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5 10:2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

第一篇:《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

《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

前面四章谈语言哲学的背景、简要介绍语言哲学一些基本论题,中间九章介绍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20世纪重要语言哲学家。14章简要介绍以往哲学家对专名问题的看法,探讨指陈/意义问题,15章简要介绍语言哲学发展后期几位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探讨字面/隐含问题。16章整体上探讨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概述我(陈嘉映)对语言哲学的见解。

本书偏重19世纪末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哲学家。原因是这一时期语言哲学最有影响,且以后的语言理论均以此形成。本书所作的是了解语言哲学的知识的辅导性材料。(书中作者采取的是复述形式,学多原文出处作者声明不作详细说明,引用需区分作者个人观点还是原著者思想,最好是查阅到原文献进行阅读。)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语言哲学题解

语言是所有人都有,且只有人类才有。太初有言(逻各斯)。

语言和心灵、精神密切相关。洪堡“语言是世界观”“语言是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就是其语言”。培根“人们以心智指挥语言,但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语言控制着人们的心智。”先秦诸子,“白马非马”之辩,墨学逻辑对语言本性思考。孔子的名和言,言辞达意。后世儒学语言通道的途径。老庄对名实在、有言无言的思考。

语言是一种心灵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系统(施指系统)是纯形式,无实质用途,这个施指系统的力量乃至存在都依赖其本身的系统。语言的系统性来自其分节的清晰性。语词的“功能”在句子关系中。

“语言哲学”广泛上用法指20世纪以语言为主要课题的哲学研究,狭窄指分析哲学传统中语言哲学。20世纪西方哲学传统分类:

1、分析哲学,主要代表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奥斯汀等人。

2、现象学-解释学,代表人物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梅格-庞蒂、德里达。

3、实用主义,皮尔士、威廉·詹姆士、约翰·杜威。一般认为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接近。皮尔士被视为分析哲学-现代语言哲学开创人之一。本书只说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解释学两个传统,外延上“语言哲学”特指分析哲学传统的语言哲学。

内涵上“语言哲学”。塞尔区分philosophy of language 和linguistic philosophy,前者研究语言的普遍性质,如指陈、意义、真假,关心普遍哲学问题,后者研究特定语言中特定语词的用法。万德勒区分philosophy of linguistics、linguistic philosophy和philosophy of language。philosophy of linguistics语言学哲学学科对意义、同义词、句法等语言学共相进行哲学思考,对语言学理论的逻辑地位和验证方式研究。这一学科与物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并列。linguistic philosophy包括基于自然语言或人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的任一种概念研究。如亚氏关于存在的思考、罗素的特称描述语理论。philosophy of language是对语言哲学原初领域剩余部分的研究,包括语言的本质,语言与现实关系和少有哲学性质论著。如沃尔夫《语言、思想和现实》、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陈认为对哲学理解为对重要概念的考察。概念分属不同领域,有语言哲学、历史哲学等,其中语言与概念关系最为密切,经常不能区分概念和语词,于是一切概念考察就是语词考察,语言哲学等于是哲学本身。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是第一个“语言哲学家”。“一切哲学都是‘对语言的批判’”。陈的结论是,语词是概念的最高形态,但概念考察不限于考察其最高形态,因此,不宜把哲学等同语言哲学,而应把语言哲学视作与科学哲学并列的一个格外重要的哲学分支。

第二节古希腊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p5-9)

赫拉克利特。从各个角度阐述logos,logos大致有言谈、思考、所思、所谈、所写,公理,理性,论证、尺度诸义。一般音译为“逻各斯”。赫拉克利特提出,“逻各斯是公共的”,是“必须遵从的共有的东西。”他把逻各斯比作清醒人的理智、法律。

高尔吉亚主张存在无法被认知,更无法被言说。语言与物体不同,我们用感知语言的途径不同于感知物体的途径。语言和感觉异质,语言和存在更相异,用语言传达存在自然不能成功,而且即便可用感觉传达,但各个人感觉均不同。可视作私有语言讨论先声,高尔吉亚还提出语言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

柏拉图《克拉底鲁篇》。对话中,赫摩根尼主张语词约定俗成,同样东西不用民族有不同名称。克拉底鲁则认为语词用法根据自然,有对错之分。苏格拉底借赫摩根尼为托,他持自然说反对约定说。原因

