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名师评说语文教学

时间:2019-05-15 10:2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年名师评说语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年名师评说语文教学》。

第一篇:青年名师评说语文教学

青年名师评说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通讯》上先后有30名青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评说----

一、黎胜(上海青年名师)

“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所谓智,是指爱的教育智慧。语文教育必须将大爱汇成大智,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灵,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形成他们特久的情感内驱力。

所谓行,是指智慧的教学行为,教师要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学习过程中有真情、真趣、真意,进而使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能力,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语文博大宽广的天地里,我们用智慧和快乐构建着智慧和快乐的课堂,构建着爱与智能慧的精神世界,铺设着师生共同发展的人生历程。

二、颜运静(重庆青年名师)

在浅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今天,语文给了我一袭自然的情感,一片宁静的天空,一颗自由的心灵,一份自在的生活。在语文园地里耕耘,我快乐。

现在流行一句话“动什么也别动感情”,可是没有感情的生命有什么意义?语文更不能没有感情,语文失去感情,就好比春天没有花朵,夏日没有绿阴,秋天没有果,冬日失去暖阳,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不可能给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三、丁卫军(江苏南通青年名师)

1、我爱生活,所以我更爱语文,我爱语文,所以我更爱生活,我爱教师职业,所以我爱学生,我爱学生,所以我更爱我的教师职业,2、读书、写作、反思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习惯,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部分。一个不喜欢读书、不乐于反思、不善于写作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是难于想象的,语文教师的要务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勤于思考,能够写作。

3我地直坚信无论是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还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都不能脱离汉语特点,都不能丢弃传达室统语文教育经验。

四、马祥(山西大同青年名师)

1语文不等于文化,但语文教学不能没有民族文化的传达室承,否则这“语文”就不是民族的“语文”这语文教学就是无根的语文教学,而由此培养出来的人也是无根的人。

2、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局限于师生之间、学生与课文{本文}之间的对话,更应该是学生与古今先贤、中外大师、名著经典的对话。也许,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等的限制,学生不能与他们进行有效的“对话”,那么不要紧,那就不妨先;学会倾听。

3、语文教学的过程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更应该是净化心灵、涵养人文、提升境界、引导学生“诗意地栖居”的过程。

五、王君(重庆青年名师)

青春之语文,呼唤语文教师终生保持专注与创新,热爱生活,积极有为

青春之语文,呼唤学生借语文之东风,舒展健康俊朗的青春个性。

青春之语文,呼唤以充满瑰丽想象实践提升语文青春品味。

青春之语文,恪守最不完美的创新也比最完美的守成伟大一百倍之信条。

青春之语文,坚信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七、冯大海(湖北荆州青年名师)

语文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不是吟风弄月,附庸风雅,而是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树立正确的审 1

美观念,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审美化就像溶于水的糖,不露痕迹,但喝上一口却清冽甜美,滋润心田。

八、申宣成(河南民权青年名师)

1、接受生活中无法改变的东西,改变生活中可以改变的东西。

2、最简单的事情一直做下去,得到的可能是最不简单的结局。

3、科学高效地利用时间,可以相对地延长生命,乐观积极的对待时间,可以绝对地延长生命。

九、孙艳(江苏张家港青年名师)

电影《英雄》论剑一段中有这样一段对白,剑法,其第一层境界,讲求人剑合一,剑就是人,人就是剑,手中寸草,也成利器;其第二境界,讲求手中无剑,剑在心中,虽赤手空拳,能杀敌于百步之外,其第三层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是以在胸怀包容一切,我认为。在我的教学成长过程中,正是经历着“手中有剑”到“剑在心中”的过程。

十、李文忠(山西太原青年名师)

1、我理解的教师,教师应该有理想,即便他十次百次地迁就现实,但理想主义的光辉总能不时带给他震撼与激励,传递这种震撼与激励,是教师的责任。

2、我心中的学校,我想信,科学与民主紧密相随。学校民主管理的程度,决定着教学的合理化程度,教师主体得不到体现,怎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没有个性,怎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一所成切的学校必有一种气质,这种气质产生了土壤是民主。

3、我的教育理想,每一个平凡而善良的生命都能得到期尊重,每一个高贵而智慧的心灵都允许张扬。

4、我热爱语文,对受教育者个体来说,其他大多数学科是伴随他的大脑成长,语文工团则伴随他心灵成长,这就是语文的独特性。

十一、朱则光(山东济宁青年名师)

1、言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忽视甚至淡化语言学习语文教学,是对语言语文和对学生害。

2、对一位教师来讲,教法的创新,媒体的使用似乎都是有限的,但是对文本以及学生的潜能的挖掘却是无限的,不断向文本索取,让学生演绎精彩,教育才能走向成功。

3、语文活动化,活动语文化。

十二、刘延君(吉林长春青年名师)

1、让心灵纯洁、柔软、细腻而美好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尤其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流泪的阅读。当阅读进入生命中去时,写作作为阅读的副产品一定会水到渠成的。

2、要引领孩子们进入诗歌的殿堂,让他们读诗、赏诗、写诗,即是他们不打算成为诗人。

3、敢于向教材的某些选篇说“不”,敢于向教参的某些说法说“不”,敢于向上级领导或权威的某些做法说“不”,这对于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4、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师决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真正的好教师一定会教学生一些永远也不考但确实有用而且必定会受惠终生的东西,追逐分数的教学可能是快乐的,但绝对也是危险的;且思且行的教学可能是痛苦的,但肯定也是充实的。

5、语文教师要对未来社会的良知和责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自己的良知负责。

十三、华晓隽(江苏南京青年名师)

1、我理想的教育,首先是感激并享受这个与孩子共度生命的机会,并且尽我们所能回报孩子们以爱;其次,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来使我们的孩子们发现爱,享受爱,学习爱。

2、在我看来,孩子们不是喜欢享受作为教师的我所给予的肯定、鼓励、重视等等这些幸福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就是传递爱的人,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传递爱的职业。

