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八条规定》的要求,在总结我省课改实验区地方课程实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
1.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目标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省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省基础教育质量。
---加强课程与我省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反映我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优化义务教育课程结构,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加强我省研究、开发基础教育课程的队伍建设,提高我省管理与开发地方课程的能力;
2.地方课程的教育目标
---增强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热爱河北、振兴河北的责任感、使命感;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我省的地方课程,整体规划,安排教学内容,初中每生每学年不超过二门。
2.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专题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小学现代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绿证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学校课程开设专题讲座。
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三、我省地方课程设置说明
1.《写字》课程,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地书写汉字,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热爱祖国文字,为学生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一定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2.《普通话口语训练》课程,通过学讲普通话,树立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养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热爱祖国的民族共同语言,让学生准确、流畅地应用普通话进行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应用普通话进行正常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奠定基础。
3.《实践与创新》课程,按照对课程进行整合的原则,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劳动技术教育、国防教育、“绿色证书”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进行整合。其七---九年级(初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技术教育(特别是“绿证”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研究性学习等;
4.《道德与法制》课程,将现代道德与法制教育有机整合,着重发展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依法办事、依法行事及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切实提高德育和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5.《青春》课程的价值在于使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其课程内容涉及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社会伦理道德、毒品危害和性病艾滋病预防等知识,进而将本课程的探
究技能与方法落实在“认识与思考、咨询与调查、调整与适应、防止与预防、观点与态度”几个方面。着重发展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拒绝伤害,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
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7.《河北历史与社会》将整合河北历史文化、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河北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广泛内容,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爱家乡以及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人文素质与社会责任感。
四、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要求
1.河北省地方课程管理权属于河北省教育厅。省教育厅负责地方课程的规划、立项审批、审定与管理,制定地方课程标准。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落实国家和省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包括由省制发的地方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指导学校科学开设学校课程。
2.地方课程教材开发实行立项、核准制度。省教育厅将尽快组织制订并颁发我省的地方课程标准。按照《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切实加强全省中小学教材管理的意见》(川教基[2001]69号)要求,各教材编单位和个人须依据地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按
照有关程序申请编写教材立项,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后方可启动编写;编写的教材通过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后在实验区按规定范围试用。
五、地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地方课程的实施
从2006年秋季开始,所有已进入课改年级一律执行方案。随着全省新课程实验的推进,逐年推行至义务教育各年级。为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学校可采取讲座等形式让其它年级学生了解掌握地方课程的有关内容。
地方课程是必修课程,各地要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变革,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要根据地方课程实施的需要妥善解决师资问题,要鼓励教师承担地方课程的教学工作,加强地方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发展和提高教师参与地方课程实施、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2.地方课程的评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地方课程的评估,督促学校落实地方课程计划,切实开好地方课程;要把地方课程的实施纳入学校办学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中;将地方课程的教学应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并纳入教师考核、评聘和晋级的内容。
