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四项措施
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四项措施
1.打造优质高效课堂。2012年,教育局定为“课堂教学效益年”,我们要以《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为载体,以高效魅力课堂为抓手,实现与既有课堂模式的有机融合。各学科教师要建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台账”》,继续“2+1”生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推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搞好课堂教学研讨。结合教科研中心组织开展的课堂教学达标、优质课评选以及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通过听、评、议及教学反思等活动,加强教法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11月份,我校将开展“一人一堂课”评比活动,评选“十佳创新教师”,通过同课异构、典型课例观摩等学科教研活动,提炼形成具有学科特点、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学科名师,力争年内我校有3至5教师在市里荣获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魅力高效课堂。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及时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的教学监督机制。备课评价要突出教学过程、教法学法设计以及教后反思的评价,使用好学科“导教案”,批阅好学生作业,提高落实教学常规的自觉性。所有课任教师在认真使用好“导教案”的基础上,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倡个性备课,增强教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期内,教导处至少进行两次不定期的常规抽查和普查,结果记入本学期教师量化管理积分。
4.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全体教师要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的教育理念,牢牢抓住“双基”不放松,牢牢抓住素质教育主线不放松,落实好日常、单元检测及期末形成性检测,及时进行质量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反馈矫正等工作。组织好10月份潍坊市针对四年级的质量检测以及学期末教科研中心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抽测,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篇: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有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有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追求有效、高效,是课堂教学的主题,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但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才能使它成为现实。近年来,郧县教育局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打造教师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本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构建多元化的教师、学生评价方式,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在全县大力推广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新途径。我校根据县教育局、教研室有关会议精神,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把握契机,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但实事求是地说,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我校在2003年建校之初,正值新课改启动之时,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致力于新课改工作中,积极采用多种方式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意识。但我们发现,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教师讲的太多、学生动不起来的现象,学生的成绩一直不见好转或提升速度较慢。怎样才能彻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2006年秋,县教育局组织部分校长到洋思中学参观学习以后,我们才豁然开朗,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洋思中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课堂是主阵地,高度重视培尖转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等教学理念,给我们的课堂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给我们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教改的冲动。和他们的课堂相比,我们的课堂开放程度还不够,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还不够宽,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还太少。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斯伯乐所言:“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探明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洋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可以探明学生知道了什么,会了什么,什么还不会,怎样让他会。这也要求教师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运用适用的教学策略,因为适用的教学策略才是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策略是有效课堂的关键。鉴于此,经过校委会反复论证,我们决定以洋思中学的课堂模式为基础,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洋思中学的先进教学理念、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交给学生,把主演的角色交给学生,把研究考试的任务交给学生,积极探索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新模式。
二、加强管理,狠抓落实,全面推行洋思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学洋思构建有效课堂,不能一蹴而就,而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为此,我们采用领导理论专题讲座引导,校级领导包组指导,教研组、备课组集中研讨,骨干教师示范引路,教师学习尝试等方法措施逐步推进洋思课堂教学在我校的贯彻落实。
(一)加强学习,搞好培训,深入领会洋思教学模式的实质。
2006年10月,县教育局组织部分校长到洋思中学参观学习之后,李习亮校长与阮祥忠书记就分别撰写了《洋思中学成功的六大法宝――赴洋思中学考察学习的体会》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江苏洋思中学课改成功经验考察报告》,并先后召开多次全校教师会进行学习宣传动员,举行了考察学习汇报会和专题讲座,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洋思教改研究领导小组,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如何结合实际学习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认真分析、冷静思考我校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确定了我们学习洋思的策略,即三步走的实施方案:“学习借鉴、拿来主义,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实践创新、形成特色”。并制定了《郧县实验中学学习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确定了校级领导在开展学习洋思课堂教学中应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安排了学校开展学习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的“时间表”,2006年11月为宣传动员阶段,12月为学习研讨阶段,2007年1月为全面实施阶段,值此,在全校内拉开了“学洋思,构建有效课堂”活动的大幕。
在学习研讨阶段,首先,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观看洋思课堂教学录像,参阅该校教案,感受洋思课堂教学的魅力,深入领会洋思教学模式的实质。洋思中学活力四射、扎实高效的课堂使教师的心灵受到震撼。全体教师形成共识:要想让学生会学、乐学,实现我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进步的承诺,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其次是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校领导根据自己试验的心得体会在各个环节上进行详细布署,让每位老师都能把握住基本上课模式。第三,2007年11月,我校组织年级领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共22人,带着尝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再次来到洋思中学实地考察学习,通过听汇报、进课堂、看展览、翻教案、查作业、与教师学生交流沟通等方式,让他们亲临现场感受洋思课堂的魅力,认真学习,取长补短。
(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各种先进教改经验昭示着一个共同的道理:科学严格的管理体制是工作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的制胜法宝。综观“洋思”治学,我们不难发现:蔡林森校长总能把他的办学思想贯彻到每一个师生的头脑中,且变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管理机制充满活力。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努力。为使有效备课实验开展的有条不紊,卓有成效,我校坚持责任到人、层层追踪落实,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谁分管,谁组织,谁负责”的管理体制。
(1)领导示范:领导班子成员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承包教研组。
(2)培训骨干: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展开,要先搞好骨干培训、典型引路。各学科备课组长从备课、预习题及课堂检测题的设制、课堂教学的思路与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后,再由年级领导及教研组长负责听课、评课,及时解决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3)全面展开:在领导示范、骨干带动、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上一节达标课,学科内所有教师参与听评并评出等次,写出自己的整改意见。通过听评课活动,不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全面展开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逐步推进的要求,2007年上半年,重点是加强备课环节,改革集体备课和教案书写,集体备课要求分工合作,人人有责,一备一周。简化教案书写,但要体现“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自学督查、检查答疑和当堂训练”五大环节。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重点是把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导演者,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2008年9月新学期开始,学校又要求全体教师将学洋思构建有效课堂的活动拓展到如何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上来,让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外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按照统一部署,教师的责任是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备课组长的责任是落实“周周清”,年级领导要落实好“月月清”的检查督导工作。
