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政学的认识及学习体会

时间:2019-05-15 11:5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财政学的认识及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财政学的认识及学习体会》。

第一篇:对财政学的认识及学习体会

财政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的基本理论。财政的基本理论包括:财政是什么?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作为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与国家(政府)、与经济的关系如何?财政有哪些职能?财政职能的范围有多大?财政活动的决策机制是什么?等等。

(二)财政收支。财政学是关于政府财政活动的学科,政府的财政活动要具体分为财政的收和支。以此,财政学要研究政府如何收、如何支,支出在什么地方,收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以及收支有哪些规律,在收支过程中对经济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怎样通过收支来影响经济运行,达到政府既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

(三)财政政策。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加强。财政作为政府的经济行为,政府的经济政策主张必定要通过财政收支活动贯彻到经济运行当中;同样的道理,一定的财政收支活动也必然要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从现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其两大支柱,财政政策的选择和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现代财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政策的决策机制、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效果的评价等都属于财政学的研究范畴。

(四)财政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财政进行收、支活动时,必然要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制度框架下进行,所以,研究财政收支活动离不开财政制度的研究。如,税率的高低、税种的设置要通过税收制度来确定;财政收支安排要通过预算制度来规定,并通过一定的审计程序对其执行结果进行审计和监督;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支划分,要通过一定的财政管理体制来规定;公债的发行、管理及市场活动都要通过相应的制度来规范。财政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政府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作为财政学的研究范围。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特殊分支。对经济进行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经济学为经济研究提供和了基本的理论方法。而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则是在经济学提供的一般经济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从某一个侧面或领域来研究,从而使经济学更进一步深化的。财政学就是运用一般经济理论来分析、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门学科,他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财政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就是亚当·斯密从经济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分析财政问题开始的。

财政学又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政治学是以国家或政治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财政作为政府的经济行为,其活动是由政府直接具体进行的,因此,财政学与政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入现代市场经济后,政治程序对财政的影响更为直接,财政活动已成为由政治程序直接安排和操作的一种活动,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博弈过程。公共选择理论成为财政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说明了财政活动中的政治程序和规则得到了充分重视。因此,财政学具有经济学和政治学较差学科的性质。

学习财政学,让我对财政学所研究范围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财政有了一定的体会。

财政,英文为Finance,其实,现代的Finance含义:可译为财政,也可译为金融,还可译为财务或筹资。在我国“财政”一词的使用是近代的事。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理财、度支、国用等,意思就是现代所说的财政。

在原始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氏族和部落联盟的分配便产生和发展起来。这就是原始公共分配,或称为原始社会财政。原始财政是以原始公共权力为主体,以满足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公共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国家产生之后,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在这里,国家代表着这种公共权力。于是,使产生了这种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这就是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产生以后,伴随着国家形态的发展变化。又经历了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

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财政这种公共分配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本前提,因为如果社会没有剩余产品,就没有可供公共分配的对象。二是公共权力的产生。公共权力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必要前提。

财政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基于财政这一种经济行为产生的客观事实,财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阶级性与公共性。从阶级性来说,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政府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既然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分配的经济行为,财政就一定要为不同社会形态国家的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各个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财政所体现的阶级性是不同的,但财政始终是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从公共性来说,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自然具有公共性。财政公共性不是因为冠以“公共财政”的名称而存在,而是因为财政本身的属性天然具有公共性。

二,强制性与无偿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通过法律法规来实施的。与市场等价交换不同,政府对企业和个人征税或收取费用,并不是遵循自愿原则,而是采取了强制措施。在这里,无论纳税人或缴费者是否自愿,只要发生了应税行为或缴费行为,他们就必须纳税缴费,任何形式的抗税、偷税都是违法行为。财政的无偿性来自于财政的强制性。正由于财政具有无偿性,政府对纳税人就必须采取强制性征税,因为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归国家所有,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三,收入与支出的依存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即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收入与支出的统一性就是财政分配。没有收入不可能有支出,没有支出,收入也将失去意义。

