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色的鱼钩》教学方案
《金色的鱼钩》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金色的鱼钩》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玉华郑州航空港区第十七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
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
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
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
达的思想感情。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乐于与同学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
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
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
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3.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老课文,所发生的故事距离孩子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并能够根据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通过布
置预习作业,搜集资料,使学生与文本拉近距离。我们班的孩子思维活跃,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的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颧、鬓、稞、搪、熬、唉、敛、奄、疙、瘩、噎、锈”等,联系上下文理
解“喜出望外、无边无涯、奄奄一息”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外貌、神态、语言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对“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
解。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学生借助课件认读、老师听写等方式,使98%的学生能正确掌握本课生词“颧、鬓、稞、搪、熬、唉、敛、奄、疙、瘩、噎、锈”等。
评价任务二 :学生通过读课文、抓住人物外貌、神态、语言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评价任务三: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对“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忠于革命闪着光芒!舍已为人
第二篇: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金色的鱼钩》的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完成《金色的鱼钩》的教学后,写了这篇教学反思,从四方面;
1.《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因此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先交代学生查月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常品质奠定基础。并且提示学生联系毛主席写的《长征》这首诗,根据自己的了解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等,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长征。
2.《金色的鱼钩》篇幅较长,故事性也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大概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要求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
4.《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第三篇: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小组合作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掌握“支吾(zhī wú),收敛(shōu liǎn)、抽噎(chōu yē)、奄奄一息(yǎn yǎn yī xī)”等词的正确读音。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的方法。通过体会作者朴实的语言,娓娓的叙述,体会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七律长征》吗?(PPT出示:七律长征)。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2)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让我们去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请大家用速读的方法去熟悉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容易的部分,浏览一下即可。读的时候,注意这几点要求
(PPT出示)
① 解决生字词,将课文读通读顺。(颧骨 两鬓 青稞 搪瓷 熬过 收敛 疙瘩 抽噎 红锈 支吾 粗糙 严厉 宿营地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②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长征过草地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光荣牺牲的故事。)③ 想一想:读了课文,你觉得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创设情境,认识班长: 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PPT出示: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1)大家读一读,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2)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从这些外貌描写可想而知,如此苍老消瘦的老班长在长征途中必定是饱经风霜、生活非常的艰苦。他是多么平凡朴素,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红军战士却挽救了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这其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片段。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选择令你最感动的片段多读几遍,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PPT出示:
课文中几次喝鱼汤?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一想这位“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感受深的地方做批注。要借助老班长的外貌描写,以及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四、入情入境,了解班长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心好好感悟,说说你了解的老班长。
很多同学都已经有了收获,来,把你们的收获读给大家听。(1)学习“找野菜、做鱼钩”片断 PPT出示: 第3自然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①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PPT出示: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公里,海拔在3 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啊!“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板书:尽职尽责)(2)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PPT出示第8自然段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说明食物少既难吃又硬。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品质。(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却在这里吃这些难以下咽的东西呢? PPT出示 第13自然段
“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板书:忠于革命)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发现秘密知道原因后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
(PPT出示20、21、22)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从笑着说——收敛了笑容——露出一丝笑意,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②可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让我们一起来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五、入情入境,告别班长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PPT出示
(28至30自然段)
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①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②
指导分角色朗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A、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B、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不肯喝鱼汤的老班长,你会说:)
C、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PPT出示(老班长!老班长!)
(板书:舍己为人)
六、品味金色,怀念班长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体会出他崇高的内心世界。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1.出示最后一段话。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思考:“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而这种品质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做共产主义接班人。(放中国少先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怕困难,努力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七、布置作业
课下同学们要完成以下的作业:
1、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么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这个金色的鱼钩呢?请
写一份解说词。
2、自己再读读你所感动的片段 下课。
八、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舍己为人 金色 鱼钩
忠于革命
第四篇: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语文教研组 2009-06-03 19:42:32 阅读626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
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4.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
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训练朗读能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金色的鱼钩》是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想信同学们读过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被那位老班长的精神所感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字词,读熟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听写。
听写,同桌交换检查书写情况冰推荐字好和得100的同学,得星星。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要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并结合下列阅读要点进行阅读:
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划出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部分。
⑶说说你“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这句的理解。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
(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
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 外貌描写:(第2 8 21 22 23 28 段)
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
见我端着的鱼汤”。
B 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 人物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 忠于党和人民……
6、品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28—33)
(1)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ppt课件)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
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B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C 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同上)
三、扩展与延伸.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 “妈妈”“爸爸”……..)
四.作文片段训练:(二选一)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
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五.作业:
1、缩写本文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3、搜集长征时期的故事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外貌描写
老班长-------语言描写-------------“我”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衬托)
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我在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本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我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背
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2.这篇文章要求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质疑: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
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在初步理解文章之后,我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字行句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
4.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说课稿: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
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4.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
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训练朗读能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教学前,运用多媒体播放录像,简介时代背景,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文。(2)、从课题入手,直引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中心,读中感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老班长的外貌、行动、语言、神态的词句分析,进一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在学法指导上,本课侧重指导快速阅读的方法。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课中交流呈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抓住重点句感悟全文。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快速阅读文章”指导上,借助引导学生勾画两“笑”三“哭”,揣摩体会,悟出方法。通过训练,学生悟出快速阅
读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程序上,我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课前铺垫。了解课文背景,寻找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
及课件,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二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快速阅读——勾画——体会。快速阅读的对象是全文,勾画的对象两“笑”和三“哭”。体会的对象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作者的敬爱与怀念之情。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合理地串联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层次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符合认知。
在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紧扣课题,设置悬念,使快速阅读有目的的进行。
1、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由课题引出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鱼钩?鱼钩隐藏了一个什么故事?
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问题。
(二)互动交流,勾画重点,仔细研读,提高快速阅读的质量。
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
2、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悟,引导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老班长,而题目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抓住重点,直奔中心,深入领会。
教师质疑,“我”为什么小心地把鱼钩保存起来?“我”说生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是指什么?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来体会老班
长的精神。
4、感情朗读,体味情感。让学生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老班长的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板书设计上,主要体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三个特点。主要体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第五篇: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
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中。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一要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要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课文内容概括
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词句解析 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②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③我不信,等他收拾玩碗筷走了,就悄悄的跟着他。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从“皱紧”、“硬咽”可以看出骨刺难以下咽。可是老班长却自己吃鱼骨头充饥,表现了老班长让战友吃鱼的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
④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表现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场景是内心的难受程度。朗诵时,喊得话语速宜快,“怎么”后戛然而止,气存不送,给人造成一种心理上的“等待”。切忌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