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调解与劳动仲裁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时间:2019-05-15 11:2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调解与劳动仲裁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调解与劳动仲裁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一篇:行政调解与劳动仲裁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行政调解与劳动仲裁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06-3-8 8:55:07阅读1118次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提出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劳动部门来说,就是必须要增强协调劳动关系的本领,加快劳动关系的和谐进程。可以说,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作为劳动保障仲裁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而只有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与劳动仲裁各自优势,坚持调为先、调为主的原则,做到调裁结合,尽可能调,当裁必裁,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所谓行政调解是指由具有调解纠纷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主持的,根据国家政策、法律,以自愿为原则,在分清责任,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从而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它具有自愿性、非对立性、灵活性、多赢性等特点,在行政司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践证明,运用行政调解方式,既可使劳动争议双方心平气和,明辨是非,达到罢争息诉的目的,又能在解决劳动争议过程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双方当事人知法、懂法、用法、守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政调解能起到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所起不到的作用。所谓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纠纷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给予调解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它具有自主性、便利性、经济性、不公开性、法律性等特点,从而更有利于发挥其在解决纠纷方面所具有的特有优势。然而,由于仲裁机构无权实施强制性措施,因此,劳动争议仲裁的裁决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法院这一国家强制力来执行。

就劳动争议解决来说,仲裁强于诉讼,调解高于仲裁,将调解与仲裁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能促使劳动纠纷得以更快更经济地解决。仲裁与调解相结合,是指仲裁庭在进行仲裁程序过程中,可以对审理的案件进行调解。仲裁中,这一调解是在当事人完全自愿、案件事实和是非基本清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持调解的调解员就是同一案件仲裁庭的仲裁员,因此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然后根据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裁决书。调解是仲裁的必经程序,但不能带有任何强制性,如果调解不成,则仲裁庭可以按照仲裁程序继续进行仲裁审理。

仲裁与调节相结合的做法,体现了许多优点。首先,它减化了程序,从过程上体现了很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其次,由于仲裁员进行调解,其成功率更大;第三,通过仲裁与调解相结合而达成和解,则更有利于保持甚至加深当事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在经济发展“黄金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因工资、工龄、工伤等问题引起的劳动争议纠纷呈上升趋势,并呈现新的特点。而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方式,正是为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一个极佳办法。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切实可行的。我县运用仲裁与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已在仲裁实践中获得了很大成功。据统计,2005年我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89起,调解结案55起,仲裁结案34起,调解结案率62%,仲裁结案率38%。将调解与仲裁相结合,一是使劳动仲裁委员会缩短了办案时间,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使劳动者双方在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和气相待,避免了过激行为的发生。三是更有助于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篇:努力构建劳动关系和谐建筑业

扎实开展创建活动 提升工会工作水平

努力构建劳动关系和谐建筑业

滕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2008年11月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滕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发挥行业优势,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大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单位)星级创建活动,督促企业依法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用工行为,履行社会责任,有效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了我市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建工系统已先后有市建筑设计院、集团公司、中地公司3家单位荣获“枣庄市二星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荣誉称号;市二建公司、三建公司、腾飞公司、建兴公司、鲁南公司、瀚邦公司、远东公司、华夏公司、六建公司等13家单位被评为 “滕州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工系统星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率达到了97%。建工系统工会也多次荣获全市“工会工作信得过单位”、“全市先进系统工会”等荣誉称号。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真正夯实创建活动基础

自2006年以来,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建工局把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建筑业”的有效载体,纳入局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建工系统星级创建活动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四个一”的要求开展工作,即将创建活动与建筑业发展工作“一并部署,一并检查,一并考核,一并落实”。一是建立领导机构。我们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为组长,工委主任为副组长,局机关和系统各单位工会主席为成员的建工系统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二是落实目标责任制。我们严格实行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班子成员按照责任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创建工作担负起全面领导责任。局工委积极组织有关部门抓好任务分解、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工作,健全完善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全员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三是积极做好创建活动宣传。通过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开办宣传栏、黑板报等,使企业、职工都能了解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提高了对活动的关注和参与力度,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为创建活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确保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多措并举,切实保障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

一是健全工会工作机制。我局工委建立了工会与同级行政的联席会议制度并坚持开展活动。所辖各单位工会均建立了与自身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工会维权五大工作体系”:

1、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为主体的劳动关系协调体系;

2、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职工民主管理体系;

3、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载体的建功立业激励体系;

4、以送温暖活动为平台的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体系;

