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单元 鸟儿
第六单元 鸟儿
教案设计:周倩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鸟儿”为主题,编排了3篇主体课文。《翠鸟》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一只小鸟》主要讲了一只羽翼未干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孩子们用弹子打中了小鸟。两只老鸟接住小鸟把它带回了巢中。从此孩子们再也没有听到小鸟的歌声。文章批评了不爱护鸟类的行为,歌颂了亲情的伟大。《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这些精彩的描写可激发学生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单元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应该保护它们。
2.认字24个,写字22个,巩固部首羽字旁,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正确理解“鲜艳”“小巧玲珑”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和鸟有关的成语。
4. 完成习作练习。《翠鸟》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习作的机会。结合“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在教学完第一自然段,学生领悟了描写翠鸟外形先基本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后,及时地让学生仿写自己喜欢的鸟儿。
翠 鸟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和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培养喜爱鸟类、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3.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
1.了解翠鸟的特点。
2.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读文,合作交流、质疑反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翠鸟图片,这是一只什么颜色的鸟?(出示课件)2.板书课题,指导“翠”字的书写。
二、检查学生的生字词预习情况。
1.我会认(多种方式认读文中的新词)
学习多音字“尽”。
2.我会写(记准字形、规范书写)
重点指导“微 ”“嘴”。
三、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正确、流利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交流。
(2)在组长指导下检测生字掌握情况、生词掌握情况。(3)互相检测读背情况。
运用分析字形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不理解的词语。(要求会认:“秆、绣、赤、褐、衬、衫、泛、锐、饲、翁、峭”,正确书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
2.指名说大意,齐读大意:
本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朗读课文第一段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2)找出描写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句子。2.生汇报:
问题一: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问题二:
(1)出示重点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2)指名读句子。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明确这四句话按总—分段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
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层次十分清楚。
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朗读。
(4)结合板书及图片,完成课文第一段填空。(试背)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朗读第二段、第三段。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清脆”“疾飞”一词的意思 2.思考,小组合作:
(1)这两段写了翠鸟什么活动?
(2)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3.汇报:
问题一:等鱼、捉鱼。
问题二:(1)通过“一动不动、注视”感受到翠鸟活动很机警。(可进一步提问: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体会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的关系。
(2)通过“一眨眼”“疾飞”“锐利”及捉鱼时的动词感受到翠鸟活动很敏捷。
A找出表示翠鸟捉鱼的动词,按课文内容填空。
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
B再读句子,体会翠鸟的活动敏捷并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读第4自然段。
(2)你知道了翠鸟的哪些习性?住处隐蔽
(3)“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五、拓展延伸:
1.通读全文,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2.学习语文天地《鹰》,了解老鹰的外形及活动特点。六.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得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七、布置作业
1.生字作业。
2.读《阅读文库》的 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等鱼 贴、飞、停、注视等
捉鱼 蹬、飞、叨、贴、飞喜爱
住处:隐蔽 教后反思:
一只小鸟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用自主识字的方法自学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理解亲情的伟大。
3.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鸟类,体会亲情的伟大。教学难点:练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课文录音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只小鸟(课件出示文中受伤的小鸟),谁来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2.在这只小鸟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件不幸的事,你们想知道吗?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
1.我会认(多种方式认读文中的新词“倾斜、灿烂”等)
学习多音字“血”。
2.我会写(记准字形、规范书写)
重点指导“滴 ”与商辨析。“仰”与柳辨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默读课文1—2自然段,画出描写小鸟的句子。2.讨论交流: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点拨:
⑴一只幼小的鸟;
⑵一只快乐的,有父母保护的小鸟;
⑶可爱的小鸟。(用课件展示小鸟的美丽可爱)
3.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读出对小鸟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4.过渡:有一天,小鸟像往常一样飞到树枝上,放开它那清脆柔美的歌喉,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课件出示小鸟被打中,老鸟接住小鸟的情景)5.学习课文3—6自然段。
⑴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①“这小鸟天天出来唱歌,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的歌声”,你从这两个“天天”中体会到了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小鸟的伤势很重?
③你从“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汇报交流。
⑶指导感情朗读。
6.学习第7—8自然段。⑴学生读后想象:小鸟的歌声消失后,孩子们会是什么的心情?他们会怎样想?
⑵汇报交流。
⑶全班集体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地喜欢小鸟?
五、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思维想象:过了十年,一切有了什么变化?那只小鸟怎么样了? 2.学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怎样做?
