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含五篇)

时间:2019-05-15 11:0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除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外,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经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如手。

第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几百篇课文,不仅每篇课文都可以有侧重地进行认知心理教育,而且许多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可充分利用进行非认知心理教育。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荷花》《海底世界》等课文就可以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感;《群鸟学艺》《一定要争气》《爱迪生》等课文可进行不怕困难,锤炼意志的教育;《会摇尾巴的狼》《一次成功的实验》等课文可以进行交往、合作方面的教育;《陶罐和铁罐》《雷锋日记二则》等课文可以进行自我意识方面的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角度多侧面的,往往有几个方面的教育作用,教师要根据实际,有所侧重。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时是潜在的,它深深地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不像思想品德教材那样直述。因此,我们必须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文章里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例如《挑山工》一文,在挑山工的话中包含着做人要认准目标、坚忍不拔的哲理;《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是以邱少云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邱少云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总之,只要教师能选用心理健康原理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文,就不难发现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第二、探索生动活泼,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挖掘出了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还应该探索生动活泼,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平时的语文实践中,我主要用了以下方法:

1、咬文嚼字。这是指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启发理解,弄清词句的含义,让学生受到心理上的感染。如《三味书屋》一课,让学生找到描写鲁迅由于为父亲抓药而迟到,被老师严厉批评后的神态、动作的语句,然后理解这些语句的意思,再让学生思考从这些语句可以体会到什么。交流讨论后,学生可以体会到鲁迅严格要求自己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有的文章甚至可以抓住标点符号,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如《黄继光》一文中写道“啊!黄继光突然

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了起来!”这句话中的三个惊叹号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情感:对黄继光英雄壮举的赞叹和钢铁般意志的称颂。

2、启发提问。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问,让学生积极地、逐步深入地体会,从而受到心理上的启迪。如《中彩那天》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到“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受到诚信教育。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我们家生活拮据,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而当他意外中彩得到一辆奔驰汽车时,为什么却神情严肃,一点也不高兴?(2)当父亲打电话让库伯把汽车开走以后,父亲为什么显得特别高兴?为什么说这时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现在怎样理解财富?学生在一步一步思考时,必然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上的教育。

3、反复诵读。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接受信息,并可产生联想,受到深层次的熏陶。从阅读心理的角度来看,从文章作者的情感到读者体验到的情感,即由入境(悦耳阅目)→ 动情(阅心阅意)→ 明理(阅志阅神),其间不可缺少的就是诵读。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可抓住描写环境越来越恶劣,情况越来越危急的句子和白求恩争分夺秒做手术的句子,指导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个别读、齐读、默读、诵读,让学生被白求恩的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所折服,进而内化为遇事沉着冷静,毫不慌张的心理品质。

4、作业练习。作业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好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且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教学《李时珍》一课,为了让学生学习李时珍那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忘我精神,就可设计以下练习:(1)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2)先想象,再和同学交流,然后写下来:假如你和李时珍一起上山去采药,在山上会发生些什么?你从中受到些什么启发?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心理教育。

5、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景,可以真实的再现某种场景,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教育,得到发展。如教《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恐怕任何讲解都远远比不上录像片那么真切动人,扣人心弦。通过看课件,学生面对白求恩大夫临危不惧,沉着镇定的精神和心理素质,极易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6、角色表演。小学生十分乐意参加角色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人物的,更真切地受到感染,可不知不觉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如《群鸟学艺》《会摇尾巴的狼》等课文,可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在演出中他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且能初步接受不怕困难,锤炼意志和人际关系的教育。

7、创造性复述。在课文教学中,让学生以改变人称、处所、体裁,或以补充、删改情节等方

式,对课文进行复述,可使学生受到深层次启发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如教《守株待兔》一课可采用多种方法复述,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不能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一定要争气》一课通过创造性复述,学生对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体验会更深,更会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8、习作。习作不仅能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学习了《七色花》一课,学生知道了珍妮用来帮助残疾小男孩的那一片花瓣最有意义,从而知道应该学习珍妮关心他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的美好品质。于是,让学生模仿课文写小练笔《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学生在想象一个个美好愿望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这比简单化的让学生谈感想,更容易收到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塑造美好人格的效果。