3、人们常驻说教师是绿叶的行业,我觉得应该有两重含义车是关爱学生,衬托红花;二

是保持生命的活力,常绿不衰。

4、孩子各有个性,各有所长,他们追求、梦想也会天马行空,各具姿彩„„教师就应是一个鼓励孩子们做梦,帮助孩子们圆梦的人,因为具有追求、有梦想,才能闯出广阔的新天地。

十四、刘萍萍(河南新乡青年名师)

1、关注学生的收获应是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

2、学生的收获,简单说就是学会{知识、方法}、会学{具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应该是我们追赶求的目标。

3、语文教师应该从依附“教参”的“常规”中走出来,扎扎实实的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成为一个有独特教学风格的名师。

4、一般教师和大师的区别是;一个把教学当作职业,一个是把教学当作事业。

十五、张军(天津耀华青年名师)

一位德高望重的业界前辈曾在深夜打来长途电话,当我汇报完教学工作,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时,电话中传来他平静的声音;“我们老了,但事业总要延续下去,教学总要搞下去,我们能帮你们一把就帮你们一把,以后就看你们的了。”当时,我真的落泪了,如果我不努力,怎么对得起这些深重的关怀。

十六、张永林(江苏海门青年名师)

作为一名在语文教学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中跋涉的新手,我曾一直渴望早点成孰熟,但在周围的人都认同我成熟的时候,我又在不停的提醒自己,成熟不是可以休憩的港湾,不能因成熟而被固执、迟钝、自以为是打败。成熟过后的漫长岁月是否依然能保特永久的新鲜和活力,我拷问着自己。

十七、宋晓民(山西太原青年名师)

1、没有从学生出发的设计是无效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成长的活动是无效的活动,没有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

2、社会要用平和的眼光看待教师,教师要用最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

3、教育需要我们有智慧,教育让我们富有智慧。

十八、吴献新(辽宁盘锦青年名师)

1、语文教师须读万卷书,综合杂家,更须行万里路,实践创新。

2、行者,不惧沧桑,志在天涯;寻者,不重得失,但求光大,3、静下心来,经营自己的字词篇章;俯下身去,耕耘孩子的听说读写思。

4、苦中求乐,失中求得,闹中求静,忙中求闲。

5、与时俱进,莫为方法,束缚头脑,课程改革,不为“标准”放弃传统。

十九、金戈(浙江温州青年名师)

1、语文教学要把以“文本的课堂”转变为“体验的课堂”,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在感受人物情感的同时,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

2、阅读是一种感悟,要通过品读让学生直接感受 作品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悟出隐含作品的思想情感。

3、阅读是一种对话,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要既尊重文本,又超越文本,在对话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文本意义。

4、阅读是一种理解,要通过阅读理解他人,理解自己。在体验他人生命活动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悟,丰富作者的创作原意。

5、阅读是一种发现,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深层体验与思考的习惯,透过文本中的文化意象,揭示文化的内涵。

二十、杨旦萍(广东深圳青年名师)

1、一片深情寄学子,三尺讲台写春秋。

2、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理想办教育。

3、我的快乐是水中的金鱼儿,语文教学便是那一汪清澈的池水。

4、生命是需要激情的,师者应该用自己性命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生命。

5、语文是美丽的,让学生美丽着语文的美丽、快乐着语文的快乐,是我一贯的教学追求。二

一、杨红梅(广东深圳青年名师)

1在一辈子的坚持中让自己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2、阅读教学,是研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科学与艺术。

3、课堂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大本营,任何看轻课堂操作层面的行为,都非明智之举。

4、教师有点匠气没什么,可怕的是没有匠气。

二、杨宏丽(山东济南青年名师)

1语文课堂上思想情感的教育不是语文教师靠单纯的说教可以奏效的,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致地感受语文、推敲文字、激发想象,才能使它们在阅读品味中自然地迸溅出思维的火花,得到情操的陶冶。

2、如果一堂课没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没有深入思考,却将时间浪费在反复让学生转动身子以形成合作体态势上,那么,不但合作学习会流于形式,而且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也会慢慢消退。

三、郑美玲(河南郑州青年名师)

以清晰的思路,激荡的感情,阅释和演绎语言文字的力,创造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用激情与生命铸就语文教学的华章,满怀爱心引领学生在母语教学的优质环境里体会语文字的美妙与奥秘,努力提高语文素养,享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让语文课堂成为热爱母语乃至成为爱国的主阵地。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我莫大的快乐,更是我义不容辞的高尚职责。二

四、郑桂花(上海青年名师)

1、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体。

2、从适应课堂,走到驾驶课堂,到现在的享受课堂,我经历着这样的成长。二五袁源(江苏南京青年名师)

1、由衷地热爱生活。虞敬地热爱语文,并努力把这份情感传达给学生。

2、不执迷于泳技的传授和操作,而执著于引领学生向往蔚蓝的大海。

3、教者的力应尽可能地于教材的身后,要尽现教材的育人风采。

4、语文教师当以“博”为“专”,让小小的课堂展现异彩纷呈的美。

六、袁卫星(江苏苏州青年名师)

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和一生不一定要于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二

七、徐社东(浙江杭州青年名师)

1、当代语文是在别人的文本里,思考着自己的生命。

2、我不在注重我教的怎么样,而十分注重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的教和文本,都是外部因素。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用生命情感去体验,走进文本,走进角色,获得新知。提高智能。

3、课堂凸现学生的认知活动,课堂呈现学生的学习行为。

4、接受学生和发现学习结合,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同时进步。

5、让学生池作发现者和解决者。

八、班俟英(内蒙古包头青年名师)

1、用爱,滋润每一颗希望的种子。

2、用情,呵护每一次青春的悸动。

3、用诗,记录每一个感动的瞬间。

4、用心,品位每一份收获的幸福。

九、鲍学良(云南昆明青年名师)

