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呼之欲出
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呼之欲出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截止8月15日,全国31个省份的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成立的专家组已对所有省份上报的数据完成了人机结合的审核。在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拟定研究报告框架之后,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的报告将开始起草,预计于11月底完成。
这是一次中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状调查,无论对科学长远谋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还是对中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即将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各省市仍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本地调查和上报任务,为此次调查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北京
十几个工作日完成七千多家医疗机构数据调查
北京的行动,就是全国各地推进中医现状调查的一个缩影。
在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卫生局配合下,迅速成立了由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基层卫生、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和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北京地区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5月30日全国培训一结束,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立即制定北京地区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方案,6月4日召开全市18个区县卫生局和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人和调查工作人员会议,局长亲自动员,详解调研工作方案,会议还培训了各区县卫生局调查工作人员,按属地化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原则,调查工作随即展开。
由于时间紧迫、内容繁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专门拨出10万元专项课题经费,委托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了课题组,对调查方案、质控方案等精心设计,确保调查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北京还紧急编印了《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指导手册》,作为调查工作的工具书下发到各区县、各三级医疗机构,并把调查工作的培训内容、课件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挂在中医局网站上,供各基层单位随时下载使用。
6月30日,北京市便完成了7094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数据调查工作,占机构清查总数的99%。在对调查数据准确性进行的5%随机抽样核查中,共抽查了371家机构,数据准确率为97%。从6月4日全市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启动到6月30日按时完成调查数据的收集、审核和上报,北京市仅用了十几个工作日就以比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七千多家医疗机构的数据调查工作。
全国
31个省份的现状调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完成不仅北京,其他地方的现状调查一样紧锣密鼓。
天津、河北、重庆三地5月27日就开展启动会议,其他省市也于6月初先后启动调查工作。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纷纷成立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一些省市的领导小组组长还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亲自推进调查工作的开展,并根据相关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调查工作迅速开展。
此次调查时间紧、工作量大,不少地方由于人员紧张,填报存在一定困难,而且由于调查表格复杂、填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村卫生室需要反复辅导、填报。针对这些情况,各省市克服人员经费紧张困难,确定专职调查人员负责调查工作,让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技术人员承担网络录入工作。如河北省在调查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召集基层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计算机系统应用人员等,重点学习讨论了调查表的数据获取途径和数据填写说明,确定了基本工作规范,并选择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进行试验性填报。
四川省调查工作涉及21个市(州)、180个县(市、区)、2万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其调查机构之多、参与人员之多,居全国之首。四川省各级中医药管理人员都把此项工作列为中医药行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做好服务,四川省中医药信息中心建立了QQ群、开通咨询电话、公布手机号码,中心全体人员克服困难,不分周末或节假日,每天守候近20个小时为调查员做好答疑和协调工作。
辽宁省针对由于在线人数过多,网络拥挤导致录入平台页面无法打开或录入数据时间过长等问题,采取了分段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录入,既保证了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吉林省不少地市的填报人员全部放弃节假日休息,积极开展调查工作并及时进行网络上报。
截止8月中旬,全国31个省份的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完成。
把关
各县级部门逐份审核调查表、逐条校对数据
本次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将为科学谋划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新的发展规划等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因此,确保调查质量成为本次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各县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调查质量核查人员对本辖区内的调查对象提交的调查表逐份审核,对录入的调查数据逐条校对。地市级、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则随机抽取各县(区、市)调查对象总数的5%,复核录入数据与填报数据的一致性。
