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视,也体现了党及其领导人改变旧农业、农村、农民的决心。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从筹建设立时起,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肩负着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村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信贷机构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资金来源。作为在农村发展最迅速、从业人员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农村金融机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必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虽然农村信用合作社具有较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面对新形势新局面,它也面临极其严酷的竞争。优胜略态,适者生存,这就要求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自身出发,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现状
目前正在从事和曾经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小额信贷机构。但是,改革以后的中国农业银行正朝着商业化的方向进行改革。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太大而收益又相对偏低,出于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中国农业银行已经对县以下的机构实行了撤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对象和范围有相当的局限性,仅仅限于粮食收储贷款业务,急需资金的一方不可能得到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支持;邮政储蓄在农村基层网点众多,吸收了很多农村存款,但是目前还没有贷款功能。在这种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90%的农村贷款来自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服务对象是农民,服务产业是农业,服务地域是农村,宗旨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信用社成立多年来,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目前的发展中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良贷款消化难、多年来的亏损包袱沉重、面对其他银行的竞争压力吸收存款能力受限等多方面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危机,曾一度陷入困境。我国农村信用社历史上也带有很重的政府色彩。从现阶段来说,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逐步从县城及以下地区的撤退,农村信用社日益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主要的金融机构。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作用分析
(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我国农村目前普遍实行承包责任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少数地区除外),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单干”模式不可能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其回报率非常低,不可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再生产。如果没有贷款的支持,农民即使遇到很好的市场机会,很难获得资金来上马新项目或者扩大再生产。因此,农信社贷款能够通过互惠性交易,从微观上促进扩大再生产。
(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或者叫自然科学技术进步),也包括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和服务技术(或者叫社会科学技术)进步。通常我们把只包括前者的技术进步称为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二者都包括在内的技术进步称为广义的农业技术进步。广义的农业技术进步既表现为农业技术(如机械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技术水平)研究与创新水平的提高和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又表现为管理技术、决策水平、经营技术、智力水平等的提高(如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资源的合理配置、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的激发)及其用于生产过程。本文研究中提到的技术进步指广义的技术进步。很显然,农民要应用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技术和方法,首先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农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采用新技术和沿用旧技术的时候,需要在现有的各种约束条件下,权衡成本、收益和风险,做出最优决策。这些约束就包括现金约束。在现金约束有效的情况下,农信社贷款通过解除这种约束限制,会促进新技术的采用、模仿和推广,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总体技术水平。
(三)优化资源配置
农信社贷款将资金从资金富余者手中转移到资金匮乏者手中,优化了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不仅如此,由于资金代表对所有经济物品(包括生产资料在内)的购买力,农信社贷款帮助农民取得必要的生产资料,发展有优良的赢利前景的项目,从而间接地优化了其它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了农村经济总体效率的提高。
(四)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的收入问题,决不是单纯的农业和农村问题,而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大问题。目前,占总人口近80%的农民,在社会消费品的购买份额中却占不足40%,这是制约我国国内市场扩大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农民的收入上不去,农民的购买力提不高,农村的市场就打不开,就必然影响“扩大内需”方针的顺利实现。农信社贷款对新项目和扩大再生产项目的融资,使农民可以抓住市场机遇,利用新型生产技术手段牟取利润,从而增加净收入。目标客户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涉及缓解贫困、提高收入、改善福利等社会发展目标。农信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优化信贷运作,提升信贷服务,推行“公议授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农民群众的积极肯定。尤其是农信社针对农户发放的小额信贷,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助推器。农信社的小额信贷是将农村金融服务扩展到低收入和贫困家庭,即为穷人服务的金融体系。
