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关于课程设置的自评报告
英言初中关于开设国家课程情况的自评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中午好。首先,我代表英言初中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真诚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我叫段红星,今年33岁,现任英言初中校长。下面由我向诸位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领导指正。
我校是在2010年7月,由原蒲掌初中和英言初中合并而成的一所公办寄宿制学校。学校共有22个教学班,在校生1450人。教职工77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在读研究生3人,本科学历38人,在职函授本科8人。
自2003年以来,我县新课程改革就如火如荼地开展。今春以来,教育局芦主任一行先后组织了三次检查,对我校课程开设情况作了细致的督导。我本人就如何开设国家课程对相关领导提出了严格要求,撰写专业引领稿三篇,组织本校各个层次的培训会议六次,使老师、学生及家长对课程管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我校严格执行基础教育课程文件,确保国家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杜绝随意增减科目或课时。目前,我校共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校本、综合实践共14门课程。其中,七年级开设12门;八年级开设13门;九年级开设12门。语文、数学、英语每周各4节;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每 1
周各3节;物理、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每周各2节;音乐、美术每周各1节;七年级、九年级校本5节,八年级校本3节。
为了保证课程开设工作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由校长、教
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与的《课程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年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和《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审议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纲要。今年,我校抓住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抢时间、想办法,加强图书室、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艺术室、马蹄窝活动基地等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紧抓国培计划、县培计划的机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转变教师观念,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依据相关的课程文件和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年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并认真执行,勇于课改,开足开齐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校本和综合实践等学科。我们合理安排校本课程,开发了《英言初中学生必读》等校本教材;根据学校实际,努力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计划内容进行教学,努力开发学生实践活动场所,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校努力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出台了《教学管理条
例》,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和开展课堂改革,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严格控制作业量,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执行科学的作息时间;每天早上有早操,午间有广播操和眼保健操,下午活动时间,组织了百人武术操、百人集体舞、百人合唱团、美术兴趣小组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丰富了校园文化,陶冶了学生情操。
我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倡导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
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完善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学校课程管理的自我评价制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从教师、学生、及家长那里获取对校本课程管理的评价信息。
通过努力,我校已实现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目标,落实了国家课程计划。但仍存在着客观的问题,比如部分教师难以胜任专业学科的教学,虽然依据课程方案设置课程,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老龄化较严重;很多仪器设备正在启封使用。目前,我们正借着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东风,在教育资源的挖掘、师资方面的培训、教学思路的拓展、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设施的配备等方面,加大措施力度,以更好地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
以上是我校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恳请各位领导提
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大家!
英 言 初 中2012年04月23日
第二篇:初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价自评报告
初中课程实施水平
评
价
自
评
报
告
2010.11.03曲阜市息陬镇春秋中学
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现把我校初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价自评如下:
1:课程理念
⑴理念学习:我校教师自2003年开始全部参加了济宁市的新课程的培训,培训全部合格。学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管理制度等。所有的教师每学期都要完成业务学习笔记和理论笔记,内容较为丰富。
⑵通过学校的教师全体会和寒暑假的集训,学校主要领导带领全体教师学习报纸、杂志上的与新课程有关的内容,并且学校的校园网也及时转载与之相关的内容。
⑶校园文化上我们依托学校实际设置了论语牌及体现学校管理先进教育思想的文字、图片等。今年为了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在各教学楼和实验楼又张贴了与传统文化、科学家名人名言相关的牌匾。
⑷办学思想依据省、市、县、乡各级要求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省里推进的素质教育开展。
2:课程开设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周课时数34节,音、体、美、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开齐、上足、上好,并没有随意增减科目及课时。学校的音乐、美术、安全、计算机等课程都进行学年末的书面考试,成绩都记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地方课程依据省市的要求全部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去,由专人负责并按教学常规去做。
学校课程依托本校驻地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现状创设了传统文化进课堂,大力弘扬孔子思想及儒家传统文化。
3:课程资源
我校有教职工83人,教师平均年龄38.34岁。学校现有中学二级教师33人,中学一级教师43人,高级教师5人,学历达标率97%。学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管理;学校每年都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校每年根据德、能、勤、绩对教师进行考核,结果公平、公正、公开,师生满意率高。
2008年国家专门给学校进行了教学仪器更新和农远工程配备,学校建了自己的网页。2009年12月,我校图书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实现了图书更新。2010年5月学校计算机教室里的学生用微机也实现了全部更新。最近学校在教体局的帮助下,新配备多媒体23套。学校功能教室设施完备,都能很好的利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师生满意率高。
学校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大型的家长会,各年级根据学校安排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学校组建了家长学校,定期给家长开会、授课,增强家校互动,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课程资源开发较好,利用当地的风土人情,效果较好。
