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学生语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初中学生语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生字词的音、形、义积累掌握不足错别字较多,不管是默写还是古文翻译。
2.对句子的通顺、完整、准确等方面把握不够。特别是仿写。
3.对所学现代文(特别是重点篇目)的相关知识点理解、积累不足、掌握不牢。
4.对所学文言文的朗读节奏划分、重难点文言词(含通假字)的音和意、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语句的翻译、内容的理解等方面做得不够好。
5.对要求背诵、理解、积累的课内外篇目没有达到基本要求。
6.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分析问题不到位,达不到点子上。
7.写作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作文内容空洞、单调、枯燥;选材不当,偏离主题,或主题不够突出;语句不够通顺、完整、准确;错别字较多;不能正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书写效果较差;未达到作文规定的字数要求,等等。
8.试卷的的整体卷面书写不够规范、正确,书写效果欠佳。
教师们都知道这些问题,也用很多方法去做了,就是没有多大的改变。原因何在?在初级中学阶段,语文是一门常被认为与学生成绩的提高关联不大的学科。相应地,语文教师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职位,或者是谁都可以胜任的职位了。在中学主要学科的教师中,语文教师大概是最不被人看好的群体之一了,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甚至个别学校都会认为紧抓数理化和英语非常必要,因为每天都要学新的知识,一旦懈怠就会落下一大截,而语文松一下不会误事。这种观念导致语文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我想:几乎人人都背过英语单词吧,学中文,为何也不试着像背英语单词一样呢? 我们也把《新华字典》和《常用成语词典》背下来呢?有人一听背下两本词典,都吓一大跳。觉得工作量太大,其实认真分析一下,工作量并非想象的那么大。例如《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收字10000余个,但背起来比背10000个英文单词省力多了,毕竟是中国字嘛。
具体背法是:⑴以“部首检字表”为准。一个一个字地背,“部首检字表”约80页,一天背11页,一周正好背完。不信试试看。背词典也许是件枯燥的事,但它毕竟可以作为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的手段。汉语与英语是不一样的.但汉语与英语在一点上是一样的。那就是:这两者都是一种语言,既然两者有一样的一面,那么在学习方法上。学中文,是不是也可以从“单词”入手呢?英语是没有字、词之分的,只有词。而汉语是方块字,有单个的字,词又是由字组成的,记起来一定比英语单词记得快吧。
⑵勤查字典。读音拿不准,查字典;含义不清楚,查字典。
看课文或看书时碰上某一个字、词不懂,大部分同学都会查《现代汉语词典》,一般也都能解决问题。不过,不妨多查几部辞典。中文的工具书非常多,查其他的工具书,分析不同工具书的不同注释,一定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信息。字认多了,词条多了,意思理解了,我想:语文也就学好了。
第二篇:初中学生英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学生英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小学到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都有哪些变化。大家都知道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之中,老师非常注意培养的是学生的兴趣。大家首先要爱学,有对英语学习的激情,对词汇,尤其是词汇的拼写,还有语法上不是那么的严格。但是到了中学以后,对词汇的拼写还有语言的准确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初一仍旧以兴趣为基础,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不学,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话,就会失去先机。什么是先机,到了初一,大家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后,同学之间不是很了解,如果学生开始第一个月没有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一开始就落在后面的话,以后就会很困难。相反,从一开始如果学生就做好了十足的准备,不管学生小学的学习状态是怎样的到了初中,学生的第一次月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的话,对学生自信心是很大的提高,也不会落下来。所以初一非常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失去先机。
初二,容易出现基础知识薄弱,丧失信心。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最多是在初二学习的,如果学生没有把语言基础知识巩固住的话,学生会发现到处都是漏洞,漏洞一多,成绩往下走,学生会丧失学习的信心。
初三,大部分的同学都想提高,毕竟大家要面对人生中第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中考。大家都想提高,如果刚开始学生漏洞比较多的话,又或者成绩还好,想进一步提高,此时都通常有会有个较大的心理波动。
除了这三个以外,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有这样的疑虑,就是考试方面是怎么回事,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很多学科学什么考什么,英语考试内容好像和课堂上的内容没有太多联系。
第三篇:初中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段考刚结束,通过对语文试卷的评阅,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以下的一些问题:
1、语言贫乏、平淡,语言积累不足。
2、内容空洞,缺少主旨,缺少创作素材。
3、在形式、结构、写法等诸多方面都缺乏设计与创新不会结构文章,缺乏写作经验。
该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将我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一)激发兴趣,降低要求,克服畏难情绪
明确兴趣在作文中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么所有的写作活动都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赠送,我们的学生当然是乐意接受这种赠送的。这样,作文就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是对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是自身一次完美的挑战。
(二)重视语言积累
语言是一切文字创作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就无以谈写作。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古人早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之说,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语言积累确实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然而初中学生日常阅读活动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要求学生重视语言积累,遇到好词好段好篇章,要求多读多背,最好做到分单元、分类型,有计划、有指导的摘抄和仿写。例如,老师可以有目的有意识的将一些形容人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形容环境的词语集中起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七八个词语写一段话表达一种心情或者一种思想认识。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让同学们对当天发生的大家都看到的某一事件或者某个场景进行口头或者笔头的即时创作。最好做到当场做,当场读,当场评,让不会写的同学通过比较,感受到自己创作的语段的不足之处。因为是大家共同经历的,很容易看出不足,因为一个个样板摆在那里,补足的难度小,学生也容易从一个语段上举一反三,悟出其中的奥妙。