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辅导:财政支出的原则
职业培训教育网()
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辅导:财政支出的原则
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将在11月2日举行,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报名,广大考生也应该进入系统的复习阶段了,小编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2013经济师考试《初级财政税收》辅导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原则
财政支出的原则的确立
确定财政支出原则应能达到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该原则能覆盖财政支出活动的全过程,并能缓解财政支出中的主要矛盾;
二是能对财政支出活动和国民经济运行直接起到促进或制约作用,使之实现良性循环。财政支出的原则
在我国财政支出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量入为出、收支结合原则;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
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
一、量入为出、收支结合原则
所谓量入为出、收支结合原则,是指在考虑支出需要和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
解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对矛盾的正确原则是:
必须保证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中占有一个恰当的比例,从而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财政收入的多少来安排财政支出。
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是指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安排,必须从全局出发,通盘规划,区分轻重缓急与主次先后,适当照顾各个方面的需要,妥善地分配财力,以保证政府各项职能的实现以及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安排财政支出时要做到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2.应按科学的支出顺序来安排财政资金的使用。
3.安排财政支出时,应引入国际上先进的预算编制技术手段。
第二篇: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考试大纲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
一、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财政的职能等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特征,公共财政存在的原因,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二)财政的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必要性,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式,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社会公平的准则,社会不公平的原因,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二、财政支出理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效益、西方财政支出理论,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财政支出的分析
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方法、各种分类依据。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分配领域和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
(三)财政支出的规模
财政支出的规模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界对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指标的发展,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情况,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的原因。
(四)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特点,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和适用的领域,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的具体内容。
三、财政支出的内容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内容,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购买性支出
行政管理费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支出的内容,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意义。
(二)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寂贴支出的内容和改革方向,税收支出的概念、分类、形式,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四、税收理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本质,税收的原则,税收负担及国际税收理论,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税收概述
税收的概念,税收的财政职能、经济职能和监督职能。
(二)税收原则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现代税收原则。
(三)税法与税制
税法的概念,税法的渊源,税法的效力与解释,税法的法定主义原则,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累进税率下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及速算扣除数的计算,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的分类。
(四)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基本概念,衡量税收负担的各种指标,计算各种口径的税负水平,税负转嫁的概念,税负转嫁的形式、条件及其一般规律。
(五)国际税收
税收管辖权的概念,税收管辖权的确定原则,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各种免除法下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国际避税产生的原因及反避税措施,国际税收协定的概念、作用,国际税收协定范本及其作用。
五、商品课税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我国现行商品劳务的概念、我国现行商品劳务税各个税种构成要素的内容、各个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征收,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增值税制
增值税的概念、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增值税的税率,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增值税计税依据的确定,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
(二)消费税制
消费税制的概念、纳税人和征税范围,消费税的税率,消费税计税依据的确定,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三)营业税制
营业税的概念、纳税人和征税范围,营业税的税率,营业税计税依据的确定,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六、所得税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所得税制度中各税种的概念,各税种的基本规定及税款计算和征收,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的收入确认,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及扣除标准,企业所得税资产的税务处理,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的源泉扣缴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特别纳税调整规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确定,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的内容,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七、其他税收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房产税、契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各税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定及其税款计算和征等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房产税
房产税的概念,房产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房产税率,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房产税的减免和征收方法。
(二)契税
