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初中生课外语文阅读状况的调查

时间:2019-05-15 10:5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农村初中生课外语文阅读状况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农村初中生课外语文阅读状况的调查》。

第一篇:浅议农村初中生课外语文阅读状况的调查

浅议农村初中生课外语文阅读状况的调查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1些解决方案,即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国度;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1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1、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2周去1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1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1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1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着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着、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1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着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着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1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2、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1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1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1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1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1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1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1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3、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1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

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1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1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1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2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1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

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1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1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1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1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1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

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3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1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1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1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1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1些科普读物。

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同时,对于课外阅读也要及时进行检查督促。检查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如召开课外阅读调查会、检查读书笔记或书面总结阅读情况等等,并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1步开展。

总之,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大力加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并实现最优化,而绝不可忽视和放任自流。

第二篇: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

摘要:针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即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教学的质量。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1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1、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2周去1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1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1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1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着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着、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1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着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着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1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2、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1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1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1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1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1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1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1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3、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1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1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1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1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2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1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

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1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1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1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1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1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3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书目的推荐,1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1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1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1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1些科普读物。

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同时,对于课外阅读也要及时进行检查督促。检查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如召开课外阅读调查会、检查读书笔记或书面总结阅读情况等等,并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1步开展。总之,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大力加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并实现最优化,而绝不可忽视和放任自流。

第三篇: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教学调查与反思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教学调查与反思

摘要:针对农村初中学生阅读品位低下、阅读面窄、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现状,笔者深刻思考其成因,努力寻求对策。农村初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科学引导选择课外读物,巧妙点拨课外阅读方法,全面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同时自身要积极更新课外阅读教学理念。

关键词: 农村中学;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的进步史是一部阅读史。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博览群书。当代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

作家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总结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后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可见,教材的更新永远赶不上时代的节奏,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决不能培养出曹雪芹、鲁迅、余秋雨这样的大家。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首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量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中学生)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阐述,如,对7-9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等等。

其实与我国相类似,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也对母语的课外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

日本1989年颁布的国语《学习指导要领》关于初中的改革意见指出:“精选有关对人类、社会、自然较深认识的教材,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加强对古典文、汉文及作文的指导,加强有关乡土文学的调查研究和创造性学习。”

法国语文界有关人士认为:“法语教学的活力仅仅在于传授古典人文主义价值观是不全面的,学生还应广泛涉及到生命科学、宇宙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他们开始重视学生的选择性学习,“这种选择性学习一方面开设了许多和语文有关的各种选修课;另一方面则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实际和学习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这种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很难严格区别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学习。”

我国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建议中也提出:“课程不再以范文为主,教材要全面开放,取消范文,教师应该按照本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需要设计教材„„鼓励大量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不重视课外阅读,忽视知识的积累,结果造成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低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令人尴尬的事情。近年来在央视热播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的综合素质测试,就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语文教育的“成果”。那些大都受过基础教育又受过专业教育的优秀歌手,会认为李清照是元代人,唐宁街是中国的,长安街在德国,也许他们在台上的感受能真切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含义,而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则更多的是要考虑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素质,使他们走上社会后,不应语文教育的失误而

出洋相。中国人民大学周士琦教授在《我看中学生水平》一文中指出:“对于我国古典小说,不用说《聊斋》、《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之类的小说,就是古典四大名著也读得少。古典名著读得太少,不但影响了汉语书面语程度的提高,而且很不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利于优秀人格的形成。”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文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又显得尤为突出。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广大农村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试验和探索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也总结和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没有改变,所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冲出“少慢差费”的怪圈,还没有建立起“大语文教育”的观念。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因此,对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恰当的引导是势在必行的一件大事。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在农村中学任教十余年,对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是有一定的了解;为掌握一手材料,又对500名九年级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方面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果:

每天阅读时间 :15分钟以下的,约占68 % ;15分钟以上的,约占32 %; 每周内阅读量 :极少阅读的,约占40 % ;

读物阅读范围 :课内的读物,约占72 % ;课外的读物,约占28 %;

课外读物种类 :生活情趣类,约占37.9% ;科幻类图书,约占25.7%;

部分名著阅读情况

《西游记》《三国演义》看过的约占10% 《水浒传》看过的 约占5——8% 《红楼梦》看过的几乎为0 课外阅读兴趣

无兴趣的学生 约占43.5% 有原因进行阅读的约占61% 针对上述调查情况,笔者觉得困扰我们当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原因众多,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少。

据调查报告统计:学生一周内阅读量极少的约占40 %。每天阅读时间在15分钟以下的占68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大致如下:

1、书源不足。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和藏书量的不足,各级的重视力度不够。许多农村初中由于经济因素忙于房屋、教学设备等硬件的添置,而无力购置新的类似于图书的软件。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组建图书室(馆),有的仅作“摆设”而已。

交流:了解各校图书馆藏书数量、使用情况等。

2、家庭重视不够。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把学生观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视为是浪费时间,把学生进行的课外语文活动视为不务正

