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程立双
经市委同意,今天市委政策研究室在这里召开全市“改革开放与三明创新发展”重点课题研讨会,主要任务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省设区市党委政研室主任座谈会精神,回顾总结去年的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通报表彰重点课题优秀调研成果,研讨交流如何推进三明创新发展问题,部署安排今年的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政研工作人员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持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切实当好党委和部门单位决策的参谋助手,努力为三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搞好服务、多作贡献。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推进三明创新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过去的一年,全市广大政研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卢展工书记作出的“在学习上走前头、在研究上下功夫、在服务上有作为、在创新上有提升”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提出对策建议,服务党委和部门单位决策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服务意识更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政研工作人员不断增强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党委和部门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做到党委和部门单位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调查研究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不断提高调研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市地税局多年来持续围绕发展三明经济、壮大地方税收总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并积极转化为政策措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多次批示和充分肯定。永安市委办围绕党委提出的发展绿色经济战略,与省委政研室联合开展“永安市绿色经济发展研究”,使这个研究成果成为全省首个通过专家组论证的绿色经济发展规划。梅列区委办有针对性地对房地产市场、中小企业融资、市区经济发展等问题开展超前性调研,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宁化县委办围绕先行先试、发展块状经济、培育专业市场专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已转化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尤溪县委办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开发、劳动力转移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开展调研,进一步增强了参谋服务的超前性和实效性。明溪县委办围绕党委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前期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将乐县委办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思路性调研、对策性调研、经验性调研,积极服务党委决策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是调查研究更实。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广大政研工作人员,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去年年初下发的市重点课题调研通知,对5个大课题、19个子课题调研的责任分工要求,认真做好调研课题的选定工作,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广泛调查,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深刻思考,潜心研究,精心提炼,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泰宁县委办先后组织人员深入县内各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游船公司、旅游企业开展调研,赴江西三清山等知名旅游区考察取经,撰写了关于旅游业创新发展的调研文章,被刊登在《中国旅游报》上。沙县县委办围绕市县一体化产业对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专题,开展决策落实跟踪调研,及时发现决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推动决策落实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大田县委办注重增强调查研究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努力当好党委决策的参谋助手。
三是调研成果更多。各级各部门通过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为党委和部门单位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这次重点课题研讨会通报表彰的56篇优秀调研文章,就是从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推荐的116篇调研文章中评选出来的,集中反映了一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的成果。这次推荐调研成果比较多的单
位有市纪委、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地税局和明溪、沙县、宁化、尤溪县委办。市委办课题组撰写的《关于在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中发挥三明平台作用的研究》、市委组织部课题组撰写的《三明市发挥村级组织“八个方面作用”的调查与思考》、市林业局组织撰写的《三明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调研》等反映三明特色做法的调研文章被刊登在省委政研室主编的《调研文稿》刊物上。
四是队伍素质更强。各级各部门注重加强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力量,加强教育培训,多压担子,多交任务,促进了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建宁县委办建立了调研工作激励机制,召开了全县调研工作会议,并评选表彰优秀调研成果,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各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的热情。三元区委办规定办公室每位文字工作人员每年要撰写1篇以上调研文章,并把调研文稿的数量与质量纳入年度考核范围,较好地调动了办公室干部参与调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清流县委办注意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学习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拓宽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视野,促进了办公室工作人员调研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有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查研究的主动性、超前性不够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一些课题报告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一些课题调研成果的宣传、转化和运用的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
二、努力推动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再上新水平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是贯彻落实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是广泛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是做好政策研究工作的重要方法。在全面融入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对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刚才,13位同志分别围绕“改革开放与三明创新发展”这个主题,从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交通枢纽建设、地方税源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带动、发展环境建设、村级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达到了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省委卢展工书记对政研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市委黄琪玉书记在全市党委办公室主任会议上提出的“讲党性、强素质、抓落实”的要求,认真落实全省设区市党委政研室主任座谈会上提出的“在谋划思路上求先行、在调查研究上求先行、在创新服务上求先行、在队伍建设上求先行”的要求,积极组织引导广大政研工作人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关系全局的突出问题,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总结推广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深入思考和研究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为党委和部门单位推进创新发展出谋献策。
