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参考题目
附件1:
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
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参考题目
哲学类
1、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
创。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典型调查。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表
现。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5、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
6、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8、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9、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10、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经济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30年历程的典型调查。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途径和形式调查研究。
5、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进程的调查研
究。
6、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调查研究。
7、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调查研究。
8、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
10、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研究。
11、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问题的调查研究。
12、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问题的调查研究。
13、货币、保险和期货市场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
1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15、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发展与完善调查研究。
16、民间投资问题研究。
17、民营企业中业主和雇员关系问题的案例研究.18、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典型调查。
19、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典型调查。
20、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
21、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22、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
23、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25、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的研究。
26、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27、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2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9、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30、名牌战略案例研究。
法律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研究。
2、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3、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制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
4、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6、婚姻法实施中的问题调查研究。
7、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
9、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10、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11、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2、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3、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4、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15、我国行政法制实践的调查研究。
1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17、我国反垄断法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科学类
1、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调查。
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4、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5、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6、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
7、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8、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9、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
10、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11、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典型调查。
12、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3、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14、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15、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6、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的调查研究。
17、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19、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
20、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21、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2、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3、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4、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25、代际关系变化的调查研究。
教育类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3、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调查研究。
4、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
5、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6、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
7、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8、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
9、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问题。
10、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1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大中小学教育。
12、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13、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问题调查研究。
14、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
15、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的调查。
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新兴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
4、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5、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6、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研究。
