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5篇可选)

时间:2019-05-15 14:3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言哲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言哲学》。

第一篇:语言哲学

Philosophy of Language, Spring 2011, Cheng Lian

Description:

This introductory course will have two parts in content: philosophy of language in proper and its relevance to other areas of philosophical inquiry.The central challenge that will occupy us in this course is to give a philosophical account of how language works.We will deal with such topics as proper names, definite descriptions, natural kind terms, propositional attitudes, speech acts, implicatures, metaphors, and various issues concerning meaning.Requirements:

(1)You must finish the weekly reading assignments prior to each of our class meeting.(2)There are homework assignments on a bi-weekly basis.(3)Each student is required to do a no-less-than 15 minute class presentation.(4)Midterm exam consists of a short paper(1000 words, double spaced)due on the day of our

week 10 meeting.Final exam will be in classroom.Grading Policy:

Your grade for this course will depend on your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class presentation(10%), homework(20%), midterm paper(30%), and final exam(40%).Texts:

(1)William Lycan,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2nd Edition), Routledge,2000

(2)Michael Morr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3)Copies of original works listed below in the schedule to be distributed.Schedule(subject to adjustment):

Week 1 Introduction

Lycan 1;some preliminaries(metalanguage and object language, use and mention, types and tokens)

Locke’s conception of language: Morris 1

Week 2 Definite descriptions

Lycan 2, Russell, “On Denoting”

Week 3 Proper names I: The Description Theory

Lycan 3, Searle, “Proper Names”

Week 4 Proper names II

Lycan 4;Kripke, “Name and Necessity”

Week 5 Natural Kind terms

Morris 5

Week 6 de re and de dicto modality

Morris 6

Week 7 Propositional Attitudes

Morris 7

Week 8Theories of meaning I

Lycan 5, 6

Week 9 Theories of meaning II

Lycan 7,8

Week 10 Theories of meaning III

Lycan 9;Davidson, “Truth and Meaning”

Week 11 Theories of meaning IV

Lycan 10

Week 12 Speech acts

Lycan 11, 12;Morris 12

Week 13 Implicatures

Lycan 13

Week 14 Metaphors

Lycan 14;Davidson, “What Metaphors Mean”

Week 15 Private Language

Kripke, “On Rules and Private Language”;Morris 14

Week 16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Morris 10, 11

Week 17 Two-dimensional semantics(if possible)Chalmers

Week 18 Mind, Language, and World

Miller 9

第二篇:语言哲学课学习心得

第一学期笔者选修了 赵教授的语言哲学课,这门课程在笔者看来对语言学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恰好这学期有幸选修赵教授所讲的这门课。虽然只上了一学期语言哲学课,但笔者觉得从中受益匪浅,无论是此课本身还是赵教授其人都给笔者很大的心智启迪。笔者想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感悟:

1.赵教授在第一次课上从语言的奥秘及语言学与哲学的关系开篇。语言学与哲学是密不可分的,当思考语言的起源与作用时,不可避免地涉及人类自身乃至宇宙的起源等哲学问题。只有了解了相关的哲学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比较透彻地理解语言学的各种理论,赵教授也明确给我们点出语言学的研究归根结蒂还要回归哲学,这也是学科本质及属性使然。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向来是人类思想的枢纽,这既是哲学的也是语言的,同时也是语言学的。以上所讲是笔者明确领会学习语言哲学这门课之必要。

2.从第一次课上赵教授就给我们列出了A=A A=-A的式子,而且该问题一直贯穿了我们这门课的始终。比如,以爸爸永远是爸爸这句话为例,我的爸爸对于我来讲是爸爸,但对于我的爷爷来说他就是儿子。这使我们知道对于世间万物我们都需要辩证的看待,尽可能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这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态度,而且对与作研究也很重要。貌似简单的式子却涵盖了人类与世界关系的巨大奥秘。赵教授也明确告诉我们对此问题把握好的话,许多语言的相关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从笔者最初对此问题的轻视(这也是笔者学识浅薄之处),到对此问题的重视与认真思考这个过程不由使笔者想到赵教授课上给我们讲授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以上的智慧之语也冼练了笔者的头脑。