各地要周期性地对地方课程的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地方课程的评价应建立以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机制。可采取考试、考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论文、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要重视对地方课程实施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积极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
六、加强对地方课程的科学研究工作
构建和完善有河北特色的地方课程体系是一项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科学精神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有关师范院校要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地方课程的研究、咨询和指导;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要组织力量与学校、教师一道对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教科研人员要经常深入到课程改革实验区和实验学校,了解课程实验工作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要广泛征求师生对地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为我省地方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篇: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按着省文件精神和教体局指示精神,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全面实施的情况下,开展中、小学教学评估,是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现、研究、解决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学校课程实施与建设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我校迎检前教学评估工作,特制定学校教学评估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教学评估领导小组,统筹谋划、指导、实施教学评估工作。由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组成教学评估组,评估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具体管理、组织、指导教学评估。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权限,明确任务和要求,做好全力以赴投入教学评估工作的思想准备与组织准备。
二、工作安排
依据县教体局教研室教学评估程序安排及培训内容,我校教学评估程序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认真自查、制定方案、明确分工.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在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完成教学评估动员和组织、学习、方案的制定准备工作。
认真学习省和教研室下发的教学评估实施方案和相关材料,举办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业务培训和研讨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明确教学评估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掌握教学评估的标准内容、方法程序,深入理解评估指标内涵。全面部署,分解指标体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我校教学评估实施方案,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工作。
及时通报教学评估各方面进展情况,广大师生要明确学校教学评估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主要工作,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参与,把“思想统一到评估中、工作落实到评估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时间安排:2007年9月1日----2007年9月10日
第二阶段:评估工作实施阶段
(一)、自查自评自纠自建,落实整改.这一阶段主要任务,一是根据教学评估方案的评估指标任务,结合本校、本人工作实际,按照教学评估办的要求开展自查自评自纠自建和综合评价。对照指标体系开展自查,整理出评估所需的各项数据进行自评;全面找出教学中存在的焦点问题,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交自评报告,找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二是教学评估领导小组要对学校及各部门、人员自评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针对一些共性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议,提出工作安排的意见,努力把握好教学评估的方向。
根据自评的结果和意见,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各部门及人员组织整改。
写出自评报告初稿(包括背景材料目录、各种统计数据、自评结果、整改措施、特色项目等),并提供原始背景材料。
(二)、学校组织实施教师教学评估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着学校教学评估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教师教学评估。教师教学评估由学校组织实施,每个学年一次。先由每一位教师根据评估标准进行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学生评---学校评估小组进行评估(业务检查,课堂观察等)---最后由综合分数确定为教师教学评估等级,20-30%教师优秀----学校作好评估总结存档。教师“教学评估等级权重”表存入每位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作为教师任用、专业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按要求上交学
校自评报告。
(三)、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
1.新理念和新教学思想的培训。
(1)总结培训新课标、新理念。(2)由教务处安排教研组学习培训各科新课标。
2.课堂教学培训40%
教学改革要上路子,(1)教学设计6%(2)教学技术3%(3)教学方式7%(目标完成;自主空间)(4)学习环境6%(调动兴趣;合作、机会;气氛活跃、和谐)(5)课堂调控7%
(6)过程评价6%(7)教学效果5%(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
3.评课研讨培训。
4.师生访谈工作培训(10种评价方式)
5.资料准备
(1)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记录,教师教学反思集,主题研究记录,主题研究记录等。
(2)教师个人自评报告和档案材料。
(四)、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档案和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1.加强教学评估档案的建设,针对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进行整理、补充、完善近2006年以来的各级各类文件、规章制度、原始材料的归档。
2.完成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相关内容,要求能体现个性特点,主干内容有:
(1)优秀教学案例 3篇。
(2)教师教学反思集一册。