1、我们不能把“人”叫作“马”,也不能把“马”叫作“人”。

2、命题由语词构成,命题有对错语词亦有对错。苏格拉底进一步用工具来说明语词,语词的选择如工具制造者选择何种材料创制工具,“质料可以不同,形式却是一样。”苏格拉底隐示,他说的是理想的词语,正确的词语显示出被命名事物的不变本质。苏格拉底引入模仿说,认为语词用字母组合来模仿事物的本质,每个字母本身就有某种特征,如o模仿圆。对话的后半部分,苏格拉底用语词比作肖像,表示一幅肖像可能不够真实,但不完全走样。克拉底鲁反驳,肖像可能不大像原型,但是仍然可辨认的肖像,但一个语词减去一个字母,可能就另一个词或不是词了。(这里苏格拉底的词语图像说与后世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接近)不真实的话语是错误还是没有意义?成为语言哲学的争论点之一,苏格拉底没有给出答案。对话的进展,苏氏转而列举有利于约定说的事例,逐步调整语词模仿本质主张,结论是:如果语词能够完全模仿事物的本性,我们就得到完善的语言,然而实际语言却总是由约定来加以补充。

错误还是无意义,在希腊时期表述是:真的就是存在的,那么,错误的就是不存在吗?《泰阿泰德篇》从认识论角度探讨这问题。柏拉图对事物的认识是逻各斯为首要,对事物的直接认识凭知觉,通过逻各斯成为思想,就此而言,思维和语言是同一。但悖论是思维怎么会与逻各斯出错了?苏格拉底告诉泰阿泰德,构成人和万物最基本元素无理可解,不能述说这些元素,因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方式述说都会增加了一些什么,破坏元素的简单性,所以我们只能以无规定性直接为它们命名,而别无其他。而元素组成的东西是复杂的,可以述说,由名称的组合来表达。

亚里士多德是系统探讨语言的第一人。《解释篇》亚氏定义了名词、动词,然后解释否定、肯定、命题等含义。接着表明对语言的看法:口语是内心经验的符号,文字是口语的符号。语词由约定产生,名词与时间无关的意义,动词具有意义且与时间有关。(西方语言,动词带有时态,译为时间词)名词与动词结合形成句子。各民族的口语与文字不同,但人类的内心经验相同,所以这种内心经验表现的对象也是相同。词汇本身无对错,词汇组成的句子有对错。句子或心中的思想,在祈祷时无所谓对错,但对存在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时,就有对错之分,这就是命题。亚氏在《解释篇》中研究的是命题,属于修辞学和诗学的研究。命题有:肯定/否定,简单/复合,单称/全称,可能性命题/必然性命题。《范畴篇》对语词分类,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处所、时间、姿态、动作、承受等。《形而上学》对基本哲学概念分析,《诗学》、《修辞学》对“非命题形式的”语言的讲解,其中一则,赫拉克利特的信徒克拉底鲁坚持万物不断流动,因此无法给事物命名,乃至他不肯开口说话,只用手指来指出。

第三节罗马、中世纪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p10-)

中世纪重视语言与当时热衷《圣经》诠释有关,《旧约》里有一个关于语言著名故事巴别塔。

中世纪初奥古斯丁。他把《约翰福音》开篇一句理解为“太初有言”,提出言语创生万有的认识。奥古斯丁区别声音与意义,声音因人而异随时而异,意义却是同一。“幸福”有不同语言表达,但幸福本身是各种语言共同追求的。奥氏认为意义同一性可用记忆来解释。奥氏有时把意义称为内在的语词,内在语词无须声音存在,外在的语词依赖内在语词预先存在而存在。在内在语词到外在语词的表达,发生了变化,思维最终在表达中成为清楚的东西。在上帝那里,内外语词无先后之分。后来,托马斯·阿奎那继承这一点,将内在语词规定为上帝的语词,外在语词是一种受创物。人们最初是通过人们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和声调口气来展示心灵种种感受,从而学会这些语词。

中世纪学者对语法学研究。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名词分为两类:专名(苏格拉底)和通名(人)。唯实论者认为专名与通名均指称实在对象,唯名论者阿伯拉尔认为个别高于一般,专名“苏格拉底”所指是唯一,通名“人”却没有明确对象。“人”的意义在于代表一个类的记号,而不在于有所指。另一个唯名论者奥康姆也类似观点,他区分实体语词(桌子)和形式语词(“有些”、“如果„那么„”等逻辑常项)。20世纪语言哲学大部分持唯名论。