3.赵教授的正式第一讲首先引入了Sophia,希腊语即智慧,而哲学就是智慧之学。赵教授讲到语言的哲学研究是从essence开始的,可以来探讨一下essence的构词:esse是be的意思,essence就是being, 意为本质、存在。西方的哲学家认为:语言表征了存在,或着说语言就是存在的家园。在东方的中国,老子的道体论就是语言的本体论。在老子看来,道为世界之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老子曾把道比作一种器官,他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德经》第六章); 而在《圣经》中 道英文为就是Word,本义是男性生殖器,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创造世界万物的力量。《约翰福音》在开头讲到的: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万物是藉着他造的(‘他’指前文的‘道’),这与《道德经》中的道是世界的本源的理念不谋而合;而道在希腊语圣经中,就是Logos。万物又可以统归为一物,即 逻各斯(Logos)。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虽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未使用逻格斯这个概念,但是古希腊哲学中潜藏的认为宇宙万物混乱的外表下有一个理性的秩序、有个必然的规则和本质的观念却和逻格斯概念是潜在相通的。古希腊的逻各斯本义表舌头,指代语言,逻辑,所包含的意思也与道不谋而合。对于这方面的学习也让笔者更加沉迷于语言隐藏的的巨大奥秘,也初步体会了探索语言智慧的无穷乐趣。笔者也不禁沉思:很久以前的东西方,为什么在思考以上问题的时候能有相通之处呢?

4.在聆听了赵教授Lecture 2的人择原理的讲解后,感悟也颇多。首先关于人择原理的概念笔者结合赵教授的讲解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因为内容较多这里不多做赘述,就简略概括来说,人择原理可以释义作: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这个样子,乃是因为我们的存在。这进而又联系到表征存在的人类语言。笔者结合赵教授的讲解也进行了思考:人类语言到底是先验的还是经验性的?是结构的还是功能的?是层级投射的还是的线形序列的?是递归的,还是封闭的?从《易经 系辞上》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和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人与义。(说卦)等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二元互斥的世界,用式子表示为:Either A or B。开始笔者感觉不少事物符合Both A and B。比如赵教授给我们提到的西红柿、两性人和驴子的例子。西红柿(笔者原来一直以为西红柿只是蔬菜不是水果,这也不由得使笔者考虑以前认为想当然的事物不一定就是那样)是蔬菜和水果,这难道不是符合A和B吗?还有两性人难道不是既是男人又是女人吗?还有驴子,因为是马和骡子的结晶,又该怎么解释呢?听完赵教授的讲解后,对以上问题便觉得豁然开朗了。Both A and B不是本体论的问题,只不过是人或物所具有的一个特征,或者说一种功能。西红柿还是西红柿,既是蔬菜又是水果并没有否定其中任何一种所指。事物还是要是其所是,分其所分。

5.关于赵教授学术论文的阅读感悟。笔者除了课上及每周四学坛受益于赵教授之外,也经常阅读赵教授的著作及论文等。除了阅读赵教授向我们推荐的《道德经》等书,笔者也认真阅读了赵教授的不少论文及网上学坛思辨之语,如:构式语法的理论取向与局限。通过对学坛的关注也让笔者明白许多以前模棱两可的东西。譬如对于词位这个概念的理解,赵教授就给的非常明白、易懂:词位即义项(acceptance)一个词可以包括多个词位,一个词位可以有多个形式。吃饭中的吃是一个词位,吃软不吃硬中的吃是另一个词位,吃了、吃过可以看作吃的屈折变化,为吃的不同形式。以前笔者觉得很容易搞混的词位、词等的概念经过赵教授的点拨发现竟然不再混淆了。

