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课堂效果,强化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效果 强化课堂教学研究
为提高课堂效果,强化课堂教学研究,杨木小学在3月13日听课日这一天,在校长解福贵亲自带领下,全校教师进行推门听课。
所有教师认真听课,认真记录,认真观察和思考。每听完一节课,分别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对存疑之处,当面提出,共同探讨,以寻求更好方法解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全体教师共听课267节,全面推动了杨木小学的高效课堂教学。
图片说明:
教师正在认真听课
新闻来源:杨木中心小学撰稿人:那 微审核人:李君强
第二篇:新课改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课学效果
新课改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在45分钟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摆在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略谈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改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但在教学实践中却遇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教材内容多,教师难以在规定课时完成教学,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让学生和教师都难以适应,相反一些教师把上课变成了表演课,无实战意义,达不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就是要打破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和对知识的体验等做法,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有效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此,本人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新历史教学的手段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教学氛围,使历史教学妙趣横生。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帮助教师形象地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容易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轻松愉快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历史是有用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二、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也就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
第一、认识主体,就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第二、尊重主体,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教学民主性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思维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绽放。尊重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尊重主体就要在课堂上关注到学生的基础、智力和爱好特长等方面,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一些历史教师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他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述、自学、提问等环节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和考核中都从层次性出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这种成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第三、发展主体,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活动程序是客观存在的,它受制于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思想和历史教学传承习惯的体现。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自觉行动。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可以不同,但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有共性的。首先,要注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经过“意向——感知——理解——运用”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的,在恰当的历史情境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其次,要保证学生活动的足够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给予学生系统的学法指导,还要调动学生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再次,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变换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和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注重画龙点睛的小结。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一节课的小结应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复习归纳本节所讲核心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并找出便于学生记忆的方法,如讲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时,可归纳为五个战场、四次会议、三次转折性战役、三个法西斯国家投降。使学生不仅记忆牢固,而且知道本节的关键所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反思的余波。一节课的结束不能认为是思维发展过程的完成,恰恰相反,应该是思维进入更高层次循环的开始。因此,在小结中,我经常用悬而未决的问题,创设新的情境,给课后学习布下疑阵,以诱发学生渴望知识结论的愿望。例如:在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后我是这样安排的:
1、扼要归纳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方式和危害;
2、分别请学生把代表英、俄、德、法、日的虎、熊、肠、蛙、太阳等符号,插画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上作为课堂练习;
3、再挂出《时局图》烘托出当时中国的危急局势,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之情。提出: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怎样才能挽救祖国被人宰割的民族危机呢?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在苦苦探索着,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结果怎样?启发学生思考,为讲好后面的新课埋下“伏笔”,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历史唯物主义观,真正实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抱着对社会、对民族、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高度负责精神,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浅谈如何进行创新提高体育课堂效果
浅谈如何进行创新提高体育课堂效果
摘要体育课是最自由的课程,也是同学和老师交流最多、互动最多的课程。创新潜能与生俱来,人皆有之。但是创新潜能要得到激发和挖掘,就必须从小抓起。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下,我不断创新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如何通过创新提高课堂效果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命题,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本人积极参加“国培”计划,努力学习钻研远程培训课程《如何备好课》、《如何备场地器材》和《如何制定小学体育课教学计划》、《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好课》等,使本人对体育教学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累积了不断去创新教学改进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了更多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体育课创新提高效果
