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和财政职能的掌握程度,提高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问题的分析能力。
考试内容
(一)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产品的概论和特征,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二)财政的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式,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社会公平的准则、社会不公平的原因,经济稳定的含义和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内容。
第二章 财政支出理论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效益和西方财政支出理论的掌握程度,提高考生对财政支出效益的认识。
考试内容
(一)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方法依据。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分配和国发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
(三)财政支出的规模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的增长趋热,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界对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的情况。
(四)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特点,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和适用的领域,“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内容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内容、财政支出的分为类以及对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购买性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国防经费支出的内容、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特点、标准和内容。
(二)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的概念与内容,财政补贴支出的性质与分类,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及实际经济效应,税收支出的概念、分类、形式,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第四章 税收理论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税收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对税收本质、税收原则、税收负担及国际税收理论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税收概述
税收概念,税收的财政职能、经济职能和监督职能。
(二)税收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经济原则和公平原则。
(三)税法与税制
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的渊源、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四)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基本概念、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以及影响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税负转嫁的概念、税负转嫁的形式及条件。
(五)国际税收
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和确定原则,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
第五章 商品劳务税制度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我国现行商品劳务税的概念、我国现行商品劳务税各个税种构成要素的内容、各个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征收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增值税制
增值税的概念、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增值税的税率、计税依据的确定、税额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期限,增值税纳税地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
(二)消费税制
消费税制的概念、纳税人和征税范围,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消费税的计算方法、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
(三)营业税制
营业税的概念、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营、旧兑的计税依据、税额汁算、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六章 所得税制度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埘所得税制度的各税种的概念、所得税各税种的基本规定及税款计算和征收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的收人确认、税前扣除项目及扣除标准,企业所得税的资产税务处理,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策,企业所得税的源泉扣缴,企业所得税的特别纳税调整,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和税额计算。
第七章 其他税收制度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房产税、契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基本概念和各税种的基本规定、税款计算及各税种的减免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房产税
房产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房产税的减免优惠。
(二)契税
契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契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收减免。
(三)车船税
车船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收减免。
(四)城镇土地使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应纳税额计算和税收减免。
(五)印花税
印花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额计算和减免规定。
(六)资源税
资源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资源税的汁税依据、应纳税额计算,税收减免规定。
(七)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和应纳税额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减免。,(八)教育费附加
教育费附加的缴纳人、征收范围和计税依据,教育费附加的计算,教育费附加的减免办法。
第八章 税务管理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我国现行税务管理制度,税收征管改革,税收征、减、免、退管理经济税源调查等税收控制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税务基础管理
税务登记的概念、范围和种类,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的概念、对象、内容、方式与期限,发票管理的内容和发票检查的要求。
(二)税收征收管理
税收征收管理的形式,应纳税额的核定与调整,纳税担保的适用对象,纳税担保的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税款的追征与退还,税收减免的种类与管理规程,出几退税的范围和形式。
(三)税收控制管理
经济税源调查的目的和内容,经济税源调查分析的种类与调查报告的形式。
第九章 纳税检查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纳税柃查的基本方法以及错账识别、错账调整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纳税检查概述
纳税检查的基本方法,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检查方法。
(二)增值税的检查
各种销售方式下“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的正确账务处理,错账的识别及错账的调整方法。
(三)消费税的检查
一般销售方式、视同销售方式以及委托加工方式卜应交消费税的计算及正确的账务处理、错账的识别及错账的调整方法。
(四)营业税的检查
建筑安装仓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和饮食服务企业营业税的检查方法,掌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业务下的正确的账务处理以及应交营业税的计算。
(五)企业所得税的检查
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工资及福利费的分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原材料成本法、约当产量法的计算,企业亏损弥补的规定及检查。
第十章 国 债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国债的概念、分类、规模等国债理沦和国债的发行、国债的利率、国债的偿还、国债市场、我国国债状况、国家外债管理等制度和管理问题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国债的概念与分类
国债的概念、国债的特征、国债的功能、国债的分类、国债的结构。
(二)国债的规模
国债规模的含义、国债的负担、国债限度及衡虽指标、国债规、我国国债规模和状况。、(三)国债的发行
国债的发行和推销机构,国债的发行价格、发行方式,国债利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四)国债的偿还
国债的偿还方式、付息方式、偿债的资金来源。
(五)国债市场
国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国债市场的功能和我国国债市场。
