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预防和妥善处
理群体性事件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中,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和多元化,社会矛盾凸显。去年底以来,中央,省、市、区相继出台有关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的重要文件,强调做好调处维稳工作是当前政法战线的首要任务。按照天河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今年以来,我局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努力确保天河和谐稳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 1 至 5 月,我区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共调处涉及 30 人以上的群体性纠纷 48 宗,其中劳资纠纷 26 宗,债务等经济纠纷 8 宗,物业管理纠纷 6 宗,房地产及租赁纠纷 4 宗,已调处成功 42 宗,调处成功率 91.3%。
一、工作进展和初步成效。
(一)加强调处领导机构建设。
今年 2 月,为进一步完善党政统一领导、综治维稳机构统一协调、部门各负其职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机制,按照天河区委的部署,各街道已相应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与此同时,区调处办(设在我局)也对各成员单位的调处联络员队伍进行了调整,保证了排查调处工作的正常运作。
(二)完善纠纷预警机制,重点推进排查工作。
今年来,按照上级提出的“对 100 人以上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预警率要达到 85% 以上,对 500 人以上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预警率要达到 100% ”的要求,我们在预防和源头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加强纠纷信息搜集反馈工作,要求各街调处办建立调处信息员队伍,完善因人、因地、因事、因时预防机制,突出抓好对重点人员、重点地段、重点问题、重点时期的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坚持做到区每月、街每 10 天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活动,对排查出来的纠纷及隐患,建立台帐,形成了台帐报送及集中汇总制度,即街调处办每 10 天向区调处办报送 1 次台帐,区调处办对有关情况及时分析,重大、疑难纠纷及时报告上级领导。每月底,区调处办汇总 1 次台帐,并按要求及时报送上级部门。此外,今年元旦、春节及两会期间,区调处办按照市调处办的统一部署,集中组织开展了 2 次全区性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专项活动。活动期间,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值班工作;在特别防护期内,严格实行“一天一报”、“零报告”等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容易诱发异常上访等不稳定因素,对可能引起群体性静坐、罢工、闹事等影响政治稳定和节日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进行排查,建立了全区重大矛盾纠纷、隐患台帐,对上级规定的重点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及其调处工作情况加强请示报告,及时有效地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
(三)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健全纠纷调处机制
为掌握我区矛盾纠纷的动向,进一步研究预防纠纷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办法,今年以来我局(区调处办)先后组织召开司法所所长排查调处经验交流会、全区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大会,传达上
级领导有关调处工作讲话精神和相关文件精神,通报各辖区调处工作情况,重点了解不同片区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掌握隐患信息,旨在总结经验、研究新时期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新路子和新机制,确保社会稳定。4 月初,我们 组织各基层单位撰写调处调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7 篇,选送参加市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经验交流大会的文章 4 篇。5 月,我们又组织各基层单位围绕“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的主题展开专题调研,撰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论文报送市调处办。至今已收集论文 12 篇。另外,就龙洞街辖区的“保利.世纪绿洲”楼盘及兴华街辖区的坤龙公司近年来多发劳资纠纷的情况,区调处办又专门组织人员展开专题研究,形成专题报告报市调处办。
(四)快速反应,及时介入,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
今年以来,对我区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我区各级调处办均能立即启动快速反应机制,主要领导和调处队伍做到了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反馈信息、第一时间组织调解、第一时间防止矛盾激化,按照调处工作职责要求,各司其职,相互支持配合做好调处工作;遇到跨地区、跨部门,单靠一两个部门和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做到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如历经 1 年的五山变电站建设纠纷,在区委、区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于今年 2 月 16 日顺利开工。又如今年发生的世界大观经营纠纷、骏景变电站建设纠纷、元岗土地租赁纠纷、中山三院假药医疗纠纷等,区及辖区街道调处办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介入调处,制订群体性事件防范和处置工作预案,把握调处工作主动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维护了我区的社会稳定。
(五)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扩大调解调处工作社会影响力。
为提高人民调解、调处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今年 5 月份,区、街调处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人民调解、调处宣传月”活动,通过增办人民调解、调处工作法制宣传专栏、举办“人民调解、调处工作法律咨询日”活动、开展送法上门义务教育活动以及派发维护社会稳定宣传单张等,广泛宣传人民调解、排查调处工作的有关政策,收到较好效果。
二、存在困难和基本问题。
近几年,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的排查调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彰或奖励。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一)矛盾纠纷日益复杂,排查调处工作面临严峻形势。
当前我区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协调失衡,各种滋生和诱发矛盾的因素大量存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我区的维稳调处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影响我区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政建设纠纷: 市政建设工程一般规模较大,影响面广,往往涉及征地拆迁、环境影响等方面问题,稍处理不慎,或沟通不到位,很容易引发群体性纠纷,且工程的发包方及承建方的主管单位通常为省、市一级单位,级别高,由区、街一级调处机构组织调处难度非常大。如骏景变电站建设纠纷。2、行政执法纠纷: 一些群众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冲突时,把个人利益摆在首位,而有时也因为政府在行政执法时宣传不够,部分群众不理解或产生误解等引发群体性纠纷,往往涉及人