一、创新体育教育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从2001年实施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实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教学实践中,更重要的是要准确地理解和实践核心理念的一系列基本理念。为此,本人结合当地实际,尝试提出并践行几个新理念。一是让每一节体育课都要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即要在课前全面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的锻炼需求,以及学生不同季节中的活动特点,切实做到每一节体育课都是该班学生量身定做。二是体育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尽量让自己做一位组织者、引领者或者教练角色,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体现学生主体特性,彰显学生的活力和精彩。三是探索生活体育途径和形式,根据农村实际将体育训练活动化整为零,科学地、妥善地将课堂体育训练任务融入学生家庭事务,尤其是家务劳动之中,如仰卧起坐训练与学生回家种田插秧结合起来,教以方法,辅以要领,让学生领会生活即体育道理。
二、创新体育教学内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喜欢新事物、新训练项目。因此,本人大胆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努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以期收到更好训练效果。一是要求每周推出“三个不同训练科目”,如某周开展跳远、跳绳、篮球等,下周就要安排完全不同的科目进行训练,使训练内容丰富多彩,满足学生不同运动需求。二是要求每周推出“三个不同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在完成规定训练科目之后,积极参加游戏活动,促进身体放松、愉悦心情、调节氛围等,让学生更喜欢体育课。三是积极探索体育生活化路径,主动将学生日常生活内容结合到体育课中来,如结合农村实际就近开展小型登山活动、结合防震训练组织快速疏散演练等。通过创新体育教学内容,确保学生以浓厚兴趣和高涨热情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从而收到良好体育教育成效。
三、创新体育教学过程
根据农村学生以及运动场的特点,本人积极创新体育教学过程以适应当地情况。一是针对农村普遍运动较正常、运动量较大特点,课堂教学上尽量少安排跑步之类训练科目,着重安排农村学生较少接触和参与的科目,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活动。二是针对农村学生身高比城市学生要矮小的现状,教学过程中要适当依据标准又要灵活把握现场训练情况,以免出现超量或过分透支体力情况,力求让多数学生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小部分在未完成任务情形之下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整体上达成体育课目标。针对农村学生星期五下午放学要走较远山路情况,力求在周五当日安排的体育活动既要丰富多彩,又不能有较大运动量,如多组织开展活动性游戏。四是针对农村学生多生活在山区,比较缺乏野外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情况,本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主动渗透如何在骑自行车、野外徒步等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技能,不断提升学生运用所学体育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困难的能力水平,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现实价值。
四、创新体育教学场地设施
农村学校体育场地普遍比较缺乏,我校也不例外,只有一个篮球场可以进行体育教学。有限的体育运动场地成为制约体育课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考量或解决的一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人运用集中办法予以破解。一是充分保养好现有运动场室,科学安排体育训练活动,提高运动场使用效率。如每天安排学生清扫保洁,并亲自检查督查,确保场地整洁、安全、卫生、方便、美观,可以顺利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二是利用校园现有设施进行体育活动,如利用校园校道组织循环接力活动、集体长跑活动等,利用校园空地组织大型游戏活动等。三是科学利用学校周边安全场所进行野外体育活动,包括利用大块草地组织足球活动、排球训练等,让学生既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又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快乐心情。四是想方设法提供新颖充足的器材。本人根据缺乏体育器材的现状,主动利用学校有限的经费到体育器材店进行“因需购置”,尽量用最少的资金购置更多的器材;积极利用课外时间自制体育器材,如自制乒乓球桌、木马、实心球等;同时积极借用兄弟学校的体育器材,有效解决本校体育器材的短缺困难。
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教学的,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运用体育器械布局的环境美,队列队形的造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运动激情。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小学体育教师积极探索永恒的课题,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关键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的高低。
第四篇:提高课堂效果的几点体会
提高课堂效果的几点体会
沈阳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辛义忠
【辛心〃推荐】
我曾经于七、八年前进入过辛义忠老师的课堂,听过他的讲课,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觉得他是一名很有潜质的教师。不出所料,他在2004年沈阳工业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以后又被评为2005沈阳工业大学教学优秀教师。这是一篇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体会与经验撰写出来的好文章,文中所提出的“十条”对青年教师朋友们会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对于即将参加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或有所启发,特此推荐。
提高课堂效果的几点体会
课堂教学方式通常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和引导为主,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为辅,并借助适当的多媒体或网络辅助教学手段,为知识的传承和学生的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对这种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一种“注入”、或是“使学生缺乏怀疑精神”的教学方式,但就目前形势来看,这种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学生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知识的主要手段,况且课堂教学方式的某些弊端是可以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改善的。
抛开对于课堂教学方式利弊的争论,在不能根本舍弃这种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如何使之更加有效便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尽量提高课堂效果,使学生能够加深理解、减少课后投入具有重要而实际的意义。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有一些体会和感想,在这里简单地谈一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从心底里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热爱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并通过教师的言谈举止和处事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并以自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自豪,那么在课堂上中就会有教学热情,并会用高度的责任感和耐心来对待学生。从而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奠定基础。
二、充分备课
在上课之前,充分地备课是上好本次课的基本前提,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果才有意义。将所讲内容准备充分可以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信心倍增,从而促使上好本次课。
为了吃透内容,教师除了多花时间和精力来理解教材以外,还要尽量多地阅读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知识,以及尽可能地涉猎广泛,扩大自己的视野。对于工程类的课程,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实验。总的来说,做到充分备课并不容易,它需要教师的大量投入和付出来实现。
三、通过教师的状态来感染学生