第十一章 政府预算管理理论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政府预算的内涵、基本特征、多重研究视角、预算模式以及政府预算的原则与政策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政府预算的含义及特征
政府预算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政府预算的多重研究视角。
(二)政府预算的模式
政府预算的主要模式。
(三)政府预算的原则与政策
政府预算的原则与政策的内容。
第十二章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列我国政府预算主要制度的掌握程度,主要是掌握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及其他主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
考试内容
(一)部门预算制度
部门预算的含义及原则、部门预算的基本内容。
(二)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的含义、原则和基本内容。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及功能。
(四)其他主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预算收支分类、非税收入管理及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十三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和实务,包括政府间财政关系划分的基本理论、收支的制度安排,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财政分权理论
各种财政分权理论的含义及内容。
(二)政府问收支的制度安排
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原则,掌握政府问财政收支划分的内容、财政预算调节制度和政府间财政管理权限的划分。
(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的基本内容、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四)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含义、特点、理论依据和种类,掌握转移支付的模式和一般方法、我国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财政平衡、财政政策基本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等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的含义和财政赤字的计算u径及分类,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的类型。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
第二篇: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考试大纲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
一、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财政的职能等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特征,公共财政存在的原因,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二)财政的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必要性,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式,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社会公平的准则,社会不公平的原因,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二、财政支出理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效益、西方财政支出理论,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财政支出的分析
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方法、各种分类依据。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分配领域和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
(三)财政支出的规模
财政支出的规模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界对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指标的发展,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情况,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的原因。
(四)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特点,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和适用的领域,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的具体内容。
三、财政支出的内容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内容,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购买性支出
行政管理费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支出的内容,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意义。
(二)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寂贴支出的内容和改革方向,税收支出的概念、分类、形式,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四、税收理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本质,税收的原则,税收负担及国际税收理论,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税收概述
税收的概念,税收的财政职能、经济职能和监督职能。
(二)税收原则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现代税收原则。
(三)税法与税制
税法的概念,税法的渊源,税法的效力与解释,税法的法定主义原则,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累进税率下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及速算扣除数的计算,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的分类。
(四)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基本概念,衡量税收负担的各种指标,计算各种口径的税负水平,税负转嫁的概念,税负转嫁的形式、条件及其一般规律。
(五)国际税收
税收管辖权的概念,税收管辖权的确定原则,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各种免除法下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国际避税产生的原因及反避税措施,国际税收协定的概念、作用,国际税收协定范本及其作用。
五、商品课税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我国现行商品劳务的概念、我国现行商品劳务税各个税种构成要素的内容、各个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征收,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增值税制
增值税的概念、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增值税的税率,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增值税计税依据的确定,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
(二)消费税制
消费税制的概念、纳税人和征税范围,消费税的税率,消费税计税依据的确定,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三)营业税制
营业税的概念、纳税人和征税范围,营业税的税率,营业税计税依据的确定,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六、所得税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所得税制度中各税种的概念,各税种的基本规定及税款计算和征收,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的收入确认,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及扣除标准,企业所得税资产的税务处理,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的源泉扣缴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特别纳税调整规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确定,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的内容,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七、其他税收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房产税、契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各税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定及其税款计算和征等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房产税
房产税的概念,房产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房产税率,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房产税的减免和征收方法。
(二)契税
契税的概念,契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契税的税率,契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契税的减免和征收方法。
(三)车船税
车船税的概念,车船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车船税的税率,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车般税的减免和征收方法。