数相当多,而作出行政行为决定的主体多是省、市一级行政单位,作为区级以下单位在处理该类纠纷时只有充当协调及配合的角色,调处难度相当大。如我区天河南小区的“住禁商”行政执法纠纷。、房地产纠纷: 房地产建设牵扯城管、规划、环保等方面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受影响的可能是小区内的全部业主,人数众多,也极大威胁我区的社会稳定。如辖内的棠德花苑民心工程房产纠纷、迎翠春庭房产纠纷等。、物业管理纠纷: 一方面我区辖内住宅小区众多,另一方面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相关法规不完备,许多物业管理公司的操作不规范。一些物业管理公司不但没有尽职尽责管理小区,还妄顾业主利益,利用甚至不惜破坏小区设施谋取利益。部分小业主也因个人私利而煽动其他业主聚众闹事。业主往往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把影响扩大,稍调处不妥,就容易把纠纷激化。如原翠湖山庄、华港花园的物业管理纠纷。、劳资纠纷: 尽管我区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力度,但我区劳资纠纷仍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05 年比 2004 年增加了 86.96%,大多发生在建筑和饮食服务行业。这些纠纷中的劳动者一方大部分是知识水平和收入水平均较低的打工族,劳动者往往动辄选择聚众或其他一些过激方式以引起政府重视,谋求问题的解决。有的楼盘的开发商和承建商是省、市一级以上单位,往往不配合区、街调处机构的工作,处理起来更困难重重。如世纪绿洲楼盘的劳资纠纷。、村(改制公司)内部管理、换届选举、股份分红、早期“农转居”人员待遇等一系列问题引发的纠纷。
(二)横 向信息渠道不畅通,部分信息传送滞后。
信息报送渠道畅通与否将直接影响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效果。区调处办设在区司法局,街调处办的日常工作一般由街司法所工作人员承担。街司法所实行以区司法局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而作为社会各层面信息触角的广大调解员直接接受街司法所业务指导,为此,区社区这一上下联动的纵向信息渠道是非常畅通的,各街调处办在掌握信息的第一时间都能按照报告制度的要求及时向区调处办报告。但是,部分职能部门的横向信息沟通上却不尽人意。由于部门间的平级关系,加之部分职能部门的调处联络员经常变动,信息沟通容易出现断层,漏报、迟报、不报现象仍存在。
(三)调处机构的设置、定位存在问题。
按照我区穗天综治委[ 2000 ] 15 号文和穗天综委 [2003]7 号文规定,区调处办在区维稳及综治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设在区司法局,与区司法局基层科合署办公,日常工作由区司法局直接领导。
根据区调处办运作多年情况和经验,区调处办在履行职能时,有时只能充当法律顾问和参与者的角色,其组织、指导、督促作用难于发挥;由于区调处办只是临时机构,没有专项人员编制,办公室成员上至主任、下至办公室工作人员均由区司法局的领导和基层科的工作人员兼任,人手严重不足、也无专用车辆等设备,一定程度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按照今年初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广东省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是协助同级党委、政府具体组织、指导、督促本地区及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协调机构”,目前我区调处机构的设置显然与该规定不符。
三、努力方向。
当前,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我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的现状和弊端,积极探索妥善建立处理社会矛盾的新机制和新办法,对于维护我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天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认为,依法、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建立科学合理的调处机制,还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建立民意表达机制。
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有助于把握处理矛盾的主动权。今后,除了把信访、调处工作作为事后的补救途径外,更要畅通事前群众表达要求的渠道。在重大法规、政策和决策出台前,通过发放问卷、发放征求意见稿、举办听证会、举行专家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减少和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和公共、社会利益分配的偏差,避免侵害群众的利益,从源头上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发生纠纷后,更要综合采取组织协商、合议、听证等方式引导群众理性思维,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在解决问题时争取实现最大限度的双赢。
(二)建立督查督办工作机制。
实践中发现,在排查调处工作中,无论对于纠纷当事人,还是对于纠纷处理的责任主体部门和包案领导,只有启动强有力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才能确保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今后,要明确督查督办工作的实施主体,赋予其相应的监督职权和处罚处分的建议权。同时,对于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时限处理已经发生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未按规定续报处理结果的,对以各种理由推诿、拖延、敷衍的,甚至不执行调解处理意见的单位和个人,力求通过有关部门督查督办,确保纠纷妥善解决。
(三)落实责任追究制。
我们认为,在进一步健全我区的群体性事件报告制度的同时,还要相应建立配套责任追究制,除严格按照《广东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和突发公共事件责任追究办法》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外,应进一步健全对各职能部门、各街道的综治考评制度,细化考评项目,把漏报、迟报、虚报、不报等行为纳入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年终考评范围。
(四)理顺机构设置。
要按照《广东省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办法》以及省市有关规定,对我区排查调处机构的设置等问题专门加以研究,理顺工作体制和机制。
一、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我国危机管理研究专家认为,现阶段主要面临四类突发性公共事件:即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前三类基本上属于“外在风险”,第四类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属于“内在风险”。一般来说,外在风险的处理难度通常
我国正处在重要的社会、经济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呈明显上升态势。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过程中,只有对事件发生的机理和不同的类型有清醒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把它作为政府的一种常态管理,才能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决策水平。
第二篇:14-2积极预防与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3G时代新媒体的特点与社会稳定的维护(上)
主 持 人:刘素华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副教授 访谈嘉宾:张荣胜 辽宁省通信管理局局长
刘永斌 山西省通信管理局局长
主持人刘素华:二位局长你们好!就是咱们随着这个网络的发展,随着这个手机使用的普遍性,特别是网络和这个手机结合在一起,那么它对人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在一些重大事件上,网络和手机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且网络它体现着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也不容我们忽视。那么积极功能比如在一些事件当中,像我们汶川地震那么信息经过网上一发布之后,就把全国人民这个支援灾区抗震救灾这个情感就给调动起来了,全国人民支援灾区,那么这是它的积极功能体现。那么消极功能你像在一些突发事件,你像瓮安事件就是非常典型,就是因为在网上有谣言说小女孩的死亡是因为这个县委书记的侄子对她实施了暴力。那么这种谣言在这个网上传播之后,就把老百姓的不满情绪和愤怒的情感调动起来了,最后酿成了这种事件。所以我们想网络它有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如何把它的积极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造福人类,把它的消极功能最小化这是我们今天应该关注的问题,所以请二位局长谈谈这个问题。