教师上课的状态可以感染学生。如果教师上课时热情饱满、声音洪亮、反应敏捷,那么就会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学生会明显迅速、高效地接受新知识。有些老师感觉自己“在讲台上会明显热情高昂甚至亢奋”,据观察,这样的老师课堂效果普遍
比较好,也很受学生欢迎。反之,则可能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再反过来影响老师的情绪,并造成恶性循环。
另外,教师要重视自己所讲的课程,珍惜每一次课堂教学机会,并让学生们知道所讲内容是重要的、有用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如果教师自己对课堂内容不够重视,那么通常学生的反映也不会积极。
四、用生活实例阐述抽象知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因此,实际上学生对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不会是从绝对的零开始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实践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讲授的内容,还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实例来阐述抽象的内容。
例如《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内容是由各种操作系统的组成结构、设计思想、方法和理论综合而形成的。该课程知识点多、概念性强、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以掌握。如果将一些抽象的理论用生活中与之类似的例子来阐述,会明显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比如,进程的状态转换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一个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将进程所处的几个状态及各个状态的相互转换,用生活中购火车票的例子作比方来讲述。把排队等待买票、在售票窗口购票、票价上调需回去取钱三种情况分别对应进程的就绪态、执行态和阻塞态。经过这样的比拟,学生很快理解了三种状态的特点及其转换的触发机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五、使用风趣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活跃气氛,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但一定要把握程度和时机,要做到风趣而不滑稽。如果处理得当,将明显提高课堂效果,并使学生进入一种活跃的学习状态。另外课堂讲解要具有条理性,要注意表达方式,避免口头禅和回声式的重复一句话。教师的思维可以跳越,但语言表达不能经常跳越,要注重逻辑。这需要教师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简洁的语言来高效地传递信息。
六、通过鼓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长远地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鼓励还是沟通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的“连接点”。正确地运用鼓励手段,会使学生在自信、成功的心态中学习,从而使教育目标更快实现。
鼓励的时机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在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听讲、积极反馈时通过语言、表情(如微笑)或动作(如点头)来鼓励学生。此外,关注和尊重也是一种鼓励方式。教师如果能够尽力记住所教过学生的名字,就会使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意他,在这种激励下,学生会更有信心和兴趣学好这门课。
七、通过回顾前面知识来帮助讲解当前内容
据说“遗忘”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它可以使人不会永远处在曾经经历的恐怖和痛苦中。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可以肯定的是:忘性是不可避免的。估计每位老师都会遇到“学生当时学会了,过后就记不住”的情况。因此假如在讲课过程中,讲授是基于学生已经完全记住从前所讲过的内容来安排的,可能会导致南辕北辙的效果。如果在讲本次课时,用少量的时间概括性地回顾可能用到的前述知识点,会明显提高本次课的授课质量。但这对教师实际上也是一种挑战,一是回顾知识所用的语言要尽可能简洁;二是不能因为前面的知识曾经讲过而忽略备课。教师也有忘性,即使当初的讲解非常成功,如果不准备,曾经讲过的内容也可能讲不好。
八、采用启发式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做到有疑问、有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效果会更好。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介绍背景、抛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评价方法优劣、发现新问题”这种循环的教学步骤。利用这个步骤来引导学生,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跨过一个又一个台阶,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九、增强互动,引导学生发表见解
教育最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能将传统的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会使教学不是在被动灌输中进行的,而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完成的,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使得在讲解后面知识点时学生有兴趣听。
可以从多个角度与学生展开互动,比如:设计新颖又有吸引力的问题并展开讨论,有意设置正反两方来分析优劣,引导学生用他的理解方式讲解某个知识点等等。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他们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
十、在探索中求发展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授课方式,但究竟哪种更合适,就需要老师不断总结。既不能拘泥于传统方式,不敢创新,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新方法,而抛弃一些基本的方法。不能完全否定某种教学方式是错的,也不能完全肯定某种教学方法是对的。因为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课堂环境、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比如对于操作系统课程,由于概念很多,而且内容的前后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所以强行记住一些常用的基本概念如:临界资源、进程等,会明显加深后继课程的理解。而且,如果有时前面的知识点理解不深,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这样在学到新知识时不易卡壳,而且反过来会帮助加深原来概念的理解。因此我对死记硬背的方法并不
完全持否定态度。在一定情况下,这种方法很有效。
要辩证地对待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本着以培养学生、为学生负责的原则去不断地探索,便可以殊途同归,在实践和总结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
“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学生问卷调查表
各位同学: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们学校的生源正在不断减少,每个班级的学生数也在20人左右,我们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已经成为现实。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小班化教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请你如实填写以下问卷。
1、你听过小班化教育吗?()
A、听说B、没有听说
2、你现在的班级人数大约是()
A、比20人少B、20——25人之间
3、你更喜欢在()班级里学习。
A、50人以上B、30——50之间C、20人以下
4、在课堂上你希望老师经常关注你吗?()
A、希望B、有时C、无所谓
5、在课堂上你喜欢和同学合作学习吗?()
A、喜欢B、不喜欢C、有时愿意
6、在课堂上你是更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是批评?()
A、表扬B、批评C、无所谓
7、你的作业希望老师当着你的面批改吗?()
A、希望B、不需要C、随便
8、“小班化”模式下,同学之间的关 系()
A、更好B、更难相处C、差不多
9、在课堂上你愿意分组学习吗?()
A、愿意B、不愿意C、随意
10、在学习上,你帮助过别人或者被别人帮助过吗?()
A、有B、没有C、少有
11、你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怎样呢?()
A、很容易B、需要帮助C、太难
12、学习方面,班里有以下几类同学,你属于哪一类?()
A、成绩最好B、成绩一般C、成绩比较差D成绩最差
13、上课的时候,你的表现是()
A、专心听讲B不专心听C不想听
14、课堂上提问或者讨论问题时,你的表现是()
A、积极发言B、不想发言C、不会发言
15、老师对你平时的作业或作文评价比较多的是()
A、优(90分以上)B良(80-99)C、及格(60-89分)D、不及格(60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