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建设总结

时间:2019-05-15 11:0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建设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建设总结》。

第一篇:校本建设总结

开县临江中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开发“三色”校本课程促进全校学生发展

2010年,重庆市开始在高中阶段实行新课程改革,同时,在整个大重庆乃至全国,掀起了校本建设的巨大浪潮。

在这一大背景下,开县临江中学校审时度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校于2010年9月开始酝酿、规划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在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广泛查阅大量文献、不断挖掘当地资源、科学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经过很多专家学者和我校领导、教师的反复论证,于2003年8月开始设计、制定方案2004年9月正式启动实施至今已有三年半的时间。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分别于2005年2月、2007年2月和2008年2月进行了三次调整。这一过程是干部教师更新观念的过程是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全体学生个性特长得以发展的过程是学校课程文化得以繁荣的过程。

一、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的回顾

回顾近四年来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我们经历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调研设计、初步实施、研究探索、规范成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相关情况,具体如下:

(一)调研设计阶段

从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这一阶段,主要是学校领导班子对校本课程理论进行学习、调研、确定思路、设计。通过学习大量有关校本课程理论的书籍.对教师、学生进行访谈了解教师的认识程度和师生的需求。研究了当前各地各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一些做法调研当地社区的自然地理资源和乡土文化。这些工作使学校领导层对本校校本课程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初步的《渤海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通过了解很多学校的课程开发模式是依据学校和当地资源确定一两门课程在全校实施这种模式优势在于能突出学校特色便于师资配备弊端在于学生学生选择的余地小。还有一小部分学校的开发模式是依据学校、社区、教师资源为学生开设多门课程每名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两门。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经过论证我们趋于第二种模式同时又兼顾第一种模式的优势。在学习了校本课程理论之后我们将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校师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树学校品牌、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的水平。在调研分析了当地社区的自然地理资源和乡土文化以及学生的需求之后我们将学校课程的开发思路确定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社团为主要组织形式以渤海文化为主要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培育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特长为重点开发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课程内容结构设臵科类以艺术特长、学习策略、综合实践和趣味竞技类为主内容以弘扬渤海文化民俗历史、风土人情、板栗、冷水鱼等为主。在实施的设计上我们要求学生每人必须自主选择一门课程可跨班级。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任校本课程辅导教师每月津贴40元每门课程5——25名学生每周1课时保证时间、场地、人员三固定。

(二)初步实施阶段

2004年9月至2005年2月。由于设计周密准备充分实施很顺利。此阶段经过一个学期

边实施边改进,正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1、课程申报与审议

需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各种需求依据自身专长利用现有资源确定开设课程名称并拟定《课程开发申报表》。经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择某门课程人数少于 5 人则此门课程予以取消。

2、学生选课

每名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学校制定的校本课程目录中选择一门适合自己的课程如果选修同一门课程人数超过25人则多出部分学生再依据自己第二兴趣选择其他课程,特殊情况除外。

3、课程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在全面分析学校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课程的大致结构撰写具体的《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课程名称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包括教材来源、学生人名单、课程内容结构等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根据《课程纲要》写好每一课时教案认真组织实施并做好活动记录。每学期末进行总结展示。现在回头来看当初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学生们热情极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校本课程文化初显。但师资的配备还有一些矛盾如工作量大、学科不专一等。

(三)研究探索阶段

第三阶段是研究探索阶段从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随着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分别于2005年2月、2007年2月和2008年2月对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了三次调整。

第一次调整是2005年2月。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教师每人一门课程由于工学矛盾不能保证时间实践保证不了学生又是跨年级的不便于管理。二是个别课程学生不喜爱了导致生源不够自动取消。三是总体课程内容在体现学校特色上还有所欠缺。于是第二学期及时进行了调整。调整原则一是特色课程的原则。依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办学特色精减课程门类保留学生喜闻乐见、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利于培育学校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二是合作开发的原则。提倡教师间合作开发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保证课程的开发实施质量。三是全员参与的原则。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其兴趣潜能培育个性特长。调整要点为 1.将原38门课程精简到每校不超过15门课程。2.每门课程学生数由原来5-25人调整为10-35人。3.课程开发辅导教师由原来1人/门课程调整为1-2人/门课程。4.加强教材建设保证课程规范实施重视教学效果的考察。