业,一句话,凡是“没考的就不准读”。而学生大多数的课外阅读都应该是在家中进行的。《北京教育研究》载:“据统计,实行双休日后,学生在校时间如下:一年按41周计算,每周5天,扣除节假日4天,总数为201天。每天按8小时在校计算,实际在校时间和为67天。这样,一年365天,学生真正在校时间为67天,而在家庭及社会时间为288天,形成了大体上为1:4的比例。”学生在家的时间如此之长,如果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与支持,那么课外阅读是根本无法正常进行的。

3、被其他信息渠道抢占。多数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忙于外出打工赚钱,致使家庭教育的管理出现真空状态,因而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好的学生便会以电视、游戏作为自己在家休息的主要内容。

交流:了解各校学生周六晚上看电视结束时间。

4、课业负担偏重或家务劳动太多,能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学生在校的课外时间(尤其是后进生)多数被老师“好心”的辅导和补课所挤占。回到家里,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家里又有许多的家务劳动占用了学生的可利用时间。

交流:了解各校学生作业量,以教师自己的孩子晚上作业完成时间为例说明。

5、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据调查,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学生,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显著,不同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频率和痴迷程度极不平衡。尤其是初三年级学生,学业尤为繁重,数理化老师的题海战术已把他们累的够呛,哪还会有时间理会课外阅读啊!

6、本身缺乏挤劲和钻劲,不能很好地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读书看报。

(二)学生对课外读物选择的错位

调查显示,农村初中生对生活情趣类书籍的选择为37.9%,比选择科技、科幻类图书的高出12.2个百分点;男生是以科技、科幻类图书为第一喜欢阅读的书籍,女生却是以童话类图书为第一选择;学习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学生都把科技、科幻类图书列为第一喜欢阅读的书籍,部分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却把不良信息读物摆上了选择的行列。真正接触过中外名著的学生并不多,样本中仅有10%左右的人完整看过《西游记》和《三国演义》,5-8%的同学看过《水浒传》,极少同学读过《红楼梦》,80%以上的人没有阅读过一本诗歌集或一本剧本。

笔者认为造成课外读物选择错位大致有如下原因:

1、农村学生的阅读选择受学段差异、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和学习成绩差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以年龄差异对选择课外阅读内容的影响最大。心理学显示,青少年中低段学生偏重于具体形象思维,随着年龄增长抽象理性思维才会逐渐占据大脑思维的份额,所以绝大部分初中生课外阅读时会产生重读图、轻读文的现象。

2、农村初中学生审美品位不高,导致不良信息读物的介入。现在,除了图书,各种传播媒体如洪水猛兽,铺天盖地,防不胜防,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比如:网络、电视、手机等,其中不健康的信息资料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从而导致他们心态扭曲,产生早恋、烦躁、暴力、厌世、玩世不恭等心理,给将来的社会、家庭埋下了定时炸弹。

交流:了解各校附近,网吧数量、手机占有率。

(三)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

造成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自身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低。据一问卷中“是否有意坚持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得出否定回答的学生占43.5%,为了作文和竞赛所需而选择课外书进行阅读的人占61%。这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

据一保守的统计数据显示:“69%的学校依旧把学生考分的高低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尺度,73%的学校每学期依旧组织多次统一考试、阅卷,按平均成绩给各班排名次,并把排名情况与教师年终考核、评优奖金挂钩。”所以,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掉以轻心,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八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习题,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而对于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就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了,除了必要的体育课外,他们都只能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不仅强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缺少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调查中发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如何有效地阅读课外读物这类问题大都未能很好作答。他们对课外书的阅读随意翻翻者居多。

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来看,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意识日益强烈,他们也都在教学当中或多或少地开展了一些课外阅读活动。但更多的情况是,许多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有部分的甚至持反对态度。在他们的教学计划中,既没有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也没有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把语文科简单的理解成教材,无法分清教材与教本、课程关系的教师还大有人在。一方面,语文教师本身阅读量不足,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没有看过大纲推荐的30本课外读物);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不能积极地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校、年级也很少或没有举办与语文有关的各类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即使有的教师组织了相关阅读活动,也只是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扩大视野的阶段,而对于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是很少去关注和尝试。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导致学生的阅读活动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阅读所应有的功能。

交流:了解各校语文老师平时教学阅读方法指导情况。这不能不使我们对平常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费于对基础知识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上,而对学法的指导偏少,对于课外阅读的方法的指导更少得可怜。

二、以新的教育理念为航标,推开阅读之窗。

面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这些农村教育者,又该如何呢?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又该承担起哪些责任呢?

