的手”为主题,让学生但这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尤为值得借鉴的是王伟乐老师的自主阅读表,能够让学生快速把握,并抓住每篇课文的难点问题重点突破,特别值得学习。
最后,高老师从语文学习的双主题入手,为我们解读了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让我们对部编版教材的内容有所了解,也对语文主题学习有了深入的了解。
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还对各个年级集体备课有了新的认识,相信通过这次学习我会多多吸取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实践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与教研有更多的进步。
第二篇: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听课体会
2016年莒南县小学 “语文主题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最近,我校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我听了战祥玲老师的《景阳冈》,张平老师的《走近毛泽东》,邱晓丽老师的《狮子和鹿》,高树芹老师的《七律.长征》,潘欣老师的报告,收获良多„„下面我说一下听课后的感受。
1、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主题阅读的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
2、主题阅读有力地开发了教材,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得全面。张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海量阅读”的课堂教学艺术,以及潘老师老师的“1+X+Z”的单元阅读教学演讲展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书已经不再成为需要,而那些必读篇目也成了学生心上的一笔笔债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了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主题阅读丛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一本书了解一个主题的,借助一本书读很多篇书,借助一本书丰富阅读积累。
3、语文主题学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并且让个人的兴趣完成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蜕变,同时又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影响、学习作用,通过交流,达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体会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层面上,读可以促进写。
潘老师老师所说的“1+X+Z”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教会学生课文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教学的过程,她不是单纯的教学生知识,而是在教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方法。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根据时代背景来理解句子的意思。这种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少年闰土》的时候,“捏”为什么不能改成“握”?这个问题不仅仅让学生理解了闰土的机智勇敢,也对学生的作文提供了方法。
通过这一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这些名师的先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方法。
第三篇: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学习听课体会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学习听课体会
第二实验小学 李彩云
秋高气爽,秋风袭人。揣着一份忐忑的心情于九月二十八日,来到了临沭第四实验小学参加“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听课活动”。回想,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其实已经提了好长时间了,只是接触而没有走近它,今天能坐在这里聆听几位骨干教师的逐个课型的给我们展示真实的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主题学习重新有了一个真正的认识。这次的学习,可谓收获颇多,感慨颇多。之前的潍坊市来我县交流,虽是雾里看花,但也朦胧的知道了那份美丽。现在却可以近距离的去感受这份美丽,确实让我有些兴奋,心头的疑问终于在这一次的学习中水落石出。主题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量、面。
首先让我感到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主题阅读的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
胡晓丹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海量阅读”的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一堂课中不仅掌握了读书的方法,而且真正的让学生畅游在了知识的海洋,实现了海量阅读。徐启芝老师的整合品析单元阅读教学展示同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如何解决在主题单元教学中“缺乏语文味”的问题,一堂课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童话的魅力,也深深的被课堂上那种浓浓的语文味所感动,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课堂艺术吧。
其次,这种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并且让个人的兴趣完成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蜕变,同时又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影响、学习作用,通过交流,达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体会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层面上,读可以促进写。吴老师的整理课堂,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课文的知识,还让学生在无形的编写童话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通过这一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认真学习这些名师的先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方法。
第四篇:小学语文培训体会
小学语文培训体会
今年七月,我参加了市XXX在硚口区红旗村小学举办的小学语文培训班。通过看专家讲座、骨干教师观摩课、专家现场点评,以及与同行的交流、研讨,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不仅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在教育观念上也得到了更新。这次培训,对我是一次及时的充电洗脑,也使自己看到了认识的差距、理论的匮乏、知识的欠缺。通过培训,我认为,在所有的学科教育中,语文是最直观、最形象的课程。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似乎应该是个天生的演员,他能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情理之趣,能使学生充分感受语言之美、文学艺术之美从而提高欣赏能力及审美能力。当然,语文老师又不应该仅是个演员,他应用足够的理性来驾驭课堂,否则课堂便易演变成小剧场,难有深入的开掘而失于肤浅。结合平时工作和这次培训,我谈一谈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注重学习的主体
注重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提高。基础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基础。基础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 终身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的基础。
注重学生信息素质的养成,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从瀚海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
注重学生创新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教育应该培养胸怀开阔、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