三、农村信用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
农村信用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其他金融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网点逐步退出农村市场,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更广泛的金融服务空间。
目前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基本上只有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而农业银行也只在部分规模较大的集镇设有营业网点,并且业务范围受到限制。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各乡镇都设有分支机构,随着传统业务发展壮大,新业务不断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农村主力军的地位逐步体现,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更广泛的金融服务空间。
(二)长期在农村从事金融服务,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管理经验。
农村信用社虽经历了多次管理体制的变革,但是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始终没变。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按照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营理念,在管理模式、经营思路、内控制度上都作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并逐步得到完善和规范。
(三)有一支比较成熟的员工队伍,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人才保证。虽然整体而言农村信用社员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业务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但他们多是农村本地人,与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受农民的信赖。他们扎根农村,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对农村各种信息看得准、反应快,为农村信用社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把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作为稳定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层层落实化险责任,促进了农村金融稳定。随着全力推进创建信用乡镇和信用村活动,逐步构筑了农村信用社会的根基,这给农村信用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
总之,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要牢牢把握“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的市场定位,加大中间业务的拓展力度,不断适应农村金融服务,全面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合理制定经营目标,尽量实现业务精品化、市场最优化、利润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发挥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加快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辜静.探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用社的作用.2010
[2]李东雷.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创新的设想.2008
[3]任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
[4]李德盛,黄立航,黎孟.农信社为新农村建设“加油”.2007
[5]王建,白皓,李镇,刘慧敏.实现社农双赢.2007
第二篇:当好农村金融主力军 奏响服务
当好农村金融主力军 奏响服务“三农”最强音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农合银行改革发展纪实(上)
[福建日报]2011-08-30字体显示:大 中 小
60年风雨征程,60年改革发展。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系统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创业、改革、发展之路。
成立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掀开农信社改革发展新篇章
从1951年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在福州市新店乡试办全省第一家农村信用社起,农村信用社很快成为农民摆脱贫困和发展生产的重要力量。随后,农村信用社经历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艰苦创业、六七十年代的跌宕起伏、八九十年代的改革探索阶段。1996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当年底,我省农村信用社正式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之后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及管理工作先后由人民银行、银监局承担。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信社开始了新一轮改革的探索。根据国务院部署,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由省级人民政府全面承担对当地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2005年7月,省政府成立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全面履行对全省农信系统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标志着全省农信社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农信社改革发展新的篇章。
“只有不断改革,加快发展,才能赢得先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鄢一忠接受采访时表示。
农信社交由省政府管理6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人行、银监、财政等有关部门支持下,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团结和带领农村信用社系统1.8万名从业人员,以服务跨越发展、服务“三农”、造福民生、奉献社会为己任,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实现了从“丑小鸭”到“金凤凰”的完美嬗变。