(4)加大课后辅导力度。建立辅导制度,包括“培尖”和“补差”。实施“天天辅导、周周测试、月月过关”,达到以测促学。对学困生进行每周一次的学
情测试,并于每月进行一次过关测试(月考),不过关者,再由教师辅导、再补考,直至过关,以达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5)严格督查考核。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并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我们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不是看老师讲得精彩与否,而是看学生主动参与程度,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一节课结束后目标的达成度。我校硬性规定:只要不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上课,讲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优质课。另外还实行校级领导包组制,每个校级领导负责承包一个教研组,督导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定期检查教师上课情况。
(三)以系列活动为载体,给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为了让学洋思构建有效课堂的这种思想理念坚持不懈的贯彻下去,我校从2007年开展学洋思构建有效课堂活动以来,一方面让22名到洋思中学实地学习的骨干教师每人撰写一篇学习体会,讲一节公开汇报课,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观摩研讨课、起始课、公开课、复习课、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教学技艺的切磋。目前,我校已组织观摩研讨课、公开课达80余人次,每学期组织的起始课、复习课、优质课共有360余人次。再一方面,在组织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尤其注重树立典型,对优秀教师组织经验交流,加强优秀案例的分析研讨,并通过奖励机制来激发教师们学洋思的热情和智慧。对潜质优良的教师,对他们长期跟踪指导,努力培养他们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使他们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两年来,我们共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60余人次,极大的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
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学洋思让课堂更加有效的平台,教师们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科特色也初步显现。语文学科把读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英语学科把听说还给课堂,把听说读写贯穿于课堂;数学、物理、化学三学科把思、向、练、动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的情景中发展思维;思品、历史、地理、生物四学科把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列入课堂,从而较好地实现了不同学科课堂都有效,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洋思构建有效课堂积累了方法和经验。
三、有效课堂挂新果,质量花开正当时
叶圣陶说:“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洋思课堂教学“15+30”时间模式已成功地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这就会多一些收获!正如美国科技馆的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一定要坚持让学生动起来,身和心都动起来!
我校在开展学洋思构建有效课堂活动近两年来,在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指导与支持下,通过学校搭舞台,教师唱大戏,领导做后盾,骨干演主角等方式。30%的教师已经掌握了洋思课堂教学的结构及操作程序,50%的教师能够从学洋思的“形”步入到学洋思的“神”,并且能够做到因时、因生、因材而制宜,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等学习能力,都有了进一步提高,课堂上不再是往日“轰轰烈烈”,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将学生课堂上情感的“小河泛起了道道微波,产生了一种对学习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这样一来必然使师生关系更和谐了,教学效果更明显了。
两年来,我校教师在参与市县组织的关于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教研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多位教师的关于学洋思构建有效课堂的经验体会文章在省市发表或获奖,在参加市县优质课竞赛、送教下乡、老区支教行、协作体学校交流讲课等活动中都受到了领导专家的赞誉和好评。由我校输入到高级中学的学生,从学校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普遍较好,学习的潜力普遍较大,进入高一级学校后劲很足,成绩提高很快,这也印证了洋思教学对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回顾历程,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构建有效课堂绝不是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一定要求务实,特别要下真功夫,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追求。我校尝到了“学洋思,构建有效课堂”的甜头,但是,构建有效课堂是永恒的课题,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虚心的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大开发中求大发展,争取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公文
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引领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自2003年起每学期拨出千元专款用于组内自购学习资料。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集备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集备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 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3.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因此所上的课分别得到片与区里好评,其中李靖老师、沈丽梅、万年华老师的课被评为区第十届青年教师创优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借此机会我们邀请教研员王长义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沈丽梅老师在区里上的一节小班英语研讨课,得到区教研员多次指点,同组教师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再来上一次同类型的课,学生实践听、说的机会更多、面更大、效果更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本文权属文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网阅览,参加各类网站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三、完善教学的常规管理,确保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导处将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 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 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如今,我校课改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在提高质量同时注重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邀请家长听课,(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9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回首三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备感欣慰:通过“三年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研究中,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倍增: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
公文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引领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3.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
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网阅览,参加各类网站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三、完善教学的常规管理,确保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导处将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 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 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如今,我校课改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在提高质量同时注重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文章,邀请家长听课,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回首三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备感欣慰:通过“三年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研究中,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倍增: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2007-12-07 18:53:4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
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引领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自2003年起每学期拨出千元专款用于组内自购学习资料。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
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
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集备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集备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在
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
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