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给我的感受

时间:2019-05-15 10:2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给我的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给我的感受》。

第一篇:“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给我的感受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给我的感受

通过中午对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的学习,我感受了到语文教学十年改革来的巨大变化,体会到“语文人”坚持不懈地努力效果。作为一名一直站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和着他们前进的脚步,发现自己也同语文课改一同茁壮成长。

参加工作十五年,我一直都在语文教学第一线,语文课程改革十年来一直贯穿在我们语文教育教学中一个不变的思想便是——树立现代语文的教育观:“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在以往的接受学习中,往往被教师剥夺了,如今我们一一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使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学生就一定“爱学”语文。这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学生如果能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就一定能“学好”语文。培养学习语文的方法、习惯。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会学”语文了,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同时我们教师要具有教学的积极性,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以指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样,每一个学生必然热爱你,必然喜爱你所教的语文课程。如果你能不断地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打动学生,不断地用自己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影响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

教师要想在创造性的教学中,做一个称职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第二篇:学习了《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这一模块,从中感受很深。

学习了《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这一模块,从中感受很深。第一、语文课程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做人。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第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重读书、重体验、重积累,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课程标准提出的“少做题,多读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第三、“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

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学习是永恒的话题。远程培训在我们心中犹如导航明灯,给予我们探究的热情和干劲,给予我们信心和力量。

第三篇:语文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勐撒中学

杨艳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我校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语文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教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甚微,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分散了的注意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成立,似乎都是课堂的“标准答案”,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某些与课堂毫不相关的观点牵着走,进入了盲目讨论的误区,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数不胜数,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结构与写作顺序有什么区别,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在语文课改已经深入的今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在这方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实施课改,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

1、学生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2、质量观。不把以前的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

3、教学观。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师生观。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于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都有进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本质。

二、语文教改感悟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

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3.关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 “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三、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1.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

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3.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四、课堂教学避免误区

1、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笼而统之,了解大意即可。

2、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改中的点滴感悟,从中不难发现,实行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课改教师。

第四篇:语文课程改革总结报告

江苏省县实验小学

语文课程改革总结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校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此轮小学语文课改。这一轮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新观念,更给我校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的语文素养有了极大的提高,语文教研的氛围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异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此轮课改,带给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的是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五年课改,五年求索,五年积淀,红杏枝头、绝胜烟柳,满园春色中我们成长了、成熟了、成功了。辽阔富饶的教育天地 “中国造”的、我们的教育专家和名校名师纷纷涌现,科研成果、学术研讨蓬勃繁荣,前所未有的教改浪潮风起云涌。时光并不短暂,路程却充满艰辛,虽不是唱赞歌庆祝凯旋的时候,但因为抉择,因为阵痛,因为蜕变,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足以自豪的成绩证明这场教育革命的正确、紧迫和继续深入、持久进行的必要。

二、主要工作

伴随着课改的春风,我校在教学教研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近五年来,我们通过“五抓” 的教学管理模式、“1+1”的科研模式,在课堂教研、理论提升、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办学效益,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在常规细节上抓落实,保持教学质量持续领先。

一是抓备课。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各学科继续进行集体备课,做到分工备课、形成个案、交流反思。备课实行“周检”制度,即每周星期五下午集中检查老师的下一周提前备课情况。尤其对老师的“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进行检查。好多教师的备课体现了个性化和特色化,闪烁着个性和共性融通的智慧。

二是抓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采用推门听课和领导驻段下课堂听课制度,促进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与课堂效率的提高。紧扣“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先后组织了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公开课展示,年轻老师的“练兵课”活动,同时要求每堂课都能围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模式进行。另学校还多次承办了市优课展评、县优课展评以及县直片教研活动、送教下乡活动,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参加上课,不断地锤炼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是抓作业。教务处对各科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抽查,其中优秀作业现场展示一次,要求学生作业书写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薄本整洁,要求任课教师精心设计每次作业,批改认真及时,每次作业都有激励性评语;作业量适中,符合减负要求。