同时,写的好的可以得到激励,写的稍差或者不会写的也不会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对于老师来说,这样的操作简单易行,可实施性也强。这样做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三)要求学生注意搜集素材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写文章无话可说,找不到素材,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村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活动范围小,交际有限,阅读的局限性很大。许多学生整日奔波于家和学校两点一线之间,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课内知识的学习上,“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与课内知识无关的事一问三不知,写出来的文章“套文”的现象非常明显,或“千人一腔”,或脱离生活,内容苍白乏味。他们缺乏的是大量的课外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经验积累。例如,一写赞颂母爱的文章,就是“有一天夜里,母亲大汗淋漓地背起发了高烧的孩子上医院”;写老师,就是“老师饿着肚子冒雨到学生家里为学生补习”。就好像,孩子不生病就不能感受到母爱,老师不给学生补习就不是好老师。
著名文论家刘勰的“积字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读以穷照”之说,开宗明义地说明了材料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媳妇再巧,若没有相应的烹饪材料也做不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同样,我们写文章,也必须先有材料,例如人、事、物、景。丰富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所以我们在进行课文讲解时,要以课文为范本,将课文中的语言、语法、句法和文章结构知识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此外,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领悟生活的真谛。要求学生加大写作知识的拓展、搜集、积累。搜集素材、积累材料的渠道还有很多,如可以直接收取家庭、学校、社会的人和事,还可以阅读报刊杂志、名篇佳句、优秀作文和网上资料等,都能开拓思维。接受的角度也不应只限于语言文学角度,还须从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广泛采集。
要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有效进行素材的积累,否则,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还是一句空谈。
(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经验积累 作文是创造性的工作,中学生所处的阶段决定了他们在学写作前,需要吸取别人写作的方法和经验,即模仿。模仿包括:文章好的句子、段落、篇章、、结构、立意等。学生的摹仿力很强,只要细心指导,仿写文章也一定会成功。模仿写作,可为学生写作文夯实基础。
在写作练习中,一般可采用三步走的方法:一是写少,指不求字数,不限内容,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二是写多,至少每周一次;三是鼓励,教师要对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具体写作时,要做到:首先,在写作文前要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要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告诉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如何下笔,树立学生写作信心。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审题、立意、谋篇,怎样安排结构,怎样开头结尾,怎样选用表达方式等写作技巧。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的真切体验”,这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或虚情假意的文章是苍白无力,无法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形成于言,情真才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品味到酸甜苦辣的纷繁的生活。
当然如果每次作文中出现的立意不健康的文章,根据出现的量判断是否是共性的问题,然后分别采取单独交流和集体探讨的方式帮助其建立正确的立意方向。作文前多提醒:我们的作文必须合拍于社会心声,自己要先确立该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作文必须是对社会的美好的人事起鼓励作用、对社会中丑恶阴暗的一面持批判态度。学作文前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途径很多。但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第四篇:初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贾赛赛 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作文里面总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几个星期改作文,有很多问题重复出现,让我感到有必要把他们的问题做一次归纳小结,认真地发现问题,在以后的日子中加以改正,有所进步。
首先,中心不明确,抓不住重点。上次写学习雷锋精神的话题,我特地找来关于雷锋的资料和影片给他们看,希望他们能够有感性的认识,知道雷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雷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去学习雷锋精神。可是,学生作文出现的普遍问题是详细介绍雷锋的生平,复述雷锋的事迹,结尾了,写上一句“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可是我们究竟要学习雷锋的哪些精神呢?我们该怎么做呢?这本来是重点的问题,学生却一笔带过,主次不分,详略安排不当。
其次,写作没有顺序。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一些例子”,既然文章是例子,我们学习的都是范文,作家怎么写作的,如何来构思的,我们就都可以拿来指导我们的文章。比如写《我的家乡》,刚说到家乡美,就谈到污染;刚写到污染,就戛然而止,又从别的方面说起。要说的东西很多,却没有顺序。
再次,语言太罗嗦,把例子当文章。很多学生很想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详详细细地汇报给你,很罗嗦,说了半天,也没有写到正题上来。比如写以“微笑”为话题的作文,可写的有很多,有亲人的微笑、老师的微笑、陌生人的微笑等等,微笑的内容也很丰富啊,有宽容,有鼓励,有温暖……可是当学生写的时候,通篇写母亲的微笑,把事件很具体地叙述下来,结尾处写了微笑,算是点题了。其实这样,跟记流水账有什么区别?这微笑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不同的微笑给人的感觉肯定是不同的。即使是写母亲的微笑,母亲在你失败的时候,给你微笑是鼓励;在你犯错的时候,给你微笑是宽容。例子可以简单来写,毕竟例子是支撑自己观点的。如果对微笑进行简单的分类,每个类别下写一件事情,内容就会显得紧凑而合理,文章就是成功的。
最后,文章的语言没有亮点。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刚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写《我的家乡》的时候,学生笔下也是“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地,绿绿地”,闭了眼,也是杏儿、李儿、桃儿了。上作文课时,我特别说了这些,朱自清写的是南方的春天,我们北方的春风没有那么温柔,我们没有看到这些,是别人看到的,以后写文章时,一定要带上自己的眼睛去领略我们这里一年的风景,要写出不同来,是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
作文课时,我把这些问题做成课件,又特别找一些例子来让他们看,最后还小结了写写景文章时,应该怎么写,该有什么样的顺序,并且要求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善于观察和积累。课结束的时候,我们留了作文题目《我眼中的春天》。我让他们带回家去写,希望在周末他们能离开电脑和电视,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我相信这次作文应该会好很多的。