一、网络媒体的特点
张荣胜:好,大家好!我是辽宁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张荣胜。刘永斌:大家好,我是山西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刘永斌。主持人刘素华:先请张局长来谈谈我们这个网络的特点。
张荣胜:大家知道网络我们一般叫做互联网,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是由美国军方作为局域网的系统推出来的。那么这个互联网在发展的初期它假定每一个使用互联网的用户都是非常可靠的,因此它在互联网设计的时候以IPV4为代表它没有任何的安全检测系统。这个系统决定了今后互联网一系列问题的发生。那么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消费者的需求,网络媒体或者叫网络信息呈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态势。到今年的3月底,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6亿户,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18亿户。我们了解这个情况就必须知道这个网络媒体或者叫做网络信息它有哪些不同于传统信息,或者传统网络的特点。
主持人刘素华:对。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网络信息的开放性
张荣胜:从我和永斌局长我们做的这个工作看,我们总结了六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也就是说在这个网络上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手机网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字的撰写者、音频、视频的制作者以及实事的评论者以及新闻消息的发布者。这种开放性实际上表明了互联网的开放性,那么这种开放性体现了一个特点就是单体的、无组织的,这是它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人来组织它,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来组织它。
主持人刘素华:对。
张荣胜:但是一旦有人组织或者这些群体找到了一个共同关注点,它就会迅速地形成一个利益的群体,表达一个共同的观念,形成了一个舆论氛围。
主持人刘素华:对。
(二)不受控性
张荣胜: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它的不受控性。大家知道传统的平面媒体的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这是我们传统的媒体信息。那么这个它需要由党的总体的舆论控制、宣传口径和宣传重点。
主持人刘素华:对,每错没错。张荣胜:那么在互联网上就不存在。主持人刘素华:是的。
张荣胜:这些作者或者这些信息的发布者、实事的评论者、音频视频的作者他可以随时随地的想什么时间发就什么时间发,想发给你刘老师我就发给你刘老师,想发在刘局长就发给刘局长,但是我也可以发给不特定的群体,这个就是不受控性。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互联网基本上是没有控制的,这是它的第二个特点。(5:06)
主持人刘素华:对。
(三)传播的迅速性
张荣胜:第三个特点就是传播的迅速性。大家知道我们一份报纸从写稿、排版、印刷、校对、总编辑批准印制以后,再通过邮局传送过来或者通过邮差传送过来,那么到消费者手里是很长时间的,一份杂志的时间也很长。那么电台和电视台一样,它也有一个编辑制作的过程。但是互联网或者网络信息可以做到拍摄即发布,那么现在技术你比如说去年我们的奥运会很多外国记者使用了摄像机,在摄像的同时音频视频就通过卫星传入到本国的电视台,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实况转播了整个奥运会的比赛情况。所以这个传播的非常的迅速,美通公司做过一个调查刘老师,就是说手机用户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把消息传达到一亿个人。
主持人刘素华:一小时。
张荣胜:一小时之内。而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的E—mail在一个小时最多是一百万用户,那么电话一个一个打显然就更慢了。
主持人刘素华:对对。
张荣胜:所以它的特点区别于传统信息特点,传播速度非常快。主持人刘素华:对对对。
张荣胜:这是网络信息的第三个特点。
(四)承受者的广泛性
第四个特点就是承受者的广泛性,我刚才讲到了就是我们国家有6亿个手机用户,有3.18亿网民。那么这个群体加起来就是将近10亿人口,很快就要突破10亿人。也就是说能够承受这个网络信息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在这个信息上它与传统信息承受还有几个不同特点。
你比如说电视台放什么节目,我只能说这个台的节目不看,我调个台。但是你不会要求电视台说我要求看一个节目你给我放,不行的,因为它是广播式的宣传系统。而互联网网络信息和手机信息是一种交互的行为,就是我可以消费者可以选择任何我想看的东西,这是一个特点。
第二个,这种交互式我可以在网上讨论,就像我们今天似的讨论一些问题话题。那么我们也可以就某些问题发到一个特定的邮箱或者是特定的论坛上把我的观点晾给大家,大家都到这里来讨论聊天室。那么我也可以不愿意这么做,我做一个自己的博客让大伙儿来看,形式非常活泼。就是参与这些人的形式非常活泼,这是它的第四个特点。
(五)网民年轻化
第五个特点就是年轻性、年轻化。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是按照三亿用户算那么就是1亿5千万是年轻人。如果按照3.18亿算,刘老师那就是1亿6千400万人。
主持人刘素华:您算的很清楚。
张荣胜:是吧?这么大一个数量说明什么呢?说明年轻人他有知识有文化,接受新鲜事物非常快。另一个方面年轻人在成长期世界观的形成时期,网络的积极面对他有影响,网络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消极负面也对他有影响。所以这个年轻人对这个互联网的网络信息他们既是参与的主体,又是承受的主体。而中老年人大部分还是比较喜欢一些传统的方式,看看报纸,看个电视,听听广播,但是也有一部分中老年人现在也开始进入到网络媒体当中来了。
主持人刘素华:对对对。张荣胜:这是它的第五个特点。
(六)网络内容易复制性
第六个特点就是网络信息或者网络媒体的特点就是它非常容易复制。大家都知道因为网络有一个搜索引擎,只要数据库够大,你可以在很短时间把它你想看到的都搜集出来,无论是文字的、音频的还是视频的都可以搜索出来。那么传统媒体不具备这个功能,咱们上图书馆要找一个东西不借助计算机,过去翻那个卡片架非常困难,是不是? 主持人刘素华:每错没错,要用很多时间。
张荣胜:要很多时间。现在就非常快,那么它非常容易复制,就是可以把过去发过来的东西,过去发过的消息它再翻出来再贴到帖子上去。或者认为好的短信,我不断转发各个人,三年以后五年以后它还可以把它发出来,就是这种复制性是这种网络信息或者网络媒体的第六个特点。
我和刘局长我们就总结了这六个方面的特点。(10:36)
主持人刘素华:我觉得这六个方面总结的非常好,也把网络的特点特性,它的在现代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也体现出来了。
二、网络媒体带来的积极作用
刘永斌:互联网刚才解释一下,我做点补充,张局长谈的很全面。因为网络信息传媒,信息传媒大家都知道传统的传媒报纸、广播、电视,但是互联网诞生以后那么大家就第四媒体,因为作为媒体它传输媒介是不一样的,这样去定义的。但是还有专家现在讲叫第五媒体,那么第五媒体是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结合形成手机媒体,那么叫第五媒体。所以说我们互联网,大家已经经过了,我们中国发展已经十几年,从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后,这么十几年大家对互联网有了比较熟悉的认识,对互联网它传播信息的特点、形式、方式大家比较熟悉。但是大家今后还要更加关注什么呢?就是关注移动互联网,实际上就是手机媒体。那么第五媒体它将来的功能远远要大于第一、第二、第三传统媒体,然后它和互联网的结合那 4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么这种功能,手机的媒体的功能将来会发展很大。可能我们现在,现在我们还不可预知它将来这种媒体的它的那种更多的一种功能。
张荣胜:对,新的功能可能会不断出来。
刘永斌:而且手机大家都知道,大家用手机它的这个随机性、随身性、开放性、互动性、可储存性,它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随着我们整个将来技术的发展。
主持人刘素华:它有点快像笔记本了。