(3)我的教学故事 3篇
(4)学习、读书笔记 不少于1万字。
(5)听课笔记。
(6)教师学期自评表。
(7)基本情况相关表。
(8)个人教学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2008年7月)
分析教学评估结果,进一步总结优点,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完成教学评估工作的几点措施
1.要通过教学评估工作,推进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教学评估要强化两个提高意识:一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意识,二是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意识.通过评估,切实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切实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2.坚持把教学评估工作与学校日常工作和长远建设目标相结合、教学评估工作与两评四考工作相结合。
3.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教学评估过程中,教师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总结,要做到肯定成绩不浮夸,查找问题不折扣,统计数据要真实,杜绝弄虚作假行为,对不负责任者要严肃处理。
4.强化教学评估工作的责任意识。教学评估实质是对学校全面工作的整体评估,事关我校长远发展的大局,要增强教学评估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教学评估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要实行学校、教务处、教研组三级责任制。各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教学评估工作负主要责任。各项指标要分工到人,落实到位。既有总体目标,也有分阶段、分项目目标,既有数量、时间要求,更有质量要求。要强化责任追究制,营造浓厚的教学评估氛围,确保教学评估工作圆满完成。
5.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劳技、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等课程要安排到位,有教师、有计划、相关材料、有落实。加强地方课程的管理及学校课程的挖掘开发。加强实验室、微机室、远程教育室、图书室阅览室、体、音、美、等室的管理与利用,要求使用合理,布置规范符合要求,档案齐全。
附1.黄土梁子初级中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杨宗昌(校长)
副组长:李盛清(副校长)
成员:秦凤军(副校长)
尚云峰(副校长)
孙军(教务主任)
宋国志(教务副主任)
杨凤贤(教务副主任)
尉海云(办公室主任)
评估办公室:
主任:孙军
成员:宋国志杨凤贤刘彦章
尉海云于晓东宋金阳隗学新
景立山杨海军韩玉琴王义金
刘新华刘英王学石晓东
第三篇: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
河北省教育厅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
(试
行)
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全面实施的情况下,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估、指导制度,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估,是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增强学校课程实施与建设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冀、人才强省战略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教学评估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为宗旨,以发现、研究、解决教师、学校实施新课程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组织各级教研部门的专业研究人员,深入县(市、区)和中小学,走进课堂,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与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切实提高教师、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二、教学评估的主要目的
1.改变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学水平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具有激励、导向、管理、评价功能的教学评估、指导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教学评估的价值、意义和操作技术,使教学评估指导成为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自觉行为。
2.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3.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鼓励学校进行教学管理、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4.加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实施新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研究的管理、指导的力度,促进学科之间、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
三、教学评估的基本原则
1.整体与抽样相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评估对象和评估结论单位,将一个县(市、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在对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发展策略、教学研究指导进行考查的同时,重点抽取样本学校、教师,通过现场、课堂观察,校长、教师对话等进行考查、评估。
2.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采取统筹规划,分级实施,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的评估机制,建立省、市、县、校四级教学评估制度,制定有利于促进县(市、区)、学校、教师不断发展、便于运作的教学评估方法和程序,使教学评估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3.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方法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充分体现新世纪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对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要求,引导县(市、区)、中小学和一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同时,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行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县(市、区)、学校、教师教学的评估结果,重视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鼓励特色办学和教育创新。