(四)城镇土地使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概念,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率,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五)印花税
印花税的概念,印花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印花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六)资源税
资源税的概念,资源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资源税的计算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资源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七)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概念,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八)教育费附加
教育费附加的概念,教育费附加的缴纳人和征收范围,教育费附加的征收依据和计算,教育费附加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八、税务管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我国现行税务管理制度,税收征管理改革,税收征、减、免、退管理,经济税源调查等税收控制的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税务基础管理
税务登记的概念、范围和种类,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发票管理的内容和发票检查的要求,纳税申报的概念、对象、内容、方式与期限。
(二)税收控制管理
税收征收管理的形式,应纳税额的核定与调整,纳税担保的适用对象,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税款的追征与退还,税收减免的种类与管理规程,出口退税的范围和形式。
(三)税收控制管理
经济税源调查的目的和内容,经济税源调查分析的种类与调查报告的形式。
九、纳税检查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纳税检查的基本方法,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的查账方法、错账调整方式等内容,并能够指出企业涉税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对错误账务处理作出正确的账务调整,计算出应补(退)税额,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纳税检查概述
纳税检查的概念,纳税检查的范围,纳税检查的基本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检查方法,错账的调整方法。
(二)增值税的检查
各种销售方式下“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的正确账务处理,错账的识别及错账的调整方法。
(三)消费税的检查
一般销售方式、视同销售方式以及委托加工方式下应交消费税的计自虐 及正确的账务处理、错账的识别及错账的调整方法。
(四)营业税的检查
建筑安装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与你饮食服务业营业税的检查方法,转让无形资产及销售不动产业务的正确的账务处理以及应交营业税的计算。
(五)企业所得税的检查
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工资及福利费的分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原材料成本法、约当产量法的计算等,期间费用及捐赠的调账方法,企业亏损弥补的规定及检查方法。
十、国债
考试目的
测查应方试人员是否掌握国债概念、分类、规模等国债理论和国债的发行、国债的利率、国债的偿还、国债市场、我国国债状况、国家外债管理等制度和管理问题,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国债的概念与分类
国债的概念,国家信用的形式,国债与公债的关系,国债的特征,国债的功能,国债的分类,国债的结构。
(二)国债的规模
国债规模的含义,国债的负担,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国债规模衡量指标的具体内容,国债的限度的制约因素。
(三)国债的发行
国债的发行机关、推销机构,国债的发行价格,国债的发行方式(包括国债发行方式的适用条件和具体内容),国债利率的含义,制定国债利率需考虑的因素,国债利率的计算方式。
(四)国债的偿还
国债的偿还方式、付息方式、资金来源,国债偿还方法的具体用环境,各种付算方式的比较,偿债资金来源的比较。
(五)国债市场
国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国债市场的功能。
十一、政府预算管理理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政府预算的含义、基本特征、多重研究视角、共同治理,政府预算模式,政府预算的原则与政策等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政府预算的含义及特征
政府预算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政府预算的多重研究视角与共同治理。
(二)政府预算的模式
政府预算的主要模式,我国政府预算模式的选择。
(三)政府预算的原则与政策
政府预算的原则,政府预算政策及实施内容。
十二、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我国政府预算主要制度,包括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其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部门预算制度
部门预算的含义及原则,部预算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的含义、原则,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建立 现代国库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国债管理、国库现金管理的内容。
(四)政府收支分类制度
政府收入分类,政府支出分类。
(五)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内涵与要素,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前提,我国政府预算的绩效评价制度。
十三、政府间财政关系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政庥间财政关系的理论和实务,包括政府间财政关系划分的基本理论、政府间收支划发的制度安排、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主要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财政分权理论
各种分权理论的含义及内容。
(二)政府间收划分的制度安排
政府间事权的划分,政府收支划分的原则和内容,政府间财政预算管理权限划分。
(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的基本问题,我国实际分税制的基本内容。
(四)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含义、特点、理论依据和种类,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模式和一般方法,我国政府间的转许多 支付制度。
(五)省以下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创新,“乡财县管”的财政体制创新。
十四、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等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的含义与情形,财政赤字的内涵,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与类型,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的类型,财政政策效应内涵。
(三)财政政策的基本知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及其效果,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第三篇:2018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公共财政占财政职能、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税收理论、货物和劳务税制度、所得税制度、其他税收制度、税务管理、纳税检查、公债、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国有资产管理、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财政税收专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考试内容与要求
1.公共政与财政职能。理解公共物品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分析市场失灵的表现,理解公共.财政存在的前提,理解财政职能的基本理论,分析财政职能的内容。
2.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分析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辨析财政支出效益的特点,分析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具体内容。
3.税收理论。理解税收的基本原理,分析税收的原则,理解税法与税制,分析税收负担,理解国际税收理论,解决国际重复征税的问題。4.货物和劳务税制度。理解增值税的各项规定,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分析增值税的征收管理规定,理解消费税的各项规定,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理解关税的各项规定,计算关税应纳税额。
5.所得税制度。理解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各项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实施资产的税务处理,分析征收管理方法,理解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各项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6.其他税收制度。理解财产税制、资源税制、行为目的税制等各税种及其基本规定,计算各项税收应纳税額。
7.税务管理。理解税务基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内容,实施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进行纳税申报,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内容,进行税收征收管理,理解税收控制管理,进行经济税源调查分析与报告。