第五篇:浅谈当前初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模版)
浅谈当前初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者:许松 发布时间: 2012-10-28 13:55:23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都发生急剧而复杂变化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多思多梦,对未来有种种的理想,而又缺乏必要的知识;有充沛的精力而又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有探索的精神而又分不清是非界线。他们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敏感的阶层,他们从过去的传统中走来,又向未来的理想走去。社会上的各种力量,新与旧、正确与错误、光明与黑暗都集中交织在初中学生身上。
虽然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向往未来,立志成才,具有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视野开阔,尊师守纪,勤奋向上。但是,毋庸置疑,当代青少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目前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行为已被完全社会化,他们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由于青少年智力发展与德育发展的不协调,导致一些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准下降。许多青少年在享受到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文化教育的同时,精神世界却显得越来越空虚与贫乏,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怎么做,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以利于今后更有效地做好初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今天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这个话题:一是当代初中生在成长中易出现的问题。二是对中学生出现问题的教育管理及对策。
一、当前初中生在成长中易出现的问题:
1.知识面广,信息量大,但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高速发展、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传播工具先进发达,电脑上网,生动形象,视野扩大,信息丰富。初中生处在信息环境中能较好地了解科技的发展,接受健康有益的教育,这有利于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人。但另一方面,这些信息未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由于部分学生幼稚单纯,阅历浅,鉴别能力不强,不论是对我国国情还是港台生活和西方生活,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真切的体验,往往不加分析地把他们看到的港台和西方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象与国内的某些现象简单地比较引起某种“共鸣”,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那些不切实际的价值观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2.生活要求高,但缺乏爱劳动的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这是正常的。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某些学校、家庭教育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使许多初中生只会埋头死读书,不会做饭洗衣。现今的
初中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地溺爱,使这些孩子从小养成好逸恶劳,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坏习惯;随着社会上“大款户”的增多,学生“大款户”也逐渐增多。而恰是这些经商的“大款户”,由于常年外出,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子女,造成家庭教育的“漏洞”。当前,青少年缺乏爱劳动的习惯不能不引起我们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忧虑。
3.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程度不相适应,早恋现象有所发展。
由于现代社会的高度产业化,城市化及社会活动频繁,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因素,青少年发育期普遍提前已成为事实。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不大成熟与生理成熟的不完全融合期。他们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异,产生对异性的好奇,萌生了体验异性情感的欲望。特别是受一些不健康报刊、影视作品及网络的不良影响,有些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早恋或两性关系的错误,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各方面的情况表明,由于少男少女的生理上的早熟及思想、意志不成熟性加上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还有我们教育引导上的偏差,初中生早恋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恐怕还会有发展,且有向低龄化蔓延的趋势。据报纸报道,初中生早恋现象已经是全国性的问题,回避是不行的。学生的手机的短消息上直接就称呼“老婆、老公”。更有些暧昧语言,不堪入目。
4.部分青少年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违纪违法的泥坑。
中学生法制意识的淡薄,违法现象的增多,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在我国,违法青少年占违法人口的一半,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在押服刑的劳改犯中,青少年罪犯就占68%以上,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他们有的拉帮结派,组成团伙,与社会上不法青年相互勾结,公然对抗学校的正常教育;有的瞒着家长逃学,聚众赌博,吃喝玩乐,进入网吧、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有的公然侮辱女生;有的在社会上偷鸡摸狗;有的对低年级敲诈勒索;有的肆意破坏公共财物,几此种种,不一而足。近年来,虽然各学校大力加强了德育工作,十分重视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中学生的违纪违法大为减少,这是可喜的变化。但目前也有部分初中生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违纪违法的泥坑。学校是教育、培养、造就人的场所,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违纪违法已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批一批年轻的法盲将涌向社会,将导致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低龄化。由此将危及到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效益,危及社会的安定,危及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5、网络对初中生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游戏的痴迷、黄色信息的诱惑、网络聊天导致的网恋、电脑游戏格斗凶杀的刺激等等,都在侵蚀着初中阶段的学生,网络对一部分初中生而言,其危害之深可以与吸毒相比。因上网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的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6、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严重,有待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