中世纪的语言哲学问题。句子在先还是词在先?多数认为词在先,因句子由词构成。

第四节近代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

近代哲学中,对分析哲学传统的语言哲学家影响较大的是洛克、莱布尼茨、贝克莱、休谟、康德、密尔等人。洛克。认为词指示的是观念,不是事物。通名指示类的观念,类的观念由类的属性合成。马的四足、有毛、食草等多种属性合起来就是“马”的意义,也是识别马的标准。

莱布尼茨。反对洛克,认为语词不是观念,因每个人观念不尽相同。倾向把语词作为语言共同体共享的符号。强调自然语言依赖知觉,但知觉有模糊、歧义缺陷,自然语言不是最佳描述客观物的工具,人们发明的语词渗入人们自己的偏好,为此需建立符号体系。

贝克莱。另一角度反对洛克,认为名称不直接指称任何对应于实体的观念,而是指称对应于现象的特殊观念。最终否定了“物质实体”的概念。

密尔。名称对应于对象。通名既有意义又有指陈,也可说既有内涵又有外延。内涵代表对象根本属性,外延是名称所使用对象的结合。内涵决定外延,eg“人”的内涵是两足无羽的理性动物,凡符合这一定义的所有对象是人。内涵视作通名所指的类对象,识别类的标准,且说出对象的属性。专名没有意义的标记,只有外延无内涵。密尔把“如果”、“和”之类的词称作“语法词”甚至“句子的句法成分”。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区分。

第五节 语言转向

阿佩尔说法。西方哲学发展:古代本体论确定“什么东西存在”,近代认识论确定哪些东西能够被认识,进步是不再独断什么东西存在,而是通过人类怎样认识世界来确定什么东西存在。20世纪语言论阶段,则是何种“意义”上能够认识存在,“意义”的首要载体就是语言。哲学归根到底是对语言的思考。

20世纪语言转向的具体缘由,说法不一。常提到的有几条:

1、新逻辑的发现。

2、对古典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厌倦。罗素等人认为对命题意义的研究将代替对认识能力的研究,哲学不纠缠不清楚问题,凡是可以表达的就可以表达清楚,不能回答的问题不是哲学问题。

1、2两点是新逻辑拥护者,用新的逻辑手段进行语言分析。

3、反对哲学中的心理主义。弗雷格、胡塞尔反对心理主义,心理活动解释难免会主观,语言-命题的意义可

进行客观研究。

4、语言科学的建立和进步。

阿尔斯顿《语言哲学》提到:“传统上人们觉得,概念分析的工作无论怎么重要,毕竟是一项初步的工作,哲学家的终极任务是获取对世界的基本结构的充分理解、获取关于人类活动和社会组织的一套充分的标准。”但在现时代,人们觉得概念分析师和哲学家做,概念总是牵涉到语言。陈认为这是解释“语言转向”的最重要角度。亚氏把哲学定义为求真科学,哲学=科学事业,如今科技迅猛发展,求真由科学完成,思辨的哲学被科学驱逐。现在剩下两方面适合思辨,一是伦理生活、艺术生活等实证方式没有那么强的领域。二是沟通科学理解和自然理解,使技术概念获得非技术性的理解。求真活动和概念思辨分离,概念思辨本就在语言分析层面上进行,因此,当概念思辨明确成为哲学主要工作,语言转向也自然发生。

第六节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般认为,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是:

一、语言和世界的关系;

二、语言或语词的意义问题。Eg一句话是真还是假,我们需察看实际情况(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还需懂得这句话的意思(语句的意义问题)。

意义问题在先。首先懂得这句话,才知道要去察看什么,从而辨别话的真假。

是否为真的问题在先。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就是知道它在何种情况下为真,这样是否为真的问题在先。句子真假问题。1看场合.美国现任总统是尼克松。(1972为T,1992为F)2无关世界。Eg2×2=4.3要看世界世纪发生的事情。老子是孔子的老师。这些问题是逻辑句子与经验句子。逻辑句子,只要前提为真,推理有效,就可达到真结论。经验句子为真在于符合事实。

