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宁三中课改方案
集宁三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他们充分感知求知的过程,从中领悟到学习方法并升华为能力”这一教学理念。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构建高效率、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校仍是一所薄弱学校,招生困难且生源质量较差,课堂上睡觉的不少见,注意力不在课堂上的更多,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可就是教学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显而易见是我们课堂教学出了问题。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主要表现教师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就怕学生学不会,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思考最多的是我讲什么?很少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主体性逐渐消失,学生的各种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只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激发。
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体现三维性。课堂教学定位在知识与技能,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考虑很少,普遍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激发,造成许多学生厌学。
3、只注重习题训练,忽视能力培养。
教师吃不透教材和课标,更握不准中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教学重点没有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没有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所以导致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效率低。
上述问题,导致我校的课堂教学效率低、效果差、中考成绩不理想,已经很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严重制约我校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走出困境,学校上下经过讨论、学习、最后达成共识: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只有积极、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我校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是我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发动、制定方案、初步探索阶段。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
1、2011年10月——2011年11月,建立机构,制定方案。
2、2011年11月——2012年1月,学习讨论,宣传发动、转变观念。①组织教师观看课改光盘,学习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名校的先进经验,并组织人员到一些学校考察学习。
②制定出台“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并进行主题讲座。
3、2012年3月——2012年7月,以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进行初步探索。
①在青年教师中,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规范备课、上课流程。②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下班指导,对上课学生参与程度,教师的“有效课堂”进行评价。
③对青年教师“有效课堂”进行总结、验收。
第二阶段:全面推开,尝试“有效课堂”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月。1、2、3、在七、八年级全面启动“有效课堂”教学。组织部分课改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对“有效课堂”教学进行引领。对“有效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
第三阶段:初步检查评估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
1、通过“有效课堂”达标课活动,对七、八两年级的“有效课堂”进行达标检查,评估。
2、对“有效课堂”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四阶段:全面推行“有效课堂”教学,2013年10月——2014年1月。
1、所有年级,所有任课教师,全面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2、课改领导小组定期反馈进展情况,编印相关资料指导,组织教师近一步进行理论学习(新课标“有效课堂实施策略”),并进行相关的教师业务考试,以考促学,使先进的教学观念扎根于教师头脑。
3、4、通过示范课,达标课活动,使“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气候。开展优秀学案评比活动,并对“有效课堂”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
总结和反思。
第五阶段:查摆问题,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3月——2014年7月。
1、通过研讨课活动,发现课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统一研究,纠错扬优,把“有效课堂”引向深入。
2、课改领导小组对教师的“有效课堂”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于走过场,流于形式的课堂坚决制止,对比较成型的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出示范课,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第六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1、2、3、开展片区校教研活动,进行课改交流。请课改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有效课堂”总结,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基本模式。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
没有先进的观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
建立有效的机制,强化教师的业务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理论,使全体教师明确的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请专家到校指导,开阔眼界,活跃思想,更新观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进一步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自觉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广大的一线教师,所以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条件下,自觉实践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学校号
召广大教师不等不靠,积极主动自觉实践。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对照各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认真反思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怎样进行改革,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实施攻坚作战,做科研型教师,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示范引领,在自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领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聘请名师来校作课、传经送宝,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在全校范围内上示范课、研讨课,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典型引路。