河南省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案,并利用省卫生统计直报系统和省中医医疗监测中心数据比对控制,统一收集管理各地原始纸质报表,对抽查到有问题的报表不予通过,明确审查意见,发回修订;对发现的复杂问题集中研究讨论,对问题较多的4个市提供的数据,整体打回,限期整改。该省还组织了两个督查组深入地方进行督查指导。在每个市抽取1个县或1个市辖区,每个县(区)选择4个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各地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部署、人员培训、质量控制以及工作进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督查指导,确保上级质控专家发现的问题能够按时整改到位,保证调查数据准确可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组织了专家组到北京、山西、内蒙、吉林、浙江、江西、重庆、四川、甘肃、宁夏等10个地区进行现场督导,有效指导和推动了各地调查工作的开展。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为各地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开通电话专线、建立专门的QQ群等快捷、有效的即时沟通协调方式,被全国大部分省市采用,并通过这些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调查和数据录入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各地不仅从科学设计方案、规范人员培训方面等源头着手,更在数据录入、平台服务及质量控制等后期操作上严格把关。自调查工作在全国启动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调查工作开设了专门的信息平台,一方面方便各地信息数据的上传录入,另一方面要求各地每周分两次上报本地区调查工作进展情况,以方便各地区之间交流经验、及时解决问题。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截止8月15日,全国31个省份的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成立的专家组已对所有省份上报的数据完成了人机结合的审核。在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拟定研究报告框架之后,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的报告将开始起草,预计于11月底完成。
这是一次中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状调查,无论对科学长远谋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还是对中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即将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各省市仍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本地调查和上报任务,为此次调查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北京
十几个工作日完成七千多家医疗机构数据调查
北京的行动,就是全国各地推进中医现状调查的一个缩影。
在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卫生局配合下,迅速成立了由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基层卫生、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和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北京地区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5月30日全国培训一结束,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立即制定北京地区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方案,6月4日召开全市18个区县卫生局和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人和调查工作人员会议,局长亲自动员,详解调研工作方案,会议还培训了各区县卫生局调查工作人员,按属地化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原则,调查工作随即展开。
由于时间紧迫、内容繁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专门拨出10万元专项课题经费,委托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了课题组,对调查方案、质控方案等精心设计,确保调查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北京还紧急编印了《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指导手册》,作为调查工作的工具书下发到各区县、各三级医疗机构,并把调查工作的培训内容、课件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挂在中医局网站上,供各基层单位随时下载使用。
6月30日,北京市便完成了7094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数据调查工作,占机构清查总数的99%。在对调查数据准确性进行的5%随机抽样核查中,共抽查了371家机构,数据准确率为97%。从6月4日全市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启动到6月30日按时完成调查数据的收集、审核和上报,北京市仅用了十几个工作日就以比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七千多家医疗机构的数据调查工作。
全国
31个省份的现状调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完成不仅北京,其他地方的现状调查一样紧锣密鼓。
天津、河北、重庆三地5月27日就开展启动会议,其他省市也于6月初先后启动调查工作。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纷纷成立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一些省市的领导小组组长还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亲自推进调查工作的开展,并根据相关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调查工作迅速开展。
此次调查时间紧、工作量大,不少地方由于人员紧张,填报存在一定困难,而且由于调查表格复杂、填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村卫生室需要反复辅导、填报。针对这些情况,各省市克服人员经费紧张困难,确定专职调查人员负责调查工作,让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技术人员承担网络录入工作。如河北省在调查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召集基层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计算机系统应用人员等,重点学习讨论了调查表的数据获取途径和数据填写说明,确定了基本工作规范,并选择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进行试验性填报。
四川省调查工作涉及21个市(州)、180个县(市、区)、2万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其调查机构之多、参与人员之多,居全国之首。四川省各级中医药管理人员都把此项工作列为中医药行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做好服务,四川省中医药信息中心建立了QQ群、开通咨询电话、公布手机号码,中心全体人员克服困难,不分周末或节假日,每天守候近20个小时为调查员做好答疑和协调工作。
辽宁省针对由于在线人数过多,网络拥挤导致录入平台页面无法打开或录入数据时间过长等问题,采取了分段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录入,既保证了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吉林省不少地市的填报人员全部放弃节假日休息,积极开展调查工作并及时进行网络上报。
截止8月中旬,全国31个省份的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完成。
把关
各县级部门逐份审核调查表、逐条校对数据
本次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将为科学谋划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新的发展规划等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因此,确保调查质量成为本次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各县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调查质量核查人员对本辖区内的调查对象提交的调查表逐份审核,对录入的调查数据逐条校对。地市级、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则随机抽取各县(区、市)调查对象总数的5%,复核录入数据与填报数据的一致性。