首先,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没有藏书的学校应克服一切困难,按照学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因地制宜,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增加学生阅读兴趣。

交流:了解各校课外阅读相关活动开展情况。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造成目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窘况,语文教师难辞其咎。记得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指出:“作教师的教育学生,应该经常回顾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以个人经历作为执教者的一面镜子。”每个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求学经历中,肯定都读过一些给自己有深刻影响的书籍吧。周作人先生在他的散文《老师》一文中,讲的似乎更加坦率、更加深刻:影响他语文学习并非哪一个老师——“我说在学堂里不曾学到什么语文”,老师“是实在没有传授给我什么”,而真正“对于汉文懂得一点”,是从祖父那里得来的。他的祖父奖励小孩看小说,认为这是读书入门的最好方法,于是《西游记》、《儒林外史》、《绿野仙踪》等,走入了他的精神世界。“我在南京的五年,简直除了读新小说以外,别的无什么可以说是国文的修养。”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好比一个足球教练,除了让他的队员练习射门和传球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培养队员的体能,一个足球运动员,如果没有体能作保证,即使他有再好的技术,好无法适应现在足球的需要。同样的,一个学生课内语文知识学得再好,而没有课外语文阅读作基础,那么他的语文能力的形成最终也是一句空话。只有语文老师本身明确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才有可能愿意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语文教师还一定要博览群书,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才能够顺利正常的开展。

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理解和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自觉的阅读。班主任可以帮助开设班级阅览室、读书角,集体订阅一些报刊杂志,或让学生自带课外书,以求资源共享。任课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的藏书借给学生阅读,这样也是增加学生书源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家长和社会也应转变教育理念,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农村家长文化程度虽不高,但也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公安、工商、文化部门要加强打击力度,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电子游戏室,严格执行未成年人进网吧的各项规定。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只有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以新的教育理念为航标,推开阅读之窗,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那么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对于一件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复旦附中教师黄玉峰也曾自豪地说过:“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一半。”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农

村初中生来说,教师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身于课外阅读,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一)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1、加强课外阅读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据资料显示:近20年,全世界每年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超过50万种,这就意味着每一分钟就有一本新书在出版。由此可见,当今社会的信息量之广,信息更新速度之快,对人类的学习方法、阅读能力和终身学习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2、阅读量的增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四百万字以上。我按每分钟500字(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生阅读速度),大略做一个计算就是,中学生每年的阅读量应当不少于三十四小时,平均每天应完成的阅读量要看十分钟的课外书。但现在的语文课堂充斥的是繁琐的分析和知识点的讲解,能提供的阅读量是有限的。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完成这项阅读指标,课本提供的阅读量也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3、加强课外阅读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阅读可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文学而言,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人的创造力离不开非凡的想象力,而阅读就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智力。阅读本身是一个不断思索、想象、判断和评价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勇于提出和书本不同的观点是鼓励创新的重要手段。

4、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根本,更是人发展的需要。吕淑湘先生所言:“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说得益于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其他活动都不能代替的。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未来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1]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因而提高阅读能力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学习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更重要。

(二)多措并举,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以“听”促读。初步了解学生读过什么书,读了多少书,有什么收获。结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笔者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读物的故事片断,在课余或课堂上讲讲。谈论某文章的精彩情节、精彩片断,介绍某一个作家的奇闻趣事等等,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戛然而止,引发学生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

2、以“看”促读。利用学生喜欢电视的特点,关注电视节目,由此引导他们读一些高雅的、健康的文学性书籍。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已经拍摄成为电视剧。待学生看过部分或全部电视剧后,引导学生读书上的文字,同时比较二者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到影视片虽然能带来艺术的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而读小说所获得的是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思想和不可磨灭的感情,这些却是持久的。从而使他们喜欢读书,并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读书。当然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读名著,再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用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在画面与文字的结合中,让阅读教学进行地轻松而又深入。

3、以“诵”促读。有位外国朋友曾经说过,你们中国人说话就像唱歌似的,真是美极啦!为什么汉语有这样神奇的音感效果呢?原因之一,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教师如能利

用汉语的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朗诵课外读物中的精美语段,势必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朗诵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不断认识的过程,朗诵是一种艺术创造!要想朗诵好,就必须潜心钻研原作的风格和感情,这样必然会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和喜爱。当学生爱上了朗诵,可以说他也爱上阅读了。

4、以“写”促读。教师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写作的话题。如读《水浒传》,可以写一写《〈水浒〉人物系列谈》、《我最欣赏的〈水浒〉英雄》;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写一写《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保尔精神》;读《朝花夕拾》,可以写一写《鲁迅的童年生活》等。这样做就促使学生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

5、以“演”促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读老舍的《茶馆》,就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些片段进行表演。读其他的叙事性作品,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短剧,利用活动课在班内表演。表演的同学固然要精读原作,看完表演的同学也会怀着强烈的欲望争相阅读原著。

6、以“展”促读。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他们或对作品中的人物品头论足,或对作品的语言、技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展览。学生在尝到初步成功的乐趣之后,阅读的劲头就更足了。