第二次调整是2007年2月。又经过两年的实践发现各门课程建设在规范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化缺少典型引路。因此确定的调整重点为“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调整内容为将校本课程分为三类即精品课程、必开课程和自主课程见下表。学校 精品 必开课程 三渡河 科技小制作 电视台 渤海所 养殖 小记者团 电视台 报社 沙峪 板栗 小记者团 电视台 报社 南冶 板栗 广播站 电视台 洞台 电子报 备注

1、精品课程指导教师2-3人学生不少于15人。

2、必开课程指导教师1-2人学生 不少于10人。

3、自主课程指导教师1-2人学生5-25人。

4、精品课程要有教材、教案、活动记录必开课程和自选课程要有教材和活动记录。第三次调整是2008年2月。又经过一年的实践发现部分教师对于所承担的课程在原地踏步不明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不到位全镇课程中缺少典型教师缺少研究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运用、修改教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确定了以下调整要点 :

1.课程内容、分类调整。校本课程的内容由学习策略型课程艺术特长型课程、综合实践

型课程、趣味竞技类四部分组成。

2抓好典型、打造品牌。各完小申报一门特色课程各校主任及主管领导重点指导培育典型打造本校品牌课程。

3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加强听课制度每学期主管领导听课不少于3节各校主任听课不少于5节包管教研人员听课不少于5节其他教研人员不少于3节。

4合理使用、修订教材。对于各校申报培育的一门特色课程各校主任指导完成其校本教材的重新修订形成体系其他课程的校本教材由各任课教师修订各校主任参与指导。

5课程展示与评价。学期末各门校本课程由各校主任进行评定打出等级对于优类课程上报到中心校典型推广。本阶段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校本课程更加喜爱在自主性培养上有了很大变化如选课环节开始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很盲目愿意等老师安排。现在则非常活跃自主性极强基本上不用老师帮助。这是质的飞跃。本阶段的问题是受检测、中考等的影响老师的思想观念有些波动部分教师认为师生花在校本课程上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学生学科学习。这也说明一是我们在实施之前及过程中培训的力度不够二是没有处理好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评价的关系。

(四)规范成熟阶段

第四阶段是规范成熟阶段从2008年2月至现在。根据几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是宣传培训利用报刊、会议、典型引路、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培训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观念。从素质教育观念到课程改革纲要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到学生的自身需求等多角度深化校本课程的观念。

二是加强了校本课程评价的研究精心制定校本课程考评办法各课程分别制定本课程考评标准和考评形式。本学期的考评工作几所完小在中心校制订的总原则下各具特色。形式、内容学生喜闻乐见学生们参加考评就像过节一样那个兴奋劲别提有多高。渤海所、沙峪、南冶小学非常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分层考评人人参与展示人人观摩到学校所有课程的基本情况。门门课程的考评都体现一学期以来的实施过程。

三是重视了校本教材的开发。本学期有15门校本教材被评为优秀在中心校展示交流而且各有特点基本实现规范化。

这阶段发展形势喜人原因很多但和教师观念转变有很大关系和规范的监控评价有很大关系。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让老师对校本课程的态度像学生那样激情高涨并从中感受到快乐。这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二、我校校本建设取得的阶段性经验和效果

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成果

一“依据学校、社区、教师资源和学生兴趣、需求为学生开多门课程尊重师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跨年级招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的课程开发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1.开发了一批内容丰富而相对稳定的课程门类 根据三年多的实践由最初的五大类38门优化到现在的四大类21门课程。艺术特长类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儿童画、竹马、鼓号队、中国画、口风琴学习策略类名家名篇、鲟鱼养殖、快乐的板栗园、电脑DIY、电脑绘画、书朗社综合实践类英语课本剧、校园电视台、校园报社、校园广播、校园剧社、小记者团趣味竞技类独轮车、花样跳绳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

2.每名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个性发展 由于我们着眼于每一名学生的需求来设臵课程门类使每名学生都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学生们无论是期初选课、期中上课还是期

末展示考评都显示了极高的热情。课程的实施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在2007年12月份对全镇97名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喜欢率为100。