5、以经费收缴为主要来源的工会物资保障体系。通过五大工作体系的建立,形成了建功系统全面、科学的维权工作体系,为实现全总“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提供了机制保障。我局在认真开展调研,掌握系统职工信息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困难企业、困难职工和“一对一重点结对帮扶”对象的动态管理档案,及时对困难职工给予帮扶,筹措专款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积极开展了“帮扶送教育”和“金秋助学”活动,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普遍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感受到了工会大家庭的温暖。

二是积极协调劳动关系。我们充分发挥工会与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的作用,从源头上保障职工的权益。从劳动关系建立的起点抓起,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合同的内容,加强对劳动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督,使劳动合同真正发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目前,所属企业均全员签订了劳动合同,签约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通过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依法进行平等协商,确定和规范劳动标准和条件。所属工会组织均代表职工与单位行政平等协商,签订了集体合同。并签订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合同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合同。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和非公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等,通过有效途径和办法,保障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我们通过建立职工法律援助制度,及时化解各种劳动纠纷。针对当前职工群众最关注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解决,努力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三是搞好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我们以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和“职代会保安全”活动为契机,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建立健全了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制度,共聘任了100名职工安全生产监督员,加强了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队伍建设。企业行政方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累计投资 万元,所有单位、工地全部配齐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同时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了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杜绝了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系统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四是保障职工经济利益和民主权益。系统各单位基本做到了职工工资随效益增长并按时发放,按规定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等5种社会保险,及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按规定计提拨缴工会经费。今年1-10月份,累计收缴养老保障金1639.3万元,收缴民工工资保证金424.24万元,清理拖欠工程款1193.427万元,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649万多元。所属企业均建立了职代会制度。企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积极开展了“双爱双评”活动,有力地保障了职工的民主权益。

三、加强培训,优化职工队伍素质

建工系统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充分利用建工局作为山东省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培训滕州基地的优势,与山东建筑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紧密合作,在滕州开办了工民建专业大专班、本科班,对各类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建立起了一支能打硬仗、拉得出、调得动、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综合施工队伍。先后培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2450人次、中级(关键)岗位人员5240人次、项目经理3000人次、特殊工种4143人次、“三类人员”1620人次。2007年在系统具备条件的企业设立了农民工业校,完成了500名“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目前,全行业完成了63名一级建造师、297名二级建造师注册工作,117人取得职业技师资格,关键岗位人员、职业技能人员3万多人,各类技术工人8万余人。全行业持证上岗率达43%,外出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已达95%,全面激发了产业活力,树立了文明产业形象。建工局工委还积极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素质大提高”活动,为广大职工构筑了一个展示技能风采的舞台和岗位成才的快速通道。多次选派人员代表滕州市参加上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技术比武活动。在枣庄市“泉兴杯”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分别荣获建筑瓦工、装饰木工、安装管道工第一名,并夺得装饰木工、安装管道工团体一等奖,建筑瓦工团体三等奖。今年5月,成功地承办了枣庄市“鲁班杯”建筑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并荣获团体一等奖。

尽管我局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领导的要求和兄弟单位还有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引导企业认真贯彻劳动法律法规,努力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建成企业与职工“良性互动、利益兼顾、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和谐滕州”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重视案件调解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重视案件调解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多年来在调解仲裁法规股岗位上,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过程中,认识到注重调解对处理案件、平息劳动纠纷的重要性。在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协商、疏导、服务等多种办法,充分利用上级部门的指导作用和与各县市交流经验,整合工会、法制、经贸等部门力量共同参与办案。在程序上注重调解、积极干预、案后服务的方式方法,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依法签订调解协议解决争议,有效维护了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为构建我县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2012年至2014年底共受理案件89件(涉及农民工案件67件),其中裁决19件,调解70件,调解结案率79%。2014年底办理环卫站22件案件经开庭在裁决前,因申请人有调解意愿,后经县领导组织召开协调会决定重新组织调解,最终仍有19件以调解方式结案。现就调解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耐心仔细倾听当事人诉求,熟悉案情及其调解意向,以案释法,促使双方当事人产生和解的愿望。目前,我国劳动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人们对劳动法律法规认识逐步提升,用人单位的不规范用工造成劳动争议时有发生。而劳动仲裁工作面对的正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和相对强势的用人单位。作为办案人员,在面对劳动者时,耐 心仔细倾听其诉求,给其阐明其观点,宣泄对用人单位不满情绪的机会,继而分析判断其诉求,掌握案件基本情况和是否有先行调解意向,为下一步的调解工作打下基础。并根据其诉求有针对性地宣传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再介绍些报刊、杂志刊登的一些类似典型调解案例,以情动人、以案释法,引导当事人自觉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防止过激行为。最后让当事人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位置考虑同一问题,增进理解,进而达到当事人产生和解的愿望。