今年8月27日,我省农信社在成立60周年之际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各项存款达2015.05亿元,成为福建省第4家存款突破2000亿的金融机构。今年1—8月份,农信社系统的存款增量达288.98亿元,比年初增长16.74%,存款增量和市场份额增幅均居全省银行业机构第一位。
农信社 农商行 农合行三位一体
各项主要指标年均增幅20%以上
农信社交由省政府管理后,为了支持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省政府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闽政办〔2005〕15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抓紧落实扶持政策确保我省农村信用社专项中央银行票据顺利兑付的通知》(闽政办〔2007〕157号)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要求取消一切不合规、不合理的限制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政策规定,允许涉农部门和单位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存款账户,允许将各类涉农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管理和发放,允许财政预算外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同时出台帮助农信社完善固定资产确权手续、支持农村信用社处置抵贷资产、清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等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通过多种支持方式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以达到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申请发行和兑付的要求,等等。
去年1月,省委决定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党组织由市、县(区)党组织领导转为省联社党委垂直领导,标志着我省农信社系统党建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新一轮农信社改革的6年,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创新的6年,是发展腾飞的6年,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突破的6年。”业内人士表示。
农信社交由省政府管理6年来,我省农信社系统开拓进取,深化改革,强化服务,规模日益壮大,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日益增强,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
——发展提速。6年来,全省农信社总资产从650.8亿元增加到2443亿元,增长275%。各项存款余额从557.19亿元增加到2015.05亿元,增长261.65%。各项贷款余额从415.8亿元增加到1348.47亿元,增长224.31%。实现各项收入491.36亿元,账面利润124.44亿元,净利润87.05亿元,累计缴纳各项税金41.1亿元。各项主要指标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
——质量提升。资本充足率由负转正,从2005年底的-0.07%上升到16.26%,名列全国农信系统第一。拨备覆盖率从15%提高到324.01%,名列全国农信系统第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从2006年底的16.73%下降到1.39%,资产质量名列全国农信系统第二。
——服务有效。营业网点1800多个,占全省银行业网点三分之一强,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同时布设小额支付便民点8553个,覆盖建制村超过50%,布设量及覆盖率均居各银行机构之首。每年发放占全省65%以上的农户贷款,全省40%以上农户获得信贷支持。发放的授信500万元以下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省金融机构的30%以上。成为服务“三农”、建设海西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形象改善。由于实力提升、质量提高、科技强化、服务优化,队伍素质、精神面貌大大改观,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升,农信社的形象大为改观。
“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之所以能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亲切关怀,得益于各级党政、人行、银监、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悉心指导、大力支持,得益于全体员工的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鄢一忠说。
数字见证辉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全省农信系统以改革促发展,在发展中深化改革的过程。
经过6年来的改革发展,我省已建立起农信社、农商银行、农合银行三位一体的格局。
先后组建了闽侯等67家统一法人的县级联社(其中,在全国率先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了柘荣县农信联社),组建了晋江等3家农村合作银行,组建了全国首家地市级统一法人联社——厦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上杭、莆田、福州、泉州、漳州、三明、南平、石狮等8家农商银行先后开业,厦门、宁德、龙岩、福清、平潭等农商银行正在筹建中。全省各家行社都进行了增资扩股,大大增强了资本实力。
“改制不改向,支农本色不变,改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我们会沿着这个路一直走下去,始终做农民的贴心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严正说,农信社、农商银行、农合银行股东在当地,员工在当地、贷款投放在当地,税收缴纳在当地。农信社改制后,它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联系更为紧密,可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经过不断改革后,各市县联社、农商银行、农合银行建立了有效的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和约束机制,确保科学民主决策、高效落实执行和有效管控风险,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
创新推出特色金融产品
倾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深化改革,激发了农信社的经营活力,实现自身发展,也增强了服务海西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服务福建跨越发展,我们农信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鄢一忠的战略构想中,服务海西建设和福建跨越发展已经融入农信社系统的日常工作。
今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动对接,靠前服务,积极担当海西发展的“金融动力”。