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社团为主要组织形式以渤海文化为主要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培育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特长为重点”的校本课程开发思路有利于培育学校的办学特色。

1、学校的社团文化凸显 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跨年级的动动态组合是学校的学生文化空前繁荣。学校的《校园剧社》被认定为北京市第一个儿童剧社。成立了《北京少年报》小记者站。学生们成功接待和采访了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教工委书记朱善禄等领导来校的视察活动。

2.促进了学校三大办学特色的形成 《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儿童画》、《中国画》和《电脑绘画》等艺术类课程促进了学校“书画艺术”特色的发展学校每年一届的“翰墨飞彩书画节”吸引了杨广馨等许多市、区书协、美协理事和书画专家的光临指导《鲟鱼养殖》、《板栗种植》等科技类课程进了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的发展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电脑DIY》、《电脑绘画》、《小电视台》、《电子报社》、《广播站》、《小记者团》等信息技术类课程进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特色的发展曾承办“北京市小学电化教育年会”和“北京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会”等大型活动被评为“北京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

三校本课程文化初显。经过近四年的实践、三次调整课程的实施正向着一个良性的轨道

发展。师生由陌生到熟悉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渤海特点的校本课程文化。

1.初步形成了课程设臵文化 依据学生需求开设丰富课程门类科学合理安排课时依据当地实际开发校本教材。部分课程聘请校外辅导教师教师们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精心开发编制出了较为规范的校本教材随着使用每本教材都在不断的进行修订其中《快乐的板栗园》自编教材正在出版印刷过程中。

2.初步形成了课程实施文化 每学期课程的申报与审议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学生的选课课程的实施等一系列环节师生们逐渐习惯、喜欢并实施着。尤其是每学期初的学生选课环节那一天操场成了集贸市场热闹非凡学生们都为选到一门钟爱的“课”而犹豫着、兴奋着。3.初步形成了课程评价文化 从评价内容到评价形式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每学期末开展一次学生成果展示评比活动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学生们感觉不仅没有压力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喜悦的成就感。

三、值得探讨的问题与思考

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开设校本课程学生喜闻乐见有助于繁荣学生文化。但教师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需要研究相应机制予以调动。进一步优化校本课程管理研究激励机制。如采取待遇纳入结构工资方案、完善相应的奖励制度等措施让教师在课程的整合、开发、建设中发挥聪明才智贡献才学与能力体现生命的价值创造事业的成功形成个人的特色。二由于我校地处农村课程门类多教师数量多且兼职导致师资队伍的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建设实施课程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急需校本课程建设方面专家的指点与引领。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处理好与国家课程的关系满足初中和家长的单学科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与研讨交流提高教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力。

总之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才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的改进。相信在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指导下我们的校本课程会对学生的成长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二篇:校本总结

校 本 研 修 个 人 工 作 总 结

学科:数学 姓名:周丽英 时间:2012-12

校本研修总结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各类需求的人才离不开教师。因此,从事教育的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校本培训”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锻炼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学期的时间里,我认真进行着研修,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理论学习记录,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在校本研修培训中,我校组织了有关“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理论的学习。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

2、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进行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段进行听课研讨,教研组在“研”字上下功夫,在自觉主动有效

上下功夫,继续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充分调动各年级组长的能动性。

通过研修学习,使自已的教育教学工作受益非浅,主要感受如下:

1、以师德建设为目标,通过学习和同组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结合校园文化,着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深化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从更新的角度看师德,看课改,看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2、以所听的课为参照,结合自已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堂情境,置身于自我之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反思,不断形成自已的教学特色。

3、通过对研修活动的总结,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从当代教育发展的着眼点,结合研修活动所得到的基本素材,在同组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自已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校本研修学习,确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起自己广泛的教学支撑体系,逐渐掌握广泛浓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不断丰富学习资源。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功能优势,为自己构建起一种全新的、高效的、自主的、开放的智能化学习模式,培养迅速、有效地选择、储存和创造性地运用信息的能力。

第三篇:校本总结

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课程开发与实践总结

一、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坚持以“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指导思想,体现“立德为本,美善相谐”的理念,即:以立德为根本,以美载德、寓美于德,追求美善相谐的教育境界。