7、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8、我国民营企业破产、倒闭和再创业问题调查。
9、企业在创新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0、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1、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2、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与现状的调查。
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的调查研究。
14、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家协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5、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预与分析。
16、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
17、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
18、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研究。
19、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
20、市政管理机构建设和体制改革调查研究。
第二篇:《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指南》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指南
为引导参赛作品能够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选择了《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作为参考题总目。这个总目,供学生选题、构思、调研参考。有些题目较大,可灵活掌握,分解细化。总的要求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新问题,总结概括新经验,以小见大,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把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培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一、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
3.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
5.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6.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7.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
8.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10.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1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
l2.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l3.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 l4.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15.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
二、经济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3.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4.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5.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研究 6.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 7.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8.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9.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10.债券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 11.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12.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 13.民间投资问题调查 14.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15.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16.商业保险问题研究 17.地下钱庄问题研究
18.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 l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 20.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
21.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2.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23.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调查 24.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 2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 26.农业产业化研究 27.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 28.名牌战略案例分析 29.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30.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三、法律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 2.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研究 3.法律赔偿执行难问题研究 4.知识产权法研究 5.信息安全法研究 6.电子商务法研究 7.政务公开制度研究 8.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 10.文化法制研究
ll.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l2.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 l3.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l4.法律援助的实践 15.公益诉讼
l6.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l7.新世纪新时期推进我国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l8.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l9.“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20.中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
四、社会学类
1.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 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
4.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 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7.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 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9.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10.家庭保姆问题调查 l1.社区服务问题研究 l2.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l3.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l4.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15.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l6.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 17.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l8.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 l9.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 20.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研究 21.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