财政的意义就在于:政府的存在离不开财政。只要存在政府,就必然存在财政。然而人们并不了解它、认识它,人们为了证明这一基本道理,却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就像历史上明末李自成起义,就是由于无法解决财政问题,也就无法约束军队抢劫行为,于是,群众由支持转向反对,这就是导致李自成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政府一旦建立,就必须有自己的财政,其理论依据是:一,政府必须依靠财政手段来统一筹措资金,才能保证政府服务的公共性和非营利性;二,政府必须通过税收来筹措财政资金。由于税收来自当年新创造的财富,比起以前没收累计的财富来,其收入更加广泛,更加及时。可见,财政是维持政府存在的物质基础,政府离不开财政,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由财政统一筹措和供给资金,这是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政府职能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必要性集中地体现在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筹集筹集国家财政资金,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通过财政投资,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有力地促进生产力发展;

(3)通过税收调节和管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

(4)通过财政监督,做到依法理财,遵纪守法,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对财政金融学的学习,让我掌握了不少关于财政的相关知识,也让我对国家与财政之间的关系有了相当的了解,让我明白了财政对于我们个人的重要性,更让我明白了财政对于整个国家命运的重要性。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财政学。

第二篇:对财政学的认识及学习体会

财政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的基本理论。财政的基本理论包括:财政是什么?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作为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与国家(政府)、与经济的关系如何?财政有哪些职能?财政职能的范围有多大?财政活动的决策机制是什么?等等。

(二)财政收支。财政学是关于政府财政活动的学科,政府的财政活动要具体分为财政的收和支。以此,财政学要研究政府如何收、如何支,支出在什么地方,收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以及收支有哪些规律,在收支过程中对经济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怎样通过收支来影响经济运行,达到政府既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

(三)财政政策。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加强。财政作为政府的经济行为,政府的经济政策主张必定要通过财政收支活动贯彻到经济运行当中;同样的道理,一定的财政收支活动也必然要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从现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其两大支柱,财政政策的选择和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现代财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政策的决策机制、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效果的评价等都属于财政学的研究范畴。

(四)财政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财政进行收、支活动时,必然要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制度框架下进行,所以,研究财政收支活动离不开财政制度的研究。如,税率的高低、税种的设置要通过税收制度来确定;财政收支安排要通过预算制度来规定,并通过一定的审计程序对其执行结果进行审计和监督;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支划分,要通过一定的财政管理体制来规定;公债的发行、管理及市场活动都要通过相应的制度来规范。财政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政府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作为财政学的研究范围。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特殊分支。对经济进行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经济学为经济研究提供和了基本的理论方法。而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则是在经济学提供的一般经济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从某一个侧面或领域来研究,从而使经济学更进一步深化的。财政学就是运用一般经济理论来分析、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门学科,他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财政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就是亚当·斯密从经济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分析财政问题开始的。

财政学又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政治学是以国家或政治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财政作为政府的经济行为,其活动是由政府直接具体进行的,因此,财政学与政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入现代市场经济后,政治程序对财政的影响更为直接,财政活动已成为由政治程序直接安排和操作的一种活动,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博弈过程。公共选择理论成为财政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说明了财政活动中的政治程序和规则得到了充分重视。因此,财政学具有经济学和政治学较差学科的性质。

学习财政学,让我对财政学所研究范围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财政有了一定的体会。

财政,英文为Finance,其实,现代的Finance含义:可译为财政,也可译为金融,还可译为财务或筹资。在我国“财政”一词的使用是近代的事。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理财、度支、国用等,意思就是现代所说的财政。

在原始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氏族和部落联盟的分配便产生和发展起来。这就是原始公共分配,或称为原始社会财政。原始财政是以原始公共权力为主体,以满足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公共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国家产生之后,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在这里,国家代表着这种公共权力。于是,使产生了这种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这就是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产生以后,伴随着国家形态的发展变化。又经历了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财政这种公共分配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本前提,因为如果社会没有剩余产品,就没有可供公共分配的对象。二是公共权力的产生。公共权力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必要前提。

财政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基于财政这一种经济行为产生的客观事实,财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阶级性与公共性。从阶级性来说,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政府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既然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分配的经济行为,财政就一定要为不同社会形态国家的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各个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财政所体现的阶级性是不同的,但财政始终是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从公共性来说,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自然具有公共性。财政公共性不是因为冠以“公共财政”的名称而存在,而是因为财政本身的属性天然具有公共性。

二,强制性与无偿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通过法律法规来实施的。与市场等价交换不同,政府对企业和个人征税或收取费用,并不是遵循自愿原则,而是采取了强制措施。在这里,无论纳税人或缴费者是否自愿,只要发生了应税行为或缴费行为,他们就必须纳税缴费,任何形式的抗税、偷税都是违法行为。财政的无偿性来自于财政的强制性。正由于财政具有无偿性,政府对纳税人就必须采取强制性征税,因为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归国家所有,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三,收入与支出的依存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即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收入与支出的统一性就是财政分配。没有收入不可能有支出,没有支出,收入也将失去意义。