8.纳税检查。理解纳税检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检查。
9.公债。理解公债理论,分析公债制度中发行、偿还、发行管理杈限、收入使用权限、持有者、流通等方面的规定,分析公债市场的原理与功能,理解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原理。
10.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理解政府预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特征和研究视角,分析政府意识到决策程序及模式,理解政府预算的原则与政策,理解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及审批监督制度,进行政府预算的绩效管理。
11.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解政府间财政关系划分的基本理论,分析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制度安排,理解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析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内容。12.国有资产管理。辨析国有资产管理的类别,分析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理解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13..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理解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论,分析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的类型,提出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辨析财政政策的类型与效应,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原理,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
第四篇:2011年中级经济师邮电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
2011年中级经济师邮电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
邮电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一、通信业发展概述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产业的概念、有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通信业的产业属性,通信业的产业经济特征,通信业经济特征对通信业经营和发展带来的影响,信息化的含义及社会信息化的测算方法,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通信业的产业属性
产业和通信业的含义,现代通信业所包含的内容;产业分类理论的发展,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理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内容,四次产业分类法及其提出背景;通信业的产业归属。
(二)通信业的产业经济特征
通信业的产业经济特征;生产的网络性及其表现形式;产品的服务性的表现形式及其现实意义;规模经济性的具体含义及其现实意义;范围经济性的意义及在通信业的具体表现;网络外部性的意义及特点;通信业的普遍服务性及其表现;通信业的基础设施性及其意义。
(三)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
信息化的内涵,信息化包含的层次及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的含义;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测算方法及其重要意义;波拉特的劳动力结构法及其特点;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法以及该指标体系所包含的4个个体指标的含义、具体内容;信息化指数法的特点及现实意义;我国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建设情况和具体内容。
信息化发展战略,美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其提出的背景及重大意义;日本的e—Japan、u—Japan计划的基本内容;韩国的国网家信息化基夺汁划;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二大对发展信息化的要求 我国《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日标和当前及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几大战略重点、现代通信业与社会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通信业在信息化中的地位及其贡献。
二、通信市场及竞争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市场结构以及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测算市场集中度的主要方法和相关指标并会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行为及其影响,评价市场绩效的方法和相火指标,并能够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我国通信市场进行分析。
考试内容
(一)通信市场结构
通信市场的核心功能是通信产品和服务的交换,通信市场的两个核心要素是产品要素和地理区域要素。界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商品)市场的两种方法,包括从需求替代角度或者供给角度界定相关商品市场方法和假设垄断者测试分析法;地域市场的概念。
市场结构是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经济学巾市场结构的四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产品差异化,各因素的基本含义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行业集中度和HHI指数的计算方法;市场结构和市场运行效率的关系;有效竞争的概念。
发达国家电信市场结构的变化和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我国电信市场结构及竞争状况;邮政通信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
(二)通信市场竞争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的基本慨念,企业的市场行为受到企业所处市场结构的状态和特征的制约,反过来,市场行为也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和改变市场结构的状态和特征;电信网络运营企业,在定价行为、销售行为以及企业兼并等方面采取的竞争行为及各种竞争行为对市场竞争状况的影响;交叉补贴、垂直价格挤压、掠夺性定价、限制性定价、价格卡特尔、价格战、搭配销售和捆绑销售、广告行为、锁定客户等概念的基本含义;企业兼并的基本含义和企业兼并的三种主要方式、(三)市场绩效评价
产业组织理沦中,哈佛学派在认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上经历的三个过程。长期来看,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市场绩效指的是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卜市场运营的效果,也表示最终实现经济活动目标的程度.、产业经济学在评价市场绩效时采取的主要指标;评价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指标。
利润率指标、勒纳指数和叭恩指数的基本概念、运用条件及其运川局限性;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衡量方法和具体内容;企业内部效率以及“x-低效率”的含义,造成“x-低效率”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产业技术进步是指产业内发明、创造和技术转移,反映的是一种动态的经济效牢,企业规模对产业技术进步影响的不同观点,市场结构卡¨产业技术进步的关系;通信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三、电信管制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电信管制的概念、管制的原因、目标和原则,我旧电信管制的发展变革历程,电信管制的主要内容,我围对普遍服务、市场准人、网间互联等主要电信管制问题所采用的管制方式和措施,并能够运用相关的概念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电信管制概述
电信管制的概念,在电信市场从垄断走向竞争的过程中,仍有必要实施电信管制的原因;电信管制的目标和原则;电信管制的主要任务是处理电信业中一些不能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以及涉及消费者权益和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问题,管制手段包括行为干预和结构干预两个方面;电信管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普遍服务管制、市场准入管制、网问互联管制、电信资费管制、电信资源管制、电信服务质量管制、电信安全管制、电信技术标准与设备准入管制;我国的电信改革历程及改革措施对电信发展的意义。
(二)电信普遍服务管制
电信普遍服务的概念和目标;对电信普遍服务内容的定义包括接入类型和业务类型两个重要方面;世界各国采用的促进电信普遍服务的机制主要有4种:强制普遍服务义务、交叉补贴、接入亏损补偿和普遍服务基金,其中电信普遍服务基金通常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有效的电信普遍服务基金的共同特点;我国在垄断时期和竞争时期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内容和实现方式,我国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新发展。
(三)电信市场准入管制
电信市场准入管制的目标是寻找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合理协调点;电信市场准人管制主要通过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制度实现,许可证可分为单个特定经营许可证和总体授权型许可证两类,许可证发放程序大致分成资格审定和选择程序两个步骤;许可证制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我国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类别和发放程序。
(四)电信网间互联管制