除了对赵教授的语言哲学课感兴趣之外,笔者也阅读了赵教授的翻译类型问题的的归结、语义合成原则的有效性论Taylor证伪的证伪、评构式语法的理论取向与局限等文章。赵教授的文章不仅帮助了笔者来了解当今学术的最新问题,而且赵教授思辨力极强的语言成为笔者乃至我们所有学生做学术研究的的非常好的榜样。

6.赵教授本人不仅博学睿智、才思敏捷,而且工作严谨而负责。一学期的语言哲学课使笔者深刻领会到赵教授渊博的知识和极高的文化涵养,而且赵教授非常善于思辨,这方面也使笔者受益匪浅对于问题要辩证的看待,不是急于寻求答案,而是知其所以然。还有每周四晚上的赵教授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创办的川外学坛,它不仅使笔者而且使我们大家从中大获收益,笔者除遇特殊事情一般均无一遗漏的去聆听。笔者觉得从赵教授身上学到的不仅有直接的知识,还有做研究的方法,要批判性的看问题这对于我们这些研究生是至关重要的, 之前笔者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都是一味的苟同:无论是对书还是对人,经常觉得书中或人说的很有道理,而自己则思考的少。听了赵教授的讲课后才明白自己要多思考、要有自己的观点、要善于批判;还有做人方面,赵教授对笔者的影响也很大。赵教授不仅学识渊博、勤于思考、成果丰硕,而且在学术上的严谨也对笔者产生很大影响,他对于所有的学生都非常耐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业余时间创办学坛,提供给学生们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交流、提高的平台。大学的教授能对学生这样无私付出在当今社会真的是很难能可贵。笔者也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学习、提高。

参考文献:

司马哲编著.道德经(老子原著)[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赵彦春.语言的哲学批判[M].重庆: 重庆出版社,2004.赵彦春.翻译类型问题的归结[J].天津外国语学院院报,2005.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赵彦春.语义合成原则的有效性[J].外国语.,2008.赵彦春.评构式语法的理论取向与局限[J].中国外语.,2008.

第三篇:语言哲学的个人学习心得

语言哲学的个人学习心得

初次听到语言哲学这门学科,对语言哲学零基础的我一头雾水,只知道哲学这门学科,从来不知道研究语言也有哲学。自己曾经猜测过很多次,也许语言哲学也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然后再涉及到语言方面吧?语言哲学的方法论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吧?带着种种猜测和好奇的心情我走近了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堂课---语言哲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第一节课就完全颠覆了我之前所有的想法,这个哲学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无关,而是与老子的《道德经》,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圣经》,《易经》等有关。从此以后,赵教授的这门语言哲学课也使我明白了哲学是研究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而学好语言哲学对语言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下来,以前对哲学并不是很感兴趣的我也渴望多学些关于语言哲学的知识,因为这门涉及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犹如大熔炉般的学科是我真正做学问一个及其重要的开始,正如赵教授常教诲我们的,其实做学问并不难,只要能领会他的语言哲学课中所涉及的全域理论关键词,就能做好学问。一个学期下来,在赵教授的正确而又耐心的指引下,我基本领会了语言哲学课中的精髓,并总结了几条自己语言哲学课的学习心得。

语言的本体论即探索语言的本质是什么,由于语言学与哲学密不可分,所以探索语言的本质或者起源就自然而然上

升到探索宇宙万物的起源,我还记得赵教授以“妈妈的妈妈的妈妈……”这种疑问来引导我们探索语言乃至宇宙万物的起源问题。他指出,我们应该相信有一个可能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在我们心中需要存在的一个“上帝”,应该相信“神”,但他说的并不是那种一般意义的鬼神,不然类似“妈妈的妈妈的妈妈……”这种语言现象就不能解释,我们应该相信肯定有一个最初的“妈妈”才会有以后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探索语言的本质就是探索“是其所是”的哲学观点,做学问和写文章也是一样,必须遵循“是其所是”。即A=A,也就同一律,也就是说并非有两个相同的A,而是唯有一个与自己等同的A。他还举了一个幽默的例子,“爸爸永远是爸爸”,对于“我”来说,我爸爸就是爸爸,但是对于我的爷爷来说,我的爸爸就是儿子。赵教授还从“道”,“logos”,“word”出发,引导我们探索了语言与现实,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大于现实,因为语言可以描述抽象的世界,语言可以描述世界上并不存在的事物,比如“龙”。“道”或者“Logos”即我们所说的本质,原理或者规律,“道为无,为一,为本,为体”。在语言哲学本体论几节课的学习中,赵教授还引导我们探讨了人类语言极其重要的一个特征,即人择原理。人类语言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在结构和外在感知。五大器官是人类接触世界的窗口,属于外在感知,是多元的,线性的,闭合的。而内在结构即逻辑,即我