4.等级与定量相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采取等级评估、定量评定的评价方法,通过不同等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实现同一指标下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差异性,通过定量评价,体现教学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发展的水平。
四、教学评估的标准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教师教学评估、学校教学评估、县域教学评估三组评估标准。
●教师教学评估标准,包括职业道德、专业水平、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等四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
职业道德分为2个二级指标: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专业水平分为5个二级指标:学历资格、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作业指导、教学质量。专业发展分为6个二级指标:终身学习、转变理念、反思交流、研究行动、研究能力、创新成果。
课堂教学分为7个二级指标:教学设计、教学技术、教学方式、学习环境、课堂调控、过程评价、教学效果。
每个二级指标具体分为A、B、C三个等级标准。
●学校教学评估标准,包括教学管理、课程管理、教学条件、校本研修和评价研究五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教务管理、学生管理。
课程管理分为3个二级指标:实施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教学资源。
教学研究、主题研究。命题研究、质量评价。
每个二级指标都划分为A、B两个等级标准。
●县域教学评估标准,包括宏观管理、发展策略、教学研究三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
教育管理分为6个二级指标:管理目标、管理机制、评估机制、经费保障、课程管理、教材管理。队伍建设、校本研修、评估制度。活动创新、教材培训、考试研究。
每个二级指标具体分为A、B两个等级标准。
五、教学评估的组织实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从2006年开始,采取自我评估和上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实施。
教师教学评估由学校组织实施,每个学年至少一次。先由每一位教师 教学管理分为5个二级指标:管理能力、管理目标、管理机制、教学条件分为4个二级指标:教师队伍、经费保障、教学设施、校本研修分为5个二级指标:研修规划、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评价研究分为5个二级指标:教学考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发展策略分为6个二级指标:学校现状、发展规划、校长管理、教学研究分为6个二级指标: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工作创新、根据评估标准进行自我等级评估,然后,学校(或学区)根据课堂观察、教研组(单轨学校、简易小学由学区学科组)、家长、学生评价意见,确定教师教学评估等级,最后,转换为分数对教师作出校级评价。教师“教学评估等级权重”表存入每位教师学期或当年业绩考核档案,作为教师任用、专业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学校教学评估由县级评估机构组织实施,每年一次,在学校自我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教师、学生、家长访谈的同时,重点进行不同学科、不同水平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把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作为学校评估的重要指标,对学校作出综合评价,纳入学校教学评估档案,作为校长任用、奖励的重要依据,作为县域教学评估的第一手资料。
县域教学评估在各县(市、区)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分别由市、省两级教学评估机构组织实施。市级教学评估每两年一次,省级教学评估每四年一次,按评估规划,分进行。市级、省级评估规划重复时,可合并为一次,同时进行。
六、省级教学评估的方法和程序
省级教学评估的对象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坚持对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整体评估的原则下,重点对不同地域,不同办学水平的小学、初中进行抽样实地考查。具体方法和程序如下:
1.按照省级教学评估规划,被评估县(市、区)要在省定评估时间两个月前填写《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县域教学评估报告书》中基本情况和自我评估总结,并报送文字稿三份,电子稿一份。
2.省对县域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文件资料、学校考察,课堂观察等途径实施。
(1)听取被评估县(市、区)教育发展、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及学校教学评估结果的自查自评汇报,查阅相关文件资料。
(2)根据县(市、区)提供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名单,采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和评估组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不同地域、不同自评等级的中小学若干所,农村(郊区)学校不少于1/2。
(3)教学评估的主要对象是学校和教师。评估学校时,首先听取学校 教学评估工作自查汇报,查阅历年学校教师教学评估档案资料和其它相关文件。然后,评估组随机抽取不同学科教师(不少于4人),通过对话、课堂观察、学生、同事访谈、查阅相关材料对教师进行评估。最后,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估,做出评价结果。
3.评估组根据被评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自查自评汇报、考查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被评估学校、县自评结果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并作出评估总结和结论建议。通过座谈交流、对话等方式肯定成绩,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对教学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
4.评估组的评估总结及结论建议,经省评估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正式签署评估结论,同时将《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报告书》返还市、县(市、区)各一份。
七、教学评估结果的认定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采取等级评估、定量评定结果的方式进行。县域、学校教学评估结果都分为达标、基本达标和不达标三个等级,具体分值为:达标——90分以上;基本达标——89~60分;不达标——59分以下。
教师教学评估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级,具体分值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9~70分;一般——69~40分;不合格——39分以下。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评估结果,要结合教学评估工作,找出教学管理、教师发展、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反思分析问题的原因,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制定下次教学评估的目标。