六、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读《同步阅读文库》上的《有趣的鸵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鸵鸟知识。
2.事情后来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小鸟受伤以后》为题,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一只小鸟
课后反思:
↓
快乐、幼小、可爱、幸福
↓
可怜
↓
爱护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9个,会写7个。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
1.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2.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2.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
3.齐读课题,板书课题。4.简单解题。
惊:受惊。弓:弓箭。
题目的意思是:被弓箭惊吓的鸟。
二、检查预习。1.我会认(多种方式认读文中的新词)魏国”的魏读作wèi。
“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
“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
学习多音字“更”。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3.我会写(记准字形、规范书写)
重点指导“翅膀”“疑惑”。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2.思考:课文写了几个人,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他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了古代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书,边听边思考:更羸与魏王外出打猎时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样对魏王说的? 2.汇报。师总结:就是因为更羸看得仔细所以他对魏王说什么? 3.指导朗读:更羸的话,读出自信,胸有成竹的感觉。
过渡:更羸真的能把大雁射下来吗? 学习第2-7自然段: 1.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大雁真的从空中掉下来了。指名读,找出那一个字直接导致大雁掉下来的?(嘣)2.就因为“嘣”的一声响,大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1)师导读第四自然段。在这句中有两个“直”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视频,感知两个“直”的区别。用自己的话说说 “直往上飞”是怎么飞?“直掉下来”是怎么掉的?两个直当什么讲?(3)结合字典中“直”的义项,明确意思。
课件出示“直”的四个义项学生选择:
(a、爽快、坦诚;b、公正合理;c、垂直;d、一个劲儿的)(4)指导朗读本句。
3.看到这样的情景,魏王是怎么说的?他的神态怎样?(理解:“大吃一惊”的“惊”)4.学习第8段,小组合作:
(1)更羸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呢?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分析了些什么?用“~~~”标出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用“──”标出他想到的。5.汇报: 更羸看到了大雁飞得慢,听到了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更羸就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他是怎么分析的? 6.练习用:“之所以„是因为„”说出原因。
A先用“因为···所以”引导
大雁因为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的悲惨。
它一听到弦响,因为心里很害怕,所以拼命往高处飞。
因为它一使劲,所以伤口又裂开了。
因为它伤口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B再练习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话。它之所以掉下了,是因为()。
它之所以(伤口裂开了),是因为(它拼命往高处飞)。
它之所以(拼命往高处飞),是因为(听到声响,心里害怕)。它之所以(听到声响,心里害怕),是因为(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7.对人物形象小结:
只有更羸看到这只大雁了吗?为什么都看见这只大雁,而只有更羸知道大雁受过箭伤?(认真观察、聪明、会思考、有经验)
五、总结全文,谈论收获。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从更羸身上学习到什么?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原先受过惊吓,之后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2.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更从更羸身上学到了只有善于观察、动脑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六、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中你有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事情吗?
七、作业布置: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3.读《同步阅读文库》上的《布拉格的鸟》,说说布拉格人真的爱鸟吗?怎样做才算真正的爱鸟?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叫声悲惨
分析:受过箭伤孤单失群、伤口没愈合得不到帮助
推理:弦响---心里害怕---往高处飞--使劲--伤口裂开---掉下来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六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积累词句的能力。
2.阅读《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对鸟类的认识。3.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4.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习作训练。
5.培养学生的爱鸟护鸟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积累词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鸟护鸟意识。
教学准备:
小黑板,相关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音字组词。
1.学生查字典理解不同读音字的意义。2.组词,越多越好。
二、读一读,写写加点的词语。
鼓励学生从文中再摘录一些词语,并尝试用这些词语。如搭配,或造句,或找近意词。(可让学生相互出题做)
三、比一比,用一用。
1.区别理解“愿望、失望、希望”的不同意思。2.读句子,根据意思选择填空。
3.齐读填好的句子,体会词语的不同用法。
四、积累和鸟相关的成语
1.读这些成语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补充更多的类似成语:
鸟尽弓藏
百鸟齐鸣
鸿雁传书
莺歌燕舞
五、读一读,抄一炒,注意带点的词语。1.熟读句子,自由练习。
2.交流反馈:第一句写翠鸟目光锐利;第二句写翠鸟动作迅速、敏捷。
3.齐读句子再次体会。
第二课时
一、明确题意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鹰,相信同学们读完这篇短文后一定有不少收获。
二、阅读理解
1.自由读文章,想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第一自然段:鹰很大,但能在空中自由翱翔。
第二自然段:鹰的窝。
第三自然段:鹰怎么捕食。
第四自然段:鹰的叫声。
第五自然段:鹰的爪子。
第六自然段:鹰的眼睛。
第七自然段:鹰的羽毛。
第八自然段:全世界保护鹰。3.读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三、查资料,评选鸟类高手。
发动学生查找收集鸟类的资料,评选鸟类能手。
除了表格中列出的项目,还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项目能手。
四、办展版。
全班同学一起办展版,放到校园里让其他同学一起了解鸟类,保护鸟类。
五、讨论
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小组讨论,说说保护鸟类的好办法。
如:为小鸟做窝。定时到鸟积聚的地方喂食,多种树,救治受伤的鸟。
第三课时
一、填一填,想一想。
学生填空,进一步认识总分的写法,并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把事物描写得更生动。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
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二、习作指导
1.你喜欢什么鸟?它是什么样的?