当我们回顾上一世纪医学发展,欣喜地看到医学在战胜躯体疾病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时,我们也同时看到精神、心理障碍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给社会发展和进步造成的阻碍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尤其是在尚未体味社会冷暖、思想处于动荡、幼稚期的青少年中,精神、心理障碍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悲剧性结果。
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其各发育阶段很多环节和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生物学因素可能构成心理障碍的素质基础,而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构成了心理障碍的诱因和调节因素。
从客观环境看,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初中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理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如酗酒、吸毒、赌博)是常见的不良因素;情感表达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所谓情感表达不良可能有两种表现,一是过度保护或溺爱,家长心甘情愿给孩子当保姆,父母们以为这是爱孩子,却没考虑这样做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成长、遭受适当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另一种则表现为漠视,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使孩子不得不寻找其它的途径自己解决问题或得到情感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出现问题。另外,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如中国自古崇尚文化和学识的传统以及“万人竞过独木桥”的升学现状,势必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极大,使得许多家长和教师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最重要因素,因而相应降低对其它方面的要求。
二、对中学生存在问题的教育管理及对策:
(一)、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任何一个青少年的思想成长都受其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影响。当前,存在着不少与我们对青少年培养目标相悖的消极因素。我们要治理和优化环境,以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1、优化社会环境。随着我国双休日制的实行,学生在家时间增多,而社会上又没有对学生进行再教育的场所。图书室、阅览室、俱乐部等活动场所,在广大的农村里,真是凤毛麟角,造成社会教育的漏洞。毛主席说:人的头脑总要装东西的,如果无产阶级的东西不去占领它,那么,资产阶级的东西就一定会去占领的。中学生很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气,社会上的违法犯罪分子,乘机对青少年教唆。由此,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负效应。在目前,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利用社会舆论工具,如电台、电视台、报纸、刊物等,让学生知道哪些是适合他们看的东西,多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东西,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和全面发展。注重对优秀人物的先进行为和思想的大力提倡、推广。鼓励学生多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体育场地等健康场所,丰富他们课余文化生活。教育学生不涉及宣传暴力、色情、凶杀等有害的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等;不进入营业性歌舞厅、黑网吧和带赌博性质的电子游戏机室等。总之,要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去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2、优化学校的环境。
①、学校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当前德育工作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德育=政教处+班主任”的板块模式。好多人认为德育是政教处的事,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积极开发潜在教育资源,调动校内各方面的力量,创设校内德育的大气侯,使德育工作由“板块式”向“混凝式”转变。我们认为学校的每项工作、硬件设施、校园环境、校风校貌等对学生都会起到教育的作用,学校的教职员工对学生的成长都要尽到教育的责任。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青少年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所以全体教职员工的全部工作和整个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学校无小事,处处皆德育”,根据德育管理的教育性原则和德育过程的影响一致性原理,我们提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从学校校长到传达室保卫人员,从前勤职员到后勤职工,组成全员育人的“混凝式”结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发挥合力效应,学校任何一位教职工对学生有求必应,有难必助,反之遇到学生违纪现象都有权劝阻制止,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充满“爱”的校园里健康成长。
②、倡导学生学习、宣传先进英雄人物的事迹,以增强青少年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充分利用先进英雄人物以及身边的优秀同学的积极影响,把它纳入学校德育的轨道,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当前,要提
高学生分析、鉴别社会信息的能力,对社会信息中有害的因素必须禁堵,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③、严格落实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狠抓学生安全管理。为预防学生在校期间私自外出,减少外界不良因素对学生的侵袭,我校严格学生请假外出登记制度,因病或因事回家须由家中来人接送,因病到医院由班主任等老师相陪。多同家长沟通,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外界不安全因素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④、注重校园绿化、美化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陶冶”作用,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纯洁学生心灵,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校园是每一个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离不开的空间,有人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校在每排房前都精心布置了花园,三季花开,四季常青,春花秋实,美不胜收。尤其是从春至秋,有颗芒果树就在教学楼旁边,伸手可及,也无人随便采摘,都直至成熟由学校统一采摘分给大家品尝。漫步这绿色校园,一草一木的绿化都搭配合理,寓意深刻,让人处于和谐的氛围中,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洗礼。