鄢一忠理事长接受采访时说:“《规划》明确提出要做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在全省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农村信用社作为以县级法人机构为主要形式的金融机构,无疑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数据显示,在全省58个县(市),有30家农信社存款总量排名第一,50家排名前三;贷款总量有26家排名第一,49家排名前三。充分说明了农信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渔业生产是东山县的支柱产业,但又是弱势产业。东山渔民大多数仍在使用木质渔船,吨位小、抗风能力差。曾有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渔民,想采取合股的形式,或购或造大马力钢质渔船,来提高效益和安全系数,却苦于资金短缺。
东山县农信联社有关负责人说:“为破解渔农融资难题,我们与海洋、保险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积极协调,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钢质渔船所有权抵押贷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渔民资金需求问题。”
据了解,目前我省农信社支持海洋经济的贷款余额近60亿元,下一步将突出支持海洋新型产业发展,推动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加快发展。
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信社通过支持“一村一品”,带动各地特色产业的发展。走进清流嵩口沧龙村,一口口标准化鱼塘跃入你的眼帘,不时看到鱼儿在水里嬉戏,一派喜人的景象。近日,龙峰养殖公司采取“信用+财产”抵押方式,得到了清流县农信社的55万贷款支持,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该村已发展淡水鱼养殖400多亩,全村养鱼年收入600多万元,成为全县有名的快富典范村。渔民陈志仁兴奋地说:“我们村能致富,要记上信用社一大功!”此外,清流县农信社还支持了花卉苗木、淡水鱼、黄羊、豆腐皮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各类专业村62个,占全县总村数的60%,从业农户近2000户,70%的农户都有一项快富的特色农业发展项目。
各地农信社立足当地、服务县域的积极作为,得到地方党政领导的肯定和好评。清流县委书记梁奕章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信社是我们当地百姓的银行,税收缴纳主要在当地,主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我们一定支持!希望农信社要发挥好自身灵活的优势,取得更大的发展!”武平县委书记王建生在与农信社座谈中表示,农信社与农民的联系最为紧密,要全力支持农信社发展。
涉农贷款实现“三个高于”
奏响服务“三农”最强音
在福建,农信社系统是全省法人机构最多、从业人员最多、城乡分布最广泛的金融机构,被农民群众誉为“根植大地的银行、遍布城乡的银行、服务‘三农’的银行、造福民生的银行”。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和“三农”血脉相连,根在“三农”,优势在“三农”,真正发挥了支农主渠道和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6月,又到了竹荪开采上市的季节,平日冷清的顺昌县大历镇又热闹起来,菇农们忙着采摘、烘烤、包装,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我家今年种了3亩竹荪,每亩纯收入可达5000元,我要感谢信用社让我走上致富路。”大历镇秀吴村菇农张晓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像张晓平这样的农户不胜枚举。据悉,福建省已有301万户农户获得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占全省农户数的43%。同时,全省农信系统大力推动信用村镇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创造条件,已创建“信用村”3063个、“信用乡镇”123个。
在农信社的资金支持下,全省沿海蓝色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等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畜牧、园艺、林竹、水产等四大主导产业和水产品、畜牧、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花卉、笋竹、烤烟等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得到长足发展。
2007年从漳州师范学院园艺专业毕业的漳浦姑娘林小莉,现在已经是拥有2000多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的福建永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了。“当时我们只有一个园艺场,缺乏扩大种植规模的资金,多亏了漳浦农信社的贷款,帮助我们建立起了新的温室,还引进了水培花卉技术。”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林小莉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农信社。
截至2011年7月,漳浦县农信社共发放花卉贷款1897笔,金额超亿元,在农信社资金的支持下,花卉业成为漳浦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多年来,我省农信社不断创新担保方式,丰富金融服务品种,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海西新农村建设。据了解,近年来,涉农贷款实现“三个高于”,即全年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增量和占比高于上年水平,实现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数据表明,农信社贷款重点投向“三农”,发放给了广大农户。
在深化改革中,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始终坚持以改进支农服务为首要目标、以转换经营机制为手段,始终坚持贷款重点投向“三农”和广大中小企业,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
打造学习型组织
把人才引导到干事创业中去
“人才是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建设现代金融企业,就必须加强人才学习力建设,这样,才能让农信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鄢一忠指出,省农信联社成立后,加大投入,抓好培训,优化队伍,提升素质。
省农信联社高度重视、着力推进学习型机构建设,将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了全员学习日制度,先后举办高管培训班,组织地区联社进行学习交流,编撰员工应知应会知识读本。推动全员参加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不断提升员工素质。要求50岁以下男员工、45岁以下女员工必须通过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以考促学。至去年末已有71%必考高管人员和61.19%的必考员工通过省联社规定考试。
今年以来,一场大规模的针对营业网点负责人的培训在福州展开,省联社分十批统一组织对基层1800多个网点负责人和中层干部进行每期8天的培训,大力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基层负责人素质,带动一线员工队伍素质的提升。8月开始,四期针对一线新员工的培训也紧锣密鼓地开展。
