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农村金融诚信环境建设之我见
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农村金融诚信环境的建设
贵州财经学院MBA学员 李伟
农村金融诚信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支持配合,才能有效推进。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在农村金融行业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建立和健全诚信体系,需要我们全体农信人的共同努力,以创建“信用工程”等手段为载体,弘扬诚信与守信精神,人人守诚信,处处讲诚信,大力谴责和惩治失信行为。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民生活有所改善,思想觉悟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金融诚信建设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农村整体信用环境欠佳,部分农民信用观念淡薄,对不讲诚信的贷款户缺乏有效的惩戒、制裁措施。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贷风险,影响了金融支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以经济信用作为重点,以借贷的形式阐述如何规范借贷行为,履行借款合同权利与义务。就改善农村金融诚信环境,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积极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当前我县金融诚信环境现状及表现
我县地处贵州中丘原西南部,共辖15个乡(镇),总人口35万余人,其中有7.2万户农户,农业人口29万人,属典型农业县。据笔者调查和了解的情况,我县金融诚信环境可以用两句话概括:诚信思想并不淡薄,失信行为并不少见;客观失信因素多,主观恶意也不少。
据笔者在进行贷款核对和清收贷款中所掌握的情况,大部分不良贷款的形成确是因为政策变化、市场行情、经营不善、自然灾害、决策失误、死亡等非恶意因素所导致;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却是由于借款人思想上存在主观恶意形成,这种主观恶意集中体现为赖债、逃债等表现,并且还呈现一定程度的蔓延趋势,直接导致农村金融诚信环境不能得到根本性好转。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
(一)外出逃债
由于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有一部分外出务工借款人外出后就根本不主动与信用社联系,有的外出时间甚至长达10多年,杳无音信,信用社通过多年想尽办法找人,有的仍然没有找到,家里的其他人员也不提供任何信息;有的找到了联系电话,但是通过电
1话联系,就是不提供详细的工作或者经营地点,使信用社无法到实地清收;有的干脆在电话中只是诉苦,不谈还款措施,或者是就先提条件,当不能得到及时满足后就干脆把电话断了。像这种外出逃债失信行为,是各类失信行为中最为普遍的,也是难以取得进展的。
(二)间接拖债
间接拖债的一个明显的表现特征是纠纷贷款,即借口为他人帮贷(借名贷款)而他人不归还导致贷款长期被拖欠。这类借款群体中,借款人与实际用款人不是同一人,有的相互之间的纠纷直接把贷款拉入了“三角债”的旋涡中,导致这类贷款多次催收进展缓慢。
(三)回避躲债
这类欠贷人在催收时能找到人,当信用社找上门了以后,自感到还款是在所难免,没有其他选择余地了,但是又不愿还款(当然有的是一时拿不出来),就干脆来过从催收视线中消失的办法回避躲债,采取换电话号码、关闭通讯联系,甚至关门出走。
二、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原因:
第一是市场风险。现实中,影响农户选择市场的信息渠道多集中于政府引导、社会媒体、身边成功案例等方面,这也是农户身处的经济环境、区位产业以及农户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局限所在。因此,在投放时,如果在额度、周期等方面控制不好,易造成信贷资金成为不良贷款。
第二是道德风险,也可以称信用风险。个别农户的失信行为如果处理不彻底,甚至会在小范围出现“传染性”,会直接影响着农村信用社信贷市场的营销和巩固。
第三是不可预见风险,也可以称为意外变故风险。气象自然灾害、动物疫情等,一旦出成此类风险对农村投放项目往往具有“致命性”打击,农户无力偿还。而此类风险是保险公司不理赔的。
(二)内部原因
第一是信贷政策导向可能出现的风险。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还是着力于落实制度、履行制度的出发点,市场的拓展性还很保守,特别在规划市场、指引市场、开发市场的分类管理上相对专业银行做的还是比较薄弱。实践当中,基层信贷人员在往往是在如何落实制度上考虑的多,重手续管理,重规避责任,而在营销的灵活性上明显不足。
第二是信贷营销管理中的操作风险。对贷款项目没有认真进行审核,有的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查,有的对还贷能力调查了解不够,有的信用社发放“人情”贷款,明知贷款效益不理想,但因种种原因,还是给予贷款。
三、农村金融诚信环境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信用社的体制和服务对象就决定了其市场定位,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长期以来,我们的这些服务对象也的确成就了信用社的发展和壮大。支持“三农”又好又快发展,是信用社长期坚持并脱离不了的服务范围。但是,信用社的服务环境特别是农村金融诚信环境也需要不断地得到改善和优化,不然,信用社的服务将受到影响。
(一)不利于信用社长足发展。不良信贷资金长期被借款人占用得不到清偿,将减弱信用社的支付能力。
(二)挫伤信用社服务积极性。发放贷款,是信用社最为直接和明显的支持方式之一,也是信用社最为常态化的服务手段之一;发放贷款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扶贫济困的善举,它要所达到的最终目的不是收取利息,而是通过信贷“输血”,增强借款人的“造血”功能,从而促进一方经济的增长和百姓生活的提高以及民生的改善。然而,信用社怀着满腔热忱发放出去的信贷资金被一些恶性行为而长期拖欠不还。
(三)有害于信用社催收不良贷款的深入开展。基层信用社直接与借款户打交道,应该说,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针对不同情况的欠贷户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在决定所采取的催收措施前都是经过思考认为可行的。那么可行催收措施用于相应的借款户都还不能奏效,使得对策措施处于无奈、无力的境地,必然会增加欠贷户拒还胆量,其他的不良欠贷户更会以此作为“样板”效仿,使今后的催收工作陷入被动,难以深入有效开展。
四、对我县农村金融诚信环境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诚信环境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地方政府、信用社、农户及其他相关部门齐心协力、相互协作,努力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及有效的信用激励、惩处机制,才能逐渐改善农村诚信环境。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农村诚信环境。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的基本定位是维护市场