⑤、学校要办成精神文明的传播阵地和窗口,用小环境影响大环境,用学校素质教学推动全民的素质教育。在注重校园绿化、美化的同时,我校更注重校园的知识化,使校园环境无处不体现教育性。学校重视环境熏陶,引导学生完善自己,全方位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设置必要的教育阵地,如科学和教育园地、黑板报及各种专栏,使学生受到熏陶、鼓励和教育。我校非常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把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当作德育建设的一种隐性投资,注重环境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陶冶”作用,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纯洁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我们充分利用校园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让每一块墙壁说话,用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箴言警句、礼仪常规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利用学校室内外黑板报、墙壁、过路横标等张贴宣传自信心培养的有关口号及内容。办公区宣传栏上的橱窗一幅幅照片,张扬着校园文明,展示着师生青春风采;教室、阅览室和餐厅内的名言无处不提醒着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在我们学校和玉林师范学院之间建造了赏心悦目、庄重古朴的,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个人习作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文化长廊。另外学校开展了 “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等专项评比活动。这就是优美学校的环境、优良的校风、班风、学风、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自始至终伴随着学生们健康成长。总之,校园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利用。
⑥、注重在系列活动中教育学生。每个都构建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每月明确一个工作主题,每周有一个重点专题。如一月庆元旦,辞旧迎新颂祖国;三月学雷锋文明礼貌教育;四月祭先烈和遵纪守法教育;五月纪念“五四” 演讲;七月颂党;八月拥军;九月尊重师长,爱心教育;九月尊重师长,爱心教育;十月国庆合唱比赛、十二月纪念“一二九” 运动征文等等。平时见缝插针地组织学习标兵报告,观看主旋律影片,参观革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艰苦奋斗、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真正做到了“月月有重点,日日有目标”。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
⑦、让兴趣和活动伴随学生成长、充实学生的生活、占用学生过剩的精力。为了加强学生课外兴趣的培养,注重挖掘学生个性特长方面的潜能,并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美好心灵。虽然,教学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但任何只注重学习、只是一味的抓学习,不注意开展学生活动的做法都是不对的。生物学告诉我们人最有效的休息方式是,以一种运动状态代替另一种运动状态。活动开展好了病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还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我校常年坚持开展了一系列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把兴趣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努力为学生提供自由、健康发展的机会。通过开展多种兴趣小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让校园逐步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和文明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提高。我校开办了演讲、乒乓球、美术、书法、舞蹈、音乐、篮球等兴趣小组,各学科还相应成立了学科兴趣小组。由于兴趣小组是学生主动参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好,积极性高,学生才华和特长得到很好的发展。
3,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环境,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发现:人格、品德的教育关键在于养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古人云:“育善在家,发智在师”,说明了家庭在德育中的重要性。为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空间,我们积极主动地构造了以学校为主阵地的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网络,还认真克服了消极的校外影响,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实践,多渠道开辟家校教育,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使班主任工作中的家校教育规范化,充分发挥家长与学校教育合力的作用。
我们还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德育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与家长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学生工作部在每学期期中考试以后,会同各级部主任,分级部和班级召开家长会议。
虽然现代社会通讯工具的普及,家校联系已便利了许多,但仍然不能取代家访的作用。学校非常重视家访活动,我们班主任每学年对本市内的本班每个学生至少家访一次,争取掌握做学生工作的第一手材料。
(二)、加强劳动和吃苦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
目前,造成部分青少年缺乏热爱劳动的习惯,有其多方面原因。有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以学挤劳”,劳动教育形存实亡,造成学生片面发展。有部分家庭只重视孩子死读书,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社会传播工具宣传的片面性,助长了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不良习气。要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必须加强和改革学校的劳动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社会公益劳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清洁环境卫生的劳动。同时,还要加强劳动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者最高贵,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使学生通过劳动,认识劳动的美,劳动价值的美,体现劳动创造成果的关系等。要引导家长教育子女多参加自我服务性的劳动,从小培养学生自理的能力。家长千万不能把孩子宠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古人云“若要小儿安,常带几分饥和寒”,“饥”和“寒”倒不必,但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教育不可少。须知这两者是根除“贪”的良方,而“贪”乃是万恶之根源也。
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学生中开展“三自”(即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和“三苦”(即:生活艰苦,学习刻苦,做事不怕苦)教育。注重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年新生一入校就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让正在发育的孩子们坐、立、行、跑都有良好的姿势。内容包括队列、内务,就餐秩序及学规章等。经过训练同学们个个军姿规范,整齐、整洁、规范化形成了宿舍的风格。使学生把人民军队作风过硬、纪律严明、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接过来,让他们终生受益。