电信网间互联的概念,电信网间互联对于用户和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意义,电信监管机构需要实施网间互联管制的原因;电信网间互联管制的目标是促进不同企业之间实现网络互联,并监督和维护互联通信质量;网间互联管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电信网间互联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管制措施。
(五)其他管制内容
我国电信资费管制、电信资源管制、电信服务质量管制、电信安全管制、电信技术标准与设备准人管制的内容。
四、邮政管制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邮政管制的基本知识,我国邮政管制机构的发展历程,当前邮政管制机构的组成和职能,国外邮政管制的机构设置情况,邮政普遍服务管制、邮政专营管制、邮政市场准人管制、邮政资费管制和邮政服务质量管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运用相关的概念和方法分析邮政管制的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邮政管制概述
邮政管制的概念和目的;邮政管制的必要性;我国邮政管制机构的组成及职能;国外邮政管制机构的形式及主要职责;邮政管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邮政普遍服务管制、邮政专营管制、邮政市场准入管制、邮政资费管制、邮政服务质量管制、政策引导管制、通信安全管制和特殊服务管制。
(二)邮政普遍服务管制
各国通用的邮政普遍服务的定义以及邮政普遍服务的4个基本要素;我国邮政普遍服务的特点;邮政普遍服务的范围;邮政普遍服务的管制主要涉及邮政普遍服务的种类、范畴和质量标准,控制普遍服务类业务的资费,以及建立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我国邮政普遍服务的管制措施。
(三)邮政专营管制
邮政专营制度的定义;我国邮政专营的法律规定以及实行邮政专营的必要性;国外邮政专营的管制方式;我国邮政专营的管制措施。
(四)邮政市场准入管制
市场准入制度的概念;WTO《服务贸易分类表》中对邮政业寄递服务的分类;公共邮政服务的市场准人承诺内容;快递服务的市场准入承诺内容;国外邮政市场准入管制模式
和部分国家市场准入管制情况;我国邮政市场准入管制的具体内容。
(五)邮政资费管制
邮政资费的内涵;部分国家邮政资费管制的情况;我国邮政资费管制的内容。
(六)邮政服务质量管制 邮政服务质量的内涵;邮政服务质量管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邮政服务标准,建立邮政服务质量指标体系,以及测评邮政用户满意度,受理用户投诉等。
五、电信通信网络与业务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电信网的概念、组成、分类、功能结构和发展趋势,电话网的概念、组成、结构和主要业务,数据通信网的概念、分类,互联网的概念、特点、地址结构、典型构成、发展趋势和主要业务,移动通信网的组成、结构、主要技术和业务,电信业务与网络运营的主要环节、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主要组成,以及结合实际问题应用相关知识。
考试内容
(一)电信通信网络概述
电信网的基本功能和组成,一个完整的电信网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电信网的功能结构。电信网可从垂直和水平的角度分析其功能结构,从垂直结构上,可以把电信网分成应用层、业务网和传送网,此外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提供保证电信网有效运行的控制和管理能力;从水平结构上,可分为用户驻地网、接入网和核心网。
电信业务与网络的发展趋势;全业务经营的概念与特点;三网融合的概念;下一代网络NGN的概念与特点。
(二)电话通信网络与业务
电话网的概念与组成;我国长途电话网的结构,两级长途交换中心的功能;本地电话网的概念和服务范围;国际电话网的概念和构成;电话网的发展;主要电话业务的功能和实现方式。
(三)数据通信网络与业务
数据通信网络的概念,分组交换网、DDN、帧中继网各自的主要特点;互联网的概念与特点;FCP/IP协议的结构;互联网的地址结构、常用互联设备、互联网的结构、典型构成及其发展;分组交换网、DDN和帧中继网提供的基本数据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几种实现方式,主要的互联网应用业务和服务支持类业务。
(四)移动通信网络与业务
移动通信系统的一般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类型;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和一般构成;GSM与CDMA的技术特点;3G的基本概念、目标、技术标准类型及其发展;移动通信的基本业务、主要智能业务及其特点,移动数据业务的类型,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
(五)电信产业价值链 电信产业价值链的概念;电信产业价值链演变的动力;在提供简单话音通信业务时,电信产业价值链的参与者主要是网络和终端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和用户,呈现简单的直线形结构,表现出网络为中心的特点,运营商居于主导地位;在提供信息与通信服务时,产业价值链中增加了内容提供商、专业应用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等新的参与者,各类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以运营商为中心进行价值链整合,也可以构成分散型的价值链,也可以是多种合作方式的结合,并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六)电信运营支撑系统
电信运营支撑系统(oss)的概念和作用;广义的OSS既包括面向电信网络和设备维护的后台支撑系统,又包括面向业务和客户的前台支撑系统,涵盖电信运营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OSS的构成一般而言包括网络与资源管理系统、营业系统、计费账务系统、客户服务与客户管理系统以及经营分析系统,各个组成系统的主要功能;OSS的新发展。
六、邮政通信网络与业务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邮政通信网、邮政实物传递网、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邮政金融计算机网和网络管理的知识,邮政通信三流合一的优势、未来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邮政业务体系的构成,邮政物流、电子邮政业务的发展情况,邮政通信服务水平管理所包含的内容,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邮政通信网络管理
邮政通信网是邮政系统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邮政服务的技术手段,邮政通信网是由实物传递网和综合计算机网两部分组成的,从功能层次上可划分为物理网络、业务规范和运行控制体系三部分。
邮政实物传递网是由邮政营业、投递局所及设施、邮件处理中心和邮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组织起来的,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遵循一定运行规则传递邮件的网路系统;目前我国实物网实行的是邮区中心局体制,并以此为基础组成分层次的邮政网,实行三级管理;各级邮政实物传递网的组织工作。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存储信息的智能网络,它由物理网络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邮政综合网的组网原则;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广域网的各级节点的构成.各层网络的构成;邮政综合网应用系统具有全部邮政业务功能,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分为邮务类、金融类、电子商务类、经营管理类和速递物流类;建立功能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保持综合网运转的稳定性。
邮政金融计算机网是在综合网通信平台和公用电信网的基础上,由邮政金融业务专用的终端和各级业务处理中心组成的专用业务网络,拥有两级处理中心;业务主要包括全网性基本业务和区域性中间业务。
(二)邮政通信三流合一及未来发展趋势
邮政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围绕着贯穿邮政业务的三条主线一~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进行,针对这三条主线,中国邮政拥有相应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邮政金融计算机网和邮政实物传递网三大支撑网络,依托行业优势,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使邮政业务步人信息化、网络化时代。
(三)邮政通信业务管理
邮政业务体系包括邮务类业务、速递物流类业务、邮政金融类业务三大板块;邮务类业务主要包括函件、包裹、电子信函、机要通信、报刊发行、集邮和代办信息业务;速递物流类业务和邮政金融类业务属于竞争激烈的业务。
邮政物流基本业务根据用户需求可分为一体化物流业务和环节性物流业务,结合邮政开展物流业务的优势,邮政介入物流服务,应采取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电子邮政是指在邮政实物传递网、邮政综合网和邮政金融网“三网”的基础上,采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向社会提供的新型邮政服务;电子邮政系统分为网络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二三层框架结构;根据我国的情况,电子邮政具体包含传统业务电子化和邮政电子商务新业务两部分,形成五类具体业务
邮政通信服务水平的管理具体包括服务网点、经办业务种类和对外营业时间、服务方式、通邮条件和投递深度、邮件传递频次和时限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七、通信成本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成本的一般概念,通信行业研究成本的不同角度,通信业常用到的成本概念和内容、通信企业成本特点、通信成本测算的目的、通信成本测算的途径和通信企业常用的成本测算方法,并能够应用相关成本概念和测算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通信成本概述
成本的一般概念;通信行业研究成本的不同角度;会计成本、经济成本、工程成本的含义和内容;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差别;流量敏感成本、流量不敏感成本、增量成本和长期增量成本的含义;通信业务成本、接人成本、网元成本的概念;通信接入成本包括的内容,网元成本的作用,非绑定网络元素概念和划分非绑定网络元素的原因。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租用成本和资金成本的概念。(二)通信企业成本特点
通信企业成本特点主要体现在没有原材料耗费项目,固定成本比重相对较大,单项业务成本核算困难,服务区域及用户密度对成本影响大。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结合这些特点分析通信企业运营中成本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通信成本的测算