四是抓辅导。继续施行课外义务辅导的做法,每位教师为学困生建立跟踪档案,积极探索转化途径。做到对象明确,内容落实,辅导到位,记载详尽。另外,学校坚持每天检查的制度,确保辅导实效性。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早读课的管理,并就检查结果及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

五是抓检测。质量检测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终端显示,抓好质量检测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对全校语、数、英的单元考试的情况进行检查,期中、期末质量检测进行全面跟踪,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对质量检测及时做出质量分析、数据统计申报。

六是抓特色整合。学校通过开展 “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小篮球旋球达标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力图实现读书、习作、小篮球和信息技术四大特色间的优化与整合,寻找出一条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

(二)在研修模式上求创新,丰厚教师专业底蕴。

课堂教研“1+1”。新课程积极倡导灵动、有效的课堂。近几年,我们积极推进“1+1”互助小组课堂研修活动,通过“同题异构”这一形式,让新老教师同台献艺,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促使刚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能尽快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结成互助小组,骨干教师第一周上课,青年教师第二周仍然上这节课,骨干教师上课之前,本年级教研组聚在一起,共同研讨如何上好这节课,分析重难点以及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上好这节课,课后同教研组教师再坐下来研讨这节课的成败得失,为结队的青年教师同题备课、上课打好基础。青年教师上完课后,同教研组的老师再次地坐下来研讨,促使执教者进一步地反思与完善。全校30多位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直接参与了这种“1+1”课堂研修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中等22位老师分别在全国、省市县优课竞赛中获一、二等奖。

理论提升1+1。(1)让阅读成为教师保持终生的良好习惯。老师要读好三类书:读夯实精神底蕴的书,读拓宽教育视野的书,读学生喜欢的书。每学期,学校都提出指定阅读与自由阅读这两个“1”的指导性意见,并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要求分别撰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舍得读书时间的投资,每周工作日中,规定每位教师必须腾出1-2课时,作为阅览室读书时间,使教师的读书时间得到保证。学期结束前组织全体教师分类进行闭卷考查,把教师读书成绩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的考核之中,把教师读书作为每个教师日常工作职责和必须履行的义务。有重点地组织教师学习《有效教学》一书,定期开展“有效教学”专题讲座。学期末我们还组织了《有效教学》测试,对教师们所学的内容进行考查,对考查成绩优秀的结合开学初的有效教学论文评比情况和参与讲座的出席情况综合评定,评选出优

秀读书标兵。(2)让“博文笔友会”成为教师碰撞智慧、锻炼笔力的精神家园。近几年来,我们在“博文书友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博文笔友会”,组织有一定文字功底、撰写经验丰富的老师积极研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找准文章写作的切入点,有目的地进行理论研究。笔友会成员定期活动,每周星期二下午一节课后准时到阅览室集中。对带来的文章进行交流,研讨、修改,对修改成型的文章,由教科室组织集中投稿。老师们通过无障碍发表争鸣,交流工作体会,探讨写作技巧。目前参加“博文笔友会”的大部分老师都已经有文章见报,其中不乏发表20篇以上的佼佼者,有陆立海、孟大庆、姚海军、朱涵波、孟寒冰等。“博文笔友会”成为教师队伍中专业成长效果显著的部分老师的又一精神家园。近几年来,博文笔友会成员共发表论文近百篇,有12人参加县以上优课评比获得一、二等奖。(3)让“星期天”培训班成为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绿色通道。星期天青年教师培训班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又一特色。我们将刚进实小工作时间在五年以内的老师集中起来,每周星期天上午组织他们学习,通过观看送教下乡录像课,三言两语的互动式点评、如何撰写教学日记、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回忆难忘的师范生活等一系列活动,使广大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提升。目前为止,参加培训的老师有几十篇论文发表,有3人在省、县优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课题研究“1+1”。(1)课题+活动=有效科研。一个优秀的老师在达到一定“底线”的时候要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我们积极发展教学业务较好又有研究热情的中青年老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所有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都有自己主持的课题,所有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全校没有不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参加研究的所有老师都有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每学期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本课题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将课题研究的内容分为几块,融入到具体的活动中去,每次活动结束之际,课题组成员都要讨论这样一个话题:这次活动有没有完成课题预设的目标?还有哪些问题有待下一次进一步研究?老师们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为课题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2)课堂+沙龙=有效教研。课题研究离不开课堂教学,我们的课题研究在立足课堂的同时也延伸到了课外,组织了多次针对课堂教学的沙龙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有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沙龙活动,有针对同题异构的沙龙活动,有看录像评课活动,有如何上好语文教学第一课时的沙龙活动等等。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效的促进了我们的教学研究。“十五”期间,我们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我校的15个研究课题能得以顺利结题。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十一五”期间我校顺利开题的各级课题共16项,所有的课题在本都已经至少开展了一次活动,重点课题已经活动多次,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课题研讨会、课题展示课、课题沙龙等。仅2008年,学校在教育科研、整体改革等方面就获得2项全国性的奖励,2项全省性的奖励,有3项“十一五”课题参加县阶段性评比获奖。