第二篇:哲学读书笔记

文艺与群众

文艺从群众中来,必须到群众中去。通俗地说,文化艺术由普通人创造,亦必须回到普通人中去充当积极的角色。这是一个我过去二十年不曾思考过的观点,但它确实是一个真理。

文艺为什么是从群众中来的呢?马克思主义者回答:人类的一切文化,包括艺术与文学,都是群众的劳动所创造的。确实,人类劳动创造了艺术。手本是劳动的器官,恩格斯却证明了手同样是劳动后进化的产物。正是有了劳动,我们的手才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绘画、雕塑、诗歌、散文、戏剧、音乐……这一切的艺术形式无一例外来自群众的辛勤劳动。正是由于劳动,由于日益复杂的新的工作,人的手才达到了这种熟练的程度,以致它仿佛凭着魔力似的产生了毕加索的绘画,罗丹的思考者以及贝多芬的音乐。

鲁迅如是说: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应当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就是“杭育杭育派”。①

先生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向大家解释了文学为什么来源于群众,来源于群众的劳动。

猿猴为了生存学会了使用木器、石器,学会了劳动,然后学会了

直立行走,从而逐步进化为人类。有了劳动才造就了人类,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劳动才造就了人类的思维,才学会思考,学会了发明创造,才有了美的感受。难道这一切都不足以说明文艺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吗?

那艺术与人类的发展之史又是怎样的呢?

人类一开始的原始社会,尽管当时的人类并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创作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甲骨文、希腊神话……

原始社会的后来出现了社会分工,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然而艺术就此与劳动人民脱节了。社会分工出现的利弊,孰大孰小,我难以定论。马克思说:

由于分工,艺术天才完全集中在个别人身上,因而广大群众的艺术天才受到压抑。②

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同时却把一部分劳动者抛回野蛮的劳动,而使另一部分劳动者变为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却注定了劳动者的愚钝痴呆。③

有了社会分工后出现了专门的画家、雕塑家、音乐家、作家,就此,文学音乐画画离开了普通的劳动人民。众多的文艺形式成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东西,即使他们企及了也无法感受到那种的感觉。

文艺需要得到解放,得到解救。文艺本是从群众中来的,必须到群众中去。

现在,艺术不再被专家学者束之高阁,民工作家、平民歌手频频

出现,苏珊大妈、旭日阳刚就是其中代表。如今的文艺已经初步走进群众,尽管也许是快餐艺术,或是民间艺术,但毕竟和群众的距离更近了。

文艺永远属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① 《鲁迅全集》,一九九三年版,第七十五页

② 《马恩列斯论文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零年版,第二十六页 ③ 《一八八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第四十六页

第三篇:物理哲学读书笔记

一般来说,当把某种具有整体对称性的物理定律推广到定域对称时,就必须引入规范场。——P11

从流形来看,场还不能完整地反映空间的拓扑结构,它仅反映了底流形的拓扑情况,而势可以反映流形的纤维丛的拓扑结构。——P11

一般来说,场满足规范不变性,而势不满足规范不变性。——P12

一般而言,场满足定域作用,即场相互作用以光速为限,而势有可能满足非定域作用,即势的作用可能是超光速的,势的作用可能是一种信息作用而不是一种物理作用。——P12(?)

单独的场具有不变的物理意义,而单独的势不具有不变的物理意义。势的客观性是通过其整体性来体现的(表现为只有相对值)。——P13

势确实看上去比场本质,但玻姆的隐函数论还需进一步思考

磁场B相当于曲率,磁矢势A相当于联络。

在参数空间沿封闭曲线绕一周并回到出发点,系统的状态与原来的状态要差一个不可积因子(?)。——P34(曲率不为零时矢量绕一圈回改变)

在AB效应中,螺线管是否通电直接影响了电子所经过的时空(或参数空间)的性质,这就是说量子体系的性质与其环境的时空几何结构有关,即量子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P35

准粒子与真实粒子的区别在于它们存在的“场所”,真实粒子可以存在于真空中,而准粒子只能存在于一个由真实粒子构成的宏观体系内部。——P37

物理学或宇宙学的定义:时间是描述物质运动持续性的一个物理概念,空间是描述物质运动广延性的一个物理概念。宇宙或物理宇宙是标志物质运动持续性与广延性整体存在的一个物理概念,是物质的整体,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可以为数学把握。

哲学定义:时间是描述物质运动持续性的一个哲学范畴,空间是描述物质运动广延性的一个哲学范畴,宇宙是标志物质运动世界整体存在的一个哲学范畴。——P60 算符不满足交换律,因而体现出因果律。——P142(这话什么意思?)