八、加强教学评估的管理和领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是河北省教育厅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学质量监督、指导的管理行为。其评估结果作为县级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1.加强中小学教学评估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学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学评估纳入常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建立有效的、适合本域需要的评估机制。2.建立教学评估表彰、奖惩制度。省、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对当年评估结果合格,近几年教学管理、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提高较快的县(市、区)、学校予以表彰,并做为分配教育专项资金的因素。对自评结果与上级评估差距较大或弄虚作假的,要提出批评,对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3.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教学评估涉及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评估,业务性很强,此项工作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领导小组,统筹谋划、指导教学评估工作,保证教学评估活动的正常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研部门具体负责组建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和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评估组,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规划、管理、组织实施教学评估。
4.各县(市、区)要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制度和实施方案,尽快部署学校、教师教学评估工作。6月底前要完成教师的教学评估,作为教师首次教学评估资料;9月底前完成对学校的教学评估和县域自我评估。同时,认真分析、反思评估结果,研究本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制定、完善县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的规划和目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持续发展。
附件1: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标准 附件2: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标准 附件3: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县域教学评估标准 附件4: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县域教学评估报告书
第四篇: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为确保我区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行为,维护教育公平,根据《关于安庆市区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宜教发〔2015〕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大观区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好上学、上好学”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继续实行公办学校“零择校”政策,切实保障教育的起点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招生原则
(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推行“阳光招生”,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招生方式、录取结果等信息全面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区教育局成立义务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统一组织实施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加强对招生工作的全程监管,严格审核新生入学条件,把好新生入籍关,加大处罚力度,严禁违规招生行为。
(二)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对接”招生原则。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的规定,公办学校继续实行“零择校”,严格按“免试、就近、划片、对接”原则招生,保障辖区内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具有一个相对就近的公办学校学位。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面试)录取新生,不得以学生的成绩或获奖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或依据,不得招收特长生。自2014年起,凡已用于学区(即一所学校覆盖的招生区域)生源资格认定的住房在小学阶段6年、初中阶段3年内,不再作为其他家庭新生入学资格认定的条件。对申请学区学校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房地产权证的发证时间须在当年的6月30日前。
(三)坚持“两个一致”原则。即: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地址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址一致并单独立户;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地址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地址一致。符合“两个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到居住地所在学区学校入学。不符合“两个一致”原则的,按实际常住地认定办法及认定顺序(下面第四条),确定学区学校入学。
(四)坚持“三个一样”原则。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三个一样”(一样就读,一样入学,一样免费)的要求,和城区学生同等对待。
三、招生办法
(一)小学新生招生:凡户籍在我区、年满6周岁(2009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儿童按时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不接受未到法定入学年龄的儿童入学,若学位有空余,按出生日期排序适当放宽入学年龄,但不得接收2009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学生,对接收的小龄学生,要在校内单独公示一周。有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为正常招生对象,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按规定办理暂缓入学手续,并报区教育局批准。城乡小学一律按划定的学区进行招生,不得跨越学区招生。程序如下:
1、各小学于6月15日前将学校招生方案及材料初审组、接待组和材料复核组等招生工作小组材料送区基教科审核备案(乡镇由中心学校报送),并在招生前一周向社会张榜公布。
2、登记报名。7月25日至26日,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凭相关材料,根据公布的各小学学区范围,直接到对应的学校登记报名。报名时须出具以下材料:
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身份证;
⑵户口簿;
⑶房产证;
⑷儿童出生医学证明;