们的思维规律,是二元的,层级的,递归的。从而,这也就引发了我们思考目前两个语言学派,形式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探索语言本质的问题上所产生的分歧,形式语言学的理论依据是人择原理的内在结构端,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依据是外在感知端。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人与世界本质的学说。而认识论的核心,正如赵教授给我们简而概之的,就是“我们知道什么”。初次接触“充分必要条件”即“当且仅当”是在高中数学课中,那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原理竟然是语言哲学课上认识论里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赵教授教导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一点,做学问一点都不难。这不仅对于一个事实或者断言如何在经验世界中证实,解释和确定有着深刻的意义,而且对于做学问是否严谨是一个很有效的检验方法。认识论关注人类认识的本质,来源,前提,基础,结构,过程,规律,以及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赵教授以“认识”对应希腊语的“episteme”开篇,给我们分析了“episteme”的来源,即“立于之前”,相当于汉语的“知识”,从而引发了我们对什么是知识的思考。慢慢地,我们就明白了只有满足了充分必要条件,知识才能成为知识,因为知识涉及三个要素:真实,相信和明证,它们三个是知识的必要条件。不管讲授哪方面的内容,赵教授都能讲的通俗易懂,对复杂的问题简而概之,使我们一目了然,而且他一

直是倡导我们轻轻松松做学问,要寻求正确而有效的方法,要学会使用“奥卡姆剃刀”。

研究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语言哲学课,它使我理解了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目的论,方法论等和语言学研究紧密相关的哲学知识。研究生学习见识到的第一位学者,就是赵教授。说起赵教授,最令人感到佩服的就是他幽默但又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不仅是博学,而且严谨。他给我们充分自由的氛围让我们去轻轻松松的做学问。但是严谨,善于思辨,批判精神也是他教我们怎样做学问时所倡导的,他经常教导我们:“能经得起学术批判的学术才能真正站得住脚。”他不断鼓励我们大胆发言,不要怕犯错误,要善于思辨,要善于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和学术素养。从他身上,我们不仅看到的是做学问所需要的严谨,耐心,思辨,批判,更重要的是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人对高雅的生活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的追求。他经常说:“学问是值得我们一辈子追求的东西。”从他那里,我们也逐渐感受到了学术的魅力以及做学问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他的教学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博客,讨论,学坛,让我们从不同的渠道学习,以不同的视角做学问。川外学坛就是他创办的,为我们提供的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这个学期,川外学坛专门为我们研一新生“开小灶”,作为语言哲学课的补充,使我们知道了语言哲学课上所涉及不到的更多语言哲学的知识。从柏拉图的理念到亚里士多德的第

一实体,第二实体,第三实体,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到罗素的摹状词,从洛克的经验论到休谟的不可知论……西方哲学家的观点也都有所了解。当且仅当,同一律,排中律,“奥拉姆剃刀”,理据……语言学研究的方法也慢慢游所掌握,这就是赵教授所教授给我们的做学问所需的“秘笈”,也是学坛这个交流平台带给我们的知识。

一学期的语言哲学课结束了,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语言学研究生所必备的知识,更是赵教授所传授的做学问的方法。通过一年的学习,虽然不能说自己有了多高的哲学素养,有了多么严谨的治学态度,但是我相信,自己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学术的大门,我也相信,在赵教授的带领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我的学术之路会走的更远。