2.同桌间互相说说,带了图片或照片的对照说。
3.指导学生有序地抓住特点说。
三、学生习作。
把你喜欢的鸟写下来,注意抓住特点,按观察顺序来写,内容详细。
第二篇:第六单元作文
第六单元
胜似亲人
我们村寨有十几户人家,大多是苗族,只有我家是汉族。
我的邻居有一位老奶奶,快80岁了,可身体还算硬朗。她有个女儿在县城教书,难得回来一次。一年到头,出来进去总是她一个人。
老奶奶经济上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没有人手。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妈妈常对我说:“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儿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我一直记着妈妈的话。那时我还小,只能帮老奶奶擦擦桌子扫扫地,别的事干不了,她也不让我干。现在,我长大了,可以帮老奶奶多做些事了。
今天是星期日,我吃过午饭,做完功课,想起老奶奶前两天换下来的床单和衣服还放在那里,我便悄悄地背起竹篓,拿上脸盆,到河边把衣物洗干净,然后又悄悄地回到院里。我正在晾衣服,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笑眯眯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听了老奶奶的话,我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忙说:“您说哪里去了,帮您做点儿事是应该的。以后,我还要帮您做更多的事呢。”
胜似亲人
在一个苗族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她无儿无女,生活十分地清苦。老奶奶经常围着黑色的头巾,耳朵上戴着银耳环,身上穿着特有的苗族服装,独自去田里照看农活。第六单元
老奶奶家的隔壁住着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名字叫桃桃,小姑娘长的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粉红的小脸蛋,就像是春天刚刚绽放的桃花一样,可爱极了。她经常去奶奶家玩,也会帮着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老奶奶总是会拿出一些烧好的地瓜给她吃。一老一少有说有笑的,那个亲热劲还真的像是祖孙俩呢。
一天晚上放学回家,桃桃放下书包就跑进了老奶奶家的小屋子。喊了两声,却没见奶奶走出来,桃桃进里屋一看,老奶奶正虚弱的躺在床上。原来奶奶生病了。
从这一天起,桃桃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奶奶家为她端水喂药。看到衣服脏了,还捲起袖子帮奶奶洗衣服。过了几天,老奶奶的病终于痊愈了。这多亏了小桃桃的细心照料,老奶奶一手搂着她的脖子,一后亲切地抚摸着桃桃红扑扑的小脸蛋,激动地说:“奶奶幸亏有你的照顾了,你就是奶奶唯一的亲人啊!”桃桃低着头小声说:“奶奶,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您也很疼我呀,以后就把我当做您的亲孙女吧!” 村庄里的人都感叹的说:“她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啊!”
胜似亲人
在一个朝鲜族的村庄里,生活着一位老奶奶和小姑娘,在小姑娘六岁那年,她的父母劳累成疾,相继死去,使她成为了一个孤儿。一位老奶奶无儿无女,她在一天夜里听到一个女孩的哭声,便穿上衣服,到屋外寻找,谁家的孩子在哭泣?
她顺着哭声一路找到了她——那位身遭不幸的小姑娘,心中升出做母亲的喜悦,把小姑娘抱回了家。老奶奶为小姑娘换上一件干净、漂亮的衣服,为她洗干净身体,第六单元
站在老奶奶面前的不再是原来那个脏脏的小姑娘了,站在她面前的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天使呀!现在的小姑娘面色红润,亭亭玉立,就连荷花看见也会觉得自己一点都不漂亮!