波函数的符号是有意义的,可以借助中子的转动而实现。(AS效应)——P144 研究表明,对于两个相同的自由粒子,均处于动量本征态,在空间波函数对称、无对称、反对称三种情况下,两个全同粒子的相对位置分布是很不同的。——P144见曾谨言卷1P284-286

对于开放系统的量子力学具有3个新特点:

(1)量子态可能是混态

(2)量子系统的演化可能是非幺正、不可逆的(3)量子测量造成的投影分解可能是非正交的分解POVM(positive operator

valued measurement)——P157

“观察渗透理论”

(1)观察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和心理过程相统一的过程

(2)观察这对感觉材料的反应,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用一种概念模式去套感觉材

料,因而不同的观察者对同一现象的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P170

自然科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它的客观性通常是通过如下原则来保证的:

(1)在逻辑上,科学理论满足逻辑自洽性,或无逻辑矛盾;

(2)在观测或测量上,科学理论满足实证原则,在科学事实的观察中,对观察事实

有严格的要求,要求观察事实能够被其他观察者所重复,凡不能被重复的观察就不能作为科学的观察事实。

(3)就理论本身来说,科学理论不仅要理解已知的科学事实,而且要能够预见新的未被观测到的事实。

(4)除此之外,科学理论还有更严格的要求:如逻辑的简单性,科学理论的证伪性

等——P178

主体间性(团体内部的约定,本人注)既成为客观性的一个必要前提,又成为客观性的必然基础。其理由如下:

数学推理或逻辑推理就是一种主体间性。数学推理是在公理和逻辑规则下进行的推理。公理是数学推理的前提之一,公理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就是主体间性达到的程度,或主体间化的程度。

科学测量要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科学测量需要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训练,即是说,没有经过科学学习的主体所进行的测量是不能算作科学测量,其结果也要受到科学家的怀疑。(这一条感觉好不公平啊,不过事实好像还真是这样。。)

科学测量中,还包含着语义的主体间化,这是一种澄清词义、明确概念的主体的构建活动。我们必须用词语来表达各种客观对象。这时科学观察者所具有的共同知识(如科学知识)是科学测量的条件或前提。——P179P180

中国科技大学张永德教授认为,子系统之间有量子纠缠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子系统A和B的状态均处于依赖于对方而各自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这样一来,对一个进行测量必须使另一个产生关联的坍缩。纠缠态的关联是一种纯量子的非定域关联,是一种超空间的关联。(量子纠缠的定义不一定就如此,还得进一步调研)——P192

对量子纠缠程度的度量就是纠缠度。它是描述微观事物相关程度的一种度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什么意思),它由微观事物的整体关联性质决定,而不受局域的幺正变换、LOCC操作等的影响。

研究表明,由两个子系统构成的符合系统的纯态,符合系统的纠缠度等于任意子系统的约化密度矩阵的冯诺依曼熵。——P19

3量子纠缠的意义

量子纠缠并不是一个完全依赖于表达方式的纯形式的东西,它是两体及多体量子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一种物理的存在。

(1)量子信息的传递速度是非定域的、超光速的。量子隐形传态没有带来超光速通

信。没有经典信道,隐形传态根本不传送任何信息。即使没有对量子系统进行测量,量子系统中仍然包括信息,只是这些信息是隐藏着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本体论量子信息。当测量系统被测量之后,就产生了一系列数据,这是一种确定的信息,我们称之为认识论量子信息,实际上,这是经典信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本体论量子信息传递速度超过光速,而任何认识论量子信息即经典信息则不超过光速。(本人加:量子系统和经典系统有个本质的区别,即由不确定到确定的转变并不是我们对它认识程度不够,而是量子效应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本想法具体可以参见贾抑扬师兄在人人上回复的文章。所以,这里“本体论”“认识论”等名词的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虑)

(2)量子纠缠意味着内部时空具有不同于外部时空的性质。我们把不是普通三维空

间的坐标或变量,叫做粒子的内禀变量或内部变量。所谓内禀或者内部,是指微观粒子本身具有且与普通三维空间运动没什么关系。粒子的自旋,光子的偏振等。内部时空决定了量子纠缠。能发生量子信息的隐形传递,是由希尔伯特空间的性质决定的。

(3)经典物理能隐形传递吗?可能不行。经典物体也无法与量子态产生量子纠缠。

(4)大体而言,量子纠缠隐含了微观世界客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整体性,但是,并不