4、活动推动。活动推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催化剂。为此,我校全体教师,分层次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达标课等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教学竞赛、教学反思、学案评比等系列活动,以此推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5、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实施以下保障措施: ①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学校领导深入到各教研组参加活动。主要形式有“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集体反思”等。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
②每月举行一次课改总结会,对课改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③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展示课活动。
④每学年搞一次检查评比活动,对在课堂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学校给予表扬奖励。
2011年9月
附件:
集宁三中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王富校长
副组长:徐胜龙分管教学副校长
成员:张生宏分管德育副校长
樊瑞分管总务副校长
胡彦平教导处主任
陈涛德育处主任
王宽厚校办公室主任
孙小鲁总务处主任
各教研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胡彦平兼任。
第二篇:海兴三中课改
“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拓展——检测小结。
“五步教学法”模式依据的是皮亚杰、维果斯基所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五步教学法”基本模式,力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精心创设的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求知欲望,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1、怎样进行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大致有以下几种途径:(1)设置悬念(2)利用信息(3)联系生活(4)发散求异
2、情境导入需要注意的事项
情境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注意以下几点:(1)基于生活
情境导入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注重形象性
情境导入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3)体现学科特点 情境导入要体现学科特点,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学习重点。(4)引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的暂时性矛盾,通常表现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学生的认知冲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原因,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5)融入情感
情境导入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教师要善于挖掘一些具有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习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增长能力,掌握方法,形成思想的过程。
自主探究注重主体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使学生产生“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有利于知识的建构,促进主体全面健康的发展。怎样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1、明确探究目标
2、精心设计探究过程
3、选择典型的探究材料
4、保证充足的探究时间
5、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
6、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师生、生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争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1、合作交流的主要方式
(1)同桌交流。老师提出问题,同桌学生相互对话,相互帮助。
(2)小组研究。老师科学分组:①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能力大小、男女性别、兴趣爱好,异质搭配;②明确组内人员分工,协作完成任务;③围绕问题,集体寻找答案,组内充分交换意见。
(3)师生共同讨论。小组代表之间,或师生之间展开讨论,达到对问题深层次地理解。
2、合作交流的要求
(1)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交流的要求。(2)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接纳别人,培养和谐的团队精神。
(3)教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在学生遇到问题,思维受阻,或争持不下时,给予及时引导。
四、巩固拓展
巩固拓展就是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得以不断地延伸和发展。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的有效环节。
1、练习的设计。巩固拓展的基本形式是练习。练习层次可以分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基本练习是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练习,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要求的重点是正确和规范。
变式练习是变换知识呈现方式或情境的练习,即改变新知识的非本质属性,而本质属性不变,目的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新知识。
综合练习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相联系的练习,目的是使知识融会贯通,构建认知结构。拓展练习是以本节课的新知识为基础,但难度较大或已超出学生现有知识范围,而优秀学生又能自己解决的练习,目的是开发优秀学生的智力(此种练习并非面向全体,只针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
2、练习的要求
(1)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2)要注重基础,扎实有效。
(3)要重视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的参与。(4)要注重反馈,及时评价。
(5)要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优发展。(6)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五、检测小结
检测小结,包括课堂检测和课堂小结两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1、检测的要求。课堂检测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检查测试,以此评定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过程。(1)有效地设计检测题
课堂检测的内容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要少而精,紧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2)灵活运用检测方式
可采用口头提问式、动手操作式、试卷式等方式,做到精练、有趣、实用。