刘永斌:所以说它的功能非常的厉害。但是网络信息对这个从积极的意义来讲,因为大家讲二十世纪互联网是我们世界人类科技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主持人刘素华:对。
刘永斌:那么它的积极的作用对整个一个国家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整个确实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持人刘素华:刚才张局已经谈了六点了。
(一)沟通政府和公众的重要平台
刘永斌:刘老师也讲了它对我们生活方式这个包括你工作方式、信息传播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想通过我们特别是这几年我们互联网的发展,积极作用一个就是说网络信息传播成为我们沟通政府和公众的一个重要平台。因为现在我们互联网不仅仅是作为网民光是提供你信息或者娱乐的一个媒体一个平台,更重要的这几年体现在我们公众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政府实际上等于是给政府和公众搭建了一个主要沟通的一个平台。因为网络它具有透明性、公开性,而且这样就提高了我们政府好多办事的效率,我们政府的信息部门能够及时地传达给公众。那么这是它一个重要作用。
(二)网民表现出巨大的政治热情和民意诉求
那么再一个就是网民表现出巨大的政治热情和民意诉求,所以我们广大网民利用互联网对各类事件的看法,对国家重大事件的一些看法,包括对国家重要事件的一些参与度,那么大家都利用这个互联网,包括我们看在奥运期间,包括我们抗击冰雪灾害、非典期间,那么大家都利用这个互联网从正面的给社会很公开及时的信息,包括国家的决策。这是第二个作用。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三)网络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个作用就是网络信息以及它的舆论监督成为社会监督一个重要部分。那么原来我们中国网民过去的热情主要从网民问政,比如网民就是对我们政府、党的方针政策决策、国家法律这个比较热情了。实际从现在网民问政已经发展到网络问责,网络问责大家都知道周久耕事件也好等等的网络曝光事件。还有这个确确实实大家感到就是网络它这种监督的力量、监督的威力是非常厉害的,那么通过舆论的监督,当然我们党和政府的监督的渠道很多了。
主持人刘素华:对。
刘永斌:包括社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但是现在包括网络的监督显示这种威力很厉害,特别是对于反腐倡廉也好,怎么提高我们政府为社会服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水平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5:45)
(四)网上维权和签名活动对公民权益的保障起到积极作用
那么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网络维权和签名活动对公民权益的保障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因为现在我们确实有整个社会公众也好,包括网民也好现在维权意识大家都比较强。那么通过互连网络对公众的一些公共的权利,那么涉及到公众的权利那么通过网上的发布、网上的诉求以后那么促进政府改进工作,相关部门改进工作,实际上这个起到很好的作用,起到很好的作用。包括我们2003年8月不是国内发起对日索赔百万网民的签名活动,那么增加到那么多,它也起到这样一个积极的作用。
三、网络媒体的消极影响
主持人刘素华:刘局,就是它还有一些消极的影响,这个您能不能谈谈。刘永斌:消极的影响,请张局长先谈。谈了我有些方面做点补充。主持人刘素华:行行,好好。
张荣胜:刘老师你说的很对,这个是符合辩证法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它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从辩证法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这是正确的。那么目前在网络信息上的消极面往往比一般媒体的消极面要大得多,主要是我上面讲到的六个方面的特点决定的。在一定意义来说网络是失控的,是没有管理的。刚才讲到第一个特点和第二个特点,那么这就带着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总结有这么三个大的消极的方面。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弱化党和政府对社会信息的主导性
第一个实际上在网络信息上,因为上述六个特点使党和政府对社会信息的主导权产生了弱化,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一种比较有效或者能够持续坚持的办法来使政府和党主导好网络信息的传播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你要搞得好就善加利用了,搞的不好就形成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给你封掉了,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希望借助于它的科技的力量为我所用,而不是说像把洗澡的孩子把脏水泼掉,把孩子也泼掉了。这是一句名言,是我们老祖宗的话。那么这是第一个问题。
(二)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媒体制造混乱
第二个问题,敌对势力和国内外的反对势力在互联网上不断对我们国家我们党和政府发动了一些网络信息的一些攻击,散布一些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信任,鼓吹资本主义的自由化和资产阶级的民主、人权等观念,来煽动我们广大的网民对党不信任,对政府不信心。其目的就是要阻止中华民族崛起的步伐,不愿意看到我们真正成为致力于世界民族的伟大民族。那么像这种例子很多,你比如说法轮功在美国的支持下攻击我们新的卫星。在我们正常的新闻节目中插播法轮功的节目,这个例子很多的。另外法轮功也是在敌对势力的支持下,不断向国内寄发一些反动的信函、宣传品,甚至在国外的网站上设立退党退团的栏目,策动一些个别意志不坚定者来到网站上签名,声明退党退团。这是敌对势力。那么台独、藏独、疆独等等的一些破坏势力都有类似的一些举动,这是它的第二个问题。(20:12)
(三)网络低俗信息传播正在侵蚀社会成员的健康之体
第三个问题就是网络媒体现在低俗信息传播正在侵蚀社会成员的健康身体。我想这里头我们刘局长做的这项工作,我们归纳了三个方面,可能不一定准确。
1、淫秽色情的东西在网络上不断的出现,屡治不止
第一个就是淫秽色情音频、视频、图象、文字,甚至还有网络出现聊天时两个人裸聊。那么就是说这些淫秽色情的东西在网络上不断的出现,党和国家也多次采取了措施,几次采取了净化网络环境、绿色上网这个活动。但是每次过后以后又不断出现一些反弹,这是一个。
2、没落、颓废的东西流传
第二个所谓低俗信息就是看破红尘、及时行乐,甚至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是类似这些俏皮话段子或者是表达自己这种没落、颓废心情的小说、诗歌、散文、博客一搜很容易搜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出来。而且一旦出现大家引起共识的一些短信,大家互相转来转去,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是第二个方面。
3、西方通过网络进行西化、颠覆
第三个方面,我们总结的三个方面是比较主要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那些问题。
刘永斌:网络信息传播我觉得它是一个无国界的网络。那么首先就是刚才张局长也讲了,实际上现在网络的政治斗争是非常激烈的。实际上现在西方国家它对华政策就有两面性。一方面把我们中国视作合作伙伴。但是另一面它又是对我们西化也好、颠覆,又不想让你中国强大。
张荣胜:对。(1)政治渗透
刘永斌:大家知道现在实际上我们互联网上这个访问量最大的100多个网站94个在美国,全球的,负责全球的域名管理13个最大的服务器10个在美国。所以说整个互联网重要的决策控制权仍然在美国,但是美国的互联网管理不是以政府层面的管理,它是一个中介的,是一个私营企业来去做这个事情的,它不是政府的。
张荣胜:它表面上说私人企业,但是背后是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操作。
刘永斌:所以说现在的一些西方国家这几年也是这样的情况,它就通过这个网络对你别的国家进行政治的渗透什么。
主持人刘素华:实际上它通过政府和军方的控制达到政治上的一些目的。(2)文化侵略
刘永斌:那么我感觉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由于互联网它不仅是对一些西方国家对你这个价值观念,特别我觉得对文化的这种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就是它用它那个殖民文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冲击是非常厉害的,冲击的非常的厉害。
张荣胜:或者是文化的侵略。
刘永斌:或者是文化的侵略,现在我们在互联网的语言使用上90%是英语,法语占5%,那么其他国家才占5%。那么在信息的流量上美国和西方这些占了95%,我们国家是1%多,所以说大家想想这个情况对文化的侵略这种是非常严重,而且这个过程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张荣胜:实际上我现在拦你一句话,现在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了。你比如说我们传统的节日春节、元旦、清明、端午,许多年轻人记不住了,年轻人过什么?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是不是?过的这个东西。