我校选定“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基于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1、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德育要求: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肩负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石的重任。我国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生活不断富裕,但如何真正做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让小学生成长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小公民”,需要教育探索;

2、我校的校情与学情:校学生中农村孩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流动的生活环境和相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让这些孩子文明礼仪素质不尽如人意;另外,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礼貌,自私任性,不懂得尊重、体谅、关心他人,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我校德育常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缺乏富于实效性的新探索。基于这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校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引领下启动了这一课题。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为教育出发点,旨在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育有机结合,融入对联、书法、剪纸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打破单一的文明礼貌教育的局限,通过新理念、新视角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探究出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践行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通过夯实文明礼仪教育的文化底蕴,深化礼仪情感,让文明礼仪成为我们的校园文化,成为师生精神成长及生活的需要;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之教育系统工程,较好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育环境的整体优化;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与巩固,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与道德品质;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养成教育的内涵,促进了文明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升国旗习惯

2、校园文明习惯

3、行走礼仪习惯

4、尊老爱幼习惯

5、餐桌礼仪习惯

6、热情待客习惯

7、仪表穿戴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实效性,探索教育机制。具体采用了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

(二)实施过程

根据课题特点及校情、学情的需要,我们对德育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了合理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其发展轨迹为:启动、探索期——反思、完善期——成熟、总结期——成果鉴定与推广期。具体实施的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

——成立课题小组,建立课题档案,制订实验研究方案,设计并完成对学生、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礼仪现状,撰写现状调查报告。

——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完善实验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

第二阶段(实施、完善阶段):

——具体实施课题方案: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诸如:在学生中开展礼仪歌谣、对联的创编活动,每学期有计划、分层次举行“礼仪之星报告会”,深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和习惯养成。

——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及时反馈礼仪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开发、修订了南环文明礼仪教育手册,宣讲文明礼仪知识,进行礼仪课堂研讨,成功举行了德育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不断深化课题研究:打造文明礼仪教育系统工程,围绕“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开发”及“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这两个子课题重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深入探究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内容、途径与方法,让文明礼仪教育走进家庭、社区,有效拓展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渠道。

——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完善、总结、提升: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

仪养成教育方案;开发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

——继续深入研究探讨,撰写研究报告,接受结题评审;推广成功经验。

四、主要研究成果

课题组围绕并着力于“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开发”及“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这两个子课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文明习惯校本课程的研究

我们所编写的礼仪校本教材——图文并茂,外观精美,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体现了儿童化、趣味性、实用性,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进行文明礼仪课的课堂教学研究 积极探索礼仪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课题领导小组坚持课堂实践研究,构建了礼仪课堂的基本范式。

开展“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研讨沙龙活动:课题组成员针对实践与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交流,带着过程性的材料、典型个案进行研讨、分享。在研讨沙龙上,还邀请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参加,使课题研究攻关破难,形成共识,得以不断完善、深化。

(二)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

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创新礼仪教育方式方法,拓宽礼仪教育渠道,主要表现在:

创设多元化的校园实践活动。

成功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每周一星评选、表彰活动,举行“礼仪之星”

报告会,组织开展“感恩”主题系列活动,创设礼仪讲坛、开展知识竞赛,启动“小学礼仪志愿者”行动,举行感恩教育报告会。

2、发掘学科教育资源,把握礼仪渗透契机。

如在美术、音乐、电脑、体育等学科教学中,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育有机结合,渗透以美载德、寓美于德的现代公民文明意识。

3、拓宽自主性的校外实践活动。

开展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以手抄报、摄影展、文明礼仪简报、文明礼仪宣传专栏、播放礼仪活动宣传光碟等多种形式,组织学校礼仪志愿者自主参与,到社区进行文明礼仪知识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开展“我是文明小公民”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

组织学生自主创设实践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有:调查走访、自主学习、竞赛展览、角色体验等等。

(三)凸显校本德育特色

我们注重研究实际效果,凸显校本德育特色,主要凸显出如下校本德育特色:

正确处理礼仪教育课程与品德课的关系 以礼仪教育作为切入点,把礼仪训练、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书画和剪纸艺术等有机结合,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关注礼仪教育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结合 一方面,注重传承传统礼仪、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体现时代性,注重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公民素养,尤其是把公民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重点。