7、以“境”诱读。为了鼓励学生利用闲暇读书阅报,笔者在班级中开设了“阅读角”。阅读角的书大部分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一部分是我提供的(平时教学中发现的一些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另外我定期向图书室借阅时文杂志,如《读者》、《视野》、《意林》、《美文》、《教学研究》(学生版)等,人手一本,互相传阅,半月一换,解决了学生“没书读”的困境。

8、以“奖”激读。对阅读篇目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也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见多读书还有奖励,喜欢读书的学生兴趣更浓了,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且班级常规的奖品大都是图书:大到名著,小到杂志。如平时作业优秀奖、综合素质优异奖等,都以图书为奖品。“奖励”成了学生读书的“催化剂”,学生读书氛围日益浓厚,现在已发展到古人所谓的“厕上、枕上、马上(排队走路时)”读书了。

交流:了解各校语文老师平时教学怎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对于学生而言,好读书只是开始,读好书更至关重要。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更何况中学生有学业负担,课外挤时间阅读已属不易,如不加选择,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可以说,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1、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近年来的《中学生阅读》、《读者》、《意林》、《微型小说选》等类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好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2、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了《杨修之死》后,就可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有写杨修的其它章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杨修形象,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读《三国演义》,拓宽了阅读面,加深学生对作者塑造杨修形象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图的理解。再如学了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可引导学生读读《城南旧事》。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习的《往事》、《繁星》。学习了《狼》,推荐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3、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渠道的杂、广、乱的形势,现代社会文化市场对学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作为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内容的认识要宽泛。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凡是适合自己年龄和口味的书,无论是科技的、历史的都可以拿来读,并告诉他们最最简单的判别好书的方法,即“读书时,不时会有惊讶、冲动,想把书中的文字比如一段优美的风景描写抄到笔记本上来,这本书可以把它认为是本好的书”(曹文轩语)。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交流:了解各校语文老师平时教学怎样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接触中学生比较多,她的发言应该比较有权威性。她建议中学生们应该多看些常规性的书,比如《古文观止》、鲁迅的《呐喊》,她认为:“《三国演义》逻辑性好,比《红楼梦》更值得中学生一看。泰戈尔的《飞鸟集》,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等都是对课堂知识性东西的有益补充。”[2]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特别是学生,在他们跌跌撞撞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时,更需要一本好书把他们牵引走向成长的彼岸,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选择好入门之书。

五、点拨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和点拨。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以减少阅读中的困难,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阅读与欣赏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主动寻找阅读的乐趣。不少学生反映,看了不少作品,但没有什么收获,其中就有一个方法问题。“课文也无非是个例子”,所谓“例子”,它应该能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数学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仅仅要对题目进行评析,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方法的引导和思维的启迪,在语文课上,也完全而且应该可以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系统讲授各类文体的基础理论,导读教材选编的范例,也要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从教师讲授的文章中领略到一种纵向、横向比较的学习方法,这无疑为他们课外阅读提供了一把钥匙。

交流:了解各校语文老师平时教学怎样指导学生课外方法。

对于“怎样读”这个问题,笔者不强求一律,只是介绍以下几种读书方法:

1、朗读、背诵法。朗诵是把准了文本情感的脉博,融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交流是情感的流动,是人性的共鸣。朗读法就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领会和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听一个人朗读文章,往往可以看出他对文章的理解、领会的程度。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这说明他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领会了文章的语言特点,这样他阅读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因此反复朗读是理解文章的好方法。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的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知识的有关规律,对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2、评点法。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意见、评价,划出精彩片段、句子、词语、修辞手法等,这就是我们通常用得很多的评点法。著名的文章评点家李贽、金圣叹读《三国演义》和《水浒》,就是用的这种方法。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丰说:“读书不作记号等于不读。”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两句话中的“作记号”、“动笔墨”,就是圈点批画的意思,这就是指阅读中的文字批注法。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

3、读写法。读写法就是选定自己喜爱的一篇或一段优美的文章,用心读上几遍,大致记住了,就开始默写的一种阅读方法,默写时不记得原话的,用自己的话写,写完之后与原文对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如原文,如果有层次、句式、用词等方面的错误,要分析原因。然后再读、再想,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次默写不如原文的地方。这样阅读,可以比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直接帮助写作能力的提高。

4、测读法。测读法就是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边读边推测、揣摩作者的构思、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等的一种阅读方法。可以运用测读法给小说、故事写续集。在学《孔乙己》时,可以让学生给孔乙己写个结局,学生结合实际体验,给他设计了中举的喜剧结局和在挫折后自谋生路的结局。

5、抓住“文眼”精读法。戏有戏眼,文有文眼。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统摄全篇的“文眼”,剖析“片言”与“众辞”的依存关系,从而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构思的匠心,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感情上受到陶冶,艺术上得到鉴赏。抓住“文眼”,举纲张目,既是精讲的主要用途,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6、巧妙设疑导读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应在“导”字上狠下功夫。“导”,就是引导,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富于启发性的好方法进行恰如其分的指点引领。杜甫有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阅读教学中,先引领学生登上“山岳”之顶,居高临下,鸟瞰全局,再引领他们下“山”寻异探胜,仔细观赏。这样,使学生们可在鸟瞰时知其全貌,观其壮伟;观赏时可晓其微妙,惊其鬼斧神工。这样的阅读,才能有目的、有重点、有方法;才能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巧妙的多方设疑,“一石投水”的阅读指导,往往会取得“推波助澜”的良好效果。