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23.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4.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5.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五、教育类
1.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 2.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3.第八轮课改的跟踪调查研究 4.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5.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
6.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7.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8.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9.调整教育结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调查研究 10.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
1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l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3.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
l4.加入WTO、留**和教育的改革开放研究 15.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l6.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l7.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l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 l9.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 20.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六、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 2.科技企业的战略定位与组织设计 3.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4.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研究 5.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 6.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7.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调查与分析 8.企业、组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 9.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10.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11.企业在创新中发展典型调查 12.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调查研究 14.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 15.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 16.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查与分析 17.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18.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分析 19.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 20.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1.加入WTO后商会(企业家协会)现状调查与分析 2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23.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4.服务型政府建设个案研究 25.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
第三篇:挑战杯社会科学类作品报告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挑战杯调查报告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作者: 执笔: 队员:
指导老师:
2011年3月1号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
(以合肥市为基点)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建土地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土地征收补偿中的茅盾日益突出,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亟待解决。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失地农民的安臵问题,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问题等,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所要研究的就是应该怎样因地制宜的解决在土地征收过程中以及征收后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问卷的方法,以合肥市为基点,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已经存在但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对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关键字:城郊失地农民 权益保障 安臵政策 问题 政府
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About suburban landless peasants of rights issues of research
(in hefei basis)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 in land expropriation and compensa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rights of landless farmers protection must be resolved.The more prominent issues resettlement of landless peasants, landless peasants and other employment training issues ar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We will study how local conditions is the so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land expropriation and the imposition of a range of issues.In this paper, field survey methods to Hefei,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ollected first-hand information to make the article more authenticity, reliability, in this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many already exist but have not yet resolved, the city of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stability has some value.Key words: Suburban Farmers
Protection
Resettlement policy
Government
Problem
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目 录
一 背景分析 ▪▪▪▪▪▪▪▪▪▪▪▪▪▪▪▪▪▪▪▪▪▪▪▪▪▪▪▪▪▪▪▪▪▪▪▪▪▪▪▪▪▪▪▪▪▪5
(一)我国城郊失地农民安置的基本情况
▪▪▪▪▪▪▪▪▪▪▪▪▪▪▪▪▪ 5
(二)我国城郊征地标准及补助金的基本情况
▪▪▪▪▪▪▪▪▪▪▪▪▪▪▪5
(三)合肥市五个片区的征地综合地价 ▪▪▪▪▪▪▪▪▪▪▪▪▪▪▪▪▪▪▪▪▪▪6
二 研究方法 ▪▪▪▪▪▪▪▪▪▪▪▪▪▪▪▪▪▪▪▪▪▪▪▪▪▪▪▪▪▪▪▪▪▪▪▪▪▪▪▪▪▪▪▪▪▪6
三 调查结果分析 ▪▪▪▪▪▪▪▪▪▪▪▪▪▪▪▪▪▪▪▪▪▪▪▪▪▪▪▪▪▪▪▪▪▪▪▪▪▪▪▪▪6
(一)社会保障政策具体落实情况
▪▪▪▪▪▪▪▪▪▪▪▪▪▪▪▪▪▪▪▪▪▪▪▪ 7
(二)失地农民对政府提供的权益保障的认识度▪▪▪▪▪▪▪▪▪▪▪▪▪▪ 8
四 调查总结
▪▪▪▪▪▪▪▪▪▪▪▪▪▪▪▪▪▪▪▪▪▪▪▪▪▪▪▪▪▪▪▪▪▪▪▪▪▪▪▪▪▪▪ 9
五 相应措施
▪▪▪▪▪▪▪▪▪▪▪▪▪▪▪▪▪▪▪▪▪▪▪▪▪▪▪▪▪▪▪▪▪▪▪▪▪▪▪▪▪▪▪ 10
(一)发达国家安置失地农民的方式
▪▪▪▪▪▪▪▪▪▪▪▪▪▪▪▪▪▪▪▪▪ 10
(二)被调查地区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1
参考文献
▪▪▪▪▪▪▪▪▪▪▪▪▪▪▪▪▪▪▪▪▪▪▪▪▪▪▪▪▪▪▪▪▪▪▪▪▪▪▪▪▪▪▪▪12
附件▪▪▪▪▪▪▪▪▪▪▪▪▪▪▪▪▪▪▪▪▪▪▪▪▪▪▪▪▪▪▪▪▪▪▪▪▪▪▪▪▪▪▪▪▪▪▪▪▪▪▪13