三、课改中的不足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收获不小,成绩喜人,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实验教师的素质有待于提高。大多数教师没有参加省、市级的培训,对深层次的理解教材、处理教材能力较低,很难把握“改”的度。尤其是农村学校、信息相对闭塞、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要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他们想改,但又自觉不自觉地穿新鞋走老路,课标是新的,教科书是新的,但教法一时新不了。

(2)学生的思维发展了,但学得不够扎实,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过于追求形式,看起来学生很尽兴,但跳跃性大,似有根基不稳的感觉,收效甚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施还达不到课改的要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还流于形式。

(3)评价手段难于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家长仍较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对其他方面的发展疏于重视。

(4)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多了,学生活动多了,但课堂教

学秩序又乱了。

(5)课程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验教师很难把握。

四、课改的困惑

1、语文课堂效率低下,众所周知。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这一命题仍将是我校今后教学中孜孜以求解决的问题之一。

2、按照新课程理念,教科书只是一种教学资源,已不再是《圣经》,教师是否有权删改教科书中的内容?如果被删掉的课文又是上级教学部门考试的考点,那老师是否要承担责任?

3、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时也是教师实现自我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如何使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行课研工作并变成常态工作,而不是为了科研而进行科研。这就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保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伴随着这一轮课改的步伐,我们深深感受到:新课程的历程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历程,还是学校特色与文化形成的历程,更是教学科研人员研究与实践教育问题的历程,是教育行政叙写教育理想,追求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课堂教学的改革还要加大,教学研究应更加深入,新课改给了我们机遇,也使我们面临更大的挑战,让我们本着一颗真诚的心,一颗冷静的心,脚踏实地地走好课改之路,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的课堂,永远焕发青春活力。

第五篇:《再给我十年》读后感

《再给我十年》读后感

《再给我十年》>读后感

这是一个晴朗的冬日,天蓝得让人晕眩。我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数输液器中滴下的滴剂,一滴、两滴、三滴……住进学校医院以后,病情一直在加重,开始还能每天下床走一走,到现在必须卧床吸氧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晚期肺癌嘛,意味着死刑缓期执行。外面医生办公室的门好像开了,隐约传来母亲的啜泣声:'这样孩子不就完了吗?''是很危险,可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你一定要镇静,在孩子面前不能哭!'过了一会儿,门开了,母亲和护士长走了进来。母亲的眼睛已经哭红了,但强装出笑脸:'孩子,明天咱们去通县,北京肿瘤医院。大夫说你的病能治好!'护士长微笑着说:'江涛,晚上想吃点什麼?我去给你做,酱牛肉吗?这可是我最拿手的。'我向护士长道谢。母亲说:'孩子,你想吃什麼,妈去给你做。'