9、语文活动。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还应当开展适当的语文活动,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语文活动,可进一步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益。如学习了和时间赛跑一课,就可开展《一分钟能做什么?》《我也和时间赛跑》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先在课外实践或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汇报交流,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这样的活动来于教材,高于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10、激励性的评价。在语文课堂上引入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形成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互动场面。老师以身示范,指导同学评价别人时都注意用激励性的话语,先谈优点,再谈缺点,多谈优点,少谈缺点。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具有积极向上,自尊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

第二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这里所指的健康应包括心理、生理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及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地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在人生的各个时期,从呱呱坠地婴儿,到含饴弄孙的老人,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独特的心理冲突。婴幼儿要有健全的人格,青少年会遇到青春风暴,中年要度过更年春秋,老年要防止精神变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才能减轻心理负担,享受美好人生。

关于心理健康,我国的心理学家认为应具有以下特征:心理健康的人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自尊自信;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胸开阔,善与人处;热爱生活,乐于工作;精力充沛,情绪乐观;平衡发展,人格健全。

目前,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已成为判定一个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这一点不能不引起家长、老师及社会的重视,如何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相当于童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入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从这个时期起,学习取代游戏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成为他们必须完成的一种社会义务。主导活动的变化,给儿童心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开始参加学校集体生活,成为班集体的一员,并要求他们服从和执行学校集体生活所必须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儿童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承受环境压力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一切都将促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质的飞跃。在这个飞跃中,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学科的教学也都负有此项任务,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

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三、尽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

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笔者的班级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量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阅她的日记时,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H·J·柯赖齐亚和W·M·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第三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的青少年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利用语文学科教学来渗透心理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一座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宝库。无数的名篇佳作无不凝聚着作者的智慧才华,积淀了他们珍贵的人生经验,闪耀着他们的高尚情操。这些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在此基础上,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语文活动更是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这又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多样化、民主化和艺术化的渠道。因此,在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就成为语文教育中的一道新的风景线。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应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思想观念,尊重理解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善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给“问题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上课时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因而产生激励的作用,不仅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进

演出或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使学生身临其境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引起“从小应该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情感体验的共鸣,感受学习的乐趣。

3、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找新我。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使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如:在三年级《给予树》一课的最后,我安排了写谢意卡和歉意卡这一教学环节。我饱含深情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热情的帮助,让我们至今都感到非常的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那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谢意卡,表达你衷心的感谢!如果你做了不尊重别人的事,仍让你感到很后悔,那么,来,就让我们写张歉意卡,表达你深深的歉意”。通过“写卡——读卡——送卡”,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4、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在一次以“学会倾听”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课上,我播放了《找骆驼》的动画片,然后提问:“那位商人一开始为什么会认为是老人偷了他的骆驼?后来又为什么会找到骆驼的?”此文中,教师要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不良思潮影响着在校的小学生,再加上现在大多数是独身子女,诸多的心理问题困扰着学生。学生中常出现嫉妒、自私、自卑等不健康心理。而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优势,下面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蕴含着热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的主题,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假恶丑的讽刺。备课时,教师就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如四年级《搭石》这篇课文,主要讲“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进入秋天,人们会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无论是谁,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青人总要背老人过去。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家乡的人们无私奉献、尊敬老人的心灵“美”。针对班级中那些在平时自私自利、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让他们说一说能够从课文中感受到哪些“美”,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又发现了哪些同学心灵很“美”,让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