7、不求甚解速读法。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出版量成倍增长,读书要都“求甚解”,一辈子能读几本书?对于应该泛读的一些书就应采取“不求甚解速读法”,就是把读过的好文章或片断剪下来,贴在自己准备的剪贴本上。注意分门别类粘贴,最好在本子前面加上目录、封面,作为资料库。做到广泛博览,开拓视野,为专攻某项知识学问打下雄厚的基础。我们必须教会学生把握速读这一比较高层次的阅读方式。

8、编写提纲法:看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拟定成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要点,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也方便记忆和查找。

运用阅读法进行阅读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在读书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切忌生搬硬用。其二,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摸索和总结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其三,世上没有一种万能的、最佳的、具体的读书方法,需要在长期的阅读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补充、完善,方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令人几近窒息的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来,时刻保持较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融入自我、张扬个性、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一)大量收集、缜慎“编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独立自主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衍生出新的信息。引导学生对信息的价值大小和取舍做出果断判断,培养学生的信息价值感。根据自己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区分各种信息对研究的价值的大小,找出研究目标和已拥有信息的差距,决定下一步寻找信息的方向和重点。

(二)沿波讨源、披文入情——培养鉴赏能力 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3]学生初读沈从文的《边城》后,可能对小说的“田园诗”的特点只能有一个朦胧的感觉,但是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通过对沈从文小说的拓展性延伸性阅读,就可以对小说中刻画的独特而美丽的景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美感享受,能体会到小说中所流露出的一种顺乎自然的人生,感悟到闪烁着的正直朴素的人性美,体会到一种深藏在湘西边远山乡底层人们之中的良知和明慧。

(三)求同求异、以点带面——培养迁移能力 “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之一。在新教材的教法研讨中,比较阅读是经常被提及的一种教法。文本解读中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作品、作家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与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同样以生命为主题的两篇散文。史铁生对生死的豁达是基于“生和死是不可抗逆的自然规律”的观念,显然是受到了道家生死观的影响,托尔斯泰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渴望过的是苦行僧般朴素的生活,死能和土地结合,在自然中寻求灵魂的安宁。通过对这两篇文章围绕生命主题的比较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生之可贵、生之美丽,加深对生命的感悟,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中西生命文化的不同,了解汉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的精华。

(四)大胆质疑、挑战权威——培养创新能力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例如阅读《失街亭》,传统的观点是马谡的自以为是、不听诸葛亮的再三告诫,不听王平的劝说,一意孤行,导致战争的失利。面对这个传统的、正统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寻资料,在充分了解历史事件、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以为权威是不可侵犯的,不要人云亦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陶行知语)的信念和决心。

七、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语文教师应自觉地将学生的课外语文阅读列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中,虽然不要进行考试,但也要检查落实。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人赏识,需要有人激励,只有

老师时时的督促鼓励,才有可能长期的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持之以恒,才有可能使学生把阅读当作自己生存的需要,将它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交流:了解各校语文老师平时阅读教学怎样检查效果。检查落实的手段与方式因人而异,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教师又有能力驾驭的,就应该是好的方法。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活动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1、课前3~5分钟演讲。

课前演讲,用时虽少,但只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读、说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每一轮的课前几分钟演讲,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带着主题去检索资料,广泛阅读,每节课前可以让2~3个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手抄报活动。

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写字能力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同时它对条件的要求不严,在农村中学可以广泛地开展。手抄报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教师在指导时,要给学生固定一些栏目,如读书心得、好书共赏、名文摘抄等来促使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广泛地阅读。办手抄报虽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因为找不到他们感兴趣的事可做,学生中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随便玩”,所以完全可以利用中午的时间让学生完成手抄报的编辑工作,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就会完成得很好。

3、选择有益的电视节目。

调查显示,学生看电视的时间多得惊人,但是硬堵是不行的,有组织的去指导学生看电视,通过有益的电视节目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一是要限定学生看电视的时间,一般每天在一小时以内,二是要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看一些节目,如《焦点访谈》、《开心辞典》、《三星智力快车》、《正大综艺》等。比如,让学生看《焦点访谈》,要求记录主要内容,看联欢会记下相声的笑料、小品的包袱等,看智力类的题目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等,通过看电视,可以让学生明白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八、更新课外阅读教学新理念

教师要有“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观念, 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

1、从阅读的性质来看,应统一“应用为本”与“精神为本”。[4]回顾我们的课外阅读,多年来对此认识一直是极端的,坚持以“实际应用”为本,无视人的精神存在。“语言”与“精神”是合二为一的,它们共生共长。学语言,即精神成长,训练着语言即训练着精神,所以课外阅读就是要 “打好人的精神底色”。