主持人刘素华:是是是。
张荣胜:另外张嘴来一句英语,好象不说英语不行,我们传统的文化古典的诗词名著,很多年轻人不会了。
主持人刘素华:对对,读的人现在是少数的。
刘永斌:这样的话就对我们整个社会稳定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安全产生了影响,文化产生影响。刚才张局长也说了因为这个网络媒体同我们党和政府也好,我们对一个新生事物,当然中央领导提出来我们必须对待新的媒体,怎么利用新的媒体,怎么样对新的媒体管理?我们对传统的能控制,但是我们对新的媒体我们有很多漏洞,我们失控,有一些失误的地方,这样对你整个我们政法和政府主导新闻媒体,那么现在产生一个很大的冲击,很大的冲击。(25:18)
(3)对国家安全带来很大的冲击
那么再一个就是信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问题,整个我们国家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冲击。
主持人刘素华:刘局长和张局长你们谈得,我觉得比较全面,我听了也很受启发。因为我以前2000年,我就开始关注网络,我也研究过网络。因为我是研究人权和宪政的,我主要看重了网络的比如说它的民主性,因为无边界性,那么实际上能够把这个民众的民主参与性更大调动起来。实际上跟大家的接触中其实我就认识到一点,就是谈民主谈自由谈秩序谈法制,但是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国家主权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就是实际上这个涉及到有国家主权才能有国家安全,才能有社会稳定,如果离开这个大前提我们谈民主谈自由谈人权,实际上是很空的。
张荣胜:很空的,而且在这种空对空谈的话,你容易落到一些敌对势力给你设的一个陷阱里。
主持人刘素华:对对对。所以我觉得这也是这在我们这个维稳班里我这个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什么事情,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它一定是有一个大前提的,就是国家主权的存在。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张荣胜:对,国家的主权,民族的发展和崛起,这个是前提。
主持人刘素华:对对,是是是。那个今天我觉得咱们谈得挺好的,看张局长和刘局长你们还有没有想再跟我们说点。
四、网络媒体的管理
张荣胜:我想再说几句,就是既然谈到了这一点就是这种情况,网络信息或者是网络媒体它有一些积极的作用,有它的特点,还有它负面的影响。那么我想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就应该认识到这种特点,在自己的工作本职岗位上,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能够按照党的总的方针政策,按照我们党的既定目标教育和我们这个,安排好我们自己的方方面面的工作,教育我们的下属自己本身也身体力行的,比如说做点工作。那么对于一些单位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你自己要乐意写博客,你可以用正面的语言博客来说一说来写一写,那么可以编一些好的积极向上的文章段子来影响大家。我想这个很重要。
主持人刘素华:对,就是把网络这个平台我们一定要利用起来。张荣胜:对,利用起来。
主持人刘素华:不能把这个平台让给这个消极的那个领域。
张荣胜:对,不能说一出问题了,我就把它断了,我们很多县,过去出过那个问题。比如说因为网吧有少年儿童进去,这个从12点就断开了,这个不行,这个不是办法。是不是?只能是疏导,堵是另外一个方法,疏导应该是为主的,那么堵,把它断开那不是办法。那我们如果把互联网都断开,那么我们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会瘫痪的。
主持人刘素华:对,是这样的。就是咱们对这个网络的政府要有一个,比如说正确的引导、疏通,而不是简单的去堵它。
张荣胜:对对。
刘永斌:互联网就是管理十六个字:积极发展,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第二个是加强管理,加强管理除了网络正常运行的管理以后,更重要的是内容管理。第三个是趋利避害。第四句话是为我所用。
主持人刘素华:对,其实已经认识到它这个应该是,把它这个科技的进步造福人类这个,这个怎么说?这个特点,这个利益的体现要表现出来。再一个它的负面的东西要注意。
张荣胜:不要,或者说逐渐地减少它的负面影响。
主持人刘素华:对对对。那么我们今天就谈到这儿,好,谢谢两位局长。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张荣胜:好,谢谢刘老师。
第三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群体性事件处置办法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施办法
一、目标任务落实“三个到位”,实现“四个确保”;
1、畅通信访渠道工作到位,确保不因信访工作引发一起赴州赴县涉法上访事件出现;
2、排查调处措施到位,努力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全乡范围内不出现民转刑案件发生、群体性、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3、将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队伍培训到位,全面提升该队伍建设的专业素质,确保矛盾纠纷参调率达98%以上,成功率达98%以上;
4、创新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用和谐的理念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确保群众满意率达96%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
(1)村综治信息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时了解、分析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发生动态,掌握其不稳定因素,特别掌握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2)严格实行村3天一排查,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7天一排查制度。由司法所主持每月底召开一次调解工作调度例会,通过例会汇总矛盾纠纷排查情况,沟通调处信息,交流调处经验,协调解决矛盾纠纷调处中的实际问题。将排查出来的各种问题,乡司法所、村综治信息员及时登记汇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遇到复杂的矛盾纠纷要求以书面材料形式上报。
(二)构建矛盾纠纷调处网络
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原则,做到七级到顶,四办(所)到边,从村到乡实行“七级”“调防员”制度,从“一级”到“七级”分别是村综治信息员、村主要领导、驻村干部、挂村领导、分管领导、综治办主任、乡主要领导。将村综治信息员作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不得随意越级,要求一般民事纠纷到驻村干部处结案,较大案件(事件)到乡综治办主任处结案,将所有案件(事件)控制在乡内解决。四办(所)到边,司法所、信访办、警务站(派出所)、维稳办四个办公室具体工作中按照各自的职能抓好工作落实,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在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协调下,与七级“调防员”形成互动联合,确保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严防矛盾纠纷死角出现。
(三)强化矛盾纠纷调处职能
层层开展调查摸排,及时梳理矛盾纠纷、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健全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不断强化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五大职能作用:一是受理分流职能。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接到不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案件(事件)应将该案件(事件),按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领导意见,立即交接给有关职能部门或单位。二是组织协调职能。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时,应视纠纷大小组织协调相关调防员与相关站所配合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三是督办职能。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主任将反映问题按“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签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限期做出处理,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由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阳光办事栏内将案件