同时,省农信联社公开招聘部分县市主要高级管理人员推荐人选,公开竞聘联社机关处长助理等管理人员,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去年成功举行长泰、云霄联社主任和省联社3个中层管理岗位公开竞聘,今年再次通过公开竞聘选拔武夷山、漳平、建阳联社主任和省联社4个中层管理岗位。此外,每年都公开、公平、公正地招聘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优化了员工队伍结构。近日还出台了薪酬管理指导意见,强化增收靠增效、收入凭贡献的薪酬分配观念,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农信社改革越深入,机制转换的要求就愈加迫切。深化改革,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激励有效、约束严格、权责明晰、惩罚分明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优胜劣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工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任用与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构建起与金融竞争要求相适应的经营机制。” 鄢一忠深有体会地说。
近年来,省农信联社全面推行绩效考核,通过强化对规模、质量、效益、安全指标的考核,建立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机制。每年评出经营管理十强、业务增长十佳。同时,制定完善160多项规章制度,促进管理规范化。成立稽查大队,加强稽核审计工作。针对高风险联社,出台奖罚并重政策,强化督导,扶持高风险社化解风险。建立高管人员风险保证金和员工操守基金制度,有效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要引导党员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到推进发展上、把功夫下到履职尽责狠抓工作落实上”,鄢一忠指出,“同时做到激励和约束相结合,在制度安排上及时跟进,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依靠制度来治理庸懒散。”
近两年来,省联社党委先后对41位表现出色的高管人员给予提拔任用。同时,对10名违规违纪以及不作为、不称职的高管人员给予撤免职处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自去年初省委批复全省农信社系统党组织垂直管理以来,省联社党委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建立健全了党的基层组织,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加强。同时结合中组部、中宣部和省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开展“争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示范行社”活动,进一步梳理、规范、拓展、创新、提升,努力实现“金融品种全、覆盖范围广、服务质量优、业务发展好、管理水平高”的目标,全面提升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数据显示,在党委垂管的短短一年半时间内,各项业务实现大发展,存款增长48.63%、贷款增长43.74%,资本充足率上升7.9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占比下降2.96个百分点,利润增幅达到104%。
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鄢一忠接受采访时表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省农村信用社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落实《海西规划》,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动作为,进一步奏响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为推动福建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沈侬信)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其宗旨是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职能被定位在“三农”服务上,肩负的责任和任务比较重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支农服务工作,是摆在农村信用社面前一项重要课题。一是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服务力度。根据乡、村、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使服务“三农”真正落到实处。对农村骨干企业的大额资金需求,可根据信用社资金情况,组织社会团体资金,积极给予支持。对农户小额资金需求,要简化手续,保证落实。同时信用社要关注了解市场信息,进一步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动态,及时为借款户提供信息咨询,引导他们安排生产,促进销售,搞活流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在实行对贷款分片、分户、分项目包干的管理责任制基础上,要做好深入调查,确认放贷可行性,要背包下乡,送款到户,做到上门服务,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对小额贷款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并且可执行村担保、户使用、几户联保或互保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实行单项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全程责任制。就是说,信贷员对每次贷款不仅要负责发放,还要负责其使用过程中的指导服务。只有贷款效益达到最佳效果,信用社才能收本结息提高经营效益,才能把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融合在一起,相互得益,共同发展。三是提供优质服务,增强服务实力。信用社和农民是一对利益共同体,只有让农民全面富裕起来,把农信社办成农民自已的银行,及时了解农户、企业的困难,帮助农村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快捷、安全清算服务,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信用社才能获得发展壮大,才能为农村经济和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主力军作用。广泛利用报纸、电视、标语、传单等新闻媒体、工具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农家银行形象,让“农民银行”优质服务形象深入广大农户心中,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充分的、全面的了解信用社,信任信用社,选择信用社,支持信用社,为实现农社“双赢”、共同富裕,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好家园起到有力地支持作用。
第四篇: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全力支持xx经济发展
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全力支持xx经济发展