(三)、开展青春期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是一项学校、社会、家庭都要关心和重视的工作。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之才,大家都有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而青春期教育中最敏感的就是中学生的早恋。对于早恋,我们首先不能大惊小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接触了一些描写男女恋情的文艺作品,从而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情,这是很自然的。
要解决初中生的早恋问题,首先是在预防,主要也是预防。一旦
问题表现出来,就不好处理。而预防的时间,必须从初一时就开始,注意观察蛛丝马迹。不要人为的强化,有些现象根本不是早恋,但如果教师就说时,可能弄假成真。我们学校不准谈“早恋”一词,而是称之为中学生过密行为。
另外,抓初中生的早恋问题,必须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体育活动的开展,兴趣小组的组织等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从初一开始教育,把学生的心叉开,从小就培养他干其他感兴趣的事。不要等问题出现了,再来抓。就早恋去抓早恋、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下策办法。过去,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她父母离异,与继父及家人的关系不好,有几次发现放学时有个男青年接她,找她谈话,了解到这个男青年是她家附近的民工,与她是结拜兄妹,老师从正面引导她,要她以家人为重,又电话与家长联系,又专程走访,终于使她清醒过来,避免了一次男青年要带她外出打工的险情,后来该同学顺利地读完了初三。在一个纪律严明,学业上进的班集体中,是不会有明目张胆的早恋现象的。即使有,也表现得非常含蓄,非常正常,不会给班集体带来严重负影响。作为一个班主任,永远要把握教育的主动权。
男女生的交往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心理学的研究和实际观察发现:青春期交往范围广泛,既有同性知己,又有异性朋友的人,比那些少有朋友,或只有同性朋友的人的个性发展更完善,情绪波动小,情感丰富,自制力较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容易形成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青少年男女之间的交往学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注意交往方式。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性交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性交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集体交往,家长放心,老师支持。集体交往的形式各种各样,如兴趣小组、科技小组、学习小组等。集体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娱乐、游戏、竞赛、旅行、小发明、小制作等。
其次,要把握交往的尺度。教育学生如果对方约你一同参加某项
正常的、公开场合的活动,是完全可以地。女孩子应端庄、坦荡、不使对方产生误解和非份之想;男孩子要沉稳、庄重,尊重对方。假如两人互有好感,约会的次数会增多,这时一定要注意适可而止,我们必须介入,减少他们单独在一起的次数、时间,使双方的感情降温。只要让学生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诚恳对人,热情大方,自尊自重,便能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以自身良好的修养和人品赢得异性的尊重和友情。
我校在对待异性同学交往过密的问题上,始终坚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过好早恋关。要导不要堵,要成功的引导,不要失败的“隔离”;要耐心劝导,不讽刺挖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用理智战胜感情,正确纠正谬误。如果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有力措施”,必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抗行动,甚至由公开转入地下,由青春萌动升级为两相眷恋,造成严重的后果。当然,学生早恋的情况比较复杂,引导的方法也应因人而异,相机行事,切不能拘泥于一种做法、一种方式,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青春期教育,正面给学生以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伴随青春期而出现的各种问题。
同时每年分别由男女生物教师或校医举行男女生青春期卫生知识健康知识讲座,播放有关VCD和幻灯片。为及时释放学生的心理问题,今年学校专门聘了玉林师院心理学任学生心理课兼心理咨询教师。总之,不但要使青少年学生对自身的性解剖、性生理有一定了解,正确理解男女之间的差别,消除性神秘、性愚昧的心理,而且特别要消除一些影视网络和不健康书刊对青少年性知识和性心理的误导,使他们了解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给予青少年以理想和道德教育,使青少年身心素质能健康地得到发展。
再者,青春期的教育也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也应倡导父母对子女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状况加以关心、重视,并主动教育、引导,这对子女健康渡过青春期起的作用是极大的。社会教育对青少年成长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诸如广播、电视、书刊等无时不对青少年学生造成各种影响。因此,要搞好青春期教育还必须靠全社会,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做好对违纪违法青少年的超前预防工作。
青少年违纪违法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法制观念淡薄,自制能力差,自觉不自觉地做出了违纪违法的事。另一方面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容易产生观念的错位和偏差。再有一些家庭不良影响,放任、袒护他们。一些学校对后进生帮教不力,缺乏耐心,对流
失生放任自流或管理不善,又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探讨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问题时,我们不应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中小学早已广泛开设法制课的情况下,为什么这些年青少年犯罪率仍居高不下,且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呢?这里固然有法制教育措施力度不够的原因,但仅仅依靠法制育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问题的。众所周知,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其行为不光要受到法律规范的约束,更多的还要受道德规范的引导和调整。剖析诸多青少年犯罪案例,我们会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是不知道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行为是犯罪,是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但由于其人生理想模糊,价值观念扭曲,追求物质享受,当私欲膨胀到冲毁道德的堤坝时,再严厉的刑法也难以阻止其滑向犯罪的深渊。在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引导、榜样的示范及人们的信念来维持,道德行为主要依靠自我约束,但道德与法制密切相关,许多道德规范就体现在法律条文之中。因此,中小学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当社会上还存在某些消极丑恶现象,人们在认识上也有许多误区的情况下,更应把道德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如果中小学生普遍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具有高尚的理想与情操,那么中小学校的法制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其实,一些青少年违纪违法一般都有明显的先兆的,如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赶时髦,比阔气,不求上进,经常旷课、迟到、到网吧等。只要教师、家长随时细心观察,就不难看出他们的蛛丝马迹。