1、用心生活,用心写作。

2、学无止境,良才博雅。

3、作文和做人一样,一定要诚实。

4、自己也是自己的作品,因此一定要做好自己。

5、培养学生的个性,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十、熊芳芳(湖北武汉青年名师)

1、教师不是蜡烛,而是追逐太阳、追逐光热的歌者。教育不是消耗热,而是传播热。教育不是苍白的,而是多彩的。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进入一种生命焕发的境界,这样,教师才有资格进入分享、传递与对话的过程。

2、讲台是温柔的,但有多少教师带着粗暴而来;讲台是圣洁的,但有多少教师带着鄙俗而来;讲台是谦卑的,但有多少教师带着狂妄而来;讲台该是给人以幸福、满足、快乐与鼓舞的,但有多少教师却只是带着贫乏、疲惫、沮丧、压抑或盛怒而来;讲台是给每一个学生的,但有多少教师却把讲台只给了自己。

第二篇:《评说社会公德》教学设计

目标:

1.按照要求完成习作,把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希望。

2.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感触、有启示、有符合道德标准的正确看法。

重、难点:把记叙的事情写具体,并对事情有自己的单发和美好的希望。

课时:3课时

教具:课件

教法:讨论法

流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

讲述名人勤于读书,善于摘抄的故事,激发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的兴趣。

二、习作前指导。

1.明确习作要求

2.讨论写法:

(1)选择什么样的事来写——重在典型。

(2)怎样来写这件事——重在具体。

知道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写法,说说怎样把一件事情写具体,使学生对抓场面、抓细节、抓严兴等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3)是怎样来写看法和希望——重在启示。

引导学生通过将心比心,角色换位,想的更远一些,站得更高一些等方法深入思考,得启示,获感触。

三、学生习作

四、习作讲评

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推荐,全班点评等形式进行讲评。

五、修改誊抄作文

板书:

评说社会公德

写法:

一、选材——重在典型

二、怎样写——重在具体

三、写看法,希望——重在启示。

第三篇:语文名师教学专题研究

语文名师教学专题研究

一、名师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名师,就是知名度高的教师,即一个教师因工作出色、教育效果好,在其所在的地区和系统中,很自然地为同仁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社会所认可。有相当的名气和威望。(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等)。可见,名师是一种积极性的社会评价,是人们对其工作的肯定和褒奖。说得具体点,名师的知名度实质上是德、识、才、学的总体的或某些方面的独特优势的集中反映,或者是突出的教育成就的结晶,或者是杰出的教研成绩的体现,或者是优异的教学风格的显示,或者是超群的人格的凝聚。

名师的特点: 一是行为的垂范性。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作为一般的教师尚且应该如此,作为名师更应该成为广泛传诵的模范,成为学生的楷模、同行的榜样。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他们的举止风范、人格力量,将影响学生一辈子。对于同行来说,他们的行为所体现的先进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具有榜样的力量。

二是程度的层次性。“名师”的知名度是不一样的,它是由名师自身的成就与影响所决定的。成就越高,影响面越大,知名度就越高。

三是形成的自然性。由于“名师”既不是职务,也不是职称,仅是一定知名度的反映,所以一般是在学校内、社会上的一定范围内,人们所形成的、较为一致的、积极的看法和正面的舆论,而没有经过某些机关的评审与命名。近些年,各级也都开展评选,任命“名师”的活动,但评选的依据主要还是依据其影响力以及教学科研的成果、业绩。

二、为什么要研究名师

1.深化改革的需要

刘国正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长远的发展,靠什么?借鉴外来的东西是必要的,但由于语文教育的特质,主要应该靠自己:一是靠本国的语文教育大家的理论指导,再是靠从实践中产生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思想。两者如鸟云两翼,两翼一齐扇动起来,语文教育改革迟滞的步伐,高翔于汗温的云表,是大有希望的。”

2.探寻教学规律的需要

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更新与创造,每一个时期,每一个行程无不展示着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那些语文名师在颠覆和重构中的教学智慧。尽管应试文化的喧嚣干扰着教学心灵的净化,语文课程改革受到严重的胁迫而出现困惑、不知所措的教学状态,但不少语文名师在语文课程改革的第一线仍然痴心探求着“教学的真义”,守护着一颗纯美的“教学大心”,在探索实践中执著于生命的投注,力图在语文世界里将智慧的美丽写透。如新时期以来三代语文名师都具有开放的意识、开放的情怀、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和开放的境界。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一辈语文名师,注重教学主体的新鲜思想和教学新秩序,强调以新的思维方式与认识角度去透视语文教学现象和语文课程改革活动。韩军、程红兵、赵谦翔、李镇西等中年名师,以教学实践探索的方式追问着语文教学活动和语文课程改革过程的人文价值,赋予语文教学与课程改革活动以新的存在意义。以王君、杨宏丽、史建筑、李卫东等为代表的青年名师,善于从生命体验的感觉和教学个性追求出发来进行语文教学探索,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谱写了更为美丽的语文教学智慧新篇章。

3.榜样的激励效应

名师既是传授学业的优秀的“经师”,又是言传身教的理想的“人师”。他们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学上是有高超的教育艺术,深受学生与同行的敬仰与信赖,他们的举止神态、行为习惯、兴趣作为、教学风格都会对学生与同仁产生影响。如古代的孔子、孟子、朱熹等,近代的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现代的陶行知,叶圣陶等,当代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他们在教育界做出的创造性成就惠及后代,他们的社会影响,榜样效应历久不衰。

三、语文名师研究 从改革开放时期至新课程改革时期,我们可以大致把语文名师为分三代。

(一)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也可称之为复苏发展期(1977-1987)主要代表人物有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洪宗礼、张富、欧阳代娜、宁鸿彬、洪镇涛等。

于漪简介与评析

1.以兴趣为激励学习语文的先导

A、珍贵的内驱力

B、不能千课一面

C、教出趣味

D、传之以情、以情激情

2.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

A、开启思维的门扉

B、创设情景

C、鼓励创造

D、重点突破 3.追求语文的综合整体效应

A、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 B、要整体上去把握课文,教学也需从整体上去考虑 C、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综合整体性 钱梦龙简介与评介 1.“三主”理论体系中的教学思辩