我看着窗外蓝蓝的天说:'妈,我想去阳台上走走。''这可不行,你身体太弱。'母亲说。'我想去!我想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我心想:这也许是最后一次了……

生命之于何处,人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一生?人的一生将怎样度过呢?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它既可以有自己去掌握,而又不可能为自己完全掌握,生活是微妙而严峻的,它培育着每一个人,考验着每一个人。

曾经我以为'癌症'是个说不出来的'怪病',原以为只有在电视上才能听到这个词语;原以为它离我很遥远,它从不会落在我身边这些幸福的人的身上;然而,我错了,我错的彻彻底底!它并不是个东西,你想不要你就可以不要的。它想来的时候你躲都躲不掉!是呀,它潜伏在我的身边,吞噬了我亲人的生命,更打乱了那宁静的幸福!于是我了解了'放疗…化疗……'有时发呆的时候仰望黑暗的天空叹:难道老天也会嫉妒那些幸福优秀的人吗?父亲因为肺癌夺走他坚强的生命!即使他坚强与病魔斗争、一次次化疗中铤而走险,最后还是被癌细胞夺走了……就在父亲于癌细胞争夺生命之时,我看到了书面上那个微笑的自信的青年,我完全想不到他正在与病魔斗争,他有着我想不到的自信!当我翻到背面,我不由得心惊了…

爸爸在生命的最后坚强的呼唤:'女儿……救救我吧,……医学这么发达的时代,……难道就……就……不能救救……救救我吗?我想活着……'.看着江涛在最后的呼唤:'上帝啊,请再给我十年吧!我保证会让你为我骄傲的…''上帝啊,请再给我十年吧!我保证会让你为我骄傲的…'我反复默念着这两句撕心裂肺的呼唤,心痛啊,有种无法言语的情感,回想与爸爸自己走过的四十几多年。回忆着与亲人们度过的美好的和不美好的时光,我不知自己面前的路还有多远,只有泪水流过脸颊…

江涛,1968年1月31日生于长春市,1987年免试入学清华,1994年被破例评为抗癌明星,1995年5月18日病逝于北京红庙医院,长眠于北京西山福田公墓桃花园中,时年27岁,其碑上挽联为'江流千古,涛声依旧'.江涛用《再给我十年》记述了一名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一个与死神含笑相搏得癌症晚期病人的短暂而不寻常的一生,江涛可以说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上进心的21世纪的青年,当别人还在没日没夜的准备高考,为上不了大学,上不了好大学而发愁,沉浸在题海的时候,清华大学的教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无须考试便可进入清华了,专业有你挑选!此时的他是多麽幸福呀,多麽的幸运呀,他在想象着,想象着未来美好的生活,未来自己的事业在向自己招手,想象得出自己未来灿烂的时光,前程似锦呀!然而,一切都将停止…眼前的一切似乎又虚无缥缈…没有人会想到预料到命运会给自己到底带来什么…

二十岁的日子会有多少个飞花似梦的>故事让人无法忘记,又有多少美好的事情在人们身上发生呢?而对于江涛,这却是一个永远无法醒来的噩梦,一个最浪漫的人也无法想象出来的事实。江涛在这一年冬天感到格外的寒冷。照权威医生专家的说法,他只能活三个月了,也就是说他看不到下一个春天了。这一年他才仅仅23岁。他在生病初期,面对死亡,他也曾充满恐惧,心情沮丧而又绝望。那些天是他思想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痛苦矛盾的心情难以言喻。他在街上走了走,看着城市和茫茫的人群,心情平静下来,看到母亲红肿的眼睛,让他猛醒:这样毫无意义的死,只能辜负了所有关心自己的人

