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年会总结发言

时间:2019-05-15 10:5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教学年会总结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教学年会总结发言》。

第一篇:教育教学年会总结发言

教育教学年会总结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第XX届教育教学年会暨“教改科研活动月”,即将拉上帷幕。本届年会暨教改科研活动月,围绕学校提出的“加强课程建设,狠抓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发展特色项目”的工作思路,确定了“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四维五段教学模式”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我们组织了45位教师专题献课,有11堂课被评为一等奖,24堂被评为二等;有7堂青年教师优秀奖;有15堂课题研究课获纪念奖。共收到教学论文365篇,经过初评、复评后有338篇文章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xx篇;二等奖xx篇;三等奖xx篇。

本届年会还收到参评课件xx个,有7个课件被评为一等奖,xx个课件被评为二等奖,xx个课件被评为三等奖。申报各类成果xx项(包括区以上优质课、讲座、教学设计、出题比赛等共xx项,论文获奖xx篇;论文、文章发表xx篇)。《学校礼仪读本》《数学高初中衔接教学》等校本教材和《高一数学学案上册》等xx项优秀导学案,获得了奖励。学校对邹开蒂等xx名在师徒结对中付出心血的指导教师,给了奖励。总之,这是一次果实丰硕的年会!年会的每项活动都是一份精神大餐,值得我们回味。

本届年会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主题鲜明。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力推四维五段,实施协作学习,打造优效课堂”。我们紧紧围绕“规范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效益”这条主线,推出了“思维五段”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模式,组织了45堂示范课、研究课和汇报课,针对课堂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有效的研讨和交流。本届年会上,各教研组、备课组在观测“四维五段”课堂自主学习导学模式过程中,坚持写好和用好导学案,在导学案中能够源于课堂生成的现实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依靠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凭借自己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把问题变成课题,把教学变成研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研修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第二个特点是协作广泛。协作是教师工作的特点,也是学校和谐的具体体现,合作贯穿于年会各项活动始终。会前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积极筹划研究内容和形式、集体备课、研讨教法、查找资料、组织学生;参与年会献课的老师充分准备、精心设计,认真上课,广泛听取不同意见,相互切磋交流,评课意见中肯,见仁见智,不少老师乐于提出批评意见,真诚帮助同伴教师,充分体现了精诚团结、真诚合作的精神。协作还体现在本届年会参与的人员更多、面更广。献课教师听到了不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给了我们很大的鞭策和鼓舞,使我们能够更深入、更全面的反思自己的教学。

第三个特点课题引领。以课题研究载体,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教育情结,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打造学校特色,这是我校一贯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意识,提高备课组研究课堂教学的能力,我们继续坚持开展一个人和备课组为主体的专题研究项目,实现“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把教学与研究密切结合。在“十二五”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科小组学习研究》过程中我们启动了教学课例的研究,本届年会有15位老师进行了教学示范,收到了良好效果。老师们均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将不同能力、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交给学习任务或问题,先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任务,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接着交给问题,让学习小组带着问题进行组内协作学习,提出自己在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为题,或者发现的新问题,通过小组内同伴协作,相互探讨,依靠群体智慧,解决个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形成共同的意见和见解,为参加小组之间的交流探讨做好铺垫。在小组交流过程中,组内协作分工,扬长避短,代表小组积极发表意见,产生了更大面积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敢于让出课堂,让出世间,让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活动,需要教师具有民主意识、改革精神和教学智慧。事实证明,在小组学习中,学习积极性高了,课堂参与面大了,学生个性发展更好了,教师的担忧也解除了。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住学习和探究是学习的欲望更强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好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也更加彰显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努力,以小组协作学习为标志的课堂教学改革,必将结出丰厚硕果。

第四个特点是规范创新。本届继续采用专题课的基本形式,即:选好课题——课前设计——课前说课(设计思想、目标确定、重难点及突破措施、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及环节、反馈评价等等)——课堂教学——课后说课——集体评课——评委打分。这种基于校本的立体化研修模式,有利于全方位、动态化、立体化的开展课堂研究活动,有利于展示一个集体的研究活力。对于教师个体成长、教研组建设和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新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体现了“思维五段”课堂导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与思路,先“学”后“教”,精“讲”精练,“测”“评”结合,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当场反馈学习情况。许多教师都是先交给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活动目的明确,效果显著。在课堂上教师让出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反馈学习情况,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习作学习。为了巩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几乎每堂课教师都布置了针对性练习,并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做了当堂反馈。为了检测学生过手情况和学习效果,有些老师的课精选测试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当堂反馈评价。有的课还应用教学网络资源平台检测系统,当堂对每一个习题的得失分情况多做出了详细的反馈评价,通过在线交流进行适时沟通。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网络教学做出了示范。总之,“思维五段”课堂自主学习导学模式,是我们将要创造的一个课堂教学品牌,是学校致力打造的课堂教学特色。我们必须长期坚持探索下去。

这次的课大多是源于教学的真实展现,着力追求的朴实、细腻、新颖、活泼。老师们从问题研究入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封闭状态,拓展了课堂学习空间。尤其可贵的是有些老师敢于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尊中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实现自我发展的要求。他们在书本知识生活化,课堂学习活动化,学生学习合作化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我们有些课已经改变了重教轻学、重课本轻生活、重训练轻活动、重知识讲解轻能力、习惯培养和素质养成的现象。老师们的精心预设和学生的活动生成,在原生态的课堂内实现了共融升华。在这里,我们要为这些为学生、为学校付心血的老师表示深切的谢意!