A、以教师为主导

B、以学生为主体

C、以训练为主线 2.基本课式的丰富内涵 3.智慧之光来自理论与实践 洪镇涛简介与评介

1.变讲堂为学生

2.构建语感教学体系

3.编制极具特色的语文教材 欧阳代娜简介与评介

1.初中语文能力过关实验 前后五轮,并编制教材 2.情感派代表人物 3.语文教学改革的特色 张富简介与评介

1.跳摘“桃子”,挖掘学生潜能 2.“跳摘”实验的目标 3.“跳摘”实验的措施

4.课堂结构“四分三度”模式 魏书生简介与评介

1.站在时代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和改革语文教学

2.重视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兴趣,内驱力)3.注重培养培养学生的能力、习惯 4.教改的特色(管理派)宁鸿彬简介与评介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着眼创造性人才培养 ①三原则

②世界观、方法论引入语文训练 2.独具特色的思维训练模式

①A多端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②多角度的课堂教学设计 ③课堂训练模式的多元化

A朗读

讲说和听论

讲故事和卡片 3.宁鸿彬教育思想评析(思维派)

(二)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1988-2000)

名师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程红兵、赵谦翔、李镇西、李海林、余映潮、高万祥等 程红兵简介与评介

1.人的建构:语文人格教育的命意 2.陶冶生命:创设生命的文化场 3.动态生成:语文教学本体论智慧 李镇西简介与评介

1.语文教学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求“自我理解” 3.给学生作文以思想个性和感情自由 赵谦翔简介与评介

1.建构“绿色语文”,享受诗意人生 2.“绿色阅读”教学实验的探究 3.“绿色作文”教学实验的尝试 余映潮简介与评介 教学艺术的重要特征 1.追求创意,崇尚美感 2.形式简约,内容丰厚 3.训练语言,启迪思维 4.引导活动,注重积累

韩军简介与评介

新语文教育论纲中所提出教育观念

1.举三反一,回归语文教育的“积累”之本 2.美读吟诵,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 3.重文写白,回归语文教育的“文化”之本 4.文字意识,回归语文教育的“文字”之本 5.化意为字,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 王崧舟简介与评介

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1.诗意语文的灵魂:价值引领 2.诗意语文的血脉:文化传承 3.诗意语文的旋律:精神诉求 4.诗意语文的光华:生命唤醒 5.诗意语文的情怀:感性复活 6.诗意语文的风采:个性高扬 7.诗意语文的神韵:智慧观照 8.诗意语文的境界:心灵对话

(三)本世纪初至今 王君简介与评介 1.青春之语文宣言

A、青春灵气来新颖独特的课堂教学设计 B、青春灵气来自灵活扎实的语言品味 C、青春灵气来自诚意机智的学情应变 2.写作:开掘一条情感奔涌的生命河道 3.教师深度引导的三个层次

A、左右衔接前后贯通,打穿知识通道 B、整体俯瞰推波助澜,丰富思维角度 C、扩展空间碰撞思维,营造探究磁场 熊芬芳简介与评介 “生命语文”教育

1.用语文唤醒生命意识 2.用语文丰富生命内涵 3.用语文提升生命质量 A、拓展生命的宽度 B、锻造生命的厚度 C、发掘生命的深度 史建筑简介与评介 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思考

1.教材文本的文化因素 2.教学实施中的文化传递 3.师生交往中的文化气质 4.课堂教学中的文化积累 5.语文素养中的文化积淀

四、语文名师的共性与个性

(一)如何学习语文名师

1.名师对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态度 2.名师的想法、做法以及创新 3.名师的共性与个性以及特色 4.总结名师教学的经验、规律

(二)相同点

1.热爱学生,忠诚事业 2.甘于平凡,不甘平庸 3.追求执著,坚持不懈 4.注重反思,助于思索 5.善于学习,与时俱进 6.培养能力,养成习惯 7.调动兴趣,激活思维

(三)不同点

从知识结构来看:

第一代更为扎实(基础知识)第二代更为广泛,第三代更为新潮 从对待语文的态度来看

第一代主要是从语文内部,第二代突破更开放,第三代外围更率性 对待文本的态度来看

第一代文本中心,第二代作者中心,第三代读者中心

第四篇:名师语文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的培训即将结束,通过看课件,我受益匪浅。这个夏天,室外骄阳似火;室内春风拂疏。各位教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荡涤了所有的炎热,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我们为他们感染力极强的语言魅力所惊叹,为那抑扬顿挫的语调 所折服,为那优雅大方的体态语所吸引,更被他那入情入境的讲解技 巧所震撼。

潜移默化中我明白了什么是良好完善的教师职业形象,如何打造标准规范的教师语言。也让我领悟到了教师职业的魅力。走进微课,我们像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课件内容深入浅出,直观形象,让课堂焕发出无尽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既把折磨人又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课件,更让我们倍感耳目一新: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在这次的培训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论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 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 养。

”在这个“素养”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课堂评价中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

二、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习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语文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教训,学生绝对服从,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三、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新奇感转化为未知欲。激发学生兴趣,培植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无论是 条件好或差的学校,处处有课程资源,时时有课程资源。它是可以再生的,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中,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

这七天的学习,自始至终都给我一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受,教育专家的讲课,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法;名师课堂的观摩,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优秀教师的报告,令我受到心灵的震撼,同各位专家们面对面的交流,让我疏通了许多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困惑。今后,我们将以这次培训为新起点,认真工作,刻苦钻研,用优异的成绩向学校,向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小学语文名师谈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名师谈语文教学

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学要广积粮不要深挖洞

于永正,教龄46年,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原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你认为小学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什么?