2、小结的要求。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内容、学习方法集中,概括,明确的阐述,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简洁恰当的评价。(1)课堂小结的内容:梳理知识,总结方法,评价学生。(2)课堂小结的原则:提炼升华,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3)课堂小结的主要方式:以教师为主的小结方式,以学生为主的小结方式,师生配合的小结方式。
第三篇:法库三中2010年课改工作总结
转变观念,做课改的先行者
开拓创新,做课改的实践者
——法库三中课改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初中课程方案(实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组织开展了我校全方位的课程改革实验,收获很多,也反思很多,现将一年来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全面推进
新一轮课程改革涉及到的范围很广,需要集合全校师生力量共同研究和实践。为此,我校在成立了有关领导机构,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和监督。通过成立领导和实施的工作小组,建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课程改革管理制度,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引导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较好地完成了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为我校课改工作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二、深入学习,提升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变化的内容很多,从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学生选课到教育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变。因此,如何组织好教师的培训以及引导好教师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就成为推进我校课改工作的重要核心工作了。
本学期来,在课改师资培训方面,我们主要完成了两大工作。
(一)参加上级领导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
1、学校管理培训
本学期来,在学校校级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积极地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管理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类管理培训等等。
2、教师学科教学培训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承担者,是推进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和实践者,组织好教师的学科培训是关系到我校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素。一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培训,既有学科系统培训也有听课评课研讨活动等
(二)组织教师进行校内培训
1、通过多次的行政会和行政扩大会,加强对中层领导干部,教研组长的培训,通过课改标兵的核心辐射作用带动我校教师对课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通过每两周一次的教职工大会向全校教师介绍和解读新课程改革的各种变化,尤其是突出新一轮课程改革与传统教育教学的不同
此外,我们还通过印发多种课改材料,制定多种表格,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家进行自我学习和突破,然后通过听课、评课,教研组、备课组会议等形式来强化教师对课改的理解,从而为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奠定坚实的理念基础。经过一个学年的培训与学习,新课程理念已经可以深入到我校每一个教师的心中,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三、加强研讨,优化管理
在一系列培训与学习的同时,我们积极构建了两套课改研讨模式,针对我校生源素质及学校硬件软件条件,寻找适合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创新管理模式。
(一)创建新型管理模式,全面推进课改工作
在课改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切实加强行政领导,建立中层处室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全面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实验工作,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把新课改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强舆论宣传,有计划、有组织向社会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信息,想方设法调动家长力量,开发家长资源,引导家长成为新课改的参与者,形成有利于课程改革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建立各中层部门的整体联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协同作战。一个学期来,我们以中层处室为核心,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管理制度
结合我校生源情况,由教科室、教务处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学分认定管理方案。该方案先由教科室制定指导方案,由各个备课组进行讨论并制定适合自己备课组的学分认定方案,最后由教务处组织学分认定领导小组对各个备课组的学分认定方案进行审核、修改和确认。在学分认定上主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性评价,月考考试成绩只占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认真的学生还采取了一定的鼓励性加分,以争取让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拿到学分。
2、以校为本,修订完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由教科室、教务处牵头,整合教研组、备课组老师的力量制定了适合我校学生的选课指导手册。《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的修改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教师学习理念后初订;二是实施一个学段后,根据新的理解修订;
3、育人为本,切合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政教处牵头,教导处、教科室配合,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我校学生情况,制定了我校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根据校情,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为:学科拓展类、特长培养类、和科技创新类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力求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学科教与学紧密结合,与学生兴趣特长紧密结合,与校本课程和选修方向紧密结合,与探究性学习要求和高考能力要求紧密结合。
4、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在目标定位上,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的内涵;以更宽阔的视野,从学校未来发展的大局来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即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学校确立了“热爱家乡、传承文明、粹炼品德、促进发展”的课程开发主题,旨在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视野宽、观念新、人格健、学力厚、懂合作、会创新、乐健身的优秀公民。研究开发以下几个方向的课程开发:
(二)优化课堂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起以教研组长为核心,教师为课改先行者的听评课交流制度。几乎每周都在开展公开课活动,要求动员广大教师参加听课和评课活动,通过实践交流的形式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组织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工作。