第四篇:语言哲学的主要特征

第3章语言哲学的主要特征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可以认为分析哲学的核心是语言哲学,大致说来,语言哲学主要有三个特征:一个是以句子为出发点,另一个是从句法到本体和认识,还有一个是挑战常识。1以句子为出发点

在我们的思想中,首先形成与事物相关的概念,然后形成与事物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的相关的判断,然后形成与这些判断相关的推论。因此,我们考虑问题的点是概念。但是在语言哲学中,句子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1.1逻辑原子论

逻辑原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事实与句子是对应的,因此事实的结构与句子的结构也是对应的。

罗素认为,最为明子的事情是:世界包含着事实,而且还有与事实有关的信念。事实乃是与我们的想象和思考没有关系的东西,无论我们如何考虑它们,它们是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的信念与事实有关,正由于与事实有关,我们的信念才有真假。他还特别强调,我们所要认识的外在世界并不是完全由许多特殊的事物描述的,我们必须还要考虑他称之为事实的东西,而他称之为事实的东西就是我们“用句子表达的”那种东西,而且它们如同桌椅这样的特殊的事物一样,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他甚至明确地说:“世界是由种种事实组成的。”从罗素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他强调的核心是事实,而事实是由句子表达的。因此他强调的核心是句子。并且他还谈到真假,显然,真假总是与结合在一起的,单个的词是没有真假之说的,因此,他的这些考虑都是从句子出发的。

1.2语境原则

在语言哲学中,语境原则(context principle)(或整体原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这条原则是:必须在句子中考虑语词的意义。这说明,不能随便地任意地对语词进行分析。语境原则最初是由弗雷格提出来的。他在《算术基础》中提出了三条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第一,要把心理学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明确区别开来; 第二,必须在句子联系中语词的意谓,而不是个别地研究语词的意谓; 第三,要时刻看到概念和对象的区别。

第二条原则被人们称为弗雷格的语境原则,这条原则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它甚至被称为“很可能是弗雷格做过的最重要的哲学陈述”。他强调语境原则是为了把心理学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区别开来,把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区别开来。这条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句子的作用,它表达的是:语词必须在句子中去理解。因此可以说,句子是弗雷格分析认证的出发点。句子是语言中的一个单位,强调句子的作用,表现出对语言分析的强调,正是这一点使语境原则具有超出应用于数学范围的意义。

1.3意义理论

在语言哲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是意义理论,对当代语言哲学的意义理论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达米特和戴维森。

达米特是英国哲学家,他是国际著名的弗雷格研究专家和语言哲学家。他的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是他向人们提示了弗雷格思想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他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告诉英美分析哲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并不是英美哲学界独特的产物,它的来源是德国逻辑学家弗雷格,弗雷格是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真正的创始人。而且,弗雷格的语言哲学

实际上就是意义理论。他认为。在他所说的意义(meaning)弗雷格区别出三种成分:sense、tone和force。sense是句子中与真假有关的东西,tone是句子中与真假无关的东西,force是句子之外的东西。其中,sense是最为重要的。此外,在弗雷格的意义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区别,这就是sense(涵义)和reference(所指)的区别。达米特认为,涵义是意义的一部分,而所指不是意义的一部分,而是意义理论——对语言如何起作用的说明——中所要求的一个概念。根据达米特的观点,在弗雷格的意义理论中,最重要的是“真”这个概念。因为,在所区分出来的三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即涵义,是与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达米特阐述自己的意义理论可以看出,所谓意义理论,实际上是围绕真这个概念形成的理论经。也就是说,这个理论纱是任意地考虑意义,而是考虑与真有关的意义,或者说围绕着真来考虑意义。关于所指的理论阐述句子在什么条件下是真的,显然是与真有关的理论。涵义是句子中与真有关的东西,显然关于涵义的理论是与真有关的理论。因此意义理论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真有关的东西。对于什么是“真”,达米特认为,真显然与一种语言行为有着最基本的联系,这种语言行为就是断定。按照弗雷格的理论,可以把句子看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表达了句子的涵义,即思想,另一部分表示了附加在句子涵义上的力量,比如断定、疑问、命令等等。真正应该被说成是真的的东西只有句子的涵义。由此可见,真是与句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关于力量的理论不是与真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它是一种关于语言行为的说明。所谓语言行为,指的是像断定、疑问、命令、请求等等这样的表达方式,它们涉及命题态度,因此不仅仅是与句子本身的内容有关。尽管如此,这个理论也是与句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也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受人们重视的理论,是以塔尔斯基的思想为基础的。他认为,以前的意义理论主要是基于弗雷格关于意义和所指的区别,利用这种区别处理句子的意义如何依赖于构成句子部分的词的意义,这使人们在得出关于句子的意义的理论的时候,不得不从句子的构成部分的意义出发,他认为这样的研究方法使人们走进了死胡同。因为这样的研究依赖于所指这个概念,而所指这个概念依赖于经验,这样人们无法对句子意义如何依赖于构成句子部分的词的意义做也有效的解释。