4:课程实施
在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的共同管理下,学校教研机构制度健
全,选拔学校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教研租每周都开展教研活动,进行常规教学和教育科研研究。学校有济宁市课题多项,并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子课题研究,今年并顺利结题。学校教师在多种期刊、报纸发表论文多篇,有多名教师获得曲阜市级以上的教学能手、优质课、基本功等荣誉称号。
教师的教学过程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农远资源进行授课,教学效果显著。
学校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像主题班会、拾金不昧少年、助人为乐少年、清明颂、国庆演讲、端午节纪念屈原、重阳节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像广播站、文学社、舞蹈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效果显著。在今年的7.5玉树地震中,学校组织全校师生为灾区捐款捐物。世博会期间倡导教师、学生举行与世博会有关的活动。
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按省里要求:早8点上课,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8小时,双休日和节假日不上课。学生每天都有两个大课间和一个课外活动进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活动时间超过一小时。学生的作业量由教务处和级部主任共同把握,作业时间不超
过1.5小时,小科尽量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5:课程评价
学校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各种考试。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期中期末考试各一次,学生成绩以等级来评定,不对外公布,不以学生的成绩来考评教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依据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评价,并对外公示,师生评价、社会评价满意度高。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地方课程,学校评价客观公正,有较好的效果。
6:学校特色
根据地域特色大力弘扬儒家文化,传统文化进课堂,班级文化丰富多彩,是学校的一大亮点。
学校提出了“教学生三年,要为他们想三十年,为国家和民族想三百年”的口号,探索实施 “小组协作、集体创优”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基础,以星级班级管理为依托,以学生成长记录袋工作为抓手,努力引导学生做到思想上自律,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理,成为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善于实践,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精神底子和文化底子。
曲阜市息陬镇春秋中学2010年11月3日
第三篇:初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价自评报告
初中课程实施水平
评
价
自
评
报
告
荆家镇后刘中学2014.4.15
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现把我校初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价自评如下:
1:课程理念
⑴理念学习:我校教师自2010年开始全部参加了淄博市的新课程的培训,培训全部合格。学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管理制度等。所有的教师每学期都要完成业务学习笔记和理论笔记,内容较为丰富。
⑵通过学校的教师全体会和寒暑假的集训,学校主要领导带领全体教师学习报纸、杂志上的与新课程有关的内容,并且学校的校园网也及时转载与之相关的内容。
⑶校园文化上我们依托学校实际设置了体现学校管理先进教育思想的文字、图片等。今年为了创建书香校园学校,在各教学楼和实验楼又张贴了与传统文化、科学家名人名言相关的牌匾。
⑷办学思想依据省、市、县、乡各级要求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省里推进的素质教育开展。
2:课程开设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周课时数34节,音、体、美、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开齐、上足、上好,并没有随意增减科目及课时。学校的音乐、美术、安全、计算机等课程都进行学年末的书面考试,成绩都记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地方课程依据省市的要求全部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去,由专人负责并按教学常规去做。
学校课程创设了传统文化进课堂,大力弘扬孔子思想及儒家传统文化。3:课程资源
我校有教职工44人,教师平均年龄38.34岁。学校现有4名研究生学历和5名年轻教师待定,中学二级教师15人,中学一级教师15人,高级教师5人,学历达标率97%。学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管理;学校每年都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校每年根据德、能、勤、绩对教师进行考核,结果公平、公正、公开,师生满意率高。
2008年国家专门给学校进行了教学仪器更新和农远工程配备,学校建了自己的网页。2009年12月,我校图书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实现了图书更新。2010年5月学校计算机教室里的学生用微机也实现了全部更新。最近学校在教体局的帮助下,新配备多媒体23套。学校功能教室设施完备,都能很好的利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师生满意率高。
学校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大型的家长会,各年级根据学校安排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学校组建了家长学校,定期给家长开会、授课,增强家校互动,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课程资源开发较好,利用当地的风土人情,效果较好。
4:课程实施
在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的共同管理下,学校教研机构制度健全,选拔学校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教研租每周都开展教研活动,进行常规教学和教育科研研究。学校有淄博市课题多项,2012年申报了省级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学校教师在多种期刊、报纸发表论文多篇,有多名教师获得镇县级以上的教学能手、优质课、基本功等荣誉称号。
教师的教学过程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远程资源进行授课,教学效果显著。
学校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像主题班会、拾金不昧少年、助人为乐少年、清明颂、国庆演讲、端午节纪念屈原、重阳节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像广播站、文学社、舞蹈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效果显著。
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按省里要求:早8点上课,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8小时,双休日和节假日不上课。学生每天都有两个大课间和一个课外活动进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活动时间超过一小时。学生的作业量由教务处和级部主任共同把握,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小科尽量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5:课程评价
学校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各种考试。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期中期末考试各一次,学生成绩以等级来评定,不对外公布,不以学生的成绩来考评教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依据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评价,并对外公示,师生评价、社会评价满意度高。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地方课程,学校评价客观公正,有较好的效果。
6:学校特色
根据地域特色大力弘扬书法文化,书法教学进课堂,班级文化丰富多彩,是学校的一大亮点。