——在市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农村信用社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立足xx,面向城乡,反哺大众”经营理念,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强市富民为目标,以信贷投放为手段,全力支持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支持xx地方经济发展,较好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xx年元至6月累计投放各项贷款xx万元,比去年同期增xx万元,占全市金融机构投放额的xx%以上。截止6月末,全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xx万元,比年初增加xx万元,增幅x%,存贷款比例为51%,比全市7家金融机构综合存贷款比例(39%)高出12个百分点。元至6月实现各项收入xx万元,比同期增收xx万元,增幅xx%,经营亏损xx万元,同比减亏增盈xx万元,减亏率xx%。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服务理念上求科学
思想决定观念,思路决定出路。市联社新班子发现,造成xx农信社历史包袱沉重、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经营理念的模糊、保守甚至摇摆。因此,我们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入手,在经营服务理念上进行了重大调整。
(一)理念之一,地方经济的发展史,也是地方金融的发展史。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金融资源是稀缺资源,其稀缺性在于它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和杠杆作用,但是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支撑,金融必须全面溶入地方经济,发展才能长久和高效。农信社发展的根本和唯一的途径是依托地方经济,服务于地方经济。
(二)理念之二,农信社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农信社与其它商业银行的区别在于它是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典型的地方性银行,点多面广,贴近企业、贴近市民、贴近三农。相对其它金融机构,其信息更具对称性,便于沟通、便于服务。
(三)理念之三,xx农信社的发展必须始终与xx市情相适应。xx是农业大市。目前伴随xx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信社发展理应进入快车道。这就必须咬定发展不放松,狠抓发展机遇,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一是在信贷政策上始终坚持“信用等级评定面、持证农户授信额度内贷款需求满足率必须达到xx%”的“支农双百”方针不动摇;二是在信贷投向上始终坚持“从单一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规模农业转变,从支持农户向支持“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变,从支持农业向涉农工业转变,从分散使用、粗放管理信贷资金向适度集中、讲求效益方面转变”的“四个转变”策略不动摇。
二、服务重点上求特色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是农信社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我们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全市农信社战略定位的第一选择,不断加大支农信贷投入。截止6月底,全市农信社“三农”贷款余额达到 xx万元,比年初净增xx万元,增长xx%;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xx万元;“三农”贷款占全市金融机构“三农”贷款总额的xx%。
(一)全方位支持农户发家致富。我们根据xx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方式,在贷款的对象、额度、期限等方面延伸,较好地解决了一般农户生产、生活资金需要。同时积极开展农户联保贷款,对生产规模较大、资金需求较大的农村专业大户提供资金支持,较好地解决了专业大户贷款难的问题。目前,贷款农户已达到9万,农户贷款面达到了xx%,比同期上升了5个百分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xx万元、xx万元,增幅达xx%、xx%,分别高出贷款平均增幅31百分点、4个百分点。
(二)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支持“优势产业”。实施“名品战略”,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镇有特色、村有强项、户有专长的产业板块。如支持发展张港镇、小板镇、杨林办事处的蔬菜,多宝镇革新村的地膜花生、油菜,黄潭镇万场村的黄金瓜、黄花菜,岳口镇的植桑养蚕、生猪,石河镇的优质稻米,拖市镇的棉花,胡市镇的立体养殖业等,形成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支持 “优势企业”。实施“名企战略”,着重扶持全市有规模、信誉效益俱佳、有发展潜力且以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实行“一次核定、分次发放、到期收回、有效再投”的信贷管理办法,促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三是支持“优势产品”。实施“名牌战略”,信用社支持的xx镇xx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色拉油、渔薪镇杨场酱品、小板镇“黄金”牌西红柿、张港镇“和玉”牌花菜等10多个产品进入了武汉等大中城市超市。张港的“和玉”牌花菜畅销全国,并远销俄罗斯等国家,中央电视台还拍摄了专题片。四是支持“优质客户”。实施“黄金客户”战略,把从事农产品种养加运销的个体工商大户和中小民营企业当作长期合作伙伴,实现社企双赢。目前,向涉农龙头企业投入贷款5206万元,比年初增加600万元,扶持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38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及其它类型企业135家。
(三)着力支持市域经济发展。针对市域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回归企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们严格遵循“扩大视野,伸长触角,主动出击,引客进门”营销策略不动摇,通过抵押担保等多种方式,对一批信用好、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扶持。同时,对支持的客户进行细分,划分重点支持客户,一般支持客户,尝试性支持客户,以此为基础,在贷款发放额度上进行划分。目前,明确可发放500万元以上贷款的企业有5家,xx万元贷款的企业有1x家,xx万元的x家。在对重点支持永康油脂、德力油化、昌丰棉麻、恒泰精米、兴天制纱等近50家大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同时,我社还将有限的信贷资金着重向招商引资回归企业倾斜,如已投放xx制药xx万元、xx置业xx万元、xx房地产xx万元、xx食品xx万元、xx车轿xx元、xx泵业xx万元、xx材料xx万元、金骏制衣xx万元,xx年已累放近xx万元;另外还有天湖化工等20家已进入信贷审查与审批程序。
三、服务方式上求创新
全市农信社在服务上力求做到继承与创新“两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量身定做适宜产品,巩固了主体业务阵地。