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数量增多。城市化的推进表现为城市在扩张的基础上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完善,而城市规模扩张离不开大量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城市要发展,要建筑,要教育,要交通等等。这些的建设都是建立在土地的基础上的。但是土地资源是稀缺的,随着人们对土地的不断需求,城市土地开发殆尽,城市的范围也必然不断向郊区发展,一环、二环路甚至是六七环路。
而城市增量土地的来源就是农地,既是城郊土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毗邻城区或是与城区相连的集体所有的土地),而城郊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但是我国有规定: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不能出让,只有在国家需要时通过征用程序先让渡给国家。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最终处分权属于国家。就是说国家建设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时,国家只要通过征用就可以了。集体土地不得买卖为了建设,只有国家征用或征收这些土地,成为国有土地后,才能进入市场。这样在征收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人们没有想到但实际发生的问题。
在土地征收的过程中,有国家的行政手段进行的强制征收,农民把土地的所有权转交给了政府,农民没了土地的所有权就是说他无法再享有这块土地带来的其他的利益。虽然国家会给与相应的补偿,也颁布了许多相应的政策,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人们想到了,可以解决但是不解决的问题。例如,国家发放征地补偿费,对农村劳动力妥善安臵,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但是在很多的情况下,这些补偿费都无法全额发放,或是和国家的标准相差甚远。
对于征地补偿的方法很多,现金补偿,实物补偿,提供培训机会等,但不同的地区情况不同,补偿所用的方法也不可能一刀切。就拿现金补偿来说,很多农民,文化水平低,技术落后,他们拿到现金后只是进行短期的生活补贴,等补助金花玩了,他们的生活又将陷入贫困,成为社会的负担。对于失地农民的安臵以及以后的生活发展,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从实际解决那些遗留问题。
经济系(第四组)
2011年2月
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一、背景分析
(一)我国城郊失地农民安置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征占城郊社区农业用地力度越来越大,需要安臵的失地农民日益增多,虽然精确数据难以统计,但专家认为,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1987年-2001年经批准的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3946万亩的数据,我国实际占耕地数约为4420万亩,已经安臵的失地农民约为5525万人。2002年以来,按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每年需要征用土地约为300万亩,需要安臵的失地农民约为429万人,到2010年,被安臵的失地农民将达到一亿人。据沿海12个省市区的调查,仅2000年到2001年共征地246.9万亩,失地农民236万人,基本上是每征一亩耕地就需要安臵1.4人。西部地区只有10万多人的宜州市市区,1987年以来,城郊建设用地共占耕地7680多亩,已经安臵的失地农民达13000多人。对于过去在土地征用中有“少批多用”和“未批先用”等违规,违法现象,由于国家政府在这方面管辖的力度加大,现在都有所缓解,但是实际占用的耕地和被安臵的失地农民的问题还是凸显不断。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对城郊失地农民安臵的具体方式也不尽相同。
(二)我国城郊征地标准及补助金的基本情况
我国现行的土地补偿的范围包括土地补偿费、安臵补助费、青苗费及附着物补偿费、新菜地开发基金等。征地补偿费计算方式采用“产值倍数法”:征用土地补偿费为该土地被征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安臵补助费为该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其土地补偿费和安臵补助费的总和按规定最高不得超过土地补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即使按最高补偿30倍来算,一亩地平均年产值1000元,补偿费也只有3万元。
据统计,1998年以来,各类征地给农民的补助费为平均每亩12164元,安臵补助费每人2344元,仅相当于普通公务员一两年的收入。从西部来看,根据征地补偿安臵办法,土地补偿和安臵补助费最高标准只有1.8万元/人,仅相当于2002年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5倍。按目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只能维持7年左右的生活;按目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计算,仅能维持2年多的生活。[1]由于补偿标准低,从征地安臵的实施效果来看,很难达到保持农民原有生活水平的要求。据对成都市高新区红不村七组和八组的被征地农民的调查,征地前后只有36%的人职业及收入没有变化,64%的人因征地收入下降。[2]目前大量的土地交易中,土地补偿费真正到农民手里的只有5%-10%,村集体留下20%-30%,其他60%-70%上缴乡以上各级政府。
从1999年《土地管理法》修订实施以来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共拖欠175.46亿元土地补偿费。为此的农民。从 2004年 4月开始,由监察部、国土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资源部、农业部和国家审计署联合开展的对征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又称征地补偿费清欠工作,历时 8个月,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数据显示:经上述四部委联合督查,各省(区、市)政府全面自查自纠,已偿还了 175.38亿元亿元,清欠率达99.96﹪。但是土地补偿费是因为农民失去了土地而应该得到的补偿,不是政府的“恩赐”,清欠,只是一个短期行为,政府不能年年欠,年年清。关键是要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律制度,给人们一个确定的预。
(三)合肥市五个片区的征地综合地价
合肥市区范围内集体土地划分成五个区片(2006年),分别测算出每个区片的征地综合地价。区片1征地综合地价8.8万元/亩,区片2征地综合地价7.1万元/亩,区片3征地综合地价5.7万元/亩,区片4征地综合地价4.8万元/亩,区片5征地综合地价4.2万元/亩。(其中综合地价是指土地补助费和安臵补助费)
二、研究方法
本次采取问卷调查和文案分析法。本组成员共六人,共发调查问卷400份,有效问卷200份。分地区对合肥市城郊的被征地农民进行实地的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使研究的内容更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文案分析法,就是收集相关的报刊、杂志,以及政府公文,我们主要就是查询国家在土地开发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赔偿措施的改善。例如合肥市国土局网站等。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再结合实际,发现不同地区城郊土地开发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积累经验,并且结合自己的调查实际,对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并紧跟国家政策,找出符合本地特色的解决方案,不仅使农民的权益受到保障,也为其他地区相近的案例提供解决思路,体现课题的实用性,时代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以合肥市城郊为基点,对现在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即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调查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有所收获的。从调查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城郊土地征收的过程中,农民的权益没有很好受到保护,农民的安臵工作,土地补偿金的发放,社保工作,就业安臵工作没有和政府的政策相呼应,就是说这些工作都没做到位,从而在土地征收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问题,农转非的速度加快,大量的农民失地却找不到工作,没有生存的必要条件。
再次就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始终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国家政策虽然在不断的优化,尽量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想办法解决这些历史的问题,但是由于各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同。有些地方政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只是少量的执行政策的要求。这样就使得理论与实际脱节。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在国家的有关政策,政府实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施方案等内容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的不满情绪产生,在组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缺陷,都需要政府不断的加强。本次问卷虽然是进行的抽样调查,但还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也反映了一些真实的现象和情况。
(一)、关于被征地的情况和政府向失地农民提供的社会保障政策具体落实情况