二、积极干预,掌握各个契机,促进双方当事人依法达成共识签订调解协议。

为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促进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我们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深入用人单位调查了解案情后,向双方当事人宣传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认真组织调解工作。把握与当事人接触沟通环节的每个契机,开庭前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化解纠纷,促进双方当事人依法达成共识签订调解协议。开庭时注重庭审调解工作,对一时调解不成的案件,找出调解不成功的原因,总结经验,避免因一时调解不成,失去信心和耐心。只要当事人仍存有一点点调解的意向,即使在庭后也不放弃调解的机会。例如,2014年我县李某诉花边厂工伤待遇案,在庭审时双方当事人都有意向调解,但最终因被申请人对申请人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未经过单位同意自 行申请鉴定得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造成双方分歧太大,致使庭审调解不成功。庭后仍不放弃,与被申请人沟通,直接向法定代表人及其代理人宣传《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工伤伤残等级鉴定的程序不是心须经过用人单位同意才能做,主动找单位沟通解释政策后,双方当事人同意再次调解,最终达成协议解决了争议。

三、抓办案效率,注重结案后的服务工作。

通过调解结案,双方当事人在相互理解达成协议解决了争议。结案后关注协议的执行情况,做好案后服务工作,是达到最终平息纠纷的有效途径。例如,2014年我县陈某诉大乐矿业公司工伤待遇案,陈某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因公司不为其参加工伤保险,要求公司支付工伤六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就业补助金及未签订劳动合同支付的双倍工资,公司不同意支付双倍工资,经多次分别找双方解答政策后,双方的调解方案差距不断缩小,最终达成了一次性支付14万元工伤待遇款的调解协议。后因厂方资金紧张,付款期限到未能支付给申请人,陈某心情急忿地找来,扬言说要找老乡去公司闹,该案已调解结案,可直接告知其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即可,但为了减少劳动者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及时联系到公司负责人,介绍申请人当前的状况和有可能造成的后果,取得了用人单位的理解后,最终四天后公司把款付清,我们也得到了申请人由衷的感激。

四、畅通农民工“绿色通道”,及时化解劳动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对于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给予优先立案处理, 及早介入、快速办结,把争议化解在初始状态,保证农民工方便、快捷、高效地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2014年调解18件农民工案件就是通过这一渠道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例如,2014年6月处理的黄某诉我县某米业公司案,申请人是河池市农民工,因患病、非因工伤待遇申请仲裁。由于公司认为其是临时清洁工,未为其参加医疗保险,2014年初检查发现其患癌症,要求公司承担医疗待遇未果情况下申请劳动仲裁,接到该案件后,及时启动农民工案“绿色通道”程序,本着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一时间到公司了解案情,与公司沟通后,公司负责人非常配合,在组织调解时双方达成协议并同意三天内支付4万元医疗费给申请人的协议解决了争议,申请人得到及时进一步的治疗。

五、积极探索基层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带动基层调解组织开展工作。

目前,全县11个乡镇、象州工业园区和教育、卫生、农业、交通、粮食5个部门、38家企业已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为了使基层调解员熟悉业务,提高办案水平,做好“传帮带”工作,让他们协助参加在其管辖内发生的案件。例如,今年3月份,一乡镇中心校门卫因学校解除其劳动合 同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申请仲裁,立案后即分别发函教育局、乡镇劳动人事调解委员会分别给一名调解员协助参加办案,在教育、乡镇调解员的参与下,当天到学校办案,申请人就与学校达成调解协议,第二个工作日就把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基层调解员通过亲自参与办案,加深了政策法规的理解,为办案水平的提升积累了实践经验。

2015年4月8日

象州人社局调解仲裁法规管理股 韦开燕

第四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经济社会能否繁荣。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意义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通常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在“公正合理、规范有序、互利共赢、和谐稳定、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迫切需要;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贵德地区劳动关系现状

1、基本情况。

贵德县辖4镇3乡119各行政村、5个社区,全县10.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4万人,农村劳动力4.9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5.4%。乡村从业人员总数4.6万人。城镇人口2.4万人,其中劳动力1万人。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县登记下岗失业人员总数965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总数617人。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48人,期末全社会城镇从业人员总数9150人,登记失业率为3.7%。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18365人,劳务总收入为7161万元。

2、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建立了以县级仲裁委员会、调解中心、三方协商、多方协调的劳动关系调处工作机制,为处理争议,促进和谐,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近年来贵德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立足现实,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真抓实干,积极推行“三年劳动合同行动”计划,规范企业用工,加强部门联动深入开展调解,依法裁决,着力化解纠纷,用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即维护企业的长足发展又维护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有效的促进了全县和谐稳定发展。