就这样他在这场面对死神的拔河比赛中,不管对手多么强大,他始终含笑对之。他每天都忍受着疾病与治疗带来的常人难以忍受的双重痛苦,三年如风似电,倏然而过,多少不曾在意,然而对江涛来说,这是一场多么艰难的生与死的苦斗呀!他在病中散步时曾说:'我真不甘心呀,这麽多年的努力、奋斗、国家的培养、父母的心血,不能就这样输掉了,如果我这样什么也不干的活着,那还有什么意义呢?与死了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不!我不能这样毫无意义的等死,如果没有高的生存质量,还不如早死……写吧!将治病的经历记下,让更多的朋友走向健康、全面、向上成长的道路,也不枉我来这世走一趟'

于是江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放化疗带给他的比疾病本身更加痛苦的折磨强握起千金重的笔,写出一部中篇《在我心中响起一支歌》和一部长篇小说《象牙塔中的青春》。也把自己对生活的爱和留恋尽数化为一篇美丽的散文《爱的罗曼斯》自己创作了《只说一声我爱你》《没见面的姑娘》《多少次》《寻梦》等很多好听的歌曲,用音符唤起病友们的生的勇气,款款深情,深深受益尽在其中!

其中《象牙塔中的青春》这一长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宿舍6个兄弟在入学的第一天的相互认识到宿舍的人谈恋爱再到创业再到毕业再到毕业后的相聚的每一个人的感情生活!其中的'陈岩'我认为就是江涛,他是那么的真实,又是那么的不真实!因为陈岩他没语病,但他有着江涛一样的才艺学识!也许陈岩就是江涛理想中的自己吧。是啊,'陈岩'从恋爱到失恋,又到单身,和宿舍兄弟们一起打闹,一起玩耍,一起卧谈、考研、出国、聚会…这下正常的大学生活,从江涛的笔下流露出,又显得那么不正常…但却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自己的生命短暂的叹息,渴望生活的心情。正如小说结尾陈岩说:'为我们20年后的相聚干杯…'总之,更多的是感悟人生!

1995年5月18日,江涛病情恶化,治疗无效而终于抛下挚爱的双亲舍去千万朋友的爱和关怀与世长辞。他长眠于北京西山'福田公墓'的桃花园中,碑文:'清华学子志无涯,头角峥嵘誉迩遐。疾笔苍天催发紧,灿烂星光耀中华!'碑文两边是北京青年报沉痛悼念的挽联:'江流千古,涛声依旧!'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忧其短促,但碌其无为。江涛说:'我喜——25年的生命没有虚度:我怒---上天为何如此不公:我哀---父母辛苦一生晚年受此折磨:我乐---染病的我并非一事无成:我自豪---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我满足---曾被深情的爱过,也曾真诚的爱过:我遗憾---在巨变的时代无法搏击长空:我担忧---祖国的巨舟能否闯过暴雨狂风。

我希望我们活着的人要有自己的梦,不要浪费时光,不要等一切失去了才去追悔!'再给我十年'是呀,其实我认为落叶就是生命的结果,它用它那变化了的色彩和那蜷曲了的形体,在向人们展示一个生命对最后阶段的依恋和惆怅!有时我想,生活能否多给与我们生离死别的亲人、朋友一分钟?!

下载“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给我的感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给我的感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摘要:我校以及国家要求正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着全面的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拓宽教学思路,努力研发新的教学方法等。在实际教学方面,我......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计划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计划 基础教育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课程改革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和重中之重。上学年我校在起始年级启动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经过......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计划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计划金绍红2013.8.23 本学期,我校要继续在上级行政、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认真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习杜郎口。本人在工作中......

    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

    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 2012.12 新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将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实验中真正得到落实并产生效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长期以来的传统理念和教学......

    感受改革

    感受改革 说到改革开放,其实最大的印象在于政治书上那一长段一长段让人头疼的要背诵的内容,以及旁边配的一幅幅“过时”的图片。对于我们这代人,改革开放这几个字眼实在没什么......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前进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在全国小学语文界正在研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

    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定稿)

    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 显示出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有不少让教师和学生值得回味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不少让人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几个问题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年度工作报告

    XX年秋季我县启动新课程以来,积极准备,认真实施,为新课程实验推广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但在农村地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教师专业素质整体水平相对不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