1、首先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直观的发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了被调查人群的67%;还有一小部分农民没上过学,常年以农作为生;只有相当小的一部分被调查对象的学历是在高中和大专以上的。显然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关系到一个人的自身修养,生活态度,再就业的能力,农民主要就是靠长期的耕作,运用自己的一套方法种地,维持生活,农民的文化水平低,没有了耐以生存的土地,他们靠什么来养活自己,是政府的土地补助金?他们又没有一技之长,在这方面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活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只有对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才能从长远的方面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而不至于成为社会发展的尾巴。从而就涉及到政府提供的补偿措施的合理性。
2、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主要采取的征地补偿措施是提供一次性的土地补偿金,基本上占总数的81%,对于安臵补偿还是只占少数。对于农民来说,失去了土地后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用完仅有的失地补偿费后,只能伸手向政府求援。这不仅制约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会是社会共同繁荣发展的一个阻碍,一次性的补贴方法只能解决他们一时的困难但是要贯彻可持续的发展方针还需进一步的改进。
其次是提供社会保障,就是相应的养老保险模式.但是现在老龄化人口正在加剧,政府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来进行养老保险的支出,结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对于这样的支出是无法完全发放的,所以简单的养老保险是无法真正切实的保护农民的权益的。
少数会对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安臵,提供就业技能培训,这其实是个比较好的方法,有利于解决农民的长远发展问题,同时也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这样的方针政策还没有广泛的实施。
3、对于被征收的土地,大部分人都得到了政府提供的补偿措施,但是在被调查对象中对于政府的补偿满意程度不大理想,30%的人感觉一般,只有30%的人感觉比较满意,而40%的人不大满意土地的补偿与安臵。这是为什么?一方面是补偿的资金发放过少,另一方面有些居民是被迫拆迁的。所以政府还是要加大力度广泛的收集群众的意见,理论要积极的结合实际,再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
4、根据合肥市土地局的文件发表,现在征收一亩地的补偿价格是2.3万元,但是在实地的调查中每亩地平均的补偿价是1.42万元。可以看到政府承诺的补偿金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很大部分没有到位就是说没有发到农民的手中。或是各地方没有很好的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家对这方面的监督还是要加强。
5、在被征收的土地中很大部分是政府出面协商下被征收下来的,很少部分是政府强制征收的,这个现象还是可以的,但是还是有很大部分是与用地单位协商的。在被征收的土地中都是绝大部分是用来耕种用地,被征收后是用于城镇房屋的建设和道路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般我们所说的城郊土地不属于国有土地,而是集体土地,但是我国有规定,只有集体土地被征收为国有的时候才能进行买卖,国家可以利用行政权益,为了国家的建设征用集体土地,但是在征收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很好的把握行政权力的力度,从而征地过多现象很多。
6、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在土地被征收后,农户的生活水平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城郊的农民距离城市较近,外出打工也是他们的收入来源之一。在家的都是些劳动能力较差的。但是农民失去了乃以生存的土地,长期来讲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二)、失地农民对政府提供的权益保障的认识度
1、在被调查的失地农民中有32%左右的农民接受土地被征收,主要是由于他们觉得种地没多少收入,以及国家的补偿措施和社会保障安排合理,对于国家的补偿措施和社会保障安排合理,其实在在合国土高新征案(2010)13号文件中就强调了为被征地农民建立养老保障,落实社保资金。
2、但是在被调查的失地农民中也有68%的被调查者是不愿意土地被征收的,这种失地是一种非自愿失地。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集中于这几点,第一:征地补偿标准较低,在这些农民看来,这些标准无法补偿他们在拥有土地时得到的收益。
第二:就是补偿措施和社会保障难以实施,即使征收时双方签订了相应的补偿合约,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补偿金还是无法按时按约的付款,还有养老保险金等,这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政府把持着力度。
第三:土地是失地农民乃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很多人也都有土地情节,要是没有了土地,他们不会做其他的事情,那么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保障。尽管有不少郊区的农民因种种原因而让田地荒芜,但他们存在着不能失去土地的普遍心理,认为将来的预期难以把握,拥有土地至少还可以拥有生存的基础,这是他们生活的底线。
3、在被征地前,有70%的被调查失地农民没有看过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的有关权益保障的宣传活动,这说明政府的宣传工作还具有一定的缺陷,应该通过镇、乡、村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或是有组织的开展学习工作,让群众知道、了解政府以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及国家有关这方面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宣传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征地活动。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很大部分的人是在不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下就被征收了土地,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仅受到了损害,还缺乏追求权益的意识。
4、在问卷中对于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害后会采取哪些措施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者当中有相当部分的人(40%)想到了寻求法律的援助,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还有20%的人会寻找有关部门出面解决,但是还有40%的人缺少法律知识,或是保持沉默,或是从众,还有的甚至采取暴力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权益是要保护,但是我们还是要用合法的手段,这也是要政府进行宣传的。
四、调查总结
鉴于对第一手资料(调查问卷)的分析与总结,以及对第二手资料(国家的相关政策,学术论文以及研究报告)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土地农转非的速度很快,失地农民群体越来越多。需要保障的人群相应增加。
2、在征地过程中,对于农民的征地补偿太低,形式过于单一,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
农民“失地”等于农民“失权”。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土地,一旦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政府又没有相应的强力政策和措施,失地农民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将受到严峻的威胁。首先是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受到挑战。现行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的征地补偿费普遍偏低,甚至不少地方费用发放困难,难以到位。政府虽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并强调实施,但是由于各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同,很多地方政府还是没有坚决的执行,这也是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原因之一。
3、农民的安臵问题也很突出。
农民失去土地以后得到了政府和用地单位支付的数额不多的土地补偿费和安臵费。所谓的补偿费只是对农民原来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收益的补偿,它并不与土地的非农业化价值以及土地非农化后级差收益的增值相关联,安臵费也只是保证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几年以内生计的一次性货币发放。这些费用难以让失地农民保持以前的生活水平,与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结果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只能暂时缓解农民的生活之忧。同时又由于农民投资理财的知识和能力较为有限,难以为土 地补偿安臵费求之以有效的增值渠道,再加上土地被征用之后,相当一部分原村人口已转为城市居民户口,他们的就业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更没有失业保障。
4、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再就业困难。