戴维森把自己的意义理论称为真之理论,也就是说,他的意义理论是围绕真这一概念而成型的理论,或者说是关于真的理论。他认为塔尔斯基是在弗雷格的工作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一种形式语义学。他认为,意义理论处理的东西似乎是具有“s意谓m”这种形式的句子,这是,“s”表示的是一个句子的结构描述,“m”表示的是指称这个句子的意义的单称词。他认为,意义理论所要处理的问题应该是意义,而不是所指。因此,他提出抛弃“意谓”,从外延的方式来处理,所得到的结果是:(T)s是t当且仅当p。

戴维林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解释和捍卫塔尔斯斟的真之理论,另一方面是阐述和发展他自己的意义理论。在这样的工作中,它的核心概念就是真。

1.4意义和所指

弗雷格提出了意义和意谓的区别。后来的人把弗雷格的意谓翻译为所指或指称,并在所指的意义上理解弗雷格的意谓,因此认为弗雷格是最先做出意义和所指的区分的。弗雷格关于意义和意谓的区分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思想是:一个句子的意义是它的思想,一个句子的意为是它的真值。在他看来,句子的意义是由句子部分的意义构成的,句子的意谓是由句子部分的意谓决定的,但他没有区别专名和摹状词。

罗素认为弗雷格关于专名的意义和所指的区别可以使人们避免矛盾律,而且还表明为什么值得断定同一。但是他批评弗雷格的这一种区别在遇到所指是空的时候会遇到麻烦,他认为要区别专名与摹状词,并因此建立和发展了他的摹状词理论。在他探讨摹状词理论的时候,他总是围绕着句子在考虑,而且主要是考虑句子的真假。

斯特劳森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提出了批评,他的主要论点是罗素使用了索引词,而一个含有索引词的句子的真假不仅依赖于该句子本身,还要依赖于其他一些因素,比如说出该句子的人、时间和场合等等。显然他也是从句子出发来考虑的。

克里普克既对弗雷格和罗素的观点提出批评,也对其他一些人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他的主要观点是区别严格指示词和非严格指示词。在他看来,专名是严格的指示词,摹状词一类的指谓词组是非严格的指示词。专名没有意义,只有所指。摹状词有意义,也有所指。

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专名可能会有许多摹状词,因此一个专名所指谓的对象不是由某一个单一的摹状词决定的,而是由一组或一簇摹状词决定的,他主要不是考虑含有专名的句子的真假,而是考虑专名和摹状词的关系。

从上述各个哲学家的观点阐述可以看出,都是从句子出发来考虑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作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去的哲学家使用传统逻辑方法,而语言哲学家是以现代逻辑为工具。

传统逻辑中,概念被看做是思维最基本的细胞,是考虑的出发点。而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现代逻辑使用形式语言和建立逻辑演算系统。现代逻辑是从命题演算出发的,由于语言哲学应用了现代逻辑的方法,因此,它就是要首先从句子出发来考虑问题,或者说围绕着句子来考虑问题。从句法到本体和认识