⑸儿童预防接种证(须经疫苗接种地点查验盖章)。
3、招生学校组织审核公示。招生学校根据各自的学区招生范围和招生原则组织登记、审核、复核,同时校验房产证、户口簿等材料,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予以公示,并于7月30-31日将审核合格并公示后的拟录取学生名单上报区教育局。
4、区教育局集中审核。区教育局组成联合审核组对各校上报的拟录取学生名单进行集中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下达学校。各校于8月10日集中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
(二)初中新生招生:我区初中新生招生由招生学校按对接的学区和招生计划直接招生。程序如下:
1、导出打印小学学生学籍表。小学毕业生学籍表(姓名1)由小学毕业生所属小学负责从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中导出学生学籍表正面姓名1打印盖章,并于6月25日前发放到学生手中,一生一表。对于前期因其他原因发放了学籍表的,学校要做好摸底登记工作,确保每名学生到一所民办或公办初中报名,若发现有学生持有两张或两张以上学籍表报名登记,将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初中招生学校将其作为入学资格条件之一,并作为学籍注册的依据,严禁个人提留、复制、造假。若学籍表中的家庭住址与报名时提供的实际居住地住址不一致,以报名时提供的实际居住地为准。
2、报名登记。小学毕业生所在小学(含乡镇中心学校、村小)通知学生家长,根据公布的各中学学区范围,于7月25-26日持小学学生学籍表、户口簿和房产证等材料(附件5)和复印件直接到对应的学区学校报名登记。乡镇需要外出的小学毕业生家长应委托人,按时做好报名登记工作。
3、招生学校组织审核公示。招生学校根据各自的学区招生范围和招生原则组织登记、审核,同时校验报名材料原件,于7月30-31日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予以公示三天,同时将审核合格拟录取学生名单上报区教育局。
4、教育局集中审核。区教育局组成联合审核组对各校上报的拟录取学生名单进行集中审核,将拟录取名单上报市教育体育局后,市局下达批准的新生录取表到学校。审核结果下达后,各校方可退还学生报名材料原件,同时将报名材料复印件进行整理归档。各学校依据审批的录取表,于8月10日集中发放入学通知书到小学毕业生所在学校。
(三)民办学校招生:我区两所民办学校按照《关于安庆市区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宜教发〔2015〕6号)进行招生。5月28日前,民办学校须上报招生办法、招生计划及招生简章到区教育部门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告。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中组织考试、测试,或以招收特长生名义将考级证书和竞赛成绩等作为入学的依据;禁止在超出教育部门核定的招生计划外进行招生和超班额招生。规范收费行为,按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依法规范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的意见》(皖教基[2013]10号)等有关文件执行。以上行为一经发现要依法纠正,对于拒不整改的,取消其当年招生资格,直至吊销其办学许可证。
凡自愿到民办初中就读的市区小学毕业生,7月18日,持所在小学盖章的小学学生学籍表,户口簿等材料,直接到民办初中报名,每生限报一所民办初中,凡兼报者将取消报名和录取资格。7月19日下午,民办学校将录取新生花名册上报市教体局,并及时返还未录取学生的学籍表,到公办学校报名登记。
(四)特殊群体招生
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按照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来市区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须提供以下材料:
⑴持居住证;
⑵初中新生持小学学生学籍表(在外地就读小学,需要到我区入读初中的,由流出地小学毕业生学校从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中导出学生学籍表正面姓名1打印并盖章,到安庆市区实际居住地所在的区教育局基教科登记盖章);
⑶持市区经商或务工证明:所在企业证明或体现务工关系的劳动合同,个体户提供工商营业执照、营运证、税务登记证等;
⑷持适龄儿童、少年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口簿;
⑸房产证(无房的,需提供房产局出具的无房证明、租房合同和居委会出具的证明)。
若现有的教育资源一时难以满足直接按学区就近入学的随迁子女,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到招生学位有空余、相对就近的公办学校入学。
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确保“三残”适龄儿童少年按政策接受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学区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轻度和中度智障的适龄儿童到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高花亭小学继续开设“智残儿童辅读班”。
3、留守儿童入学。实行留守儿童普查登记制度,把保障留守儿童按时入学作为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学籍变动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监护人变化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并及时更新,准确掌握留守儿童信息,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的全程管理。
4、外地返乡小学毕业生入学。在外地就读小学,需要回我区入读初中的,根据公布的市区各中学学区范围,于7月25-26日持小学毕业生学籍表(由流出地小学毕业生学校从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中导出学生学籍表正面姓名1打印并盖章后,到安庆市区实际居住地所在的区教育局基教科登记盖章)直接到对应的学区学校登记报名。
5、石化职工子女入学
根据有关协议,适龄儿童、少年父母中一方属石化总厂正式在编职工子女可在石化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报名时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父或母为石化正式职工的上岗证(红色)、身份证
(2)适龄儿童、少年本人的光荣证
(3)户口本
学校要将拟录取石化职工子女名单在校内单独公示。
四、实际常住地认定办法及认定顺序
(一)实际常住地认定办法如下:
1、符合“两个一致”原则
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地址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址在一起并单独立户,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地址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地址相一致,在实际居住地的学区学校入学。
2、不符合“两个一致”原则
不符合“两个一致”原则的,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房产证地址与其户籍地址不一致的,按照其父母实际居住地就近入学,确认实际居住地以父母房产证地址为准。
3、不符合第一条、第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实际居住地认定学区。
⑴适龄儿童、少年父母中一方户口不在本市区,其户口随另一方在本市区并实际居住的,以实际居住地(房产证地址)确定其入学学区。
⑵房屋拆迁户。拆迁未购房的无房户,凭拆迁协议,按其原居住地(原房产证地址)所在地作为其入学学区;重新购房的,以新购房产确定其入学学区;拆迁异地安置的,以安置地确定其入学学区。
⑶租住公房。租住公有住房人员能提供公租房证明、1年以上(含1年)缴纳相关费用的原始凭证及无房证明的,按公租房所在地安排入学。不能提供以上证明的,将安排到招生学位有空余、相对就近的公办学校入学。