秩序,建立诚信平台,并不断巩固和完善,保证市场机制高效运行。因此,政府作为诚信环境的主导者,应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确保社会治安、公共事业、市场秩序、经济运行良性运作。同时,要加强引导职能部门发挥作用,司法部门要公正办事,严格执法,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建立完善的诚信评估体系,千方百计地增强社会诚信意识,为构建诚信政府、诚信和谐社会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着力打造诚信政府,树立起政府的诚信形象。
(二)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培育农村诚信文化。
将农村诚信建设作为倡导“乡风文明”的重要举措,必须在农村广泛开展塑造新风貌活动,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推动农村诚信环境的不断优化。一要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基本素质,继续加大对各乡镇的征信知识宣传,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增强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着力培育农村诚信文化。二要加强教育培训,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守诚信、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因地制宜成立一些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将培训教育融入行业组织内部管理中。
(三)加强密切配合和通力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诚信环境。
整治金融诚信环境需要举全县之力,综合治理,共创共建。整治金融诚信环境的目的就是发展经济,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形成共识,协调行动。对那些不讲诚信的要通报,联手制裁,司法部门要对不讲诚信、违反金融法规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为营造良好的金融诚信环境保驾护航。县内各金融部门要积极参与金融诚信环境整治工作,自觉维护金融秩序,不断增加投入,培植优良客户,深入推进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发展。
(四)加快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步伐,全面提升信用等级。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工作,把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当作“三农”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要引导农民树立诚信意识,积极稳妥化解村级债务,在维护好农民利益的同时维护好信用社的债权;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行政村尽快进入“信用村”行列。信用社要把“创建农村信用工程,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信用社活力,实现“社农双赢”的重要举措来抓,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消灭小额农贷的空白乡镇、空白村,及时满足广大农民的小额资金需求,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要深入农户调查了解和掌握农户的资金需求,开展上门服务,对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要根据资金实力做出承诺,对因自然灾害导致欠贷的农户,根据农户的信用程度和偿还能力,也要尽量给予贷款支持。要积极为农民出主意、想办法,为农民提供必要的生产经营信息,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要严格规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申请发放程序,实行农民自愿申请、自主使用、自主还贷,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形式,或附加其他条件,真正帮助农户发展经济。
第二篇: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之我见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之我见
科左中旗委党校
情暖人间
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解决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长期课题。为满足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中央提出了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的要求,强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合作性和政策性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这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民增长收入意义重大。本文试就农村金融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简单分析,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与对策,希望能够对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一、我国农村金融建设现状及问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人民银行积极参与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进程,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添砖加瓦。在人民银行的积极推动下,农业银行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治理架构初步建立并开始运转,风险控制体系趋于完善,内部改革和机制转换工作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平稳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农业银行积极探索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以服务创新和事业部制改革试点为主线,不断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加强和 改进“三农”金融服务,支农功能得到了很大发挥。人民银行大力开展调研工作,为论证改革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拓展支农领域,支农能力不断增强。同时,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全面推进内部综合改革,为全面改革做了铺垫和准备。