二是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劳动者法律意识,积极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与各有关单位紧密配合深入用人单位开展检查和指导,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对拖欠民工工资、再就业、安全生产、社会保险和妇女权益保护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释和答复,通过宣传提高了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觉守法的意识,促进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五年来共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25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接待咨询群众1万人次。就拖欠农民工工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释和答复,通过宣传提高了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觉守法的意识,促进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落施。2011年对全县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劳动年检83 家,同时,对县内10家建筑工地进行了日常检查,签定农民工劳动合同310份,发放限期整改指令5份,及时纠正了各种违法行为。制定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及实施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全县开工建设项目累计收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463万元,签订全日制劳动合同586人,共受理劳动纠纷及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5起,涉及劳动者382人,追讨农民工工资460万元。

三是深入企业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县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开展用工指导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制定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不断提升企业依法用工、依法管理的水平。同时,大力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检查,将企业是否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列入工作重点,引导企业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研究,针对企业用工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向相关企业发放限期整改指令书,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跟踪回访,督促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减少和避免违法成本,达到了“处理一起案件、规范一家企业”的目的。五年来,共向企业发放限期整改指令书30份,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20多条。

四是不断拓宽劳动合同覆盖面,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大《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对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履约等情况定期进行抽查,并利用劳动年检及非法用工专项整治等行动,深入到施工现场掌握续建、新建工程施工队伍、施工进度、农民工招用、合同签订和工资发放等情况,强化监督,严格审查,督促包工头转变思路、更新观念,提高法律意识,扩大劳动合同覆盖面。通过多方努力共催缴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460万元,鉴定劳动合同1249份。

五是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坚持“以调为主、当裁则裁”的方针,及时妥善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有效地维护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五年来,共处理拖欠工资案件276起,涉及劳动者5520人,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1020万元,劳动仲裁案件17起,涉及劳动者32人,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六是加大城乡劳动就业工作力度。(1)加强组织领导。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分解制定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树立和宣传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待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帮助和促进他们树立市场就业观念。(3)广辟就业渠道。通过“再就业援助月”和春季、秋季、民营企业招聘会、青洽会等形式,到10月底,全县登记下岗失业人员总数965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总数617人。(4)狠抓劳务输出。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初步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劳务经济人四级组织劳务输出网络体系。目前全县共有劳务输出协会5家、劳务输出队4家,组织引导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2161人/次。(5)积极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切实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了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来共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劳动力举办餐饮、导游服务、电工、电焊、瓦工、厨师、刺绣、唐卡、机动车驾驶等培训班 114期,培训下岗职工1962人,农民工6664人。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县依然存在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各类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部分劳动者虽然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条款基本上是老板定的,或者完全是老板定的,合同内容不公平、欠公正,不详细,不完整,不规范,履行不力;多数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流动性强,人员不稳定为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责任方与劳动者以口头约定履行劳动关系,偏重于劳动报酬,责任不明确、内容不全面,企业业主或包工头法律意识单薄,劳动合同观念差。

2、社会保险制度的缺陷。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征集专门资金用于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物质帮助制度。主要内容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但多数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办理了与行业有关的商业保险,劳动者应保未保、已保未缴、已缴停缴的现象突出,企业负责人及业主重效益、轻管理,法律意识不强,在养老、失业、医保和工伤等社会保障方面观念滞后,加之部分职工缺乏参保热情,影响了和谐劳动关系健康发展。

3、劳动关系复杂多样性加剧,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权现象加重,举报投诉、劳动争议案件明显上升。

4、面对《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出现的工作量激增的现状,执法人手紧缺、经费严重不足、执法装备落后的矛盾越发凸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劳动保障执法难、劳动者权益维护难、劳动关系协调稳定难等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作为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与劳动人们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不仅担负着维护劳动者利益的职责,而且还发挥着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而在建立和谐、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中,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在建立和谐、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职工群众利益的表达维护机制。在宏观上,通过建立和发展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和加大人大政协提案递交及督办力度等途径,形成职工群众利益表达和维护的有效渠道和工作载体。在微观上,就是在企业要大力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平等协商问题;第二是合同条款规范问题;第三是合同条款的履约问题。