自从小姑娘来到老奶奶家里之后,一间小小的茅屋顿时变得生机勃勃,不象原来那么死气沉沉,老奶奶为她交钱上学,小姑娘不仅在学校认真完成作业,还为老奶奶洗衣、做饭、整理房屋。冬天,为老奶奶暖被;夏天,为老奶奶扇扇子!在老奶奶生病的时候,喂老奶奶吃药,给老奶奶说笑话,让奶奶每天都过的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小姑娘门门功课都是100分,她考上了一所重点初中,这个消息传来时,老奶奶高兴极了,可是她却为小姑娘的学费感到担忧,不过她四处借钱终于把她送进了初中,她一想到要离开老奶奶,心里很伤心,她和老奶奶紧紧拥抱,并许诺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让老奶奶的生活有所改变,十年后,她做到了,她把老奶奶接到城市里过上了幸福生活,她望着养她的老奶奶的小茅屋,不禁再次拥抱了老奶奶„„
是啊,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但现在的人们都被金钱所迷住了,感情却麻木了,我多么希望人们不要再金钱迷住了,让人们的感情再次恢复知觉吧!
胜似亲人
我是一个幸福而快乐的孩子,我虽然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疼爱,但我有一个关心呵护我的邻家奶奶,依晰记得,在我年幼的时候,邻家奶奶常抱着我,嘴里不停的念叨着:“没妈疼的娃好可怜!我这老太婆要对得起大人的托负,就算拼了老骨头也不能让这娃受一点苦呀!”奶奶每天早出晚归耕田、打柴,精心地照顾我,我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十年来奶奶对我的爱从来没有减少过,在奶奶百般呵护下我渐渐长大了。
奶奶由于多年的过度劳累患上了一身疾病,看着奶奶每天托着疲倦的身躯为我操劳,我知道该到我报答奶奶的时候了。我每天早晨悄悄起床,亲手为奶奶做上一顿热第六单元
乎乎的饭菜,我翻出奶奶藏起来的脏衣服,一件件洗净、晒好,我要把奶奶打扮得干净利落,只要有空闲我就给奶奶梳头,和奶奶唠贴心话。每逢阴雨天奶奶的腿便不舒服,常常痛的睡不着觉,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下决心多打柴,买钱给奶奶治病。我外出打柴时,奶奶总是站在巷口四处张望,盼我回来,有时天气不好,奶奶会拄着拐杖走出很远迎我回家。
奶奶常常把我搂在怀里说:“好孙女、我懂事的好孙女呀!”奶奶说完脸上还会洋溢幸福的笑。而我也会因为有这样一位像亲人一样照顾我的奶奶而高兴!是您让我尝到了关爱的温暖、生活的幸福,谢谢您——胜似亲人的奶奶。
胜似亲人
(一)村里有位王奶奶,她是苗族人,今年七十多岁了,唯一的儿子长年在外工作,家家务就全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了。同村还有个乖巧的小女孩凤儿,经常来帮她做家务。
今天是星期天,凤儿一大早又悄悄地来到王奶奶家。她发现王奶奶还没有起床,走进堂屋里,看到地上有好多脏衣服。凤儿心想:“今天就帮王奶奶洗衣服吧!”说干就干,她找来一条围裙系在腰间,拿出木盆,坐在凳子上洗起来。
“嚓嚓……”,这有节奏的声音惊醒了王奶奶。她戴上头巾,拄着拐杖来到堂屋,映入眼帘的这一切让她的眼睛顿时湿润了,嘴角抽动着,半天没说出话来。凤儿洗得正起劲,竟然没有发现王奶奶。过了一会儿,衣服洗好了,她在起身晾衣服的时候才发现了王奶奶第六单元
站在她身后。
王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凤儿揽入怀中,用她满是皱纹的脸贴在凤儿的脸上,粗糙的手不停地抚摸着凤儿那苹果似的脸,心疼地说:“多好的孩子,谢谢你…… ”凤儿有点不好意思了,低下头,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红着脸说:“王奶奶,看您说的……”
胜似亲人
(二)我家住在一个小村庄,我的邻居是个苗族老奶奶,他的家里并不宽裕,而腿上又有残疾,家里人没钱给这位可怜的老奶奶治病,所以就背井离乡,到别处去了。后来,苗族老奶奶就独自一人在这个小房子里住着。我了解了这位老奶奶的情况后,我很同情她。
一天,我放学后回到家,赶紧写完作业,跑到了隔壁苗族老奶奶家,我来到老奶奶家时老奶奶正好不在家,门也没锁,我就进去了,总想帮她做些什么。正当我左顾右盼时,突然看到水桶里装着一堆没洗的衣服和床单,就赶快提着水桶洗衣粉和搓板跑到河边去了。到了河边,我先把洗衣粉放第六单元
进水桶里并装上了水,把衣服在水桶里泡了一会儿。然后,就把沉重的被罩和衣服拿起来用手在搓板上一点一点的搓。经过三次换水总算洗好了,我就拿起洗好的被罩和衣服提回了老奶奶的家并搭到了院子里。
刚搭完被罩和衣服,老奶奶走了出来,看到我所做的一切,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就上前搂住我说:“好孩子,谢谢你,你真是比我的亲人还亲那,我的儿女们都不知道帮我洗衣服,你们这些好心人们却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地经常帮助我。”我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说:“没什么,我们做的还不够那。”今天虽然我的衣服全湿了,但是我心里却暖暖的,因为我今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胜似亲人
(三)小兰是个很董事的孩子,在学校不仅学好,而且乐于助人。最近由于爸爸的工作需要,他们一家三口要搬到离他们家很远的苗族地区去了。
他们到了苗族地区以后,那里的居民非常欢迎他们,对他们很热情。小兰的邻居是个80来岁的苗族老奶奶,老奶奶只有一个女儿,而且这个长期在外地工作,没有时间来陪老人家,因此、这位老奶奶很寂寞,脸上很少有笑容。这一点被小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想帮老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夏天的上午,小兰在院外散步的时候,正好路过老奶奶的家口,看见老奶奶正在吃力洗衣服和床单,小兰心想:老奶奶一大把年纪了,洗起衣服来多么不容易呀!我应该去帮帮她,于是小兰快步走到老奶奶的身边,很有礼貌的说:“奶奶我来帮你洗吧!”奶奶满脸喜悦,说:“谢谢,你可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快回家写作业去吧,”小兰急忙说:“不,奶奶,第六单元
您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身边也没人照顾,还要干这么繁重的体力,以后你就把我当做您的孙女吧!这样您也多了亲人,我也又有了一个奶奶,你说好吗?”说完,小兰也没有等老奶奶答话,就端起盆子,认真的帮老奶奶洗起衣服来。一边洗衣服一边和老奶奶聊天,别提有多高心了。
衣服洗完了,小兰又帮着晾好,小兰向老奶奶告别,可老奶奶一把把小兰搂在怀里,抚摸着小兰的脸颊,眼里含着泪花,激动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虽然你不是我的亲孙女,但是你比我的亲孙女还要亲啊!我真的好高兴,有你这样的好孙女。平时你母亲也来帮我做事,真谢谢你们呀!”“不用谢,老奶奶您太客气了,真些事都是我应该做的呀!”小兰会心的笑了。
胜似亲人
(四)在一个苗族的村寨里,住着几十户苗族人家。村里有一个汉族姑娘,随妈妈来到这里。她身穿这褐色围裙,那红扑扑的小脸蛋,像熟透的苹果!头上还带着一个粉色的小花。可漂亮了!这个汉族姑娘名字叫小小。她隔壁住着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她的儿女都外出工作很少回家。老奶奶常常戴着黑色头巾,皮肤黝黑,耳朵上戴着银耳环,身穿苗族人民特有的服装。小小是个热心肠的女孩。经常帮助老奶奶扫地、拖地、洗衣服……