于永正:我认为,开这门课,应该着眼于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掌握好语言这门工具。语言是基础的基础,所以语文的工具性永远是第一位的。

小语教学要给孩子什么,我想,第一是识字、写字。小学六年,应该让孩子认识3500个常用字,能写其中的2500个字。这个指标现在普遍达不到。第二是要让学生会读书。6岁到12岁,也就是小学阶段,是人积累语言的最佳期,是记忆力最好时期。课标规定的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是底,要保住。但现在很多学生达不到,即使达到了也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地浏览一下而已。我主张要加强背诵,要死记硬背。没有记忆的阅读,学生怎么积累?第三是作文教学。读书是基础,读写结合,小学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记忆,去感悟写作的方法。不要人为地去争论什么工具性、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是语言文字。书读多了,读懂了,人文性是跑不了的。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方法,最重要的是留下兴趣!

中国教师报:你觉得目前的小语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于永正:小语教学既有越位现象,也有不到位现象。越位,是说教师对教材钻研得太深,讲解得过度,拓展过度。现在很多的公开课上,老师很喜欢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品味得无止无境,“感悟”得无边无际。二十来字的古诗,花了两节课时间去品味,最后学生还背不下来。当然,语文课嘛,该品味的地方还是要品,不然就没有味道了,但一定要有度,要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都不可取。现在很多公开课感动的是听课老师,是评委,学生不一定真的明白。小语还是要“广积粮”,不要“深挖洞”的好,要重视积累。

有越位就有不到位,基础的东西不到位。我曾问过一位在中学当老师的朋友,你们对小学语文老师有什么要求。他说,你们让学生把字写好,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通顺,能把意思基本表达清楚,学生会朗读,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我们就很满意了。事实上,每年他们接初一新生,都要进行补课,让学生过3500个常用字的“关”。我听了很难过,一天到晚忙得那么狠,却没尽职。

教师讲得多,挖得深,这个主要是在公开课上。家常课基本不是这样子。家常课上最可怕的还是应试教育。你不知道,现在小学负担有多重!一天到晚埋在作业堆里,作业做得很晚,全国如此。一个一天到晚被动学习,靠做练习册成长起来的孩子是没什么出息的。只有靠读书,根据兴趣学习,才能真正成为人才。但我们现在有几个学生是靠兴趣在学习的?没有!没有,就出不了大家,出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于永正:我是思考型的语文教师,外界基本对我构不成什么干扰。前些时候,我对部分老师作了一个报告,题目是《研究语文教育不妨从研究自己开始》。我的语文素养怎么养成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吗?不是。我小时候在农村读书,那时农村教师没什么教学技巧。但语文老师善于激励。一次老师说我的一篇作文写得好,有老舍风格,可投中国青年报。虽然那文章没有发表,但这话激励了我一辈子,使我喜欢上了读书写作。

后来我当了老师,我就认定一条,要读书,要写作,要像我的老师教我那样教学生,多激励他们。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没有不喜欢语文的。

所以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法宝,一是影响,二是激励。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本书。我经常和学生们一起读,我们各读各的,然后相互推荐作品。我有文章发表了,也给学生看,学生很有兴趣。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吧。基础打得好,书读得多,作文写得好,就不怕考试。我的学生越到后来越有后劲,中考成绩好,高考更好。

中国教师报:教语文是不是很简单?

于永正:很简单的,就像骑车,刚开始时琢磨如何上车,如何把握方向,手忙脚乱的,把握规律了就很简单。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做,做到底,做一辈子。

比如,我要求学生写字工整,我就先把字写工整。我喜欢写字,不到一年时间,学生字都像我。无形的影响是很大的。再比如,外国作品看多了,自然就会用破折号;鲁迅的书读多了,语言就简洁,没有长句。我也就这样教学生,要他们在读书时想作文,边读边研究人家是怎么写的;写作文时想你读过的书,如人物外貌怎么描写,怎样刻画语言动作,等等,都可以借鉴。老师是个明白人,学生才能少走弯路,不会被作业堆淹没,才会不受或者少受折磨。

教育很复杂,但有时很简单,只要从“心”开始。好的教学效果,最终不只是看你对教材的把握,而是看你对学生的态度。教学艺术,处理教材的艺术和善待学生的艺术,两者相加才是我们理想的教育艺术。

小学语文不要搞得太复杂。把复杂的问题说简单,把复杂的教学做简单,才叫“大智慧”,才叫“哲学思考”。关键是教师自己喜欢读书会写作。我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一点。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杜殿坤教授说的一句话:“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老师,怎么教都能教好。” 王崧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一直伴随着我

王崧舟,1966年10月出生,特级教师,国家级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拱宸桥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您认为小学语文课究竟应该给学生些什么?

王崧舟:要给什么?给是给不了的,能致力于“影响和熏陶”就足够了。我们都认同“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是,问题的根本不在这里,因为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构,其中涉及太多的要素、太多的目标。这时候,价值思考、价值判断的关键不是要不要语文素养,而是要怎样的语文素养。而怎样的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一个结构排序的问题。怎样排序,谁排第一,这才能真正体现教师实际奉行的价值取向。

我对语文素养的排序是:

第一,基础的语文情感。喜欢不喜欢语文,热爱不热爱语文,痴迷不痴迷语文,始终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首要标准,核心价值。一个人,有着再扎实的语文知识、再娴熟的语文技能,对语文却是厌恶、憎恨甚至冷漠,那么,以上的东西全是白搭。

第二,基础的语文习惯。教育就是培养和塑造习惯,这话虽说有些偏颇,但也击中了基础教育的要害。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譬如天天阅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等等,是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

第三,基础的语文积累。学文如积沙,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慢活;学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听说过腹内空空如也下笔洋洋洒洒的人。

第四,基础的语文技能,譬如诵读技能、边读边思考技能、列提纲写作文技能等。

第五,基础的语文知识。

排序越靠后的,越容易通过考试加以检测;考试越容易检测的,实际教学中越容易被重视。这就是当今语文课程的悖论和悲哀。

中国教师报:你觉得现在小语课堂教学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崧舟:我理解你所说的“现在小语课堂”,是指常态课,我也更想谈谈常态课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体系下,现实中的语文教师是无奈的、无助的,甚至无情的。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这就是问题;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教就怎么学,这更是问题。基础的语文情感是不考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不在乎,可以遗忘;基础的语文习惯是很难通过一张试卷考出来的,因此,可以忽略不计,抛到九霄云外。这些问题的根子其实只有两个,第一,强大的应试教育体系;第二,相对较低的语文教师素养。