2、建立劳动关系工作报告制度,构建快速处理机制。加强对企业的走访和职工来信来访的处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对用工量大、容易引发劳资矛盾的企业予以重点关注和跟踪服务,要求定期向劳动监察部门上报有关情况。进一步完善监察、仲裁、就业、社保“四方”联动、诉裁对接、“三方协调”的劳动矛盾纠纷处理工作机制和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构建劳动关系监测协调和快速处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努力将各类劳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3、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劳动监察执法活动,及时查处和纠正侵权行为。采取用人单位自查与劳动保障部门监察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劳动者招收使用、劳动合同签订、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劳动保护、劳动者工资报酬支付、参加社会保险和缴费情况等内容,对用人单位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加大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及时化解劳动保障领域矛盾纠纷和争议。建立例会、疑难案件会审、监督、回避、回访、公开、错案追究等制度,对重大争议案件发挥三方协调机制共同审理,保证劳动争议处理的快捷、公正、公开。依法规范劳动关系,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率,加大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法律氛围。

4、充分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职工经济得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最大限度的协助企业把职工的公积金、养老金、医疗金、企业年金以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些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落到实处,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充分运用各种法律法规,以各种法律法规为桥梁,沟通劳动关系的双方,维护好职工权益。要特别督促和监督《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的执行和落实,引导组织职工学法律知识,依法维护自已的权益和自觉遵守法律,使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资互赢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私营企业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也带动了就业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因而,仅仅经济当中,可以说,无论是生产方面的,还是分配方面的,都形成了巨大影响力。说到底,这是在一个生产力落后,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国家里高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初级阶段。因此,这样的大前提下,能够不但影响到私营企业的发展,也影响到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还有如下的——

1.私营企业除了自身需要扩大发展以应对竞争外,还遇到什么困境迫使他不能增加职工福利待遇以既利于其自身的百年发展、又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呢?这个问题还得从国内外的经济竞争与政治不公正待遇思考

2.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

集体协商制度对我国现阶段的工人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我国的工人尤其是农民工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劳动力过剩压力,劳动力价格有时容易被人为压低,劳动者在劳动待遇的争取方面处在一种不利的地位,加之工人的文化水准普遍偏低,缺乏基本的维权常识,往往不懂得使用必要的法律工具来维护自己合理的劳动权益。如果没有有效的集体协商制度,我国的劳动关系必定是不公正、不协调的。

针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完善集体谈判协商制度时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其一,政府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劳动者基本的劳动条件,根据各个地区以及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低标准,使集体谈判协商能够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可以遵循;同时,政府应当大幅度扩大劳动监察人员队伍,加大劳动监察的力度,组织必需的集体劳动合同的普遍检查,督促集体劳动合同文本的规范化和具体落实的情况。其二,企业工会组织应当将集体谈判协商作为自己最为重要的任务,并将企业集体谈判协商、集体合同签订率及其落实的具体状况作为最为自己重要的工作考核指标。其三,对于劳动者本身来说,应当进行劳动合同知识的普及性教育。{1.工人的权益由工会出面,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即工会是谁的工会?2.如果工人的权益由政府出面,则涉及到更多的利益问题:首先,政府机构繁杂,法律赋予各个部门所管辖的权限很可能覆盖不到工人劳动利益保护的诸方面领域;其次,数个政府机构的联合执法,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大,而且过程中易受各种内在复杂矛盾的相互约束和限制(即内部的明争暗斗,权力角逐的尔虞我诈),势必将会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乃至工作效果。另外,政府要代表工人利益,在法律上如果是相当于“代理律师”的专业化资格,那它究竟是属于长期乃至永久性的免费服务,还是有偿回报性质的?3.劳动者的普法教育、普卫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背后的实质是什么?究竟是增加工资的群众斗争,还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问题?}

把握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可行性和节奏性。基于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原则,必须把握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可行性和节奏性。第一,注重基础性劳动条件的保护。现阶段,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是千头万绪,难度很大。但从政府的能力以及国家财政实力的角度

看,对于劳动者的基础性劳动权益亦即劳动保护的底线方面的劳动政策,如在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劳动时间的保护、消除童工和强迫现象、涉及到人的生命的生产安全的保护政策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必须做到也能够做到的。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当中,要特别重视解决好这一问题。第二,宜梯度性地推动和谐劳动政策的发展。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我国现实社会一个公认的明显特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准同西部地区发展水准之间的巨大差距在近期是难以完全消除的。各个区域发展水准的巨大差别,使得不同区域劳动者对于劳动政策的具体要求必然有着明显的差别。同时,与发展水准的巨大差别相适应,各个地区的政府在财力、在对劳动关系的认识方面,各个地区的企业主群体在经济运作方式以及社会理念方面也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差别。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对于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推动,不宜采取整齐划一的作法。在发达地区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可以在确保劳动政策底线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其劳动政策的水准,如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交纳金额水准,健全劳资谈判协商机制等等。而在欠发达地区,则应将劳动政策的重心放在劳动底线的保证方面,如重视制定和实施工资最低标准、提高“三险”的覆盖率、实现社会保险在劳动者工作流动后的有效转续等。