在人民银行的积极推动下,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从改革前的2002年末至2013年7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都得到了扩张增长。同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农力 度不断扩大。农户贷款也得到大幅度增长。
自2003年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农村信用社长期积累的沉重历史包袱逐步得到有效化解,存在的系统性、区域性支付风险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营财务状况和资产质量明显改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支农信贷投放显著 增加。比2002年末增长近3倍。
部分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有利于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产权组织形式。上级政府对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得到初步落实,内外部对农村信用社改 革发展前景的信心明显增强。
目前中央高层已经意识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理顺一系列体制机制的问题,单单依靠各类“三农”直补不足以为未来的“三农”问题找到出路,农村金融改革可能会成为重要的 突破口。就“十二五”规划而言,农村金融改革应该优先于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相比之下,阻力难度都会相对小很多。
现代农业只是靠直补可能已经走不下去了。单单依靠增加财政补贴,不能改变农产品剩余价值过低的问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坦言:“现代农业就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生产力的过程,而其中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农村金融就是建立现代农业的核心。”
中央1号文件提出“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我们发现,在全国的农村信用社中普遍存在从村里农民手中吸收存款而向乡镇以上企业发放贷款的情况,从而出现了农民的真实金融服务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
目前,中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网点13.9万个,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的71.9%,其中包括了农业银行、农村合作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但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仅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20%。
尽管贷款有所增长,但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和“三农”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农村金融服务满足率不高;覆盖面有缺口;服务功能不健全;涉农贷款不良率较高等问题。
事实上,如何通过金融改革搞活农村一直是困扰“三农” 专家的难题。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表现为五个矛盾:一是商业银行效益考核与支农要求的矛盾;二是政策性银行资本金不足与支农任务重的矛盾;三是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重与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的矛盾;四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慢与形成竞争格局需要的矛盾;五是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与分散涉农信贷风险的矛盾。这些矛盾导致了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不支农,80%放在了乡镇以上的企业,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支农惠农力度还不够,现行举措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未来中央的三农政策应该从增强农村自身活力上着眼,不但在多予少取上做文章,还应该在放活上做文章。
上述矛盾的存在,有些矛盾是现行政策体制造成的。比如说农行已经剥离了不良资产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依然负担着支农惠农的要求,而从在商言商的角度来看,此部分业务往往是成本高风险大的业务,并不符合市场规律要求。
因此导致了商业银行的效益考核和支农需要的矛盾突出,甚至出现了不少金融机构收缩农村网点的情况。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比较慢。
鉴于上述现状和矛盾,解决的办法就应该在化解矛盾和深化改革上做文章,加大解决矛盾的力度。
二、化解矛盾,采取积极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策
1、提高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建设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 关键
对农村有效信贷需求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解决农村金融供求矛盾的关键。一直以来,银行机构觉得在农村找不到有效信贷需求,而大量的农村经济主体又觉得发展生产得不到有效的信贷支持,出现“难放贷”和“贷款难”的问题。这涉及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理解有效信贷需求。对有效信贷需求有三种理解:一是按银行业的现行授信规则符合授信条件的信贷需求;二是有投入产出效率、具备内在还本付息能力的需求;三是具有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应该努力去做的项目需求。事实上,农村地区的绝大多数农业项目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缺乏金融机构所要求的抵质押条件和信息充分的要求,才被认为不具备授信条件。如能针对项目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和采取灵活的授信办法,就可成为有效的信贷需求。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是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2、多元化多层次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根本举措 如何解决“三农”特别是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个人融资难题?笔者认为多元化多层次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提高农村金融覆盖面,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一是要积极推进农业银行改革,发挥好农业银行在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功能,开办农业基础设施、农 业产业化贷款。二是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避免农村信用社改革“同质化”,保持农村信用社服务定位“三农”。三是拓宽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渠道。四是优化农村金融组织结构,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租赁、保险、担保、财务公司等在内的多元化农村商业金融机构网络,促进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和服务效率的提高,增强农村金融的服务供给,满足“三农”多层次的融资需求。