二、通过作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

如学完四年级课文《乌塔》一文后,让学生想象写“假如是你,你能够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吗?你会出去自己挣旅费吗?”根据这样的提示写一篇短文,学生写作情绪明显高涨,写作欲望强烈,写出了很好的作文。有些学生写到:“我真佩服14岁的乌塔,她那么小就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她一个人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我长这么大了,还要妈妈给我洗衣服,有时还要爸爸给我整理书包,我什么事也要爸爸妈妈帮忙,更别说像乌塔一样出去旅游、出去挣钱。我要向她学习,她太了不起了„„”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和自己进行比较,知道自己身上有哪些缺点,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趣味语文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人教版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相当丰富,有让学生讲自己编的童话故事,有保护文物的看法,有观察图进行对话,也有趣味语文故事。另外,还可以通过作文竞赛、朗读比赛、课文阅读等形式充实语文教学内容,延伸语文教学的触角。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好的课外书,读完之后,专门开一个座谈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学生表现的很积极,比如,有的学生说:“我读了《陶罐和铁罐》这一篇童话,知道了铁罐很骄傲,看不起陶罐,结果最后氧化消失了。而陶罐很谦虚,最后保留了下来,成为了文物。我们做人也要像陶罐一样谦虚,不能骄傲。”有的学生说:“我读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故事,很受感动,故事里的小男孩很善良,无论什么事都为弟弟着想。我也要像他一样,爱我的家人,关心别人。”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有机的渗透了心理健康的内容,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感动、学会珍惜、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得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梨树中心校 刘 成 明 2010.1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活动的场所,他们在学校活动的时间远远多于家庭。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更是塑造人格、培育个人健康心理和价值观的主阵地。教师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成长。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主要课程,作为母语教育,它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语文学习的内容最多,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最广,最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学除了承担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更容易让家长和学生接纳及认可。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当今小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1、语文的学科特点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语言和文字的同时,还渗透着美的元素。教材内容都是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可以给予学生心灵熏陶的文章,有很多真实人物的故事,能够使学生体验不同的人生,学习正面榜样的良好行为,痛斥反面人物的罪恶行为,树立良好的对错观,在预防自己犯错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加之栩栩如生 的插图,能使学生时刻体验到自然美和心灵美。

2、语文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和谐平等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教师普遍持有一种畏惧心理的,而教师在学生中的印象和地位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讲授课程的接纳力。作为最具有情感性的语文学科,教师应该时刻体现出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动力学习,也才使学生有勇气表达相关的看法和想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生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氛围。教师积极的情绪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消极的情绪则引发消极的情感。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更愿意学习这一门学科以及接纳教师所讲授的相关知识。而且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

3、充分运用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阅读教学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教师可以在各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渗 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教学中,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中所折射出来的道理和情感,学会感悟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可以进行分角色扮演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让学生融入到角色当中,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和情感,使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同时在角色扮演中也可以体验到不同的经历,形成正确的角色和性别意识,在他人的故事中学会勇敢、坚强、自信、自尊等正确的人生态度。

4、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语文知识竞赛、演讲、课本剧、语文画报等。教师可根据学习和讲授内容的需要,适时安排合适的内容。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在知识竞赛或课本剧等活动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加强了与同学的交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快乐、竞争、自信与合作,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形成。

5、及时检查作文反馈学生心理

作文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学生 心理状态最直接的反应,小学生会利用作文来表达自己的相关想法,教师可以通过作文获知学生的近期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及时回复,给予学生充足的表扬,看到他们的闪光点,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品质。除作文外,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日记,这是学生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想法写在日记中,在抒发他们情绪的同时,可以以此与学生交流,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开导和解决。

总之,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体会、不断摸索、不断创新。

下载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许昌市襄城县库庄二中 田变 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人才得培养不仅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良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 精彩,在不断地思索中生成 2009-05-20 15:40:11| 分类: 教学随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给予是快——乐的》的三次“旅途” 10月14......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内容摘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够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各项教育活动、班主......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这表明,如果人们只讲求生理卫生,是根......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传统化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让我们在教学中去发现、开采、渗透。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浅显......

    试论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试论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夏旭东单位:深圳奥斯翰外语学校联系电话:0755-25808096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 渗透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30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屈静 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逐渐趋于稳定的一个阶段。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