传统哲学从外界现象出发探讨世界的本原,也从身心的关系或主客体的关系探讨我们关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到了语言哲学家这里,他们改变了过去探讨问题的方式,这就是要从语言出发。

2.1语义上溯

奎因的“语义上溯”最为典型:语义上溯是这样一种策略:它使讨论进入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里,双方对于对象(即词)和与对象有关的主要术语都更容易趋于一致。类似这样的论述,语言学家说过不少。总之,语言是人们探讨问题的共同基础。

2.2 对数的分析

作者认为,通过语言分析的访求是能够探讨和解释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的,而且语言哲学家的工作是非常成功的。但量,他们的语言分析,不是任意的,而是因循一定的规矩。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句法到本体和认识。我们可以用弗雷格关于数的探讨来说明这个问题。

数一直是哲学家们一直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而且他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弗雷格认为:数既不是外界的事物,也不是心灵的产物,而是某种客观的东西。他认为,在我们的语言中,数的表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名词,比如,“2是素数”,“2加2等于4”,这时它们是专各,因此表示的是对象,因为我们的语言习惯就是这样,专名表示对象。一种是作形容词,比如,“三人同行”,“四朵红花开了”,此时,它们可以转化为名词,这样一来,它们是专名,表示对象。

弗雷格认为,每一个数表示一个具体的对象,除了数词在句子中作专名出现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加定冠词。数词作名词出现时是专名,表达的是对象,弗雷格提出了他的一个著名论题:数的给出包含着对一个概念的表达。这就是说,说出一个数,实际上表达了一个概念的某种情况。并且他得出了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即数是概念的承载者:数被赋予的仅仅是那些外在和内在的东西、时空和非时空的东西置于其下的概念。

2.3分析的方法和依据

作者认为,弗雷格的分析论证,完全是基于他的一阶逻辑系统之上的。

弗雷格为了研究数这个概念,提出了三条方法论原则,其中有一条是语境原则,即必须在句子的联系中研究语词的意谓,而不是个别地研究语词的意谓。要从语言分析入手进行研究,也必须有一套方法。弗雷格的方法就是依据他的一阶逻辑对语言的基本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一套基本的句法,根据这磁句法进行分析。

根据弗雷格的分析,句子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专名和谓词。他把谓词有时候也称为概念词。因此也可以说,句子的基本构成部分是专名和概念词。

1.一个句子可以含有一个专名或相应于专名的表达式。比如,“晨星是行星”,“发现行星轨道是椭圆状的那个人死于之中”。当然,一个句子也可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名或相应于专名的表达式。比如,“恺撒征服高卢”。

2.一个句子可以不含有专名,而只含有概念词。比如“哲学家是思想家”。

3.一个句子也可以不仅含有概念词,而且含有量词。比如,“所有哺乳动物都有红血”。弗雷格认为,专名意谓对象,概念词意谓概念,因此,谓词意谓概念。谓词是不满足的,需要补充的,专名是满足的,可以补充谓词,从而形成一个满足的整体。满足的东西是对象,不满足的东西不是对象。这实际上是弗雷格的本体论对旬的一个重要标志。数是满足的,因此数是对象,数不是函数。谓词是不满足的,谓词的意谓是概念,因此概念是不满足的。

引入函数的概念,可以对量词进行刻画。弗雷格指出,一个概念是一个以对象为自变元的,而量词是以含有对象为自变元的概念为自变元的。通俗地说,对象是第一层次的,概念是第二层次的,量词是第在层次的。概念是关于对象的表达,量词是关于概念的表达。

从弗雷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句法范围是基本的,本体论的范围是导出的。从语言出发来达到对象,确定句法范畴以明确所表达的对象,实际上说明,语言中的句法范畴决定了它们所表达的对象。因此对象的确定依赖于句法范畴。

第五篇:语言哲学参考书目

“语言哲学与现代批评”参考书目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5 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

分析哲学的语言哲学 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上海译文,1981《二十世纪哲学》《哲学中的革命》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赖尔:《心的概念》穆尼茨:《当代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人本主义的语言哲学