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王崧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就是我遇到的最大的困惑。这一困惑一直伴随着我,从产生的那一刻开始,没有消失过。

我的理想是“诗意语文”,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和要求审视语文、设计语文、实践语文、评价语文,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诗意语文在现实教学中,常常与应试语文、功利语文发生冲突,有些冲突甚至是水火不容,很难调和的。至今,我也未能找到解决和解脱之道。

我想,诗意语文可能是无用的,至少对目前的考试、目前的评价体制、目前的日趋功利的教育教学。但我坚信,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中国教师报:你对现在的小语教材满意吗?

王崧舟:既满意又不满意。与以前的语文教材相比,现行的语文教材无论从开发理念、整体构架、选文品质、训练载体、图文装帧等角度看,都有了实实在在的进步和改良。从选文品质看,经典的东西、多元文化的东西、反映时代特征的东西、文质兼美的东西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是让人欣喜和满意的。但是,不满意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选文难度偏大,中学的下放到小学,小学高段的下放到低段,选文篇幅过长、意蕴过深;第二,选文在语言品质这一维度上考量还相当不够,人文的东西大量充斥,而语文本体的东西却被相对淡化;第三,选文的儿童主体、儿童文化、儿童哲学的东西相对考虑较少,基本被成人文化所垄断。

中国教师报:你如何评价这些年的小语课改?

王崧舟:忧喜参半,破立不二。“忧喜参半”是说课改现状,“破立不二”是说课改走向。

先说“忧喜参半”。所谓“喜”,是指课程改革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视野,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范畴,改善了语文教学的品质。在课程改革中,师生都得到了较以往更高更快的发展和提高。

所谓“忧”,既有近的一面,也有远的一面。一方面,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积弊和沉疴并没有因为课改而得到根本性的治疗;另一方面,课程改革本身在推进过程中又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和缺陷。总之,“老问题”涛声依旧,“新问题”接踵而至,新老问题纠缠在一起,可谓“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有这些问题,都是课程改革进程中的问题。因此,那种要求退回老路或推倒重来的思路都不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改革中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得到解决。

再说“破立不二”。深化改革的基本哲学姿态是“破立不二”。所谓“破立不二”,就是有破有立、边破边立、破中有立、立中有破。

对待传统的语文教学遗产,譬如,重基础的传统、严格训练的传统、读写结合的传统,就需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加以审视、反思和扬弃,这就是“破立不二”的态度。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有一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文制宜的问题,并不是用了这些学习方式就一定好,不用这些方式就一定不好,这同样是一种“破立不二”的态度。

薛法根:小语教学应该一课一得,人人有得

薛法根,教龄20年,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您认为小学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什么?

薛法根:主要是两点:一是要让学生好读书。要让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感情,觉得很亲切。要让学生喜欢读书,有乐趣;读出味道来,有情趣;一直很喜欢读,有志趣。第二是培养学生会读书的方法、能力和习惯,核心是读与写的方法、能力和习惯。现在很多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是零碎的,随机的,没有一个系统的、科学化的过程。

中国教师报:你觉得小语课堂教学主要有哪些问题?

薛法根:现在的小语课堂教学目标过多、过全、过虚。面面俱到的结果是贪多必失,有的教学目标教师自己并不认同,也难以检测,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写在教案里的目标。比如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什么”,这种目标的可评价性可操作性不强,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真正地落实。我主张教学目标应该简约集中,一课一得,人人有得。

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普遍问题,就是语文教师不清楚语文课应该教什么。一堂课下来,老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说不清楚。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教。学生会了、懂了的老师还在教,学生不会的、不懂的老师自己也说不清楚。一二年级的课文很浅显,没有多少理解的任务,重点应该是字、词、句的学习,现在也在感悟啊感悟。年段之间的界限不清楚。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它涉及课标、教材、教师素养等诸多因素。

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薛法根:以前没有感到过什么困惑。搞了教学研究后发现,老师不知道教什么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核心的障碍。课文本身并不是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深入研读,发现并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这需要功底。比如低年级的一篇识字课文,老师一般只是教音、形、义,汉字背后隐藏的东西没法提示出来,这样的课就显得单薄了。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是一幅画,这些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文字学知识。再比如朗读教学,现在一到六年级,都是模糊的,因为老师缺乏朗读学知识,只能把句子打在黑板上,让学生一次次读。再比如说,一篇文章,感觉很美,但说不出美在哪里,因为缺少文章学、修辞学等知识。文言文教学,如果缺少古文功底,对文本理解很肤浅,教学就很难深入。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以前是无知无畏,等到深入了解后,觉得很可怕,有时上课就觉得没有底气。所以,教师要不断进修,提高功底,还要有名师引领,有了名师点拨就能够少走弯路。

中国教师报:你对现在的小语教材满意吗?