河南省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案,并利用省卫生统计直报系统和省中医医疗监测中心数据比对控制,统一收集管理各地原始纸质报表,对抽查到有问题的报表不予通过,明确审查意见,发回修订;对发现的复杂问题集中研究讨论,对问题较多的4个市提供的数据,整体打回,限期整改。该省还组织了两个督查组深入地方进行督查指导。在每个市抽取1个县或1个市辖区,每个县(区)选择4个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各地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部署、人员培训、质量控制以及工作进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督查指导,确保上级质控专家发现的问题能够按时整改到位,保证调查数据准确可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组织了专家组到北京、山西、内蒙、吉林、浙江、江西、重庆、四川、甘肃、宁夏等10个地区进行现场督导,有效指导和推动了各地调查工作的开展。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为各地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开通电话专线、建立专门的QQ群等快捷、有效的即时沟通协调方式,被全国大部分省市采用,并通过这些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调查和数据录入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各地不仅从科学设计方案、规范人员培训方面等源头着手,更在数据录入、平台服务及质量控制等后期操作上严格把关。自调查工作在全国启动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调查工作开设了专门的信息平台,一方面方便各地信息数据的上传录入,另一方面要求各地每周分两次上报本地区调查工作进展情况,以方便各地区之间交流经验、及时解决问题。
源自《中国中医药报》
第二篇:农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调查报告(下)2007年07月30日 星期一 14:492、农村基本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此的建议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桐乡市高桥镇落晚村的医疗基本现状,现根据发放的96份有效问卷反映的情况将落晚村基本医疗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2.1、实践地农村居民对国家相关医疗政策的了解认识不多。
从问卷调查显示,仍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农村居民不了解国家现行的相关医疗政策,甚至还有一部分的农村居民不关心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医疗政策。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村民对医疗政策、医疗制度、医疗报销程序等医疗方面知识的无知。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不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加快推进。政府机构也要进一步改进宣传方式,比如应照顾到村中老年人、文盲半文盲的关注情况。以免出现因不认识字而无法了解相关医疗政策。
2.2、实践地农村居民参保率较高,但农民的医疗保健意识依旧薄弱。
从所做的有效问卷调查中显示,85%的农村居民都参加了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又有情况反映农民的医疗保健意识比较薄弱。农民不懂得日常的保健常识,比如在饮食上、饮酒上等的一些保健知识。
2.3、实践地农村的就医条件便捷,但医疗设备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从居民所做的问卷中可知,实践地农村的“看病难”问题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当农村的医疗就医设施条件还须进一步改进。在这些农村的一些医疗单位比如村医疗站中,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所以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4、实践地农村的村医疗站及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水平低,专业素质差。
实践地农村的医生文化素质低,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建立终身教育制度,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
2.5、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从实践地农村的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政府要承担起组织和资金支持的责任。没有政府出面组织,合作医疗就会失去组织基础。
2.6、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
从实践地的调查看,医疗支出已经成为农村居民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平抑农村药价,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加强监督、检查,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使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以医德医风取信于民,服务于民,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让困难群众也能看得起病。最大限度降低药价,更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
3、总结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实践地落晚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一方面,落晚村当前医疗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很多问题。总之,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改善其中的不足。
望本次的调查活动能给当地带来一些帮助,使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明天更
农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调查报告(上)
2007年07月30日 星期一 14:48 摘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依旧是百姓关心的话题。农村医疗,作为医疗体系中的一部分,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之一,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可见,农村医疗问题依旧非常受国家政府更是百姓关注的话题。为了了解桐乡高桥落晚农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落晚村选取了100名农村居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医疗广为人知,也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使农村医疗保持良好的生命力,还需不断倾听农民的呼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关键词:问卷调查 农村医疗 调查分析
正文:
1、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桐乡市高桥镇落晚村居民100名,发放问卷100份,有效96份,有效率96%。其中,男性44名,占46%;女性52名,占54%。现就据96份有效问卷将落晚村居民的医疗基本现状统计分析如下:
1、月平均经济收入:9%的受调查居民在800元以下;41%的受调查居民在800—1500元;35%的受调查居民在1500—2000元;15%的受调查居民在2000元以上。
5、26%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不了解国家相关医疗政策;50%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了