3、完善金融创新机制 推动“三农”经济发展是既定目标
工作着力点放在健全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农村金融创新的工作环境上:一是着力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统筹协调农村金融创新工作,在各层面推动下建立跨部门农村金融工作协调机制和金融支持“三农”的风险补偿和激励机制。二是着力提高央行信贷政策指导效果,建立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以此作为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重要依据。三是着力加快农村地区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县和乡镇设立分支机构,大力支持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按照总行花钱买机制的要求,在全国从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等方面全方位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四是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支 付结算环境。要尽快启动“金融便民服务点”试点活动,在农村地区大量布设ATM、POS机、自助转账终端等金融服务设施,有效地解决未设银行网点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问题。五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4、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促进金融支持“三农”是全社会义务
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等5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是我国的主导银行。这5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在取得优良经营业绩的同时,认真执行国家和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的调 控政策,不忘履行社会责任,在改善“三农”金融服务的同时,支持住房保障建设、提供助学贷款、捐助灾区人民等民生领域做大量的工作,对农村的金融服务要加大信贷支持,要作出较大的贡献,这也是社会义务。
5、完善信贷管理机制是解决农村担保难题的基础
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机制,积极开办授信、创建信用村镇,建立信誉担保、保证贷款体系,缓解抵押担保贷款难的压力。根据农业发展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林地使用权等抵押方式,规范发展应收账款、仓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建立和完善农业订单贷款管理制度,积极推动和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贷款模式,积极探索“龙头企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担保公司+农 户”的“四位一体”经营模式,解决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资金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探索开发“信贷+保险”的金融服务新产品。建立主体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农村宅基地、经济林权、土地使用权等抵押方法抑制交易风险,推进综合业务经营试点。成立由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行业担保机构,提高担保机构对“三农”的融资担保能力。
6、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是农村金融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明确监管主体和两个监管机构(银监、保监)的分工和责任,确立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银监、保监部门应进一步深化综合监管协调机制。对基层银监部门实行授权监管,随着银保合作的不断深入,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银行业和保险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规范银保业务操作,如何防范银保业务给两个行业带来的风险,已成为监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效对银行保险实施监管,最好的办法是由银监部门和保监部门实施联合监管。
7、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业是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在农村建立专门的政策性国家农业保险机构,专门办理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保险业务。随着金融全球一体化的 发展,金融的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农业银行、小额信贷等金融机构可以凭借其在农村的机构网点开展农村保险业务,拓展农村市场,通过业务的多元化来化解和分散风险,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良好的发展。此外,引导农民和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建立农业保险合作社。由此,形成以农业保险公司为主导,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保险体系。
8、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前提条件