一要进一步明确调查研究的重点。坚持围绕中心抓调研,突出发展是硬道理、第一要务、第一要义,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尤其是要深入思考和研究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突出发展、注重运作、凝聚合力、弘扬正气”总体要求,“强化主轴、壮大两翼、‘块状’推进、连片发展”的区域发展思路和“突出工业、提升工业,加强农业、做特农业,培育三产、搞活三产”的产业发展思路,发挥“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作用的对策措施,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出谋献策。坚持围绕大局出思路,切实增强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善于站在全国、全省、全市工作大局的高度,立足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思考和研究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努力寻求统筹协调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坚持围绕难题求突破,重点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要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研究和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和突破措施,努力破解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要进一步创新调查研究的方法。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调查研究工作,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观察、分析和研究实际问题,切实做到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对策、形成新成果。坚持传统调研方法与现代调研方法相结合,不仅要注重运用座谈会、走访调查、实地考察、蹲点调查等传统调研方法,而且要善于运用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调研手段,充分获取和分析信息资料,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注重用充足的数据和事实说话,对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提炼和归纳,形成更加真实可靠、符合实际的定性结果,从而形成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调研报告。
三要进一步改进调查研究的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深入体察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加强与群众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问计于基层,求教于群众,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坚持求真务实,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坚持真理,大胆提出真知灼见,切实做到听真言、察实情、想实招、献实策。坚持改进文风,提倡写短而精的调研文章,注重分析思考,善于概括提炼,力求做到调研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周密、结构严谨、内容翔实、语言简炼、文风朴实,真正写出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有价值的调研文章。
四要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的制度。健全组织协调制度,充分发挥党委政策研究室和部门单位政策研究机构“组织、联络、协调、指导”的调研龙头作用,以重大调研课题为纽带,加强业务指导和联系,通过各种形式,牵头把理论研究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研究力量组织起来,整合实际工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调研资源,形成密切配合、互相支持、资源共享、协同攻关的调研网络。健全研讨交流制度,加强研讨交流工作,定期组织广大政研工作人员开展研讨交流,推动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高度重视刊物编辑工作,坚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增强刊物信息容量,提高刊物的可读性,充分发挥刊物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党委和部门单位决策、交流调研信息和成果、指导基层工作方面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作用。健全成果转化制度,通过起草领导讲话、拟订政策文件、提供政研信息等途径,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党委和部门单位的决策部署。比如,在调研中掌握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通过政研信息报送党委和部门单位,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在调研中发现的新典型、新经验,可以通过起草领导讲话和会议报告,获得领导的认同和肯定;在研究中形成的新思路、新举措,可以通过拟订政策文件,转化为党委和部门单位的决策部署,用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健全表彰激励制度,组织开展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对优秀调研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广大政研工作人员开展调查研究的积极性,推动调查研究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三、切实加强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队伍建设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各级党委和部门单位的决策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加强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强、境界高、眼界宽、业务精、作风实的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干部队伍。
一要注重配强工作力量。目前,各县(市、区)委政研室与县(市、区)委办公室合署办公,这有利于发挥办公室和政研室的整体功能,有利于政研室开展正常工作,但是一定要稳定和保留必要的政研工作力量,不要把政研室只是当作一个落实干部待遇的地方。一些力
量比较薄弱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要尽快充实必要的研究力量,使之能够集中精力开展研究工作,为党委和部门单位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二要注重发挥职能作用。各级各单位要充分发挥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干部的参谋助手作用,经常给他们压担子、出题目、交任务、提要求,鼓励他们多到基层调研、多出研究成果,并在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他们有见地、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充分加以利用,及时批阅,择善而从。
三要注重营造良好环境。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并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要求,尽力帮助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部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改善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关心政研干部成长,充分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要注重提高能力水平。广大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干部要努力提高“五种能力”:首先要提升学习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习惯,真正做到减少应酬多读书、挤出时间多学习、静下心来多思考,真正把学习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开展研究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本领。其次要提升研究能力,围绕党委和部门单位的中心工作和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深入基层搞调查,深入实际摸实情,深入群众察民情,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客观地总结经验,辩证地分析问题,积极地提出建议,真正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努力做到当得了高参、献得出良策。其三要提升写作能力,调研文稿写作要体现“准、实、新”。“准”就是准确领会领导意图,找准文稿主题,选准表述方式:“实”就是联系实际,语言朴实,内容详实:“新”就是立意新,体式新,语言新,切实做到既出思想、又出文采,不断增强调研文稿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其四要提升创新能力,积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坚决防止和克服按“惯例”办事、按部就班的经验主义做法,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调研服务质量,真正做到围绕服务大局去调研,研究服务大局的新对策、新措施;围绕服务中心抓落实,研究服务中心的新手段、新途径;围绕服务领导当参谋,研究服务领导的新思路、新建议;围绕服务群众提效能,研究服务群众的新领域、新渠道。其五要提升自律能力,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想立身之本、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敲慎独之钟,切实做到耐得住清苦、挡得住诱惑,守得住秘密、管得住小节、经得起考验。最后,我想引用中组部一位老部长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这位老部长曾经讲过,研究室的同志做研究工作,要“顶天立地,背靠马列”。“顶天”,就是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中央的要求:“立地”,就是要了解基层、熟悉实际工作情况:“背靠马列”,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这应当成为我们做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的座右铭。希望广大政研工作人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调查、潜心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积极主动为党委和部门单位决策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为推动三明在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作出更大贡献!(本文为市委常委、秘书长程立双1月19日在全市“改革开放与三明创新发展”重点课题研讨会上的讲话,标题为编者所加)
第二篇: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张 静
2009年第2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松滋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我们的做法是:
——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把工业总量做大。近年来,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工业、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立足本地资源、产业等优势,积极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强化领导责任,健全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2008年,全市共引进重大项目4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亿元。二是着力扶持骨干企业,把工业龙头做强。我们抓住白云边、飞利浦、大水泥等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企业和产业,采取领导和专班包厂、税收增长比例返还、贷款融资担保、品牌创建重奖等措施进行扶持,促使企业加大投入,迅速裂变。例如,白云边公司在此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大力实施产能、效益翻番发展计划,新征用地近700亩,计划总投资4.2亿元,新上白云边工业园和华林创业园项目,预计“两园”项目建成后,白云边公司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亿元,入库税金可超过2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白云边”。飞利浦公司计划将国外8条生产线转移到松滋,新增投入1.5亿元。这些投资到位后,该公司年销售收入可达6.6亿元,入库税金可达5000万元以上。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上,我们依托骨干企业——双七水泥公司,投资新上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目前投资2.5亿元的第一条生产线已经建成,预计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入库税金4000万元。三是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把产业链条拉长。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市重点发展白酒酿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光源产业、水泥建材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等6大产业集群,并通过科学制定产业规划、搞好工业园区和小区建设、打造板块经济、培植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等措施,力争使6大产业的产能形成倍增效应。其中白酒酿造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电光源产业产值达到12亿元,机械制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0亿元。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大力发展生猪、水果两大特色产业。松滋多年来生猪年出栏量稳定在100万头以上。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3123”工程(即通过5年的努力,发展生猪屠宰加工、种猪繁育、饲料生产3大龙头企业;培育1万户以上规模养殖户;年出栏生猪200万头以上;年实现生猪产业产值30亿元以上),2008年生猪出栏突破120万头。松滋是全国优势水果生产带,发展水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以“两线一流域”(沙刘线、红东线,洈河流域)为重点,以新上水果精深加工项目为引领,突破性发展水果生产,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量达到12万吨。二是以“清洁家园”行动为重点,大力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重点是实施以“一建三清五改”(即建沼气池;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水)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家园”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由城镇向农村、由公路沿线向纵深腹地全面推进。三是以“两通”(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两整”(整治当家渠堰、整修当家泵站)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8年底,全市通村水泥路总里程达到750公里,75%的村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通有线电视用户达7.65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45%。
——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近几年来,我们以提高城市的“两个能力”(承载经济和人口的能力)和改善城市的“两个环境”(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为目标,以建设宜商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为契机,狠抓中心城区建设。目前,中心城区建成面积为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5万人。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中心城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去年,我们启动了7大城建重点工程,总投资2.78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额1.86亿元。与此同时,我们狠抓中心城镇建设,使之成为中心城区与乡村联络的重要节点。目前已选择了刘家场、洈水、沙道观、陈店等4个重点门户镇,并拟每年重点扶持一个镇,召开一次小城镇建设办公会,研究出台扶持中心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这4个城镇成为市域经济的副中心。
——强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近年来,我们坚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把中央和省市的政策性资金和地方可用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上。一是有效解决就学、就业、就医问题。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义务教育、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关政策,2008年,全市共拿出1204万元资金进行配套。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完成率达到100%;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56.97万人,参合率达到85.1%;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到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二是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力度。2008年,全市共筹集资金5277.4万元用于社会救助,办了“十件实事”。三是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去年以来,全市未发生赴省进京滋事事件,未发生影响较大的治安、刑事案件、恶性事件和安全生产伤亡事故。四是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系中共松滋市委书记)
第三篇:又好又快发展
正确理解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
2.原则:(1)市场为导向(2)效益为目标(3)企业为主体(4)科技为依托(5)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协调;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要协调;地区经济要协调。
3.主要任务:
(1)优化产业结构。因为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以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素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三大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生产优质、高效产品,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多种需求。
(2)“消费、投资、出口”结构的调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资产结构调整。要对资产进行改组,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组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4)地区结构调整。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主要靠自己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可持续发展。东部地区支援技术、人才和市场,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帮助。
(5)城乡结构调整,实施小城镇战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严重,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就业压力,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至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拉大。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全面把握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1.关注“三农”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发展农业的措施。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3.增加农民收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通过税收等政策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
4.推动城镇化建设。
(1)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失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2)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一些国家集中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第四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好”与“快”的辩证关系?