解国家相关医疗政策程度一般;24%受调查的农村居民比较了解国家相关医疗政策;所接受调查的96份有效问卷中无人很了解国家相关医疗政策。6、96名接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中有82名居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占其中的85%;有14名居民没有参加国家相关医疗政策,占其中的15%。
7、54%的受调查农村居民觉得药店出售的药品最便宜;30%觉得村医疗服务站
出售的药品最便宜;16%觉得镇级卫生院出售的药品最便宜;无一人觉得市级医院出售的药品最便宜。
8、7%的受调查农村居民感觉当地的医疗普及程度很好;70%感觉当地的医疗普
及程度比较好;20%感觉感觉当地的医疗普及程度一般;另有3%的农村居民感觉当地的医疗普及程度差,感觉存在很多问题。
9、2%的调查者觉得当地的就医费用与药品价格不贵;60%的调查者觉得当地的就医费用与药品价格一般;33%的调查者觉得当地的就医费用与药品价格比较高;5%的调查者觉得当地的就医费用与药品价格很高。
10、96份问卷中,有2%的被调查觉得自己附近(如阵卫生院、村医疗服务站)的医疗设备条件很好;20%的被调查觉得自己附近(如阵卫生院、村医疗服务站)的医疗设备条件比较好;71%的被调查觉得自己附近(如阵卫生院、村医疗服务站)的医疗设备条件一般;7%的被调查觉得自己附近(如阵卫
生院、村医疗服务站)的医疗设备条件差。
11、在关于是否服用保健品的调查题中有17%的被调查者经常服用保健品;40%
有时服用保健品;40%很少服用;3%的被调查者没服用过保健品。
12、3%的被调查者在选择看病就医的医疗单位是市级医院;42%最会选择镇卫
生院;38%最会选择村医疗服务站;17%的被调查者会选择当地的赤脚医生。13、5.5%的农村被调查居民认为当地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重过
底;59%的农村被调查居民认为当地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重基本合适;29%的农村被调查居民认为当地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重过高;6.5%的被调查者对此说不清楚。
14、8%的农村居民对当地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感到满意;63%的农村居民对当
地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感到基本满意;11%的农村居民对当地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感到不满意;17%的被调查者对此说不清楚。
15、74%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现在看病不难;20%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现在看病
困难程度一般;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现在看病较难;1%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现在看病难。
16、在对当地医疗体制改革建设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的调查题中,11%的被调查
农村居民认为改革的目标不够明确;32%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认为制度体制不够完善;35%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认为政府不够重视;22%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认为农村医保任务过重。
17、2%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觉得当地的医疗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服务态度好;
28%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觉得当地的医疗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服务态度较好;64%的被调农村居民觉得当地的医疗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服务态度一般;6%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觉得当地的医疗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服务态度差。
18、33%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认为现在生活支出中支出最大的是子女教育费用;
38%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认为现在生活支出中支出最大的是就医看病支出;29%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认为现在生活支出中支出最大的是建房购房支出。
19、在就“07、您觉得下列药品中哪些不属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A、啊莫西林 B、头孢拉定 C、感冒清胶囊 D、维生素C E、脑白金”“08、您觉得下列医疗项目中属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项目范围的有()A、挂号费 B、各种健康体检费 C、出诊费 D、减肥、增高诊疗费 E、CT诊疗费”两题调查中,8%的被调查者对07题的回答完全正确;32%的被调查者对07题的回答部分正确;50%的被调查者对07题的回答完全错误;10%的被调查者对此不清楚。2%的被调查者对08题的回答完全正确;30%的被调查者对08题的回答部分正确;48%的被调查者对08题的回答部分正确;20%的被调查者对此不清楚。
第三篇: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测试题
答案
一、单选题:
1、主诉的写作要求下列哪项不正确(D)
A.提示疾病主要属何系统 B.提示疾病的急性或慢性 C.指出发生并发症的可能D.指出疾病发热发展及预后
2、病程记录书写下列哪项不正确(D)
A.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B.体检结果及分析 C.各级医师查房及会诊意见 D.每天均应记录一次
3、病历书写不正确的是(D)
A,入院记录需在24小时内完成 B.出院记录应转抄在门诊病历中 C.接收记录有接受科室医师书写 D手术记录凡参加手术者均可书写
4、有关病历书写不正确的是(A)
A.首次由经管的住院医师书写 B.病程记录一般可2-3天记录一次 C.危重病人需每天或随时记录 D.会诊意见应记录在病历中
5、下列哪项不是手术同意书中包含的内容(B)
A.术前诊断、手术名称 B.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C.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 D.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 E.经治医师或术者签名
6、下列些关于抢救记录叙述不正确的是(D)
A.指具有生病危险(生命体征不平稳)病人的抢救 B.每一次抢救都要有抢救记录 C.无记录者不按抢救计算 D.抢救成功次数:如果病人有数次抢救,最后一次抢救失败而死亡均记录抢救失败
7、下列哪些不属于病历书写基本要求(A)
A.让患者尽量使用医学术语 B.不得使用粘、刮、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C.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D.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8、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限为(D)
A.术后6小时 B.术后8小时 C.术后10分钟 D.术后即刻
9、问诊正确的是(D)A.您心前区痛放射到左肩区吗 B.你右上腹痛反射到右肩痛吗 C.解大便有里急后重吗 D.你觉得主要是哪里不适
10、死亡病历讨论记录应在多长时间内完成(A)A.7天 B.9天 C.14天 D.3天
11、下列义务人员哪些有审签院外会诊的权利(A)
A.科主任 B.经管主治医师 C.副主任医师 D.主任医师
12、病史的主题部分,应记录疾病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是指(B)A.主诉 B.现病史 C.既往史 D.个人史
13、患者对青霉素、磺胺过敏应记录于(C)
A.主诉 B.现病史 C.既往史 D.个人史
14、患者有长期的烟酒嗜好应记录于(D)
A.主诉 B.现病史 C.既往史 D.个人史
15、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室医师于患者转入后(B)小时内完成 A.8小时 B 24小时.C.48小时.D.72小时
16、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A)天记录一次病程 A.3天 B.1天 C2天.D.4天
