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单元小结
第六单元小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沛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觅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教学《搭石》时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觅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使学生的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第二篇:第六单元考试小结
第六单元考试小结
第六单元试题的难度不小,较第五单元的成绩有所下降。最高分99分,九十分以上的有36人,比第五单元减少14人,89分---80分的有31人,80分以下的14人,两人不及格。
试卷失分简析:
第一题:凡是在家认真按要求报了听写,组词完全是用是会写的字组词的,并做到及时纠错的孩子就很少出错。主要失分是少数同学未认真拼读音节,将“小鱼”写成了“小雨”。
第二题:有部分同学对多音字的复习不够。这题中的多音字都是在课堂上讲过的,只要落实复习应该不会出错。失分主要是没复习,和多音字的同音字混淆不清,组词也就错得很多。
第三题:少数同学对会写的字掌握不牢,容易遗忘很多会写的字,当需要用“加一笔”“减一笔”的方法变成另外一个字的时候就想不起来了。错得多的是“月”字加一笔变成新字,有的同学就想不起来了,其实很简单,“月”字加一竖就变成“用”字了。
第四题:这题失分的不多,反义词还掌握得可以,少数同学反义词掌握得不好,再就是还有极少数同学认不到字,就无法做正确了。
第五题:这题主要考对本单元每篇课文内容的掌握。如果每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都不知道,就会连错。还有极少数同学依然是认不到字,做不到题,真让人着急!
第六题:这题是给词语归类。失分有三个原因,一是审题不认真,没搞清楚题目的意思就开始做,第二是太粗心,掉了一些词没连线,有些同学居然只连一半的词语,痛失四分,好可惜!第三是还不会给词语分类,认不到字,乱连线。第七题:这题是辨析同音字,有少数同学对同音字的用法混淆不清,再就是填完以后,不能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自己填的这个句子通不通顺。第一小题可填“在家”或“在河里”洗衣服,最准确的应是“在家”。第五小题可填“在河边”或“在家里”捉虫吃,最准确的是“在河边”,我们放宽了要求。
第八题:这题也是考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一、二、四句都是对的,第三句是错的,因为小马画月牙。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少数同学上课不听讲,读望天书,回家不复习,所以就无法做对。还有极少数同学认不到字,所以没办法答题。第九题:这题是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我们将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中的“像”去掉了,降低了难度。失分的主要原因是音节拼写出现错误,句子写得不通顺不完整。
第十题:这题是照样子写词语、写词组、写句子。第一个小题是先写一个ABB式的词语,再用这个ABB式的词语写一句话,有的同学失分就在句子没写完整,比如,孩子写出了ABB式的词语“一只只”,接着要用“一只只”写一句话,有的孩子就只写了半句话“一只只可爱的小兔”,后面的“怎么样”没写出来,句子没写完整。再就是句子写完整了,不打句号也丢了分。第二小题是写 “又又”的词组,再把这个词组补充完整。主要失分是词组写对了,后面补充的内容与这个词组毫不相干,所以丢了分。第三小题写AABB式的词语丢分不多。
第十一题:这题是把排列错乱的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符号。
这种题对孩子们来说是个难点,首先要反复读几遍这些词语,再想一想这些词语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还想一想在课文中是否出现过,再给这些句子排上正确的序号,组成一句通顺的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一小题有两个答案,一是“小云自己会种花。”,二是“小云会自己种花。”第二小题有三个答案,一是“它们都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最准确),二是“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是它们。”三是“雪地里都是它们的小画家。”第三小题只有一种答案“小羊在山上吃草。”这种题型请家长在家给孩子多训练,教给他们有效的方法,提高他们连词成句的能力。
第十二题:这题是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这题难度比较大,因为是纯汉字的短文,文中还有一些字是孩子们从没认读过的。考虑到这点,我们读一遍答一个题,三个题我们就读了三遍。失分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老师读短文时没认真听,有些认不到的字依然认不到,所以答不到题;二是数句子没有记住老师教过的方法,除了句号表示一句话,感叹号、问号也表示一句话,“在风中”后面有一个句号是错误的,要求孩子们划掉了,所以短文共有四句话;三是画出描写“蝴蝶像什么”的句子,有的同学只画了一个词,或是半截句子,完整的应该是“它像一片枫叶”;四是第三小题读句子不细致,还有认不到字,就出现了画掉了的现象。
第十三题:看图写话。看图写话总的来说有进步,是因为孩子们坚持写《转转小日记》。失分主要原因一是看图不细致,没有写出图中的任务分别在干什么?(只要孩子们写得合理,都算对。最准确的是男孩在扫地,女孩在洒水。)二是没有回答提示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做?”只要写的理由合理都不会扣分,可有的孩子听题读题不细致,忘了写这个内容。第三,不会断句,音节拼写错误都造成失分。
近段时间,有部分孩子学习态度下降,玩性增大(是否迷上了电脑游戏?是否觉得新课上完了要放假了,只想着玩儿,学习懈怠了?值得大家关注!),学习不专心,作业不认真,书写不端正,导致成绩下滑得厉害,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