通信成本测算的目的;通信成本测算的三种途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标杆法或从外向内;三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通信企业成本测算的主要方法包括完全分摊成本法和长期增量成本法;国际上常用的完全分摊成本法(FDc)的基本原理:FDc法中公共成本分摊的三种标准以及分摊系数、完全分摊成本的计算公式,运用这些公式处理实际问题;FDc法的优缺点。
长期增量成本法与完全分摊成本法的主要差别;测算长期量成本时的基本假定;长期增量成本法在运用中的局限性;成本代理模型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八、通信资费理论及定价实践
考试目的 ·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通信资费、通信资费体系及分类,电信业务资费结构和邮政业务资费结构理论,通信总体业务资费结构的发展趋势,交叉补贴和资费再平衡的含义和原因,通信资费定价主体及定价目标,通信企业定价、政府定价和资费管制的影响因素,最优定价和次优定价,政府管制定价的两种方法,通信企业定价的三种主要方法,并能够应用上述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通信企业的实际定价问题。
考试内容
(一)通信资费理论基础
通信资费、通信资费体系的概念;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通信资费体系中包含的内容。
(二)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通信资费结构的概念,单项业务资费结构和总体业务资费结构的含义;电信业务资费结构中线性资费和非线性资费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具体内容;邮政业务资费结构的两种主要方式:均一资费制和递进邮资制的具体内容。
通信总体业务资费结构的发展趋势;交叉补贴的概念,历史上通信业允许交叉补贴存在的原因,当前交叉补贴对市场竞争的危害以及WT0《基础电信协议》中针对交叉补贴问题的规定;“资费再平衡”的原因和具体内容。(三)通信资费水平的确定
通信企业定价目标和政府对通信企业定价干预的目的;通信企业定价的影响因素包括成本(利润)因素、市场需求因素、市场竞争因素、法律和政策因素等;政府定价和实费管制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品和市场结构因素、分配公正因素和信息约束因素。
在自由竞争市场条件下,竞争性企业按照边际成本定价,是实现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优定价方法;电信企业无法实现最优定价的原因;成本分摊定价_平均成本定价和拉姆塞定价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政府管制定价的两种方法,A—J效应的含义以及产生的原因。
通信企业可以运用的三种定价方法;成本导向定价法中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利润定价法和边际贡献定价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需求导向定价法中购买者理解价值定价法和需求差别定价法的内容;竞争导向定价法中跟随定价法和主动定价法的特点。
九、通信业投资与融资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通信业投资的基本理论,通信业的融资方式,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通信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对通信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考试内容
(一)通信业投资理论
投资的概念,投资的四大要素,包括投资主体、投资客体、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投资的分类方法,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概念及区别,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的概念及区别;通信业投资的特点。
(二)通信业融资理论与实务
融资的概念,融资方式的分类,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权益性融资方式和债务性融资方式;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我国通信业融资的发展情况。
(三)通信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投资效益的实质,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现金流量的基本内容,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及衡量尺度,资金时间价值的复利转换公式。
通信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的评价指标的分类,静态评价指标、动态评价指标的区别,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静态投资回收期等静态指标的含义与计算;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等动态指标的含义、计算及评价标准,净现值、净现值率和内部收益率等指标间的区别和联系。
十、通信服务营销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通信服务的特点,通信服务的特殊性给通信服务营销工作带来的挑战,通信服务市场细分、目标选择和市场定位,通信服务营销组合的特殊性,通信服务质量的特点,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并能够运用服务营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通信服务营销概述
服务与通信服务的含义,通信服务的特点,通信服务的特殊性给通信服务营销带来的挑战。
(二)通信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的概念,通信市场细分的依据;目标市场的含义、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市场定位的含义和市场定位的策略。
(三)通信服务营销组合
7P服务营销组合的含义,服务营销三角形;通信服务产品的整体概念,品牌的含义,品牌与商标的关系,品牌的评价;通信服务定价的特殊性;通信服务渠道的含义、功能和分类,各类通信渠道的特点及优劣势;通信服务促销的含义,促销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影响促销组合的因素;服务利润链的构成以及服务企业、员工、客户与利润的关系,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关系营销策略,客户忠诚管理;服务过程的含义,服务蓝图的概念、构成和作用;服务有形展示的含义,服务有形展示的类型,服务有形展示的作用。
(四)通信服务质量管理
通信服务质量的含义和特点,服务质量评价的5个标准,用户满意度指数评价模型,服务质量差距管理模型。
十一、通信顶目管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通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项目管理相关概念、主要内容及常用方法,通信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内容,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通信项目管理。
考试内容
(一)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的定义,项目的特征,包括项目具有一个独特目的,临时性,需要使用各种不同领域的资源,要有一个发起人并具有不确定性等属性;项目生命周期的内容及特征;项目的利益相关者;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的基本特性;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的内容,包括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项目收尾;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即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
(二)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项目综合管理的概念,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内容,WBS的含义及作用,创建WBS的主要方法;项目时间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时间管理中的活动排序,项目网络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绘制网络图的基本原则;甘特图方法的作用与特点,关键路径法的主要内容,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结束时间、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总时差及自由时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缩短项目进度的枝术。
活动历时估算主要有专家判断、类比估计及概率时间估计法。概率时间估计法的应用,乐观时间、悲观时间和最可能时间的含义;期望工期、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据此估计项目完成时间的计算方法。
项目费用管理的主要内容,成本估算的几个主要方法及各自的特点;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挣值法的内容及应用,计划值、实际成本和挣值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成本偏差、进度偏差、成本执行指数和进度执行指数的含义及应用。
项目质量管理及其内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项目沟通管理的基本内容。
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及其内容。
(三)项目管理在通信业的应用
通信项目管理的特点,通信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十二、邮政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国际国内邮政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内容,邮政业现行相关法律规范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修订过程及内容,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依法经营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国际邮政法律规范 国际邮政法律规范,主要指万国邮政联盟的相关法律法规;各国邮政立法涉及的核心内容;各国关于邮政运营者的法律地位的相关规定;普遍服务制度和邮政专营制度的法律意义及其内容。
(二)我国邮政立法概况
我国1986年《邮政法》强调的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修订前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修订《邮政法》的重要意义;《邮政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三)现行《邮政法》主要内容