强调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在享受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充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更注重精神世界的锤炼,如对真理、正义、诚信、责任感的追求。
尊重学生学习经验,发展学生个性。了解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
二、体验教师的乐趣
一个健康成长的人应有乐趣相伴,这样他的工作,职业生涯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更要求教师应有自己的工作乐趣。
首先,教师的环境特别是教育对象时不断变换的。那么,教师就应迅速适应教育对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从而促使教学的高效循环。只有适应教育对象、环境、教师工作起来才能顺心顺手,才能安心,并从中体味到工作的乐趣。
其次,教师的个性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善 于思考的教师、一个关注学生感受的教师,一个充满民主的爱心与学识的教师,一个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魅力的教师,将会受到学生欢迎。
古人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高为师”之说,其中,就说出了为人师者,不但要重视教授知识,也要以德服人。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中更有“教授就是要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来感动学生,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这样一种观点。
三、活跃课堂的气氛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师生互动、交流的主阵地。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不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四、注重内外的结合
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 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并培养综合能力。
五、培养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时下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六、提高教学的质量
通过培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在语文教学中:
一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二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而且,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其次,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 5 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三是由封闭向开放教学转变。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这次学习为我提供了一次好的学习机会,搭建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取得了实际效果,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必将使我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但愿以后再有机会参加此类培训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
第五篇:语文主题学习的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的体会
合涧镇三中王汝贤
为了进一步搞好语文主题学习工作,我结合个人及本校实际情况,对语文主题学习的情况作了一下总结。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改革课堂教学。
为进一步解放教师和学生,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在课堂上少讲,精讲,教师讲解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为主题阅读拓展空间,让学生获得阅读的快乐。
我将改进授课模式,变单篇教学为单篇引路、单元整合、主题阅读、读写共进的教学模式。每个单元选一至两篇重点课文精读,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阅读习惯。当然,重点精读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在研读出色段落上下功夫。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写作技巧、修辞手段、抒情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深入探究,让学生对某一类文章的文体特点与写作要求、学习方法等有一个清楚的熟悉,为今后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此谓“授之以渔”。(此课型要用1-2课时),接下来要将本单元其他作品进行整合,在同一课堂上比较阅读。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同一(或相近)主题或相同文体编排的,可在这一课堂上比较共性与特色,尝试用单篇教学得到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增加阅读积累,提高阅读能力。此课型要用1课时。
然后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主题阅读活动。用4-6课时进行主题阅读材料的自主阅读。边读边做赏析性的出色摘抄笔记,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利用1课时进行组内交流和班内交流与辩论。学生可以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发现的出色文段跟其他同学交流,对有不同意见的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为之提供佐证。
2、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教师首先要打破常规,制定科学细致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时,严格按照每两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和一本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的进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具体操作计划:
(1)、熟读教材。(2课时)读通、读熟本单元的4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会默写。(1课时)
(3)、引导学生逐篇学习课文内容,每篇课文2课时,共8课时。略读课文以导学案为主要手段,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的方法。在学习每篇课文的同时补充3-5篇与课文内容关联密切的主题学习材料。每课时用15--20分钟学习课文内容,20--25分钟补充2—3篇主题学习材料。
(4)、背诵积累(2----3课时)。
(5)、集中阅读,提高能力(约5课时)。
指导学生运用默读、速读、浏览乃至背诵等多样化的形式自由阅读主题学习材料中的剩余内容。每课时中用30分钟自由阅读,利用最后10分钟的时间写读书笔记。
6)、习作(2课时)。
3、大胆进行改革,学案引领,整体推进
加快课本学习步伐,加大课堂容量,每篇文章只提一两个重点问题,围绕重点问题开展学习思考,屏弃所有不必要的环节。逐渐形成两种以学案为引领的课堂学习模式:①集中学课文或集中学配套的主题学习文章的单元整体推进式。②一篇课文带几篇主题学习文章的辐射阅读式。改革备课制度和方法,探索“主题学习”备课模式,鼓励学生多读书,师生共成长。提倡单元备课,用学案代替教案。作业结合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行之有效。
4、多种课型,提高效率在实验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学案引领的方法,指导学生拓宽学习内容,加大阅读量,另一方面也重视典型文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针对选文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优美语言。
5、课内课外多措并举,培养阅读情趣
在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小学阶段要达到的阅读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构建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活动课尽享读书之乐。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