⑷自建房户。自建房住户需出具房产信息证明(房产证、建筑许可证、宅基地使用证之一),并有乡、村两级出示的证明材料(若有房产证,则不用出示证明材料);若不能出示房产信息证明,则由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学校组成联合核查组进行上门核查,核查需留存图片、文字等核查资料,相关核查人为第一责任人。不能提供以上证明或核实情况不实的,将安排到招生学位有空余、相对就近的公办学校入学。
⑸挂靠户。挂靠户是指将适龄儿童、少年(或其法定监护人)的户口挂靠在某一亲友或其他户主处。适龄儿童、少年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户口所在地属于挂靠户且确无产权住房的,将安排到招生学位有空余、相对就近的公办学校入学。
⑹儿童、少年户口随父母户口在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处落户,其父母双方均未购房(以房产局开具的父母双方无房证明为凭证),且实际常住(要有相关证明材料)、户口从未迁移过(以户口簿记载为凭证),第三代适龄儿童、少年可以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户籍、房产证确定其入学学区。
⑺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有两套(含两套)以上固定房产,按长期居住(登记表本人确认)的固定房产确定学区。每一位适龄儿童限报一所学校,凡兼报者将取消报名和录取资格,统筹安排到相对就近、招生学位有空余的公办学校入学。
⑻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同时有自有房产和租赁住房,以自有房产确定学区。
⑼已入住新购住房暂未办理房产证、户口未入的,凭购房合同及全额购房发票,以居住地确定学区;已购期房的,凭房产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可依据期房所在地安排入学,也可参照实际居住地情况,依据实际常住地认定顺序确定学区。
⑽适龄儿童、少年父母离异的,若是诉讼离婚的,按其法定监护人的住房所在地确定学区;若是协议离婚的,按其父母原住房所在地确定学区。
⑾军人子女义务教育优待依据《安庆市军人子女义务教育优待实施细则》(教基[2013]233号)执行,学校要将拟录取的军人子女名单在校内单独公示。
⑿非住宅房(如商业用房、工业用房、办公用房、阁楼、地下室、车库等)以及赠与和未发生法律效力的遗嘱房等,均不能作为学区房,即不能以此房产作为本学区入学依据条件。
⒀其它无法认定实际常住地的,将参考户籍情况统筹安排到招生学位有空余、相对就近的公办学校入学。
(二)实际常住地认定顺序
住房、户籍地址一致的 住房在户籍不在的
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无住房的爷孙户
未办理房产证但已入住的全额购房户
证件齐全的自建房住户
证件齐全的公租住房户
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无独立房产的共有房产户
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无住房的挂靠户(私租住户)
说明:各校视招生规模(学位情况),按以上先后顺序认定。在招生计划控额内,先招收本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再招收就近安排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当学区内学生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时,由教育主管部门按先后顺序和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调剂未录取学生到公办学校入学。此表中 所指为学校应接收的学生,所指为统筹调剂的学生。
五、工作要求
(一)规范招生行为。认真执行《安徽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和《安徽省贯彻〈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各中小学要自觉维护招生政策及招生计划的严肃性,认真落实招生计划,不得擅自扩大招生规模和招生范围,不得提前或延迟招生,不得扰乱招生秩序,不得发布虚假招生信息,严禁通过考试、测试进行招生,严禁通过培训机构等搞变相招生考试、测试。严格控制班额,原则上小学一年级班额不超过46人,初中一年级班额不超过50人。我区公办中小学严格禁止招收跨行政区择校学生,严格控制跨学区择校;凡要求择校的小学适龄儿童和小学毕业生,可引导其到有资质的民办学校就读。严格实行“阳光分班”,严禁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和各种形式的实验班、特色班等。
各校要规范报名秩序,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业务培训,按照公布的招生政策、划定的学区范围、实际常住地认定暂行办法、报名流程,组织新生报名登记。学校要做好宣传工作,应将学区范围示意图、报名材料清单、实际常住地认定顺序、报名流程等制成展板,放置或张贴于校园内醒目位置。对报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好答疑工作。市教育体育局成立由市区两级基教科长和部分学校校长组成的初中招生协调服务组,8月11日至12日左右接受咨询并处理相关事宜。对报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协调服务组和小学毕业生所在学校反馈信息,切实为新生报名提供保障。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切实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杜绝不正之风,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将招生政策、招生程序、学区划分、入学资格、报名材料、报名时间、录取结果、咨询电话等信息向社会公布,获取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倡导科学教育理念,让各界明白就近入学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努力营造招生工作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推广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三)加强学籍管理。各校要建立完善中小学学籍信息系统,并在基础教育管理中国共产党享,能够为基础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全面和准确的数据。各校要严格执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和“公办不择校、同城不借读”的原则,不得擅自招收未经教育局批准和已被其它学校录取的学生,未经批准的招生不予批准学籍,无籍生不享受在籍生的待遇,不得参加所在学校的各类评优,不予拨付违规招生的生均公用经费。各校要按学籍信息化管理办法做好学籍信息登记(新生报名登记表和房产证、户口簿复印件等材料应保留至学生毕业,以备查),学生转学、休学工作,落实好学籍审核、学籍管理责任。其中,学生转学一般应在学期开学后或结束前1个月进行。
(四)落实问责机制。各校要加强对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领导,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推进制度、划片决策制度、入学监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科学有序、运转高效、公正透明的招生工作机制。要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对于学生和家长有关招生问题的投诉,各校应及时核实情况,妥善处理。
加大查处力度,重点纠正违规考试招生、不按就近原则安排入学、随意接收择校生、利用虚假信息报名登记及乱收费行为。市、区教育督导部门将对招生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及时查处通报违规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篇: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