2、从阅读的价值来看,应转变“唯一有解”为“多元解读”。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为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我们要适应从多维角度提出的各种问题,充分肯定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的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我们要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构建民主的课堂氛围;我们要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3、从阅读的过程来看,应经历“披文得意”到“运思及物”。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只停留在“披文”(语言)→“得意”(思想)→“品文”(语言)这个回环中,只是完成阅读教学的一半路程,还有“运思及物”的另一半路程需要我们完成。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要重视吸收,又要重视表达;既要照顾认知,又要照顾实践,完成“意化”和“物化”的双重转化过程。

4、从阅读的发展来看,应改变“学习层面”为“发展层面”。在学生探究性阅读中,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让学生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还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伙伴,让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5、从阅读的环境来看,应扭转“举一反三”为“举三反一”。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树立“大阅读教育”。叶圣陶诗云:“天地阅览室,万物皆读书”,我们的阅读的对象要从“纸本书”向“电子书”(电脑、网络、影视、音像)、“无字书”(自然万物、社会活动)延伸,阅读的途径要从“课堂阅读”向“课外阅读”、“校外阅读”、“家庭阅读”、“社会阅读”扩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变“教父”为倾听者,放弃说教,学会真心诚意地倾听,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地迎接那些稚嫩是生命之音;教师还要变“灌输者”为引导者,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问题”、“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真正地立精神、扬个性、做真我!

当然,语文课外阅读,还是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舞台。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要脚踏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从农村火热深厚的生活中吸取营养、广辟蹊径,开拓创新。“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课外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成为每一个农村初中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他们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做一个快乐的、幸福的、健康的读书人。在这时,身为语文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指导中“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

参考文献:

[1][美]珍妮特.沃斯著.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1998:158.[2]陈娉舒.看看博导们在读什么书[N].中国青年报,2003-06-17(6). [3]甘其勋.为“阅读”正名[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2):26.[4]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教研,1998(5):21-22

第四篇:初中生视力状况的调查

保护“心灵之窗”,携手预防近视

——关于现中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

提出问题:

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在校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55%,高中生为70.34%。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桥梁,爱护眼睛才能为我们明天的成功奠定基础。同学们现在的视力状况如何?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呢?为此,我对周边的初中生调查目的:

了解初中生视力状况和近视的原因,倡议大家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防止近视。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查询互联网、整理资料、分析归纳。调查结果及资料整理:

1、书面调查:

(1)、请问您现在是否近视? 是、否(若近视,请继续回答):

(2)、请问您已经近视几年了? 1—2年、3—4年、5年以上(3)、请问您近视多少度了? 100度以下、200—400度、400度以上(4)、请问您当时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近视的?(本题可多选)坐姿不端正、不注意用眼卫生、用眼过度

答案整理:在我所调查的同学中,约40%的人近视,而这些人当中,80%以上近视年数在五年以下,70%的人度数是因为坐姿不端正和不注意用眼卫生

2、互联网查阅:

学生近视通常有以下几点原因:(1)环境因素

在400度以下,且90%的近视同学导致的近视。

①、近距离工作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视近负荷是单纯性近视眼最重要的原因。视近负荷包括过近用眼及视近时间过长。近距离工作和近视眼的发生及发展存在剂量梯度效应。

研究发现阅读时间长的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表现高于阅读时间短的学生。阅读及近距离工作时间越多,近视眼进展越快;阅读距离越近近视眼进展越快。②、营养及饮食

饮食对身体的发育起重要作用。不少人认为营养不良是引起近视的原因之一。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可过早出现正视化,从而容易发展成为近视眼。研究表明素食者近视眼的患病率高。近年来研究表明,高糖、高蛋白及某些微量因素缺乏和近视眼的形成可能有关。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发铜及锌含量发现弱视患者、异常眼轴者及远视于正常视力者(P<0.05)。近视眼的儿童在能量摄素B1,B2和C、磷、铁和发展成近视眼组儿童。③、地区差异及社会经济城市比乡村近视眼的因素

患病率明显高,这个现象力差者锌/铜比值明显低另有研究发现发展成为入、蛋白质、脂肪、维生胆固醇等均显著低于未随年龄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农村生活更接近自然,空气新鲜。这和其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及饮食营养均有关。并且农村学生看电视和用计算机的机会少。④、照明与阅读姿势

关于光线对人眼影响的研究意见不一致。上海曾观察10所重点中学学生使用台灯后的视力变化,指出不良的局部照明方式严重影响视力。环境与作业面的亮度对比越大,越易引起视力疲劳。白炽灯对视力的影响要比荧光灯大。也有研究认为照明和近视眼无关。

阅读姿势不良亦会造成视力减退。阅读距离越近,脖子倾斜度越大。这种姿势使离读者较近的视面受头的遮挡而变暗,引起同侧瞳孔扩大,影响视力。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不能肯定阅读姿势不良是近视眼的原因还是结果。(2)、遗传因素