小小不但热心肠,成绩也很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有一次,小小考了90分,哭得眼圈都红了。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她得了第一。
你瞧,这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小小又来帮助老奶奶做第六单元
家务了。她把老奶奶放在椅子上的脏衣服,不慌不忙地拿起来放在围裙里。小小慢慢地走向池边,仔仔细细地把衣服搓了又搓。一团团污水顺流而下。衣服终于洗好了,真干净呀!可小小的手被搓得通红通红的。她却毫无怨言,利索地把洗干净的衣服,铺在竹竿上。这时老人从屋子里走出来,露出了欣慰的笑脸。老奶奶把小小拥在怀里,用手把她那红苹果似的脸蛋,摸了又摸,亲了又亲。小小心里暗暗想到:“老奶奶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好好孝顺老奶奶。
老奶奶和蔼可亲地对小小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第三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21、七律 长征
一、重点解释: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二、填空:
1、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全诗共四联,记载了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3、“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4、“暖”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5、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6、扩展: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重点解释:
历程:经历的过程。
饥寒交迫:饥饿,寒冷同时袭来。形容无依无食,生活极端困苦。殿后:行军时走在队伍最后。近义词:断后 反义词:前冲。
坐骑:供人骑的马,骡子等,泛指供人骑坐的兽类。
燃眉之急:火烧眉毛那样急。比喻情况非常紧迫。
围拢:从四周向某个地方聚拢。
篝火:指在野外或空旷的地方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铁流:奔腾的铁水。比喻奋勇挺进,锐不可当的军队。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的像小山似的)。又是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2、(漫漫长途),再也看不见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中:“(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排起了,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北进的“滚滚铁流”指。称红军战士为“铁流”是因为
两个“融进了”告诉我们(见课堂练习11)
3、本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达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4、彭德怀的性格特点:为人耿直、做事果断、雷厉风行
赞扬彭德怀:
同甘共苦 爱民如子 大公无私 骁勇善战
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放盯)在自己的(坐座)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放)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 干粮(拿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现在,草地上(缺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1、用“”画去片段的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燃眉之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在文中指的是部队已经断粮,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3、片段中画“”的句子表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请用“”画出另一处。
4、彭德怀这么喜爱大黑骡子,主要是因为:①从江西出发,彭德怀就和它在一起,时间久感情就深了 ②它驮过伤员,驮过干粮和器材,为革命立过功。
5、从片段中可以看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 战士。
23、大江保卫战
一、重点解释:
奔腾不息:奔跑跳跃不停。
告急:报告情况紧急并请求援助。
日夜兼程:日夜以加倍的速度赶路。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的样子。
鏖战:之激烈的战斗,苦战。
伤痕累累:受伤的地方很多。
肆虐:任性,凶狠,想怎么就怎么。
铮铮铁汉:形容人刚强无比,是硬汉子。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就出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那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2、《大江保卫战》是一篇进行顽强战斗 的动人情景,赞扬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 的献身精神,表达了 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读完课文,我由衷感慨,这真是一场 惊心动魄 的保卫战,一场气壮山河 的保卫战,一场 震撼人心 的保卫战。这群人民子弟兵不愧是“最可爱的人 ”。
3、《大江保卫战》在写作上采用了 点面结合,再现了两个动人场面:保大堤
群众,着重刻画了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的铁汉本色。
4、点面结合的好处:既有整体的鸟瞰,又有个体的特写,能全面具体反映事情的真相,生动的表现„„
5、形容英勇的成语:
奋不顾身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临危不惧身先士卒义无反顾
6、反映团结的成语:
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同心合力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7、形容抗洪战士:
奋不顾身 临危不惧 挺身而出 义无反顾
练习六