学校提出了“教学生三年,要为他们想三十年,为国家和民族想三百年”的口号,探索实施 “小组协作、集体创优”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基础,以星级班级管理为依托,以学生成长记录袋工作为抓手,努力引导学生做到思想上自律,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理,成为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善于实践,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精神底子和文化底子。
荆家镇后刘中学
2014年4月15日
第四篇:《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
《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相关性质,分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及构象关系,目标有机分子的合成等内容。教学内容为理论课100学时,实验课36学时。主要内容为绪论,烷烃和环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立体化学基础,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醇和醚,烯烃-亲电加成,炔烃和二烯烃离域键,芳烃-亲核上的亲电取代反应,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酚和醌,羧酸和取代羧酸-亲核加成-消除反就,羧酸衍生物,碳负离子的反应,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的化学,糖类和核酸,萜类和甾族化合物,周环反应等内容。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换位式教学、探论式、辩论式、直观式教学与科研兴趣小组相结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采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图表,以有机化学官能团为主线,同类结构进行比较;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和主动学习,做到互动互学、教学相长;注意章节小结,强化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及教学中使用英语专业词汇,逐步向双语教学过渡。实验课是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中,逐步加入探索性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一、师资队伍
1.1师资结构
课程负责人于2007年评为教授,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化学专业,1
毕业后一直在赣南医学院从事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教学效果良好。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曾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发表教学论文和科研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多篇论文被CA收录。
本教研室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硕士3人,博士1人,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队伍中既有有年龄较大的教授,又有年轻的硕士和博士,人员平均年龄37岁。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梯队合理,并具有良好的科研团队精神的集体。
本教研室具有完整的师资培养计划,按学校要求每年计划派人外去进修,在教学过程中,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以老带新,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的氛围。高级职称教师均参与任课,分别从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高级职称教师任课比例为100%。
1.2教学研究和改革
本教研室人员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改革,近两年来申请获批的省级教改课题4项,校级教改课题6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篇,教学改革的成果正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1.3科研与学术水平
本教研室人员锐意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科研基础和科研能力,近几年来申请获批的省级课题11项,校级课题15项,项目总经费超过12万元。近三年来发表各类论文5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31篇,论文引用率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近三年来,本教研室人员参与实验教学教材编写3部,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教材编写2部,其他教材编写2部。
二、教学基本条件
2.1教材建设
本课程本科«有机化学»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权威教材,专此教材在全国各药学专业使用,反映良好。本教研室人员参与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医用有机化学》教材及其习题的编写,使用效果良好。
2.2教学文件建设
有机化学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本教研室有完整的教学文件与教学档案,教学制度完备,执行情况好。
2.2实践教学
有机化学学科依托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具有整套的有机合成,结构鉴定,成分分析等仪器设备300余万元,完全满足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和教师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设的实验均能正常开设。近年来,本教研室把教研成果应用于有机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不断开设有机化学课程的研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管理
3.1教学手段
本课程均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有完整的本教研室制作的多媒体授课教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化,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3.2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增强,本课程主要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些章节采用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对前续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穿插讨论法进行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课堂生动,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元认识水平。
3.3双语教学
在教学中,凡涉及到专业名词和专门的反应,均使用英文标注。对于重点的知识点,采用英文和中文同时标注的双语教学,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和学习,有利于后续课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药物化学中有机物质的学习。
3.4课堂教学
本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5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中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有机化学课程的实验主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有官能团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光谱特征等,所开设的学生实验均能成功,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并根据需要开设了研究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新知识,并使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中。
3.6课外
本课程每期均有辅导答疑安排,学生可以集中时间询问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学生作业有批阅。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进行
课外科研,本教研室教师指导学生的课题有3项。
3.7考试
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由任课教师自主命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与往年试卷的相似度,有利于本门课程的考核。阅卷采用集体阅卷的形成,考试结果和试卷均有完整的成绩分析试题分析材料。
3.8教研活动
本课程所有授课内容均有集体备课记录,有集体备课的安排。按照赣南医学院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评分结果,自评得分为97分。