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依靠科技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会影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快”也不会持久。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又要注意的速度。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结合十七大报告精神,请你谈谈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
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属于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求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第五篇: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经验做法
爬坡向上快发展——**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经验做法
200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广大干群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双新”战略统领各项工作,突出重点,强势推进,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可以这样说,去年是近几年该镇发
展最快的一年,投入最大的一年,环境最好的一年,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年。
1、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04万元,分别增长21.6%和38.3%,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拐个弯。四方会计公司强化代理记帐服务经济发展的做法在全区得到了推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4亿元,增长42.8%,跻身全市重点镇行列,为全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座谈会提供了高质量的现场。
2、经济运行质量实现新提高。该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业特强,多业跟进,特色赶超,产业兴镇”的要求,狠抓落实,奋勇争先,全镇经济平稳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7:58:25调整为现在的15:59:26。主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企业总数达450家,税收5万元以上企业由上年的63家增加到11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25亿元,增长38.4%;税收超百万元企业达7家,超50万元企业18家,净增定报企业10家,总数达64家。特别是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盐城鞋机博览会,摘取了江苏省轻工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牌子,被评为2007全区十大新闻之一。中国鞋机城称号正在申领之中。我镇创建中国鞋机城的经验做法分别被省委研究室《调查与研究》和市委办、市委研究室《决策参考》简报登载。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产业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新增龙头企业16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9个,农民经纪人228人。政策效应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增长28%。全市乡镇首家三星级酒店——卧龙假日酒店投入营运,温州好又多和各类专卖连锁品牌及旗舰型企业先后落户**。
3、经济发展后劲得到新增强。一是重抓项目推进、招商引资。2007年该镇共接纳实施项目36个,协议引进资金12.5亿元,实际引进资金5.3亿元,引进财政拟款类资金2000万元。新竣工投产项目中有15个企业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达效,新增税收230万元。规划引领迈出新步伐。聘请苏州科技学院编制鞋机工业区和民营经济创业园规划,并顺利通过了省市区领导专家评审,经镇人代会通过、区政府批准,一区一园内已有部分企业投产达效。农业项目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区验收。“挺圆”牌鸡蛋得到国家工商局认可,获得省无公害产品证书;盐康生态养殖生产的虫子鸡蛋畅销大江南北。重大项目取得新成效。去年新引进的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二是紧抓契约服务、培大育强。去年新增放贷资金6000万元,先后为36家企业办理了土地、房产过户等手续,为企业加快发展了提供了宽松环境。三是强抓技术创新、机制创新。2007年申请国家专利45项授权20项,列国家星火计划4项,获市以上科技无偿资金100余万元。完成外资合作项目6个,协议引进外资460万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19万美元,自营出口总额260万美元。
4、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实现新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00元,增长14.8%。存款余额达6.9亿元。新增民营企业106家,个体工商户998户,注册资本2.4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680人;新增城保人数560人,新增低保户479户。投资240万元新建老年公寓三幢2400平方米,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38%。冈中敬老院被命名为全市首批文明敬老院和省级文明敬老院;省级优美小城镇规划顺利通过领导专家评审;新植树木25万株,建成10个林业示范村,完成农田林网4.6万亩,镇区新增绿地5000平方米;电子技防实行全覆盖并在全区率先建成技防示范村,省级宁盐路治安卡口点建设多次为市区政法会议提供了现场。规范化司法所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共创建省市区级文明单位26家;无流生乡镇;省级卫生镇顺利通过复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建设,我镇代表全市通过省级验收。我镇开展“计生帮办”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挂牌土地近200亩,实施房地产开发3.6万平方米;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硬化了双冈路、大葛路和镇区主要道路。投入250多万元新改建排涝站2座,圩口闸12座,清理镇村河道36条45万方。累计投入800万元,新建通村水泥公路23公里,桥梁12座。基础设施建设是**历史上10多年来最多的一年。
5、党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