《邮政法》概述。
《邮政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和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邮政法》的主要法律制度。包括:(1)邮政普遍服务法律制度;(2)邮政设施管理法律制度;(3)邮政资费管理法律制度;(4)邮政安全法律制度;(5)快递管理法律制度;(6)邮政监督法律制度;(7)损失赔偿法律制度;(8)法律责任制度。
十三、电信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国际国内电信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内容,《电信条例》的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基本的法律制度,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依法经营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国际电信法律制度
《基础电信协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主要国家电信法律制度概况;各国电信立法中涉及的共性问题。
(二)我国电信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在电信领域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主要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法规涉及的电信业各领域。
(三)《电信条例》的基本内容
《电信条例》所坚持的基本原则;《电信条例》的立法目的;《电信条例》的调整范围;我国电信管理体制;电信监管的基本原则以及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履行的基本义务。电信业务分类;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制度;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的规定;关于网间互联互通的原则和相关规定;电信资费制定原则、定价形式及听证会制度;电信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电信资源的分配方式以及使用者的法定义务。
电信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以及为集团用户提供服务的相关规定;有关经营者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电信普遍服务的规定。
电信建设的行业管理范围及管理主体;电信设施的保障;关于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从事电信设施建设和向电信用户提供公共电信服务的法律权利规定;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制度;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有关禁止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规定;电信用户通信自由的规定;有关国际通信出入口的规定;经营者建立安全保障制度的规定。
违反《电信条例》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通讯产业特征
一、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产业的概念
(二)产业的划分
1.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2.产业划分方法共三种:
第一种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分类方法,分为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通信业部分属于物质生产部门,部分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第二种是重点,是人们常用的三次产业分类方法,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创立的,大家所熟悉的,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为除第一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均为第三产业。分类标准主要是按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进行划分的。通信业属于第三产业。
注意:通信业属于信息产业的原因有两点。一,运营的目的不是制造出有形的物品,而是提供一种服务或劳务;二,不是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其形态,而是实现劳动对象即信息的转移。
第三种是四次产业分类法,把信息产业列为第四产业,这是对信息产业的重视,通信业显然为第四产业。
二、通信产业及其产业属性
(一)通信产业
目前,通信产业主要划分为通信制造业和通信运营业两大类。其中通信制造业包括通信设备制造和通信产品制造。
(二)通信产业的产业属性
a)通信产业部分属于物质生产部门,部分属于非物质部门;
b)通信产业属于第三产业
c)通信产业属于信息产业
三、通信产业的产业经济特征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规模经济性;网络外部性;范围经济性;生产的网络性;产品的服务性。
生产的网络性:散布在全国各地的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服务网点、局所、组织和管理机构等;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兼容性;
产品的服务: 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分割性、不可储存性、无所有权转移。
无形性:无法感知和触摸;
差异性:提供者和接受者的差异影响服务质量和效果;
不可分离性: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不可分离;
不可存储性:是由通信服务的无形性和不可分离性决定的;
无所有权转移:是由无形性和不可存储性决定的。
规模经济性:投入的变化率和产出的变化率的对比结果;分为规模经济效益减少、规模经济效益增加、规模经济效益不变三种情况,规模经济效益增加是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性通常是由于巨大的固定成本造成的。
范围经济性:是指当一个企业从只生产一种产品转而生产多种产品,也就是说,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扩大的时候,平均成本下降这样一种经济现象。通信的范围经济性体现在利用一个综合物理网络既传电话、电报和传真,又传计算机数据和各类电视图像肯定比独立建设形形色色的网络单独提供每项业务成本要低。
网络外部性:是指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以网络节点数平方的速度增长。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和网络内部组成成份之间的互补性。网络外部性分为直接和间接网络外部性。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邮电专业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组合
(一)4P营销组合的概念:4P 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二)7P服务营销组合:4P+3P
3P:人员(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和服务过程(process)
(三)3R营销组合:留住顾客(retention)销售与顾客需求密切相关的服务(related sales)鼓励顾客向亲友介绍其满意的消费经历(referrals)
第二节 服务质量管理
一、服务质量概述
(一)服务质量的涵义
1.服务质量可以被定义为顾客对实际所得到服务的感知与服务的期望之间的差距。
2.影响服务期望的因素很多,有些是企业可以控制的,有些难以控制。
3.服务感知是指顾客对服务的感觉、认知和评价。
4.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观范畴,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包括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两个方面。
5.通信质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通信质量和服务质量。
(二)通信服务质量的特点
1.服务质量的主观性;
2.服务质量的过程性;
3.服务质量的变动性;
4.服务质量的整体性;
二、服务质量评价
1.可感知性
2.可靠性
3.反应性
4.保证性
5.关怀性
三、服务质量差距管理
(一)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二)影响服务质量差距的因素
1.管理者认识上的差距:由于管理者对顾客期望的质量的理解不够准确,而使管理者了解的顾客期望与顾客的实际期望之间存在着差异。差异的大小由四方面因素造成:一是市场调研的信息不准确;二是未进行市场细分或市场细分不够精确;三是忽视关系营销,只侧重交易营销而忽视顾客关系;四是管理层沟通不畅或管理层次太多。
2.服务质量标准的差距:指服务质量标准与管理者对顾客期望的认知之间的差距。具体原因:一是服务缺乏全面的服务质量管理,二是缺乏顾客导向的服务标准设计。
3.服务提供的差距:是指服务质量标准和实际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差距。原因有:一是服务人员招聘不当、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进入角色以及服务人员的服务技巧达不到服务标准的要求;二是参与服务过程的顾客缺乏角色感或欠缺参与过程的相关知识;三是对中间商缺乏管理与控制;四是服务供求不平衡。
4.服务沟通的差距:是指市场传播行为中所承诺的服务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差距。产生原因:一是过分夸大或不实的服务承诺,导致服务期望的提升;二是企业横向沟通不足,包括内部和外部沟通。
5.可感知服务质量的差距:是顾客所感知的服务和所经历过的服务与预期服务之间的差距。顾客差距来自服务营销管理各个环节的质量差距,是以上四种差距之和。
第三节 服务人员与顾客
一.服务利润链
服务利润链的基本思想: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主要是由顾客忠诚度决定的,顾客忠诚度是由顾客满意度决定的,顾客满意是由顾客认为所获得的价值大小决定的,价值大小最终要靠工作富有效率、对企业忠诚的员工来创造的,而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主要取决于企业内部环境。
(一).内部服务质量驱动员工满意
1.第一建立服务导向的组织机构 2.招聘员工要兼顾服务能力和服务意愿;
3.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由员工满意到顾客满意
(三).顾客价值决定顾客满意
(四).顾客忠诚增加企业盈利
二.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
(一).顾客满意度的概念