推动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区域信用工程建设,通过着力打造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中介、信用客户。全面扩大农村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息采集和使用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的电子信用档案,加强对服务对象的信用管理。推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府协调、行政推动、授权运作等手段,将分散在各行业、各部门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及管理资源纳入征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及时有效的信用信息。
笔者认为,通过以上对策的落实,农村金融市场就一定能够繁荣起来,解决三农问题就有资金方面的保障,对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第三篇:如何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如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的建议
目前,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渠道,但现在经营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地域限制,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不断增加与创新,使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仍然存在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
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突出问题。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手段还比较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内在活力,如现在我联社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信贷期限、品种和方式还不能适应和满足各类农村经济主体的需要。中间业务也仅仅局限在代理保险、结算、代发工资等简单的业务范畴内。再加上由于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因此,也造成创新支农产品的动力不足,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支持重点加大支农支牧力度
把握地方经济实际,围绕当地政府的产业布局和特色农业经济板块,明确信贷投向、投量,加大支农支牧投放力度,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服务定位,要更多关注和满足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需求,提高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支持自然人农户生产经营;支持生态、高效、现代农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开展创新金融产品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突出农村信用社资源优势,围绕服务“三农”、服务社区和服务小微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金融企业,通过差异化的产品、优质化的服务、多元化的渠道及现代化的手段为“三农”提供更全面、更快捷、更有价值的金融服务,既是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又能缓解新形势下农村和农民贷款难、促进城乡公共金融服务均等化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农村信用社焕发生命活力,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要求。
三、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
一是建立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加强互动;二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村金融服务载体;三是提供小额贷款便捷服务;四是是传导金融信息服务,建立农村信息传输平台,畅通资金、技术;五是畅通农村结算渠道,积极推进农村服务电子化、信息化和规范化,优化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银行功能,研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掌上银行;七是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开展“送资金、送技术”下乡活动,引导农村能人争做创业先锋。
四、构建农户信用体系完善农村信用制度
立法是构建农户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要靠道义的劝说,更要靠法律的规范,要为形成健康的农户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一是尽快出台关于征信数据开放和信息数据使用规范的法律,明确规定开放的各类信用数据,确定开放标准,对不真实数据提供者要设置严惩条款,使信用数据得以正常传播和使用。彻底改变现 有信用信息资源利用效率难以提高的局面。
二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民法及有关法律中关于债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及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标准和措施。以确保信用关系中债权人的权益不受侵犯。
三是规定各类信用参与主体的标准、条件和规则等,改变目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监管缺乏的状况,同时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健全行业自律组织,提高监管效率。以此来促进信用活动的有序进行。
四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对农户信用体系建设起到指导作用。治理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大力推动和有效监督。才能对不守信用的农户依法进行惩治,解决“赢了官司讨不来钱”问题,坚决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加强机构间横向联合,为农户信息共享提供协调自律机制。
五是全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建立信用文化的长效机制 构建农户信用体系,必须以道德为支撑,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县、乡、村各级组织要积极配合,做好对农户的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关于诚信的宣传教育,普及信用知识,使广大农户树立诚信方面的道德意识,重视他人和社会对自身信誉的评价,增强对失信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起“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社会意识。
第四篇:诚信之我见