财政的意义就在于:政府的存在离不开财政。只要存在政府,就必然存在财政。然而人们并不了解它、认识它,人们为了证明这一基本道理,却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就像历史上明末李自成起义,就是由于无法解决财政问题,也就无法约束军队抢劫行为,于是,群众由支持转向反对,这就是导致李自成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政府一旦建立,就必须有自己的财政,其理论依据是:一,政府必须依靠财政手段来统一筹措资金,才能保证政府服务的公共性和非营利性;二,政府必须通过税收来筹措财政资金。由于税收来自当年新创造的财富,比起以前没收累计的财富来,其收入更加广泛,更加及时。可见,财政是维持政府存在的物质基础,政府离不开财政,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由财政统一筹措和供给资金,这是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政府职能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必要性集中地体现在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筹集筹集国家财政资金,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通过财政投资,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有力地促进生产力发展;

(3)通过税收调节和管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

(4)通过财政监督,做到依法理财,遵纪守法,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对财政金融学的学习,让我掌握了不少关于财政的相关知识,也让我对国家与财政之间的关系有了相当的了解,让我明白了财政对于我们个人的重要性,更让我明白了财政对于整个国家命运的重要性。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财政学。

第三篇:对财政学的认识

对财政学的认识

B12100616 朱家慧从开学第一次接触财政学的迷惑,到现在对财政学的初步了解。财政学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对新知识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生活里不曾关注的另一面,让我学会了如何作为一名公民去关注政府不同时期的不同财政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成因和利益导向。我想,这些都是学习财政学后的所养成的一种习惯。接下来我将对这一阶段财政学的学习过程,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经过这八周的学习,我学会了一种关注的习惯和意识,学会了从课堂到生活中去关注财政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到增强,与此同时更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体系,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缺点,而这与政府的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更显示出学习政府收支活动规律的重要性。正是有了这样一种迫切需要和去了解的意思,才会不仅仅把财政学当作一门学科,而更多的是把财政学当作生活中的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去研究,去探索。

同时,通过学习我对财政学的基本框架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政府的财政活动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理论篇到支出篇的学习中,对政府的收支活动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现状有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一方面通过理论篇的学习,对财政学学科体系和发展的追溯,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资料查询中对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支出篇的学习,知道了

公共产品理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等内容,也知道如何区分日常生活中政府的各种支出及作用。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能够真正对整个财政学体系形成和发展有更深的了解。

希望以后在财政学的学习中,自己能更好的把握财政学这门课真正带给我们的知识,学习财政学好财政。并将其运用实际生活的分析中,多一分思考,多一些进步。同时感谢蔡老师的认真教导。

第四篇:对自律的认识(反腐倡廉学习体会)

对“自律”的认识

反腐倡廉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可是真正做到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抵制各种腐蚀思想是不容易的。能否真正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搞好自身的廉洁,取决于个人的自觉程度。通过自查我认为,时时牢记六个字,就能做好拒腐防变。

一、清醒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搞好反腐斗争,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摒弃低级趣味和庸俗作风。特别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把讲政治防腐败贯穿于一切经济工作之中,面对当今世界的许多新奇和刺激,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提醒自己:政治上做明白人,工作上做带头人,生活上做群众的贴心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清醒地记住:生活讲品味,人生讲追究,行事讲规则。

二、自律

江总书记一再要求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说到底就是要我们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这就更需要自律。

大千世界,诱惑种种,稍有不慎,就会思想错位,行为出轨。轻者蒙人生污迹之羞,重者受身败名裂之辱,害人害己,悔之莫及。要拒绝腐败,抵御腐败,唯有管住自己,这就是防范在前的自律,也是摒弃侥幸,实实在在的规范修身。管住管好自己,可一生无悔一世无忧,若管不住自己,管不好自己,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以权经商,利用权利,谋钱谋色,奢侈浪费,挥霍公款,那就会居无宁日,痛悔交加,悔了自己,害了家人。所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自觉做到公私界限分明,不义之财莫取,尤其在八小时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娱乐活动、人际交往中,更加警惕,加重自律,管住自己,坚持一个“不忘”,三个“不要”:不忘自己是共产党员,不要贪图小利,见钱眼开;不要利用公款,挥霍浪费;不要利用职权谋财谋色。