如隐性遗传、多因子遗传;低度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高度近视眼为单因子遗传;单纯性近视眼及少数病理性近视眼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多数病理性近视眼为隐性遗传。

调查报告:

初中生视力状况的调查报告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部分初中生的视力情况和近视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用眼过度、营养不良、用眼方法不正确使得越来越多的同学戴上了眼镜。且其中许多的同学在近视以后,仍然不懂得自己去好好保护眼睛,使得近视度数一路直线而上……

为什么?为什么?很多人疑惑的问这个问题。问题就在你们自己。如果你们懂得在写久了作业时候伸一个懒腰、打一个哈欠;再看久了电视以后,看一下绿色植物;在写作业时,保持一个标准的姿势,平时保持正常饮食……那么,如今,你的眼前,就不会有两扇“玻璃防盗窗”过头来看,在我们的脑海里是否存在过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呢?很少有。甚至有人认为近视又怎样,戴副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

了。回“我是啊,眼镜许多人常将其仅仅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所以为了我们的视力,我通过查阅资料后,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①、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眼与读物的距离应该在25—30cm以上,而且眼睛“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让眼睛休息片刻。如眺望远处或者看看绿色植物。

②、要在理想的光源下学习。室内照明要求无眩光和闪光,光线以眼睛感到舒适为准,不能太强或太弱。

③、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要偏食。多食用一些牛奶、蛋类、贝类、动物肝脏、牛肉,以补足钙与铬两种矿物元素,可预防近视。

④、坚持做眼保健操,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做到这些,那么能有效避免我们还未近视的同学不近视,已经近视的同学度数不加深。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的眼睛,维护我们的视力!

2011年1月29日

第五篇:农村初中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11年2月份开始,对我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我校初中进行,共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目的: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热点,焦点。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初中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需要为广大教师提出一个时代的命题,我们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教师,更应该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就开始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即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

本调查报告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试图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规律,以便为自己和其他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提供一些心理学研究依据。

四、调查对象

我学校部分初

一、初

二、初三年级学生

五、调查人员

高俊英和我校部分教师

六、调查结果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我校部分学生人格倾向的比例

a)人格倾向 百分比

b)学习焦虑 12.6%

c)对人焦虑 6.4%

d)孤独倾向 12.8%

e)自责倾向 9.0%

f)过敏倾向 1.1%

g)身体症状 2.6%

h)恐怖倾向0%

i)冲动倾向 7.0%

七、农村初中生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 调查统计:

1、90%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心理压力,4%的学生不确定。事实上,有心理压力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学生多用好烦、太沉重、好辛苦等字眼来形容心理压力,这表明学生的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了。

2、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学习、人际关系及环境方面。

首先,学习方面造成的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考试、成绩排名、学习方法。

(1)当谈到考试时,73%的学生的反应是:紧张、害怕、厌烦、讨厌、想逃避

等消极情绪,1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平常心。考试时适当的紧张是有益和正常的生理反应,但过于紧张或害怕等情绪容易形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在考

试中发挥正常的水平,树立自信心。其中后者大多数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2)考试结束后,60%的学生认为最关心的是成绩,58%的学生认为最不想知

道的是成绩排名。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成绩是学习效果的反映,学生对于成绩的关心和获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十分强烈,却畏惧成绩排名。成绩排名于成绩

优秀的学生固然是激励与肯定,同时也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他们必须始终保

持领先地位,否则,被师长视为不正常;而成绩排名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多的是

一次又一次的被击败,受老师冷落同学歧视家长责备,背上沉重心理负担,甚

至自暴自弃。可见,成绩排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沉重的心理压力。

(3)是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没有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感到苦恼、无助,带来心理压力。

[对策]: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而十分重要。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方向;要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不仅要重视课

堂教学活动,而且要重视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生活;要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课

业负担;要“授人以渔”,寻找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途径,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分数观。

其次,人际关系方面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紧张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

(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目标过高与孩子的实际差距太大;父母平时对孩子过

问很少,一旦出问题却沉不住气,采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方法对待;父母不愿倾听孩子的诉说,而以家长权威压服孩子;父母爱将孩子与他人比较。41%的学生认为这些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继而带来心理压力,59%的学生则认为与父母的关系是和谐的。

(2)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也会给初中生带来心理压力。初中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30%的学生表示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为此深感烦恼。

(3)相对而言,82%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较为和谐,而老师的批评、老师不公平对待、评价不当或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则容易在师生关系上造成学生心理压力。

[对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一方面,加强人际交往教育,鼓励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反省自我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在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基础上,作为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应在和谐、平等、理解的气氛中进行,对孩子应给予充分的爱,对他们的思想、品行、交友、身体、学习等方面都要真诚关心和正确评价并提供合理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成功时肯定,失败或挫折时鼓励指导;实事求是,根据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因材施教。作为教师,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对他们应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新型师生关系。再次,环境方面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