这份考试小结花了近两个小时,完成于2014年1月1日晚21点55分(白天回老家陪老人家过元旦节),希望家长们静下心来用心看看我所做的试卷分析,这是对我劳动的莫大尊重,更是对你孩子的莫大关爱!希望我们携起手来,在本学期最后的两个星期里,帮助引导孩子好好复习,让每个孩子都有进步,期末打个漂亮仗,欢欢喜喜过大年!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小结
中心学校 2010年秋季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活动小结 为加强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中心学校教研组组织了全镇五年级语文科任进行了这次集体备课活动,现将这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前的准备活动 学校教研组布置全镇五年级语文老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备好第六单元教材,找出这一单元教材中的困惑进行分析,并写好自己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的发言稿。
二、活动过程
(一)xx教研员作开头的动员讲话。
(二)中心学校本部五年级科任xx老师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进行分析(具体见: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三)中心学校辖区各完小五年级科任谈谈对xx老师集体备课材料的亮点与建议。
(四)各小学五年级语文科任谈本单元教材的困惑及对策。
三、xxx教研员作活动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们做到用手记,用心听,充分肯定xx老师的备课材料,结合自己的困惑,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让全体教师参与讨论,共商对策,扬长避短,整体提高,达到了共同学习的目的。
四、xx校长对这次集体备课活动的理论指导性讲话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还学习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学理论,鼓励教师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极好途径。通过这项工作,不仅可以准备出一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好课,而且可以使备课人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2、深入课堂研究,优化课堂教学: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课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3、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研意识:每一位教师要积极撰写课堂教学随笔、课后反思。
2010年12月3日
第四篇:第六单元作文
第六单元
胜似亲人
我们村寨有十几户人家,大多是苗族,只有我家是汉族。
我的邻居有一位老奶奶,快80岁了,可身体还算硬朗。她有个女儿在县城教书,难得回来一次。一年到头,出来进去总是她一个人。
老奶奶经济上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没有人手。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妈妈常对我说:“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儿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我一直记着妈妈的话。那时我还小,只能帮老奶奶擦擦桌子扫扫地,别的事干不了,她也不让我干。现在,我长大了,可以帮老奶奶多做些事了。
今天是星期日,我吃过午饭,做完功课,想起老奶奶前两天换下来的床单和衣服还放在那里,我便悄悄地背起竹篓,拿上脸盆,到河边把衣物洗干净,然后又悄悄地回到院里。我正在晾衣服,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笑眯眯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听了老奶奶的话,我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忙说:“您说哪里去了,帮您做点儿事是应该的。以后,我还要帮您做更多的事呢。”
胜似亲人
在一个苗族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她无儿无女,生活十分地清苦。老奶奶经常围着黑色的头巾,耳朵上戴着银耳环,身上穿着特有的苗族服装,独自去田里照看农活。第六单元
老奶奶家的隔壁住着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名字叫桃桃,小姑娘长的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粉红的小脸蛋,就像是春天刚刚绽放的桃花一样,可爱极了。她经常去奶奶家玩,也会帮着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老奶奶总是会拿出一些烧好的地瓜给她吃。一老一少有说有笑的,那个亲热劲还真的像是祖孙俩呢。
一天晚上放学回家,桃桃放下书包就跑进了老奶奶家的小屋子。喊了两声,却没见奶奶走出来,桃桃进里屋一看,老奶奶正虚弱的躺在床上。原来奶奶生病了。
从这一天起,桃桃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奶奶家为她端水喂药。看到衣服脏了,还捲起袖子帮奶奶洗衣服。过了几天,老奶奶的病终于痊愈了。这多亏了小桃桃的细心照料,老奶奶一手搂着她的脖子,一后亲切地抚摸着桃桃红扑扑的小脸蛋,激动地说:“奶奶幸亏有你的照顾了,你就是奶奶唯一的亲人啊!”桃桃低着头小声说:“奶奶,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您也很疼我呀,以后就把我当做您的亲孙女吧!” 村庄里的人都感叹的说:“她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啊!”