与其青少年出现违纪违法后再教育,倒不如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效果更佳。这项工作不仅学校要做,社会、家庭也要做好,各方面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就一定能够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学校是预防青少年违纪违法的第一道防线。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首先就要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与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是指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交往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规则,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就是对广大青少年的品德、行为进行培养、熏陶、指导、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①是让学生记忆、理解条文。我校初一新生在领取录取通知时就将学校有关《学生管理制度汇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简释读本》等材料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假期中认真学习,熟知。在开学为期一周的军训期间,要求班主任们带领学生有重点的学习,并进行规范知识考试。
②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形成习惯。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只有“夸赞”才是爱。“严师出高徒”,严也是爱。我们
学校对初一新生从进入学校当天起就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初一新生一般在开学后两周内就基本走向正规。
所以在我们师院附中,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事实也证明了我们管理的成功。
我们可以说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在严格制度的要求下训练出来的。
③是强化德育考核、操行评定工作,把训练和考核结合起来。以此来作为学期末思想品德考核的主要依据。
④是防微杜渐,警钟长呜。我们认为要及时挽救违法青年,必须“严”字当头。对个别违纪的学生,要抓紧个别教育,从早、从小、从少抓起,发现一处就查处一处,决不姑息迁就。
在抓好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要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法律知识作为一门科学,不可能在学生队伍中自发形成,必须从外部进行灌输。要改变过去把德育同法制教育混同的做法,学校要定期组强学生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制知识,为使学生遵纪守法,我们每学期一次专门聘请政法部门的领导向全体学生讲授法律知识或讲解法律条文或分析典型案例,举办法制知识讲座,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从而自觉遵纪守法。在每次听取法制讲座后,还让每个学生写一篇感受体会。让学生明白,自己已置身在法制社会中,应警钟长鸣。
2、家庭是预防青少年违纪违法的第二道防线。正如前边所讲的优化家庭环境,家庭影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以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发挥着特殊作用,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教育方法与手段直接地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如果家长嗜赌成性,那么他的子女很容易滑入赌博的深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家长首长要提高自身素质,要强化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家庭成员要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和睦团结等,以良好的氛围感染熏陶自己的子女。其次,家庭和学校要紧密配合,加强联系,协调一致,及时有的放矢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发现学生的不良苗头就及时与家长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违纪违法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3、社会是预防青少年违纪违法的第三道防线。我校密切配合社会教育,积极创设社会全方位育人环境,与派出所、街道等部门协同联系,注意在公共场所对青少年实施保护,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娱乐场所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动态对青少年的影响,了解、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及表现,提出具体的教育、防范措施。用健康的精神产品满足他们精神生活的需要,陶冶青少年的情操,教育他们成为道德高尚的新
人。正因如此,我校多年来学生违法乱纪率始终为零。
(五)、用心管理学校,用爱引导学生
要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具备“四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耐心,对老师要有信心,便用干部要放心。同样的这“四心”也是我们在管理学生上始终坚持的。
1、爱心:以爱心为出发点,我们学校的校魂就是爱,我们办的也是爱的教育。以理解尊重学生为基础,理解就是理解学生思想实际、心理实际、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人格尤为重要,作为一个班主任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要尊重学生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味地训斥,只能促进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思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2、耐心: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班主任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又要有充分的耐心,不厌其烦地做学生思想工作,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在我们面临的班级中,难免有后进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我班曾有一位男生,由于性格内向,平时很难把握其思想动态,初一以来该生的成绩直线下降,经过多次交谈才了解到该生觉得读书很苦,没有意思,同时又觉得自己对某些科目有厌恶之感甚至对个别教师有对立情绪,于是在课堂看小说,或睡觉,课余经常到网吧上网,导致了成绩下降,经过多次耐心开导,他终于认识到读书重要性,从这个学期开始把精力重新投入学习上,这次段考成绩排在班中等位置。
3、信心:我们学校一直很重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其中一个活动就是名言警句的激励作用,每人找一个能鼓励自己奋发向上的名言警句,印在自己的校牌上,图片。时刻鼓励着自己。而在后进生的转化方面,树立自信心尤为重要,面对后进生,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自身一定要有信心,相信通过内因外因的合力作用,后进生一定会转化,要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不要因为后进生犯错就严惩,要信任他们能改正缺点。后进生单纯的严惩多数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他们往往是“宁死不屈”类型的。树立信心加以多次的、经常的鼓励,或许有效得多。
4、放心:要管好一个班级,只有班主任一人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各科老师以及班委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同样管理好一个学校也是这样。作为校长要信任我们的老师,作为老师也要信任我们的学生。这样学校的每个班级都会干得更加细致,更加深入,整个学校也才会蒸蒸日上,学生也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要树立“培养一个优秀生和转化一个后进生同样重要”的教育思想