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我国采取梯度性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策略是十分有益的。这种做法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而且,在和谐劳动关系上先行一步的经验,对于后来者无疑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劳动群众提供了有益的并且是具有鼓舞性的前景。(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吴忠民)来源: 《光明日报》 2011年5月30日

劳动合同是确立和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是现行劳动法律所确定的核心法律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二)平等协商原则。坚持平等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相协调,重在平等协商。平等协商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围绕劳动关系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沟通协商的重要机制。平等协商的过程,就是劳动关系双方求同存异、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劳动关系的许多矛盾,就是通过双方的平等协商来解决的。集体合同是平等协商的结果,平等协商是签订集体合同的前提和基础。平等协商的水平决定着集体合同的质量。如果平等协商机制不健全,协商不充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集体合同。平等协商不仅是签订集体合同必经的法定程序,也是履行集体合同过程中处理发生的矛盾和遇到的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充分认识平等协商的重要性,在调整劳动关系的全过程中都要抓好平等协商。必须明确:集体合同的条款,不经过平等协商,企业和职工都不能单方面修改或拒绝执行。

(三)重点突出原则。坚持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实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重点,这是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如果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劳动关系问题,协商中没有提出,集体合同没有涉及,合同条款看起来很多,但大多无关痛痒,这种合同不会起到调整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企业和职工也不会满意。因此,必须把坚持劳动标准与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统一起来,立足企业的具体现实,把劳动关系中最重要、企业和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工资收入问题、社保问题等作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重点,并在协商过程中努力加以解决,在集体合同条款中加以具体体现,不断增强这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和政府一边高喊完善劳动法规、加强企业在雇佣劳动上的尊法和守法,但另一方面却没有积极参与到“有效监督”的活动中来;如果就只有做广告、做宣传,却不是放下无用功,有所作为地转变到实际的“企业主、雇员、政府”的三

方监管活动中来,就必然常常会出现像一个省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400,但合同上的最低月工资却是只有1000到1300之间,甚至更低的现象。——从劳动合同的局外人转为局内中介人}

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合同管理体制。随着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制度的确立,劳动保障部门对劳动用工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劳动用工管理的内容明显增多。为此,要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为主导、社区为基础、企业和工会为主体的劳动合同管理体制。在县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重新设立劳动管理科室,同时在乡镇及社区建立劳动管理站,形成各个层级相互维系的劳动管理体系。南其全面组织、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备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同时,按照《劳动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制度的要求,劳动管理部门应对从劳动者择业、企业用工、录用备案,到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劳动合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对每个环节的时间、条件、要求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用工单位、劳动者、劳动管理部门都能按规定的程序运行。还要建立劳动合同签订登记、变更、解除、终止预报制度及存档管理制度、履行检查制度、统计分析制度,确保劳动合同制度规范有序的实施。劳动保障部门还应配合专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录用备案:作,同时,还要发挥丰十区(镇乡、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的作用,由其负责做好本区域的合同签订台账、个人劳动合同签订台账,并及时将每年劳动合同、录用资料装订归档。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来管理劳动合同,建立企业和个人劳动合同数据库,及时将录用备案的企业和个人情况输入数据库中,并要实现社区(镇乡、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与劳动保障部门的计算机联网,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供方便。{在这里,提出了“政府的管理要实现公务员个人在业务上的责任制”,如果公务员在管理合同过程中不尽责、不尽职,故意与资本家勾结,坑害劳动者的利益发生时,将有合适的法律对其进行惩治。为此,政府与资本家和工人如果组织起了三方监督活动行为的话,或许还需要有社会的民间律师志愿者、人道主义者等为同样的劳动者阶级提供“局外监督和援助”的服务}

但在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过程中也存在着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履行劳动合同不全面、一些政策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目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一些阻力。劳动关系的矛盾成为当前最为主要的社会利益矛盾之一。

进一步完善集体合同制度。企业依法经过平等协商所签订的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要在普遍开展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指导企业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合理确定集体合同具体内容和标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对暂不具备条件签订综合性集体合同的企业,可以就工资分配等问题签订单项集体合同或协议。在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由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与相应的企业组织代表或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六)建立健全履约监督保障机制和平等协商争议处理制度。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提出平等协商的要求,另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要严格遵守执行。政府相关部门要指导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履约责任制和监督检查制度,把履约责任制同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纳入企业管理工作。集体合同的履行要接受工会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加强对集体合同制度履行情况的行政监察工作,把劳动保障监察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平等协商、违反集体合同的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改正,依法处理。要积极探索建立平等协商或签订集体合同争议的行政调解制度,及时引导争议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调解处理。