诚信之我见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是经历了历史的洗礼而流传下来的优秀品质。每一个成功都是有许多的因素组成,但诚信绝对是主要的因素之一。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只剩下冷漠。
个人应该培养“守信”的好习惯,才能立足于社会上,比如:考试不东张西望,甚至是投机取巧;与人相约不可失信;向人家借物品,必须如期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应当尽力办到„„这些都是“信”的良好守则。虽然这些只是一些小事,但就足以看出每个人的人格,将来到社会上,才是一个确确实实的人。我们可以从一般人身上的例子,来证明守信的好处和不守信的坏处。一个守信的人,一定是十分受欢迎的,也是大家所尊重、敬佩的。如果他做事失败了,不但没有人会取笑他,反而会有更多人来鼓励他;相反的,不顾人格、不守信用,致得他人、自己都遭受损害。甚至有人口中承诺这件事会如期完成,频频点头,结果,日复 一日,却不见成绩,所表现的结果让人失望,这只会使人更讨厌你,除了丧失人格外,又得到什么呢?“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说明了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也就是信用的问题,一个人守信用,不但提升自己的水准,同时使别人得到好处。我们已经由前面知道了守信的意义以及重要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随时做到“守信”,养成言出必行的好习惯。
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不小心砍倒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但他并没有担心被责罚而欺瞒父亲,而是坦诚地向父亲承认错误。可见,诚信早已进入幼时的华盛顿心中,让他为成为总统而拥有优良的道德,并在他的总统生涯中深得民心。
诚信是立身之本。古人崇尚“言必信,行必果”。人们见你有诚信的品德,就会信任你、敬佩你,愿意和你交往。《史记》载:季布为项羽部将,以诚信在楚梁一带深孚众望。当时盛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刘邦得天下后,通缉季布——“购以千金,敢有舍匿者,罪及三族。”尽管这样,人们无一为贪告发,也无一人惧恐拒匿。直到后来,刘邦竟然为真诚所感动,下令赦免其罪,并封为高官。这可谓诚信是立身之本的铁证。否则,你虽然擅长“信誓旦旦”,但总是给人家开“空头支票”,那也必然因丧失别人对你的信任,而丧失立身的根本,最后一事无成。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别人对自己最基本的信任,我们岂不是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没有诚信的人间,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世界。我们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收获的是友谊和尊重。这是一份无形的财富,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价之宝。把诚信作为根基,我们的生命之厦会更稳固,携诚信上路,我们的生命之旅会更加多彩!诚信犹如一潭清澈幽静的湖水,宁静,淡泊,美丽,它以自己朴素而又整洁的面容,向人展示自己的美丽。可就是这样一潭清澈幽静的湖水,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
在人们的成功之路上,诚信也许不能算第一,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丢掉诚信的人,即使躲得过一时的风浪,但也只能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上。
第五篇:诚信之我见
我理解的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我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光大华夏,充盈中华。她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在好多人的人生天平上,沉下去的那端是“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唯有“诚信”这端高高翘起。诚信,变轻了!
但是,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在可望更可及的未来,诚信将回归到市场,回归到社会,回归到你我身上。她像一股活水,逐渐浸润,深入人心;她又像一缕清风,吹过田野,吹开人们心扉。在那里,到那时,诚信取代了伪饰,有序取代了无序,简单取代了复杂,温情取代了冷漠、人们沐浴在诚信的晨晖中,全都受益匪浅。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院的一名员工,我门首先想到的的是我们的责任。对待患者要诚心,时刻站在病人的角度想问题,把我们的知识转化成和病人一道战胜疾病的武器。每一个医疗行为都是负责任的。不掺杂过多的个人目的。把我们蜕变成真正的白衣天使。减少医患纠纷隐患拉近医患距离,还医疗环境以和谐,温暖。做为一名护士长,对待我们的护士更应坦诚相待.真心帮助他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努力完善我们的服务,在工作中尽可能达到自我实现。作到自信。真心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幸福,解除后顾之忧,学会处世之道,作到心态平和,宠辱不惊。同事之间互讲诚信,用心交流,心底坦荡荡,不勾心斗角,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大力提倡“多一些团结,少一些分歧;多一些谅解,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实干,少一些虚伪;多一些帮助,少一些指责”的和谐氛围。
从小我们就学习过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无数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精神,还有我们最近进行群众路线教育时又重新温习的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孟泰精神,女排精神、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儒的共产主义精神,每一种精神都刻着时代的烙印,是一个时代的丰碑,曾承载着先辈们的奋斗历程,承载着当代建设者的豪情壮志,他的精神渗透在血液中催人奋进的!
在当今这个浮华的社会,基本道德的缺失令人担忧,然而,我们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体,又肩负着天底下最崇高的使命,治病救人,所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住底线,传播正能量,把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有的精神逐渐发扬广大。用热爱、执着、奉献和牺牲刻写着里程和路标。
诚信是一盏明灯,当我们徘徊在真理前方时,正是对诚信的信仰引导我们走向辉煌;诚信是一根拐杖,当我们摔倒在利益面前时,正是对诚信的信仰助我们在荆棘丛中无畏前行;诚信是一盆清水,当我们被浮华弄脏了双手时,正是对诚信的信仰助我们洗净污垢,净化心灵。对朋友而言,诚信是友谊的纽带;对恋人而言,诚信是永远散发着爱意的玫瑰。诚信之于社会,就如一雨水的滋润,一阵春风的吹拂,虽然微小,却能孕育出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春天!
徐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