2、建立每周研讨制度
学校由教科室统一部署,要求备课组每周必须碰头一次,或是集体备课,或是交流研讨。通过此种形式来加强对新课改的学习和提升。
3、建立主题班会的观摩制度
学校以政教处牵头,多次举办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加强研讨,加强交流,转变育人方式。充分发挥团队力量,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一方面加强对新班主任的培训,另一方面经常邀请一些有经验的年段长、老班主任和新班主任进行交流研讨,并及时帮助新班主任解决现实问题,在实践中帮助他们提升管理质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新课改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第二课堂活动的进一步丰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方式。一个学期下来,我们举办了各种各类的第二课堂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5、建立学生个性发展档案
学校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每个学生分发一个档案袋,要求学生将自己一个学期来的学习成果、生活体会等装入档案袋,教师以此为参考依据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
四、困惑和疑问
1、教材内容与课时不足的矛盾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材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因此,绝大部分教材内容跟传统教材相比压缩了很多,而我们的教师由于受传统教材体系的影响,对以前一些的重难点不敢大胆删除,出现了第一个矛盾————教材内容与课时不足的矛盾。
2、教学方式转变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新课改要求学生能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往往对于一个问题必须采取探究式的授课方式来达到促使学生全面提高的目的,可实际情况往往是一个问题还没探究完课就结束了,教师甚至于连点评的时间都没有。
3、新课改带来的学生自主性的提升对重点中学的学生是个好处,但对于绝大部分的农村校而言,在管理上是个巨大的挑战。
4、新课改的推行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可是广大农村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对于家教缺失的孩子,单凭学校的力量要想转变学生是比较困难的。
5、新课程改革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师、学生评价机制,但在具体操作上内容繁杂,不合实际。
第四篇:课改方案
重庆市綦江县三角中学
实施“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
新课改的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传统的课堂教学,填鸭式教学已严重落后,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不灵活,缺乏创新能力。传统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现象,说明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我们必须全面实施好新课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益,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精髓,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对洋思课堂模式、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我县三所试点校的观摩学习,针对我校实际,深深认识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因而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为指导,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为引领,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突破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争取用3-5年时间,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找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新路子;基本构建起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较好体现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知能并进、学生乐学、善学的鲜活课堂。造就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有学识,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名教师。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启动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8月)主要深入学习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具体主要学习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新课程下的学习观,新课程下的教师观、发展观,新课程下的师生观。然后广泛开展讨论,引导广大学校干部和教师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领会名校经验,准确把握外地各校经验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把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拟定我校2010级于2007年9月——2008年2月全面推进新课改。2008年2月——2008年7月09级全面推行。在这以前09级也可施行。
第二阶段:试探、反思、提高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各任课教师必须进行1个月的试探,针对我校在实验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改进不足,请教科所教研员针对我校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加强指导,和老师一起研究解决的办法,进而逐步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逐步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实验班级在三个方面大胆实践:
A.对外地各校经验中的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和人才观的认识与实践。
B.借鉴外地各校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加以创新实践。C.细化教学管理的实践。
这阶段主要通过学习,借鉴外校经验,结合我校实际,不断加强学校 内部管理,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学科教研组长每2月一次,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向教科所报告,反思过程中好的作法、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阶段:提炼、深化阶段(209年9月——2010年7月)
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把学习和借鉴的名校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并进行总结,邀请县教研员指导我校课堂改革。推动课改不断深化和创新。每位教师上一节合格课。成熟之时,上一节示范课,要请全学科组成员观摩,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巩固课改成果,形成自己的课堂模式体系。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形成成果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总结我校开展实验的成功经验,形成独特的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模式,并进行推广;总结、升华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一支有新思想、有学识、有能力、有较强专业化能力的教师队伍。