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全面实施的情况下,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评估,是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增强学校课程实施与建设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教育强省战略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此,特制定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方案。
一、基本原则
1.整体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以一个县(区)作为评估对象和评估结论单位,将一个县(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教学管理、教研机构、课程实施、教师发展,课堂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和效果。
2.导向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充分体现新世纪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对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要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县(区)、中小学和一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行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
3.发展性。用科学发展观确定有利于促进县(区)、学校、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程序。通过自评和他评,市级初评和省级评估等评估策略,使教学评估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育创新、特色办学和县(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
4.可比性。根据城市、农村中小学不同的办学环境和现实,分别制定三级评估指标。既保证同类办学水平下教学评估标准的一致性,又保证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同时,使评估结论真实可信。
5.操作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采取统筹规划,分级组织,分步实施,自下而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估机制。通过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使评估过程规范合理,使教学评估工作常态化。
二、指标体系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教师评估,学校评估,县(区)域评估,每种评估标准都分为三级。
教师评估项目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观念、课程研究、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等五个方面共22条,每一条都划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级具体评价标准。
学校评估项目包括:领导班子、教学条件、课程管理、校本研修和评价研究五个方面共24条,每一条都划分为示范、达标、不达标三级具体评价指标。
县(区)域评估项目包括:教学管理、均衡发展和教研机构三个方面共19条,每一条都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级具体评价指标。
在统一指标体系的前提下,根据城市(区)和农村(县)办学环境以及小学和初中办学条件和要求的不同,县(区)域评估标准中对农村地区个别评估指标做了调整;把学校评估标准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同时,在小学评估标准中,对复式小学、教学点又作了具体的说明。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标准包括: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标准(附件1)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学评估标准(附件2)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教学评估标准(附件3)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县(区)域教学评估标准(附件4)
具体评估项目、内容及指标见附件。
三、评估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采取自下而上,先自主评估再申请他评的办法。
教师评估:教学评估从教师评估开始,先由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根据评估标准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学校根据教研组、家长、学生和教师本人自评的情况,对教师作出校级评价,纳入教师学期或当年业绩考核档案。(注:不合格教师的评定标准:职业道德3条不合格中有一条符合,即可评价为不合格;其它条不合格的可暂评为“准合格”,但要有发展计划)。
学校评估:先由学校根据评估标准在对每一个教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估;自评结果为达标或示范后,申请县(区)教研部门进行评估,并做出评估结论。
县(区)评估:各县(区)在对每一所学校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标准进行自我评估;自评结果为一类、二类的,可申请市级评估;市级评估符合一类标准的县(区),可申请省级评估。具体方法是:
1.申请省级一类教学评估的县(区),要填写义务教育阶段县(区)域教学评估申请表,同时报送自我评估总结和市级教研部门的评估报告。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通过了解自评结果,查阅相关资料、文件,学校考察,课堂观察等途径实施,评估的重点是教育现状和发展规划及实施的可行性。
3.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采取本地推荐和随机抽样评估的方式进行。即:由县(区)分别推荐不同地域的中、小学若干所,并提供全域学校评估结果名单,评估团从推荐学校和名单中随机抽取几所中、小学,进行实际评估;学校评估时,由学校提供教师评估结果名单,评估团随机抽取教师,通过访谈、课堂观察的查阅相关材料进行评估。
四、评估结果
按照评估方案和具体标准,对申请评估单位进行综合评估,对县(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做出总体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评价可分为通过、待通过(或复评)、不通过几个等级。对需要复评的单位要明确复评的项目和复评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复评通不过的,给予不通过结论。当年底由省教育厅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五、组织实施
1.省、市、县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把教学评估工作纳入常规教学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指导、支持、协调本地教学评估工作。教研部门设立教学评估办公室,统筹规划、管理教学评估工作;成立教学评估专家组,由教育管理者、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组成教学评估团,根据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进行评估。
2.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从2006年开始实施,计划到2010年完成所有县(区)的省级首次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