公布,内容包括责任单位、责任人或责任领导、结案时间。四是回访职能。对每起调处案件(事件),按纠纷的大小和复杂性,按小、中、大划分,分别在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内由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人员做好或指派专人做好定期回访工作。五是建议职能。对因工作极不负责任或严重失职造成重大后果的单位,乡矛盾调处中心有责任向乡党委政府或上级有关部门建议在年终考评时对该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四)规范矛盾纠纷调处程序
(1)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其他调解组织调处的矛盾纠纷,除可以使用简易程序调处的只作调处登记外,都必须规范调处程序,认真登记台帐,仔细调查取证,反复组织调处,健全调处案卷,按要求及时回访并督促调处协议履行到位。
(2)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其他调解组织调处的矛盾纠纷,都必须形成书面调解协议。协议书必须注明下列事项:①纠纷当事人的基本情况。②纠纷的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双方应承担的责任。③纠纷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④履行协议的方式、地点、期限。⑤纠纷当事人签名,调解主持人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的公章。
(3)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其他调解组织的工作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秉公依法调处矛盾纠纷,不得徇私枉法;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不得接受当事人的宴请或礼物。
三、工作要求
(一)加大领导力度,精心组织实施
由乡党委副书记泽仁扎西同志任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主任,乡司法所吴一卯同志担任副主任,洛伍七扎(分管信访工作)、泽仁扎西(分管维稳工作)、王子(分管乡警务站工作)为副主任,乡司法所、维稳办、警务工作站、信访办为成员单位。中心下设办公室,由乡司法所吴一卯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做好乡司法所、维稳办、信访办、警务站等相关群众来信、来电、来访接待登记工作以及对村综治信息员上报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困素进行登记,并及时送交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相关领导签阅,群体性、突发性重大社会矛盾纠纷交乡主要领导签处意见后,由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组织抓好落实。对不属于本中心职能范围内问题,由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办好交接,并跟踪落实。
各村、各负责人严格按照本实施办法做好本辖区内的排查调处工作,不谎报、瞒报、漏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即“四无”村:无群体性事件、无民转刑案件、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涉法上访事件发生。
第四篇: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探索与
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改革逐步深入、法制日臻完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成份日趋复杂化,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继涌现。因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群众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诸多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因城市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规模日益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加之相应法律法规的匮乏,使处置工作异常艰难和棘手,一旦处置不当,不仅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还会使矛盾升级,导致事件恶化。因此,在新形势下,应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使其在未发生时能有效预防,刚萌生时能有效化解,发生后能快速有效、稳妥合法地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成本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小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从而从源头得到预防、从源头得到消除、从源头得到控制。
一、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诱因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积累、激化的反映,既有深层次原因,又有表层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只有客观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成因,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全局的高度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寻求出正确预防和妥善处置的工作机制。
1、社会多元化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转型的升级,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人们的文化关怀、物质需要、精神诉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不断趋于多元化,直接影响着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社会各阶层、群体和组织进一步分化,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在不断被唤醒和强化,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竞争和冲突,且日趋激烈,从而诱发出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
2、利益矛盾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群体性事件大多数是由各种利益矛盾引发,且多数由直接、相关的经济利益或物质利益矛盾引发。受利益驱动,一些人动辄采取闹的方式,企图达到自己的目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工程项目推进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随着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业用地被大量征用,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征地后劳动力就业等相关政策不平衡、不配套,部分村民的利益得不到满足,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二是环境污染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新的诱因。三是企业改革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从八十年代开始,乡镇集体企业逐步转变成“经帽子”企业(也就是挂牌企业)进而转化为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由于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的不完善性及部分企业退休、精简人员受利益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其工作安排、生活保障等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时,很容易引发群体上访甚至闹事事件。四是企业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企业经营亏损、破产、关闭,从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劳资纠纷等,特别是劳资纠纷,往往涉及人员较多,极易发生群体性事件。五是因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由交通事故、生产事故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不仅涉及死亡赔偿,在赔偿时往往不按法律程序,而是要求一刀了断、高额赔偿;而且死者家属、亲邻朋友往往情绪激动,造成人员集聚而引发群体性事件。此外,军转企人员等特殊群体,因待遇、保障等问题,相互串连、群体上访等。