抓好礼仪教育的序列化、层次化 体现在学校整体方案之中,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礼仪教育课堂教学试验、全校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予以实施。

注重礼仪教育的立体化、全方位性 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的统一。

这一全校性活动序列方案体现了学校始终坚持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我校礼仪教育的序列化、层次化与立体化、全方位性,通过日常管理,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凸显出了以“立德为本,美善相谐”的课题理念。

综上所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以“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为教育出发点,我们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之教育系统工程,并不断完善与创新,努力做到了校内与校外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坚持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有效向班级活动、校级活动拓展延伸,进而向家庭生活拓展延伸,并有效向社会生活拓展延伸,请看我校开展社区文明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样,数管齐下,促进了多向互动,实现了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的整体优化,形成了教育合力,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与巩固及文明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提高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彰显出以美载德、寓美于德、美善相谐之独特教育魅力。

第四篇:校本总结

校本培训工作总结(2007—2008年学第二学期)

教师是办学之本,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校本培训计划,并有计划地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据校情,落实校本培训制度

1、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全面规划校本培训

我们学校从去年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后,学生人数增加,班型增大,教学方式方法发生变化,而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民办老师和代课教师对小学教材教法,教学理论和小学心理特点了解不够,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技能,教学经验明显不足,骨干教师和学科代头人相对欠缺,正是基于此,我们将学校定位为发展型学校,并据此制定了我校的校本培训模式: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三为本)。

2、加强领导,科学管理,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形成校本培训良好氛围。观念的更新,认识的提高是校本培训顺利开展的前提。一年来,我校坚持利用双周例会,教研活动,政业学习,深入学习有关教师培训文件,领会精神,掌握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宣传动员,使广大教师深深认识到:校本培训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更是竞争时代自身立足的需要。从而增强教师职业危机感,激发了老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热情。现在,我校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已成为一种自我需要。一线教师100%参加了校本培训。

(2)建章立制,强化管理,确保校本培训顺利开展。为了使校本培训活动更加规范,深入开展下去,我校严格规定:①在职教师必须参加培训。②每周一下午两节课作为校本教研固定时间。每周三午后放学后为校本培训时间。③实行签到制,教师培训不得迟到、早退、旷课,培训期间的考勤纳入到学校考核管理。通过制度的制定执行,我校参训教师由最初的被动参与到乐于参与,确保了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

3、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全面落实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我们以实践为导向,解决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解决教师教学实践问题。我们采取一手抓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一手抓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1)培训内容在“实”字上作文章,我乡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更新培训内容。期初,由中心校统一下发计划表,各校按计划去培训。如本学期师德培训内容:《教师法》等与教师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义务教育法》;典型人物或身边先进人物的学习。业务培训内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教师观、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期末按计划有重点地去检查和评估,培训效果较好。

(2)培训形式在“活”写上下功夫。为使校培训工作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我们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培训。即加强教师平素常规管理。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做好三件事:①课前复案②课后反馈③批改检测。每周练好三项基本功:①一面毛笔字②一页钢笔字③一页行简笔画。每月做好三件事:①至少听四节课②写一篇教育教学材料(如反思、心得体会、教学随笔等)③跟踪一名学习“困难生”。另外抓青年教师的典型培养,为了让青年教师、代课教师尽快入门,早点成熟起来,我们学校采取老带新、新促老的青蓝工程,集体备课,跟踪听课,教学示范等形式对青年教师培养,造就优秀人才,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并加强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引导教师自觉进行终身学习,努力掌握一门乃至多门专业知识,让每位教师都有紧迫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二.积极推进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话题,提升教师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长期任务。师资队伍的素质决定学校的发展。为使师资培训常抓常新,我们立足现岗,放眼未来,积极推进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素质专业化。