契税的概念,契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契税的税率,契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契税的减免和征收方法。
(三)车船税
车船税的概念,车船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车船税的税率,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车般税的减免和征收方法。
(四)城镇土地使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概念,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率,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五)印花税
印花税的概念,印花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印花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六)资源税
资源税的概念,资源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资源税的计算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资源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七)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概念,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八)教育费附加
教育费附加的概念,教育费附加的缴纳人和征收范围,教育费附加的征收依据和计算,教育费附加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八、税务管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我国现行税务管理制度,税收征管理改革,税收征、减、免、退管理,经济税源调查等税收控制的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税务基础管理
税务登记的概念、范围和种类,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发票管理的内容和发票检查的要求,纳税申报的概念、对象、内容、方式与期限。
(二)税收控制管理
税收征收管理的形式,应纳税额的核定与调整,纳税担保的适用对象,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税款的追征与退还,税收减免的种类与管理规程,出口退税的范围和形式。
(三)税收控制管理
经济税源调查的目的和内容,经济税源调查分析的种类与调查报告的形式。
九、纳税检查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纳税检查的基本方法,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的查账方法、错账调整方式等内容,并能够指出企业涉税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对错误账务处理作出正确的账务调整,计算出应补(退)税额,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纳税检查概述
纳税检查的概念,纳税检查的范围,纳税检查的基本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检查方法,错账的调整方法。
(二)增值税的检查
各种销售方式下“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的正确账务处理,错账的识别及错账的调整方法。
(三)消费税的检查
一般销售方式、视同销售方式以及委托加工方式下应交消费税的计自虐 及正确的账务处理、错账的识别及错账的调整方法。
(四)营业税的检查
建筑安装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与你饮食服务业营业税的检查方法,转让无形资产及销售不动产业务的正确的账务处理以及应交营业税的计算。
(五)企业所得税的检查
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工资及福利费的分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原材料成本法、约当产量法的计算等,期间费用及捐赠的调账方法,企业亏损弥补的规定及检查方法。
十、国债
考试目的
测查应方试人员是否掌握国债概念、分类、规模等国债理论和国债的发行、国债的利率、国债的偿还、国债市场、我国国债状况、国家外债管理等制度和管理问题,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国债的概念与分类
国债的概念,国家信用的形式,国债与公债的关系,国债的特征,国债的功能,国债的分类,国债的结构。
(二)国债的规模
国债规模的含义,国债的负担,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国债规模衡量指标的具体内容,国债的限度的制约因素。
(三)国债的发行
国债的发行机关、推销机构,国债的发行价格,国债的发行方式(包括国债发行方式的适用条件和具体内容),国债利率的含义,制定国债利率需考虑的因素,国债利率的计算方式。
(四)国债的偿还
国债的偿还方式、付息方式、资金来源,国债偿还方法的具体用环境,各种付算方式的比较,偿债资金来源的比较。
(五)国债市场
国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国债市场的功能。
十一、政府预算管理理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政府预算的含义、基本特征、多重研究视角、共同治理,政府预算模式,政府预算的原则与政策等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政府预算的含义及特征
政府预算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政府预算的多重研究视角与共同治理。
(二)政府预算的模式
政府预算的主要模式,我国政府预算模式的选择。
(三)政府预算的原则与政策
政府预算的原则,政府预算政策及实施内容。
十二、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我国政府预算主要制度,包括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其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部门预算制度
部门预算的含义及原则,部预算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的含义、原则,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建立 现代国库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国债管理、国库现金管理的内容。
(四)政府收支分类制度
政府收入分类,政府支出分类。
(五)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内涵与要素,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前提,我国政府预算的绩效评价制度。
十三、政府间财政关系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政庥间财政关系的理论和实务,包括政府间财政关系划分的基本理论、政府间收支划发的制度安排、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主要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财政分权理论
各种分权理论的含义及内容。
(二)政府间收划分的制度安排
政府间事权的划分,政府收支划分的原则和内容,政府间财政预算管理权限划分。
(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的基本问题,我国实际分税制的基本内容。
(四)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含义、特点、理论依据和种类,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模式和一般方法,我国政府间的转许多 支付制度。
(五)省以下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创新,“乡财县管”的财政体制创新。
十四、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等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的含义与情形,财政赤字的内涵,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与类型,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的类型,财政政策效应内涵。
(三)财政政策的基本知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及其效果,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第三篇: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辅导:财政补贴制度的实践与改革
职业培训教育网()
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辅导:财政补贴制度的实践与改革
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将在11月2日举行,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报名,广大考生也应该进入系统的复习阶段了,小编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2013经济师考试《初级财政税收》辅导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二)我国财政补贴制度的实践与改革
这个知识点今年的考试大纲没有要求,要求学员熟悉、了解。
1.我国财政补贴的实践
我国财政补贴的实践,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53-1960年,财政补贴的萌芽阶段。
(2)1961-1978年,财政补贴的显现阶段。
(3)1979-1984年,财政补贴的增长阶段。
(4)1985-1990年,财政补贴的膨胀阶段。
(5)1990年以后,财政补贴的调整阶段。
2.改革财政补贴的对策思考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财政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减少补贴项目,明确补贴重点,规范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具体设想有:
(1)改变农业补贴方式
(2)取消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
(3)改革公用事业补贴
(4)增加财政对科研费用的补贴
(5)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
(6)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
第四篇:初级经济师复习:财政支出的原则
初级经济师复习:财政支出的原则
财政支出的原则
财政支出的原则的确立
确定财政支出原则应能达到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该原则能覆盖财政支出活动的全过程,并能缓解财政支出中的主要矛盾;
二是能对财政支出活动和国民经济运行直接起到促进或制约作用,使之实现良性循环。财政支出的原则
在我国财政支出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量入为出、收支结合原则;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
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
一、量入为出、收支结合原则
所谓量入为出、收支结合原则,是指在考虑支出需要和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
解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对矛盾的正确原则是:
必须保证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中占有一个恰当的比例,从而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财政收入的多少来安排财政支出。
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是指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安排,必须从全局出发,通盘规划,区分轻重缓急与主次先后,适当照顾各个方面的需要,妥善地分配财力,以保证政府各项职能的实现以及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安排财政支出时要做到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2.应按科学的支出顺序来安排财政资金的使用。
3.安排财政支出时,应引入国际上先进的预算编制技术手段。
三、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
节约是指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节省,即最合理、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讲求节约是缓解财政收入的有限性与财政支出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
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节约财政资金,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严把财政计划关。
其二,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单位的日常管理。
第五篇: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财政职能复习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财政职能复习
一、初级经济师考试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财政的基本涵义
(1)财政的一般概念
① 财政是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无偿地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形成的财政分配关系的活动。
② 财政就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收支分配活动。
(2)财政的特殊性
① 家计财政——自然经济
② 公共财政——市场经济
③ 计划财政(生产建设财政)——计划财政
2、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
(1)“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聚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① 社会公共需要是就整个社会来讲,为维持社会经济生活、维持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行、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而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工作中共同的需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也不是个人需要的简单加总;
② 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的享用。
③ 社会成员的享用所得与所付出代价不呈对称性;
④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责任。
(3)市场失灵领域就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市场失灵”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波动等。
(4)公共财政的定义、核心和本质
① 定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政府为主体从社会上取得收入、并将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
② 核心: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③ 本质:由公众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
3、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弥补市场失效
一方面“市场能干的,政府不要去干”,另一方面“市场不能干的,政府就要去干”。市场不是万能的,为克服和弥补市场天然存在的失效问题,客观上要求采用非市场方式,即政府及公共财政来发挥作用。
(2)提供公平服务
财政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也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提供公平服务是我国公共财政的重要目标和基本特征。公共财政提供公平服务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 财政收入结构要体现公平性(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② 财政支出结构要体现公平性;
③ 财政体制的选择要体现公平性。
(3)非营利性
公共财政追求的是非营利性即社会目标,从财政收入来看,政府主要是依靠非营利性的税收手段取得收入,从财政支出来看,政府主要是将财政资金用于具有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公共需要方面。
(4)法制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规范地进行,要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预算约束政府财政行为。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1、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
(1)涵义
主要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2)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
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领域。
① 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
② 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支出;
③ 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
(3)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① 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
②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③ 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④ 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⑤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效率。
3、收入分配职能
(1)涵义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① 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② 加强税收调节;
③ 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④ 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4、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1)涵义
是指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2)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② 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财政直接投资等;
③ 通过税收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④ 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文教科卫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