一、读一读,背一背。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度,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起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击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二、诵读与积累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日,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人。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就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这首词就是毛主席在翻越六盘山时写的。
上阕是对长征胜利的总结,下阕是对未来前景的展望,全词抒发了红军乐观而积极的壮志豪情。
致彭德怀同志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沁园春 雪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 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四篇: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六单元知识点
《沙漠中的绿洲》
1、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没有……更没有”体现了人们对花草树木的珍爱。因为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营造绿洲,所以说“在阿联酋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白花花的盐碱”、“硬硬的壳”、“不毛之地”说明了沙漠环境的恶劣,也说明建设绿洲困难之巨大。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说明了建设绿洲的艰巨和复杂,代价之昂贵,也说明了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坚定。
3、阿拉伯朋友的一句“人类有了绿洲、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说出了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改造环境的目的。
4、园林工人的两个“不”字,首先是否定了作者问句中的意思。作者用的是反问句,意思是“地下有自然水管,就不要浇水了。”园林工人认为这是不对的。然后他用具体的劳动过程,还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明浇水是为了让花草更干净、更漂亮,而这单靠地下的自然水管是做不到的。这也充分说明了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云雀的心愿》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并立下了要植树造林的美好心愿。
2、称“森林水库”的原因就是森林能蓄水。树冠可以挡住雨水,苔藓和枯枝败叶可以吸水,土壤能储存水。
3、文中讲到的森林的作用:一是防风固沙,二是蓄水保土,三是调节气温。《古诗两首》
1、《池上》是唐代白居易所作,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表现了小孩的天真无邪、淳朴可爱。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景。
2、《小儿垂钓》是唐代胡令能所作,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前两句重在写形,侧重静态描写,后两句重在写神,侧重动态描写。
3.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都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4、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解:明白、懂得。藏:隐藏。一道:一条。)小孩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留下了一条明显的印迹。
5、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遥:远远地。应:回应,应答。)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老远就招手,生怕吓跑鱼儿,不敢马上回答。
词语解释
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不毛之地:不毛,不生长庄稼。
按要求写句子
1.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排比)
爱心是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夜空中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2.……可以……也可以……
阅读课外读物好处可多了,可以增长知识,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也可以陶冶情操。
描写儿童的诗:
《村居》 【清】高鼎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草长莺飞二月天,篱落疏疏一径深,拂提杨柳醉春烟。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散学归来早,儿童急走追黄蝶,忙趁东风放纸鸢。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清】袁枚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牧童骑黄牛,昼出耘田夜织麻,歌声振林樾。村庄儿女各当家。意欲捕鸣蝉,童孙未解供耕织,忽然闭口立。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五篇:第六单元作文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指导
一、单元写作目标
1.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2.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真实的感情
二、单元写作指导
绿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颜色,也是组成世界的重要的一部分。人类与绿色息息相关,离开了绿色的环境,人类就没法生存。
绿色对人类是一种柔和舒适的色彩。绿色植物组成的世界,对人类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会产生一种良好的刺激,使疲劳得到缓解,紧张情绪得到改善。绿色催人向上,是明天的颜色;绿色蕴涵诗意,是温柔的象征;绿色蕴涵诗意,是温柔的象征;绿色代表柔和,绿色代表青春,绿色代表着朝气,绿色代表生命力;绿色代表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写“绿”,而且都把绿当作美好的事物加以表现,都对绿寄托了美好的感情,四篇课文都透露出作者对“绿”的喜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尝试学习借助“物”表达思想感情、阐释人生哲理的写作方式。物,包括植物、动物、静物等。如何写好写“物”类作文呢?