胜似亲人
在一个朝鲜族的村庄里,生活着一位老奶奶和小姑娘,在小姑娘六岁那年,她的父母劳累成疾,相继死去,使她成为了一个孤儿。一位老奶奶无儿无女,她在一天夜里听到一个女孩的哭声,便穿上衣服,到屋外寻找,谁家的孩子在哭泣?
她顺着哭声一路找到了她——那位身遭不幸的小姑娘,心中升出做母亲的喜悦,把小姑娘抱回了家。老奶奶为小姑娘换上一件干净、漂亮的衣服,为她洗干净身体,第六单元
站在老奶奶面前的不再是原来那个脏脏的小姑娘了,站在她面前的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天使呀!现在的小姑娘面色红润,亭亭玉立,就连荷花看见也会觉得自己一点都不漂亮!
自从小姑娘来到老奶奶家里之后,一间小小的茅屋顿时变得生机勃勃,不象原来那么死气沉沉,老奶奶为她交钱上学,小姑娘不仅在学校认真完成作业,还为老奶奶洗衣、做饭、整理房屋。冬天,为老奶奶暖被;夏天,为老奶奶扇扇子!在老奶奶生病的时候,喂老奶奶吃药,给老奶奶说笑话,让奶奶每天都过的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小姑娘门门功课都是100分,她考上了一所重点初中,这个消息传来时,老奶奶高兴极了,可是她却为小姑娘的学费感到担忧,不过她四处借钱终于把她送进了初中,她一想到要离开老奶奶,心里很伤心,她和老奶奶紧紧拥抱,并许诺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让老奶奶的生活有所改变,十年后,她做到了,她把老奶奶接到城市里过上了幸福生活,她望着养她的老奶奶的小茅屋,不禁再次拥抱了老奶奶„„
是啊,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但现在的人们都被金钱所迷住了,感情却麻木了,我多么希望人们不要再金钱迷住了,让人们的感情再次恢复知觉吧!
胜似亲人
我是一个幸福而快乐的孩子,我虽然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疼爱,但我有一个关心呵护我的邻家奶奶,依晰记得,在我年幼的时候,邻家奶奶常抱着我,嘴里不停的念叨着:“没妈疼的娃好可怜!我这老太婆要对得起大人的托负,就算拼了老骨头也不能让这娃受一点苦呀!”奶奶每天早出晚归耕田、打柴,精心地照顾我,我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十年来奶奶对我的爱从来没有减少过,在奶奶百般呵护下我渐渐长大了。
奶奶由于多年的过度劳累患上了一身疾病,看着奶奶每天托着疲倦的身躯为我操劳,我知道该到我报答奶奶的时候了。我每天早晨悄悄起床,亲手为奶奶做上一顿热第六单元
乎乎的饭菜,我翻出奶奶藏起来的脏衣服,一件件洗净、晒好,我要把奶奶打扮得干净利落,只要有空闲我就给奶奶梳头,和奶奶唠贴心话。每逢阴雨天奶奶的腿便不舒服,常常痛的睡不着觉,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下决心多打柴,买钱给奶奶治病。我外出打柴时,奶奶总是站在巷口四处张望,盼我回来,有时天气不好,奶奶会拄着拐杖走出很远迎我回家。
奶奶常常把我搂在怀里说:“好孙女、我懂事的好孙女呀!”奶奶说完脸上还会洋溢幸福的笑。而我也会因为有这样一位像亲人一样照顾我的奶奶而高兴!是您让我尝到了关爱的温暖、生活的幸福,谢谢您——胜似亲人的奶奶。
胜似亲人
(一)村里有位王奶奶,她是苗族人,今年七十多岁了,唯一的儿子长年在外工作,家家务就全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了。同村还有个乖巧的小女孩凤儿,经常来帮她做家务。
今天是星期天,凤儿一大早又悄悄地来到王奶奶家。她发现王奶奶还没有起床,走进堂屋里,看到地上有好多脏衣服。凤儿心想:“今天就帮王奶奶洗衣服吧!”说干就干,她找来一条围裙系在腰间,拿出木盆,坐在凳子上洗起来。
“嚓嚓……”,这有节奏的声音惊醒了王奶奶。她戴上头巾,拄着拐杖来到堂屋,映入眼帘的这一切让她的眼睛顿时湿润了,嘴角抽动着,半天没说出话来。凤儿洗得正起劲,竟然没有发现王奶奶。过了一会儿,衣服洗好了,她在起身晾衣服的时候才发现了王奶奶第六单元
站在她身后。
王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凤儿揽入怀中,用她满是皱纹的脸贴在凤儿的脸上,粗糙的手不停地抚摸着凤儿那苹果似的脸,心疼地说:“多好的孩子,谢谢你…… ”凤儿有点不好意思了,低下头,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红着脸说:“王奶奶,看您说的……”
胜似亲人
(二)我家住在一个小村庄,我的邻居是个苗族老奶奶,他的家里并不宽裕,而腿上又有残疾,家里人没钱给这位可怜的老奶奶治病,所以就背井离乡,到别处去了。后来,苗族老奶奶就独自一人在这个小房子里住着。我了解了这位老奶奶的情况后,我很同情她。
一天,我放学后回到家,赶紧写完作业,跑到了隔壁苗族老奶奶家,我来到老奶奶家时老奶奶正好不在家,门也没锁,我就进去了,总想帮她做些什么。正当我左顾右盼时,突然看到水桶里装着一堆没洗的衣服和床单,就赶快提着水桶洗衣粉和搓板跑到河边去了。到了河边,我先把洗衣粉放第六单元
进水桶里并装上了水,把衣服在水桶里泡了一会儿。然后,就把沉重的被罩和衣服拿起来用手在搓板上一点一点的搓。经过三次换水总算洗好了,我就拿起洗好的被罩和衣服提回了老奶奶的家并搭到了院子里。
刚搭完被罩和衣服,老奶奶走了出来,看到我所做的一切,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就上前搂住我说:“好孩子,谢谢你,你真是比我的亲人还亲那,我的儿女们都不知道帮我洗衣服,你们这些好心人们却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地经常帮助我。”我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说:“没什么,我们做的还不够那。”今天虽然我的衣服全湿了,但是我心里却暖暖的,因为我今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胜似亲人