第五篇:《国际金融》课程自评报告
《国际金融》课程自评报告
《国际金融》课程组
《国际金融》一直是由我系承担的一门课程,原为我校金融专业的专业课程。为适应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了解和熟悉国际金融惯例的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1990年以来,我们便开始逐步面向全校经济类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目前《国际金融》不仅是我校金融、财政、国际贸易、国际经济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会计学、注册会计、统计学、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等专业的限选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层次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金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了搞好《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课程组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师资队伍
目前《国际金融》课程组的任课教师有11人,这不仅是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而且是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1.师资结构
——职称结构。现任《国际金融》课程主讲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91%;具有高级职称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36%。
——学历结构。现任主讲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有7人,两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82%。此外,在读博士有2人,在读硕士有1人。
——年龄结构。《国际金融》课程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现任主讲教师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2人,占18%;35~45岁的有3人,占27%;35岁以下的有6人,占55%。
2.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课程组全体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和有关的专业理论,在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修养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教书育人。能结合教学普遍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绩。课程组教师中有1人参加了1999年学校“三育人”经验交流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开课能力。由于《国际金融》课程涉及的教学层次多、教学任务重,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师已达11人。在这些教师中,独立开设2门课程以上的教师比例达100%,开3门课以上的教师比例也高达100%。
——教学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课程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自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或完成的与课程教学有关的研究论文及课题共达58项(详见附页3),人均5.3项,其中有2篇论文获校级以上优秀论文奖;有一项课题获省级优秀课题二等奖;有两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教学奖励。近三年内本课程组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绩,课程组教师中有3人获2000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有2人获2002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有1人获“高克成优秀教师奖”。
二、教学条件
1.教材建设
——教材组织和教材质量。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坚持3~4年更换一次新教材,以保证教材的适用性和新颖性,另一方面致力于组织任课教师编写教材,以便把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以及我们自己的教学体会反映到教材中去,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教材。如2000~2002年在本科教学中所用的《国际金融》教材,就是由我们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公开出版发行的。该教材共计40多万字,具有体例安排新颖、体系结构合理、内容全面充实的特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将当代国际金融的最新理论及其发展特点、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反映出来。《国际金融》一书目前已被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列入再版计划。2002~2003学年我们采用教育部推荐的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学》(裴平主编)。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将改用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陈雨露主编),该教材荣获2002年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教学大纲。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组织课程组教师积极编写新教材,而且还组织大家编写了符合学科要求的教学大纲,并且要求课程组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来进行教学。
——教辅资料。教学中,我们给学生指定了一些必读的教学参考书目和课外阅读文献,并在教学大纲中根据每一章的内容编写了各种类型的习题。此外,我们还根据函授教学的特点,专门编写了适用于函授教学的《国际金融》学习指导书。
2.教学手段
——自2000年上半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来,《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便充分利用了这一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组教师积极要求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至今课程组的全体教师都运用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授课,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技术。为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系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组的大部分教师都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
三、教学环节及效果
1.教学要求
——《国际金融》课程有着明确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和熟悉基本的国际金融原理和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些有关的国际金融实务操作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确定了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详细的教学进度表,并要求课程组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准备
——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认真备写教案。在备课环节上,课程组也采取了一定的管理办法,一是检查新上课教师的教案,以了解他们的备课情况,也借以督促他们备好课,并及时解答他们在备课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在上课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二是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或集体备课,以协调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3.课堂教学