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他们既不拿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城市居民那样的社会保障,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作为失地后惟一解决生存问题的就业遭遇困难,失地农民的就业在失地前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后必然发生根本改变。从日出而作 就业有保障的农耕就业模式转变到激烈的市场二三产业竞争就业,由于失地农民知识、技能的劣势使其就业困难重重,因而失地农民失地后的生存阻力相当大。其次是失地农民的发展权得不到保证。生存权是发展权的基础,在生存权遇阻力较大的情况下,发展权处境必然艰难。事实亦如此,薄弱的经济实力难以完成子女的教育,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失地农民而对高昂的就业培训费也是有心无力。
5、国家对地方土地征收的监管力度不够,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有些政府为经济的发展,盲目的征收土地,开展各种建设项目,为了政绩毫无限制的损害农民的利益,往往照成失地农民问题的日益严重。,因为农民失去的不仅仅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成本低廉的生活方式。
6、各个地方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中养老保险实施的不合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7、对“公共利益”界定不清。
征地范围过宽是我国现行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公共利益时一个社会存在所必须的一元的、抽象的价值,是全体社会成员对国家行使财产征用权进行法律限制的通行做法。我国《宪法》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就明确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用。但是与外国成熟做法不同的是,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都未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的界定,即《宪法》授予了国家征地的权力。另一方面,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只有国有土地使用权才能上市流转,而征用权的行使是集体土地变为国有的唯一途径,当建设用地需求上升,非公益性经营项目建设需要占用集体土地,征地就成为目前唯一可行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性的缺陷,直接导致了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征地权的滥用,另一个是征地范围过宽,使大批的郊区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保障
五、相应措施
(一)我们先来看一下,发达国家安置失地农民的方式。
第一 ,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征用农民土地一般按市场价格对失地农民进行偿 ,给他们较为满意的补偿。土地征用费和土地赔偿款构成失地农民的全部补偿用。其中土地征用费大体等于土地价值,土地赔偿款是对失地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造成的经济及其他损失的弥补。
第二 ,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其内容包括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 ,为他们提供就业与培训的机会 ,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等。
第三 ,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工作。通过对失地农民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增强他们再就业的能力 ,通过就业换取保障 ,从而减少失业保险基金的出 ,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二)被调查地区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改革征地制度,真正区分不同类型的土地征用,缩小征地范围,允许农民集体土地在符合国家的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情况下,平等地进入市场运转。就像我们身份认证,登记户口一样。
2、加强监管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机制建立。
失业是城郊失地农民面临的最大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后,客观上需要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政府除了合理的进行货币补偿以外,还应该考虑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拿出部分土地出让金,组织劳务输出,并鼓励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拿出一部分土地出让金,专门用于失地农民的定期再就业培训,[4]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并鼓励失地农民自我经营,帮助城郊失地农民从自身发展找出路,以更好地从根本上适应城市的生活。地方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把党的思想、措施落到实处,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政策的有用性。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从土地出让收益、增值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问题,另外,政府在户口上放松限制,给予失地农民以获得对等社会福利的机会,将他们纳入城市失业保险体系和城市建设当中,享有平等的失业基本保障并让其参与城市建设,以缓解失地农民角色转换过程中的矛盾与困难。
4、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宣传工作。
一方面,政府要尽快制度土地征用的专门法律法规,将由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过程视为一个平等的财产权利的交易过程,增强对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法律保护[5].还要深化失地农民权利的普及与教育,提高失地农民的自我意识,坚定其城市居民的意识。
5、建立专门的土地征用监督机制。
比如请市民和利益相关的农民参加土地征用的听证会,对于征用的详细情况作多方面的意见咨询,扩大公众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人大、新闻媒体等对土地征收过程的监督,切实加强土地征用系统内部的自我监督,保证制度预期目标。鉴于其他研究,实行个人账户式的完全积累制,(就是采取“政府出一点 ,集体补一点 ,个人缴一点”予以筹集。其中政府出资部分不低于保障资金总额的 30 % ,从土地出让金中支出 ,直接进入社会统筹账以备调剂用;集体承担部分不低于保障资金总额的 40 % ,从土地补偿费中支出;个人负担部分从征地安臵补偿费中抵交,集体与个人所缴资金进入个人账户)
6、国家在出台相关的政策,增加土地征用补偿和安臵费用的同时,应该加强监管力度,使政策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个空壳子。可以将被征地农民的安臵、补偿情况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标准,考核应该有被征收农民的就业安臵情况,被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征地农民的住房安臵情况等。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加强了地方官员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两会信息分析)征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http:// 2006-05-29 [4]王翠英、王小鱼.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2007(1).p15.[5] 杨菁。赵蜀蓉。从城市基本功能看中国城市政府职能定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8(1).p54.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附件:调查报告
问卷编号_______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调查问卷
亲爱的农民朋友:
您好!我们是合肥学院的学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我国土地征收补偿中的矛盾日益突出,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亟待解决。本调查将针对合肥市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现状进行调研,为了保障城郊农民的合法权益,为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以及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提供基本的资料,对于您填写的信息,我们将会保密,谢谢您的合作。
一、被征地农民的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岁
3、您的文化程度()
A、没上小学 B、小学 C、初中 D、高中或同等学历 E、大专以上
4、你家的人口数是()劳动力是(),承包地()亩,其中耕地()亩。(填空题)
5、家庭年收入(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等)总共有多少---------元
二、被征地情况
1、您被征地的面积是-------亩,得到的安置补偿费为---------元?
2、您家的土地是()下被征用的?