1.基本思想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以顾客满意为指针,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全面维护顾客的利益。
2.科特勒的观点:三种心里状态的对比
(二).顾客满意的影响因素
第五篇: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
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
实务》考试大纲
一、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企业战略概述、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战略类型与选择、企业经营决策等专业知识,以及运用相关概念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企业战略概述
企业战略的基本概念、特征、层次,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内涵;企业战略制定,包括企业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的内涵,战略制定的步骤;企业战略实施,包括战略实施的步骤和模式;企业战略控制,包括战略控制的原则、流程和方法。
(二)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包括PEST分析法、行业生命周期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等;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包括企业核心竞争力
分析、价值链分析、波士顿矩阵分析等;企业综合分析,包括
SWOT分析法。
(三)企业战略类型与选择
基本竞争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企业成长战略,包括密集型成长战略、多元化战略、一体化战略、战略联盟;企业稳定战略,包括无变化战略、维持利润战略、暂停战略和谨慎实施战略;企业紧缩战略,包括转向战略、放弃战略和清算战略。
(四)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经营决策的概念和类型,包括企业经营决策的定义及类型划分;企业经营决策的要素,包括五种企业经营决策的要素;企业经营决策流程,包括企业经营决策的五种不同阶段;
企业经营决策方法,包括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名义小组技术等;定量决策方法,包括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公司治理及其运行机制、。毯司所有者与经营者、股东机构、董事会、经理机构、监督机构等专业知识,以及运用相关概念和方法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分析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公司治理及其运行机制
公司治理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构成与基本功能;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构成与功能;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方法。
(二)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
公司的原始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以及公司财产权能的两次分离;公司经营者及其特征、作用和素质要求;公司经营者的选择方式与激励、约束机制;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三)股东机构
股东及其分类和构成;股东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权力机构的职权和运行规则。
(四)董事会
董事会的地位、性质、职权和运行准则;董事及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任期、职责与义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的运行规则。
(五)经理机构
经理机构及其地位;经理的职权、义务、责任和选择;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经理机构的运行方式。
(六)监督机构
监事会与监事会制度;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的组成、性质、职权和运行规则。
三、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市场营销概念、环境分析与市场定位、市场营销策略、品牌与品牌战略概念、品牌战略的实施等专业知识,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
(一)市场营销概述
市场营销的含义、市场营销的功能与作用、市场营销的管理与任务。
(二)环境分析与市场定位
环境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三)市场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四)品牌与品牌战略概述
品牌的内涵、品牌的作用、名牌效应与品牌战略。
(五)品牌战略的实施
打造品牌的方法、品牌战略的类型、品牌维护、品牌的扩展。
四、生产管理与控制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控制、生产作业控制、现代生产管理与控制的方法等专业知识,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生产管理与控制进行分析的能力。考试内容
(一)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生产计划的含义,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生产能力核算方法,生产计划指标的内容体系、生产计划的编制、不同类型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方法。
(二)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概念和特点、期量标准内容体系、车间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编制方法及过程。
(三)生产控制
生产控制的概念、生产控制的程序、生产控制的方式。
(四)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进度控制、在制品控制、库存控制、生产调度的含义及其应用和方法。
(五)现代生产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MRP、MRP II、ERP、丰田生产方式、看板管理的原理。
五、物流管理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企业物流管理概念、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企业仓储与库存管理、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企业物流管理概述
物流、企业物流的基本概念,企业物流的内容、分类和作业目标。
(二)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
企业采购管理的含义、特征、功能、目标、原则和业务流程,企业供应物流管理的概念、基本任务及其作用。
企业生产物流的含义、目标和流程,企业生产物流的类型,企业生产物流的方式。
(四)企业仓储与库存管理
企业仓储管理的概念、内容和主要任务,企业仓储管理的主要业务,库存的含义和分类,企业库存管理的概念和意义,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五)企业销售物流管理
企业销售物流的概念、特征和意义,企业销售物流的组织,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的目标、原则,企业销售物流的合理化及其实现,企业销售物流管理效果的评价。
六、技术创新管理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技术创新含义、类型与过程,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技术转移与技术交易,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等专业知识,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技术创新含义、类型与过程
技术创新的含义、技术创新类型、技术创新的过程。
(二)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
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的互动、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企业R&D管理。
(三)技术转移与技术交易
技术转移概论、技术交易、国际技术贸易。
(四)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合同的类型、技术合同管理。
七、人力资源规划写薪酬管理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企业裴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等专业知识,以及运用相关概念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方。.考试内容
(一)人为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与内容、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程序、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二)绩效考核
绩效与绩效考核的含义、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标准、绩效考核的步骤与方法。
(三)薪酬管理
薪酬的概念、构成与功能、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方法。
(四)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企业劳动合同的订立、内容。履行与变更管理,企业劳动争议的内容、自主协商和调解,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
八、企业投融资决策及重组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筹资决策、投资决策、企业重组等专业知识,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及重组进行分析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筹资决策
资本成本、杠杆理论、资本结构理论、筹资决策方法、公司上市筹资。
(二)投资决策
现金流量的内容及估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
(三)企业重组
企业重组的含义与方式、几种主要的重组方式、价值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