能说纠缠就一定意味着世界是不可分离的,相关的微观事物之间必然形成关联。也不能说纠缠是先于个体的。我们认为,纠缠是关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纠缠理论并没有证明,事物之间都一定是纠缠的且要承认个体性为前提。

(5)尽管任何测量都会破坏系统原有的纠缠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获得完整的事

物的信息(本人认为这些来源我们的知识体系)

只有某些基本量是不可能观察到的量(称为“不可观测量”),对称性原理才能成立,否则对称性就会发生破缺,不可观测量转化为可观测量。——P261

杨振宁认为:“今天大家叫规范场,这个名称有错误,应该叫相位因子场。”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只是把局域规范不变性看成是电磁理论的独有特征,只认为它在检验计算过程等方面有用,但却并无基本意义。——P267

这就是局域规范场,这个场可以做两种变换,因而相应的就有两种规范不变性。——P267

当一组满足整体对称性的物理定律要使它们满足定域对称性时,就必须引进新的力场,这种新的力场就是规范场。——P268

任何一个局域对称性都可以确定一个规范物理理论,其原因有三条:第一,由诺特定理可知,每一个守恒定律都存在一个与它相对应的特有的对称性,反之亦然;第二,任何一个特有的局域对称性,都要求一个特定的规范场相对应,反之亦然;第三,任何规范场都对应于决定那个守恒量的相互作用,反之亦然。

它告诉我们:对于每一个守恒定律,一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规范理论存在(给定的守恒量,就是该规范场的源)。

其唯一的条件是该守恒量应与一个连续对称性相关。这样得到的理论,只有一个自由参数,即相互作用的强度。——P269

总之,在每个对应情况下,对称性的数学结构决定了规范场的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形式。——P270

抓住不变量与变换式之间的内在矛盾,并通过不断扩大变换不变性来解决两者的矛盾。

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最好的定律,实际上是两者的结合,换言之,我们用最小作用量原理加上局域性。今天,我们相信物理定律必须是局域的,也必须服从最小作用量原理。——费曼

第四篇:《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王 龙 一般而论,我们在实物中感到兴趣而要求艺术家摘录和表现的,无非是实物内部外部的逻辑,换句话说,是事物的结构,组织与配合。艺术家改变各个部分的关系,一定是像同一方向改变,而且是有意改变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的某一个“主要特征”,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象所抱的主要观念,显得特别清楚。……这特征便是哲学家所说的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说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本质。

艺术家必须是生性孤独、好沉思、爱正义的人,是个慷慨豪放、容易激动的人,流落在萎靡与腐化的群众之间,周围尽是欺诈与压迫,专制与不义,自由与乡土都受到摧残,连自己的生命也受到威胁,觉得活着不过是苟延残喘,既不甘屈服,只有整个儿逃避在艺术中间。

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日常的精神活动从此变为纯粹的推理。所谓精神状态是指一个人的观念的种类、数量、性质。……但人身上还有比观念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结构,也就是他的性格,换句话说是他天生的本能,基本的嗜好,感觉的幅度,精力的强弱,总之是他内部动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章,丹纳谈到了很

多当时意大利仇杀、下毒、暗杀的资料,这对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的背景很有帮助。(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理论家中最深刻的一个是马基雅维里,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还是正派的爱国的人,有很高的天才,写了一部书叫做《论霸主》,说明奸诈和凶恶是正当的,至少是许可的。说得更正确些,他既没有许可,也没有辩护,他无所谓义愤,把良心问题搁在一边:他只用学者和洞达人情世故的专家身份来分析,解释;他提供材料,加上按语;古代生活的所有这些特点,都出于一个原因:就是非常平衡而简单的心灵。没有一组才能与倾向是损害了另一些才能与倾向而发展的,心灵没有居于主要地位,不曾因为发挥了任何特殊的作用而变质。……少受过度文明的奴役,因此他更接近于本色的人。

所有这些对立地情形,归结起来只是一种全新地不假思索地文化和一种煞费经营而混乱的文化的对立。希腊人方法少,工具少,制造工业的器械少,社会的机构少,学来的字眼少,输入的观念少。遗产和行李比较单薄,更易掌握;发育是一条直线的,一个系统的,精神上没有骚乱,没有不调和的成份,因此机能的活动更自由,人生观更健全,心灵与理智受到的折磨、疲劳,改头换面的变化,都比较少:这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特点,也就反映在他们的艺术中间。