A、政府强制 B、与用地单位直接协商 C、政府出面协商
3、您家土地征收前的用途:___ 征收后的用途: ___
4、土地征收后您家的生活条件有何变化
A、生活水平提高 B、生活水平不变 C、生活水平相对下降
三、政府向失地农民提供的社会保障政策具体落实情况
1、您的土地被征用后,政府是否提供补偿措施?
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A、是 B、否 若有提供:
2、这些补偿措施有何种形式()(多选)A、提供一次性的土地补偿金 B、提供就业安置 C、提供医疗保险安排 D、提供就业技能培训 E、提供社会保障 F、提供小额优惠贷款 G、致富或科技、项目方面的信息 H、其他
3、您对征收土地的补偿或安置满意程度。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四、失地农民对政府提供的权益保障的认识度
1、您愿意被征地吗?
(1)愿意,原因是()(可多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种土地没多少收入 B、国家的补偿措施和社会保障安排合理 C、相信政府会解决问题 D、政府动员得好,要服从政府安排 E、对自己被征地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F、其他
(2)不愿意,原因是()(可多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征地补偿标准较低 B、补偿措施或社会保障难以实施 C、收入会减少 D、生活没有保障 E、征地过程中权益被侵犯 F、其他
2、被征地前,政府相关部门是否有开展有关权益保障的宣传活动?
A、有 B、没有 C、没有宣传但已了解部分 D、没有宣传,非常不了解
3、当您的权益保障问题没有得到落实,会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A、法律 B、保持沉默 C、从众 D、使用暴力 E、寻找有关部门出面解决
F、不高,认为不需要国家的社会保障,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生活问题
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关于城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合肥市城郊实证研究
经济系挑战杯第四小组
第四篇: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参考选题
附件1: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经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帮助参赛同学更好地围绕时代发展主题、社会变革需要和人民群众期待,开展参赛作品选题制作,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本参考题目。
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同学认真学习理论,深入社会实际,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学习新经验,参加新实践,了解社会,亲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创新认识,拓展视野,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把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来洞见、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给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本届组委会不接受没有列为竞赛学科的作品参赛。哲学类:
1.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独立自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典型调查。
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
体现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5. 改革开放伟大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
6.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 8.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9. 弘扬中华文化,培养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10. 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11. 新形势下信仰问题研究 经济类: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 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30年历程的典型调查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4.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途径和形式调查研究
5. 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进行的调查研究
6. 农村依法流让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研究 7.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8. 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 9.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研究
10. 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问题的调查研究
11.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改革创新的典型调查
12. 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问题的调查研究 13. 货币、保险和期货市场发展与规范调查研究 14. 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规范调查研究 15. 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发展和完善调查研究 16. 民间投资问题研究
17. 各地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调查研究 18. 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 19.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典型调查 20.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 21. 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22. 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 23. 各类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25. 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的调查 26. 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27.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28.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9.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30. 名牌战略案例研究 31.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法律类: 1.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2. 3. 4. 5. 6. 7. 8. 9.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 宪法实践性研究 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 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未成年人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10. 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11. 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对策 12. 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3.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14. 我国行政法治实践的调查研究 1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16. 我国反垄断法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学类: 1. 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的政策和实践调查研究 2. 3. 4. 5. 6. 7. 8. 9. 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和效果典型调查研究 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社会融合问题的调查研究 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 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10. 我国人口素质问题调查研究 11. 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12.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3. 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4. 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15. 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16. 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的建设的调查研究 17. 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8. 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9. 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20. 城市中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2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22. 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3. 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4. 网罗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5.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26. 代际关系变化的调查研究 教育类: 1. 2. 3. 4. 5. 6. 7.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鼓励创新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调查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
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实践调查研究 各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与培养的典型调查 8. 9. 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0. 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11. 各地解决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12. 在大中小学逐步开展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实践和典型经验调查研究
13. 各地对城市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享受同等教育的举措和实践调查研究
14. 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新矛盾新问题调查研究