17、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应有经治医师(A)作为病情及诊疗情况总结。A.每月 B.两月一次 C.由上级医师决定时间长短 D.病情稳定可不做阶段小结
18、首次病程记录的时间要精确到(B)
A.小时 B.分钟 C.秒钟 D.不必记录时刻
19、有创诊疗操作记录应在操作完成(D)后书写。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即刻 20、科间会诊一般应在(B)小时内完成。A.24 B.48 C.72 D.10分钟
1、日常病程记录是指对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由 医师书写。(D)A、经治医师 B、实习医师 C、试用期医师 D、以上均可
2、书写日常病程记录时,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 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C)A、1 B、2 C、3 D、5
3、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 小时内完成。(B)A、24 B、48 C、36 D、72
4、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 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B)
A、5 B、6 C、7 D、8
5、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自2010年 月 日起施行。(C)
A、1月1日 B、2月1日 C、3月1日 D、4月1日
6、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指在患者死亡 周内,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A)A、1 B、2 C、3 D、4
7、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后多长时间完成(A)。A、24 B、48 C、36 D、72
8、对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A)签署知情同意书。A、患者本人 B、法定代理人 C、患者授权的人员 D、医疗机构负责人
9、急诊留观记录是急诊患者因病情需要留院观察期间的记录,记录内容不包括(B)。A、病情变化 B、辅助检查结果 C、诊疗措施 D、患者去向
10、病程记录内容不包括(B)。
A、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B、医嘱更改不须理由C、上级医师查房意见 D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
11、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内容不包括(B)。A、查房医师姓名 B、技术职务 C、补充的病史和体征 D、诊疗计划
12、常规会诊意见记录应当由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发出后(C)内完成,急会诊时会诊医师应当在会诊申请发出后(A)到场,并在会诊结束后即刻完成会诊记录。A、10分钟 B、24小时 C、48小时 D、30分钟
13、手术清点记录是指(D)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A、手术医师 B、麻醉医师 C、器械护士 D、巡回护士
14、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限为(D)A、术后6小时 B、术后8小时 C、术后10分钟 D、术后即
15、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是指输血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输血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 是否同意输血的医学文书。其内容主要包括(D)A、输血指征 B、拟输成份 C、输血前有关检查结果 D、以上都是
二、多选题:
1、过去病史包括下列哪几项(ABDE)
A.传染病史及接触史 B.手术外伤史 C.家族遗传病史 D.局灶病史 E,预防接种时及药物过敏史
2、下列哪些内容应另立专业书写(ABCE)A.会诊记录 B.麻醉记录 C.术前讨论记录 D.阶段小结 E.出院小结
3、下列哪些手术应具术前讨论记录(ABCD)
A.胃大部切除 B.胃癌手术 C.食道癌手术 D.患者病情较重难度大的手术
4、交班记录本应记录哪些病人的病情及诊疗意义(ABCD)
A.一级护理的病人 B.危重病人 C.病情可能变化的病人 D.当天术后的病人 E.医院内感染的病人
5、现病史内容包括(ABCD)
A.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 B.伴随症状 C.诊疗经过及结果 D.与鉴别诊断有意义的阳性或阴性结果 E.性别、年龄、职业
6、住院志的书写形式包括(ABCD)A.入院记录 B.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 C.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 D.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 E.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7、使用人体植入物或特殊物品时,应记录(ABCD)A.名称 B.型号 C.使用数量 D.厂家 E.地址
8、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讨论的内容包括(ABCD)
A.疾病的诊断 B.疾病的治疗 C.死亡原因 D.死亡诊断 E.死亡时间
9、输血治疗之情同意书,记录的内容包括(ABCDE)
A.住院病历号 B.诊断 C.输血指征 D.输血前有关检查 E.医师签名并填写日期
10、门诊病历包含(ABCDE)
A.病历首页 B.病历记录 C.检查单 D.检查报告单 E.医学影像检查治疗
三、填空题:
1、病历书写应遵循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原则。
2、病历记录中应另立专页的有(入院记录)(出院记录)(转入(接受记录))(死亡记录)(教授查房及大会诊记录)。
3、修改病历者用(红)色墨水笔在错字上划双横线,并在错字旁书写修改意见,并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审阅完成后,用(红)色墨水笔签全名,并注明(职称)及(修改时间)。
4、病历书写同一页中,如果修改超过(3)处或累计超过(10)个字应重新书写。
5、手术安全核查记录需有(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三方核对,并签字。
四、判断题:
1、医嘱内容前应空两格。(×)
2、主诉书写字数应不超过18个字。(×)
3、年龄在1岁以下者记录至月或几个月零几天。(√)
4、入院记录书写中对患者提供的药名、诊断和手术名称不需要加(“”)以示区别(×)
5、日常病程记录可由经治医师书写,也可由进修、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但应由经治医师用蓝黑色墨水笔审核。(×)
6、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指在患者死亡一月内,由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
7、病危(重)通知书是指患者病情危、重时,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向患者告知病情并由患者签名的医疗文书。(√)
8、临床医生从正式进入临床工作起,2整年以上才循序使用打印病历。(×)
9、长期医嘱单一般不应超过2页,当医嘱超过2页且停止医嘱较多时应重整医嘱。(×)
10、三级医院留住观察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二级医院不超过72小时。(√)
1、急诊病历书写就诊时间应当具体到时。(×)
2、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取24小时制记录。(√)
3、门诊病历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书写。(×)
4、入院记录现病史中对患者提供的药名、诊断和手术名称需加引号(“”)以示区别。(√)
5、抢救记录是指患者病情危重,采取抢救措施时作的记录。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8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6、常规会诊意见记录应当由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发出后48小时内完成,急会诊时会诊医师应当在会诊申请发出后20分钟内到场。(×)
7、病危(重)通知书是指因患者病情危、重时,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并由患方签名的医疗文书。(√)