1.加强师德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的,教师的品德、人格和奉献精神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格的塑造最为重要,专业化教师必须 视 教育为生命,时刻要用自己的人格,自己教育的智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十一月末,我乡成功召开了“厚德博爱”为主题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会上任丽静、王影等5位教师代表作了发言,她们从敬业爱岗、挚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事迹,她们的人格和行为何其它教师做了榜样和示范,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在我乡成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2.优化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研活动是每个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本教研活动不仅是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常用、最普遍的 措施和手段,也是校本培训中提高教师素质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以前我们学校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是见子打子,随意性强,年年搞教研活动,然而,课堂上教学改进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冷静 思考、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校本教研忽视 了教师是根本,只有改变了教师才能改变教育教学这个关键。为此,我们首先建立了跨学科听评课制度,每周一午后两节课为校本教研活动时间,由教导处安排、布置、落实在校内广泛的开展听评课活动,以“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为原则,建立了跨学科听评课制度。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必听一节课,不限年级,不限科目,以达到“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听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听完后,在评价上,听课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提高具体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一年来的听评课制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能力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得到全体教师的共识。

其次,召开校本教研会,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对于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继元台子小学召开的落实“兴城市农村小学语数学科校本教研片区研讨会 ”之后,为了落实校本教研会议精神,我乡也召开了“创建探究性”校本教研会,会上李洪娜和王影两位骨干教师做了示范课,课后教师进行了反思,接着高勇主任又主持校本研讨,十多位教师和领导参加了评课,他们各自根据发现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提重难点把握,他提设计问题,其它人则提板书问题,师生双边活动问题,教学环节问题,作业设计问题……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听课教师也以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身份介入,气氛异常热烈。之后,我又做了《优化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讲座。为了使本次会议落地有声,我又安排了两周的校本教研周,要求人人上一节达标课或汇报课,然后各校校长亲自负责组织听评课,中心校领导包 校深入基层学校指导和检查,使校本教研真正地在各校有声有色,轰轰烈烈的开展,结果令人满意,并且收到极大的实效性。实践证明,走校本教研是一条成功的校本培训之路。三.校本反思

虽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又因为主观和客观的限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

1、有些工作的选择、组织形式,管理措施上还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提高理论层次,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2、在工作的布置和安排上,有些个别学校领导的重 视仍停留在口头上,只求对付检查,没有意识真正的落实更没有发挥其领导指挥的作用。

3、由于学校领导的认识,教师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不同校际间的发展不均衡,有些人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非所需的现象仍存在。

总之,通过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师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在个年级发展水平相当,成绩稳中有升,我们有信心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旧门九年一贯制学校

2008年7月

第五篇:校本总结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通过校本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新课程已纳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野,对它的分析、评判也构成了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走向校本,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而且在教学中我能够将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应用教育、教学中,下面是在校本培训学习中我的总结:

一、校本培训的思想认识

首先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要在校本培训中有较大的收获,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校本培训是与学校、教师的实际紧密结合,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与传统的在职培训方式相比,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所在的学校以及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能有效地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提升教师自我培训的责任感,激发教师发

二、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学习,我能将新课标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学内容能做到密切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努力营造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5、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

7、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8、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

三、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学习英语,这才是校本培训的第一步。在内容上择能了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学习技能,或根据学校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学习项目。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在激发学生兴趣上采用了“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了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增加游戏功能,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四、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1、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出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今后,我要以校本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教学上朝科研型努力,做一个勤学习、勤实践、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

下载校本建设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建设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总结

    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校继续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追求有效性,基本上能完成了,计划制订中的各项任务,教师在培训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现......

    校本总结

    六年级校本课程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六年级校本课程安排的内容是10首古诗和30句名言警句。古代诗词,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

    校本总结

    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在县教委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研究、指导......

    校本总结

    肥城市龙山小学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课程开发与实践总结 一、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坚持以“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指导思想,体现“立德为本,美善相谐”的理念,即:以立德为根......

    校本总结

    校本课程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教务处的关心支持下,电脑绘画校本课程得以顺利开展实施,现就一学期开展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小本课程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电......

    校本总结

    个人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2012.7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第二课堂口算教学工作,时间过的真快,一学年又结束了。在这一学期里,我是既有收获,也有不足,我就从以下三方面做该学期总结: 一、......

    校本总结

    教师校本培训总结 思想重视,目标明确。校本培训是一项全面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工作。如果......

    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

    学校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建设资源库的意义 1.收集、整理教师个人教学资源。 收集、整理教师自己开发、设计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学心得体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