15. 国家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政策和实践调查研究 16. 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管理类 管理类: 1. 2. 3. 4. 5. 6. 7. 8. 9. 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典型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的调查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研究 新型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 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作用调查研究 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研究
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0. 企业在创新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1. 工矿企业安全监管体制和状况的调查研究 12. 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研究 13. 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 14.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的调查研究 15. 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家协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6. 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17. 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 18.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
19. 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20. 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 21. 各地现行户籍制度渐进改革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第五篇:哲学社会科学研修班学习心得
“2011年海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心得
根据学院安排,我有幸成为“2011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一员。在省委党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周密安排下,我们系统地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解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沿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海南的文化与精神”、“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其创新发展”、“加快城市一体化建设,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要课件,聆听了省委党校、省教育厅、省旅游委、省社科联、省文联等领导所做的专题讲座。面对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自觉以饱满的热情和勤恳的作风投入其中,做到目标明确,认真学习,转变角色,找准位置,严于律己,遵章守纪,爱护公物,讲究文明。在这二十多天的集中研修学习中,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理论素养、增强了我的政治觉悟,也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可谓感悟深、启迪远、信心足、收获大。作为学员,在学习当中我们也互相讨论高校相关的敏感问题,感觉收获非常大,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学习内容充实,学员深入交流,受益匪浅。在短短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解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沿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艺
术”、“海南的文化与精神”、“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其创新发展”、“加快城市一体化建设,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报告,各位专家对自己所报告的内容有独到的见解,知识渊博,讲课时绘声绘色,感染力强,从国际、国内和省内的发展都作了具体的分析。在学习后期,我们还到省内几个市县作了考察,所有报告和活动内容均紧扣研修内容,通过边听课边研讨的学习形式,使学员们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充实,素质进一步提高,受益匪浅。本期研修班学员均来自省内高校,且部分学员在学校中担任思政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了解,因此在研讨活动中得以从各方面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许多情况,这对做好今后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认识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的重要意义。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是指导全党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纲领性文献,体现了理论创新与指导实践的统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领会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的精神,做到真学真信。“七一”讲话是我党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提升,是许许多多人的智力成果,凝结了许多人的智慧,不是简单的一个讲话稿,实际上是我党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其要旨,这样,才能充分认识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的重要意义,理论内容的真理性,才会真信并很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三、加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当
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不能纯粹靠文化的自发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需要有识之士的推动,特别是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繁荣昌盛。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既要有经济发展,又要有政治发展,也要有文化发展,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但同时它们又不是完全同步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未必有高度的文化发展水平。当然,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也能够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毋庸置疑,我们的经济繁荣很重要,军事实力增强也很重要,制度建设也很重要,但是最后中华民族能不能复兴,最根本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社会科学、大众文化等等。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具有现代性,具有领先性,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民来学习,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了,中华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整个中华民族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
四、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需要更多的文化作支撑,我们要激发文化的力量,更加
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更加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解放文化生产力;更加重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增强文化凝聚力;更加重视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提高文化创造力;更加重视文化传播,提升文化国际竞争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抓住当前的大好机遇,以主力军的姿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1、弘扬海南文化精神,增强思想引领动力;
2、参与文明大行动,争做海南文明人;
3、推动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培育理论学术精品;
4、推进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决策研究,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5、大力开展社科普及和社团活动,提高全社会知识文化修养;
6、推动社科人才队伍建设,构筑社科人才高地;
7、打造学术高地和学术品牌,提升海南学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8、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支撑计划,夯实社会科学大发展的组织基础和基本条件。
五、提高对省情的深刻认识。建设国际旅游岛,既是海南的重大发展机遇,也是对海南的全新挑战。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海南“要引导人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把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走科学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实施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只争朝夕、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一步一步地把国际旅游岛的宏伟蓝图变成海南美好的现实。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当今社会变化一日千里,发展环境和竞争压力也在时刻发生变化。环境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实现发展的方式和手段也要相应发生变化,这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变的是总
思路、总方向,变的是方法、手段。我们一方面要保持发展思路和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复杂多变的新形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破解新矛盾新问题,不断丰富、创新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因此,海南人民需要提高科学发展的认识水平、实践能力的挑战和检验。
本次研修学习期间,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思考的深入,收获的还有弥足珍贵的友谊。此次研修给兄弟院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宝贵的坦诚的交流机会,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今后教育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学员,他们均来自省内各个高校,他们当中有的是教坛新星,有的是学科带头人,有的出了许多学术成果,有的善于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他们当中,有的人自信满满、善于交往,有的人矜持含蓄、谨言慎行;尽管大家性格不
一、年龄不同、学校不同,但他们都是一批充满理想和热情的高校老师。来到党校,大家共同学习,共同遵守学员手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此次研修,我们收获不仅是一些“大智慧”,也得到了一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