3、诉求表达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社会利益群体日益呈现多样性。不同社会阶层除了共同利益、根本利益外,更多地表现为各自群体的一些具体利益。如果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难以在一定范围内兼顾和协调,又缺乏各自表达正当利益诉求的渠道,便可能导致矛盾积累和利益冲突加剧。目前,由于受国家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渠道不畅,不同阶层表达自身利益的声音强弱不一,表达的机会不同,表达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不一。因而,当某个阶层或某个群体,特别是社会最底阶层的利益受到侵犯、得不到保护,又难以通过正当有效途径表达、实现自己的意愿,难以行使自己应当行使的权利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群体性事件产生的诱因。
4、维权意识增强是引发群体性事件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对自己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群众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当其利益受到侵害、威胁或出现磨擦、纠纷,一些群众在维护自己权益时,往往不能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错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给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群体性群体事件,这成为引发群体事件一个不忽视的因素。
二、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新变化
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由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引发的群众体性事件,其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一是从无序性向组织性的转变。群体性事件通常都是因某个突发性事件而在短时间突然发生或是某个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而突然爆发,往往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感。但是,一些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组织程度明显提高,常常有事件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事先经过周密策划,目的明确、行动统一,甚至出现跨地区、跨行业的串联活动。有的还集资上访,并聘请律师,寻求媒体支持。从近几年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情况看,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组织性越来越强。二是从利益性向无直接利益的转变。群体性事件一般都涉及群体的切身利益,而且大多数有一定的理由,如企业改制待遇保障、环境污染、征地补偿安置、劳资纠纷等。但值得警示的是,近年来出现“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现象,一些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无关,而是认为事情处理不公正,抱着“伸张正义”、“打抱不平”的心态参与其中,只是表达、发泄一种情绪,反映了当下社会分化中人们对某些阶层的不满、对强势一方的不满,“无直接利益冲突”折射出某种社会情绪和社会心理。三是从偶然性向效仿性的转变。
一些群体事件在开始之初,大多仅限于少数人及个别区域。随着事态的发展,影响力的扩大,引起周围区域或利益相关者心理共鸣,一旦一个地方发生群体性事件,特别是当因最初闹事的群体得到一定的利益补偿后,其他地方类似的群体便纷纷效仿,互相传染,使参与人数及区域不断增多和扩大,甚至出现互相串联,互相取经的现象,从而引起连锁反应。四是从合理性向无理性的转变。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往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一些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分析,应该说绝大多数集体上访甚至闹事都有一定的理由,即有其合理的部分。通过聚众闹事的方法,确实促使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与落实,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部分群众“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往往启图通过群体性事件引起更大的关注,提出过高或无理的要求,从而造成群众长期缠访闹事。五是从单一性向复杂性的转变。群体性事件通常是由一个问题或一个利益群体引发,相对单一。但近年来,随着群体性事件的增多,部分利益群体为达到各自的利益诉求,相互串连、相互支持,相约进行集体上访、闹事等。由于反映的问题错综复杂,不同的矛盾主体、合理的要求与不合法的行为、不同的原因动机、历史纠纷和现实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较为复杂,处置难度明显增大。三、研究探索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新机制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关键是要下大力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县在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相继出台了“维稳工作八大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使预防化解群体性事件成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
(一)要建立党委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机制。各级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摆上重要位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到一把手亲自抓,条线领导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健全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领导机构,定期研究分析形势,解决有关方面的突出问题,指导、推动各级各部门的预防处置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按照“属地管辖”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具体任务,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要严格领导包案制度,按照“一个矛盾纠纷、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调处班子、一个处置方案、一个处置期限”的工作机制,加强调处,限时办结。要建立专门公共危机应急机制、机构及应急处突应急队伍,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要建立健全反应灵敏的社会预警机制。群体性事件尽管有突发性的特点,但其在发生前一般都有酝酿、串联、谋划的迹象。