老师的课,带给我们的是惊喜、是震撼;老师的激情、自信以及在课堂上对学生真诚的鼓励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变得活泼、阳光和富有创意;在点拨下,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思维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在上课、说课、评课中,我们还看到了老师们深刻反思的精神,严于剖析的勇气,大胆实践的魄力,巧妙解惑的智慧、热爱学生的真情,真诚合作的友情。看到我们的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感恩,在合作中提升了能力,在合作中品味着快乐,在合作中分享着成功。看到同事之间热情的支持、真挚的理解、诚恳帮助。看到组与组之间、班与班之间、老师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为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带来无限希望。

当然本届年会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课穿新鞋走老路现象还比较突出,形式上追求改革,但观念传统;教学过程太注重形式的模仿,缺乏探索与创新,有的课预设比较机械,生成过程又不够开放,表演成分较浓;有的课还存在着学生的参与只是行为的参与,而非心智的参与,是形式上的活跃,而非思维上的活跃,有的课分析学情不到位,研究教材和课标不深入,教学针对性不佳,设计不够科学,教学过程不规范,随意性过大,学生受益面不广,课堂效率提升的空间还很大。由此看来,“加强课堂规范,注重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效益” 的工作主题,尚需我们今后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本届年会,收到的教育教学论文,有相当部分还流于形式,崇尚空谈,理论脱离实际;有的搬弄他人案例,缺乏真情实感;有相当部分平铺直叙,行文粗糙,缺乏细节刻画,没有在理论上画龙点睛的提炼和升华。有些教学论文不是出于自己的认识或经验感受,也没有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提炼;有的论文有十分空洞,言之无物,缺乏教学案例支撑;有的论文观点陈旧,人云亦云;还有的论文是抄袭和拼凑他人之作。

部分导学案不从形式到内容都不符合要求,比如思维点拨和学法指导几乎是空白,没有学情分析,没有解题示范,一味堆砌试题,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的现象十分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义不大。

本届年成果中,缺少具有创造价值的教学资源、和课件。课件质量一般,技术比较落后,采用新技术、界面美观、交互性强的课件不多。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必须解决的问题。

老师们:本届年会即将结束了,但还有很多课题等着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应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教之路,在教学中追求朴实、细腻的教风、倡导合作、自主的学风,实现教学质量的优质、高效。我们有理由相信坚持就是胜利,追求就有收获!谢谢大家!

第二篇:教会学生总结

如何教会学生总结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2014级覃勇

有一句名言说:“人类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可见总结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临近期末,学生对自己一学期来生活、学习进行自我总结是生一次极好的反思的机会,这种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学生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快乐与收获,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这种体验对于逐步培养学生习惯、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会总结才会进步。

一、总结的内容:

1、整体总结

建议学生先对自己先前的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等都有一定的期望值。那么,下个阶段自己,达到什么期望?自己期望在哪个层次上?如果要进步,还要在哪一方面努力?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改进等。

2、做好习惯的总结。

印度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一个人有伟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有伟大的性格。由此可以看出,养成良好习惯有多么重要,但习惯是从播种行为开始的,不良行为会导致恶习的养成,良好习惯需要从一点一滴的行为做起。

习惯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它包括:卫生习惯、睡眠习惯、学习习惯、饮食习惯、着装习惯、为人处事习惯等等。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操行分总计中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做的好的方面,反思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完善自己提供一个依据。

3、知识的总结

知识的总结是总结最重要的内容。复习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既不能以大量的练习题代替,也不能仅仅是所过学知识的重复与再现,而是一种思维形式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那么,如何正确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呢?我们要教会学生总结,就要做到下面几点:

首先,教学生学会纵向连结。学完每节、每章以后,要启发学生学会按因果,逆转等关系进行纵向串连,把知识点连结起来,变成线;学会把各章节的知识进行整理,排列,找出异同,形成知识链。

其次,.教学生学会横向联系。把各章节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综合归纳,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使之成为知识系统。

再次,引导学生学会节、章、单元、学期的总结。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思维的秩序性与层次性,将学过的知识不断升华,螺旋式向上发展。

最后,教学生学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如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图示记忆法,列表展示法,归纳记忆法,使学过的知识更直观,更系统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提高的目的。

4、考试技巧总结

同学们要注意,要回顾自己前段时间自己是怎样对待考试的,每次考试自己做得怎样?.你的考试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你要怎样让自己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具体到每门学科。是否有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大题而没有检查前面的题,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等等。.把你总结的记下来,这都是你最宝贵的经验,进行这些总结后,还要把这次考试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以更好的回顾和吸取教训。

二、总结的方式:

1、课时小结:

课时小结如水池补漏。一般来说,学生可以利用每一节课下课之后,用3—5分钟回顾

让学生自己回顾本节课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的,如果这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就会比较清楚,而且能加深印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每日小结:

学生在一天忙碌的学习中,学的知识门类较多,有些知识可能在脑海已留下深刻记忆,但有些知识在脑海里犹如湖面上的一道划痕,很快就会消失,这时可以要求学生在放学前或睡觉前的几分钟进行知识疏理、回忆——简短地总结一下当天学了那些知识,会收到到很好的效果。

3、抓好每周小结很重要。

学生学习一周后,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学得很茫然,不知道这一周到底学了些什么,而且没有一点条理性。这时只要你在每周的星期五用十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把本周所学写于一张纸上,然后交同桌互相参阅补充,学生会发现自己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不足,不但会对本周所学知识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还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习惯,也会成为很好的学习方法。

4、单元小结必不可少。

学生学完一章内容后不免要忘掉一些知识,尤其是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记性差,掌握知识不牢,又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总是前学后忘,对教师补充的一些知识细节和技能性的知识更是忘之脑后。这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先自己总结一下本章学了那些知识,再让优差生交换写好的总结,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优等生写掉的知识点差生给补上他认为遗漏的知识点后会感觉到自豪,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使差生认识到自己倒有哪些知识没记住或者不会,通过看优等生的知识总结,填补了他的知识缝隙,优等生也自然能从中受益。最后再加上教师的细致化总结,全班对本章知识便可系统化、整体化、牢固化。每章小结不就相当于把学生学完一章内容中没有掌握的知识缝隙填实在吗?

5、不可缺少的每月总结。

通过上面各种方法的总结,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总结方法和习惯,一月结束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用一节活动课时间让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一月自己到底学会了那些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可以直接说,爱动笔的可以写在纸上,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挑写得比较全面的在全班交流,达到填缺补漏,巩固个人和全班知识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原有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记忆,牢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和所学知识,使他们记忆久远,掌握知识更牢固,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他们有所进步。

第三篇:教育见习总结发言

教育见习总结发言

尊敬的袁书记,王主任,邓老师,周老师,刘老师,杨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08小教2班的杜x。在此首先要感谢2班所有兄弟姐妹们对我的信任与支持。站在这里代表2班向各位做报告我很紧张也很惶恐,因为在坐的各位老师都是咳嗽一声全国路灯亮一半的专业人物啊,所以在你们面前班门弄虎了。我将我们这次见习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来总结。