(一)全面开展信用工程创建活动。通过科学设计信用指标评价体系,共评选出10万信用农户,贷款农户数占授信户数的90%;信用乡镇21个、信用村85个,分别占乡镇数和村级数的xx%和11%;信用企业32个,占贷款企业数的xx%;此外,还评选出数量不等的信用工商户、信用街、信用社区。对文明信用载体进行了重点支持。
(二)全面实行信贷品牌对接服务。明确一般乡镇信用社以支持“三农”为主,全面打造“农民的银行”品牌;竟陵、岳口、皂市、开发区、营业部等城区信用社以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回归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全面打造“社区银行和零售银行”品牌。
(三)全面开展文明优质服务活动。一是实行贷款证管理。对农户小额贷款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信贷管理办法,持证农户办理授信额度内的贷款,只需凭“二证一章”(贷款证、身份证、农户印章)就可直接到信用社网点办理,像持有活期存折一样方便。二是设立金融超市。对中小企业、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城镇居民等实行“一站式”服务。三是实行限时服务。市联社规定:流动资金贷款从受理到决定是否发放在14天内办结;固定资产贷款不超过1个月办结;小额抵质押贷款不超过7天办结;改每周召开1次审贷会为每周2次;三是灵活服务。与担保公司合作,对有发展潜力,暂时不能提供有效抵押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同时,注重法人(个人)信用和市场前景分析,强调第一还款来源,对有些黄金客户尤其是老客户在资金需求增大后,可以发放部分信用贷款;四是提高抵押贷款发放比例。对担保抵押贷款,按评估值计算,不动产由原来的50%,动产由原来的30%分别提高到70%和50%;五是实行差别利率。根据客户信用度和所处行业、贷款规模大小实行差别利率。对信用度高的黄金客户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不超过50%,对信用状况一般的上浮不超过50%-100%。贷款手续的简化、贷款条件的放宽、办事效率的提高,及时解决了信贷载体的资金缺口。仅2005年至2006年4月间,全市农村信用社就已向52户民营企业、招商引资企业、中小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7000万元。如昌丰棉麻有限公司,2002年与信用社建立信贷关系,当年发放贷款500万元;2003年发放贷款1000万元;2004—2005年,信用社又累计向该公司发放贷款1400万元,目前,公司年产值15000多万元,创利税700多万元,生产规模位居全省同行业的前列。
(四)全面参与银企对接联谊活动。联社每年定期召开企业主恳谈会,就双方如何践行承诺,加强合作,[ 课件 ]实现社企共同发展等议题进行探讨,加深了社企相互了解,融洽了社企关系。如永康油脂是xx市省级龙头产业化企业,信用社从实际出发,xx年贷款xx万元予以支持,今年4月份又向省联社申请计划xx万元。
四、服务机制上求永恒
(一)建立健全工作联系点制度。明确将涉农龙头企业——xx市永康油脂化工有限公司和多宝革新村、胡市曹李村、渔薪王湾村、张港彭湖村、小板范岭村等五个村作为联社领导班子的支农示范点,并要求各社也要相应建立支农示范点。遍布全市的联系点成了信用社了解农村基本情况的信息点,成了“信用工程”建设的带动点,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双百文明”建设的模范点。
(二)建立健全“三百优”评选激励制度。对获得省、市级表彰的支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
(三)建立健全“三查”制度。坚持做到防范贷款风险在先,发放贷款在后,每笔贷款都坚持填写“三查”记录簿。对万元以上涉农贷款坚持按月收息,全程参与信贷资金循环与监控。
(四)建立健全经常培训制度。努力培养出一支过硬的信贷员队伍。
(五)建立健全信贷员背包下乡驻企制度。在信贷人员中开展了“进百家门、知百家事、暖百家心”、“送信息、送科技、送项目”及“八荣八耻”等主体教育活动。在多宝镇农村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花生俏,奶牛叫,棉花朵朵向天笑;摩托车,黄挂包,信合‘邮差’家家跑;手机响,彩铃闹,一个电话他准到”。这已成为我市农信社信贷支农便农的真实写照。
“依托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是xx农信社一直以来的经营宗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承“服务第一、发展第一、效益第一”的经营理念,全社上下一心,开拓进取,以满怀的热情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广大农民、市民、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携手迈向更美好和更丰硕的未来!谢谢大家!
第五篇:为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牟平区农村信用社坚持“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支持农民增收,全面打造了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新形象。创新服务理念,把握服务宗旨。今年以来,牟平区农村信用社从抓员工思想教育入手,积极引导广大干部员工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理念,坚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补农民之所缺、兴农民之所得”的工作思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开拓农村发展市场,扎实搞好信贷支农服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奠定了基础。
改进服务方式,支持“三农”发展。在支农服务中,牟平区农村信用社积极变等客上门为主动出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营销,开展心贴心的便民服务。农忙时节,他们坚持为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现场办理业务,帮助农户购买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物资,满足了传统种养业的资金需求。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需求,农村信用社深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对农民关心的假币识别、信息服务、金融产品、信贷政策等一一进行解答。为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配合农村青年创业计划实施,他们重点扶持有上进心、开拓意识强、信誉度高的有志青年开展创业,发展致富项目,以点带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截止目前,牟平区农村信用社已向广大农户赠送宣传书籍800余本,举办各类下乡扶农活动24场,送达致富信息400余条,发放扶持创业贷款1200余万元,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提高工作质量,树立服务形象。围绕“争创一流服务、构建和谐企业”的发展目标,牟平农信社着力改进柜台服务,提高服务效能,对全辖所有分支机构都增设了便民设施,深入开展微笑服务、温馨服务、站立服务,热情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同时,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率,尽力满足顾客需求,努力打造农村信用社高效、便捷、安全的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