四、主要措施:
(一)落实组织机构,加强领导,从组织上保证课堂改革的顺利推行。组
长:吴大全
副组长:杜航海
梅新焱
曾七○
成员:舒楚雎
杨锡伦
叶
毅
刘克军
税国华
叶含福
刘大会
王忠齐
严留亮
李家和
杨淋宇
吴大全校长负责课改的全面工作;杜航海、曾七○负责课改的具体实施和相关培训工作,梅新焱负责课改中的德育跟进工作,各成员负责各学科的课改中的相关工作。
(二)落实学习培训,搭建平台。组织干部和教师进一步学习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教育理念。
1、组织干部和教师学习新课程下的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以及教师的发展观,新课程的评价观,学习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2、组织干部和教师学习“洋思课堂”实录和“杜朗口”课堂实录,然后分组讨论,小结出两所学校办学成功的法宝。
3、在适当时机,组织干部和教师学习课改方面的专家讲座。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4、2007年9月的第一周,初一年级各学科轮流到隆盛中学实地学习,树立可行的意念。试探出课改的基本模式及该模式下的各个环节要领。
5、各教师要努力学习新课改下的相关教育理论,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以较大提高。
6、培训班主任
a.如何分组(结合洋思和杜朗口的分班理念)
b.如何确定组长、培训组长(必须对小组长加大培训力度,他(她)是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人物)
c.如何根据“自信”、“合作”、“自主”、“探究”确定自己的班风、学风,从而完善自己的班级文化,营造班级课改氛围。
d.培养学生的课堂理念,使学生的学习观得以较大较快转变,使之与教师的观念同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老师的教学方式同步。
e.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f.如何培养学生在新模式下学习习惯。g.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态度。
h.在家长会上,加大新课改的宣传力度,让家长明白新课改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使家长能够理解支持新课改。
6、培训教师
a.如何集体备课,形成统一课改学案。然后根据班级情况作微调。b.培训教师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是课改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c.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的专项培训。d.培训各教师的团结协作。
(三)落实人员、经费、提供保障,学校坚决为课改教师提供支持与服务,及时检查和督促课改工作的落实情况。坚决为课改教师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给以支持。并鼓励大胆创新,对课改较好的教师给以适当奖励。在课时津贴上给课改教师予以倾斜。
a.课改教师除规定年级外,其他教师实行申报制度。凡上合格课和示范课的教师与课改年级上合格课和示范课的教师待遇相同。
b.请县教研员和我校课改领导小组评课,对合格课验收通过且效果好者个人一次性奖100元,示范课合格且效果好者一次性奖300元。
c.对课改推进较好的学科组且取得较好效果的一次性奖励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200元(必须是全员参加课改,全员均在合格课以上)。
d.对积极参加课改且经评议效果好者,学校按学期给予一定的可是津贴。
(四)落实舆论宣传,营造课改氛围。学校德育处要充分利用校园文 化为学校课改作好宣传工作,利用黑板报宣传课改,利用标语、宣传课改,利用学生大会,家长大会宣传课改。使社会上承认并接受课改。全面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为课改提供良好的舆论基础。
a.2007年9月1日以前德育处写几幅关于课改的标语挂在学校内外恰当位置。
b.开学初把几块黑板报办成课改内容的。
c.课改班级在开学前布置好教室,必须以课改内容为实体。不要求千篇一律,体现各班的创新。
(五)规范课堂教学操作。
a.教学方式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准采用填鸭式而采用启发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发展、有提高、有进步。
b.学习方式的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处理好这一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和合理利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c.课堂教学结构的要求: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为主线,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大胆质疑,让学生会学、学会、会用。
d.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要发展学生的“三维”,让学生知识,技能过手,即双基扎实。“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从而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的最高境界。
注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简单的抛弃,是“扬弃”。
(六)强化课改的过程管理
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的督促、检查、指导,定期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研讨会,解决教师在课改中的困惑,让教师取长补短,节约时间,少走弯路。
a.切实利用好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和各学科组教研活动时间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研讨会。
b.每一个会必须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必须发言,不能搞一言堂,搞形式主义。教师可以谈困惑,谈经验,谈体会。每组组长必须作好记录,以便检查。
c.2007年9月——2008年1月,每位课改教师必须申请上示范课,以后上合格课。
d.教师在上课期间不准关前后门,以便课改领导小组随时检查教师的课堂改革情况(课改领导成员按值班安排)
e.每期组织一次课改方面的优秀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的评选活动。并按一、二、三等奖予以奖励。一等奖100元;二等奖60元;三等奖40元。
f.每学科组组长每周对本组的课改分析进行打分,周五下午汇总后报教导处,教导处周一汇总后报吴校长,以便周二大会上进行点评。
g.各学科组的教案交一份到教导处存档,以便后期的成果总结。h.各教师的学案必须在每周一必须 经学科组长或年级主管签字后才能上课。
i.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发挥集体智慧。每周每学科安排两个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如何操作,由备课组长安排)j.抓好“三课”即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的作用,使教师形成自己的特色,创造出自己的成果。
(七)修改或完善与课改相适应的相关考核制度
a.完善课堂评价方案。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b.修改或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方案。c.坚持用发展性评价原则评估教师的教学成绩。
d.对课改推进较好并取得良好效良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评职时予以倾斜。
綦江县三角中学
2007-07-04
第五篇:课改方案