第一、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对你所熟悉的客观事物,我们可以用各种说明方法,来对它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用、原理等进行生动、准确的说明,让人们了解事物,明白事理。无论是说明事物还是阐述事理,都必须紧扣事物的特征,灵活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不紊地进行。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事物,这就要求我们细致观察事物,抓住它的特征,写出它的独特之处,把它与其它事物区分开来,这样才能达到说明事物的目的。
第二、摹写意象,托物寄意。人们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往往把它投诸于某一具体事物,借物直接抒情或运用象征手法来颂扬某类人物或某种精神。这种托物寄意的写法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摹写事物要井然有序。描写事物时一定要注意方位顺序。如按照从上至下、从前到后、从远到近、从外到里、先整体后局部等顺序来写,有助于读者准确认识所描写的物体。二是摹写事物要绘声绘色。我们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方面,把事物细致、准确地描写出来,使之色、香、味俱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使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三是摹写事物要独抒性灵。描写事物往往离不开作者独特的感情与体会,只有对物体赋予自己的主观情感,才能使物体变成活泼有趣的生命。同学们托物寄意时,要使“物”和“意”和谐统一,要使“物”和“意”衔接巧妙自然。
第三、寻找共性,以物喻人。我们既可以单纯说明物、描写物,还可以借写物来喻人,刻画人物的高大形象,揭示人物的崇高品格,写物也是在写人,以物喻人,使物人交汇,相映生辉。用这种写法时,需注意找出所写事物与人的相似点,可以是形似,也可以是神似,需要对相似点反复摹写,让二者能一步步融合,自然升华。
第四、巧设线索,以物忆事。物还可以作为叙事的线索,可以以物为线,散点铺排出一系列的细节;也可以睹物回忆难忘的往事,再现昔日的生活场面;还可以由物展开联想,想到相关的多件往事等等。总之,写物是为了记事,物在这里是串珠的线,是舞台的道具,是说书的惊堂木,虽不是全文的重心,却必不可少,否则文章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写此类文章时,我们应找好某一事物,然后自然展开联想,由此串起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奏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第五、蕴藏深意,由物及理。这里的“理”即哲理,它是思想的大锤,在它的重击下,平凡事物将迸出耀眼的火花。它是思想的钻机,生活的意义被从情感深处挖掘出来,像宝石那样价值连城,而文章也便跻身于上乘。如果能在描写、叙事的基础上,深掘其内涵,提示其饱含的人生哲理,使读者与之产生共鸣,让读者为之心动,而拍案叫绝,岂不是一件美事?但要达到这一效果,也并非易事。首先要为揭示哲理作铺垫,要在前文的描摹事物、以物忆事中多作渲染,为揭示哲理作好铺垫,使“理”水到渠成。其次,所阐释的“理”要么新要么深,这样才能有吸引力,有震憾力。再次,哲理的表达要灵活,可以以题记的形式反映,可以蕴含在描写的寓言、童话中,也可以在边描边叙中以一两句妙语点出,还可以在描写叙事后集中用一两段阐释等等。
当然,写物的方法还远不止以上五种,如果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去写物,我们一定会把生活中多姿多彩、纷繁芜杂的事物点染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三、单元写作训练
以“绿”为中心来拟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题目:
1、我心中的绿世界
2、绿——生命的色彩
3、我留连那片(点)绿色——记(街心花园、生物角、校园一角,案头盆景、花草)
要求:
1、想像的,现实世界中的都可以写。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这是一个话题类作文的命题,由于文体不限,写作就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
绿代表未知,代表生命力,代表广袤,代表奉献,代表着平衡与和谐,代表柔和,代表安逸,代表畅通,代表着不羁的心灵、孤独的寻觅,代表自由与快乐,代表永恒,代表青春,代表清新,绿代表着友善,绿代表着纯真,绿代表着幽静,绿代表大自然,绿代表着朝气,京剧脸谱里绿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在蒙古族文化中,绿象征着和平和未来,绿代表了蓬勃,代表生机,那是阳光喜悦的感觉„„柔柔的春雨带给了我们浓浓的春意,在“晓寒轻”、“春意闹”的绿春风里,我们的身心皆受到了来自自然的翠绿的晶莹欲滴的洗礼,对绿的感悟也给了我们一扇通向理想的天窗。让我们一起去爱绿、种绿、护绿、赏绿、写绿吧!