(1)父母离异或突然死亡,父母经常争吵,父母性格不良,经济困难等家庭变化和不良环境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2)学生是基本认同并能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41%的学生则对如校服里的衣物穿着、发饰等仪表方面的规定持有异议,在行为中形成个性的张扬与学校制度的冲突,造成心理压力。

[对策]:家庭、学校环境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条件,父母、教育者应该为未成年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环境,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承挫能力又是十分必要。

初中生有心理压力时,他们的调适方式是:35%的学生默默承受、忍让、自慰;15%的学生靠运动、游戏来转移自己的情绪;5%的学生会以发脾气、搞一些小小的破坏活动求平衡;21%的学生选择向朋友倾诉(包括上网聊天);9%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宣泄自己的不快与抑郁;3%的学生会与师长谈心;11%的学生能哭时就大哭一场;1%的学生大睡一觉或听音乐等。

[对策]:心理压力的疏导与宣泄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是很重要的,他们都在以各种方式去减轻或解除心理压力。学生多数选择向朋友倾诉,这符合初中生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的需要日趋强烈的心理特点,但不太愿意与师长交谈,或许会使学生心理压力的化解缺乏正确的指导。主动做他们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会他们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人生,师长是责无旁贷的。

八、调查后讨论与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调查资料显示结果是不容忽视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这样就给教育者一个“历史责任”:怎样去培养一个健康向上,求知进取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以下两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1、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观念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目的如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产生.(2)、开发学生各种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3)、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4)、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5)、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3、学校内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体制与教育形式.(1)、进行群体辅导,个别辅导。

(2)、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包括智力发展情况,非智力发展情况,学习成绩,职业兴趣,学习态度方法等)。

(3),组织心理辅导专门活动与训练,进行个案(特殊学生)研究.(4),严格遵守心理辅导咨询的保密性原则.有合格的心理辅导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的知识能力结构,健康的情感和坚强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征).九、结论

诚然,必要的压力是初中生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为全面发展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正是初中生成长过程所必须承担的压力。但是,当前初中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而许多是不应该背负的,“减负”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减轻初中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全体教师、学校、社会联起手来,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长期的研究,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附录1:调查表

题目

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

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2、我的心情时好时坏

3、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4、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5、我感到苦闷

6、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7、我的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8、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9、我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10为确保准确,做事必须做得很慢

11、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12、总担心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

13、容易哭泣

14、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15、我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16、经常责怪自己

17、当别人看我或议论我时感到不自在18、感到别人不理解我,不同情我19、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20、我觉得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21、大叫或摔东西

22、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

23、必须反复洗手或反复数数

24、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议论我25、时常与人争论、抬杠

26、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27、我作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

28、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

29、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30、老师对我不公平

31、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

32、我对同学忽冷忽热

33、上课时总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

34、我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35、我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36、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敢搞紧张

37、别的同学穿戴比我好、有钱,感到不舒服

38、我讨厌做作业

39、家里的环境干扰我的学习

40、我讨厌上学

41、我不喜欢班里的风气

42、父母对我不公平

43、感到心里烦躁

44、我常常无精打采,提不起劲来

45、我的感情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

46、觉得心里不踏实

47、别人对我的表现评价不当

48、明知担心没用,但总害怕考不好

49、总觉得别人在跟我作对

50、我容易激动和烦恼

下载浅议农村初中生课外语文阅读状况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农村初中生课外语文阅读状况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状况调查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状况调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人们对英语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不管从老师到学生、家长到孩子,他们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感......

    初中生课外生活情况调查问卷(推荐)

    初中生课外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以下是关于初中生课外生活情况的一份调查问卷,请您仔 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相应的选项在题号 的括号中或横线上。答......

    农村污染状况调查

    农村污染状况调查摘要:当前我国在重点解决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广大农村的环境保护却有意无意地被忽视,致使农村环境恶化的趋势不断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农......

    农村污染状况调查

    农村污染状况调查 摘要:当前我国在重点解决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广大农村的环境保护却有意无意地被忽视,致使农村环境恶化的趋势不断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课外打工状况调查与分析

    无锡职院学生课外打工状况调查与分 析”问卷调查表 ( )1.你有做过兼职或有意愿做兼职吗? A.有B.没有 ( )2.你利用什么时间做的兼职? A.周末B.寒暑假 C.平时 ( )3.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

    农村社会保障状况的调查

    食品科学技术系2010级 农村社会保障状况调查报告 姓 名: 刘 毅 学 号: 100550102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时 间: 2012/2/10 指导老师: 刘 利 强 农村社会保障状况的调查10级......

    河南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70.本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河南驻马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

    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问卷

    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问卷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省—县—乡镇—村镇): 该村镇的常住人口: 被调查人基本信息: (1)性别:(2)年龄:(3)职业:(4)文化程度: (5)在调查地居住时间:说明:本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