我们08小教2班这次见习的学校是xx区的育英学校,它是一所名校。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在校门外等待了一段时间,情绪受挫,但是进入班级后我们依然认真听课,做好每一堂课的记录,一旦遇到不懂或不能理解的地方下课后就在门口“堵”住任课老师,虚心请教。见习的三天我们班都是提前近1个小时到达,因为我们深知这次出去不仅代表着我们自己更代表着我们系我们一师范,我们不想让系里失望,不能给一师丢面子,我们无论如何也要给学校和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功夫不负苦心人”由于同学们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再加上佘老师的努力沟通,我们的真诚,终于感动了校方,他们专门给我们安排了一场交流会,请几位最优秀的老师和班主任给我们传授语文教学技巧和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使我们受益匪浅。

一、当好一名老师不容易

教学生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小佳老师在给我们讲座时开玩笑说,现在的时代一桶水可能不够了,要求我们是自来水了,随时要随时可以拿出来。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平时学生也会提一些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这时候你不仅要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平实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这让我们感受颇深:一方面,我们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们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

资深的优秀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莫老师,是从农村小学一步一步走入城市的,她告诉了我们要当好一名老师,以下三点很重要:

1.老师的门面。大气的黑板字板书,有力的钢笔字评语,是一名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门面。

2.老师的架子。老师应该对学生亲切,但是不应该和学生过分的亲近,甚至是无原则的亲近,所以她主张老师还是应该有点老师的架子。

3.老师的伪装。一个好的老师要善于伪装。他最好的伪装品就是他的微笑。上课铃声响起之后,先微笑,用微笑给自已鼓励,同时也是伪装自已的紧张。

总之,当老师难啊,除了掌握最为基础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技巧之外,还应该懂得如何去调动这些知识,如何去装饰自己的门面,如何去拿捏和学生的关系,如何在心理战上留下自己悄无声息的功绩。

二、当一名好老师难上加难

仅仅身备这些基本功是否就能成就一位好老师呢?听完另一个老师的补充后才知道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觉得“当一名好老师难上加难”,因为除了基本功之外,我们还要有2点:

1.要有爱。这一点看上去很虚,但是却是一切其它要求的基础。

2.要育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在建立的阶段,孩子的心灵都是很脆弱的,需要有人在对他们灌输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引导。

三、在条件差的学校当一名好老师尤其难

听了各位老师的讲座并且经过小组讨论思考,我们觉得,在条件差的学校当一名好老师尤其难。

我们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那里肯定是一个硬件和软件条件都不怎么样的学校。一位老师在这里,得不到所谓舒适的环境,优厚的待遇,而最伤心的莫过于得不到一批得意的弟子。一个好的老师所期待的不正是有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来证明自已学识和教学成果吗?这一切在所谓生源优秀的名校中似乎轻而易举,但在不是很好的学校之中却显得尤其难。所以,我们说当一名不好学校的好老师尤其难,它需要人去放弃很多的身外的东西,如名,如利,心平气和地去用知识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去默默无闻地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然而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消费至死的年代,这样的放弃是何其的难。所以在此希望各位在大学时就要做好心理准备,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师是这样的一个值得沉淀的职业,我想我们大家都会迎难而上,成为有品位有沉淀的人。

在交流会上校方的陈主任还特地表扬了我们,说她被我们真诚认真的态度给感动了,说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班的何苗苗、刘露、黎瑶、吴思等同学所提的问题都很专业很有深度,说她不得不对见习生刮目相看,说各个班的班主任向她反映我们这届是历届中最好的,不仅有礼貌而且肯动脑筋,肯思考。这给了我们2班同学很大的鼓励。

四、扩大见习成果,争取更大成绩

见习结束回到一师,我们班就及时组织了三个半小时的见习总结会,大家谈感受说感悟,每个人讲出各自不同的各个方面的感受,包括育英的校园文化呀,班级文化呀,甚至是厕所文化也被我们细心的申素月同学给观察到了。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专业模块,选择性地听了很多堂课。有些同学怕见习记录本交上去以后不能再看这些原始资料了,自己都买了笔记本,先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再另外誊抄一份到见习本上。同学们的这种认真热诚地对待见习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这个总结会让我们普遍觉得比在小学听了2天半的课还受益得多,我们总结出要想成功上好一堂课,要具备以下几点:

1.学习课堂讲解的艺术。记得有位老师讲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笑,同样,你自己哭才能引起别人哭的反映。”让我体会到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感情,健康的心态,工作的热诚和敬业才能使学生陶醉于你的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语言,课堂调控的把握对课堂效果起莫大的影响作用。

2.从实际角度适度处理教材,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3.提供学生更多的成功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设计合适的教学游戏,增加课堂色彩,满足学生的娱乐需要。

5.用发展的眼光全方位评价学生。如果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学习的成败是必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是否成功,不仅仅是看成绩,而是看他有没有收获。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这都是成功,应加以肯定和表扬。

一个星期的教育见习已经结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们每一个同学都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去咀嚼、去回味。这些酸甜苦辣、将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难忘的经历,将是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一笔财富。

见习生活虽然结束了,但是面对以后的学习,我们二班的同学,相信在座所有的同学也会一样,将更加努力拼搏,为自己的未来打拼出一片精彩的晴空做准备!只有不断开拓进取,才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洪流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四篇:署教会总结2013

十里铺镇中心学校校本部

2013年暑期师德师风专项整顿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2013年8月12日教体局长杨前贵同志在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塑造教师为人师表的良好风范,十里铺镇中心校于8月13日上午召开了我镇中小学校长师德师风整顿工作动员会。会上,中心校校长齐德刚传达了县教体局本期师德师风整顿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了教体局长杨前贵同志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并结合讲话精神提出了本期师德师风整顿的工作思路和安排意见。我校严格按照县教体局有关精神,结合《十里铺镇中心学校师德师风整顿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了组织机构,落实了各自的责任。

为了扎实搞好这次暑期教师整顿活动,使师德师风整顿活动达到目的,取得成效,我校成立了2013年暑期教师整顿活动组织机构,组长由金瑞国同志负责,主抓师德师风整顿工作,副组长由樊文安同志负责,协助校长抓好整顿工作,同时抓好学校安全、大会安排工作、学习材料审定等工作;副校长田瑞丽同志主抓会议会场布臵、会议活动组织、会场卫生、会议宣传动员、学习材料收集与整理等工作,石小华同志负责会议期间教师食宿管理工作,张晓涛同志负责会议信息收集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学校校本部校长办公室,由石小华负责具体办公。