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培养一个优秀生和转化一个后进生同样重要”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关心和爱护后进生,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满腔热情地做转化工作,预防和减少学生的流失。同时,要求全体师生帮助他们,而不能歧视他们。我校始终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行为偏差学生”,如果对他们的教育不当,今后很有可能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些人的共同特征表现为不求上进,品德行为、学习成绩均较差,教育者以往多用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收效甚微。其原因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德育教育中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几年前,震惊全国的杀人案件“马加爵案”令人深思,发人深省。马加爵作为当代一名大学生为什么走向杀人犯罪的道路,其根本原因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自卑心理在作崇。无独有偶,同年,江苏江阴又发生了一起类似马加爵案的特大杀人案件,罪犯陈志刚一夜间连杀两名亲密同学,其杀人动机也是因为同学看不起他,自卑心理在作崇酿成的后果。
以上的案例引发我们要思考,学校虽然把德育工作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但是还是有不少的青少年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清楚,就是学校的德育教育的重点要转移,即要以心理教育为重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这一点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以往的德育教育中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调查表明,很多学生的心理有问题,他们认为大千世界中没有地位,没有金钱活的没意思,对生活没有信心,对一切缺乏兴趣,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过如此。所以学校德育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探寻符合我国儿童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有效方法,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报告,这是学校德育教育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要经历一个有外向内,有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因此把外部的他律转化为内在的自律是道德教育的关键,以往的学校德育教育中,只注重说教,让学生学习一些条例和规则,注重了他律而忽视了自律。今后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应是了解每个学生的
心理,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这要引起学校领导和每个教师的高度重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德育教育、心理教育都要放在一些具体的活动中去体现,离开了具体的活动空谈德育、心理的教育。
班主任对行为偏差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大致办法有以下三点:
1、重视和开展品德心理形成过程中的团队认知辅导。
2、开展个别心理指导。
3、运用心理治疗的相关方法进行行为矫正,例如,松驰疗法,激励法,运用同伴集体的影响实施行为矫正等。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该加强学生的自我完善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智力心理的完善教育。
2、情绪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
3、意志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
4、交际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
5、人格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
6、适应环境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
7、自我评价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
8、心理行为的自我完善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外部事物,增强自我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我心理的成熟程度,强化理想教育、价值教育、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将学生的逆反心理转化为创新的动力和追求崇高目标的巨大驱力。
(八)、贯彻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注重奖励与惩罚想结合的教育策略的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表扬和激励学生,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的同时,然而,惩罚这种教育方法,有被误解利弱化的倾向。现在一提批评和惩罚就像是对学生身心的伤害,以至于在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的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了。
必要的适度的惩罚也是爱。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当学生犯错误时,如果不是是给他以惩罚,以后他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无约束感,无所不为,为所欲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九)、夯实做人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争做现代文明人。
教会学生做人,并使之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的。要成才,先要成人,做人做不好,知识再多也不是好人才,而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做人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道德素质,侧重将学生所学的道德准则落实、内化合贯穿到每日生活和学习之中,规范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引导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我们引导学生“做现代人”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竞
争意识、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做文明人”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遵纪守法。校园是成长的净土,是文明的摇篮,因此在我们育才,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个文明人,要文明学习、文明生活、文明交往,要仪表文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
新课程改革必然相应地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初中生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这些初中学校的特殊地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目标出发,从高处着眼,从低处入手,一切从实际出发,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对青少年德育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