借鉴国外有关劳动立法经验,对《劳动法》进行具有前瞻性的修改,其方向是使它的保护范围更广泛。可以考虑在《劳动法》中对集体谈判和集体行动权作出具体规定,还要对工会的活动作必要的规定。此外,《劳动法》是一部实体法律,缺乏程序性内容,在修改的同时要制定与之配套的有关程序性法律。

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需要对劳动关系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我们必须努力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塑造“橄榄形”社会

要实现公平分配,提高工资等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最关键。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王兆国: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王兆国强调,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协助党政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以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会议强调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要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的覆盖面、签订率和履约质量。特别是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

二是合理调节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要尊重职工的劳动价值,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积极稳妥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实现企业与职工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

三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健全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要通过开展员工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四是努力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调解机制。企业要重视发挥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建设,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是要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提高企业家素质。要加快培育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广大企业家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奉献精神,在坚持科学发展、保障职工权益、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尽职尽责,让企业做强、做优、健康发展,让职工快乐工作、体面劳动、幸福生活。(本文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9月3日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上的讲话

第三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不断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全面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改善劳动条件,加快劳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促进消费,关键要让百姓有钱花、敢花钱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十一五”期间,我国消费市场很红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这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贸易增长最快、市场最为繁荣活跃的五年。2010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是五年前的2.3倍,比上一年增长18.4%。

但是,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量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的消费总量还不到美国的1/6。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内需”。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

拉动消费,根子在增加收入。目前,我国普通居民与劳动者收入较低、不同群体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成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的三大突出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认为,如果老百姓没多少钱可以用来消费,出台再多的刺激政策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十二五”期间,必须在把准病脉的基础上更新发展理念,切实扭转利益严重失衡的分配格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认为,增加居民收入,要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政府要逐步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离退休人员待遇。

改革不到家,有钱也不花。“今后,政府应更多承担起改善民生的责任,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健全社保体系,解决最紧迫的养老、医疗、失业几大保障问题。”卞志良说,比如,可以运用部分财政资金充实养老金账户,加紧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以住房、交通、通信、体育健身为热点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对服务消费品的需求迅速上升。卞志良认为,今后应进一步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拓展旅游、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服务性消费,为百姓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扩大投资,更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投资不仅要看经济效益,还要看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但中国目前还应更多关注投资,尤其是公共投资。近几年,针对投资增长过快等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国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投资与消费增幅差距不断缩小,但这并不等于不要合理的投资规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优化投资结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将定位在7%。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秦皇岛市市长朱浩文说,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今年秦皇岛市计划向服务业投资397亿元,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5.4%。“在我们看来,投资效益不仅要看经济效益,还要看社会效益,更要看生态效益。”朱浩文说。

全国人大代表、德龙钢铁集团董事长丁立国认为,优化投资结构,就意味着要特别向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倾斜。在这一过程中,要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参与经济社会建设。

“国家应出台具体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引导银行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贴息、补贴、合作等方式,与民营企业共同投资项目,把民营企业引向国家需要发展的短板

领域。”丁立国说,同时,政府还应该帮助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使其研发、生产、营销逐步国际化,开发国际市场和战略资源,促进民营企业顺利实现海外投资,推广民族品牌。

优化投资结构,还意味着要完善投资机制,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特别要遏止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认为,在投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招标、设计、评估、论证,在项目资金确定以后要早筹措、早安排、早实施、早见效,更要做好跟踪监督检查。

科学规划,以改善民生为导向

期待美好生活,关键要有活干、有钱赚

“扩大内需的出发点、着眼点和最终目的,就是改善民生。” 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陈秋生代表说,一方面,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力雄厚了,才能为改善民生创造条件。扩大内需,有利于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空间和动力;又有利于加强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民生改善;另一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本身就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两者相互关联。

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峰代表认为,在扩大内需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尽量避免与改善民生的目标出现相悖的情况。例如,如果扩大内需仅仅着眼于经济增长,而不注意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就有可能加剧收入差距问题,反过来又会导致内需难以扩大。如果不注意合理调节要素投向,就有可能带来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因此,扩大内需,更需要科学规划、找准着力点。”周晓峰说。

浙江传化集团

企业不可或缺的“家文化”

近年来,传化集团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所做的工作得到上级肯定,引起社会关注,引发传化人对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认为,在企业,质量是生命,这个生命要靠员工去呵护;技术是关键,这个关键要靠员工去突破;品牌是通行证,这个通行证要靠员工去打造。企业的各种竞争要素都离不开员工,员工直接面向顾客,企业家直接面向员工,企业家的着力点应该是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