二、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是一片圣洁的土壤,在师德师风的整顿活动中,我校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这次整顿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3年8月15日上午8:00我校召开全体教师紧急会议,班子成员及全体教师全员参加,在这次会议上,金校长组织学习了2013年8月12日教体局长杨前贵同志在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十里铺镇中心学校师德师风整顿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会议安排及要求。8月16日7点,我校教师准时参加会议,无缺员现象,所有教师统一服装,积极听取县教体局徐主任的会议要求、镇孙书记、中心校齐校长的重要报告。利用学习的机会,校长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教体局整顿活动安排意见、杨前贵局长的讲话、教体局有关“六个追究办法”、中小学教师管理规定、习近平的群众路线活动讲话、教师队伍管理规定、师德师风建设暂行规定、赵水利县长关于教体系统作风整顿动员会的讲话、教体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考评办法等文件、规定、办法。力求通过学习,使全校广大教师进一步端正思想、规范言行,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敬业、爱岗、严谨、务实,真正树立起平等宽容的学生观、博学多才的教师观、求真务实的治学观、言传身教的育人观和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三、重视了整顿工作开展,树立了师德师风形象。

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我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要求全校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为进一步调查我校“教育质量、安全管理、师德师风、信访稳定、重大事件、被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等问题,在这次会议中,我校从整顿入手,争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工作作风,切实提高管理、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积极配合中心学校开展了“师德师风演讲”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安全培训学习教育活动、财务管理、常规教学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教研交流、优质课观摩等一系列大型活动。通过各项活动开展,不但使教师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德立教,不断塑造鲜明、生动的人格魅力,热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才能空间。

四、开展了各项活动,增强了师德师风意识。

为使师德师风整顿活动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师能建设,根据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使每位教师在师德师能建设方面都得到了可喜的进步。

1、传达、贯彻会议精神,严格执行会议要求:

(1)开好9个会。即(8月15日前学习动员会、8月16日动员报告会、8月18日师德交流会、8月20日安全知识培训会、8月21日提高教育质量经验交流会、8月23日常规管理及财务管理培训会、8月26日至28日校本培训会及名师大篷车培训会、8月29日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会、8月30日师德师风整顿活动总结会)。

(2)按照中心学校安排,定点组织好10次学习讨论会:即8月16日至17日学习讨论局领导讲话、大会报告,总结工作和对照检查;8月18日至8月19日结合本校实际学习讨论师德师风,对照检查;8月20日学习讨论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8月21日学习讨论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措施;8月22日学习讨论完善教学质量奖惩措施;8月23日学习讨论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8月24至25日自我剖析分析会。

(3)积极配合中心学校开展一次主题教育:8月18日师德师风演讲赛活动。

(4)每位教师写出一份深刻的剖析材料、心得体会、师德师风整顿活动学习总结(各项资料不写套话、空话,对照六个严查,查摆问题实在,明确了奋斗目标)。剖析材料、心得体会、学习总结是否深刻、真实、具体、详细,由樊文安校长把关审阅,对查的不实、不具体、不深刻,措施不得力、目标不明确的同志要求重新学习自查、反思、总结,对所有学习过程中的详细资料,归类整理归档。

(5)严格对照“123456”标准,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讨论了13个问题(即听了孙书记及齐校长的报告,认为自己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我镇教育重点应抓好哪几方面工作;目前影响我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学校安全隐患有哪些;对本镇教育工作有哪些良好的建议;个人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抓好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及女学生工作;根据六追究应如何杜绝和避免追究;常规管理应如何加强;提高质量有哪些措施;财务制度是否健全;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如何等)。通过严查,查找了我校有无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有无影响学生言行的观点和思想;工作中有无从事与教学无关的事;有无在编不在岗、小病大养、久假不归、私请代教现象;有无质量滑坡现象;有无违法乱纪现象;有无工作不实、方法简单粗暴、师德师风出现问题等现象。在讨论中,老教师张俊英、崔传启同志不摆资格,诚恳的谈出自己存在着知识老化、工作创新意识不强等现象;中年教师曹斌、金芝萍等同志谈到自己工作中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不能正确的评价学生,业务学习抓得不紧,认识不到位等现象;年轻教师李慧儒、张琴等同志谈到工作中对学生关心不够,缺乏与学生沟通与了解,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学中方法简单,工作满于现状,缺乏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等。总之,全体教师都能诚恳的实事求是的摆事实,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不保留,认真剖析自我,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提出了今后工作改正措施和奋斗目标。

2.撰写自我剖析材料、心得体会、学习总结。每个教职员工在深入学习、深入查找问题、自我反思、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撰写了自我剖析材料、心得体会及学习总结。个人学习剖析材料实行分级审阅,校长剖析材料交中心学校校长审阅,学校中层领导、教师学习材料交校长审阅,严格审签程序。

3、办好了学习专栏,检查了学习笔记及学习总结。通过学习整顿,本次活动我校办学习专栏一期、学习笔记(领导干部人均16000字以上,教师人均13000字以上)、总结每人一篇、自我剖析每人一篇(2000字以上,校长签字后,本人大会剖析,教师提出意见,再自我总结整改提高)。教师心得体会、剖析深刻,学习笔记认真整齐,查处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和期限,提出了奋斗目标。

五、进行了认真反思,揭露了存在的问题。

我校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以前从教的实际情况,找出不足和差距,根据大家反思讨论的情况,将我校师德师风整顿中出现的问题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缺乏科学管理。主要体现在领导管理比较粗放,领导班子成员的职能作用没有进一步发挥,抓两个常规管理和教师队伍的力度不够;工作安排不到位,师德建设抓得不够;对教育教学抓的不严;不能将严格管理和人文管理结合起来;与女同志沟通较少,管理缺乏经验。

(2)缺乏事业心。个别教师上课心不在焉,使用通讯工具,没有把心思放在本职工作上。有的对所代学科不负责任,不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不认真。

(3)缺乏进取心。有的教师不思进取,无创新意识,凭老经验办事,不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呆板。

(4)缺乏爱心。有的教师偏爱尖子生,冷漠中下生,歧视后进生。有的教师时有出现体罚学生现象,影响学生了的身心健康。

(5)缺乏师表。有的教师举止粗俗,说话不注意场合。通过学习反思,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六、提高了思想认识,强化了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校及时制定了整改措施,并限期改正:

1、以《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商洛市教师十不准》为准绳,不断强化师德修养,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加强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管理的科学化,管理的制度化。

2、在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从教,建构和谐校园的基础上,形成一套教师“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承接机制,“不作为”的淘汰机制;加强班子管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构建和谐的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诸方面的关系,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4、改进工作作风,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为人处事团结友爱,互信互助,以德服人,诚实守信。