(三)小兰是个很董事的孩子,在学校不仅学好,而且乐于助人。最近由于爸爸的工作需要,他们一家三口要搬到离他们家很远的苗族地区去了。
他们到了苗族地区以后,那里的居民非常欢迎他们,对他们很热情。小兰的邻居是个80来岁的苗族老奶奶,老奶奶只有一个女儿,而且这个长期在外地工作,没有时间来陪老人家,因此、这位老奶奶很寂寞,脸上很少有笑容。这一点被小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想帮老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夏天的上午,小兰在院外散步的时候,正好路过老奶奶的家口,看见老奶奶正在吃力洗衣服和床单,小兰心想:老奶奶一大把年纪了,洗起衣服来多么不容易呀!我应该去帮帮她,于是小兰快步走到老奶奶的身边,很有礼貌的说:“奶奶我来帮你洗吧!”奶奶满脸喜悦,说:“谢谢,你可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快回家写作业去吧,”小兰急忙说:“不,奶奶,第六单元
您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身边也没人照顾,还要干这么繁重的体力,以后你就把我当做您的孙女吧!这样您也多了亲人,我也又有了一个奶奶,你说好吗?”说完,小兰也没有等老奶奶答话,就端起盆子,认真的帮老奶奶洗起衣服来。一边洗衣服一边和老奶奶聊天,别提有多高心了。
衣服洗完了,小兰又帮着晾好,小兰向老奶奶告别,可老奶奶一把把小兰搂在怀里,抚摸着小兰的脸颊,眼里含着泪花,激动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虽然你不是我的亲孙女,但是你比我的亲孙女还要亲啊!我真的好高兴,有你这样的好孙女。平时你母亲也来帮我做事,真谢谢你们呀!”“不用谢,老奶奶您太客气了,真些事都是我应该做的呀!”小兰会心的笑了。
胜似亲人
(四)在一个苗族的村寨里,住着几十户苗族人家。村里有一个汉族姑娘,随妈妈来到这里。她身穿这褐色围裙,那红扑扑的小脸蛋,像熟透的苹果!头上还带着一个粉色的小花。可漂亮了!这个汉族姑娘名字叫小小。她隔壁住着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她的儿女都外出工作很少回家。老奶奶常常戴着黑色头巾,皮肤黝黑,耳朵上戴着银耳环,身穿苗族人民特有的服装。小小是个热心肠的女孩。经常帮助老奶奶扫地、拖地、洗衣服……
小小不但热心肠,成绩也很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有一次,小小考了90分,哭得眼圈都红了。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她得了第一。
你瞧,这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小小又来帮助老奶奶做第六单元
家务了。她把老奶奶放在椅子上的脏衣服,不慌不忙地拿起来放在围裙里。小小慢慢地走向池边,仔仔细细地把衣服搓了又搓。一团团污水顺流而下。衣服终于洗好了,真干净呀!可小小的手被搓得通红通红的。她却毫无怨言,利索地把洗干净的衣服,铺在竹竿上。这时老人从屋子里走出来,露出了欣慰的笑脸。老奶奶把小小拥在怀里,用手把她那红苹果似的脸蛋,摸了又摸,亲了又亲。小小心里暗暗想到:“老奶奶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好好孝顺老奶奶。
老奶奶和蔼可亲地对小小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第五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21、七律 长征
一、重点解释: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二、填空:
1、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全诗共四联,记载了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3、“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4、“暖”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5、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6、扩展: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重点解释:
历程:经历的过程。
饥寒交迫:饥饿,寒冷同时袭来。形容无依无食,生活极端困苦。殿后:行军时走在队伍最后。近义词:断后 反义词:前冲。
坐骑:供人骑的马,骡子等,泛指供人骑坐的兽类。
燃眉之急:火烧眉毛那样急。比喻情况非常紧迫。
围拢:从四周向某个地方聚拢。
篝火:指在野外或空旷的地方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铁流:奔腾的铁水。比喻奋勇挺进,锐不可当的军队。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的像小山似的)。又是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2、(漫漫长途),再也看不见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中:“(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排起了,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北进的“滚滚铁流”指。称红军战士为“铁流”是因为