8、医嘱内容及起始、停止时间应当由医师书写。需要取消时,应当使用黑色墨水标注“取消”字样并签名。(×)
9、交(接)班记录、转科记录不可代替阶段小结。(×)
10、手术记录是指手术者书写的反映手术一般情况、手术经过、术中发现及处理等情况的特殊记录,应当在术后12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手术者签名。(×)
11、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当即刻据实补记医嘱。(√)
12、医疗机构打印病历应当统一纸张、字体、字号及排版格式。打印字迹应清楚易认,符合病历保存期限和复印的要求。(√)
13、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14、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15、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标点符号随意。(×)
16、病历应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并由相关医务人员签名。(√)
17、辅助检查报告单是指患者住院期间所做的各项检查结果记录,一般不需跟病历走。(×)
18、中医病历书写规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另行制定。(×)
19、首次病程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外完成。(×)20、门(急)诊病历记录分为初诊病历记录和复诊病历记录。(√)
21、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可用蓝、黑色油水的圆珠笔。(√)
22、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少轻刮、粘、涂等方法,掩盖原来的字迹。(×)
23、主诉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24、)医嘱是指医师在医疗活动中下达到的医学指令,医嘱单分为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临时备用医嘱单。(×)25、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当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26、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
27、术前小结是指在患者手术前,由其他医生对患者病情所作的总结。(×)
28、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死亡的,可以书写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
29、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是指患者多种疾病再次或多次住入同一医疗机构时书写的记录。(×)
30、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指在患者死亡一月内,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
31、手术同意书是术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拟施手术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手术的医学文书。除了应有患者、经治医师签名外,还须有手术者签名。(√)
32、书写入院记录的初步诊断时,若诊断为多项,应主次分明,对待查病例应列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
33、辅助检查应分类按检查时间顺序记录检查结果,如系在其他医疗机构所作检查,可以不写明检查机构名称和检查号。(×)
34、麻醉术后访视记录是指麻醉实施后,由麻醉医师对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进行访视的记录。(√)
35、有创诊疗操作记录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的记录。(√)
第四篇: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
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中医电子病历管理,保证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机构中医电子病历的建立、使用、保存和管理。
第三条 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
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打印的病历文档,不属于本规范所称的电子病历。
第四条 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应当满足临床工作需要,遵循医疗工作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 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要求
第五条 中医电子病历录入应当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
第六条 中医电子病历录入应当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中医术语的使用依照相关标准、规范执行。要求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记录日期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记录时间应当采用24小时制。
第七条 中医电子病历包括门(急)诊电子病历、住院电子病历及其他电子医疗记录。中医电子病历内容应当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使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制定的项目名称、格式和内容,不得擅自变更。
第八条 电子病历系统应当为操作人员提供专有的身份标识和识别手段,并设置有相应权限;操作人员对本人身份标识的使用负责。
第九条 医务人员采用身份标识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完成各项记录等操作并予确认后,系统应当显示医务人员电子签名。
第十条 电子病历系统应当设置医务人员审查、修改的权限和时限。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记录的病历,应当经过在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予电子签名确认。医务人员修改时,电子病历系统应当进行身份识别、保存历次修改痕迹、标记准确的修改时间和修改人信息。
第十一条 电子病历系统应当为患者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单位、住址、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社会保障号码或医疗保险号码、联系电话等),授予唯一标识号码并确保与患者的医疗记录相对应。
第十二条 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有严格的复制管理功能。同一患者的相同信息可以复制,复制内容必须校对,不同患者的信息不得复制。
第十三条 电子病历系统应当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与标准。严禁篡改、伪造、隐匿、抢夺、窃取和毁坏电子病历。
第十四条 电子病历系统应当为病历质量监控、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和医疗保险费用审核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医疗费用分类查询、手术分级管理、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控制、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合理用药监控、药物占总收入比例、中药占药物收入比例、中药饮片占药物收入比例、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等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的统计,利用系统优势建立医疗质量考核体系,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质量,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第三章 实施中医电子病历基本条件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负责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二)具备电子病历系统运行和维护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设施,确保电子病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建立、健全电子病历使用的相关制度和规程,包括人员操作、系统维护和变更的管理规程,出现系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等。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运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具备保障电子病历数据安全的制度和措施,有数据备份机制,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信息系统灾备体系。应当能够落实系统出现故障时的应急预案,确保电子病历业务的连续性。