七、通过严查整改,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次暑期师德师风整顿活动是历年来时间最长、整顿最深刻、安排最扎实、成效最显著、效果最明显的一次会议,通过学习整顿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通过联系思想、作风、纪律实际,对照动员报告要求、“六个严查”、教师道德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等,全体教师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思考,在对转变职能,改善工作作风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大家普遍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干部,必须从自身做起,始终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体现先进性的要求,增强服务意识,诚心诚意为学生服务。

2、找出了存在问题的根源。校领导班子成员和教职工都能把这次整顿活动作为一次整顿思想、改进作风、促进工作的契机,积极参与。在自我剖析时,敢于触及问题,深挖思想根源。经过反复查摆,找准了在思想、工作、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及危害,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了努力方向,使整顿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3、增强了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在整顿活动中,班子成员和教职工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民主生活会上,大家态度诚恳,严肃认真,勇于自我剖析。大家一致表示,要把这次整顿活动作为新的起点,开展好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为我校更好更快发展作出贡献。

4、加强了干部作风建设。这次整顿活动使我校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大家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自觉服务意识得到了增强,求实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确立,钻研业务的风气更加浓厚,改进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水平,进一步树立了我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形象。

总之,我校师德师风教育整治工作开展的很扎实,在学习、剖析、反思、总结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工作目标,努力打造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和严谨治学的师风,为使学校的教学质量上台阶、教学管理上层次、特色上水平而不懈努力!

十里铺镇中心学校校本部 2013年8月25日

第五篇: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

扎根中国文化,放眼全球

--探索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 戎利娜

教育向来与全人塑造密不可分。谈到教育,中国自古就视其为国计民生之本。管仲在春秋时代就提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是一门艺术,其关键不在灌输,而在鼓舞、启发与唤醒。1任何教育都是如此,神学教育自然也不例外。

大部分人对神学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神学深奥晦涩,甚至古怪。其实,神学--theology--由两个希腊词组成,即theos“神”和logos“思想、理性、智慧”,神学就是“有关神的思想”。所有关于人生的终极问题都是神学问题。按照Stanly Grenz和Roger Olson 所著《Who Needs Theology》,神学就是教我们如何正确地思考。2本文关注的是系统严格的神学教育,但对神学的界定是广义的,牵涉到生命经验中任何关于神的思考与探究。3

神学教育是一个持续终身的漫长过程,是建立拥有成熟信仰的教会团体的根基。神学教育不应只是单纯为了能够回应当前的牧灵需要,更应划定方向,与时俱进,帮助个人、团体与社会分辨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神学教育不仅是教会内部的事,它有相当强的社会幅度,与教会团体能做出的社会贡献相关联。

要谈中国的神学教育就要首先关注它的背景,即中国当前的大环境(context)。笔者先后在菲律宾和美国接受过神学教育,切身体验到神学教育和所处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没有办法分开的。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神学教育的目的和采用的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当代中国“学习”和“做”神学(Studying and Doing Theology in China)。神学教育不只是知识的滋养,更是生活的实践;不仅需要用头脑去理解,更需要用心灵去体会与品味。

这篇文章不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而是一种思索,是我回国后在从事天主教会神学教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反思,希望藉此与各领域的学者展开更广泛深入的对话。

本文将中国的基督宗教(Christianity)视为一个整体,但因为笔者从事的是天主教会的神学教育工作,所以以天主教会的神学教育为案例来探索基督宗教的神学教育。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从提出问题的角度谈中国天主教的神学教育概况;第二部分分析如何达成扎根中国文化,放眼全球的神学教育;第三部分谈神学教育在中国转型时期应具备的特点。本文在最后尝试着描绘具有中国人人格特征的天主画像。

I.中国天主教神学教育概况

区应毓(yu),张士充,施淑如,邹永恒,区方悦,在(《教育理念与基督教教育观》,3页)谈到:“教育理念的起点在于如何去“学问”,学习如何去发问。真理有主观与客观的层面:“客观真理包括自然界的定律和宇宙的来源等,主观真理包括人性的发展和道德的培育等。主体与客体都是有关生命素质的问题,因此教与学亦必须引进生命的改变、提升、充实、升华。” 2 Stanley Grenz and Roger Olson, Who Needs Theology? 陈玉棠、刘平译,《谁需要神学》,1-11。3 同上,2-3。中国天主教会到今天还没有能够发展出具中国文化特点的神学思想,还依然披着厚重的西方文化的外衣。虽然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提出信仰/神学本地化(Inculturation)的思想,但中国教会在本地化方面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 尚未与中国文化真正融合

这里所谈的中国教会(或更好说基督宗教的价值观)尚未与中国文化真正融合,并非遵循基督宗教在中国还依然是“洋教”的片面看法。章开沅教授在《教会大学与神学教育》一书的前言中中肯地指出中国社会和学术界“过去对基督教在华教育事业的评价常失于偏颇”,有时“甚至缺乏起码的了解”4。章教授肯定“基督教并非专属于西方,它也属于世界,是人类文化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不能总把基督教视为外来宗教,它“已经逐步融入中国社会,充其量只是有时间长短、程度深浅、范围大小的差别而已。”5

在肯定基督宗教已经逐步融入中国社会的前提下,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基督宗教在中国本地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到目前为止,中国教会还没有发展出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神学。虽然天主教在十六世纪就已经由利玛窦带入中国,也曾经和中国文化发生一定程度的触碰,但这样的触碰多是关于东西文化的交流,即传教士们如何把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文化带入中国,同时又如何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但一牵涉到神学思想,中国人一直沿用的还是西方的模式。中国教会还没有能够探索出一条用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和“做”神学的路。虽然有不少教会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对照中国文化与基督信仰,但这些对照大部分还是关注在表层,如中国文化的哪些价值观与基督信仰的价值观是相合的,哪些思想是类似的,等,还没有做到用中国人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解读阐释基督宗教的核心价值。

让信仰在一片土壤和一种文化真正扎根,发展属于当地人民的神学思想非常关键;就如解放神学(Liberation Theology)在南美洲,黑人神学(Black Theology)在北美,民众神学在韩国,斗争神学在菲律宾。这些神学思想缘起于当地人切实的生活经验,在他们探索更正义的社会架构和更有希望的民族未来的努力中起了主导作用。由此,信仰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把中国和韩国的基督宗教做一简单的比较,就能进一步肯定创立本地神学思想对地方教会的决定性意义。基督新教在韩国逐渐发展出的“民众神学”促进了基督宗教在韩国生根和今日生机勃勃的景象。虽然“民众神学”不能取代主流的神学思想,但可以帮助所有韩国基督徒反思作为一个基督徒和韩国公民之间的联系。这一方面体现了韩国基督徒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丰富了基督宗教的神学思想。