两个“融进了”告诉我们(见课堂练习11)
3、本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达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4、彭德怀的性格特点:为人耿直、做事果断、雷厉风行
赞扬彭德怀:
同甘共苦 爱民如子 大公无私 骁勇善战
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放盯)在自己的(坐座)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放)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 干粮(拿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现在,草地上(缺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1、用“”画去片段的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燃眉之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在文中指的是部队已经断粮,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3、片段中画“”的句子表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请用“”画出另一处。
4、彭德怀这么喜爱大黑骡子,主要是因为:①从江西出发,彭德怀就和它在一起,时间久感情就深了 ②它驮过伤员,驮过干粮和器材,为革命立过功。
5、从片段中可以看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 战士。
23、大江保卫战
一、重点解释:
奔腾不息:奔跑跳跃不停。
告急:报告情况紧急并请求援助。
日夜兼程:日夜以加倍的速度赶路。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的样子。
鏖战:之激烈的战斗,苦战。
伤痕累累:受伤的地方很多。
肆虐:任性,凶狠,想怎么就怎么。
铮铮铁汉:形容人刚强无比,是硬汉子。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就出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那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2、《大江保卫战》是一篇进行顽强战斗 的动人情景,赞扬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 的献身精神,表达了 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读完课文,我由衷感慨,这真是一场 惊心动魄 的保卫战,一场气壮山河 的保卫战,一场 震撼人心 的保卫战。这群人民子弟兵不愧是“最可爱的人 ”。
3、《大江保卫战》在写作上采用了 点面结合,再现了两个动人场面:保大堤
群众,着重刻画了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的铁汉本色。
4、点面结合的好处:既有整体的鸟瞰,又有个体的特写,能全面具体反映事情的真相,生动的表现„„
5、形容英勇的成语:
奋不顾身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临危不惧身先士卒义无反顾
6、反映团结的成语:
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同心合力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7、形容抗洪战士:
奋不顾身 临危不惧 挺身而出 义无反顾
练习六
一、读一读,背一背。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度,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起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击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二、诵读与积累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日,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人。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就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这首词就是毛主席在翻越六盘山时写的。
上阕是对长征胜利的总结,下阕是对未来前景的展望,全词抒发了红军乐观而积极的壮志豪情。
致彭德怀同志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沁园春 雪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 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