(二)对操作人员的权限实行分级管理,保护患者的隐私。
(三)具备对电子病历创建、编辑、归档等操作的追溯能力。
(四)电子病历使用的术语、编码、模板和标准数据应当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第四章 中医电子病历的管理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成立电子病历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本机构门(急)诊电子病历和住院电子病历的收集、保存、调阅、复制等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应当保证医务人员查阅病历的需要,能够及时提供并完整呈现该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
第十九条 患者诊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非文字资料(CT、磁共振、超声等医学影像信息,心电图,录音,录像等)应当纳入电子病历系统管理,应确保随时调阅、内容完整。
第二十条 门诊电子病历中的门(急)诊病历记录以接诊医师录入确认即为归档,归档后不得修改。
第二十一条 住院电子病历随患者出院经上级医师于患者出院审核确认后归档,归档后由电子病历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十二条 对目前还不能电子化的植入材料条形码、知情同意书等医疗信息资料,可以采取措施使之信息数字化后纳入电子病历并留存原件。
第二十三条 归档后的电子病历采用电子数据方式保存,必要时可打印纸质版本,打印的电子病历纸质版本应当统一规格、字体、格式等。
第二十四条 电子病历数据应当保存备份,并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试验,确保电子病历数据能够及时恢复。当电子病历系统更新、升级时,应当确保原有数据的继承与使用。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电子病历信息安全保密制度,设定医务人员和有关医院管理人员调阅、复制、打印电子病历的相应权限,建立电子病历使用日志,记录使用人员、操作时间和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阅、复制电子病历。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受理下列人员或机构复印或者复制电子病历资料的申请:
(一)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
(二)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
(三)为患者支付费用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和经办机构;
(四)患者授权委托的保险机构。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受理复印或者复制电子病历资料的申请,并留存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及其法定证明材料、保险合同等复印件。受理申请时,应当要求申请人按照以下要求提供材料:
(一)申请人为患者本人的,应当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明;
(二)申请人为患者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与患者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三)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及其近亲属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是死亡患者近亲属的法定证明材料;
(四)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与其近亲属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申请人与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五)申请人为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和经办机构的,应当按照相应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六)申请人为保险机构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患者死亡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 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事)件,需要收集、调取电子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公安、司法机关出具法定证明及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后如实提供。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可以为申请人复印或者复制电子病历资料的范围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受理复印或者复制电子病历资料申请后,应当在医务人员按规定时限完成病历后方予提供。
第三十一条 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经申请人核对无误后,医疗机构应当在电子病历纸质版本上加盖证明印记,或提供已锁定不可更改的病历电子版。
第三十二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锁定电子病历并制作完全相同的纸质版本供封存,封存的纸质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保管。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可根据本规范制定本辖区相关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中西医结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参照本规范执行。民族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参照本规范另行制定。
第三十五条 本规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规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调查》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7.9-2012.7.30
调研地点:
调查对象:农村村民
调查主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调查人员:导读本次调查报告显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实力,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
(一)、**村概况