——教学态度与水平。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来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态度认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同时,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熟练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技巧。由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课程组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多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大量运用“讲”“问”结合法、“问”“答”结合法、课堂讨论法、比较教学法、角色易位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课外情况
——课外作业。课程组要求任课教师在每一章内容讲解完后,都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并及时对作业情况进行讲评,全课程共布置和批改、讲评作业不少于5次。由于《国际金融》是一门核心课程,所以选课的学生比较多,教学班基本上是在100人左右的大班,这使得作业批改任务非常繁重,但老师们基本上都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课外辅导。由于《国际金融》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务操作,而且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而我们的教学课时非常有限,在课堂上无法向学生们面面俱到地介绍所有的问题和内容,为此我们采用了课外辅导方法,给学生们指定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读物,辅导学生们去阅读这些材料,并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此外,根据近年来报考国际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学生不断增多的情况,任课老师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对考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给予了专门的辅导和热心的解答。
——课外活动与实践。为配合学校的学术节活动,促进国际金融教学的改革,我系自1996年以来一直坚持每年定期组织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开办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活动。在这一模拟实务教学活动中,除要求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必须参加以外,我们还要求学习《国际金融》课程的外专业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以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交易活动的感性认识,并借以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一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5.教学效果
——学业考评。
(1)考试命题。《国际金融》课程的命题建立有试题库,试题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题型科学规范,难易程度适当,考核基本原理的试题的比例一般在70%左右,测试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的比例一般在30%左右。试题重复率一般不超过5%。
(2)阅卷、成绩评定。《国际金融》课程的总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两部分来评定。平时成绩一般要求任课教师根据作业、考勤、课堂测试、笔记等项目打分,而且要求任课教师在最后一次上课时要向学生宣布平时成绩。对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评定,我们一直是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在课程考试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任课教师实行密封流水阅卷。阅卷前,指定教师做出一份标准答案,然后要求阅卷教师根据标准答案来评分。可以说,我们的评分是客观、公正的,而且量分基本准确,没有出现过重大差错。
(3)通常情况下,在每次阅卷任务完成后,我们会对考试结果进行相应的总结,对优秀率和不及格率作出统计,以分析命题是否适当、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对哪些问题加以注意。
四、教学改革与研究
1.教学改革
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间货币运动以及国际金融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遇到的国际金融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国际储备的管理问题、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问题、外债规模的管理问题、货币一体化问题、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等,这些都已成为《国际金融》
学科研究的新课题。教学中,我们积极研究《国际金融》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尽可能地将国际金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中去,这集中体现在对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上。如在最初的《国际金融》教学中并无国际储备的内容,后根据国际金融发展的新特点,我们及时增补了国际储备的内容,并将之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讲解。又如,随着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欧盟国家如期推出了统一货币——欧元,因此对于欧元的起源、稳定及未来发展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国际金融学科的新课题,同样我们也在教学中及时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教学环节及方法的改革。在教学环节上,课程组重点抓了三个环节的管理,即上课前抓备课情况、上课时抓教学效果、下课后抓学生练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同时,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我们也花了不少功夫,如前所述,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合理地运用一些国际金融领域真实的案例进行讲学,以便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讲解了“泰国金融危机始末”、“香港联系汇率制保卫战”等案例,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学生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实务能力,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在2001~2002学年第1学期,课程组对《国际金融》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将平时成绩由原来占总成绩的20%提高到30%,而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比由原来的80%降到70%。进行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鼓励平时上课认真、学习用功的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教学研究
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课程组还积极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至少每学期要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和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以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近年来,课程组的任课教师取得了较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基本上每年都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艾弗外汇交易实务模拟》获得了1998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网络交易系统》获江西省教委教学研究立项项目,并在1999年4月顺利结题;在1999年学校召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经验交流会上,课程组提交了关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经验的交流材料;在2000年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课程组有1人向大会提交了有关多媒体教学的经验交流材料;《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网络交易系统》获得了2000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谈多媒体技术在<国际金融>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获2002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