河堰初中 “课改再启航”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学改革,继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争创山区特色名校,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开展学习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綦江隆盛中学的先进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管理经验,教务处和教科室根据县教委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我校实际,特制定学习应用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綦江隆盛中学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全面学习和借鉴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綦江隆盛中学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外地经验与本土经验相结合,在选择部分年级、部分学科试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深化教学改革,切实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创新学习方式、规范课程评价和完善评价制度,不断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改工程提档升级,全面完成“一年试点、三年出成果、五年建设课改先进校”的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1、认真学习应用推广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綦江隆盛中学的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解放学生、发动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并逐步实现学生的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善于参与。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突破“学由师授”的桎梏。
2、积极探索形成“321”教学模式”,即三个教学环节、两种学习方式、一个最终目的。“三个环节”是自主预习、交流展示、反馈巩固;“两种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个最终目的”是在讲学稿的引领下,通过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实现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
3、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要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综合评价体系。
4、积极围绕学习活动,开展校本教研研究。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让老师感受到“我学习,我改变,我进步,我快乐”的教学境界。
三、实施原则: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
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重点,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制度诸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努力形成与时代发展、文化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新课程运行机制,做好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工作。
2、开拓创新与协调配合的原则
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我校适用的、原生态的、有特色的课改经验、成果,打造学校特色教育品牌。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积极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相互之间的和谐发展。
3、渐进性与均衡性原则。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对课改进行整体规划,通过样本引领、试点带动,稳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课改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间的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对象:
七年级八个班基础学科全部试行,八年级教师酌情探索与尝试,艺体及生物地理根据学科特点适当改变教学方式。
五、实施模式:
“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以“讲学稿”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种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经课改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先试行东庐中学教学合一“讲学稿” 课堂教学模式(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其制作过程: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将“讲学稿”草稿传在教师共享群里,备课组长初审后提前两天发给全体组员,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后传给学科组长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印发至学生,第二天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要在“讲学稿”上填写“课后记”,学生填写“学后记”,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
主备教师备课: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确定主备教师;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讲学稿”草稿传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备课组长审核,再传给学科组长审核定稿。
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印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多少视情况而定),了解学情,再次进行备课,即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
“讲学稿”的设计要求
1.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 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2.总体要求:首先是“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第五,“讲学稿”要区别于教案和讲义,不能把 “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第六,大体上说 “讲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 “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3.学生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1)拿到讲学稿后根据其内容认真进行课本的预习。所有的同学必须要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要写上学后记。
(3)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4.教师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1)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
(2)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教学中要拓展学生的思维。
(3)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四精四必”(四精指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指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以“精”保证“必”,用必促使“精”。
精选: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习题、例题、提出的问题,落实在集体备课上; 精讲: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
精练:减少板演,课上多练、集体训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
精批:通过精批发现出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不足之处,落实在全批全改,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讲评辅导上。