三、珍惜

领导干部应该常常扪心自问:在工作岗位上自己付出了多少?自己入党图什么?将来给后人留点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珍惜自己现有的一切,才能心系群众,为老百姓多办实事。我们只有做到珍惜自己,才能较自觉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也才能自觉实践“三个代表”,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经得起权利、金钱的考验。管住小节,做到“进不失廉,退不失行”,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第五篇: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及思考——第一单元学习体会

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及思考 ——第一单元学习体会

在国家安监总局党校精心组织和安排下,2014年秋季处级干部进修班第一单元的学习已顺利完成,学习情况和体会可概括为一个感觉,两点认识,三点思考。一、一个感觉:生活充实,学习系统。在第一单元中,按照课程安排,我们重点学习了《〈共产党宣言〉与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学思想》、《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辅导》、《〈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内容,自学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序言》(节选)、《资本论》(节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序论、第一章)、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论合作社》、《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及《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了解了《现代培训理念方法与党校干部培训》、写第一单元学习体会的写法,开展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

压迫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

以毛泽东以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针对性强的含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其创立者针对社会宏观、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探索,深入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全面总结而产生的。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三大宏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引领人们的思想,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和实质,指明社会发展道路。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则是列宁和毛泽东等人继承马克思主义,针对俄国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提出的适合两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理论。

(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实践性强的与时俱进的硕果

1、与时俱进

马列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及对各种机会主义和错误思潮的批判中,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和新理论。毛泽东思想也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列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2、实践性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实践的产物。这从马列主义产生的背景等方面可见一斑。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性更是毋庸置疑。从井冈山革命时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井冈山的斗争),到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新民主主义理论),到解放战争(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本人一边从事革命实践,一边进行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指引,从其发表的一些著作即可了解这一点。

三、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几点思考

(一)如何将马列主义中国化进一步深化?

马列主义与爱国主义?马列主义主义与中国社会道德?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获得人民的来自心灵深处的认同感?这些都是马列主义中国化进一步深化值得考虑的问题。

(二)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摆脱经济发展中的利益至上,消除短期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后答记者问时说出了一句令所有人都感慨的名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在这样一个资本主义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为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如何解决资本(资金)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本性与让人们享受改革的红利之间的不一致性,如何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人们的心灵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消除短期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这也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三)如何进一步优化实事求是的宏观环境?

习近平同志2012年5月16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曾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要做到实事求是,难免会缺乏一定的宏观环境。这些宏观环境中的阻碍因素至少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权威因素。权威是某一领域正确意见的代表,正像经验是有益体验的总结。但是权威和经验一样,只能代表过去,它对未来,有举一反

三、预知预示的一面,也有不合实际的可能。

权威对正确意见的否定,就像家长对孩子的管制一样,是无所谓对错的。他以自己的自信和经验来决策,别人以对他的崇拜和信任来服从。这时的标准只是信与不信或忠与不忠。这里面本身就潜伏着一种对实际情况的忽略,因此很可能偏离实事求是。但正如我们往往错把理论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样,也常错把权威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于是在通往实事求是的大路上又人为地树起一个障碍。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权威,一方面不能绝对迷信权威,不能靠他们鼎盛时期的光环来为我们永远地照亮。

二是利益因素。社会是分成各种阶层、各种利益集团的。这种利益相别的阶层或集团,会意见不一,有时甚至会很对立。

下载对财政学的认识及学习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财政学的认识及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投资学课程的认识及学习体会

    我对投资学课程的认识及学习体会在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里,证券投资已成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别手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证劵投资的行列中来,作为当代大学生,新时代......

    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一、认识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生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核心是倡导......

    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一、认识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生动地获取知......

    对财政学专业的认知

    对财政学专业的认知 经过一个星期的实习,我不敢说自己对财政学这科了解的很透彻,有关财政学的研究从古到今都没有间断过,直到今天,很多专家学者依然在研究财政学方面的理论和政......

    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1、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在最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即最优的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是一种以( )为主体的经济行为。A 企业 B 个人 C 国家或政府 D 市场 2、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成为( )。 A 公共商品 B 公共物品C公共服务 D......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公共物品 预算外资金 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 国债负担率 纵向财政缺口 扩张性财政政策二、简述题:(三题选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 1.......