第五篇:投资哲学——读书笔记

哲学投资

本周,阅读了一篇有关哲学投资的文章。对于哲学投资终于有了一个更为深切的认识。这篇文章虽然简短,而且只有15个要点来组成,但是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哲学投资这一充满哲理的经济问题。

很多人对企业估值态度是: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假如能精确地估值,赚钱就不费吹灰之力了,可能资本市场也不存在了。事实上正是如此。就像现在的股票或者资金市场,在股票与基金选择方面,不能一味的依照投资家以及那些所谓的投资排行榜来考虑。那些投资家的估计,只是根据以往的走向与业绩来判断,并不代表着该基金以后的发展一定会好,所以在投资方面,没有谁能真正地估计出最赚钱的投资法门,那些投资家的经验只能让你作为参考,并不能完全听信的。要是真有这么准,这世界上就会多了很多百万富翁的。大师们是靠投资哲学与与策略取胜的彼得·林奇说过,福布斯榜上400个富豪没有一个是靠预测起家的,巴菲特也说,自己不是宏观分析师也不是市场分析专家。所以简而言之,未来市场会怎么样,短期而言,没有人会知道。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很多结论,在目标制定方面,我们应该多制定短期目标,而长期目标不要那么多,在不断的完成短期目标的时候,以试着去完成长期目标,循序渐进,由量变构成质变。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知道,没有任何人可以不经过艰辛的努力而获得成功。如果你相信你找到了一个适合你发展的领域,并一开始就注定你会成功,这很好,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只有努力了才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这其实也是一种对未来个人资本的投资了。只有现在经过艰辛的努力,以后才能不用生活得很辛苦。

在投资方面,书中还提到,正确的投资方法是将大笔的钱投入到有所了解的企业以及完全信任的管理人员中,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将资金分散在大量他一无所知或毫无信心的企业中就可以限制风险,完全是错误的。一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是有限的,在特定的时间里,很少有超过2到3个的企业,是绝对值得信任的。我们真正能够把握的,理解的企业是很少的。投资,其实不仅仅是一种经济领域的活动,它涵盖了商业领域的全部方向。既需要诸如财务数据等方面的定量分析,还要对社会各方面有宏观及微观的分析,了解市场走向的规律,以及政府的调控手段才行,这样才能将投资的风险将低。而且,在关键时刻,一定不能手软,一旦发现漏洞,马上去填补,一定要抓住少有的机会,扶摇直上。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投资也是一种哲学,而如何用哲学的头脑来投资,正是我们应该长久面对的问题。

下载《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通论》第一编读书笔记书名:教育哲学通论作者:黄济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总体来说,黄济教授的《教育哲学通论》可以说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全书总共有三编......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由于对西方艺术了解不多,很多细节具体事实并不能很好记住,所以有关例证的那三编印象不深,倒是第一编和第五编的理论令我印象深刻些。首先是第一编,主要论......

    《高等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高等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1. 【耶鲁精神】 “第一次正式提出高等教育哲学的是《耶鲁学院1828年报告》,教授们认为‘训练’和‘装备’心灵这两条重要原则中,前者更为重要,即有......

    幸福哲学读书笔记

    《幸福哲学》读书笔记最近学习《幸福哲学》一课,有些好的思考点和笔记想把它整理下来: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在其中想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

    陈水映述职报告

    陈水映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荣幸在这里述职。这是我热切期盼的时机,相信也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件大事。 自从任教以来,得到了在座各位领导和同事的诸多......

    材料作文 陈嘉映 “我梦想的国土”写作指导[共五篇]

    材料作文“我梦想的国土”写作指导 江苏省东台中学徐长进 【原题目回放】 哲学家陈嘉映说“我梦想的国土是一条跑道,所有人都是向一个目标狂奔,差别只在名次有先有后。我梦想......

    陈嘉宜小动物回家

    《小动物回家》 活动目标: 学习10以内的数字的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1、自制房子10座。 2、10个不同的小动物 3、表示前、后的两个指示牌 4、桌子 5、《我的数学》 活动过程: 1......

    语言哲学课学习心得

    第一学期笔者选修了 赵教授的语言哲学课,这门课程在笔者看来对语言学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恰好这学期有幸选修赵教授所讲的这门课。虽然只上了一学期语言哲学课,但笔者觉得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