卡西尔:《人论》《语言与神话》《符号·神话·文化》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利科尔:《解释学与人文科学》

国内关于语言哲学的研究与介绍

涂纪亮主编:《现代欧洲大陆语言哲学》涂纪亮主编:《语言哲学名著选辑》徐友渔:《〈哥白尼式〉的革命》叶秀山:《思·史·诗》尚志英:《寻找家园——多维视野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孙周兴:《说不可说之神秘》

语言批评著作

钱锺书:《七缀集》《谈艺录》

《宋诗选注》

高友工 梅祖麟:《唐诗的魅力》叶维廉:《中国诗学》

上海译文,1987 商务印书馆,1986上海译文,1987上海译文,1988复旦大学,1986 商务印书馆,1985上海译文,1985三联,1988东方,1988三联,1992 商务印书馆,1997上海译文,1992河北人民,1987中国社科,1994三联,1988上海三联,1994人民,1988人民,1992上海三联,1994上海古籍,1985上海古籍,1989三联,199

2语言批评论文选目

钱锺书:《读〈拉奥孔〉》

吴世昌:《诗与语音》

叶维廉:《秘响旁通》

吴亮:《马原的叙述圈套》

赵毅衡:《非语义化的凯旋——细读余华》

陈晓明:《暴力与游戏—:无主体的话语——孙甘露与后现代的话语特征》季红真:《神话世界的人类学空间——释莫言小说的语义层次》 孟悦:《语言缝隙造就的叙事——〈致爱丽丝〉、〈来劲〉试析》 刘禾:《叙述人与小说传统:中西小说之可比与不可比之悖论》 陈平原:《“史传”、“诗骚”传统与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葛兆光:《意脉与语序——中国古典诗歌中思维与语言的分合》

下载语言哲学(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言哲学(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言哲学】荀子的语言观

    荀子(约前 325- 前 236 )姓荀,名况,字卿。中国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的童年和青年时期,是在当时的赵国度过的。他从小勤奋学习儒家经典,也学习其他各家学说。他乐于求......

    【语言哲学】董仲舒的语言观

    董仲舒(公元前179——104年)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儒家大师,汉代著名哲学家,是汉代官方正统哲学的奠基人。以研究《公羊春秋》著名,汉景帝时做过博士官。汉武帝下诏选举“贤良之士”,他......

    【语言哲学】德里达的语言哲学范文大全

    德里达的语言哲学 德里达,1930年出生于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郊区埃尔比哈一个被同化的小资产阶级犹太家庭。德里达1949年到法国读书,1952年入巴黎高师攻读哲学,1953......

    王老吉、加多宝与语言哲学

    王老吉、加多宝和语言哲学§1 引言 近两年来可谓是加多宝及鸿道集团的多事之秋;先是风光无限、叱咤风云的商标“王老吉”被收回,不让用“王老吉”那就改名为“加多宝”吧,大不......

    《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

    《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 前面四章谈语言哲学的背景、简要介绍语言哲学一些基本论题,中间九章介绍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20世纪重要语言哲学家。14章简要介绍以往哲学家对专......

    语言哲学(Philosophy of Language)(精选多篇)

    語言哲學(Philosophy of Language)Professor: Chienkuo Mi Office Number: Room 103, Teacher’s Research Building II Office Hours: 1:30 p.m. ~ 3:30 p.m., Monday Course......

    语言哲学中的哥白尼式转折

    1994年,布兰顿发表了正文厚达741页的代表作《清晰阐释》(MakingitExplicit);2000年,哈贝马斯发表长篇评论“从康德到黑格尔:罗伯特·布兰顿的语用学语言哲学”,高度评价了布兰......

    但现代以来的语言哲学的诗化审美化转向

    但现代以来的语言哲学的诗化审美化转向,打破了西方形而上学以逻辑和语法方面对语言进行的解释,认为语言在起源处是隐喻性、诗性的,强调语言的反逻辑的诗性本质,抛却了传统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