发展中国本土的天主教神学思想需要既深入了解天主教的神学传统,又对中国文化有相当造诣的人。这并不是说这样的人既是神学家,又是中国文化大师,而是肯定这样的人体悟了基督信仰的核心价值,同时又能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偏重于灌输理论,而非塑造全人

徐以骅,《教会大学与神学教育》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社会丛书,第四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9页。

同上,10页。中国整体的教育体制在塑造全人,培养能力方面比较薄弱。中国的神学教育亦有同样的倾向,普遍关注的是知识的传递,而不是人格的整合;所用的方法多是灌输,而非启迪或引领。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入学考试、课程的设计与讲授方法、成绩的考核。

大部分天主教神学院的入学考试只有笔试,测试的大概只限于智力和记忆力。这个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如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具体操作的能力,或学生读书的真正动机与目的,学校就无从得知了。如果在笔试的同时加入口试,在申请的资料里放入了解学生的老师或长者的推荐信,申请学生对读书的动机与目的的自我陈述,以及学生比较有创意的项目设计的报告,就能比较从整体上了解申请的学生。

在神学院课程的设计方面,除了少数的涉及到心理灵修整合的课程外,绝大部分的课程是知识层面的。一些必要的关于堂区管理、活动项目设计、以及有效沟通等课程都不在课程表中。在教授方法上,绝大部分的课程是在教室里完成的,缺乏一些必要的活动,如与其他宗教人士的对话,必要的实地或问卷调查,以及切身体验的反思与整理,等。

在成绩的考核方面基本限于笔试、口试和论文,其范畴多在理解层面,少在体验。这些都造成僵化的神学培育。神学本是非常自由、富有想像力的,能不断挑战人故有的思维模式。在神学的课堂里,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问的,包括一些终极问题,甚至关于神的本质,anything and everything can be asked, including the nature of God。同时,开放、自由、在对话中进行是神学教育的必要态度和前提,这也有助于人格的整合。

3. 广大平信徒的神学培育欠系统化

中国天主教会的平信徒现在都普遍主动地寻求获得神学培育的途径。虽然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如门徒班、使徒班、以及各种教理讲授和牧灵辅导课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其水准不高,课程内容欠系统化,不能满足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主动寻求信仰的平信徒。

中国天主教会的平信徒,如同世界其他地方的平信徒一样,不再满足于做只参与弥撒的周日信徒,或只把进教堂祈祷当作信徒的主要标记。越来越多的平信徒希望能在日常点滴的生活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活出信仰的价值。他们不断寻找帮助社会弱小者的具体途径,当国家和民族遭受灾难和痛苦时尽快有效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平信徒增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信仰的认同催迫着他们去深入了解自己的信仰。他们渴望了解的是信仰的核心与实质。

然而,当前中国大陆平信徒的系统神学培育还几乎是空白。系统神学培育的对象依然是全职学生,其课程安排和内容都不适合平信徒。虽然大家普遍意识到平信徒的神学培育迫在眉睫,占教会团体比例最大的平信徒应真正成为教会的生力军,做“地上的盐,世界的光”,但对平信徒神学培育水准的提升还有赖于从整体提升中国的神学教育。

II. 扎根中国文化,放眼全球的神学教育

当前中国的神学教育需要顾及到三个方面:深入了解传统的天主教会神学思想,掌握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在整合二者的基础上顾及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问题。余子侠教 授在“近代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的历史考察”一文中指出神学教育本应是教会办教育的主干,但自教会办学校以来,神学教育却成为教会学校的一个“附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会在办学时特别强调实效性。这导致教会学校的普通教育远较神学教育的社会影响深远。在华的英国传教士裴大卫(David M.Paton)在1952年检讨在华传教的失败时曾说:“神学在中国就从未有过机会”,中国人要想成为教会领袖就必须遵循西方的模式,他们从来没有被培养从神学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所以基督教从未有过真正的中国样式。中国知识分子基督徒大多没有值得可谈的神学,而正规基督徒“多是头脑简单的基要主义者”或“经过培训的教牧人员,他们的思想根本不是自己的或中国的,而是呆板的西方模式”。6 余子侠提出“功利主义十分浓烈的基督教文化”未能进入中华学术之髓,除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外,基督宗教神学教育的失败是否是一重要原因呢?7

我认为余教授的分析值得基督宗教内部的人深思。在这里,我尝试着把实效性放到一旁,探索今日天主教的神学教育应关注的层面。

1. 促进基督文化核心价值与中华文化的融合

这部分的重点在于强调用中国人的思维、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民族经验来阐释基督宗教的核心价值,来研究和做神学。因为我自己的专业是圣经释经学,现就以希伯来圣经释经为例,作一个简单的阐述,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希伯来圣经并非源自西方,而是古老的东方文明的产物。希伯来语言和圣经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和东方文明更加接近。希伯来圣经的上主形象和神学思想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但保持着一种深层次的整合与包容。这很相似中国传统文化对神的理解,即肯定天地间有一位至上的主宰,又为祂描述了很多更接近人的面貌,有时矛盾,但更体现深层的整合。希伯来圣经从来没有把人分为对立的“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而把人看作一个活生生的整体,希伯来文称为Nephesh,即使人降入阴府,Sheol,还是以人的整体形式存在。希伯来圣经中有很多的矛盾与统一,是需要用慧眼辨识,用慧心感悟的。中国人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希伯来圣经的内涵。

圣经中的智慧传统也包括了积极主动的生活观,如《箴言》,和关注当下,认为万事皆虚,以冷静清醒的态度解读人生的《训道篇》。这两种态度就犹如中国传统里比较积极的儒家思想和比较超脱的道家思想。这两个层面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牵制与统一的,就如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同时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影响一样。