“我心中的绿世界”,可以写自己对绿世界的畅想,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绿世界;
“绿——生命的色彩”,要写出绿和生命的关系以及绿对于牛命的意义;
“我留连那片(点)绿”,可以主要写我对绿的喜爱,也可以着重对绿进行描写。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记叙义。写记叙文,则要写清楚这片绿与自己的关系,说明为什么喜爱这片绿;
写散文,则要对这片绿进行细致的描绘,并抒发自己对这片绿的喜爱。
﹡习作展评﹡
我心中的那一抹绿色
湖北 黄春晓
每每深冬,冰天雪地里,寒风呼啸时,我心中的那抹绿色总会闪耀出油亮的光彩,那是爷爷的常青树。
那棵常青树在我家门前已经十几年了,是爷爷亲手栽的。它是爷爷的伙伴,春夏秋冬,爷爷总会细心地照料着。
春天,树刚栽下不久,便发出了嫩油的芽儿,那是生命的起源呀!阳光下,小小的芽儿似个个脱笼的孩子,争着,抢着,生长着。油亮的嫩绿晃着爷爷的眼睛,爷爷就会眯起眼,与嫩芽低语起来,水更会浇得哗哗得响。那年,我才几岁,小小的我也会跟在爷爷的身后时常照管着小常青树。“爷爷,它什么时候长得这么高呀?”我小手使劲地比划着,爷爷摸着我的小脑袋,笑着说:“你什么时候长这么高,它也就这么高了,所以你要使劲长呀。”我当时非常认真地点了点头。从此,我和小常青树比起赛来。
夏天,常青树已经有一米多了,仍不失本色,绿油油的光亮直迎火热的太阳,愈发显得威风了。爷爷精心地护理着常青树,把它修剪得似一个圆圆的球,这成了我家门前特有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常青树的树荫也便成了我和爷爷的乘凉处。骄阳里,夕阳下,一老一小的身影便欢笑在路人的羡眼中,欢跳、疯跑、捉迷藏,常青树旁成了我儿时的乐园。
秋天,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边,也染红了各种飘飞的枯叶,而门前的常青树却仍熠熠生辉。爷爷经常拾起几片落叶,叹息着,而往往又会不经意中走向常青树,抚摸着绿叶,喃喃自语。我惊奇于爷爷的低语,缠着爷爷问,爷爷也总是摇头叹息着:“人要是一颗常青树就好了。”我不知道爷爷的意思,更刨根问底:“人为啥要变成一棵树?”
冬天,寒冷的气息弥漫了大街小巷,唯有我家门前的常青树仍格外灼眼,苍绿的叶子向人们证明着坚强。下雪了,天地间一片银白,常青树更穿上了盛装,镶嵌在雪地里。阳光下,闪着光,发着亮,一团粉妆玉砌。雪融化后的常青树更青绿了,更挺直了。爷爷也更乐了,一
锨锨地把还没有融化掉的雪锄进常青树坑。
如今,爷爷去了县城,常青树又因建房而挖掉了。
我心中的那抹绿色,那丝牵挂,却随着四季的更替而与日俱增。
『简评』:
这是一篇托物寓意的佳作。爷爷是常青树,常青树就是爷爷的化身。全文以春夏秋冬季节为序,情景交融,紧扣“绿”记叙了小时候与常青树结缘的一段金色年华,抒发了浓浓的怀旧心绪。
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123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