“四必”是对精批的高效落实。以“精”来提高质量,以“必”来调控负担,贵在“精”字,重在“必”字,功在课外,利在课内。5.处理好“三个结合”:一是紧扣教材与课外拓展相结合;二是紧扣“讲学稿”与课堂有机生成相结合;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五、实施步骤
学习应用推广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隆盛中学教学经验分为四个步骤,即启动学习阶段、初步实验阶段、推广交流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各阶 段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动员学习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1、制定学习推广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经验、隆盛中学的具体实施方案,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组长:王福成
职责:动员宣传,转变教师观念;宏观指导,创新评价制度;沟通协调,创造课改条件。
副组长:范本竹
职责:统筹规划,理论指导,督导语文组。成员:吴章富 刘兵 刘国柱 吴大成 肖明 邓坝均 吴秋平及各学科教研组长
吴章富:后勤硬件保障及服务 刘兵:督导艺体组
刘国柱:督导理化生综合组
吴大成:课改方案实施与考核,资料整理收集,督导英语组,肖明:督导数学组
邓坝均:督导实验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吴秋平:督导政治历史地理综合组
学科教研组长:组内学科方案制定,活动筹划组织实施,课改经验提炼。
2、召开全校教师动员大会,通过上学期质量分析,指出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广泛宣传发动。
3、教务处进行排课调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习时间,由原来每天两节增加到三节,并适当开设便于教师进行课前预习辅导的学科辅导课,并且规定自习教师不讲或少讲,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保证。
4、利用三四月份每周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各学科教师分组观看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隆盛中学教师的展示课、课改经验光盘及资料,要求教师记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并组织学科进行“转变教学模式,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教研沙龙,间周开展学科组交流、观摩、展示活动等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5、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远教设备认真学习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隆盛中学教学经验的相关资料,开展讨论,写出心得体会,深刻领会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隆盛中学经验的要义,切实做好思想与观念形成共识和计划实施的准备。
第二阶段:试点试验阶段(2011年4月—2012年6月)
1、对学科组推选的试验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引导实验教师初步尝试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隆盛中学经验。
2、各学科组要定期组织实验教师上汇报课,掌握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各科各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使教师们能逐步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初步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开展集体备课和磨课研究,推进课改实验工作的稳步进行。3、4月组织实验教师利用新模式上汇报课,并进行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展示活动,总结实验成功做法,积累实验经验,做好示范引领。并将暴露出的问题及时研讨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学校邀请教研室的专家给予培训和指导。
4、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提高素质。积 极争取资金,尽量创造机会派部分实验教师到綦江隆盛中学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亲身体会课改成功学校的教学方式,进而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模式。同时与教研室联系,邀请教研员到我校开展讲座,介绍他们的教学模式。
5、充分发挥我校学科带头人、县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6、充分利用远教设备重新观看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教师的展示课、课改经验光盘,比较他人与自己的教法,找出差距进行补救,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创新出符合本学校、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研方式。
第三阶段:推广交流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1、总结实验教师积累的学习推广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教学经验的成功做法,总结提升出富有我校特色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以校本教研观摩、教研沙龙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
2、深入研究,在实验教师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特别就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隆盛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
3、组织优秀试验教师、学科组长举办各类培训班,邀请专家到我校举行培训讲座。
4、全体教师在应用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经验、隆盛中学的基础上,实施已深化、创新的教学模式,并在各年级各班逐步推广。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3月开始)
1、制定本阶段具体实施方案、规章制度、评价细则,经过组织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
2、全体教师将总结出的各种课型教学模式熟练地在教学中加以运用。教务处听“推门课”和教学观摩。
六、具体要求
1、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隆盛中学经验,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要从教改的旁观者成为教改的贯彻落实者,尤其是中年教师要从以往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彻底走出来,大胆的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2、各学科组在学习学校实施方案后制定出本具体的学科实施方案(附详细安排表,要有实验教师、试验班级,听评课教师、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主持人等详细内容)
3、各学科在教研的基础上推选一至两名实验教师承担实验任务,推选的试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乐于奉献,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
4、每位教师在学习中要善于钻研,勤于思考,每月记不少于3000字的学习笔记,写三篇学习心得,不断反思,认真总结,提炼出一种教学模式。
七、保障措施
1、将教师和学科组学习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隆盛中学经验的结果纳入学期考核和先进学科组评选中。
2、在学习活动中承担试验、培训、教研任务的教师在评优选先时优先,在外派学习机会上优先,在常规考核中按规定加分。
3、教师或学科组总结的教学及教学管理模式在全校具有推广价值,在学期考核中按其贡献大小予以加分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