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阅读圣经,不仅可以帮助中国人更好地把握圣经的含义,也可以丰富圣经的释经。这里仅举两个简单的例子。第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帮助人更好理解圣经中的痛苦问题。希伯来圣经中对痛苦探索最深刻的莫过于《约伯传》和《哀歌》,二者分别从个人和团体的角度看人在最绝望的时刻如何看待自己、人生、上主和天人关系。《约伯传》和《哀歌》都肯定人在至深的痛苦经验中如果坚守对生命的执着,就可以触碰上主,可以体会天人关系的实质。在这样的时刻,人显示出极强的复原力,拒绝放弃,而这也正是上主运作的时刻。中国文化对痛苦历来有比较深层、正面的理解。司马迁在 6 余子侠,“近代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的历史考察,”章开沅主编,《社会转型与教会大学》,179-205,这里204-205页。裴大卫(David M.Paton)的话来自《基督教传教运动与上帝的审判》第49-50页。7 同上,205。《屈原列传》中曾说: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痛苦迫使人回归本源。孟子也曾说过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痛苦是上天为祂选择的人上的一门重要的课。这些源自中国本土的看法会丰富我们对圣经的解读,帮助中国读者很快体会圣经中表达的痛苦不同层面的含义。

离开埃及—出谷是希伯来圣经中描绘的以色列民族被上主拯救的最基本经验,这一基本经验影响了以色列人对上主的一切认知。这也是解放神学的基础,之后,从解放神学又发展出美国的黑人神学、韩国的民众神学和菲律宾的斗争神学。在埃及做奴隶的以色列人在没有任何人力与社会资源的情况下成功离开埃及的经验为所有社会边缘人都深具意义。我认为中国人也可以从这样的角度解读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历尽艰辛,浴血奋战,逐渐走出一条自我解放、自强不息的道路,这其中体现的核心价值能让中国读者把握圣经叙述的核心,而圣经所描述的聆听穷苦人哀呼的上主也能启迪中国读者从更深层的角度体会自己的民族经验。

2. 塑造全人、持续终身的神学培育

神学培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与疏导,更是价值观的培养与生活方式的塑造,所以神学培育是塑造全人、持续终身的。基督宗教的价值观,或更好说以圣经为基础的一神信仰的价值观挑战社会主流的价值观。社会主流认为人存在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增进各种能力,但圣经认为人生来就是上主的肖像,无论人有能力与否,都具有尊严;人的价值不在于其所能,而在于其所是(not of doing, but of being);社会主流看重财富、权势和影响力,耶稣却宣扬真福八端:你们贫穷的人、饥饿的人、哭泣的人是有福的(路加六17-26;参阅玛/马太五1-12);人依照本性都希望实现自我,但耶稣告诉人,你们要舍弃自己,背着十字架来跟随他(玛/马太十六24)。人常把目光停留在自我身上,但圣经告诉人把目光从自我身上移开,放在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弱小、贫穷和社会边缘者身上。

神学培育的本质并非单纯理智的开发,而是培养一种以神和他人为关注点的生活态度,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时,一个人没有办法塑造并维持与社会主流相对的价值体系,这些人需要一个相互支持的信仰团体。神学培育将牵涉不同人生阶段面对的不同问题,帮助人探索生命的深度与广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活出更丰富的生命(若望/约翰十10)。

3. 神学教育与信仰团体的社会承担力

信仰从来都不是特权,而是责任。基督宗教一直是入世的。圣经自始至终强调信仰与生活实践的整合,信徒有责任关注他们中有需要的人,按照希伯来圣经的固定表达方式,就是他们中的“孤儿、寡妇和旅客/外地劳工”。这三者在圣经中常同时出现,是一种固定表达法,代表所有处在社会边缘,需要被关注的人。新约圣经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雅各伯书明确指出:信德如果没有行为,便是死的(雅二14-26)。依照玛窦/马太福音的记载,信徒与基督的关系透过服务最小的弟兄姐妹体现出来。在生命的末刻,耶稣会对每一个信仰的真正实践者说: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 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你们来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好了的国度吧!(参阅玛二五31-46)。由此可见一斑,基督信仰与关注弱小的社会实践密不可分,有极强的社会幅度。

被誉为“当代的帕斯卡尔”的法国20世纪杰出的宗教思想家薇依(Simone Weil)强调“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艰难、绝非轻松的重负。”8 薇依自愿放弃中学哲学教师的工作,到工厂像真正的工人那样从事重体力劳动,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思考20世纪初的社会问题:“贫困、不平等、弱者所受的屈辱、专制权力与官僚制度对精神的摧残”。9 薇依意识到革命是领袖、导师们的宗教,而基督宗教是不幸者、受苦人的宗教。正是出于对卑贱者的爱,薇依从心灵深处接受了天主教的信仰,但她没有受洗,称自己为“活在门槛上的人”(living on the threshold)。薇依认为不幸是绝对的,人存在的不幸是没有办法消除的,人在不幸、痛苦、绝望中爱的坚守最终触碰到的就是上主本身。薇依是实践信徒的典范,她的一生见证了基督信仰与社会责任是分不开的。

基督宗教是受苦者的宗教,因为上主自己成了不幸的。所以对任何不幸者的爱就是对上主之爱,这就是基督信仰团体社会使命的根基。神学教育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人分辨时代的讯号,回应时代的需要,担负起社会责任。

4. 培养有分辨能力的成熟信徒,建设成熟的信仰团体

分辨(Discernment)为今天的中国教会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神学教育需要帮助个人和团体了解把握分辨的原则。当前的中国教会还普遍不成熟,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许多人依然从功利的角度看待信仰,认为信仰是为了寻获或得到,寻获的对象未必是物质层面的,可能更多包含心灵的层面,如内心的平安、宁静、喜乐等。这本无可厚非,但信仰的本质不在寻获,而在交托;不在得到,而在给予。把生命的焦点与注意力从自我转向上主和他人,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有些虔诚的信友有一种“教义安全感”,认为自己比他人优越,自我中心,沾沾自喜,这样的态度直接阻碍了建立坦诚互信的信仰团体。多马斯.格林神父(Fr.Thomas Green)在谈及分辨时提出:真正向上主开放的人从来都不自以为是、焦躁不安或不耐烦。10上主的神很少在一个处于纷争的团体运作。信仰团体应是开放的,让所有的人感到受欢迎和被接纳。

第三,教会团体在做决定时,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是一种“大多数暴政”(Tyranny of the Majority,a way of attaching the Lord’s name and authority to what most of the group want, or believe he must want)11,把大多数人的看法想当然地认为是正确的看法。这是一种操控上主的行为,不是合理分辨的做法。正确的分辨应让团体的成员找到团体正能量的根源在哪里,这正能量的根源就是团体行动的方向。

薇依,《重负与神恩》(Le Pesanteur et la Grace),顾嘉琛,杜小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

同上,3。10 Thomas H.Green, Weeds Among the Wheat Discernment: Where Prayer and Action Meet(Notre Dame: Ave Maria Press, 1984)69-70.11 同上,179。