薛法根:我们学校现在使用三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总的来说还算满意,各有千秋吧。如果说教材的不足,有三点意见:一是我觉得现在教材中有些选文的品位不够,一些应景性的东西应该删掉,要让学生看到他这个年龄阶段最好的东西。第二个,每篇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实际上是把文本最重要的教学价值提炼出来。因此,练习题的体例应该便教利学,但现在只在文本思想内容或者说主题上有所提示,没有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作提示,思考空间很狭,价值不大。还有就是教材编写时,各方不要刻意回避,不应该某个名篇你选了我就不用,为了强调特色,把人家好的东西,应该采纳的也回避了,这样不好。

中国教师报:你如何评价这些年的小语教改? 薛法根:我1988年参加工作,从事小语教学已经20年了。我感觉这20年小语教学走了这样一条路:上世纪90年代时语言文字训练很扎实,对语文学科的本质定性非常准确。这是对的,但后来训练越来越机械僵化。所以课改非常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强调人文性,强调实践性,这也有它积极的一面。但过犹不及,很快出现了人文泛滥,所以又有人强调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学习。总的来说,这些年的小语教学改革总是在摇摆中缓慢前进,在争议中逐步完善,这是个好现象。现在大家开始关注日常课堂,开展了常态课堂的研究,这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说课改必须要提课标。课标有三大好处:一是的确解放了思想,使我们对语文这一课程的认识更加丰富,站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来认识语文教学,更有时代感;二是拓展了教学思路,以前语文课讲读为主,现在有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对一线教师很有启发;三是注重了课外阅读语文资源的利用,提出了大语文观,这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有好处。

但现在的小语课标也有很多问题,操作性不强。比如年段教学目标不清晰,三维教学目标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对应怎么办„„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但现在没有哪个教研部门在实实在在研究,而是把课标的解读扔给了一线语文老师,我们苦不堪言。没有哪个数学教师不知道教什么,也没有哪个物理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因为他们的教材、课标都很清晰。而语文不行,语文老师需要自己开发教学内容。希望小语课标能够尽快细化,清晰起来,可操作可评价。课标厚一点没关系,厚了我们才能选择。

钱梦龙: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钱梦龙,1931年2月生,语文特级教师,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

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您认为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什么?

钱梦龙:从学科教学目标的角度讲,语文课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我概括了这样五个方面:一是对母语的情感态度;二是语文(读写听说)能力;三是语文知识;四是文字审美趣味和能力;五是文化视野。

我们国家以前什么都要“突出政治”,语文教学也不能幸免。现在语文教学是“突出人文”,其实人文还是思想意识方面的内容,“突出人文”是“突出政治”的变种,是“突出政治”的余威。一直以来,加在语文教学上的要求太多了,领导的意图是要把很多的东西,思想、品德、政治、道德等都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这些东西要不要涉及?肯定要,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语文教学必然会涉及这些方面。问题是,同时要顾及这么多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不堪重负。这些教育目标,应该通过课程目标制定、教材编写来体现。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主要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读书,学生在走入文本、感悟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没有必要把思想、政治、道德这些都纳入到语文素养中去。

中国教师报:请概括性地介绍一下你的语文教学方法? 钱梦龙:我的方法叫导读法,这是我对自己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的一个总结。“三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四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习式”是导读教学的四种基本课型。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窦爱君老师编写的《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一书。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会读书了,思想、道德等这些自然也上去了。我初中毕业不久就失学了,靠什么打下的精神底子?无非是通过阅读,阅读大量的经典作品,与道德高尚的人对话,在阅读过程中,精神底子、精神面貌受到感染,人文素养自然就提高了。因为我有这样的经历,当了语文老师之后,我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会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问题。

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钱梦龙:以前倒真没有什么困惑,现在倒是有点了。为什么呢?我觉得,现在我们有些人对语文教学的阐释有点过度了,我们语文教学本来已经有的经验、好的传统被解构了。在有的人眼里,连叶圣陶都成了阻碍语文教学的绊脚石。有人武断地认为所有语文教师都不合格,都要重新培训。在这种情况下,依靠行政力量强行推进课改,对此我很忧虑。

中国教师报:你感觉现在的语文教学主要存在着什么问题? 钱梦龙:现在是两张皮。展示课,公开课,大半是表演,是教师展示自己才艺,不是常态课。常态课呢,主要是应试课,为了考分,不管什么教学规律。新课标制定了,除了少数真正对语文教学感兴趣的教师,没有几个教师按这个上课的。除非是为了发表文章,才拿起新课标摘一点时髦的话。平时上课,新课标就像以前的教学大纲,对一般老师来说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路归路桥归桥。这说明什么?课标脱离教学实际,课标抛弃了广大教师,教师也有理由抛弃你。

制定课标本身是好事。但我对现在的课标不太满意,严格地说,这不是课标,其实还是教学大纲。课标就好比是企业的产品标准,应该规定得非常具体、非常详细,对教师日常教学、考试命题各方面都有制约,人家拿来就可以对比、运用,不需要解读的。现在呢,课标解读的书满飞天,各人解释还不一样,莫衷一是,这怎么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指导作用?当然,起步阶段,我们也不能要求过高,但是希望课标制定者能够实事求是,不要自我感觉太好,多听听各方意见,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完善。

中国教师报:你如何评价这些年的语文教改?

钱梦龙:对教改我是非常支持的。上世纪80年代,我是第一个搞教改的,“学生为主体”就是我首先提出来的。当时老师们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意识,上课是“目中无人”的情况很普遍。所以,我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但不能代替学生。

现在的教改我觉得太洋化了,缺少中国元素、民族元素,特别是语文教改。母语教学,完全用洋化的思想和方法教民族语言,把母语教学的传统全丢掉了,这是不对的。现在我们学美国等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的语文教学,学不像。他们是把学和语言分开教学的,语言课学习语法规则、拼写方法、一般的语言表达,文学课,按历史选取作品,让学生读经典。我们的语文课既要学文学,又要学语言文字。现在又突出人文,轻视知识。一门课程没有知识框架支撑,叫什么课程?这样的导向是值得忧虑的。

这些年的教改成绩还是有的,但总的来说比较浮夸,口号喊得多,实际教学还是应试那一套。应试压力甚至已经转移到小学阶段,连幼儿园都在所谓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幌子下向小学教学靠拢了。

很多教育问题,不是仅靠教育内部本身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只能尽自己所能为语文教学做点事吧。