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信息主导、反应敏捷的预警机制,及时有效地化解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矛盾。一是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建立经常性滚动排查机制、重点时期超前排查机制,在重大时期、重大会议、重大活动期间,实行矛盾纠纷信息日报制,组织开展矛盾纠纷的集中排查化解,切实掌握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苗头抓起,把教育疏导工作做在事前,力求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防止激化;二是健全情报信息网络。要通过加强基层组织、设立信息员、培育治安骨干力量等多种办法,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情报信息网,及时、准确收集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情报信息;三是延伸和拓展信息采集渠道。扩大采集范围,丰富采集手段,增加信息储量,尤其要注意采集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信息,并进行疏理核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信息精确灵敏度;四是完善情报信息研判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对各类情报信息要定期进行分析研判、互通信息,整合情报资源,为领导决策与实战服务,对有激化倾向的要发出警情通报,提醒有关方面及早防范,提高预防措施的针对性。
(三)要建立快速反应、控制有力的应急处置机制。一是建立高效的应急机构。成立由党政领导负责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指挥机构,对整个群体性事件进行全面掌控,组织指挥整个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进行宏观上的决策和指挥。二是制订各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预案。针对群体性事件突发性强、传播快、危害大等特点,科学判断、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参与群体等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可操作、有针对性的工作预案,明确管辖级别、人员调配、处置方式。三是讲究策略方法、严格依法办事。群体性事件的化解,宜散不宜聚、宜觖不宜结。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一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讲清道理,加强教育疏导。对于群众要求基本合理,但采取的方法过激,甚至违法的群体性事件,掌握可缓不可急、可冷不可热、分化瓦解的处置化解技巧,对当事的群众尽量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使广大群众明辩是非,提高觉悟。同时,对领头人员、幕后策划人员和骨干分子要正告国家法律法规,晓以利害,特别严重的要规范程序,依法处置,及时予以打击处理。四是要认真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认真开展法制宣传,对不明真相、被误导而参与的群众,要组织有关部门澄清事实,讲明真相,防止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维权等旗号,炒作群体性事件,误导社会舆论。对因群众不明真相引发的群体事件,要通过教育宣传,积极引导群众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解决矛盾。
(四)要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利益协调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包括利益表达、利益引导、利益疏导和利益保障在内的公平公正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下访制度。进一步深化“书记大接访”活动,将领导“深入基层、深入困难、深入矛盾”制度化,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掌握真实情况,设身处地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问题。二是要保障信访渠道的畅通。科学合理地设置信访工作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强化信访部门的职能。要认真落实群众来信来访登记、查办、督办、结案、复查反馈等制度,对群众反映的信访诉求,信访部门要及时报请相关领导研究处理,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妥善解决。三是要拓宽利益诉求渠道。要建立健全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新闻媒体及法律援助等利益诉求渠道,让群众的利益诉求能有相当一部分通过正常渠道得以解决。
(五)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倒查和责任追究机制。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大量积聚和群体性事件的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的麻木不仁、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作风。因此,必须切实加强、严格落实群体性事件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和执行维护稳定的党政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对因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迟报、漏报、隐瞒不报等工作失职引发严重群体性事件,或因应对措施不当不力致使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实行倒查和责任追究,按照法律和相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责任。>>>>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探索与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完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完 善 基 层 矛 盾 纠 纷 排 查 调 处 机 制—大下访活动助推平安建设为把李源潮同志“基层创先争优重在干好事、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的要求落到实处,结合乡情民意,中塘推出了以进一步弘扬和升华“黔江精神”,不断激发团结苦干、奋力争先、忠诚事业、奉献中塘的创业激情为主题的领导干部大下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立足岗位,做好本职,作为综治工作,参与大下访活动的体现主要体现在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其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队伍,落实责任
坚持“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化解,实现重心前移,抓早、抓小、抓苗头,将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疑难问题不乡。目前全乡建立了矛 盾纠纷调处中心6个187人,平安志愿者队伍5支31人,综治信息员62人的大调解队伍。
(二)夯实“四级网络”。通过建立健全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村民组调解小组,形成上下成线,左右成片的乡、村、组、大院四级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网络。
(三)健全机制,夯实内容。建立以“预警为先”的健全机制,做好 “四个结合”。(即集中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随机抽查与
地毯式排查相结合,排查与调处相结合,排查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实行矛盾纠纷的“五排查”:(1)抓常规,每月一次统一排查。(2)抓分类,重大节假日集中排查。(3)抓预防,敏感时期以及重大政策出台前的超前排查。、(4)抓联动,共性问题联合排查。(5)抓重点,突出问题专项排查。
通过抓队伍,促机制,自大下访活动开展以来,全乡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12起,成功化解106起,其中劝阻20人以上的群访1起,维护了一方的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