在神学培育方面,有关分辨的课程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让各人与团体熟悉分辨的原则与方法,逐步建立成熟的信仰团体。

III. 神学教育在中国转型时期应具备的特点

中国在世界格局方面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国也在逐步成为一个多元、包容、开放的世界大国。在此时期的神学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具备几个特点:

1. 坦诚开放、在对话中进行

对话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要求开放、诚实、以及“真理没有完全掌握在我的手里”的谦虚。神学教育的方式与内涵都应是对话式的。神学教育的氛围应是对话式的,以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的方式。我这里更想谈的是神学教育的内涵也应是对话式的。

首先,神学教育应促进中西文化的对话。中国要健康稳健地发展,需要中国年轻人不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经典与精髓,也要了解西方文化的经典。神学教育更是如此,它不应是香蕉式的,用中文宣讲的西方模式(yellow skin with white content),而要深入探索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与相合点,让二者在深处触碰。

第二,神学教育要顾及天主教与各基督宗教及其它宗教的对话。天主教与其他基督宗教之间的相同点多于不同点,可对话的空间很大。但中国近代的历史让中国的天主教和基督宗教发展成几乎不相干的两种宗教,这种现象非常可惜。天主教和各基督新教要共同探索在信仰、学术及社会服务层面合作的平台。基督宗教与其他宗教也能联手,共同建设有品质、有深厚道德根基的生活。汉斯龚曾说过:世界上如果没有宗教的和平,就不会有真正的和平。同样,中国如果没有宗教间以及宗教与社会的和谐,也不会有真正的和谐。

第三,神学教育要促进天主教会与中国社会的对话。神学教育要明确指出传播福音并不是靠说服,而是靠关注对方与生活见证。教宗方济各在接受意大利记者日纳.斯卡尔法里(Eugenio Scalfari)访问时曾说:诱劝他人改信宗教是荒谬可笑的;你必须与他人相遇并聆听他们(proselytism is solemn nonsense;you have to meet people and listen to them)。“与人相遇并聆听他们”,这应成为教会与社会对话的前提。

2. 以培养兴趣为主,而非功利性

以感悟为主的神学必须从培养兴趣着手,单纯知识的传递或牧民技能的培养只能造就人云亦云的传声筒或拘泥于规条的法利塞人。神学各领域其实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在教授神学的教室里,任何问题都是可以提出来的。兴趣也是百年树人和让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整合的关键。信仰可能不能提供给人生命疑难问题的答案,相反,有信仰的人可能问的问题更多,这些问题也都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兴趣是必要的,没有兴趣根本谈不到研究与做神学。

3. 用普通人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天人关系

中国的神学教育,因为脱离普通教育独立存在,形成了一套独立的表达方式,再加上天主教会传统存在的比较抽象的神学语言进一步让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孤立起来。教宗方济各在“福音的喜乐”通谕中呼吁用普通人的语言来讲述神学,学习神学,表达神学思想,把神学从神学院扩展到普通人的生活。这为中国的神学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不仅是表达方式与语言的改变,也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这肯定了神学源于普通的生活,也将指引一般人的生活。神学是属于所有人,为所有人服务的。

4. 从经验出发,由下而上的神学教育

如果我们强调用普通人的语言来表达神学思想,就要关注普通人的生命经验。传统的神学思想和基督论是由上而下的(Christology from above),耶稣是“全能、全知、全善”的天主第二位圣子。这些抽象的形容词把神摆在至上的位置,并不真正帮助人了解上主或与祂建立关系。但如果我们由下而上,通过耶稣的生平和经历来了解祂的身份(Christology from below),就能透过真实的生命经验感悟上主是谁。

从经验出发,由下而上的神学教育关注的是真实深切的生命经验,这就是我们认识神的视角。透过生命经验感受到的神是有生命力的。这样的角度也肯定了在耶稣身上人性与神性完全的合一。这在生活层面的表达就是:一个真正属神的人是充满人情味的,非常温暖的人。

结论:今日中国的神学教育者应是怎样的人呢?

建筑桥梁的人

任何发展都首先有赖于贯通,经济的发展是靠路的贯通,中国神学教育的发展依赖的是头脑与心灵的贯通,心与心、人与人之间的贯通。所以,中国的神学教育者应是一个建筑桥梁的人,在头脑与心灵之间,心灵与心灵之间,人与人之间,中西文化之间,教会神学与普通学科之间,教会与社会之间搭建桥梁。这不仅需要良好的意愿,更需要神学教育者对桥梁两端的世界有足够深入的了解。神学教育者需要博大的心胸和沟通的诚意,让神学教育在中国扎根,与普世教会共融。

下载教育教学年会总结发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教学年会总结发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教学年会总结发言

    教育教学年会总结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第XX届教育教学年会暨“教改科研活动月”,即将拉上帷幕。本届年会暨教改科研活动月,围绕学校提出的“加强课程建设,狠抓课堂改革,提......

    感恩教育演讲总结发言

    感恩教育演讲总结发言 各位家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百善孝为先”,感恩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教育是我校德育教育主题之一。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

    青春期教育谈论发言总结

    开展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这门课程时,是否应该男女分开上?甲:我国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这门课的实施现状是:课程上敢于大胆谈性,但一旦涉及个人便会转向“地下交流”。乙:的确,随着生命教育......

    教育体会:教会孩子懂得感恩

    教育体会:教会孩子懂得感恩要教孩子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该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人们都说,父母是最无私的,不要求孩子回报。我觉得,这不是美徳,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父母应......

    教育叙事——以尊重教会孩子尊重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做了一群家境优越,小太阳般自豪而傲慢的孩子的老师。他们其中不乏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者,每堂课都不乏嘲笑其他人见解不高明的笑声,也不乏执意让别人接受自己......

    教会主持词

    下午 开幕词: 男:亲爱的弟兄姐妹们! 女:亲爱的慕道朋友们! 合:下午好!圣诞快乐!主内平安! 男:踏着圣诞宁静的钟声,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祥和的平安夜 女:怀着满心喜悦的心情,我们又盼来了......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总结发言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总结发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什么节日吗?是美国人的节日——感恩节。每年的感恩节,美国人都要感谢上帝。而对我们而言,我们也要感谢“......

    全县教育总结表彰会典型发言

    全县教育总结表彰会典型发言倾情系教育 不懈铸辉煌各位领导、同志们: xx乡位于会同县北部,是一个边远山区乡。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