李镇西:语文教学最富个性魅力

李镇西,1958年8月生,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您认为中学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李镇西:这个不好一概而论,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目标应该有所区别,学生年龄不同,从语文中获取的东西也不尽相同。总体上来说,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学会倾听,学会阅读,学会交际;再往更深层次说,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丰富健康的情感世界。我认为,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一定是感情充沛的性情中人,这样的人不会对周围的人和事麻木不仁,而是既关注自己,也关注别人,关注社会和自然。当然,还不仅仅是充沛的感情,还应该有充实的思想。语文还应该激荡人的心灵,点燃人的思想。因此,由近至远,语文教学的目标可以分为知识、能力、情感和思想四个方面。当然,教学中这几个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

中国教师报:你认为上好语文课最重要的是什么?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

李镇西:上好语文课,需要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技巧,比如课堂导入设计,教学语言的艺术,更重要的是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一个智慧的教师应该把“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学。现在中学语文课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语文味,在不少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学还以传授知识为主,以应试为根本目标,甚至把语文课上成数学课、化学课,比如强调让学生画知识树、强调知识体系和结构。因此现在缺少感染力、冲击力强的语文课,缺少催人泪下的语文课。虽然课堂中多了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其实学生所说的还是教师设定的答案,教师也不希望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划定的范围。这种“伪对话”现在相当普遍,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处于强势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还没有真正落实。

这些问题与教师的知识储备、文化储备有关系。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文学、思想、科技等领域在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的人。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没有教参就不会上课,对教材的解读与学生一个水平,上课时捉襟见肘,自然不受学生欢迎。

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李镇西:要说最大的困惑,还是我的的语文教学和学生过去所受语文教学脱节,也和社会的语文环境脱节。我教的都是中学生,可他们对语文的理解很片面,更多还是把语文理解为仅仅是知识,阅读和写作都很公式化,没有灵气。不是说所有学生都这样,但的确相当多的学生如此,因此,每当我接手新生,都要花很大的力气来转变他们对教育学习的观念。另外,我们社会的语文环境太差,满街到处都是错别字,许多流行歌词也是病句很多,整个社会没有阅读的氛围,这都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又比如学校要建设书香校园,但很多学生家长从来就不读书,自然也不会支持。还有,我现在努力追求如何将语文课上得更潇洒些。我一直主张语文课要上得轻松、潇洒。其实,说实话,学生也一直很喜欢我的语文课。有时因为调课,我的课提前了,看到我走进教室,学生会很开心,情不自禁地兴奋地看着我,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幸福。越是这样,我就越要追求,让我的每一堂语文课都对得起学生的期待与向往。

中国教师报:你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满意吗?考试是否制约着你的教学?

李镇西:我对教材没太多想法。现在教材多元化了,这是一个好事。现在还是有一些课文不应该作为语文教材,而放到思想政治教材中去更好些。另外我希望教材不要太厚,要给师生留一点自主选择的空间。

说到考试对教学的制约,我有个观点。语文课不像数理化,数理化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会相差很大,而学生的语文成绩往往相差不大。消极一点来说,不管你在语文课上怎么改,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会与其他班级有太大的差距。

如果你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写能力,考试是不会差的。语文课,最主要的是要打开学生的视野,积淀他们的素养。我很早就提出,初一初

二、高一高二搞素质教育,初三高三搞应试教育,不用担心教改过不了考试关。

再说,现在的考试进步也很大。平时我们也许感觉不到,但如果把时间跨度拉大些,比如你去比较一下1998年与2008年的语文高考题,就很容易发现考试的变化与进步真是很大。就是说,语文考试越来越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了,我们搞语文教学改革,不用担心考试。

中国教师报:你对语文课标怎么看?又如何评价这些年的语文教改?

李镇西:现在大家对课标的争议很大,我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中国这么大,一个课标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是不太可能的。课标也不宜搞得太细,太细了反而不好操作,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情况也有差别,教师素养的差别太大,所以课标应该有弹性、灵活性。

我可以说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是和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发展的。1978年我进大学,大学毕业后后就一直当老师,所以我是真切感受到中国的变化和语文教育的发展进步。三十年前的语文教学就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那一套,写作文就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现在不同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不起的进步,这从教材选编、教法变化等方面也能看得到。课改着眼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现在没有哪个教师再会认同“满堂灌”了,虽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能接受这个观念,就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

现在是一个群星璀灿的时代——名师辈出,也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教学流派建立。虽然语文教学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认为它正在逼近语文学科的特点,逼近人的心灵。语文教学将是最富个性魅力的精神创造过程。

下载青年名师评说语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年名师评说语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下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篇一:名师教案获奖教案优秀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鲁宾孙漂流记教学设计六 年级 语文 第 十二 册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 王成玲2013 年 3 月 19 日篇二:语文s版六下:《出色的老师》优......

    四年级语文名师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和深深的人文情,教学中既要重视字、词、句的传授和听、说、读、写的训练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

    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心得

    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心得 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 20xx年1月13日,正值学生放寒假之初,在结束了本学期的繁重教学任务工作之后,我校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能使青年教师尽快的适应......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读后感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已在三尺讲台上磨练了二十五年,虽说基本的东西都已掌握,可越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迷茫与思索更加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到底怎样的课堂才使学生真正收......

    语文名师工作室朗读教学主持词

    春的脚步姗姗而去,夏的明媚翩翩而来。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与”你同行语文名师工作室又一次与全体语文教师真诚邀约,开启一段关于“朗读教学”的全新旅程。 都说世界上最......

    走近小学语文教学名师窦桂梅

    走近小学语文教学名师窦桂梅 对窦桂梅而言,她的全部努力归结为一点,就是把已经被功利性教育割裂开来的课堂和人生重新弥补起来,而《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和《梳理课堂——窦桂梅......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雷玲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第一次读这本书,我便被书中名师的风采,名师的教学艺术,名师的课堂的生命气息深深地吸引住了。读了它,解开了自己......

    全国语文教育家、教学名师目录

    全国语文教育家、教学名师目录 一、他们让我们攀上语文的高度 (1)吕叔湘叶圣陶张志公夏丏尊刘薰宇张鸿岺 陈望道黎锦熙吕型伟朱自清朱绍禹 (2)陆俭明温儒敏钱理群顾之川苏立康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