**乡位于内乡县城南,距县城7公里素有内乡南大门之称,豫249省道纵穿其境,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81亩。辖15个行政村,1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以下,是一个经济、文化、通讯、交通都比较发达的郊区型乡镇。近年来,党政府越来越关注新农村建设,**村在此新农村建设之风下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主要做法
1精心策划,科学制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村坚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来做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努力做好群众新农村建设思想工作,在全村经济文化建设中不断向前跨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道路是居民居住地的血管,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新农村的进步的关键所在。**村道路建设从来没有停止,如今**村的道路四通八达,正在给这所不断发展的新农村以不竭的动力。全村道路不但实现了的硬化,还实现了道路的绿化美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新农村建设并没有出现人们之前关于新农村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担忧。**村街道整齐划一,街道路面是崭新的水泥路面。各个街道相连相通,给予村民出行很大的便利。**村的河道由过去的臭水沟到如今的灌溉主干道,村民都说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变废为宝。新农村建设也包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今健身广场建设起来了,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在健身广场尽情演绎。健身广场的设立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做出了卓越贡献。新农村建设在于农村居住环境的科学合理化,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利益,而且彻底的刷新了农民的生活风貌。
(三)、科学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做法将新时代的元素注入传统农业
农民,农业,农村是小康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也是关系全党工作的根本问题。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传统的农业税收制度,2006年起国家废止农业税收条例,改革农业税费制度,是一种短期效果很大的突破措施。这种农民种田国家不但不收钱,还定期给农民提供补贴的制度,极大的带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过去,村里常常有人因为种地得不到很好的经济收益而将良田弃置,如今农村鲜少有这种现象。农村里农田兴旺了,老百姓的笑脸也多了起来。不但农田肥了,**村的养殖种植业也红了。村里成立了养殖种植业帮扶中心,定期的给个体户做培训教管理,村民们时常打趣:“农民也上课堂了!”。村里的养殖业主要以养殖家禽为主,各个养殖户联合养殖形成统一的规模,家禽购进,养殖,销售形成统一体系,彻底地解决了农民养殖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养殖业发展的问题。**村种植业发展红红火火,果园逐年丰收。**村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指导农民种植各种果树,给农民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如今的果园也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走出家门,新农村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慧眼独具,发展潜在“农业”
全球经济日益多元化,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思想日益深入民心。如今,多元化也开始进入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开发利用农村资源,不断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榜样,**村经济正在翻开崭新的一页。当下,城市生活越来越快的节奏给城市居民带来心灵上的各种压力,人们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多渴望回归自然,而如今新农村生活已不再使他们望而生畏。任何经济的发展都不是一枝独秀的,新兴经济产业不能脱离传统农业。**村把传统农业融入到新兴经济产业发展的潮流中,新兴经济产业正在把自己新鲜活力的经济元素注入传统农业,届时我们将
看到一个新农村的新兴经济发展体系不断地壮大兴旺!
(四)继续深入建设政治文明的主要做法正确认识和把握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体现在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上,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关键、生态文明是核心、政治文明是保障。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全新的视野和举措,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治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政治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在为农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性平台,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冲突矛盾化解等多种领域发挥基础性作用,它可以更好的团结和凝聚广大农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建设新农村而奋斗。以村民参与管理,实现民主权利为内容的政治文明的实现,能够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与深层的支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2强化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向社会主义新型农村迈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必须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能够有效运用
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科学知识和管理方式来组织生产,这就不仅需要生产的组织者和劳动者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热爱农村、奉献农村,知荣辱、明是非,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农民。**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通过板报宣传、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等方法不断强化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观念的不断现代化
众所周知,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为了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必须促进农民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农民的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的方面,更是农村现代化的目的和归宿。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农民观念的现代化是农民现代化的灵魂和核心。为了更好地理解农民现代化和观念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首先必须明白人的现代化和观念现代化的内涵及其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村农民观念不断现代化,一些传统的带有弊端的观念,例如男尊女卑,母以子贵等逐渐被农民所摒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在**村处处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在**村继续前进。我所看到的**村新农村建设还有很多方面,在这里,我虽然不能用语言描述所有新农村的新气象,但是新农村的新生活已经融入到我的生命中。通过这次深刻的调查,我更加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立场和决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