传化集团历经25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从借款2000元起家,发展到年销售收入145亿元、总资产150亿元的规模;从以生产纺织化学品为主的精细化工企业,发展到拥有化工、物流、农业、科技城、投资5大事业平台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从几个人的家庭作坊,发展到拥有7400多名员工的社会化企业。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从外部条件看,靠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从内部条件看,关键在于传化十分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激发了员工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知恩图报,办企业如同做人,人要有情有义,企业也要有情有义。对此徐冠巨感同身受。

企业创办之始,徐冠巨的父亲就常带着与员工同吃同住,大家上下班都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文化”一直在传承。在传化——这个共同平台上,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关心、患难与共,成为干事创业的好伙伴。

当企业家用真心和诚挚对待员工时,员工会由衷地热爱工作、关心企业,这是和谐劳动关系的不竭动力。如果只带着单纯的功利目的去处理劳动关系,就不可能形成持久和谐的局面。

企业家在财富安排和使用上尽好责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提高员工幸福指数。早

在1996年,传化就开展企业内部储蓄式养老保险;2000年,浙江省进行民营企业员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传化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并成为首批3个试点企业之一。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传化做到了凡是在传化退休的员工,都能领到社会养老金,过上幸福安稳的老年生活。2009年,企业经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传化作出并实现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并且还给员工增加10%以上的报酬。通过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企业依然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

近年来,传化面向关键员工推出股权激励政策,以高出企业

效益增长的速度提高员工的待遇水平,以上亿元的投资持续改善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努力实现未来5年员工收入再翻番的目标。

徐冠巨说:“每当我看到员工满怀希望地走进公司大门,就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的责任就是让企业健康发展,让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把员工幸福视为己任是企业家的一种使命。”

在徐冠巨眼里绝大多数员工来到企业,并不只是为了一个饭碗,他们有抱负、有事业心,希望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希望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好平台,建立一个好机制,营造一个好氛围,让他们的智慧和热情竞相进发,员工合理化建议平台已经成为传化重要的“智慧热线”。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个长期课题,只要企业存在一天,就需要不断推进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相信传化人将不断努力,继续把企业发展好,把员工关心好,为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徐冠巨表示。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从自己几十年经营管理企业的经历中深切感到,民营企业家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负有重要责任。民营企业家应当致富思源、富而思报,明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宗庆后常常感到,自己虽然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但是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身份并没有改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家与企业员工的关系不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

系,而仅仅是分工、职责不同,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关系。普通劳动者和民营企业家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都是国家的主人。民营企业家应当正确定位自己,把自身利益与员工利益、社会利益统一起来,这样才能主动投身“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的行动中去,通过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宗庆后认为,在掌握一定的财富后,民营企业家怎样正确认识财富,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尤为重要。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站到员工利益的对立面,直接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民营企业家应当把金钱看得淡一些,把社会责任看得重一些。

民营企业家应当通过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来实现自己更高的精神需求;而服务社会一方面表现为把企业经营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营造和谐舒心的劳动环境,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并为他们打造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可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也是民营企业家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当前,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够强,持续发展的风险还很大,随时可能被市场竞争的狂潮吞噬。要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竞争制高点,赢得市场优势,就必须更加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凝聚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对企业来说,一支强有力的员工队伍是最宝贵的财富。

基于这样的认识,娃哈哈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使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不断给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加工资,每年增幅都在10%以上,并在住房、医疗、休假、子女入学

等方面给予员工全方位的保障,从而使企业内部始终保持团结、奋进、和谐的良性竞争局面。

娃哈哈的实践说明,民营企

业经营组织只要做到事业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推、矛盾同解,就能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坚强保证。

温州正泰历来高度重视管理人才梯队建设和战略管理人才储备,“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推进五个“千人计划”实施以学习与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继任者计划”建立人才梯队。

下载行政调解与劳动仲裁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调解与劳动仲裁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栾川县永通矿业有限公司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方案具体分工 如下: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要做到以下要求: 1、 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导组织机构(文件)落实人:田胜利同志 2、 3......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有关规定情况 劳动保护部按照省总工会劳动保护部的总体部署,在市总工会党组的领导下,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为基本工作依据,以服务大项目为......

    如何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集5篇)

    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随着改革开放和......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劳动法》,是建国以来劳动保障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律,在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法......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劳动法》,是建国以来劳动保障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律,在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法......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资料

    以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关系 中工网—《工人日报》 和谐社会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包括劳动关系,医患关系、干群关系、警民关系等等。诸种关系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共同构成......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申报材料

    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 构建和谐发展 谋求互惠互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奶联社意识到作为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于吸纳社会劳动力......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倡议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倡议书 在这次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我们作为受表彰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代表,既深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为贯彻落实好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